第二十章 內強外硬 (下)

時至本年冬季,遼東烏桓部落反叛,數次進犯漢朝邊塞。

烏桓族是中國古代民族之一,原爲東胡部落聯盟中的一支。當初,匈奴冒頓單于擊敗東胡族,東胡殘餘部衆分別佔據烏桓及鮮卑山,形成了烏桓和鮮卑兩個部族,世代臣服於匈奴。作爲匈奴奴隸的烏桓人受盡了殘酷剝削奴役,他們發起多次小規模武裝反抗,都被強大的匈奴鎮壓下去。所以,烏桓對匈奴只能一直懷恨在心,敢怒不敢言。

漢武帝擊破匈奴左翼地區,將烏桓族遷徙到上谷郡、漁陽郡、右北平郡、遼西郡、遼東郡的塞外駐牧,代漢北御匈奴;同時還設置了護烏桓校尉一官,負責對烏桓人的監督和管轄,使他們不能與匈奴建立聯繫。

烏桓在西漢的庇護下逐漸安定下來,活動區域慢慢擴大到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五郡,相當於今天內蒙古錫林郭勒盟的中東部、赤峰市北部、河北北部、遼寧北部地區,人口也隨之增至30萬以上。到了這時,烏桓見自己勢力發展強大起來了,於是就起兵反叛漢朝。

接到奏報,霍光召來護後將軍、水衡都尉趙充國商議。

武都郡的氏族人反叛時,趙充國以大將軍護軍都尉的身份帶兵平定叛亂,升任中郎將,帶兵屯守上谷郡,後調回朝廷擔任水衡都尉。後又帶兵攻打匈奴,因功升任後將軍,照舊兼任水衡都尉。

“趙將軍,這烏桓反叛我漢朝了,匈奴人又在襲擊烏桓,你曾帶兵屯守上谷郡,熟悉那裡情況,請你說說應該如何反擊?”霍光客氣問道。

原來烏桓部落反叛漢朝後,朝廷通過歸降的匈奴人得知,仇視匈奴的烏桓人挖掘了匈奴單于祖先的墳墓,引起匈奴單于的怨恨,正派出二萬騎兵襲擊烏桓。

“大將軍的意見呢?”趙充國反問道。

“老夫認爲烏桓雖然反叛,但以前已經臣服於我漢朝。匈奴前年和去年兩次侵犯我邊疆,都被打敗。這次又出兵襲擊烏桓,就是侵犯我大漢王朝,必須發兵迎擊,不能讓他們在邊境動兵鬧事。”霍光捋着鬍鬚說。

“小臣有個想法,不知當講不當講?”趙充國挪了挪身問道。

“請講。”霍光擡手。

趙充國說:“烏桓連續幾次進犯邊塞,如今匈奴襲擊他們,是替我們教訓烏桓,實則對我們很有利。今年以來,匈奴很少前來侵擾,北部邊疆沒有戰事。如今蠻夷之族自相攻擊,而我們卻發兵迎戰匈奴,將會招惹匈奴前來生事,而且還可能導致匈奴與烏桓聯合攻擊我們。小臣認爲這不是好計策!”

“那你說怎麼辦?”

“我們坐山觀虎鬥,待到匈奴打垮烏桓後,烏桓反叛將不打自平,會主動來臣服我們。”

霍光沉吟不語。

霍光感到趙充國的話有道理,但他認爲,一旦匈奴打垮烏桓,可能會出現另一個結果,烏桓又重新臣服匈奴,這樣就擴大了匈奴的勢力範圍,助長了匈奴的用兵氣焰,降低了漢朝在周邊地區的威懾。

趙充國走後,霍光又派人把自己的女婿範明友叫來詢問。此時,範明友已經擔任未央宮衛尉要職。

“大將軍好!”範明友跪拜問安。

“賢婿平身。你我單獨相見不必行此大禮,還是翁婿相稱吧!”霍光微笑說道。

“岳父大人召見我,愚婿猜想是爲北方邊境戰事吧?”範明友直言相問。

“正是。我徵求了趙充國大人的意見,他認爲朝廷此時不宜出兵,靜觀匈奴與烏桓開戰。老父我想聽聽你的意見。”

範明友是何等精明之人,從霍光找他以及說話中就可以看出,霍光是堅決主張出兵的,而且還很可能是派自己帶兵出征。他立即回答:“愚婿認爲應該迅速出兵,乘匈奴與烏桓開戰之機,先打垮烏桓,再正面迎擊匈奴。”

“好!賢婿與老父想法不謀而合。”霍光捬掌說,“我想讓你掛帥出征,願意嗎?”霍光想到範明友與自己女兒新婚不久,擔心他不願意。

“愚婿願意遵從父命,一定不負使命。”範明友拱手說道。

霍光一聽,心裡十分高興,想了想說:“這次老父讓你掛帥出征,你身上責任重大啊。”他走到範明友身旁低聲說道:“雖然上官桀、桑弘羊一夥已被處死,但他們在朝中經營多年,他們培植任用的人還在;我主政這麼多年,也處置得罪了不少人;還有一些人對我霍家深受皇上恩寵眼紅,心裡也有不滿,這些人都在盯着我們。你這次掛帥出征,第一次獨當一面,不但不能失敗,而且還不可空手而歸。不然,朝野上下就有人要乘機攻擊我們。”

“愚婿明白。”

“如果匈奴得知我軍迎擊的消息撤退後,你便轉而襲擊烏桓。當然戰場之事瞬息萬變,帶兵打仗,我是外行,你是專家,你可相機行事。 ”

“不、不、不,岳父大人主政以來,對戰事已是多次運籌於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了。” 範明友趕緊讚揚。

“賢婿過言了。”霍光對範明友擺擺手說,“另外,這次老父我還要安排兩個人跟隨你出征。”

“哪兩個人?”範明友以爲霍光不相信自己,派人監視,接着發問。

“一個是你舅子霍禹,一個是張安世大人的長子張千秋,他倆都是同時做的中郎將,讓他們在這樣的大戰中跟着你歷練歷練,增長本領和才能吧!”

“我一定會照顧好他倆。” 範明友明白了霍光的用意,心中釋然。

“不!不能照顧,絕不能照顧,要讓他們多想事多做事。”霍光叮囑道。

於是,範明友被任命爲度遼將軍,率領二萬騎兵從遼東出塞,迎擊匈奴。

果然不出霍光所料,匈奴得到漢軍出塞的消息後,趕忙撤退而去。

範明友看到已經追不上匈奴軍隊,想到烏桓剛剛受到匈奴的打擊,軍馬疲憊、士氣低落,便立即乘機轉向烏桓發動攻擊。烏桓哪裡料到漢朝軍隊會轉向襲擊自己,驚慌失措,一擊即潰。漢軍斬殺烏桓六千餘人,取得三名首領的人頭。

這一戰是西漢抗擊遊牧民族侵襲的經典戰役之一,體現了範明友這位年輕將軍出衆的軍事才能。這一戰之後,匈奴從此驚恐遠遁,不敢再犯漢朝邊塞。範明友北擊烏桓有功,封平陵侯;兩年後,到了元鳳六年(公元前75年),他再次統軍到遼東,打敗烏桓。

元鳳四年(公元前77年)的春季到了。

這是一個萬物復甦生髮的季節。太陽暖和、氣溫升高,冰雪消融、河水上漲,植物發芽、鮮花開放,動物甦醒、蟲卵孵化,鳥類遷徙、農家耕播,當然還有人的春心萌動……

可在這春光明媚、春意盎然中,昭帝心裡卻悶悶不樂、鬱郁不快。

正月丁亥日,霍光爲昭帝在高祖廟舉行了加冠典禮,賜各侯王、丞相、將軍、列侯、宗室下至官吏百姓民金帛及牛酒等,賜中二千石以下官吏及天下百姓爵位,不徵收元鳳四年、五年的人頭稅,凡三年以前沒有交納的更賦一律免交,下令全國人民歡宴五天。

按理說,此時昭帝應該高興快樂纔是,爲什麼卻反而抑鬱沉悶呢?

這時,昭帝十分喜歡的丞相田千秋病逝了。在昭帝眼裡,田千秋就是個溫和慈祥厚道的老大爺,與他在一起,感到是那麼自然輕鬆,沒有與霍光在一起的那種緊張拘束。田千秋病逝令昭帝悵然若失,心裡感到發空。

更重要的是,霍光獨掌朝政大權後,昭帝是工作上輕鬆、生活上壓抑,尤其在私生活上受到了很大限制。十二歲時,納年僅六歲的上官氏爲皇后,沒有什麼男女之事。後上官父子謀反被誅,皇后因爲年幼且是霍光外孫女未被廢黜,但經此變,昭帝對皇后越發冷落。他又沒有父親武帝那樣好的福氣,有姐姐張羅爲自己選送美女。

霍光爲了讓上官皇后獲得專寵,增加懷孕機率,早日生下嫡長子,不許後宮妃嬪進御。昭帝加冠後,霍光夫人霍顯深知女性穿開襠褲的厲害,建議霍光以昭帝身體不好爲理由,命令宮女不僅不允許穿開襠褲,還統統穿上一種叫“窮絝”的內褲,這種內褲不僅有襠,還有很多繫帶,不方便一下解開,以防範昭帝像自己誘引霍光一樣被宮女誘引。

“窮絝”能嚴密遮掩男女生殖器,但阻斷不了男女間情慾。前些時,昭帝喜歡上了一個嫵媚丰韻的宮女,交合幾次,深感快樂,不料過了幾天,這個宮女卻神秘消失了。昭帝向宮人打聽,大家都說不知道。

後宮妃嬪,還有宮女,都十分害怕霍光,知道宮中到處都是霍光的人,性命比性還是重要,哪個還敢去誘引昭帝!

年輕的昭帝情愛缺乏,性事極少,生活單調,心境壓抑,心裡對霍光如此專制霸道開始產生不滿,但對霍光主政還是繼續信任放手。丞相田千秋病逝後,內朝外朝皆由霍光斷決,自己只是按程序批完詔書下了詔令,整天除了在宮內園林走走,大多在殿內看書寫字;有時煩悶至極,就與身邊黃門放縱狂飲,醉後朝身邊的人吼上幾句,摔扔幾樣物件,讓自己發泄一番後便埋頭昏睡。

此時,御史大夫王訢提升爲丞相,楊敞接替王訢提升爲御史大夫;田延年在地方上做出了突出政績,提拔到朝廷接替楊敞擔任大司農。

得到宮中心腹的密報,霍光擔心昭帝會悶出病來,想讓他有點心操、有點事做,見打跑了匈奴、打敗了烏桓,便決定教訓樓蘭、龜茲兩國。

樓蘭國位於羅布泊西部,處於西域的樞紐,範圍東起古陽關附近,西至尼雅古城,南至阿爾金山,北至哈密。樓蘭國雖小,在古代絲綢之路上佔有極爲重要的地位。

龜茲是我國古代西域大國之一,以庫車綠洲爲中心,最盛時轄境相當於今新疆輪臺、庫車、沙雅、拜城、阿克蘇、新和六縣市。龜茲居民擅長音樂,龜茲樂舞發源於此。

樓蘭、龜茲兩國原本與漢朝關係可以,後因事逐漸對漢朝產生了戒懼,不願再與漢朝來往。後又受了匈奴的離間,多次攔殺漢朝使臣,劫掠財物。

霍光決定先禮後兵,奏請昭帝詔令駿馬監傅介子出使大宛國的途中責問樓蘭、龜茲兩國。

傅介子是北地郡人,因爲參軍而被提升爲太僕屬官駿馬廄監。

傅介子從大宛國回來,便來向霍光彙報情況。

“傅大人,西域路途遙遠,環境危惡,辛苦你了!”霍光拉着傅介子關切說道。

“謝大將軍關愛小官。”傅介子謝道。

“情況如何?”

“大將軍交辦的事,小官全部辦畢。”

“樓蘭國是個什麼情況?”霍光坐下詢問。

“小官在去大宛途中到了樓蘭,責備樓蘭王勾結慫恿匈奴,截殺我朝使者,讓匈奴使者經過樓蘭到各國,並且不向我朝報告。樓蘭王表示服罪,並告訴我說,匈奴使者剛剛過去,應當是到烏孫,中途經過龜茲。”

“龜茲怎麼樣?”霍光打斷急切問道。

“小官到了龜茲,又責備龜茲王,龜茲王也表示服罪。”

“看來樓蘭、龜茲兩國還是害怕我大漢啊!”霍光笑着說。

“我從大宛返回時又到了龜茲,聽龜茲人說匈奴使者從烏孫回來正在龜茲,小官就率其隨從官兵一同將匈奴使臣殺死了。”傅介子停了停,看着霍光問道,“不知小官這樣做是否妥當?” 傅介子緊張地望着霍光說道。

“好!傅大人做的好!”霍光擊案而贊。

傅介子因此被昭帝親自召見,封爲中郎,改任少府屬官平樂監,管理上林苑內平樂館。

得到提拔受到激勵的傅介子,勁頭更高、膽子更大、想法更奇、信心更足,過了幾天,便來拜見霍光。

“傅大人爲何事來找老夫?”霍光問道。

傅介子對霍光說:“大將軍,樓蘭、龜茲兩國對我朝是多次反覆,不加以誅殺,他們就無所懲戒。”

“理是這個理。可樓蘭、龜茲兩國與我朝相隔很遠,派兵打擊,實是勞師動衆、勞民傷財,先帝時已有教訓啊!”霍光緩緩回答說。

“小官有個辦法。”傅介子氣足聲實。

霍光驚奇問道:“什麼辦法?”

傅介子走近霍光小聲說:“我經過龜茲時,發現龜茲王粗獷豪放,喜歡接近外人,而且戒備不嚴,偷襲他容易得手。我願意前去刺殺他,以此向西域各國顯示漢朝之威。”

“龜茲路途太遠,你可先到樓蘭去試試。”霍光想了想說。

霍光心想,派官員以使者身份刺殺他國首腦,這是涉及國際關係和國際形象的重大問題,於是向昭帝稟告後,就派傅介子前去刺殺樓蘭國王。

傅介子率領挑選的一百多名勇士,攜帶金銀財物,宣稱朝廷派他賞賜外國,藉此名義來到樓蘭。

樓蘭王上次被傅介子斥責,心裡對他就不舒服,加上聽說他在龜茲襲殺匈奴使臣,就沒有親自接見傅介子。

傅介子一看這樣,就又想了一計。他假裝離去,走到樓蘭西部邊界時,就對跟隨的樓蘭翻譯人員說道:“你回去對你們國王說,我爲漢朝使者,奉承皇上旨令,特攜帶黃金、綢緞等一路對各國進行賞賜,你國大王如不前來接受,那我就要離開這裡到西邊國家去了。”說罷,隨即打開箱子,拿出黃金等財寶炫耀給樓蘭的翻譯看看。

“這麼多黃金財寶啊!”樓蘭的翻譯一看,趕忙回去向樓蘭王報告。樓蘭王雖然厭惡傅介子,但不厭惡而且還十分貪圖漢朝金銀寶物,聽了報告便立馬前來邊界面見傅介子。

傅介子見樓蘭王前來,心中大喜。他就地設宴與樓蘭王共坐飲酒,還故意將金銀寶物等陳列顯示在酒席間。

主客各自見所要之物就在眼前,格外高興,推杯換盞,酩酊大醉。

傅介子見時機已到,便對樓蘭王說:“漢朝天子有件世間極爲罕見的寶物要賞賜給大王,爲安全起見,皇上特令我只能與大王兩人密視,千萬不要讓他人窺見。”

“太好了。”樓蘭王醉醺醺起身,屏退跟在後面的侍從人員,踉踉蹌蹌隨傅介子進入後帳。

“啊!”樓蘭王還未站穩,藏在後帳裡兩名壯士突然從背後刺向樓蘭王,兩把利刃穿胸相交,樓蘭王還沒明白是怎麼回事,慘叫一聲,倒地身亡,真是應了“人爲財死”。

隨同樓蘭國王的貴族大臣、侍從人員見國王已死,皆四散逃亡。

傅介子確是膽量過人。他殺了樓蘭國王不但不從邊界跑入另國,反而返回樓蘭都城,向樓蘭臣民宣告樓蘭王背叛漢朝之罪:“天子派我來誅殺樓蘭王,改立在我漢朝的王弟尉屠耆爲王。我漢朝大軍立即就到,你們切勿輕舉妄動,否則將招來滅國之禍!”

隨即,傅介子令人將樓蘭王的人頭割下,用驛馬快速送到長安皇宮,懸於未央宮北門之外。

昭帝和霍光聞之大喜,隨即立尉屠耆爲樓蘭王,改國名爲鄯善,頒刻印章,還賜給漢朝宮女做夫人,準備好車馬輜重,由丞相王訢率領文武百官送至長安橫門之外,祭祀路神,置酒餞行,然後派兵護送回國。

“小王我久居漢朝,如今回國後勢單力弱,況且我哥的兒子尚在,我擔心回去後被其報復殺害。我國有一處地方叫作伊循城,土地肥沃,希望漢朝能派一位將軍,在伊循城一帶屯田,聚積糧食,使我能夠借重漢朝的兵威。”尉屠耆回國之前向昭帝和霍光請求說。

昭帝和霍光求之不得,正中下懷,馬上派司馬一名、部屬四十人到伊循城屯田,以鎮撫鄯善國。

傅介子因此功被封爲義陽侯,賞七百戶的食邑封地,刺殺樓蘭王的兩個兵士任爲侍郎。

北宋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司馬光對此卻不以爲然,指責道:“且以大漢之強而爲盜賊之謀於蠻夷,不亦可羞哉!論者或美介子以爲奇功,過矣!”

霍光死後的第三年,元康元年(公元前65年),傅介子受命隨同朝廷軍隊攻打莎車國,負傷而亡,時年五十歲。

第二十六章 從嚴治吏(下)第二十章 內強外硬 (上)第十一章 經歷動亂第二十一章 自埋隱患 (下)第二十章 內強外硬 (上)第三十一章 家族被滅(上)第二十七章 對匈決戰(下)第二十八章 妻毒皇后(下)第十一章 經歷動亂上篇:勤慎精幹的貼身謀臣 第一章 相見入京第三章 入宮侍帝第三章 入宮侍帝第二十二章 葬帝選君(下)中篇:承前啓後的主政輔臣 第十三章 扶君即位第二十二章 葬帝選君(上)第三章 入宮侍帝第二十八章 妻毒皇后(上)第二十四章 再立新君(上)下篇:果敢廢立的鐵腕強臣第二十五章 君臣互探(下)上篇:勤慎精幹的貼身謀臣 第一章 相見入京第三十章 病亡離世(下)第二十九章 恤民寬刑(上)第十六章 維穩安民第四章 朋友生嫌第三十一章 家族被滅(上)第十一章 經歷動亂第二十九章 恤民寬刑(下)第十八章 險遭謀害第二十一章 自埋隱患 (上)第二十九章 恤民寬刑(下)第二十四章 再立新君(上)第五章 娶妻亡兄第二十三章 斷然廢帝(下)第十四章 提拔賢能第二十六章 從嚴治吏(上)第二十五章 君臣互探(上)第二十六章 從嚴治吏(下)第二十八章 妻毒皇后(下)第十九章(上) 重構朝局第九章 奉旨建宮第十章 兩友蒙難第二十二章 葬帝選君(下)第二十七章 對匈決戰(上)第三十章 病亡離世(下)第二十五章 君臣互探(下)第二十一章 自埋隱患 (下)第十六章 維穩安民第三十章 病亡離世(下)第十四章 提拔賢能第二十二章 葬帝選君(上)第二十九章 恤民寬刑(下)下篇:果敢廢立的鐵腕強臣第三十二章 要人結局(上)第二十章 內強外硬 (上)第二十八章 妻毒皇后(上)第二十五章 君臣互探(上)第八章 喪侄失子第二十四章 再立新君(上)第十二章 接受終託第二十四章 再立新君(上)第二十二章 葬帝選君(下)第二十二章 葬帝選君(下)第二十三章 斷然廢帝(下)第二十四章 再立新君(下)第二十三章 斷然廢帝(下)第七章 秘密跟蹤第二十三章 斷然廢帝(下)第十章 兩友蒙難第八章 喪侄失子第二十八章 妻毒皇后(上)第八章 喪侄失子第九章 奉旨建宮第二十五章 君臣互探(上)第二十一章 自埋隱患 (下)第二十四章 再立新君(上)第二十六章 從嚴治吏(下)第二十一章 自埋隱患 (上)第十二章 接受終託第二十六章 從嚴治吏(下)第十章 兩友蒙難第二十一章 自埋隱患 (上)第二十章 內強外硬 (上)第二十三章 斷然廢帝(下)第三十一章 家族被滅(上)第二十四章 再立新君(下)第二十九章 恤民寬刑(上)第十七章 和親索人第二十九章 恤民寬刑(下)第二十九章 恤民寬刑(下)第九章 奉旨建宮第二十五章 君臣互探(下)第二十二章 葬帝選君(下)第五章 娶妻亡兄第二十五章 君臣互探(上)第十八章 險遭謀害下篇:果敢廢立的鐵腕強臣第二十八章 妻毒皇后(上)第十二章 接受終託
第二十六章 從嚴治吏(下)第二十章 內強外硬 (上)第十一章 經歷動亂第二十一章 自埋隱患 (下)第二十章 內強外硬 (上)第三十一章 家族被滅(上)第二十七章 對匈決戰(下)第二十八章 妻毒皇后(下)第十一章 經歷動亂上篇:勤慎精幹的貼身謀臣 第一章 相見入京第三章 入宮侍帝第三章 入宮侍帝第二十二章 葬帝選君(下)中篇:承前啓後的主政輔臣 第十三章 扶君即位第二十二章 葬帝選君(上)第三章 入宮侍帝第二十八章 妻毒皇后(上)第二十四章 再立新君(上)下篇:果敢廢立的鐵腕強臣第二十五章 君臣互探(下)上篇:勤慎精幹的貼身謀臣 第一章 相見入京第三十章 病亡離世(下)第二十九章 恤民寬刑(上)第十六章 維穩安民第四章 朋友生嫌第三十一章 家族被滅(上)第十一章 經歷動亂第二十九章 恤民寬刑(下)第十八章 險遭謀害第二十一章 自埋隱患 (上)第二十九章 恤民寬刑(下)第二十四章 再立新君(上)第五章 娶妻亡兄第二十三章 斷然廢帝(下)第十四章 提拔賢能第二十六章 從嚴治吏(上)第二十五章 君臣互探(上)第二十六章 從嚴治吏(下)第二十八章 妻毒皇后(下)第十九章(上) 重構朝局第九章 奉旨建宮第十章 兩友蒙難第二十二章 葬帝選君(下)第二十七章 對匈決戰(上)第三十章 病亡離世(下)第二十五章 君臣互探(下)第二十一章 自埋隱患 (下)第十六章 維穩安民第三十章 病亡離世(下)第十四章 提拔賢能第二十二章 葬帝選君(上)第二十九章 恤民寬刑(下)下篇:果敢廢立的鐵腕強臣第三十二章 要人結局(上)第二十章 內強外硬 (上)第二十八章 妻毒皇后(上)第二十五章 君臣互探(上)第八章 喪侄失子第二十四章 再立新君(上)第十二章 接受終託第二十四章 再立新君(上)第二十二章 葬帝選君(下)第二十二章 葬帝選君(下)第二十三章 斷然廢帝(下)第二十四章 再立新君(下)第二十三章 斷然廢帝(下)第七章 秘密跟蹤第二十三章 斷然廢帝(下)第十章 兩友蒙難第八章 喪侄失子第二十八章 妻毒皇后(上)第八章 喪侄失子第九章 奉旨建宮第二十五章 君臣互探(上)第二十一章 自埋隱患 (下)第二十四章 再立新君(上)第二十六章 從嚴治吏(下)第二十一章 自埋隱患 (上)第十二章 接受終託第二十六章 從嚴治吏(下)第十章 兩友蒙難第二十一章 自埋隱患 (上)第二十章 內強外硬 (上)第二十三章 斷然廢帝(下)第三十一章 家族被滅(上)第二十四章 再立新君(下)第二十九章 恤民寬刑(上)第十七章 和親索人第二十九章 恤民寬刑(下)第二十九章 恤民寬刑(下)第九章 奉旨建宮第二十五章 君臣互探(下)第二十二章 葬帝選君(下)第五章 娶妻亡兄第二十五章 君臣互探(上)第十八章 險遭謀害下篇:果敢廢立的鐵腕強臣第二十八章 妻毒皇后(上)第十二章 接受終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