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巧議、化爭(二)

“這就是你們談判的態度?”曾粱猛地一揮衣袖站起,勃然大怒,“開口就要十萬兩,好大的胃口!我堂堂天朝還沒這麼落魄,能由着你們得寸進尺!”

廉崇文還在錯愕之間,曾尚書一下子又把臉朝向了葉永甲:“葉兵部!你竟爲此事向我求情來了,到底知不知道尊嚴二字該怎麼寫!”

葉永甲低下頭去,默然無語,只用餘光一乜廉崇文,等着他的回話。廉崇文怎麼按捺得住,一隻手把圈椅的扶手抓緊了,瞪着眼道:“曾尚書,這件事明明是你們犯下的大錯,爲何還敢這般理直氣壯?若不答應也罷,在下這就燒了國書,回南洋覆命!”

葉永甲亦在一旁勸說:“曾大人,賠償的條款應當好生商量,不必如此急躁……”

“廷龍,汝還要幫着外邦之人說話,好不可恥!”曾粱反而更加暴躁,臉上現出幾條青筋,“告訴你們,我戶部絕不撥一分一釐,以辱國家!你願回國便回國去,到時候大不了大戰一場,叫汝輩知道天朝雄威的厲害!”言訖,他不再與二人爭論,旋即離席而去,把卷上的竹簾打了下來,聽着‘嘩啦’一響,又回了裡屋。

如今的情況還在葉永甲的意料之中,他把身子往後一倚,望着廉崇文面色蒼白、眼神呆滯,兩隻手只是搓來搓去,便暗喜道:‘看來此人亦無定見,並不敢就此毀約回國。如此一來,或還可勸說得動。’

“廉使節……千萬不能這麼回去啊……”葉永甲一副痛惜的樣子。

看似是在乞求,但讓他當場迴應這樣尖銳的問題,無疑是在逼他表態。

“這個麼……”廉崇文一時語塞,心裡也開始犯了躊躇:‘我看那個曾粱意色堅決,恐怕是真心不想給與賠償,寧願付出開戰的代價。我的威脅之策看來是無用處了……此時再去逞強,只會使我自己蒙受大難。葉永甲是極力贊同我的,方纔也在出力地勸說,不如先把他穩固住了,免得進退失據。’

於是他對着葉永甲嘆息道:“老實和你講,我肯定不能這麼回去。畢竟我是受國主之命而來,以談判爲己任。如果談判破裂,給國家帶來戰端,那我一定會被追問罪責。但我又不能爲了談判,放棄十萬兩白銀的賠款,這樣做並不能滿足本國的要求,我還是會淪爲階下囚。”

葉永甲摩挲着眉骨:“看來大家都不容易……不知能否把賠款降低一些?要是同意,我就可以想方設法,把這件事轉圜一下。”

“只要賠款的名分還在,我大抵無災。說罷,大人希望是多少兩?”

葉永甲順勢伸出三根手指:“三萬兩,何如?”

廉崇文不情願地輕輕點頭:“能接受。不過戶部不答應,您也沒辦法呀。”

“辦法有的是,”葉永甲不以爲然地擺擺手,“戶部不答應,可以通過中書省來壓他。待葉某把消息稟報給柳丞相,由他召集我等在都堂商議一番,議定之後,便下明令,量戶部不敢違抗。此事一成,您就可以到大殿呈遞國書了。”

“國書?”廉崇文發出了一句突兀的疑問,隨後又點了幾下頭,“哦,哦……”

“怎麼?國書不是您一開始就要求呈遞的嗎?”葉永甲冷淡地問道,力圖讓這句話聽起來不那麼像追問。

“是啊,裡面尚有一些條款,日後再議,日後再議!”廉崇文忽而愁眉,忽而微笑,樣子十分怪異。

葉永甲心知其意,便不再細細追究,只是說道:“我等這般講開了,心頭便暢快許多。好了,事情都談完了,你我沒了心結,可以放心回去了。葉某不便爲使節提供住處,還請諒解。”

廉崇文起身笑道:“無妨,無妨,在下隨身盤纏不少,到城內找家酒店,不是難事。這幾日苦些累些沒什麼,只指望大人能夠鼎力相助!”

二人相對行了禮,因此別過,走出了戶部衙門。

“你真的打算上報柳鎮年不成?”蔡賢卿推出椅子,疑惑地看着葉永甲。

“是的。”他拂了拂椅背,回答得很是簡短。

“廷龍可真是糊塗!”蔡賢卿拍打着手上的灰塵,仰天喟嘆一聲,“但凡能辦妥談判的事情,那中書省的位置本是您定了的,這麼一搞,成敗俱出柳氏之裁斷,不顯得你一味聽命,碌碌無爲了嗎?現在省臣沒一個爭的,是相信你的才幹,怕爭不過你;可一旦行出此事,進中書省的人員就有了懸念,那時候不爭成個血流漂杵的局面,纔是奇事哩!”

“我倒是可以等着皇上的明詔下來,准許我行使大權,”葉永甲聽到這樣的質問並不高興,冷冷地回答,“但我強行按着曾粱的頭,逼着他認了三萬兩,將導致怎樣的後果?他那股邪勁,不把我生吞活剝了,根本不算完!冒着這樣的風險,不如聽取柳鎮年的意思,他是丞相,命令下來都心服口服,省了多少麻煩。”

蔡賢卿道:“幹大事者不惜身,你這是什麼樣子?千載難逢的良機,說撒手便撒手,省臣的位子不想要?”

“省臣嘛,”葉永甲鼻子裡哼了一聲,定定地看着他,“被柳黨使喚的奴才而已。我們在哪裡都一樣。”

蔡賢卿看着他的冷麪孔,苦笑着砸了砸嘴,打趣說道:“你這後生也真是怪,說起話來一句比一句狠,講起世事一件比一件通透,渾如悟了道一般。可做起事怎麼就狠不起來了?”

葉永甲知道他已經放棄了對自己的勸說,反而對這番玩笑話不以爲意,笑着回答:“若是當年的我,怎會懼怕一個曾粱?他無非是帶幾個耍嘴皮子的文臣,上幾道彈劾罷了。可近年世道不平,發生了什麼事,您是知道的。哪還有當初的陰鷙孤傲之氣!”

“唉,多是你們一些後生,想着雜七雜八的事,因此畏手畏腳。像老夫的志氣,可是六十年如一日呀!”蔡賢卿撫着鬍鬚大笑。

“您如此有信心,想必那封國書的內容已經猜出了八分。”

蔡賢卿一拍胸脯:“那是當然!我正要與你細細講來!”

第七十六章 請異、防番(五)第六十章 棋和、弈決(五)第三十三章 刺害、計詳(六)第六十一章 失斷、肇戰(五)第一章 識舊、移基(一)第三十六章 變弊、遷任(六)第四十二章 重逢、免府(四)第二十一章 請政、泄機(一)第四十五章 鬥黨、責將(六)第八十六章 靖亂、治海(五)第八十七章 巧議、化爭(三)第二十一章 請政、泄機(五)第四十七章 舊罪、新議(三)第七十二章 誣敗、移失(三)第四十三章 詔任、握政(三)第二十八章 客返、勢去(六)第四十七章 舊罪、新議(六)第三十一章 替吏、拜府(一)第八十七章 震海、危至(五)第二十一章 請政、泄機(三)第三十三章 刺害、計詳(二)第七章 裁吏、疑銃(一)第七十五章 斬官、肅廷(五)八十七章 巧議、化爭(六)第三章 興業、叛主(二)第五十八章 速亡、急鬥(六)第六十二章 曲終、人散(二)第八十章 練軍、挫敵(一)第四十四章 接駕、復釁(三)第八十四章 力劾、怒罷(七)第十七章 禁學、黜變(二)第五十五章 除根、暗勝(五)第七十章 施詭、毅往(五)第三十九章 立盟、對峙(三)第四十五章 鬥黨、責將(六)第三十五章 釋圍、按罪(三)第二十三章 述懷、尋情(一)第七十七章 會商、觀謀(六)第六十章 棋和、弈決(五)第二十七章 問坊、妾逃(二)第五十二章 決叛、破竹(三)第四十八章 審害、亂民(三)第五十四章 共拒、盡還(六)第七十八章 激商、穩局(三)第五十八章 速亡、急鬥(三)第七十九章 屢間、榮歸(二)第六十五章 泣冢、正籍(一)第三十三章 刺害、計詳(一)第七十二章 誣敗、移失(三)第三十章 議裁、赴賬(四)第三十一章 替吏、拜府(三)第三十四章 爭塾、室殺(三)第三十章 議裁、赴賬(五)第七十章 施詭、毅往(二)第六十六章 晉相、巡邊(五)第八十七章 成議、悔策(六)第四十二章 重逢、免府(四)第四十四章 接駕、復釁(三)序章 葬女、隱世(二)第四十三章 詔任、握政(四)第三十九章 立盟、對峙(三)第七十七章 會商、觀謀(一)第三十五章 釋圍、按罪(三)第十八章 戲諫、法辯(四)第三十章 議裁、赴賬(二)序章 葬女、隱世(二)第四十一章 開禁、訪友(三)第三十章 議裁、赴賬(五)第三十三章 刺害、計詳(四)第五十八章 速亡、急鬥(四)第八十六章 靖亂、治海(三)第五十章 叛約、陷潭(二)第八十三章 多誅、紛議(六)第五十章 叛約、陷潭(三)第四十四章 接駕、復釁(一)第三十九章 立盟、對峙(四)第二十章 杜贓、劫命(一)第五十三章 告衙、擊弱(四)第七十九章 屢間、榮歸(四)第六十四章 立相、功侯(六)第五十六章 誤院、促戰(二)第六十二章 曲終、人散(三)第三十三章 刺害、計詳(五)第五十四章 共拒、盡還(二)第七章 裁吏、疑銃(二)第三十三章 刺害、計詳(四)第八十二章 視田、緩令(五)第八十七章 巧議、化爭(一)第五十一章 速歸、京變(二)第四十三章 詔任、握政(四)第三十七章 情危、病決(三)第十八章 戲諫、法辯(一)第三章 興業、叛主(三)第八十一章 抗政、勢敵(二)第三十七章 情危、病決(二)第二十六章 受信、聽禍(四)第七十四章 求闕、論誅(六)第五十七章 託任、毀院(一)第八十一章 抗政、勢敵(二)
第七十六章 請異、防番(五)第六十章 棋和、弈決(五)第三十三章 刺害、計詳(六)第六十一章 失斷、肇戰(五)第一章 識舊、移基(一)第三十六章 變弊、遷任(六)第四十二章 重逢、免府(四)第二十一章 請政、泄機(一)第四十五章 鬥黨、責將(六)第八十六章 靖亂、治海(五)第八十七章 巧議、化爭(三)第二十一章 請政、泄機(五)第四十七章 舊罪、新議(三)第七十二章 誣敗、移失(三)第四十三章 詔任、握政(三)第二十八章 客返、勢去(六)第四十七章 舊罪、新議(六)第三十一章 替吏、拜府(一)第八十七章 震海、危至(五)第二十一章 請政、泄機(三)第三十三章 刺害、計詳(二)第七章 裁吏、疑銃(一)第七十五章 斬官、肅廷(五)八十七章 巧議、化爭(六)第三章 興業、叛主(二)第五十八章 速亡、急鬥(六)第六十二章 曲終、人散(二)第八十章 練軍、挫敵(一)第四十四章 接駕、復釁(三)第八十四章 力劾、怒罷(七)第十七章 禁學、黜變(二)第五十五章 除根、暗勝(五)第七十章 施詭、毅往(五)第三十九章 立盟、對峙(三)第四十五章 鬥黨、責將(六)第三十五章 釋圍、按罪(三)第二十三章 述懷、尋情(一)第七十七章 會商、觀謀(六)第六十章 棋和、弈決(五)第二十七章 問坊、妾逃(二)第五十二章 決叛、破竹(三)第四十八章 審害、亂民(三)第五十四章 共拒、盡還(六)第七十八章 激商、穩局(三)第五十八章 速亡、急鬥(三)第七十九章 屢間、榮歸(二)第六十五章 泣冢、正籍(一)第三十三章 刺害、計詳(一)第七十二章 誣敗、移失(三)第三十章 議裁、赴賬(四)第三十一章 替吏、拜府(三)第三十四章 爭塾、室殺(三)第三十章 議裁、赴賬(五)第七十章 施詭、毅往(二)第六十六章 晉相、巡邊(五)第八十七章 成議、悔策(六)第四十二章 重逢、免府(四)第四十四章 接駕、復釁(三)序章 葬女、隱世(二)第四十三章 詔任、握政(四)第三十九章 立盟、對峙(三)第七十七章 會商、觀謀(一)第三十五章 釋圍、按罪(三)第十八章 戲諫、法辯(四)第三十章 議裁、赴賬(二)序章 葬女、隱世(二)第四十一章 開禁、訪友(三)第三十章 議裁、赴賬(五)第三十三章 刺害、計詳(四)第五十八章 速亡、急鬥(四)第八十六章 靖亂、治海(三)第五十章 叛約、陷潭(二)第八十三章 多誅、紛議(六)第五十章 叛約、陷潭(三)第四十四章 接駕、復釁(一)第三十九章 立盟、對峙(四)第二十章 杜贓、劫命(一)第五十三章 告衙、擊弱(四)第七十九章 屢間、榮歸(四)第六十四章 立相、功侯(六)第五十六章 誤院、促戰(二)第六十二章 曲終、人散(三)第三十三章 刺害、計詳(五)第五十四章 共拒、盡還(二)第七章 裁吏、疑銃(二)第三十三章 刺害、計詳(四)第八十二章 視田、緩令(五)第八十七章 巧議、化爭(一)第五十一章 速歸、京變(二)第四十三章 詔任、握政(四)第三十七章 情危、病決(三)第十八章 戲諫、法辯(一)第三章 興業、叛主(三)第八十一章 抗政、勢敵(二)第三十七章 情危、病決(二)第二十六章 受信、聽禍(四)第七十四章 求闕、論誅(六)第五十七章 託任、毀院(一)第八十一章 抗政、勢敵(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