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速歸、京變(四)

魏衝的眼睛也眯成一條線, 想努力從耀眼的陽光下看向遠處。

嗡——

悠長的號角聲再度響起,兩名弓手的目光卻顯得遲疑,搖了搖腦袋。

“怎麼?”魏衝敏銳地發覺了身旁的異樣。

“稟大人,我聽着那玩意像是從東面來的,遠非驢皮巷所通之徑……”弓手擦了一把汗。

“我不信你們這都能聽出來,”魏衝也有了幾許擔憂,但仍故作鎮定,“天如此熱,昏了頭也是有的。你告訴對面那兄弟,別大驚小怪的。”

“是。”他點點頭,隨即向對面的弓手示意,儘管懷疑並未因此解除。

“來了,來了!”魏衝的一個心腹指着前方,衆人的目光齊刷刷地望了去。

先是一個騎高頭大馬的軍人出來,似乎在招呼後面的人跟上,魏衝急忙伏低身子。

“先等會兒,等會兒……”

而後就見一隊人排頭並進,手持號角抑或鑼鼓,興高采烈地奏着。

兩名弓手瞅見他們這表情,四目相對,握弓的手不禁微微顫抖。

隨後又走了幾批人,隊列拉得很長,可還不見齊諮身在何處。弓手的頭髮上全是如雨的汗珠。

正在此刻,一個身穿甲冑的漢子從後出來了,衆軍將他簇在中間,臉在這一側被盔甲遮住,看不甚清。

兩名弓手再也等不得了,幾乎認準此乃齊諮的模樣,準備把弓拉滿,只聽吱啦吱啦地作響。

“這是陸放軒!”不知誰在暗地中喊了一句,幸而兩名弓手手快,及時收了弓。

那人露出的鬚髮皆白,而跟在他身後的,一位稍顯年輕的軍官,卻發出令人熟悉的聲音:“陸兄,齊諮豈知這其中竟有如此妙算!”

陸放軒大笑道:“萬黨恨不得當即帶你走,去跟陳諮議作個對證。你信不信,就這條街,便有人架着弓弩短銃,瞄着你哩!”

這話剛說完,站在魏衝對面的弓手就慌不迭地扔下東西,往巷子裡跑去。

“站!……”魏衝情急之下脫口而出,喊得聲兒卻大了,登時捂住了嘴。街上奏樂的士兵霎時止步,齊諮、陸放軒二人忙勒住馬,按劍喝問:“誰!”

魏衝嚇得魂不附體,這裡正巧是個死巷,又無處可藏,便只得深吸口氣,冒險走了出來。

“恭喜齊把領爲朝廷擺平驢皮巷之事,如今榮歸,是當慶賀一番呀。”魏衝連作三揖。

齊諮又看了看陸放軒,臉上閃過一絲微笑:“魏書辦,吾等能歸來的這般神速,魏書辦的功勞不小。”

“豈敢,豈敢。”魏衝低聲下氣地說。

“現在頭一樁大事解決了,至於您查得陳諮議的案子,我自會給世間還一個公道。你回去可教萬郡王不必擔心。”陸放軒接過話茬,陰冷地說道。

“如今正是大家喜悅之時,”齊諮按着陸放軒的胳膊,“這些事情休要先提。待我等於宴上大醉一日,方纔有力氣對簿公堂啊!兄弟們,這麼悶熱的天氣,還不快跟齊爺去吃頓冷酒!”

說罷,頓時滿街歡呼,兵士們紛紛撒開雙腿,朝越府開進,獨留下稍顯難堪的魏衝呆呆地站在那裡。

萬和順漁翁得利的計策落敗,南京終是恢復了原先的格局,而柳黨似乎又站在高臺之上,俯瞰黨爭之形勢。雖未能打擊任何一方的實力,但如今的重心已不在此了,京城的變化悄然決定着一切。

也不知是否爲晏溫在朝內大施仁政的結果,不僅緊張氣氛得以緩和,連徐王這些皇室貴胄都開始與己結納,起到了很好的帶頭作用。

晏溫正在走廊裡納涼,想着這事兒,忽見平素頗爲諂媚的孫惟高來謁,頓時喜出望外,竟激動地上前握手。

“斯庸,我與宰相說了,次日即保奏你入省,公當與溫共輔朝政,匡扶社稷了!”晏溫連忙拉着他入堂坐下。

孫惟高不以爲然,面上則笑道:“謝恩公累日提拔,惟高方有今日之田地。”

“斯庸與我俱是京師名門,自當以天下爲己任。你雖把我當恩公對待,可我相信你與那些巴結柳公的佞臣不同,是會秉筆直言的,國家一定要交在你這樣的人才手裡,我方放心。”晏溫用期待的眼神看着他。

‘這廝竟如此厚顏無恥,既然依附柳賊,焉得妄論大事!’他恨不得當場就砍了他,但還是耐住性子,愣愣地說了聲是。

“我這有個好東西,”晏溫走入裡屋,拿了一塊玉佩出來,“乃母親臨終前給我的,說是要我戴此佩以自警,你看上面寫的字。”

孫惟高小心翼翼地接來,見前面刻着‘清廉忠直’,後面刻着‘心懷天下’,共是八字。

“這是祖父爲官時刻的佩,落到我父親手裡,現在又傳在我手裡……也有二十七八個年頭了。”晏溫不禁掩面嘆息,“我一直記着這兩句話。斯庸是少數幾個理解我的,希望你拿着,戴上。”

孫惟高頓時色變:“這可是您家傳的寶物,惟高拿了,心中實在不安。”

“我讓你戴着,是因爲難得有你這樣的人,就別推辭了。”晏溫一邊說着,一邊放到他的手心,強扳着他的手指,叫孫翰林收下了。

孫翰林揣了佩,又說了幾句無關緊要的話,便言告辭退下了。

他徑直走到一處花園,倚着石欄杆,回頭瞧了瞧晏溫的官署,掏出那塊玉佩,用手擦擦,發出油綠的光澤。

孫惟高皺緊眉頭,他搞不懂晏溫到底在想什麼。他雖然揹負着太子的信任,但晏溫對自己也並不賴。想到當初是如何躋身朝廷的,不禁大發感嘆,低迴良久。且在隱隱之中覺得,晏溫似乎真在踐行那個所謂‘仁政’……

他搖了搖腦袋,霍然想起那些犧牲志士是怎麼被晏溫設計殺害的,便又恨得牙癢癢。他望着平靜的湖水,正準備把這面目可憎的玉佩扔下去,卻又遲疑半天:‘總是晏家祖傳之物,與晏溫無關。這就當做我報他的恩情了……’說罷,便將佩揣回懷中。

第六十四章 立相、功侯(二)第八十七章 震海、危至(六)第十二章 語失、諫事(二)第七十四章 求闕、論誅(一)第三十六章 變弊、遷任(三)第三十章 議裁、赴賬(一)第四十四章 接駕、復釁(一)第六十八章 政息、舉新(四)第二十二章 死別、安魂(二)第八十一章 抗政、勢敵(一)第四十四章 接駕、復釁(三)第八章 止險、牽掣(四)第五十八章 速亡、急鬥(六)第二十五章 疏渠、迎妾(四)第七十二章 誣敗、移失(一)第九章 瞞情、謀符(一)第八章 止險、牽掣(四)第八十三章 多誅、紛議(二)第二十九章 暗算、心謀(三)第六十一章 失斷、肇戰(一)第七十二章 誣敗、移失(二)第四十四章 接駕、復釁(四)第七十二章 誣敗、移失(四)第七十八章 激商、穩局(六)第八十六章 靖亂、治海(三)第二十四章 試心、縱去(三)第四十章 謀威、撫恩(三)第四十六章 任舊、詐舉(五)第八十七章 震海、危至(五)第三十七章 情危、病決(二)第二十六章 受信、聽禍(三)第二章 贈賄、謀府(二)第三章 興業、叛主(二)第五十六章 誤院、促戰(五)第八十五章 誅相、肅朝(五)第八十七章 震海、危至(四)第三十章 議裁、赴賬(二)第五十五章 除根、暗勝(二)第三十二章 賜匾、入惑(三)第三十章 議裁、赴賬(五)第三十五章 釋圍、按罪(四)第八十一章 抗政、勢敵(三)第五十五章 除根、暗勝(一)第三十五章 釋圍、按罪(四)第六十八章 政息、舉新(四)第六十章 棋和、弈決(一)第六十一章 失斷、肇戰(五)第十一章 誅吏、免督(一)第八十章 練軍、挫敵(四)第三十六章 變弊、遷任(二)第八十五章 誅相、肅朝(四)第四十一章 開禁、訪友(三)第二十五章 疏渠、迎妾(五)第二十四章 試心、縱去(四)第八十三章 多誅、紛議(六)第七十八章 激商、穩局(六)第八十六章 靖亂、治海(六)第四十九章 論辯、揭罪(五)第五十六章 誤院、促戰(五)序章 葬女、隱世(一)第五十八章 速亡、急鬥(三)第八章 止險、牽掣(一)第六十四章 立相、功侯(二)第六十一章 失斷、肇戰(五)第四十五章 鬥黨、責將(五)第二十二章 死別、安魂(三)第七十一章 疑近、防側(四)第三十六章 變弊、遷任(二)第二十一章 請政、泄機(一)八十七章 巧議、化爭(六)第三十七章 情危、病決(三)第八十六章 靖亂、治海(一)第四十四章 接駕、復釁(五)第二十二章 死別、安魂(二)第四十四章 接駕、復釁(四)第四十章 謀威、撫恩(四)第四十七章 舊罪、新議(一)第四十五章 鬥黨、責將(五)第七十三章 請銀、議阻(六)第六十章 棋和、弈決(三)第六十五章 泣冢、正籍(三)第三十二章 賜匾、入惑(一)第五十七章 託任、毀院(五)第二十七章 問坊、妾逃(二)第八十六章 靖亂、治海(六)第七十章 施詭、毅往(一)第八十七章 震海、危至(三)第二十二章 死別、安魂(三)第四十七章 舊罪、新議(五)第三十三章 刺害、計詳(二)第二十一章 請政、泄機(四)第七十一章 疑近、防側(五)第七十章 施詭、毅往(四)第六十七章 臨戰、功斷(六)第八十四章 力劾、怒罷(一)第十八章 戲諫、法辯(一)第七十五章 斬官、肅廷(二)第五十七章 託任、毀院(三)第六十四章 立相、功侯(四)第十三章 請符、捨命(一)
第六十四章 立相、功侯(二)第八十七章 震海、危至(六)第十二章 語失、諫事(二)第七十四章 求闕、論誅(一)第三十六章 變弊、遷任(三)第三十章 議裁、赴賬(一)第四十四章 接駕、復釁(一)第六十八章 政息、舉新(四)第二十二章 死別、安魂(二)第八十一章 抗政、勢敵(一)第四十四章 接駕、復釁(三)第八章 止險、牽掣(四)第五十八章 速亡、急鬥(六)第二十五章 疏渠、迎妾(四)第七十二章 誣敗、移失(一)第九章 瞞情、謀符(一)第八章 止險、牽掣(四)第八十三章 多誅、紛議(二)第二十九章 暗算、心謀(三)第六十一章 失斷、肇戰(一)第七十二章 誣敗、移失(二)第四十四章 接駕、復釁(四)第七十二章 誣敗、移失(四)第七十八章 激商、穩局(六)第八十六章 靖亂、治海(三)第二十四章 試心、縱去(三)第四十章 謀威、撫恩(三)第四十六章 任舊、詐舉(五)第八十七章 震海、危至(五)第三十七章 情危、病決(二)第二十六章 受信、聽禍(三)第二章 贈賄、謀府(二)第三章 興業、叛主(二)第五十六章 誤院、促戰(五)第八十五章 誅相、肅朝(五)第八十七章 震海、危至(四)第三十章 議裁、赴賬(二)第五十五章 除根、暗勝(二)第三十二章 賜匾、入惑(三)第三十章 議裁、赴賬(五)第三十五章 釋圍、按罪(四)第八十一章 抗政、勢敵(三)第五十五章 除根、暗勝(一)第三十五章 釋圍、按罪(四)第六十八章 政息、舉新(四)第六十章 棋和、弈決(一)第六十一章 失斷、肇戰(五)第十一章 誅吏、免督(一)第八十章 練軍、挫敵(四)第三十六章 變弊、遷任(二)第八十五章 誅相、肅朝(四)第四十一章 開禁、訪友(三)第二十五章 疏渠、迎妾(五)第二十四章 試心、縱去(四)第八十三章 多誅、紛議(六)第七十八章 激商、穩局(六)第八十六章 靖亂、治海(六)第四十九章 論辯、揭罪(五)第五十六章 誤院、促戰(五)序章 葬女、隱世(一)第五十八章 速亡、急鬥(三)第八章 止險、牽掣(一)第六十四章 立相、功侯(二)第六十一章 失斷、肇戰(五)第四十五章 鬥黨、責將(五)第二十二章 死別、安魂(三)第七十一章 疑近、防側(四)第三十六章 變弊、遷任(二)第二十一章 請政、泄機(一)八十七章 巧議、化爭(六)第三十七章 情危、病決(三)第八十六章 靖亂、治海(一)第四十四章 接駕、復釁(五)第二十二章 死別、安魂(二)第四十四章 接駕、復釁(四)第四十章 謀威、撫恩(四)第四十七章 舊罪、新議(一)第四十五章 鬥黨、責將(五)第七十三章 請銀、議阻(六)第六十章 棋和、弈決(三)第六十五章 泣冢、正籍(三)第三十二章 賜匾、入惑(一)第五十七章 託任、毀院(五)第二十七章 問坊、妾逃(二)第八十六章 靖亂、治海(六)第七十章 施詭、毅往(一)第八十七章 震海、危至(三)第二十二章 死別、安魂(三)第四十七章 舊罪、新議(五)第三十三章 刺害、計詳(二)第二十一章 請政、泄機(四)第七十一章 疑近、防側(五)第七十章 施詭、毅往(四)第六十七章 臨戰、功斷(六)第八十四章 力劾、怒罷(一)第十八章 戲諫、法辯(一)第七十五章 斬官、肅廷(二)第五十七章 託任、毀院(三)第六十四章 立相、功侯(四)第十三章 請符、捨命(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