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一回 魏復抉擇

“賊酋劉聰授首,平陽軍民易幟,匈漢已成昔日黃花!”五月十六日,就在馬景所部分崩消亡之際,新一版的華興時報以最爲隆重的陣勢,全版刊發了血旗軍進來的輝煌戰績。以華興時報的影響力,這則消息頓如長了翅膀,迅速傳遍四面八方,而華國大捷帶來的赫赫軍威,則也隨之風聞天下。

數日之後,長安,大魏皇宮,金鑾殿上,魏復一襲龍袍,居中高坐,其下心腹羣臣濟濟一堂,殿中卻是既然無聲。盯視案上的華興時報與一份來自河東的信報,魏復難掩頹喪,而殿中的其他人,也都面色複雜,情緒不無低落。

良久,魏複方才搖頭苦笑道:“早覺會有今日,不想來得這麼快,我方軍兵剛纔聚齊,別個就已大局落定了,根本不給下棋機會啊!呵呵,可笑我漢家各方昔年被匈奴漢國打得戰戰兢兢,朝不保夕,別個華國出兵僅僅二十餘日,便將之滅了!有此實力,有此兵威,天下孰能與之爭鋒?還好還好,我大魏僅是大肆徵兵,並未像是東晉、齊晉那般,已與華國有了敵對衝突,如今倒是可以輕易轉圜。”

“陛下盛名,高瞻遠矚,一早便勒令我等旁觀,方免了我大魏一場危難!”立有臣子出言捧哏,殿中隨之一片唏噓,一片僥倖,人人卻仍緊盯着魏復的神色,等待着下一步的細肉。

果不其然,片刻之後,魏復將身形坐得更加筆挺,肅容慨然道:“且不論內裡齷齪,華王能夠覆滅匈漢,消弭外患,一雪外辱,實乃我漢家之幸,朕也敬其爲華夏英雄。朕之先祖魏武,亦曾北掃草原,朕雖不才,亦不願叫那華王專美於前,兵馬既已聚齊,正該西征!”

您之前好似也在隔岸觀火等打劫誒,能否甭這般虛僞?殿中諸人暗地裡腹誹,面上則皆慨然之色。席中右首的悍將淳于康率先起身,拱手請命道:“末將不才,願爲前鋒,先率本部殺出大散關,攻打氐羌仇池部!哼,祛除胡虜,恢復中華,末將也不願叫血旗軍專美於前!”

“對!那幫氐羌最不是東西,時常犯邊掠我人口錢糧,早就該滅掉他們了!呃,不對,俺要請命爲前鋒!”魏義忙也跟着起身道。緊隨着他,右席諸將紛紛請命,場面好不熱烈。

“哈哈,諸將有此血性,朕心甚慰!不過,茲事體大,具體事宜容後在意。”魏復面露笑容,擺擺手道,“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西征靡費良多,我等可不能白白放過華國這個新鄰居,至少也要確保後方無患呀。如何與華國交涉,還望諸位教我!”

“陛下,臣有一問,我等的確要一路向西,遠征萬里,最終將關中放棄給華國嗎?”雖然基本上明知答案,魏忠還是不死心道,而殿中的衆臣,也皆將灼灼目光投向魏復。

丫明知故問,不是叫咱難堪嗎?暗自白了魏忠一眼,魏復再度苦笑,關中三輔之地,八百里秦川根基,誰願白白讓出,可血旗軍要拿,他魏復敢擋嗎?與其壯烈守護至死,不若出賣豬隊友,爲己方保留一個另闢新天地的機會。好在他魏復與麾下死忠,原本就是數年流竄、千里輾轉搶來的這塊地盤,可非那些經營百年的本土大族,實在不行,換地也就換了。

其實,魏復不止一次想過對抗。只是,別看南方三股漢家勢力號稱總兵力一百五十萬,可扣除那些湊數的民壯,精銳戰兵總計也就五十萬上下,且多爲步卒,別個華國就不會發動民兵嗎?即便再加上北方几部鮮卑,主戰兵力也就能與華國持平而已,以烏合聯盟對抗統一政權,且是擁有火器之利與海外根基的華國,魏復毫無信心。

按捺下窘迫,魏復淡淡笑道:“抵制內戰,全力對外,如此方爲我華夏之福。朕繼承我大魏皇家血統,無可屈從於人,然一山不容二虎,華國勢力足夠強盛,也能揚我華夏,朕又何必爲了一家一姓之私立,徒劉中原,平增我漢家內耗呢?當然,在座若是有人不願隨同遠遷,朕也絕不留難,只管提前說上一聲,自去便是。”

“爲臣誓死追隨陛下!”衆臣連忙齊聲捧哏道。事實上,關中的曹魏勢力因爲最早便模仿血旗營良多,再加長期流竄,不爲士族所親,直至如今走成了底層路線,除了些許曹魏遺族,文臣武將多屬中下層出身,沒甚牽絆亦或別的好去處,真就沒幾人捨得脫離這一政權,終歸別個華國還是給大家留下了一條遠域立國的出路不是?

明確了基本路線,魏忠揭過此節,沉聲諫道:“華國攻匈乃大快人心之舉,哪怕是我大魏百姓,此前也均街頭熱議,拍手稱快,而今華國真就滅了匈漢,我等正該順應民心,遣使恭賀華國獲此大勝。同時,我等當通過公開媒介,嚴厲駁斥東晉攻華的一應不義之舉。哼,司馬家素來內戰內行,外戰外行,篡權社稷卻不知愛民...(此處省略千字)”

“咳咳咳...”乾咳幾聲,魏復接着又敲了敲案几,這才叫停魏忠的喋喋不休,揮手捋平額頭黑線,他淡淡道,“愛卿痛恨司馬家之心,朕身爲曹魏血脈,自是感同身受,只是,現在衆人正在商議大事,愛卿還當說些重點,莫要再跑題啦。”

“陛下恕罪,爲臣適才太過忘情,太過忘情了,呵呵。”尷尬的擦擦口角飛沫,魏忠續道,“爲臣以爲,陛下既然確願遠征異域,我等便將長期與華國無有實質矛盾,反而多須華國幫襯。既如此,何不第一個站出來,明確聲言力挺華國,大張旗鼓遣使恭賀,登報檄文痛罵兩晉,甚至兵逼東晉撤軍停戰?倘若華國另有需要,我等亦可相助其對付兩晉,如是出使,也好向華國討要更多錢糧軍需嘛。”

“好,此言可行,臣複議!哪怕如今我等對華國僅能錦上添花,可至少能夠助其儘快逼退周邊威脅,這份情,嘿,華王不計,華國也得計。而對我大魏內部,此舉也能順應民心,利於遠征。”滿臉認同之色,另一將官趙仁起身道,“自然,順帶可以臭一臭齊晉東晉,臭一臭司馬家,左右我等也無甚實際付出,何樂而不爲?”

“好,既如此,此行出使華國,便由魏忠爲主使,趙仁爲副,儘快前往平陽面見華王。”眯了眯眼,魏復點頭笑道,“從即日起,我等不論心有何想,公開行事務必效仿華國,以民族大義爲準繩,以擴張漢土爲己任,絕不與晉朝那些尸位素餐之輩同流合污...”

與之同時,青州臨淄,大將軍兼齊王府,苟晞沉默而坐,在其下首,一干心腹將佐同樣濟濟一堂,卻是時下民間戲稱的齊晉小朝議。而在每個人的案頭,都是一份華興時報與一份緊急信報,而信報的內容自與曹魏朝議一般,相關於最新的匈奴戰事。

沉吟半天,主座上的苟晞終是嘆了口氣,繼而面露頹色,掃視衆人,目光期待道:“匈奴幾已被滅,我方將面臨何等局面,想來不消本王多說。敢問諸位,當如何應對是好?事關生死存亡,還望諸位不吝諫言!”

“大王莫憂,我方目前雖與華國處於敵對狀態,但畢竟僅是血旗軍偷襲我方水軍,我方卻未實質性攻擊過華國;相比東晉侵入華國的河南三郡,我方必非華國第一針對目標。”一名近臣陪着笑臉,不無寬慰道,“所以說,歷經攻匈一戰的華國,即便脅勝反擊,也必是東晉,只要我等接下注意控制事態,當可與華國恢復和平。”

“直娘賊,你是說本王叫人打了左臉,還該去感謝別人沒打自己的右臉?羞也不羞?”苟晞聞言頓如抓到出氣筒,怒聲呵斥道,“再說了,即便我等此番忍讓了,可華國滅了匈奴,再打殘東晉,接下來又會是誰,是關中曹魏,是塞北鮮卑,終歸少得了我等嗎?”

那名拍到馬腿的近臣訕訕埋頭,餘人忙也學起了鵪鶉,堂中一片無語,落針可聞。眼見苟晞的臉色愈加發黑,其族弟也是麾下重將的苟純及時出言道:“主公,我方船隻水軍皆被摧毀,如今黃河已成天塹,華國更是很快便能騰出手來,縱是我等意欲背水一戰,無非僅是有守無攻,難傷華國根本,與其吃力不討好,倒不如暫先忍耐,也爲我等保留那一線海外遷國的機會。”

“遷國!又是遷國!這個勞什子的遷國機會,愣是束縛了我方上下的血戰之心!難道我等就要爲了那個前往海外茹毛飲血的開荒機會,一次次任由華國逐一剪除盟友,直至將戰火推至我等身上嗎?”出身齊郡高門李氏的文臣李祥起身駁道,“大王,若是此次再退,我等只怕會因那個遷國機會,拱手讓出稱雄中原的最後機會了呀!”

機會!機會!?苟晞一腦門黑線,究竟哪個纔是真正的機會?遷國海外可謂保底,雖不夠好,終歸他苟氏能夠立國百世,是以不少苟氏忠屬及其看重;而稱雄中原,他竊盼之,卻又機率太低,弄不好就是身死族滅,但許多青徐士族更願支持他爲之一搏。外有強敵,內分兩派,苟晞委實莫衷一是,爲啥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呀...

第三百一十五回 草坡部落第六百四十七回 華王建國第四十八回 莫名攜美第二百五十二回 鯨章相鬥第五百零五回 火焚渡船第七百八十九回 趁火謀劫第一百三十二回 丐姓飛賊第七百八十七回 南北運河第六百一十五回 一言不合第三百八十九回 財迷張憧第七百二十八回 三線齊發第五百七十回 無可調和第六百二十五回 炮火雷霆第七百四十一回 東晉來犯第七百三十三回 炮火摧城第六百二十四回 步騎之戰第二百七十七回 真假李鬼第七百三十回 劉參之死第二百五十六回 和平開市第七百八十六回 南北兩朝第二百二十九回 久別重逢第六百七十五回 閃破信都第三百八十四回 樂峰基地第二回 患難同行第五百八十五回 虛驚一場第二十回 鐵血誓師第二百七十九回 東海風起第三百一十七回 收買夷心第七百八十七回 南北運河第四百八十八回 由退而潰第二百三十三回 兵壓鰲山第五百四十四回 錫蘭遺族第三百零九回 各出絕殺第六百零四回 各方聯動第一百二十三回 初謁張賓第一百九十五回 上房拆梯第六百三十四回 彌天之謊第五百四十三回 置之死地第一百二十二回 幷州流民第一百一十七回 馬賊石勒第一百一十七回 馬賊石勒第七百一十六回 北塞煙起第五百二十回 兵逼倭都第五百一十九回 敵向難料第七百零五回 羯胡輓歌第六百九十一回 搬空上黨第七百六十六回 會晤苟晞第三百六十七回 陪審制度第四百二十回 道宮舊案第五百八十回 誤傷其類第十二回 月夜潛行第五百六十九回 郡兵來討第一百五十回 醫門棄徒第五百八十回 誤傷其類第二百六十四回 進兵長廣第四百九十回 尋機夜戰第六百三十三回 放歸宇文第四百八十三回 兵發對馬第五百四十九回 中樞南遷第九十九回 天公弄人第七十二回 少年李農第六百九十二回 兵臨襄國第二百五十六回 和平開市第三百六十四回 奴營遇襲第五百一十二回 成事在天第三百八十四回 樂峰基地第四百七十九回 連橫丘裡第二百五十一回 車船試航第九十四回 三番折戟第二百一十回 義利孰先第四百七十五回 鐵騎碾陣第八十七回 對簿書房第四百六十五回 城下鬥兵第六百九十八回 人心崩散第三百一十九回 植根樂島第七百九十三回 拉入賊船第三百三十回 頒法定製第三百零五回 登陸羅口第一百二十二回 幷州流民第七百七十二回 困獸洛陽第五十一回 張網殲匪第六百七十七回 夜襲壺關第四百回 封官進爵第一卷 烽火連三月 第一回 豕突狼奔第二百一十八回 晝夜追逃第二十八回 畫餅思甜第四十六回 夜遇勁匪第五百二十八回 血旗擴軍第七百七十一回 揮師南渡第七百三十八回 人肉盾牌第六百五十七回 風雲涌動第六百一十八回 大獲全勝第一百四十五回 家事難斷第六百五十四回 蒸汽火車第一百六十八回 鬼谷驚魂第五百一十六回 縱騎那珂第八百一十回 內應作亂第二百四十三回 驚魂一指第五百二十四回 破城在即第七百零七回 戰雲漸散
第三百一十五回 草坡部落第六百四十七回 華王建國第四十八回 莫名攜美第二百五十二回 鯨章相鬥第五百零五回 火焚渡船第七百八十九回 趁火謀劫第一百三十二回 丐姓飛賊第七百八十七回 南北運河第六百一十五回 一言不合第三百八十九回 財迷張憧第七百二十八回 三線齊發第五百七十回 無可調和第六百二十五回 炮火雷霆第七百四十一回 東晉來犯第七百三十三回 炮火摧城第六百二十四回 步騎之戰第二百七十七回 真假李鬼第七百三十回 劉參之死第二百五十六回 和平開市第七百八十六回 南北兩朝第二百二十九回 久別重逢第六百七十五回 閃破信都第三百八十四回 樂峰基地第二回 患難同行第五百八十五回 虛驚一場第二十回 鐵血誓師第二百七十九回 東海風起第三百一十七回 收買夷心第七百八十七回 南北運河第四百八十八回 由退而潰第二百三十三回 兵壓鰲山第五百四十四回 錫蘭遺族第三百零九回 各出絕殺第六百零四回 各方聯動第一百二十三回 初謁張賓第一百九十五回 上房拆梯第六百三十四回 彌天之謊第五百四十三回 置之死地第一百二十二回 幷州流民第一百一十七回 馬賊石勒第一百一十七回 馬賊石勒第七百一十六回 北塞煙起第五百二十回 兵逼倭都第五百一十九回 敵向難料第七百零五回 羯胡輓歌第六百九十一回 搬空上黨第七百六十六回 會晤苟晞第三百六十七回 陪審制度第四百二十回 道宮舊案第五百八十回 誤傷其類第十二回 月夜潛行第五百六十九回 郡兵來討第一百五十回 醫門棄徒第五百八十回 誤傷其類第二百六十四回 進兵長廣第四百九十回 尋機夜戰第六百三十三回 放歸宇文第四百八十三回 兵發對馬第五百四十九回 中樞南遷第九十九回 天公弄人第七十二回 少年李農第六百九十二回 兵臨襄國第二百五十六回 和平開市第三百六十四回 奴營遇襲第五百一十二回 成事在天第三百八十四回 樂峰基地第四百七十九回 連橫丘裡第二百五十一回 車船試航第九十四回 三番折戟第二百一十回 義利孰先第四百七十五回 鐵騎碾陣第八十七回 對簿書房第四百六十五回 城下鬥兵第六百九十八回 人心崩散第三百一十九回 植根樂島第七百九十三回 拉入賊船第三百三十回 頒法定製第三百零五回 登陸羅口第一百二十二回 幷州流民第七百七十二回 困獸洛陽第五十一回 張網殲匪第六百七十七回 夜襲壺關第四百回 封官進爵第一卷 烽火連三月 第一回 豕突狼奔第二百一十八回 晝夜追逃第二十八回 畫餅思甜第四十六回 夜遇勁匪第五百二十八回 血旗擴軍第七百七十一回 揮師南渡第七百三十八回 人肉盾牌第六百五十七回 風雲涌動第六百一十八回 大獲全勝第一百四十五回 家事難斷第六百五十四回 蒸汽火車第一百六十八回 鬼谷驚魂第五百一十六回 縱騎那珂第八百一十回 內應作亂第二百四十三回 驚魂一指第五百二十四回 破城在即第七百零七回 戰雲漸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