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四回 進兵長廣

在送走劉琨之後,紀澤與一衆屬下經過商議,還是接受了長廣郡的坑癟安置,繼而着手一應準備,並率軍移駐了黃河南岸的樂安水營。這令冀州一方鬆氣之餘,卻令青州上下緊張不已。而就在司馬越等人商定血旗騎軍安置的同時,紀澤業已送走了到訪的幷州軍使者田蘭,更是迎來了關西陣營的密使。

來使卻非無名之輩,而是司馬穎帳下首席謀士盧志,護送他前來的副使更是紀澤的熟人夏山虎。他們來自暫踞平原的公師藩叛軍,畢竟要橫穿關東陣營的諸多郡縣,他們聞訊抵達倒是晚了關東使者更多時日。

一個是盧植的曾孫,名滿海內的大儒,昔日輔佐司馬穎掌控大晉的大才,一個是叛軍偏將,昔日並肩殺胡的太行匪友,可見關西陣營對拉攏血旗軍的誠意。紀澤對這二人自是熱情款待,大小酒宴不斷,偏生對協同發兵推三阻四。直到十八日晚,紀澤從風塵僕僕的劉琨手中得到了東海王的一應敕書節印,這纔在次日與盧志一行最終攤牌。

中軍帥堂,紀澤當着劉琨的面,很光棍的向盧志出示了司馬越發來的敕書節杖,坦然道:“紀某既已討得說法,爲麾下將士尋得棲身之地,便無意參與關東與關西兩方戰事,還請子道先生見諒。”

到了此時,盧志哪還不明白己方之前僅是被血旗軍利用,作爲要挾關東陣營的籌碼。他強按怒氣,猶不死心道:“將軍顧惜將士性命,志自然感佩。只是,將軍本出自關西一脈,憑大王拔擢方纔爲將,之前更與東嬴公結怨,如今得一小小長廣也是要挾東海王而來,日後即便東海王入主中樞,又會善待將軍與麾下將士嗎?”

“謝先生提醒,呵呵,紀某的確不受關東待見,不過,關西當也不會待見紀某這一寒微之人吧。”紀澤面上帶笑,目光卻已發冷,淡淡道,“去年成都王兵敗河北,紀某與一衆潰兵血戰求活,正舉步維艱之際,成都王卻拔擢紀某爲將,並大肆宣揚,令紀某與殘存將士徒遭重兵圍剿,如今看來,該是爲了掩飾公師將軍一衆人行事吧。”

盧志啞然,不由回想起去年此時的濟水北岸,司馬穎一臉戲謔的敕封紀澤爲血旗將軍,分明是將他們推出堵槍眼,猶如隨手撥弄螻蟻。如今時移世易,別個血旗軍詐以投奔他們作爲籌碼,從而博取好處,縱有戲弄之嫌,一報還一報,又怪得誰來?

不待盧志出聲,紀澤又大義凜然道:“關東、關西爲一己之私,興兵內戰,致生靈塗炭,百姓流離,實乃不義之舉,紀某自不會加入這等不義之戰,只願戰事儘早結束,還大晉一個安寧。如今關西雖有小勝,但實力依舊明顯遜於關東,紀某豈能逆勢而動,相助關西,令戰事愈加遷延,從而爲禍大晉呢?”

涮了別個還這般振振有詞,太無恥了,劉琨與盧志皆聽得心中暗罵。長嘆口氣,盧志黯然道:“那麼,將軍下一步該是綁上我等,送往東海王處表忠了吧。”

“紀某之前說過,不會參與關東關西之戰,子道先生多慮了,儘管自行離去便是。呵呵,兩軍交戰,不斬來使,何況夏山虎還是紀某昔日殺衚衕袍?”紀澤淡淡一笑,轉向劉琨道,“想來,若是小弟那般做了,越石兄也會看我不起吧。”

劉琨眉頭一皺,旋即哈哈笑道:“子興所言甚是,子道先生乃海內名士,謙謙君子,彼此雖各爲其主,我等卻不可行小人手段,徒爲人恥爾!”

紀澤可不傻,知道自己再是表忠,也不可能被關東陣營真正接納,被拒雁門便是明證,想要自保就得抓緊時間壯大自己,令關東陣營覺得對付自己得不償失。既如此,他又何必擔上坑害名士的罪名,並將關西陣營往死裡得罪呢?而劉琨雖想紀澤拿下盧志做投名狀,向關東一方堅決態度,於人於己都好,可在紀澤的地頭,卻也只能任紀澤行事。

神色一整,紀澤掃視雙方,語氣真誠道:“如今胡人肆掠,尤其匈奴,今秋從河東平陽等地掠得大量錢糧青壯,雖已撤回離石,但實力業已恢復大半,實乃我漢家大患。還望諸軍爭奪之際,多顧念百姓,少殃及無辜,盡多保存我漢家元氣,以待抵抗外辱。他日對外作戰,若是需要我血旗軍,紀某依舊義不容辭。”

紀澤最後這一席話說得慷慨鏗鏘,倒令劉琨與盧志齊齊凜然加訕然。話到這裡,已無轉機,盧志索然起身,拱手強笑道:“但願他日你我還有攜手外戰之時,也請將軍莫忘今日之言,不參與雙方之戰!”

親自將盧志送至營門口,紀澤拱手道:“先生乃盧公之後,譽滿海內,有經天緯地之才,投身爭權奪利這等蠅營狗苟之事太過可惜,他日若是倦了漢家內鬥,還望不吝前來指點我等,一同抵抗外擾,護佑我漢家江山!”

其實,這番話纔是紀澤今日鋪墊半天,最想說的。這盧志繼承盧植家風,人品與才能皆屬一流之選,而且,相比時下的張賓,盧志更有過輔佐司馬穎執掌天下的經驗,他日司馬穎敗落身亡,這等人才怎不讓紀某人垂涎?

“哦,謝將軍看重,盧某就此別過。”不出紀澤所料,盧志僅是禮貌性的點點頭,淡淡應了一句,其臉上就差寫着幾個字,癩蛤蟆想吃天鵝肉!

“噗嗤!”一旁的夏山虎忍不住笑出聲來。顯然,他仍沉浸於關西陣營的節節勝利,尚未覺出自家隊伍的覆滅危機,自將紀澤的招攬視爲癡人說夢。

“姓夏的,你這廝莫非皮又癢癢了?”紀澤臉一板,作勢掄拳叫道,“要不臨走之前,你我再切磋一番?”

一陣起鬨聲中,夏山虎頓時苦了臉,不禁摸摸眼角的烏青,忙不迭擺手道:“呃,子興兄弟,俺是使者誒,這都臨別了,就莫切磋了吧,會傷感情的。”

昔日在太行王家寨,首遇紀澤的夏山虎不屑紀澤的“智將”作爲,一度要求與紀澤單挑,令紀澤只能裝熊,憋悶不已。如今紀澤功夫大進,此次再會,卻以切磋之名,狠狠修理了夏山虎一頓,報了一箭之仇。夏山虎迄今身上還有不少烏青呢,哪敢再與紀澤動手?

出了口來自盧志的憋氣,紀澤一招手,從親衛手中取來兩把精裝版鷹翅刀,一起拋給夏山虎道:“得了,別裝熊了。這兩把寶刀,一把歸你,一把歸湯頭,別說老子不講交情!”

見夏山虎一臉歡喜,紀澤低聲說了一句:“你小子聽着,哪天混不下去了,拉着湯頭來尋我,老子定保你與麾下弟兄乃至家眷無恙,當然,若能將那姓盧的也給綁來,那就更夠兄弟了...”

一日準備之後,二十日,八千血旗騎軍輕裝簡從,攜兩萬戰馬,隆隆南下直奔長廣。樂安水營則依舊留下大量水軍,看守一應船隻輜重的同時,繼續吸納着因兵災不斷從冀兗兩州涌來的難民,整一副糾集流民前往長廣大開發的架勢。

時下的青州包括齊國、濟南郡、樂安國、東萊國、城陽郡、長廣郡與高密國共七個郡國,涵蓋後世山東半島的中東部,按晉武帝一統三國之後的人口統計,僅有五萬三千餘戶,如今零零總總算下來,也就五六十萬人口罷了,相比司冀荊揚四個大州動輒三四十萬戶的人口,委實是個小州。

以青州的稀少人力與偏安位置,其外軍與郡兵的常被兵力合計不過三萬,步軍爲主,名義掌控在青州都督,高密王司馬簡的手中。平原之上,擁有馬具的騎兵靈活機動,衝擊力強,八千騎軍的戰力並不亞於兩三萬步軍,是以血旗騎軍大剌剌的南下,確也沒有不開眼的青州軍加以攔截,不過兩日,大軍便已抵達了長廣邊境的丘嶺外緣。

傍晚時分,血旗騎軍擇一空曠野地紮營,東方五里便是齊國(郡)通往長廣郡的山間官道。這是極其正常的選擇,非不得已,沒有大軍願意在夜間通過山道。可不尋常的是,就在血旗營盤遠方的丘嶺中,卻有許多雙眼睛冒着兇光,虎視眈眈的盯着他們。

夜幕深沉,十數裡之遠的山中,有一空闊乾燥的山洞,其間燈火通明,守衛森嚴,更在地上鋪有大紅的氈毯。居中正座,一名頗顯威儀的儒裝中年正閉目養神,如老僧入定。在其下手,則有五六名裝束不俗之人,或儒服或戎裝,各坐案几之後輕語交談,似在等待着什麼。

“卑下城陽全續,率兩千軍卒抵達,已按中軍官安排宿營,還請司馬大人示下!”驀的,一名頂盔摜甲的壯碩青年,帶着幾名戎裝軍將,盎然步入山洞,衝正坐中年恭敬行禮,朗聲稟道。

“哦,原來是承超賢侄,莫要生分,稱我爲世叔即可。此番卻是辛苦諸位了,你家太守之情,蔡某也記下了。來來來,諸位快快坐下,喝些茶水暫歇。”中年人正是青州都督府司馬蔡瑜,他睜開眼睛,面上浮現令人如沐春風的笑容,招手笑道。

幾句閒聊客套,尚未完畢,又有一名風塵僕僕的軍將進入山洞,但他帶來的卻非好消息:“稟司馬,卑下面見東萊內史劉大人,雖呈上大人書信,並言明其中厲害,但他考慮一天之後,卻是拒絕了發兵相助,僅是答應替我等監視東萊海面,並確保不讓血旗水軍得以南下長廣。”

“哼,這劉柏根太也放肆,竟敢違抗兄長之令。莫非他以爲憑藉海貿之利擴充了些許兵力,便可爲所欲爲了嗎?兄長,此戰過後,決不能再對其放任不管,定要稟明高密王,好生收拾他一番!”左席上首的一人怒聲道,看其相貌倒與蔡瑜有五分相似,正是長廣現任太守蔡慶,也是蔡瑜的堂弟。

必須說,東萊(後世煙臺)扼守着渤海灣出口,是青州通往遼東最短海路的起點,在海路危險的西晉,它可謂青州通往遼東的必經之地,也是渤海圈海商南下青徐的必經港口,其海貿繁盛在大晉名列前茅,絕非長廣郡可比,也難怪蔡慶對劉柏根的羨慕嫉妒恨了。

面上慍色一閃而過,蔡瑜還是擺手笑道:“此番行動,高密王僅是默許,憑某一個司馬之令,劉內史有所質疑也屬正常嘛。只要他能替我等守住海路,莫叫血旗營如同偷襲黃河水營那般,偷襲我長廣城池便好。”

蔡慶依舊不依不饒道:“兄長,那劉柏根拒絕發兵倒也罷了,他不會與血旗營暗通環曲吧?”

“呵呵,慶弟多慮了,劉內史保存實力也好,坐山觀虎鬥也罷,但絕不可能與血旗營勾結。他是一名極重身份的士人,況且,他也不會喜歡近鄰換成一個手握強兵的桀驁之輩。”蔡瑜稍一沉吟,旋即無比篤定道。

這時,那名來自城陽郡的全續,也是城陽太守的本家侄兒出言建議道:“世叔在上,請恕小侄狂狽,卻有一策獻上。那血旗營奔波兩日,定是人困馬乏,且聽聞其一路南來毫無阻滯,更不知我軍此番埋伏之舉,難免驕狂大意,疏於防範。我軍或可夜襲敵營,小侄願率所部人馬充當前鋒,定叫那血旗軍有來無回,爲大人獻上紀賊狗頭!”

“哦?”蔡瑜點頭應了一聲,目光卻是轉向席間一名軍將。那軍將明白其意,忙起身稟道:“大人,兩刻前伺候方來回報,血旗軍營盤松散,並未設置壕溝,偶有遊騎於營外巡邏,範圍也不到兩裡。但營柵各處皆有軍卒值守,我軍伺候卻也不敢太過接近。”

蔡瑜略一沉吟,委實無法確定血旗軍這樣算不算疏於防範,且機會僅有一次,他終是搖頭謹慎道:“賢侄一身虎膽,果是全氏俊彥,只是,那血旗軍畢竟經歷抗匈之戰,尋常夜襲當有防範。況且他們紮營曠原之上,但若被其反應過來,只恐夜襲軍馬凶多吉少啊。”

見到全續怏怏坐下,蔡瑜笑着勸慰道:“賢侄無需着急,如今城陽兩千,高密兩千,長廣三千,還有齊郡一千騎兵視機而動。我八千兵馬雖在平原上難撼血旗騎兵,但明日他們一旦入山中伏,呵呵,定叫他大敗虧輸!屆時,還要看賢侄如何斬殺那血旗紀虎了。”

“對,那血旗將軍一名粗鄙之人,偶爾打了幾場勝仗,竟敢妄自尊大,入我青州囂張跋扈,簡直自尋死路。只待明日,定叫他身首分離,棄屍荒野,權當給我等送來戰馬大禮,哈哈!”蔡慶跟着附和道。洞中餘人忙也紛紛開口,諛詞如潮。但他們所不知的是,就在此刻他們頭頂的高空,一隻雄鷹正飛掠而過,目標則是山外五里處的血旗大營...

第一百四十回 太平開市第四百一十四回 結仇山夷第三百二十六回 書院之力第二百三十八回 再掠陳氏第三百八十九回 財迷張憧第四百七十三回 高氏謝幕第三百七十三回 較武震懾第七回 捏合散沙第五百五十六回 分兵疾進第五百一十三回 威赫火離第四百六十九回 搬空慶全第六百六十九回 殿前問對第三百一十三回 政策之爭第三百六十一回 端午大慶第七百四十七回 試探交鋒第一百五十回 醫門棄徒第三百八十五回 軍屯飼養第一百三十七回 錢糧之擾第一百七十七回 西襲之路第三百四十回 關錦船隊第七百五十八回 夜城亂戰第四百一十七回 笑裡藏刀第四百二十五回 凱旋遇刺第三百六十七回 陪審制度第一百八十九回 官升一級第四百二十三回 藤山礦業第二百零一回 太行烽火第四百四十八回 未雨綢繆第三百六十八回 整兵換血第二百四十七回 雷霆一擊第三十三回 山豁伏襲第三百七十回 殖民琉球第七百九十六回 坐地分贓第三百四十九回 王昌之惱第五百二十六回 偷門襲城第五百七十七回 淡言遲暮第一百九十三回 圍點誘援第二百一十回 義利孰先第一百七十五回 雙喜臨門第四百九十六回 倭使入境第四百六十五回 城下鬥兵第六百零三回 浴血攻城第四百一十七回 笑裡藏刀第一百六十二回 無妄之事第三百七十六回 半島亂起第一百一十三回 活字印刷第一百六十八回 鬼谷驚魂第二百零四回 聯兵攻城第一百二十七回 入地有門第六百八十六回 詐計壺關第六百五十四回 蒸汽火車第七百零四回 石生自救第四百七十五回 鐵騎碾陣第五百八十八回 蒲城諜影第一百一十六回 右侯張賓第七百八十八回 一國兩使第四百八十六回 海峽阻擊第六百八十三回 狗急跳牆第六百三十回 廷議密謀第三百七十一回 請牛入甕第六百回 登陸弁韓第四百零九回 土兵襲至第七百六十八回 齊晉之變第四百二十六回 刺案應對第三百八十六回 馬韓認慫第三百五十四回 錯捉文鴦第七百九十五回 夜襲蒙兀第三百七十八回 雲辛烽火第二回 患難同行第一百一十四回 無欲則剛第七百八十四回 健康朝議第三百一十九回 植根樂島第一百六十五回 恩收神偷第一百三十五回 別部水軍第四百九十五回 倭國廷議第三百三十四回 龜碑讖語第三百零四回 兵發州胡第四百八十六回 海峽阻擊第六百八十六回 詐計壺關第七百二十一回 蠻不講理第三百二十五回 鰲山樣板第二百零七回 石虎救母第五百八十二回 酒館爭執第七百八十三回 中原落定第三百五十回 入駐東萊第六百六十九回 殿前問對第七百六十七回 設甕臨淄第四百九十五回 倭國廷議第三百九十六回 新科狀元第四百二十八回 外交抗議第七百九十五回 夜襲蒙兀第六百六十八回 石勒落網第七百二十七回 破曉雷鳴第一百二十一回 百果佳釀第六百六十五回 城門阻擊第一百三十六回 仗義援手第二百一十一回 兵出樂平第二百二十七回 現身玄菟第五百一十八回 火離城破第六百零一回 進軍南伽
第一百四十回 太平開市第四百一十四回 結仇山夷第三百二十六回 書院之力第二百三十八回 再掠陳氏第三百八十九回 財迷張憧第四百七十三回 高氏謝幕第三百七十三回 較武震懾第七回 捏合散沙第五百五十六回 分兵疾進第五百一十三回 威赫火離第四百六十九回 搬空慶全第六百六十九回 殿前問對第三百一十三回 政策之爭第三百六十一回 端午大慶第七百四十七回 試探交鋒第一百五十回 醫門棄徒第三百八十五回 軍屯飼養第一百三十七回 錢糧之擾第一百七十七回 西襲之路第三百四十回 關錦船隊第七百五十八回 夜城亂戰第四百一十七回 笑裡藏刀第四百二十五回 凱旋遇刺第三百六十七回 陪審制度第一百八十九回 官升一級第四百二十三回 藤山礦業第二百零一回 太行烽火第四百四十八回 未雨綢繆第三百六十八回 整兵換血第二百四十七回 雷霆一擊第三十三回 山豁伏襲第三百七十回 殖民琉球第七百九十六回 坐地分贓第三百四十九回 王昌之惱第五百二十六回 偷門襲城第五百七十七回 淡言遲暮第一百九十三回 圍點誘援第二百一十回 義利孰先第一百七十五回 雙喜臨門第四百九十六回 倭使入境第四百六十五回 城下鬥兵第六百零三回 浴血攻城第四百一十七回 笑裡藏刀第一百六十二回 無妄之事第三百七十六回 半島亂起第一百一十三回 活字印刷第一百六十八回 鬼谷驚魂第二百零四回 聯兵攻城第一百二十七回 入地有門第六百八十六回 詐計壺關第六百五十四回 蒸汽火車第七百零四回 石生自救第四百七十五回 鐵騎碾陣第五百八十八回 蒲城諜影第一百一十六回 右侯張賓第七百八十八回 一國兩使第四百八十六回 海峽阻擊第六百八十三回 狗急跳牆第六百三十回 廷議密謀第三百七十一回 請牛入甕第六百回 登陸弁韓第四百零九回 土兵襲至第七百六十八回 齊晉之變第四百二十六回 刺案應對第三百八十六回 馬韓認慫第三百五十四回 錯捉文鴦第七百九十五回 夜襲蒙兀第三百七十八回 雲辛烽火第二回 患難同行第一百一十四回 無欲則剛第七百八十四回 健康朝議第三百一十九回 植根樂島第一百六十五回 恩收神偷第一百三十五回 別部水軍第四百九十五回 倭國廷議第三百三十四回 龜碑讖語第三百零四回 兵發州胡第四百八十六回 海峽阻擊第六百八十六回 詐計壺關第七百二十一回 蠻不講理第三百二十五回 鰲山樣板第二百零七回 石虎救母第五百八十二回 酒館爭執第七百八十三回 中原落定第三百五十回 入駐東萊第六百六十九回 殿前問對第七百六十七回 設甕臨淄第四百九十五回 倭國廷議第三百九十六回 新科狀元第四百二十八回 外交抗議第七百九十五回 夜襲蒙兀第六百六十八回 石勒落網第七百二十七回 破曉雷鳴第一百二十一回 百果佳釀第六百六十五回 城門阻擊第一百三十六回 仗義援手第二百一十一回 兵出樂平第二百二十七回 現身玄菟第五百一十八回 火離城破第六百零一回 進軍南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