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八回 血旗擴軍

歷經半月的陰謀陽謀和浴血廝殺,血旗軍終在五月底殲滅了倭國最後一支過萬規模的兵團,攻克了邪馬臺城,摧毀了包括女王臺與在內的倭國王庭。這非但標誌着華興府徹底佔據了倭北全境,搗毀了倭國中樞,也意味着攻倭戰事大局落定,倭國既有領土之上,再也沒有成規模的軍事力量,能夠正面抵擋華興府的殖民入侵了。

五日休整,待得邪馬臺乃至倭北地區基本穩定,血旗軍再度出擊。唐生率南路軍連同補充至萬的革面一軍,水步並進殺入倭南;孫鵬率北路軍與蒼狼營一部,驅使着革面二軍,跨越馬關海峽殺入北荒大島。紀澤則率中路軍大部依舊坐鎮倭北,主持倭島殖民開發的軍政大局。

儘管女王臺與自焚,捎帶毀了王宮,可金銀是燒不壞的,隨後的搜索挖掘中,華興府依舊搜得三萬餘金,而對倭都貴族的大抄沒,則令這一數目增至十二萬,再算上倭國它地已刮待刮的財富繳獲,預計十五萬金不在話下,合近八百萬貫,足抵華興府去年總收入的兩倍。必須說,沒有比劫掠一個國家更能發財致富,哪怕落後,產金就行。

大筆財富到手,新佔領區的軍政開展自然順利。趕在今夏颱風季節之前,陸續有三批中原移民,輔以少量半島流民,攜物資遷入倭島,合計四十七萬人,青壯十一萬,再加入倭軍兵,不論青壯人口還是總人口,漢人都已穩穩壓過了方經戰爭屠戮的倭國原住民。有錢有糧有人,華興府依照既有的殖民開發經驗,組建基層行政,墾荒築路,開廠挖礦,設村建城。以倭北地區爲起點,新一片海外樂土正在熱火朝天中逐步誕生。

轄區與人口的暴增,兼而有錢有糧,對於戰爭販子紀澤而言,自然意味着新一輪擴軍勢在必行,而對於浴血立功的將士們來說,擴軍也代表着更多可期的官職崗位。由是,一番思忖與徵詢之後,紀澤拋出了一份龐大的擴軍計劃。

六月十五,在倭中肥豐郡,華興中樞暫駐地肥豐城,紀澤召集一應在倭高層,召開了一期軍政擴大會議。一番涉及民政的工作商討之後,議題轉入軍事,紀澤正色道:“爲了適應內外新局勢,某欲在年底二徵瀛州島之前,擴軍八萬,從而令血旗軍的海外兵馬,戰兵加輔兵,一舉增至十三萬餘。”

八萬!太多了吧?擴軍這種事情,素來武將喜歡文官煩,眼見戶部侍郎錢惠下意識就要發表看法,紀澤直接搶先道:“聽來擴軍過猛,但相比於新增的倭島與周邊地區,以及漢倭過百萬的人口,此番擴軍委實不多。好了,先由馬濤司馬說明擴軍計劃,諸位再行分說吧。”

“首先,某須介紹一下攻倭戰事,以及由之暫定的行政區劃。”起身指向地圖,馬濤邊比劃邊笑道,“鑑於北荒軍主力覆滅,加之繩文土人作亂,北荒大島的倭國殘餘不堪一擊,昨日,北路軍業已掃清了北荒大島上的最後一處倭國城池,再往東北的土人之地,已然貧瘠,且皆散亂部落不成威脅,主公決定,我血旗軍近期內便把疆域劃定至此。”

“就此,我華興府完全接手了倭國在北荒大島的既有拓荒區,擬按東西劃分爲瀨北與石見二郡。”堂中一片歡喜,馬濤愈加滿面春風,他接着道,“再說南路軍,鑑於主公對倭南隼人頭領放寬了招降條件,倭南戰事亦是一股而下,襲象郡與薩摩郡的主要城池與部落據點,兩日前便已悉數佔據,僅餘少量殘餘竄入深山,尚需長期清剿。”

“不過,據可靠消息,倭相重進甲等近千餘孽已然跨海峽竄至了荒蠻的東荒大島(四國島),是以南路軍主力還將繼續征討,直至佔據整個東荒大島,並將之作爲我嬋州的第八個郡,以將嬋州與琉球郡徹底相聯,主公已然定名爲思幗郡!沒錯,思幗郡將是嬋州的第八個郡,華興府的第十三個郡!”不無誘惑的,馬濤好整以暇道。

不說想不到,一說嚇一跳。在馬濤的一再強調下,會場中開始有了興奮的小聲議論:“呃,這都十三個郡啦,光海外就十一個郡了,想想去年初,咱們東奔西竄,千里越洋,纔在樂島佔據了海外第一個郡,不想僅僅一年半時間,便規模至此啦!”

不無遐想的,立有官員接着點評道:“重點,要談重點!嬋州,八個郡的嬋州,這可是妥妥的一個大州,上百萬人,放到大晉都能排名靠前呢!難道主公要正式設州了嗎?”

起先的那個聲音則不慍不火道:“那是遲早的事兒,等瀛州再打下來,就快二十個郡了,想不設州都難。當然,短期內設州與否咱不知道,那涉及面太大,沒準還牽涉到大晉朝廷。不過,你甭鹹吃蘿蔔淡操心,憑咱們如今的官銜,現在再伸脖子也夠不着州一級,關心設郡就成了,有了這麼多郡,咱們想不進步也難啊,嘿嘿...”

必須說,出於相似原因,如果說武將喜好擴軍,文官就一定喜歡增擴抑或細化行政區了。夏禹定鼎九州,至漢成了十三週,西晉有了二十一州,到了唐朝則曰關山五十州,再到後世,一個小縣都敢稱“州”。這固然有着人們將某個高檔詞彙逐漸拉下雲端的積習,又何嘗不是文官系統對於官銜多撈多佔的由衷體現呢?

ωωω ⊙тTkan ⊙c o

聽着會場中愈加興奮的議論,馬濤笑得像個狐狸。清清嗓子,他這才拋出自己的論詞:“諸位當看輕我華興府發展趨勢,嬋州、瀛州,乃至正在拓荒的南洋呂宋島極周邊地區,姑且稱作呂州,海外眼見就是三州之地,人口已然直逼二百萬,再考慮應對中原局勢,海外十三萬兵馬不是太多,而是不足。”

在這等着呢!紀澤聽得一笑,馬濤這是舉出文官們即將獲得的重大利益,借之減輕擴軍阻力,明面上卻也大大的鼓舞了人心,落一個皆大歡喜。想想三年前初見之時,這廝還是一名頗爲青澀的寬厚書佐,不知不覺間,現已變成了一名頗爲老到的高官。人改變環境,環境也在造就人,血旗軍與華興府在成長,締造它們的羣體也在進步啊。

馬濤已然端正神色,開聲介紹道:“新佔領區需要彈壓地面,應對外擾,儲備預備役力量,故依照陳例,每縣將設立兩曲輔兵,每郡再加設一曲女兵,嬋州八郡,故需輔兵四萬五,半工半訓。而呂州拓荒愈盛,特區迄今也已有了七八萬墾荒大族的移民,雖因區域散亂,尚未正式設郡,也需五千輔兵協助南洋營穩定地方。”

“五萬輔兵之外,此番還將新增三萬戰兵。首先說明,爲與輔兵區分,此後戰兵營將改稱戰兵軍團,且分地方軍團、野戰軍團與近衛軍團三類。其中,野戰軍團主司對外作戰,地方軍團則主司劃定區域的戰略防禦,必要時將節制地方輔兵營,晉境血旗軍亦是如此...”

按照馬濤介紹,海外繼瀛州、衛署、南洋三個地方軍團,新設嬋州軍團,亦爲五千人編制,主司嬋州極其周邊地區駐防。血旗、蒼狼、安海這三大步、騎、水野戰軍團,皆新增第二軍團,而步卒爲主的血旗一、二軍團,每個軍團的軍曲屯更將採取三三制,令編制達到一萬,以改善步軍團相對戰力遠低於騎、水軍團的現狀。

由此,血旗軍將擁有近衛軍團與水步騎各兩個野戰軍團,合七個軍團四萬五千人,隨時投放各地進行作戰。而海外轄境事實上將劃分爲瀛州、嬋州、呂州與韓海四片防區,由瀛州、嬋州、南洋和衛署四個地方軍團協地方輔兵營駐守,從而責任明確,避免攻倭之戰時期兵力處處捉襟見肘的窘狀。

值得一提的是,此番血旗軍還以王麟爲首,將淮西營秘密擴編爲五千人編制的淮西軍團。晉境之內,也將以淮西、長廣與太行三大地方軍團爲主,節制臨近根據地輔兵,成立江淮、齊魯與太行三片防區...

一番介紹說明的最後,馬濤鄭重申明道:“攻倭即將戰畢,儘管血旗軍有着近萬傷亡,其中過半或死或殘,永遠從軍中除名,但源源補充的新兵與既有輔兵也已經歷了浴血洗禮,而倖存下來的革面一二軍與韓人農屯軍也將就此拆散編入戰輔兵,倭人雖矮,充任水兵、弓兵、輕騎與山地兵倒也勝任。故而,此番擴編,血旗戰兵並不缺乏良好兵源,半年磨合之後,平均戰力必可回到攻倭之初。”

令紀澤滿意的是,經過最初對海外州郡設置的鼓吹,馬濤這會兒再提出擴軍計劃,本還繃着勁兒意欲抗拒大幅擴軍的一干文臣們,卻已沉浸於行政擴張的熱烈氣氛,其後,他們對擴軍計劃即便還有些許修正意見,也不再有人無端扎刺。必須說,政治是一門妥協的藝術,內部尤其如此,儘管紀某人對擴軍計劃可以一言而決,就像淮西軍團秘密設立那樣,但他更願意衆志成城的取得共識。

眼見在馬濤的精心準備與合理應答下,此番擴軍計劃得以基本通過,始作俑者紀澤適時接過話頭,拋出預留的一記重磅炸彈:“關於諸位對大幅擴軍之後,長期養軍所費的擔心,某說兩點。其一,諸位要相信我華興經濟的長遠興盛。其二,也是昨日剛剛得到的重大喜訊,我華興府探礦隊伍,已在石見郡探明瞭一處高品位大儲量準露天銀礦,初估其產值規模堪比呂宋大型金礦,哈哈,我等將步入日進斗金的時代!”

“好!好!好...”堂中頓時歡呼一片,紀澤的話意味着華興府每年再多三四百萬貫的長期穩定收入,而擴軍八萬的維持費用,也就百萬貫上下罷了,自是皆大歡喜。當然,衆人所不知的是,石見銀礦發現的如此迅速,背後少不了他紀某人的金手指...

轉眼已近月末,伴着唐生南路軍佔據思幗郡大部,攻倭戰事漸入尾聲,華興府踏着倭人的血淚,一應軍政迅速步入新一輪的大發展。掩埋了累累白骨的倭島,已然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與之相對的,隔海相望的半島馬韓,乃至更加遙遠的大晉,則仍是戰火連天。且不說羣毆級別的半島戰事,還是看看步入永嘉之亂的大晉吧。

《資治通鑑》有載:“(汲桑)濟自延津,南擊兗州。太傅越大懼,使苟晞及將軍王贊等討之。石勒與苟晞等相持於平原、陽平間,數月,大小三十餘戰,互有勝負。”

內亂與反叛的頻頻爆發,加之徵剿的愈加疲軟,令大晉的局勢愈加惡化,更向環嗣大晉的五湖異族們充分展示了漢家的衰弱。於是,作爲西晉的掘墓者,匈奴人終於坐不住了。儘管幷州還有晉陽那塊硬骨頭在劉琨治下扎刺,可汲桑與魏復(正史中是王彌)叛軍主動吸引了晉廷的大部精力,天賜良機焉能不取?

《晉書·劉元海載記》有載:“其侍中劉殷、王育進諫元海曰:‘殿下自起兵以來,漸已一週,而顓守偏方,王威未震。誠能命將四出,決機一擲,梟劉琨,定河東,建帝號,鼓行而南,克長安而都之,以關中之衆席捲洛陽,如指掌耳。此高皇帝之所以創啓鴻基,克殄強楚者也。’元海悅曰:「此孤心也。」遂進據河東,攻寇蒲阪、平陽,皆陷之。元海遂入都蒲子,河東、平陽屬縣壘壁盡降。”

匈奴藉機南擴,佔據河東膏腴,勢力自此真正暴漲,巴氐的成國同樣知道趁火打劫。《資治通鑑》有載:“秦州流民鄧定、訇氐等據成固,寇掠漢中,梁州刺史張殷遣巴西太守張燕討之。鄧定等飢窘,詐降於燕,且賂之,燕爲之緩師。定密遣訇氐求救於成,成主雄遣太尉離、司徒雲、司空璜將兵二萬救定。與燕戰,大破之,張殷及漢中太守杜孟治棄城走。積十餘日,離等引還,盡徙漢中民於蜀。”

對於大晉的內憂外患,身處倭島的紀某人只能隔岸觀火,這不光是作爲一方諸侯的覺悟,也不僅因爲血旗軍暫無可戰之力,事實上,他現在就是想要伸出援手,也沒那個能力,只因華興府賴以運輸的海路,已因盛夏的颱風基本斷了。好吧,其實那些畢竟算是別人該管的事,又沒直接牽涉自身利益,閉閉眼也就過去了。

只是,這一日,大晉又傳來了一條消息,同樣與華興府沒有直接關係,紀某人卻是再也坐不住了。那是故吳士族意欲靠攏晉廷,打算與東海王的忠心小弟琅琊王司馬睿聯姻,而用於聯姻的女子,則是紀某人昔日一位有緣無份的老熟人...

第七百九十八回 狙殺蒙巴第一百三十三回 誘拐風波第三百七十回 殖民琉球第三百零八回 聖藥死士第八百一十一回 勝局落定第三百三十回 頒法定製第五百七十七回 淡言遲暮第四百一十三回 羅剎女衛第五百一十六回 縱騎那珂第二百七十六回 設營淮中第一百一十回 勇奪寨門第一百零四回 病榻溫語第二百三十二回 剪式帆船第八十六回 利益捆綁第七百零四回 石生自救第八十九回 回馬一槍第二百五十八回 謀算淮中第五百六十回 殺招迭起第七百零二回 撤離襄國第二百六十二回 獲任長廣第六百六十一回 月夜空襲第六百六十回 天現兇讖第七百六十八回 齊晉之變第六百五十二回 洛陽陷落第二十八回 畫餅思甜第七百三十三回 炮火摧城第三回 聯手打虎第七百二十五回 虛虛實實第一百零八回 劫糧幕後第五百五十四回 京師求援第三百零六回 唯有一戰第五百七十七回 淡言遲暮第四百一十七回 笑裡藏刀第七百零二回 撤離襄國第二百七十一回 糧船遇劫第三百二十回 元宵遊行第一百六十六回 置業濱海第二百回 各晃虛槍第六百二十回 戰局調整第四百八十三回 兵發對馬第二百零九回 關關雎鳩第一百四十七回 中山劉琨第二十二回 身東擊西第三百零九回 各出絕殺第三百九十五回 射禮之論第七百二十回 漁陽故城第七百八十二回 伊缺止戈第五百三十二回 巡視鰲山第五十四回 血腥批鬥第三百零八回 聖藥死士第二十六回 隊列練新第五百七十三回 魚與熊掌第五百八十七回 封鎖海峽第四百八十一回 五方協議第七百八十回 敢死騎軍第四百一十九回 夷民處置第七百九十回 洛陽稱帝第五百三十一回 博支搶親第二百六十三回 陰謀層出第七百七十回 肅理並朔第二百四十四回 博支遇阻第一百九十回 佈防待發第五百二十五回 雨夜不眠第三百三十九回 摧枯拉朽第九十三回 二度陪練第三百五十八回 青島新城第二百四十五回 撞艇英雄第四百四十一回 踏足呂宋第六百二十七回 挑撥分化第五百四十六回 阿三進城第二百九十七回 另類談判第二百二十九回 久別重逢第七百零六回 襄國易幟第三百九十一回 奴隸改造第三百四十九回 王昌之惱第五百三十一回 博支搶親第三回 聯手打虎第六百四十三回 半島戰畢第五百八十回 誤傷其類第九回 義憤出手第四百六十回 各逞謀算第七百七十二回 困獸洛陽第二十一回 血旗獵獵第七百二十九回 破壞分子第三百九十六回 新科狀元第二百一十四回 善報難料第六百四十五回 計議立國第二百六十回 騎軍返冀第六百七十三回 對壘安次第六百四十八回 使節之爭第五百八十七回 封鎖海峽第六百一十七回 摧枯拉朽第五百七十七回 淡言遲暮第九十一回 兵臨寨下第三百三十二回 文明租島第五百八十九回 糧價長陽第一百九十六回 覆滅劉景第六百四十四回 晉喪其主第三百三十八回 骷髏血旗第六百七十九回 得手壺關
第七百九十八回 狙殺蒙巴第一百三十三回 誘拐風波第三百七十回 殖民琉球第三百零八回 聖藥死士第八百一十一回 勝局落定第三百三十回 頒法定製第五百七十七回 淡言遲暮第四百一十三回 羅剎女衛第五百一十六回 縱騎那珂第二百七十六回 設營淮中第一百一十回 勇奪寨門第一百零四回 病榻溫語第二百三十二回 剪式帆船第八十六回 利益捆綁第七百零四回 石生自救第八十九回 回馬一槍第二百五十八回 謀算淮中第五百六十回 殺招迭起第七百零二回 撤離襄國第二百六十二回 獲任長廣第六百六十一回 月夜空襲第六百六十回 天現兇讖第七百六十八回 齊晉之變第六百五十二回 洛陽陷落第二十八回 畫餅思甜第七百三十三回 炮火摧城第三回 聯手打虎第七百二十五回 虛虛實實第一百零八回 劫糧幕後第五百五十四回 京師求援第三百零六回 唯有一戰第五百七十七回 淡言遲暮第四百一十七回 笑裡藏刀第七百零二回 撤離襄國第二百七十一回 糧船遇劫第三百二十回 元宵遊行第一百六十六回 置業濱海第二百回 各晃虛槍第六百二十回 戰局調整第四百八十三回 兵發對馬第二百零九回 關關雎鳩第一百四十七回 中山劉琨第二十二回 身東擊西第三百零九回 各出絕殺第三百九十五回 射禮之論第七百二十回 漁陽故城第七百八十二回 伊缺止戈第五百三十二回 巡視鰲山第五十四回 血腥批鬥第三百零八回 聖藥死士第二十六回 隊列練新第五百七十三回 魚與熊掌第五百八十七回 封鎖海峽第四百八十一回 五方協議第七百八十回 敢死騎軍第四百一十九回 夷民處置第七百九十回 洛陽稱帝第五百三十一回 博支搶親第二百六十三回 陰謀層出第七百七十回 肅理並朔第二百四十四回 博支遇阻第一百九十回 佈防待發第五百二十五回 雨夜不眠第三百三十九回 摧枯拉朽第九十三回 二度陪練第三百五十八回 青島新城第二百四十五回 撞艇英雄第四百四十一回 踏足呂宋第六百二十七回 挑撥分化第五百四十六回 阿三進城第二百九十七回 另類談判第二百二十九回 久別重逢第七百零六回 襄國易幟第三百九十一回 奴隸改造第三百四十九回 王昌之惱第五百三十一回 博支搶親第三回 聯手打虎第六百四十三回 半島戰畢第五百八十回 誤傷其類第九回 義憤出手第四百六十回 各逞謀算第七百七十二回 困獸洛陽第二十一回 血旗獵獵第七百二十九回 破壞分子第三百九十六回 新科狀元第二百一十四回 善報難料第六百四十五回 計議立國第二百六十回 騎軍返冀第六百七十三回 對壘安次第六百四十八回 使節之爭第五百八十七回 封鎖海峽第六百一十七回 摧枯拉朽第五百七十七回 淡言遲暮第九十一回 兵臨寨下第三百三十二回 文明租島第五百八十九回 糧價長陽第一百九十六回 覆滅劉景第六百四十四回 晉喪其主第三百三十八回 骷髏血旗第六百七十九回 得手壺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