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三回 兵壓鰲山

大蟹島地處廟島列島中段偏西,堪稱山東半島、遼東半島與渤海郡的中心位置,在此駐紮一支軍事力量,足以輻射青冀幽平四州。憑藉剪式帆船的高速,從大蟹島出兵,海況良好下能在一日內將兵力投放到四州的任一濱海地區。顯然,對於血旗營的海洋戰略來說,紀澤擬建的這支駐於大蟹島的渤海營,作用將何其重要。

張銀可非剛到大蟹島,對其地理位置自然門清,心知紀澤將渤海營交給他組建與掌管,是對他這個昔日親衛頭子的信任,忙肅然行禮道:“卑下遵命,定不敢叫將軍失望。呃,對了,好似現在已經流行叫主公了,卑下定不讓主公失望!”

紀澤呵呵一樂,旋即指定張銀爲新建渤海營的別部司馬,彭丘爲副司馬,仍掉席敬任渤海營別部參軍掾。原有白洋水軍的近三千軍卒一分爲二,由張銀領大蟹島現駐一軍(一個校尉部兩曲編制),以之爲基礎新建渤海營,監管旅順港防務;白洋餘部仍爲駐紮掘鯉澱的白洋水營,交由原白洋營副司馬劉傑掌管...

其實,編制上新設渤海營,自會多出一批官職,這也是對白洋營幷州之戰的一次封賞。待紀澤指派完畢,張銀卻是堆笑道:“主公,渤海周邊商業頗盛,海運發達,我等是否應當在大蟹島擬建黑市,手頭也好闊綽些。還有,掘鯉澱的那幫老兄弟已經悶聲大半年了,是否也可建個黑市寬裕寬裕?”

紀澤聞言搖頭道:“莫急黑市,我血旗營未來地位不明,且待有個說法再行鋪開,我給你等留下三萬貫先期建設。況且,正因渤海水運發達,涉及利益與勢力夠多,渤海營才更應謹慎,先將大蟹島變成鐵桶,令渤海水軍擴至三曲並適應海戰,再將旅順港黑市開啓運營,之後再言其他。”

“至於掘鯉澱那裡,算上大蟹島軍卒的眷屬,當有軍民過萬吧。嘿,白洋營可不是悶聲發展,幷州一戰之後,司馬騰、司馬模乃至王浚,該都已知道掘鯉澱內的玄機了吧。”說到這裡,紀澤忽的凝眉問道,“眼見冬季將至,掘鯉澱難免冰封,失卻水隔,正是最危險之際,別說黑市,自保方爲要務,卻不知可做好應對之策?”

張銀聞言笑道:“這一點我等已有考慮,如今白洋營已在掘鯉澱中心位置挖淤填水,攔湖造田,將原有一處大型沙洲擴充一倍有餘,所有軍民都集中在那修建城寨呢,想來冬日來臨之際,那裡便該有一座冰牆凍壁的白鷺城了。集中防禦之下,誰都別想輕易爲難白洋營!”

攔湖造田!?紀澤一愕,自己這個甩手掌櫃失蹤兩月,不想白洋軍民竟然搞出了這等高大上的手筆,他不由笑問道:“這是誰的主意,應當重重嘉獎纔對!”

這時,邊上的彭丘笑着插言道:“遠在天邊,近在眼前,正是張司馬從幷州返回掘鯉澱時提出的主意呢。”

“呵呵,小時候咱老家有塊沼澤地,就曾被人圈下,圍堰除水成田,種稻收成還挺好。”張銀摸了摸後腦勺,既羞且傲道,“之前在幷州落尾灘貓着沒事,看那裡倒與沼澤地相似,俺倒是想起了這事,也就用在掘鯉澱了,非但可以集中防禦,等明年挖填的淤泥幹了,還能開田種地呢。”

人才啊,誰說沒讀過書的就不懂治理!?紀澤大爲欣慰的拍拍張銀肩膀,卻仍不忘提醒道:“好樣的,這般下去,他日你沒準還能出將入相呢。對了,還是提醒劉傑一下,入冬前將沙洲周圍的水面都用蘆葦杆給厚厚撲上,讓那裡難以凍實,以免敵軍攻城器械抵近城下...”

安海商會抗暈船的藥丸效果不錯,近衛中軍上下當晚便基本恢復正常,免不了一場篝火歡慶。一夜無話,次日一早,船隊順着北風繼續南下,僅用一天多時間,便於十五日過午時分,順利抵達了紀澤久違了的鰲山羣島。

當座船尚還遠離鰲山碼頭的時候,紀澤未及抒發舊地重遊的感慨,便被千里境內鰲山寨的場景驚得直髮愣。且不說兩個正在擴建的東西新寨,舊有的鰲山主寨早與半年前面目全非,水泥路、小平房、大廣場、紅磚樓…哪有西晉的傳統樣式,完全是紀澤前生兒時的鄉鎮風格嘛!

“直娘賊,小爺我是在做夢嗎?這丫究竟是哪?”口中喃喃,紀澤一時有些暈乎。儘管知道這些多半是安海商會根據自己留下的手稿,自覺不自覺建設出的一種視覺巧合,可他卻仍陷入孰夢孰蝶的糾結難以自拔。

“歡迎會長迴歸!歡迎會長迴歸!歡迎會長迴歸...”如雷的歡呼聲響起,帶着谷澗的回聲,響徹海天,頓將紀某人從呆愣中喚醒。

紀澤忙擡眼細看,卻見碼頭上人山人海,人羣甚至連綿到了主寨廣場,據報鰲山寨一直在沿海各地吸收流民,此番又從陳記船坊劫了一票,人口已有七八千,這下怕不都來迎接了。

“太客氣了,太熱情了,呵呵,多不好意思,多耽誤公事呀,呵呵。”略作喬莊再爲安海會長的紀澤,頓時笑眯了眼,繼而擺出記憶中最酷炫的偉人姿勢,揚手高呼道,“弟兄們辛苦啦!”

“會長辛苦!會長辛苦...”呼聲依舊如雷,熱情繼續似火。

被人擁戴感覺很好,被數千人當面擁戴感覺自然更好,尤其是當了半年甩手掌櫃之後!紀澤骨頭都輕了三斤,待船靠岸,他第一個笑呵呵的下了舷梯,走向迎上來的馬濤、夏爽、陶飆、唐生、劉玉娘乃至李農等人,不無虛僞道:“幹嘛搞這麼大排場,我血旗營素來務實求真,以後可不能再搞這些花樣形式了。”

人羣爲首的馬濤卻是略帶尷尬的苦笑道:“將軍您有所不知,並非我等刻意組織如此排場,實乃軍民們自願啊。咳咳,皆因官軍很可能即將殺來,人心浮動,昨日恰好收到您將率上千近衛趕來,是以我等便公佈了消息,用以撫慰寨民。結果,今個您率船隊一出現,大家都自發過來迎接了。”

臥槽!可着白虛榮一場,鰲山軍民們是將某家當成救火隊員來歡迎的,難怪這般熱情似火!等等,官兵要打過來了,某家這是趕着來自投羅網嗎!?紀某人的笑容在臉上凝固,不禁左腿絆右腿,若非劍無煙及時攙扶,好險沒摔個跟頭...

聚義廳,歡迎大會直接變爲作戰會議,率先是戰情說明。兩日前,淮河下游有大量水師船隻異常調動,據暗影查探,其屬徐州水師,一軍編制,正兵約有一千五百人,算上隨行私兵兼隨船輔兵,當有兩千五左右。該軍目前正彙集淮陰,且朐縣內線也傳來消息,明晚將有一支大軍泊於朐縣碼頭。

值得一提的是,徐州水師是老牌的正規外軍,旨在巡護江淮水網、邗溝運河與淮鹽官營這等稅負要地,其裝備精良,軍卒皆爲軍戶子弟,作爲水師也不曾消耗於諸王內戰,反因兩年前參與清剿張昌餘黨石瀕的亂軍而得以磨練。他們是大晉現存不多的傳統強軍,遠飛尋常郡兵可比,也難怪擁有兩曲水軍與一曲步卒的安海上下會人心浮動。

徐州水師正兵八千,分前、後、左、中、右五軍,此次出動的是後軍,統領爲後軍軍主兼領監海都尉陳痊。不是冤家不聚頭,陳痊正是廣陵陳氏家主陳堅的嫡長子,這支後軍也基本爲廣陵陳氏所把持。掃眼朐縣往北的徐州海境,也就安海商會配得上水師後軍出手,是以,外軍的目標爲鰲山島幾乎確定無疑,不想便知與陳記船坊被劫有關。

“我等自以爲陳記船坊一事做得乾淨,不想沒兩日便被人打上門來,恰值主公前來巡查之際,實在慚愧,還請主公責罰。”待得軍情說明完畢,馬濤起身請罪道。

“百密總有一疏,季茹不必在意,快坐下。你與諸位埋頭荒島,將安海發展得這般欣欣向榮,本將感謝還來不及呢,呵呵。”紀澤忙擺手勸阻,繼而轉肅道,“本將看過陳記行動彙報,當無紕漏,但鰲山吸納流民衆多,自難避免敵方細作混入,三十六寨可沒少因此吃虧,日後卻需提防。對了,安海營可有開罪什麼當地勢力?”

“我等財政充足,一直安分守己,除在沿海各地跑海行商,幾未與本地勢力有何糾葛...”馬濤面露沉思,驀然說到,“若說有隙,三月前曾有自稱琅琊王氏之人來島,言說巨蟹幫本爲他們從屬,要求我等如同昔日巨蟹賊一般,定期上繳大筆孝敬。卑下自然不肯,料其也非王氏要緊人物,便將之逐出鰲山,事後倒也再無動靜,幾已忘了。”

琅琊王氏!?紀澤不由暗皺眉頭,對於這個“王與馬,共天下”的頂級士族,他委實不願招惹。雖說其頂樑柱,竹林七賢之一的王戎今年六月剛剛去世,可勢力不減反增。現任家主王衍身爲尚書令,是司馬越絕對的左膀右臂,而王導也剛成爲徐州都督、琅琊王司馬睿的都府司馬。實掌徐州兵權,若真有琅琊王氏參合此事,的確麻煩。

當然,司馬騰都對上了,紀澤倒也不至怕了琅琊王氏,他不置可否道:“想來鰲山如今已經戒嚴了,且讓監曹專事調查這幾日的出島之人,逐一排查,或有所獲。好了,當務之急乃如何應對水師後軍,不知諸位有何想法?”

陶飆仍是火爆性子,當即吵吵道:“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對方戰兵不過千五,我安海營本就不輸於他,主公且坐鎮鰲山,待得敵方入駐朐縣,我等水軍夜襲,包管打他們一個措手不及!”

“農以爲應當謹慎,如今主公率千餘精兵抵達,我鰲山寨已處不敗之地。敵軍船高械精,訓練有素,並非易與之輩,偷襲又豈是說的那般容易?況且,敵軍事先透漏在朐縣修整一夜,難保不是期望我等自行上鉤。”李農卻是出聲反駁道。

或因半年來一直參與實際事務,年僅十四的李農變化頗大,已顯老成,且看一衆人對其發言並無異樣,分明業已對其認可。紀澤滿意的點點頭,結拜四人中最小的這位,正史中的後趙司空,冉魏齊王,看來也已初露鋒芒了。

這時,唐生道:“李副幫辦言之有理,儘管不願承認,但我安海營迄今並未有過像樣大戰,直接面對同等數目的徐州水師,且敵方擁有樓船這等利器,即便我軍獲勝,也將損失慘重,殊爲不值!生以爲不妨示敵以弱,引誘敵軍進入水寨,登島作戰,屆時主公所率精銳亦可發揮戰力,當可輕鬆獲勝。”

誘敵入寨!?紀某人禁不住一個哆嗦,昔日攻取鰲山島時,自己就差點被唐生這廝將計就計,誘入水寨甕中捉鱉,得虧自家見機早了那麼一點點,才能及時逃回,免除一災。如今唐生就差明說鰲山水軍不敵水師後軍了,紀澤想想也覺安海水軍的海戰恐怕不甚靠譜,那麼誘敵入彀倒也不失一個好辦法。

馬濤卻是不樂道:“若被敵軍進入水寨,恐致寨中設施大面積受損,尤其是水寨一隅的船坊,這些可都是舉寨上下的心血啊。”

紀澤卻已有了定計,他擺擺手道:“人命大如天,有我近衛中軍在島,敵軍上島必敗,既如此,便無需讓水軍兄弟去海戰冒死。至於物資損失,日後設法補來便是,只要人在,一切都可再來嘛。對了,島上應已裝有配重拋石機,其性能當少有人知吧...”

會後,鰲山島宣佈進入“戰時狀態”。此種狀態下,所有產業、個人、物資均將被無條件徵調,待到戰後予以成本價或微利補償。繼而,東西兩個新寨因防禦尚未健全,其住戶皆被臨時遷入主寨;水寨左近的重要物資,尤其是船坊設備與在建船隻則被悉數搬離;而大多艦船則在水軍水手的駕馭下隱入鰲山羣島的犄角旮旯。

對於這場很難失敗的戰鬥,紀澤自是底氣十足,除了弟兄們重溫舊情,以及少量的大局佈署,他將時間都放到了安海產業、安海營等等安海現狀的瞭解,泰然自若的親臨鰲山各處,深入羣衆。而他這個主心骨的臨危迴歸,對他本人的威望,對鰲山軍民的信心,自都大有裨益...

第七百五十六回 滅族匈奴第四百二十回 道宮舊案第六十七回 山雨欲來第三十三回 山豁伏襲第六百九十九回 鄴城軍議第一百九十六回 覆滅劉景第四百九十九回 會見倭使第二百三十六回 萁豆相煎第五百七十一回 堡下陣戰第五百一十一回 撲朔知援第三百九十六回 新科狀元第六百四十五回 計議立國第三百二十八回 移民漸至第一百二十七回 入地有門第四百六十六回 十一抽斬第四十三回 京觀宣言第六百八十四回 千里馳援第三百零九回 各出絕殺第四百回 封官進爵第二百零五回 城頭激戰第八十一回 強襲郡營第七百七十九回 久戰維艱第五百三十二回 巡視鰲山第六百四十六回 晉境亂戰第三百四十九回 王昌之惱第四百六十九回 搬空慶全第七十九回 寨運多舛第四百零四回 縱谷平原第三百三十一回 韓使丘拔第七百二十二回 息事寧人第二百七十二回 太行移民第六百九十九回 鄴城軍議第二百八十八回 萬歲風波第一百零五回 祈福之效第三百一十回 神罰州胡第五百二十五回 雨夜不眠第四十七回 趙家有女第七百一十二回 列土封疆第五百一十八回 火離城破第七百一十一回 以勢屈人第四十一回 困獸之鬥第三百九十三回 華興科考第五百五十回 後繼有人第七百四十回 割發代首第三百四十九回 王昌之惱第一百四十九回 歸鄉認親第四百八十五回 迫敵求援第七百九十八回 狙殺蒙巴第七十五回 脣槍暗箭第三百四十八回 陵園龍震第六回 未觸即潰第九回 義憤出手第五百四十九回 中樞南遷第十一回 仇深難負第一百二十七回 入地有門第三百零八回 聖藥死士第六百八十二回 招撫劉琨第六百二十二回 大戰在即第五十六回 烏桓少主第二百六十六回 掌控長廣第二百一十七回 匈奴劉淵第五百三十六回 半島歇戰第三百八十六回 馬韓認慫第六十五回 鄧喜失蹤第十九回 驟逢故人第四百二十回 道宮舊案第五十回 引蛇出洞第六百六十回 天現兇讖第五百八十二回 酒館爭執第三百六十七回 陪審制度第五百一十八回 火離城破第三百六十三回 文娛教育第二十六回 隊列練新第一百一十三回 活字印刷第五百一十二回 成事在天第十一回 仇深難負第七百四十七回 試探交鋒第三百一十二回 入主樂島第一百九十七回 誆奪潞城第六百零八回 各出解數第七百九十四回 避實擊虛第四百七十九回 連橫丘裡第一百八十回 整軍備戰第二百七十二回 太行移民第六百一十二回 兵伏青川第六十回 你來我往第三百三十九回 摧枯拉朽第七百七十七回 伊缺夜雨第九十回 千面落馬第一百零八回 劫糧幕後第二百四十一回 邗運之亂第七百一十二回 列土封疆第三百二十四回 遏遷暗鬥第七百九十三回 拉入賊船第八十二回 蠻勇鐵奴第一百四十六回 練軍理政第二百四十五回 撞艇英雄第四百四十八回 未雨綢繆第五百六十九回 郡兵來討第八百零二回 天下雲動
第七百五十六回 滅族匈奴第四百二十回 道宮舊案第六十七回 山雨欲來第三十三回 山豁伏襲第六百九十九回 鄴城軍議第一百九十六回 覆滅劉景第四百九十九回 會見倭使第二百三十六回 萁豆相煎第五百七十一回 堡下陣戰第五百一十一回 撲朔知援第三百九十六回 新科狀元第六百四十五回 計議立國第三百二十八回 移民漸至第一百二十七回 入地有門第四百六十六回 十一抽斬第四十三回 京觀宣言第六百八十四回 千里馳援第三百零九回 各出絕殺第四百回 封官進爵第二百零五回 城頭激戰第八十一回 強襲郡營第七百七十九回 久戰維艱第五百三十二回 巡視鰲山第六百四十六回 晉境亂戰第三百四十九回 王昌之惱第四百六十九回 搬空慶全第七十九回 寨運多舛第四百零四回 縱谷平原第三百三十一回 韓使丘拔第七百二十二回 息事寧人第二百七十二回 太行移民第六百九十九回 鄴城軍議第二百八十八回 萬歲風波第一百零五回 祈福之效第三百一十回 神罰州胡第五百二十五回 雨夜不眠第四十七回 趙家有女第七百一十二回 列土封疆第五百一十八回 火離城破第七百一十一回 以勢屈人第四十一回 困獸之鬥第三百九十三回 華興科考第五百五十回 後繼有人第七百四十回 割發代首第三百四十九回 王昌之惱第一百四十九回 歸鄉認親第四百八十五回 迫敵求援第七百九十八回 狙殺蒙巴第七十五回 脣槍暗箭第三百四十八回 陵園龍震第六回 未觸即潰第九回 義憤出手第五百四十九回 中樞南遷第十一回 仇深難負第一百二十七回 入地有門第三百零八回 聖藥死士第六百八十二回 招撫劉琨第六百二十二回 大戰在即第五十六回 烏桓少主第二百六十六回 掌控長廣第二百一十七回 匈奴劉淵第五百三十六回 半島歇戰第三百八十六回 馬韓認慫第六十五回 鄧喜失蹤第十九回 驟逢故人第四百二十回 道宮舊案第五十回 引蛇出洞第六百六十回 天現兇讖第五百八十二回 酒館爭執第三百六十七回 陪審制度第五百一十八回 火離城破第三百六十三回 文娛教育第二十六回 隊列練新第一百一十三回 活字印刷第五百一十二回 成事在天第十一回 仇深難負第七百四十七回 試探交鋒第三百一十二回 入主樂島第一百九十七回 誆奪潞城第六百零八回 各出解數第七百九十四回 避實擊虛第四百七十九回 連橫丘裡第一百八十回 整軍備戰第二百七十二回 太行移民第六百一十二回 兵伏青川第六十回 你來我往第三百三十九回 摧枯拉朽第七百七十七回 伊缺夜雨第九十回 千面落馬第一百零八回 劫糧幕後第二百四十一回 邗運之亂第七百一十二回 列土封疆第三百二十四回 遏遷暗鬥第七百九十三回 拉入賊船第八十二回 蠻勇鐵奴第一百四十六回 練軍理政第二百四十五回 撞艇英雄第四百四十八回 未雨綢繆第五百六十九回 郡兵來討第八百零二回 天下雲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