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爲奴之選

五千八旗兵由八旗均分組成,這一點尤其令人疑惑。

按說八旗兵都是從各旗下屬牛錄中抽調而來,且也只是給自己本旗旗主的隊伍使用,除了努爾哈赤能夠任意調動之外,其餘各旗均無法指揮別旗人馬。那麼這五千兵馬的八旗兵,要麼是努爾哈赤下令調遣的,要麼,便是八旗旗主一起下令抽調出來的人馬。可若是努爾哈赤調遣的,又怎麼會弄出個八旗均分的樣子?這不是麻煩麼?指令一部八旗兵馬駐守瀋陽不是簡單易行麼?難道努爾哈赤還有別的什麼意圖?

對這一點,蘇翎一時還想不明白。這在以往任何一次八旗兵馬的調動中,也是從未有過的現象,此時又在判斷遼陽攻守的節骨眼上,不能不讓蘇翎倍感疑惑。

鍾維澤沒有回答蘇翎的問話,這個消息是他屬下的哨探帶回的,人也是其挑選出來的。對消息的準確度,鍾維澤是確信無疑,但對於蘇翎要問的,卻是想不出一個頭緒。

這時,在一旁聽了許久的韓光欣欲言又止,一幅想說不敢說的神情。蘇翎倒一時沒有發現,鍾維澤見了,便示意蘇翎向韓光欣看去。

“怎麼?你有什麼想法?儘管說便是。”蘇翎問道。

第一次發言,韓光欣還是很小心,說道:“將軍,聽說那建奴的八旗,都是由其兒子管帶,這可是屬實?”

對於這個問話,蘇翎還有耐心,說道:“大致上是如此吧。那八旗旗主,眼下也都算是都屬於其兒子的。至於最初,此時也不必多說了。”

那韓光欣眨眨眼睛,繼續說道:“將軍,屬下認識一位朋友。其執掌祖業,自己也經營了幾十年,攢下不少家產。後來染病在牀,不能再打理家業,便想將家業轉給自己兒子主掌。這按說是該給長子繼承家業。可這個長子一心想進學科考,儘管屢試不中,但仍癡心不改,對其父的產業毫無興趣。而我這位朋友一共有五個兒子,這給長子吧,肯定要將產業敗光,可給其餘哪兒兒子主掌。勢必也無法名正言順。”

韓光欣此時講起了故事,蘇翎與鍾維澤開始還耐着性子,但漸漸地便有些不耐煩了,那鍾維澤更是顯現在臉上了。

韓光欣連忙結尾,繼續說道:“所以,我這位朋友最後便將家產一分六份,平均劃分。是否敗家。全看他們自己了。”

蘇翎與鍾維澤一聽這乍然而止地故事。稍稍一怔。隨後。蘇翎看向韓光欣。說道:“你地意思。7Z小說?這八旗是被分成八隊地?”

韓光欣連忙說道:“將軍。屬下不敢亂說。這都是猜測。若當真是八個兒子。這產業不好劃分地話。這家業必定是要敗地。我那朋友便是如此。家產分過之後。很快便一敗塗地。如今在遼東。連名字都不爲人知曉。”

從這個角度上去推測。也難得韓光欣敢說敢講。儘管這聽起來有些扯得遠了。但這個態度。還是值得肯定。

蘇翎笑着說道:“嗯。也算是一個新想法。”

蘇翎心中真實地想法。是這韓光欣地新角度想地結果。算是一個好兆頭。這與適才鍾維澤地一番估測。正好能聯繫起來。這說明努爾哈赤當真有些老態。既然不能當機立斷揮兵反擊。反而採取一味堅守瀋陽地策略。這份心思可是暮氣十足了。

這一點。再加上李永芳打聽到地努爾哈赤地傳聞。這說不定努爾哈赤可真是病得不行了。那八旗也未必便是努爾哈赤妥協地結果。努爾哈赤地八個兒子。也能妥協出這樣地一個決定。

這個推測雖然還得花很多功夫才能得到確實,但這個想法在心理上,已經使得蘇翎傾向於結果了。

想到這裡,蘇翎精神爲之一振,說道:“韓光欣,你來寫一道文書,發往遼陽城外各營人馬。”

“是。”韓光欣連忙回到桌子邊坐下,提筆沾墨,等待蘇翎口述。“命:各營備戰,收拾兵馬、器械,廣佈哨探,隨時聽命殺敵。”

蘇翎只是簡單下達一份軍令,也就是給各營一個緊張的考覈,看看這幫明軍到底會如何表現。隨後,韓光欣又出去讓那些書吏們一式幾份,加蓋徵夷將軍大印,隨即發往城外各營主官之處。

“我去面見袁應泰袁大人,李永芳若是到了,直接去經略行轅。”蘇翎對鍾維澤交待。

“是。”鍾維澤答道。

說完,蘇翎便率領護衛們,上馬直奔遼東經略袁應泰的府衙而去。

到了袁應泰地府衙,卻只有何丹旭一人在,說是袁大人去巡視他的虎旅軍去了。

何丹旭便連忙命人前去尋袁應泰袁大人,說是蘇將軍有要事相商,請袁大人回府。

這邊何丹旭便請蘇翎坐在前廳等候,這上茶自然是有的,另外,還給蘇翎端上一份麪點。7Z小說?這早上說了許久,卻還真有些餓了。蘇翎當下也不客氣,伸手便取了一塊,塞進嘴裡。味道還不錯,略略帶甜,蘇翎便連吃幾口,將一盤子麪點都吃了下去。這到底是文官出身,享受可是本能,這遼事稍稍有些寬心,這些糕點便已有人給製備了。

蘇翎吃完,何丹旭有遞上一塊熱呼呼的手帕,給蘇翎淨手。蘇翎接過,看着何丹旭,笑着問道:“你一直這麼伺候袁大人的?”

“是。”何丹旭帶着謹慎的笑意答道。“小的跟這袁大人也有不少年頭了,一向如此。”

蘇翎看着何丹旭地笑臉,卻突然想起一個問題。

在千山堡,幾乎所有地百姓都是類似的出身,彼此間相差不大,就算是原來出身大戶人家的,如同陳芷雲這樣的出身,也因各自不同的經歷。最終流落到千山堡的羣山之中謀生。所以,蘇翎講述地關於沒有奴僕,大家每個人都有平等生存的機會時,自然是贏得了幾乎所有人地嚮往與支持。這也是蘇翎僅憑那十幾個兄弟,最終能掌控千山堡地最主要的基礎。

蘇翎帶隊將繳獲所得。以及與胡德昌商隊貿易所得,均分給那些原本一無所有地百姓、士兵,而那些辛勤墾殖出來的農田產出,也大部分上繳成爲公糧。還有那數之不盡地毛皮、山珍,以及更爲貴重的人蔘,也都不是按山外的價值予以覈算,幾乎全都算是免費地交由胡德昌的商隊拿去貿易。在千山堡那一帶。也當真沒有奴僕,就算日後連勝的結果,也沒有多少人家能夠比鄰居過得更好。而那些管事們,除了分得一定地口糧、銀兩之外,也沒有更多的高於一般百姓。這算是屬於蘇翎開創的一片天地。

但隨後,到了寬甸之後,情形便開始變化。蘇翎的那些規矩倒是沒有破壞。但是關於奴僕的辦法,卻連有些自己便是奴僕的人,都不願聽從。蘇翎因一直忙於軍務,這些事情大都由胡顯成處置,也未多過問。胡顯成也未向蘇翎提過這中間有什麼不妥。蘇翎心中只大致有個印象而已。

不過,此時看到何丹旭的那張笑臉,蘇翎才恍然明白。這當不當奴僕,固然有其被逼迫、無奈地一面。但也有主動投靠。附身爲奴地人。對於這些人,依附主人。不僅能夠吃穿不愁,甚至也能得到一定的權利、銀子。如眼前這位何丹旭。若不是投身於袁應泰的名下,放在人羣之中是連個影子都找不到,如何能有今日這般情形?不說蘇翎送給其的賞銀,恐怕平日裡袁應泰的打賞便有不少,而那些欲鑽營袁應泰袁大人路子的官員們,少說也要給這位袁大人的心腹親隨一些打點銀子。

這難道不比其作爲一個自由人強?蘇翎此時才明白自己定下的規矩,過於憑空想象了。蘇翎想要地,是每一人可以自由選擇自己謀生地方式,與生存的權利,這些話雖然不一定能被人聽懂,但蘇翎在千山堡還是做到了這一點。但,蘇翎此時明白地是,選擇做奴僕,也是一個人的自由,就如何丹旭,怎麼看也不像是被人逼迫而至地,倒反而十分享受。

關於奴僕的規矩,便由這一刻發生微妙的變化。蘇翎仍然要給奴僕變成自由百姓的機會,但對於自願成爲大戶人家的奴僕的,便不再幹涉。此時,蘇翎更想起在昔日攻佔鎮江李家堡寨後的那些婢女。對於那些無法耕種農田謀生的女子,恐怕也是選擇了一天最適合自己的路子走。這個時候,大明朝所有的大戶人家裡,做一個小妾,甚至做一個大戶人家小姐的貼身奴婢,也要比一般農家的女孩子好上百倍。蘇翎已經開始理解那些打死不願種地的女孩子的想法,雖然顯得怕過得辛苦,但也情有可原。

想到這裡,蘇翎暗暗決定,等與袁應泰商議完畢,便回去給胡顯成寫一封長信,將適才的想法都說給胡顯成聽聽,讓胡顯成去定出更爲妥當的規矩。

蘇翎此時並未想到,這個偶然間的轉變,給其帶來多少好處。這些改變,要在數年之後,纔會顯現出效果。而整個遼東,再也看不到任何一個反對蘇翎的人。

蘇翎尤自坐在椅子上出神,那何丹旭也不敢打擾,默默地站在一旁侯立着。

那袁應泰袁大人足足有半個時辰,才自城外的軍營中返回。

自從蘇翎決定爲其重組虎旅軍,袁大人雖說對上次遼陽之戰心有餘悸,尤其是對虎旅軍最後的潰散實在傷心,但還是鼓起信心,要在自己手上掌握一支真正的軍隊。儘管袁應泰對蘇翎所管帶的士兵隊伍分外佩服,這羨慕之餘,也未免有幾分暗中比試的味道,至少,袁應泰也要訓練出一部能看得過去,最好能一戰的軍旅。這其中多少也帶有對遼陽失陷的彌補心態,重振整個大明的軍伍,袁應泰可不敢想象,但重振虎旅軍,把握還是相當大的,再說,這虎旅軍的餉銀,不是還在自己手上麼?

當然,在看到蘇翎派出數隊黑甲騎兵,在城外各營爲其招募到的士卒時,袁應泰更是興奮。黑甲騎兵們挑選的人選,自然比袁應泰當初只是懸賞來的可靠、細緻,不僅刀馬嫺熟,弓箭也是要十中七八的,才能入選。當然最後實在挑不出了,且那些武官們的家丁也不好奪人之愛,便稍稍降低了標準。

這樣,蘇翎便爲袁應泰挑選出三千人,仍然沿用虎旅軍之名。袁應泰也爲此張布榜文與軍營之中,給餉銀每月二兩,斬首敵人一級首級的,另賞五兩。條件卻是不多,只要按照蘇翎的軍規軍紀執行,便可。這使得虎旅軍的士卒們分外聽話,袁應泰並未去過幾次虎旅軍的營地,卻也能每次發令,而令出入如山,徹底地得到執行。

袁應泰是故每日都要到軍營中去待上幾個時辰,若不是還有衆多公務要辦理,袁應泰大可如一個遊擊將軍般地泡在營地不走。

袁應泰返回行轅,一身是汗,看樣子像是也參與了一回操練。

“袁大人,”蘇翎說道,“虎旅軍如何?”

“好,好好。”袁應泰連說了三聲,以示滿意。“若是時間足夠,我們整訓出三萬這樣的人馬,便足以與八旗兵對陣。”

剛說完,大概是袁應泰隨即聯想到蘇翎的策略,這哪兒還有多少時間訓練新的虎旅軍?只要努爾哈赤一來,這整個遼陽便要全數撤走。想到這裡,袁應泰面色一緊,連忙問道:“蘇將軍,未必是努爾哈赤來了?”

“不是。”蘇翎很欣賞袁應泰適才說道虎旅軍時的表情,便說道:“袁大人,不是努爾哈赤來了,而是你的虎旅軍,可以有更多的時間訓練了。”

“哦?”袁應泰忙問,“此話怎講?”

蘇翎便緩緩就早上的消息給袁應泰講述了一遍,並將一些估測結果,也一併告訴了袁應泰,其中,便有關於這

“勢”的一部分。這“勢”字,對於袁應泰的這樣的文官來說,可是不陌生,或者說文官們擅長的,便是不戰而屈人之兵,只不過不是用在軍事上罷了。

“那麼......”袁應泰遲疑地問道,“這遼陽可以住下了?”

蘇翎也猶豫了一下,纔回答道:“再等等消息吧,若是按目前來看,還是可以多住一陣子。”

“那就好。”袁應泰沒有多說,能夠讓蘇翎這般改口,已經算是不錯了,至少與袁應泰期望的走近了一步。但袁應泰也知道,這個策略關係到數萬人的生死,是不會僅憑一個消息,便徹底改變。

正在這時,何丹旭進來稟報:“蘇將軍,外面有個叫李永芳的求見。”

蘇翎一聽,急忙說道:“叫他進來。”何丹旭出去傳令。

蘇翎轉頭對袁應泰說道:“大人,這消息以來,咱們便可定下遼陽的去留了。”

第3章 宿營地第5章 鎮江參將第53章 將軍幕僚第10章 兵鋒初顯第13章 強行監軍第36章 各有所爲第80章 戰事前移第19章 新遼商第21章 餘波未止第6章 破金大陣第69章 大展宏第31章 攻守同進第36章 空城以待第17章 村落糧稅第26章 振武新營第5章 商人心思第6章 獅子張口第20章 阿哈諸申第60章 直截了當第28章 無主之城第47章 大興土木第11章 顧此失彼第4章 東西教派第70章 去舊迎新第28章 雪夜湮滅第4章 紅色戰旗第21章 遙相呼應第56章 牛錄歸附第18章 兌現軍功第3章 七恨起兵第12章 將軍手段第16章 大勢所趨第71章 京城兄弟第59章 將軍賜名第10章 兵鋒初顯第41章 遼陽又變第46章 籌辦喜事第8章 征服日第81章 合圍瀋陽第29章 遼東畫卷第30章 賊酋血脈第26章 整軍威第33章 跨海揚帆第69章 經略媒人第42章 謀造火器第22章 京韻邊聲第23章 雪夜除夕第48章 建奴內亂第54章 攻守易勢第7章 全心備戰第13章 軍心爭功第11章 撥雲見日第71章 京城兄弟第64章 依計漸進第18章 羣山缺口第5章 鎮江參將第16章 將值幾何第25章 各取所需第31章 練兵收心第83章 一勞永逸第74章 雙喜臨門第27章 悍兵來源第40章 虛張聲勢第63章 黑山之城第11章 天朝小國第28章 新生活第24章 築江城第27章 十萬知府第35章 後續手段第14章 將軍視角第61章 再聚雄兵第25章 以商爲引第19章 英雄美人第33章 鄉鎮攻略第19章 鐵甲斷金第43章 七虎獵熊第14章 萬事俱備第22章 登州城下地四十五章 商貿統籌第64章 篩選精兵(一)第21章 水師一部第28章 雪夜湮滅第41章 擠壓行動第67章 蘇府新家第31章 練兵收心第22章 火器四營第15章 兵事之初第18章 振武染血第44章 鎮江新城第15章 堅城瀋陽第6章 破金大陣第75章 躍躍欲試第51章 提督遼東第38章 部族分立第61章 再聚雄兵第56章 牛錄歸附第11章 天朝小國第5章 白沙溝
第3章 宿營地第5章 鎮江參將第53章 將軍幕僚第10章 兵鋒初顯第13章 強行監軍第36章 各有所爲第80章 戰事前移第19章 新遼商第21章 餘波未止第6章 破金大陣第69章 大展宏第31章 攻守同進第36章 空城以待第17章 村落糧稅第26章 振武新營第5章 商人心思第6章 獅子張口第20章 阿哈諸申第60章 直截了當第28章 無主之城第47章 大興土木第11章 顧此失彼第4章 東西教派第70章 去舊迎新第28章 雪夜湮滅第4章 紅色戰旗第21章 遙相呼應第56章 牛錄歸附第18章 兌現軍功第3章 七恨起兵第12章 將軍手段第16章 大勢所趨第71章 京城兄弟第59章 將軍賜名第10章 兵鋒初顯第41章 遼陽又變第46章 籌辦喜事第8章 征服日第81章 合圍瀋陽第29章 遼東畫卷第30章 賊酋血脈第26章 整軍威第33章 跨海揚帆第69章 經略媒人第42章 謀造火器第22章 京韻邊聲第23章 雪夜除夕第48章 建奴內亂第54章 攻守易勢第7章 全心備戰第13章 軍心爭功第11章 撥雲見日第71章 京城兄弟第64章 依計漸進第18章 羣山缺口第5章 鎮江參將第16章 將值幾何第25章 各取所需第31章 練兵收心第83章 一勞永逸第74章 雙喜臨門第27章 悍兵來源第40章 虛張聲勢第63章 黑山之城第11章 天朝小國第28章 新生活第24章 築江城第27章 十萬知府第35章 後續手段第14章 將軍視角第61章 再聚雄兵第25章 以商爲引第19章 英雄美人第33章 鄉鎮攻略第19章 鐵甲斷金第43章 七虎獵熊第14章 萬事俱備第22章 登州城下地四十五章 商貿統籌第64章 篩選精兵(一)第21章 水師一部第28章 雪夜湮滅第41章 擠壓行動第67章 蘇府新家第31章 練兵收心第22章 火器四營第15章 兵事之初第18章 振武染血第44章 鎮江新城第15章 堅城瀋陽第6章 破金大陣第75章 躍躍欲試第51章 提督遼東第38章 部族分立第61章 再聚雄兵第56章 牛錄歸附第11章 天朝小國第5章 白沙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