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調兵援遼

第130章 調兵援遼

“還好、按照我說的做了……”

三月十三日,當錦衣衛將瀋陽城的情況,以飛鴿傳書的方式傳回京城,京城也很快把情報傳到了燕山大營。

此刻的燕山大營十分空蕩,由於接管了薊鎮邊防,滿桂在永平的山海關坐鎮,孫應元在京城不遠的通州坐鎮。

上直十六衛軍和十二營, 目前除了水軍沒有編練外,其他九個衛和十二營都駐紮在了長城延邊的關隘豁口,以及順天府的一些重要地方。

目前在燕山大營的,只有金吾衛、神策衛和豹韜衛。

這讓原本可以容納十萬人練兵的新燕山大營變得十分空曠,而練兵的人也變成了朱由檢自己,外加三個衛的指揮使協助。

雖然是協助、但經過半年多的學習,還有前世的一些經驗,朱由檢提出的想法,往往在第一時間就被採納應用。

三個衛的指揮使不過是幫朱由檢練兵的助手罷了,而朱由檢則是時不時領兵前往附近各地正在分田的地方考察。

眼下、他剛從南邊的鞏華城回來,鞏華城那邊的百姓,都按照他的政策分到了田地,所有人都幹得熱火朝天。

他讓王承恩將耕牛均等的發給麾下的佃戶後,便返回了御馬監。

“嗯?”聽到楊漣的這話,劉一燝才皺眉低頭看向了聖旨,隨後看到了四月十五運糧,兵馬五月初一調動的時間。

因此、他將山東地方留存的二十六萬兩銀子取出,支出十萬兩開始興修水利。

想到此處,朱由檢對王承恩道:“還愣着幹嘛?去通知吧!”

不止是他,其他六個衛的兵馬也開始南下、東進,目標都投向了天津。

情報上,基本和朱由檢的想法大差不差,甚至連努爾哈赤會驅趕百姓進入瀋陽,消耗瀋陽糧秣的事情, 朱由檢也早早想到了。

可如果不選擇這裡,而是選擇其他地方,那麼遼東最東部鎮江堡北邊的寬甸堡就成爲了一個突破口。

不過、袁可立卻合上了聖旨道:

“既然是萬歲調兵,我等照辦便是,只是希望七衛兵馬能在遼東建功,而不是爲老奴送了甲冑。”

他此刻、正端坐在濟南府的巡撫衙門之中,手中拿着兵部的調令,眉頭緊鎖,面色並不好看。

原因很簡單、孫如遊和方從哲歸鄉了,齊楚浙宣昆五黨,眼下的勢力已經不行。

“萬歲居然要調剛剛練兵一個月的驍騎七衛前往天津駐紮,這架勢看上去是要援遼!”

之後、他發現山東的水利工程早已多年沒有修葺,民間還有許多沒有田地的百姓,整日無所事事。

因爲在這件事裡,努爾哈赤沒有派建虜挾持百姓攻城,而是將百姓驅趕到瀋陽邊緣就不管了。

聽到劉一燝的話,另一位閣臣史繼楷就看向了他的這邊。

雖然他記不住這個時代的地名和位置,但可以根據錦衣衛的情報來將位置標記。

雖然他也不知道朱由檢在搞什麼花樣,但以朱由校練兵和之前對戰局的把控來看,並不能以一個十一歲的少年郎來分析他。

“就是新七衛,老卒不過一萬五六,新卒兩萬有餘!”劉一燝十分生氣,心中更是認爲,皇帝恐怕是把戰爭當兒戲了。

首先就是孔府侵佔民田,這件事情被他知道後,袁可立當即就叫人拿下了孔府侵佔民田的掌事,將對方下獄後,又將民田歸還了百姓。

想到這裡、朱由檢微微皺眉,因爲這樣的配合,便是現代都很難,更別提眼下了。

畢竟、他也從其他東林文臣中瞭解到了那七衛一營不動如山的風采。

隨着這份地圖展開、一個十分接近後世東北的地圖便出現在了朱由檢的面前。

他擡頭看向了王承恩道:“告訴孫應元和滿桂,調騰驤衛、鷹揚衛、神武衛、武驤衛前往天津,另外再調燕山大營的金吾衛和神策衛前往天津。”

“太僕寺調挽馬六千,軍馬三千交由孫應元。”

就好像是兵仙韓信妙計百出,結果突然被一個不知名的小將給擊敗了一樣,讓人驚掉眼球。

他接納百姓入城是無可奈何,其因有三。

“劉閣臣可以看看,聖旨上有沒有寫前往遼東的時間?”

人數過萬,無邊無際,一旦配合不好,各部不相互信任,那麼就有可能將撤退變成大潰逃。

“劉閣臣放心,五殿下素來知兵,不會無故放矢。”楊漣以朱由檢知兵的話來搪塞劉一燝。

這與蒙古人攻打南宋時,驅趕百姓攻城不同。

那麼要破解圍城打援的關鍵,就是不被其調動,甚至反過來調動對方,在古代的三十六計中的“圍魏救趙”就是破解圍城打援的一個套路。

“差不多……”朱由檢微微頷首,隨後起身走到了窗前,稍微皺了皺眉。

在葉向高趕赴京城擔任首輔前,他們只能夾起尾巴做人了。

如果是之前朱由檢麾下七衛一營的兵卒,袁可立或許還會高看一眼。

袁可立的老師陸樹聲十分清楚江南官場的複雜性,因此對袁可立的前途十分擔憂,還提醒他不要得罪江南的文臣勢力。

“萬歲對邊事的旨意,多由五殿下考量後申請,這次應該也不例外。”

“相反那努爾哈赤,雖然手中的兵馬多爲重裝步卒,但因爲有着土蠻的支持,所以戰馬足夠多,也可以用步卒來完成這樣的方法。”

正當朱由檢在想事情的時候,王承恩看着朱由檢先前寫出的手書,不由有些好奇詢問。

但現在七衛一營已經拆分,如果重新組合起來,恐怕需要不少時間。

不過所有的事情都在他彈劾沈一貫後發生了改變,他被罷免,而朝中大臣爲袁可立鳴冤者十數年不絕。

不過、如果瞭解他的人,便不會說他有一點清官模樣,而是會說、他本人就是清官,並且還是能臣!

袁可立、作爲萬曆、天啓、崇禎年間都十分出名的他,出生於河南歸德府睢州。

“最後再調登萊水師幫忙運糧,命其四月初十必須抵達天津,十五出發。”

不過、當民夫們聽到要前往遼東的時候,一個個頭搖的跟撥浪鼓一樣。

這樣的秩序和能力,朱由檢只能想到剛剛經歷過正步等訓練,以及磨合了半年多的七衛一營。

他們身後的是十二萬遼兵, 這點加上言官的彈劾, 纔是朱由檢需要面對的壓力。

朱由檢肯定有自己的考量,而楊漣選擇相信他。

訓練了三個月的新卒,抵達遼東後能幹嘛?

自從發現有了兵權和親信後,朱由校的腰桿也越來越硬了。

“駁回!”朱由校皺眉呵斥道:

“朕自有朕之考量,宣府援遼之事暫時擱置!”

可就眼下而言,哪怕是五月初一纔出發,那全部時間加起來也不過三個月罷了。

“眼下、我大明精銳騎兵稀少,全國之數也不過五六萬,因此這樣的方法我們很少能用上。”

內閣就這樣同意了,而兵科那邊更是沒敢駁回。

不過、正如王安所說、當聖旨送到內閣的時候,眼下的內閣次輔劉一燝先是一愣,隨後輕喝道:“胡鬧!”

“圍點打援的重心在打援,所以兵力部署的重點是打援的力量,圍城的是輔助力量。”

想到這裡、朱由檢攥緊了拳頭,卻有過了幾秒後靈光一閃。

明萬曆十七年,懷揣着要改變天下風氣的大抱負,時年二十八歲的袁可立考中進士,並在兩年後就任南直隸蘇州府推官。

wWW✿ Tтkā n✿ ¢ 〇

御案面前,朱由校微微皺眉看着手書,隨後擡頭道:

宋朝開始的文官彈劾武將風氣太盛,到了晚明更是如此。

朱由校堂而皇之的下旨,魏忠賢剛想應和,結果王安卻開口道:

想到這裡、朱由檢微微皺眉,因爲這時間加上鎮江到寬甸的距離,再到寬甸到赫圖阿拉的距離,最少需要二十五天。

但這有一點冒險的就是,需要穿過渤海,而不能像戚元輔他們一樣沿着海岸走。

這種手段在古代戰爭中並不少見,也不足以爲奇。

如果雙方都不被調動,那麼其結果就是下棋之中的兌子,雙方的軍隊比拼給對方的傷害而已。

說到這裡、朱由檢也沉吟了數秒,隨後道:

“怎麼了?”

之後、他花了不少銀子,按照朱由校委任他爲官時,聖旨上的指示,建立了登萊水師,並且讓人開始造船。

因此、當地圖展開的同時,隱藏在長白山餘脈之中的赫圖阿拉就出現在了他的眼簾。

但是、東邊的廣寧、瀋陽、遼陽這三個地方的兵力不能動,不然三方掎角之勢的平衡就會被打破。

“我沒有必要真的要打赫圖阿拉,只需要讓老奴知道我準備打赫圖阿拉就行!”

“就按朕之旨意起草,若是內閣和六科駁回,便直接下達中旨給孫應元,再從內帑調四十萬兩銀子銀子交給他!”

不過現在需要擔心的,就是努爾哈赤會不會故技重施,繼續攻打石堡,驅趕百姓來消耗瀋陽的糧食。

想到這裡、朱由檢轉過身子,走到了書桌前,將他命令工匠做好的東北大地圖拿了出來。

第一, 如果不接百姓入城,言官彈劾,那麼彈劾追溯的話,必然會追溯到朱由檢舉薦他爲瀋陽總兵這裡。

如果連這種情況,秦邦屏都不開城門救百姓,那麼遼人百姓會怎麼看?

第三,事情傳開,最重要的還是遼西和遼南的遼東將領的看法。

好在今日吏科坐班的人是楊漣,他聞言後,便爲朱由校解釋道:

只是在他走後,朱由檢嘴角輕笑,哼起了小曲,親自寫起了手書。

“唉……”聽到楊漣的話,劉一燝嘆氣之後,只能提筆批了紅。

“這……可這……殿下……”王承恩吞吞吐吐道:

“這七衛兵馬加起來的老卒不過一萬六千餘人,其他兩萬多人都是入伍不足一月的新卒啊。”

此時、步入而立之年的袁可立血氣方剛,初生之犢不畏虎。

這些事情,都是他在天啓元年正月就已經開始乾的事情,而時間來到現在,登萊水師已經下水了四艘一千二百料的福船。

剩下的十六萬兩,他首先就是清查了即墨、登州、文登三營兵馬,隨後招募新卒補充,很快讓三營恢復到了九千人的編制。

從天津乘海船前往鎮江,哪怕不準備糧草,都最少需要五天時間才能抵達。

與此同時、已經坐鎮山東三個月的一位文臣,也拿到了兵部的調令。

無他、這次的命令真的就跟送人頭一樣。

如果是沿岸走,最少需要十二天才能抵達。

七衛兵馬、近四萬人,如果再加上二分之一的輔兵,那就是六萬人了。

這個隱藏在深山老林之中的城池,如果被外來勢力威脅,並且達到了它無法抵禦的程度,那麼老奴必然會撤軍。

可能他們還不能正面和後金八旗在曠野打出出色的戰績,但最少不會像衛所兵和營兵一樣交鋒不利,立馬潰逃。

這些事情, 秦邦屏應該是能猜到的。

“再替我向皇兄上疏,請求撥糧十二萬石前往天津,於下月十五、由天津出發,走海運前往鎮江。”

第二天、他就開始招募民夫,作爲輔兵前往遼東。

想到這裡、袁可立起身,嘆了一口氣道:

“只希望這次遼事能安全渡過吧,只要瀋陽堅守到冬季,老奴就只能退兵。”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自己需要改變一下保住遼東的原本計劃。

第二,遼東百姓本來就因爲高淮亂遼一事,對明廷不信任,一旦瀋陽拒絕救百姓,事情在遼東傳開,恐怕遼人真的就紛紛投虜了。

對於這點,朱由檢也樂得解釋道:

“太倉調二十六萬兩開拔銀、十二萬石米、醋三萬斤、鹽一萬斤、鹹菜三萬斤前往天津,交由孫應元。”

“因爲二者很接近,只是攻城打援要達到兩個目的,既要攻下城池也要殲滅援敵,而圍點打援只有一個目的,就是儘可能消滅敵軍人數。”

“但如果圍點的力度不夠,敵人主力就不會增援,打援力量就派不上用場,所以圍點打援有時和攻城打援很容易混淆。”

只是他本以爲秦邦屏會置之不理, 但他終究還是判斷錯誤了。

“殿下、什麼是圍點打援?”

“另外、再請山東巡撫袁可立調登萊水師戰船前往天津衛,於五月初一運送七衛兵馬渡海前往鎮江。”

袁可立的這句話,變相等於說,他並不相信才重整訓練了一個半月的七衛兵馬能有戰力。

在武功中這叫攻敵之必救,用後世的方法就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援遼?”聽到這話,堂下的兵部尚書崔景榮擡頭,不敢置信道:

因此, 秦邦屏無奈接收百姓,而這件事也說明了,努爾哈赤這人在攻心上的手段。

眼下只要瀋陽死守,最多四個月後,以老兵帶新兵方式的十六衛軍和十二營就初步能形成戰力了。

本就對秦邦屏和戚金兩個南將入主遼瀋而不高興的他們,如果知道了這件事情,恐怕會紛紛彈劾二人。

至於圍城打援之所以能成功,甚至反覆成功過,常常與來援的隊伍分批次不同時間來援有關。

想到這裡、朱由檢就有了辦法。

站在袁可立旁邊,他的一位幕僚小心翼翼的詢問着。

因此、在朱由校和王安、乃至朱由檢看來,都不會通過的一張聖旨,居然就這樣稀裡糊塗的通過了,並且送到了孫應元的手中。

“那殿下的意思是,努爾哈赤是爲了殲滅我大明遼東的將士?”王承恩雖然不太靈活,但勝在朱由檢解釋的夠清楚。

“再從工部和盔甲廠調足數的布面甲和兜鍪、兵器、鴛鴦戰襖、布鞋前往天津。”

“調驍騎七衛?哪七衛?是組建了七衛一營的老班底,還是……”

“眼下戶部和兵部已經準備派出宣府總兵……”

“嗯?”聽到這話,朱由校微微皺眉,而王安則是道:

這樣的品行讓袁可立名聲大噪,而他的能力還不止如此。

朱由檢點頭,隨後道:“命令孫應元統帥七衛兵馬,自鎮江北上寬甸,隨後北上襲擊赫圖阿拉。”

等他手書墨跡變幹,錦衣衛就將他的手書送往了京城,在黃昏前送到了朱由校的手中。

比如薩爾滸之戰,四部人馬配合嚴重有問題,纔給了努爾哈赤一個完美時間差。

“這朝局、我是越來越看不懂了……”

因此、他如果要破局,就只有使用圍魏救趙這種計謀,而努爾哈赤必救的地方,便是赫圖阿拉。

他可從沒有指揮過數萬人的陣仗啊,哪怕再御馬監訓練七衛一營,也是和滿桂一起練兵,眼下他獨自一人,絕對不能搞砸……

如果大軍每日行進五十里,那麼可以在六天的時間抵達赫圖阿拉南部。

“兩萬多百姓,應該能撐到七月……”

結果袁可立不畏強權,處理案件起來根本就不管對方身份,哪怕對方和申時行有關係,他也照樣辦案。

說實話、他長得並不出衆,如果要挑出一點,只能說模樣消瘦,有一點清官的模樣。

想清楚了關係厲害,事情因果,朱由檢只能嘆了一口氣。

幕僚惋惜的搖頭,也說出了不論是他們,還是孫應元等人都好奇的一點。

並且、執行這個任務的,還需要達到一種程度的配合,那就是兵團級別的有條不紊撤退能力!

“嗯!”

儘管有了朱由檢的保證,但秦邦屏還是不願意給朱由檢更多壓力。

“殿下……您這是要調兵渡海前往鎮江援遼?”王承恩不是傻子,自然聽得出朱由檢的想法。

圍城打援這種戰術,其目的就是在於調動對方的軍隊,也就是說把對方的軍隊從其他的戰場上調動過來,在自己預設的戰場上進行戰鬥。

“至於皇兄那邊,我會給他手書一封,他看了之後就知道了。”

儘管無法保證百分百準確,但80%的準確率是有的。

當時、蘇州是當朝首輔申時行和王錫爵的故鄉,背景不是一般複雜,來此赴任的官員無一不是如履薄冰。

沒有辦法,孫應元只能將目標放到了北邊,在清河店和紅橋等地招募了兩萬多名輔兵,隨後踏上了前往天津的道路。

雖然多了兩萬百姓,但瀋陽的糧食足夠撐到七月。

“巡撫、這……真的要調船前往天津?”

“奴婢領命……”聽到朱由校強硬的話,王安老老實實作揖退下,估計是去起草聖旨去了。

看着手中的聖旨,孫應元吧唧了幾下嘴,隨後不免心虛了起來。

“這次的聖旨、若是五殿下慫恿萬歲下旨,那麼五殿下知兵的名氣,恐怕要毀於一旦了。”

“盔甲廠的新出所有甲冑,先調到天津,供七衛還沒有換甲的人使用。”

“圍點打援,圍住敵軍城池,以城池中敵軍爲誘餌,吸引其他地方的敵軍增援城池。”

“這小子……”

從寬甸到赫圖阿拉,雖然全程都是小路,行不了大隊人馬,但距離只有三百里不到。

“五月初一援遼,雖然多給了一個半月的時間,但這點時間……”劉一燝還是有些猶豫。

剛到御馬監、便得到了瀋陽的情報。

“忠賢、起草聖旨,着孫應元爲天津總兵,統領騰驤衛、鷹揚衛、神武衛、武驤衛、金吾衛和神策衛,以及驍騎衛前往天津。”

這不、福船才造出來,水兵都沒有使上這船幾天,結果聖旨就下來了。

他本來已經不準備出仕了,但遼事再起,加上朱由校給予了他山東巡撫這樣的官職,於是他才走馬上任,並在三個月的時間裡幹出了不菲的政績。

比起之前朱由檢對江南下手而建立御馬監南場,又或者對遼東的局勢判斷,還是朱由檢對四十八衛六所的裁撤,都和這次的命令有着天差地別的區別。

這地圖的輪廓,是他憑着自己記憶畫出來的,不僅如此,他還畫了大明兩京十三省,以及東北亞、東南亞、中亞、北亞、西亞和南亞,甚至其他各大洲。

“奴婢領命……”見勸不動朱由檢,王承恩只能老老實實去辦事情。

“隨後、在吸引的過程中逐步發揮己軍優勢,高機動運動戰,以求打掉增援的其他敵軍,並達到殲滅援敵,而消減一塊地區敵軍總數的方法。”

他的父親生活窘迫,但極力教導袁可立考取功名,盡忠報國。

深吸一口氣,孫應元便用聖旨調動驍騎衛,前往了太倉和工部、盔甲廠、太僕寺,將聖旨上的各種物資給運回了城外的驍騎衛軍營。

“最後、把京城的驍騎衛調到天津。”

朱由檢支持秦邦屏成爲瀋陽總兵這件事, 朝堂上的言官本就不爽, 彈劾許久, 不過都被朱由校頂住了壓力罷了。

“我又不是讓他們現在去……”朱由檢皺眉道:“五月纔出發,還有一個半月,況且……算了、反正總之我不會害他們,告訴孫應元,領兵前往遼東就行。”

袁可立搖了搖頭,心中對於萬歲的做法十分不解,更是不解這條命令到底是不是在當朝五殿下慫恿下下達的。

他敢做曾經曾皇祖父、皇祖父、父親他們都不敢做的事情,敢下他們都不敢下的聖旨。

“不過、這種方法,只有手中有精銳騎兵的兵馬才能做到。”

六萬人威逼赫圖阿拉,這簡直就是要掘老奴的根!

圍點打援這個戰術,想要破解並不難,後世早就有偉人將這種戰術破解的方式講的十分清楚了。

你可以圍我的城,我也可以圍你的,你可以調動我,我也可以調動你。

所以要破解圍城打援的關鍵,那麼就是集中己方的力量,避免採取添油的戰術,讓對方無法輕易吃掉援軍,自然也就可以破解圍城打援了。

“萬歲、恐怕戶部和兵部不會同意……”

“到時候,即便五殿下葬送了這數萬兵馬,但最少遼東還能保全,大明還能壓制老奴。”

說罷、袁可立一邊嘆氣、一邊返回了巡撫府的後院。

像他這樣表現的,不止一位,並且不止在一個地方上演……

今天是兩更一萬三千字,一點鐘還有一更。

(本章完)

第349章 興大案治大腐第242章 攻心爲上第464章 忠心耿耿劉愛塔第684章 後記(四)白駒過隙第247章 狗不能喂太飽第294章 掃北大捷第84章 保住熊廷弼第74章 百事艱難第250章 生擒朱由檢第403章 明莫戰爭第434章 人丁凋零齊王府第388章 籌謀基礎教育第126章 御馬監變化第635章 故友相見第408章 大慈大悲楊文嶽第637章 玩弄人心第294章 掃北大捷第654章 番外篇(二)倉中鼠第225章 第兩百二十四 革新勳貴第436章 齊王大婚第676章 番外(二十四)亞歐戰爭第402章 南次亞的大亂鬥第413章 建虜惶恐第394章 大明亞非經濟圈第426章 帝位不穩第654章 番外篇(二)倉中鼠第449章 身前身後皆戰場第645章 國際局勢第454章 引君入甕第124章 十六衛軍十二拱衛營第339章 巡撫天下孫傳庭第252章 投降輸一半第86章 上架感言第315章 太廟前的分地競拍第203章 晚明全名將陣容第398章 齊王選妃第692章 後記(十二)齊光同塵第212章 合圍開始第78章 葉向高第26章 截胡工部第426章 帝位不穩第288章 炮轟建虜第534章 宗藩局勢第598章 紙幣金本位第225章 第兩百二十四 革新勳貴第532章 蒙古西遷第485章 大勢所趨第275章 葉向高的提議第494章 喜訊不喜第627章 兩相對照第352章 直諫第61章 高標準養軍第345章 工業革命序幕第261章 天災不斷第515章 名將隕落第31章 百萬兵馬而無一軍可用第533章 恍若隔世第236章 南征北討(恢復兩更)第448章 滅亡前的狂歡第286章 欲哭無淚虎蹲兔第524章 老謀深算第190章 連下三城第198章 好三叔福王第298章 大災不斷第599章 世事無常態第156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第478章 農村包圍府縣第50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70章 真實的滿清八旗第460章 北線無戰事第58章 勇衛營虎將孫應元第176章 三省地震第563章 廟堂新氣象第32章 百般無奈第430章 檢在帝心第64章 孜孜不倦第626章 日新月異第595章 天災人禍第259章 內安外擴第231章 西北的惡劣環境第504章 罪在其身第275章 葉向高的提議第150章 大小曹第191章 生擒徐鴻儒第510章 天啓通寶發行第456章 八里堡之戰第66章 泛江南勢力第339章 巡撫天下孫傳庭第476章 義釋兵權第76章 浙黨勢大第390章 晚明兩大人精第521章 廢衍聖公第555章 鼓勵造反第199章 朝鮮政變第288章 炮轟建虜第475章 兩門三侯四伯爵第61章 高標準養軍第363章 《平緬事宜》第378章 飢餓的盛世第181章 裁撤遼鎮
第349章 興大案治大腐第242章 攻心爲上第464章 忠心耿耿劉愛塔第684章 後記(四)白駒過隙第247章 狗不能喂太飽第294章 掃北大捷第84章 保住熊廷弼第74章 百事艱難第250章 生擒朱由檢第403章 明莫戰爭第434章 人丁凋零齊王府第388章 籌謀基礎教育第126章 御馬監變化第635章 故友相見第408章 大慈大悲楊文嶽第637章 玩弄人心第294章 掃北大捷第654章 番外篇(二)倉中鼠第225章 第兩百二十四 革新勳貴第436章 齊王大婚第676章 番外(二十四)亞歐戰爭第402章 南次亞的大亂鬥第413章 建虜惶恐第394章 大明亞非經濟圈第426章 帝位不穩第654章 番外篇(二)倉中鼠第449章 身前身後皆戰場第645章 國際局勢第454章 引君入甕第124章 十六衛軍十二拱衛營第339章 巡撫天下孫傳庭第252章 投降輸一半第86章 上架感言第315章 太廟前的分地競拍第203章 晚明全名將陣容第398章 齊王選妃第692章 後記(十二)齊光同塵第212章 合圍開始第78章 葉向高第26章 截胡工部第426章 帝位不穩第288章 炮轟建虜第534章 宗藩局勢第598章 紙幣金本位第225章 第兩百二十四 革新勳貴第532章 蒙古西遷第485章 大勢所趨第275章 葉向高的提議第494章 喜訊不喜第627章 兩相對照第352章 直諫第61章 高標準養軍第345章 工業革命序幕第261章 天災不斷第515章 名將隕落第31章 百萬兵馬而無一軍可用第533章 恍若隔世第236章 南征北討(恢復兩更)第448章 滅亡前的狂歡第286章 欲哭無淚虎蹲兔第524章 老謀深算第190章 連下三城第198章 好三叔福王第298章 大災不斷第599章 世事無常態第156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第478章 農村包圍府縣第50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70章 真實的滿清八旗第460章 北線無戰事第58章 勇衛營虎將孫應元第176章 三省地震第563章 廟堂新氣象第32章 百般無奈第430章 檢在帝心第64章 孜孜不倦第626章 日新月異第595章 天災人禍第259章 內安外擴第231章 西北的惡劣環境第504章 罪在其身第275章 葉向高的提議第150章 大小曹第191章 生擒徐鴻儒第510章 天啓通寶發行第456章 八里堡之戰第66章 泛江南勢力第339章 巡撫天下孫傳庭第476章 義釋兵權第76章 浙黨勢大第390章 晚明兩大人精第521章 廢衍聖公第555章 鼓勵造反第199章 朝鮮政變第288章 炮轟建虜第475章 兩門三侯四伯爵第61章 高標準養軍第363章 《平緬事宜》第378章 飢餓的盛世第181章 裁撤遼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