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8章 後記(八)永昌之暮

“鐺…鐺…鐺……”

永昌十九年十月二十四日,永昌皇帝朱和垠下旨,命在京內外寺廟道觀擊鐘萬杵,輟朝三日爲齊王烺送行。

齊王朱慈烺,作爲齊國的第二任齊王,他在任期間延續了自家父親齊文王對科技的研究,對大明和諸藩的團結政策。

在他執政下的齊國明明擁有強大的國力,但是卻從不持武而驕。

他對內多次蠲免齊國賦稅,對外積極幫助諸藩,是以他薨逝的消息傳播開來後,內外諸藩皆爲其擊鐘萬杵,前往西京弔唁的藩王世子不下百計。

冬月初一,大明爲這位齊王上諡號“襄”,是爲齊襄王,同時冊封齊王世子朱和埨爲第三任齊王。

冬月初二,皇帝下旨,令太孫朱伯海,禮部尚書張廷玉前往西京城弔唁齊襄王。

永昌二十年正月初一,皇帝下旨全軍更換幹聖式步槍,至此揭開了大明隱藏的後手。

幹聖式步槍,這是幹聖十七年軍備院步槍局研究出的步槍,相比較天啓式步槍,幹聖式步槍所採用的管狀彈倉位於槍管下方,長彈簧向後供彈,能裝八發槍彈。

由於彈倉藏在前託內,因此在外形上幹聖式步槍與永昌式步槍差異不大。

該槍空槍重六斤,全槍長四尺,槍管長兩尺四寸,膛線四條右旋,槍口初速每秒三百步,有效射程一里,最大射程三裡,彈倉容量八發。

相比較天啓式步槍只能打一發裝彈一發的簡陋手段,一次性裝入八發,拉動八次槍栓射擊八次的幹聖式步槍展現了碾壓式的火力。

據事後五軍都督府的士兵訓練來看,使用該步槍的士兵,最快能在一分鐘內射擊五十二次。

幹聖式步槍的出現,似乎變相告訴了諸藩,爲什麼永昌皇帝會那麼輕鬆的批准內藩步槍貿易。

從幹聖式步槍的名字可以看出,大明隱藏的火器還有很多。

二月至十月,大明先後向諸藩二百餘國分別貿易天啓式步槍。

該槍價格以每支二十兩銀子販賣,子彈則是一兩銀子一百枚。

僅八個月時間,大明便將現役及庫存的八十二萬餘支步槍出售,同時出售了兩億四千餘萬枚子彈。

值得一提的是,在大明公佈幹聖式步槍後,齊國居然沒有跟隨公佈、換裝,反而是一直使用着天啓式步槍。

不過即便如此,也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會相信,齊國會在火器這方面落後大明。

永昌二十年三月,大明在北直隸房山北部建設了世界上第一座大型火電廠。

據工部事後的奏疏記錄,房山火電廠一共投資二十萬兩白銀建立,使用的是兩臺二十五千瓦的交流發電機,每天能生產一千二百度電。

在這座火電廠建設的期間,工部在京城紫禁城及六部、五軍都督府、六科等衙門安裝了兩千四百多個吊燈,並做了防火手段。

七月,房山火電廠投入發電,自此電燈第一次出現在了軍備院以外人的視野中。

永昌皇帝對此很高興,並要求軍備院繼續研製高頻率的發電機,以此讓京城乃至天下的百姓都能在夜間看到電燈。

相比較大明軍備院的着急,齊國並沒有着急將電力用於權貴和官員們的生活中,而是集中電力來應對科學院的電力系統。

九月,齊國長史張萬祺上疏,稱齊國識字率已經達到九成五,建議將大學加入義務教育體系,齊王朱和埨聞言硃批同意。

臘月,由於房山發電廠發電設備常有故障,導致宮中電燈時亮時不亮,這讓永昌皇帝大爲不悅。

同月,永昌皇帝下旨擴建房山火電廠,以保障在京各處衙門能在夜間安心處理政務。

永昌二十一年三月,房山火電廠經過擴建,從兩臺二十五千瓦交流發電機增加至十臺,每天能供電六千度。

同時,工部在京城各處衙門增設電線與兩千六百個吊燈,官學司對天下各個學校增設每週一節的“電力安全課”,以此減少日後百姓用電的安全問題。

電燈在京城各處衙門普及後,許多百姓也能在路過時見到這種比油燈更亮,並且沒有味道的“無味油燈”。

許多人好奇之餘,官學司和《大明報》也分別配合解釋,天下許多百姓大致瞭解了“電”是什麼。

四月,齊國也將“電力”增加進入物理教材中。

七月,定王朱慈炅薨逝宮中,永昌皇帝爲其輟朝三日,同時爲其諡號“穆”,是爲定穆王。

十月,當三個月的國喪結束,繼任定王的朱和壘咽不下此前被北方同盟擊敗的怨氣,決定再度興兵討伐沙俄。

此時的定國有人口三百四十餘萬,軍隊六萬餘人,並且由於其中有三千人裝備了天啓式步槍,因此朱和壘心高氣傲,並不把北方同盟放在眼裡。

不過,朱和壘也清楚冬季不適合出兵,因此他將三月初一作爲出兵時間。

他的做法,讓北方同盟得到了修築工事的時間。

北方同盟在瓦爾代、聖彼得堡等地修建了大量的工事,基本都是效仿定軍的工事手段。

冬月,崑崙洲的唐國在全軍訓練半年後決定聯合崑崙諸藩圍剿內地的土著。

崑崙八藩聯合後來立國的陳藩組成平叛軍,合計九營兵馬。

他們從各國、各個不同的方向深入內陸,從冬月一直戰鬥到來年三月,直到後方無法供應補給後才撤退。

據陳國官員記載,僅陳國便在此戰中俘獲六萬多名奴隸,並利用他們在陳國平原(尼羅河三角洲)修建了大量利於農業的水渠。

永昌二十二年三月,定國聯合蒙古國向北方同盟發起進攻,定國出兵三萬,蒙古國出兵五萬,北方同盟出聯軍十七萬。

與此同時,大明福建省發生災荒,許多農民缺糧,當地富裕大戶,乘機屯積皇店售出的便宜米糧,不顧百姓死活,企圖獲取暴利。

泉州府永春、德化兩縣聯界地方百姓,忍無可忍,發動起義,反對富戶屯糧。

事情爆發後,軍隊一時間不敢有所行動,而身處隔壁廣東的田文鏡當即乘坐火車前往泉州府。

他乘車來到泉州府,說服當地百姓停止起義,同時承諾將泉州知府查辦,嚴懲城中富戶。

他與百姓約法三章,隨後率領保安營的三千兵馬捉拿泉州知府,並將泉州府各縣官吏全部緝拿,同時將囤積皇店糧食的富戶關入大牢,查抄他們的家產後,將他們囤積的糧食用於賑災。

如此過了一週時間,泉州饑民在田文鏡承諾賑災的背景下各自散去。

三月二十七日,田文鏡上疏蠲免福建一省賦稅,同時調廣東、江西兩地糧食賑濟災民。

奏疏通過電報送抵京城,永昌皇帝這才知道在自己眼皮底下居然出現了這樣的事情,當即讓田文鏡對福建全省官員嚴查嚴辦。

四月,田文鏡在福建當地巡撫,對於及時開倉賑災的官員褒獎升官,對於與富戶狼狽爲奸的官員盡數緝拿,對於犯事嚴重的官員處以極刑。

五月,福建災情消退,田文鏡調廣東、江西一千四百餘萬石糧食賑災,福建百姓自發爲田文鏡立祠,並稱其爲“田公”。

也不知道泉下有知的朱由檢在知道這位歷史上“隱匿水災不報”的人如今居然如此鐵面無私時,會不會頗有感慨。

六月,齊國科學院的學士羅夏提出了進氣、壓縮、作功、排氣等容燃燒的四衝程內燃機工作循環方式。

八月,陳國的幾名中學生在陳江(尼羅河)上游玩鬧時發現一個洞窟,洞窟之中存放着許多青銅器,他們迅速將此事進行上報。

事情上報後,陳國軍隊控制了洞窟,並等來了當地中學的幾名教習進行考古。

經過考古,這些青銅器被定爲西周早期青銅器,教習們猜測現在的陳國或許就是周朝時期的西王母國。

十月,齊國的三百多名電力學士與大明的五百多名電力學士在瀛洲北州府的交流所進行近兩年的電力研究交流,並共同進行了長達半年的聯合實驗。

永昌二十三年三月,歷經一年的鏖戰,定國成功攻陷諾夫哥羅德州,百餘萬沙俄居民北逃。

不過,定國也付出了不小的傷亡,三萬軍隊損失了四千餘人。

與之相比,北方同盟的代價則是更大,不僅丟失了諾夫哥羅德,還戰死了六萬餘人。

這一戰中,瑞典人第一次見識到後膛槍的威力,同時更加堅定了他們維持同盟的想法。

在瑞典的軍隊撤回瑞典後,瑞典國王阿爾文向丹麥發去了邀請。

他在信中描述了後膛槍的威力,隨後邀請丹麥加入北方同盟。

不過,丹麥人認爲這是阿爾文的誇大其詞,因此並未理會。

六月,北州交流所內,明齊兩國的電力學士聯合研製出了五十千瓦時的交流電發電機。

如果房山火電廠換上這樣的十臺發電機,那它將可以每天爲一萬五千盞電燈照明,齊國的水力發電站同理。

除了電力學士們之間交流獲得了發電機的突破,一些其它學士的交流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在這次交流會結束後,齊國科學院的王徵學士發現了二氧化碳、氨、氯等氣體在加壓的條件下會變成液體,壓力降低時又會變成氣體的現象。

他在返回齊國後繼續在自己的研究室內對此現象進行研究,並在後續發現了在由液體變爲氣體的過程中,這些物質會大量吸收熱量,使周圍的溫度迅速下降。

發現這個現象後,王徵繼續深入研究,並在永昌二十四年三月完善了人工製冷技術。

五月,王徵帶領團隊成員研製了世界上第一臺人工製冷壓縮機。

這種壓縮機能將儲存在特製容器裡的物體降溫至零度,但由於成本高昂,因此並沒有得到大規模推廣,而是繼續作爲實驗室的產物被繼續深入研究。

同年五月,英、法、荷、神聖羅馬等國簽訂了《烏得勒支和約》條約,四國瓜分了西班牙帝國的歐陸飛地,同時法國與西班牙名義上不可合併。

這條和約的簽訂,致使法國最終成了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中的贏家,西班牙王位被擁有波旁家族血脈的費利佩五世繼承。

至此,法國消除被哈布斯堡王朝兩面夾攻的憂慮,並且得到未來有力的西班牙作盟友,擴展了法國在歐洲的影響力。

不過,三十萬精銳法軍也在戰爭中損失慘重,法國海軍幾乎全滅,陸軍同樣殘破,只剩全盛時的三分之一。

與此同時,小冰河期也開始展現自己最後的威力。

寒冷的天災降臨法國,戰爭中大量死亡的饑民致使整個法國社會瀕臨崩潰。

法國人口從戰前的兩千三百餘萬,徑直下降到了戰後的兩千萬。

法國民衆本以爲法國勝利後會獲得大量的土地和資產來幫助人民恢復溫飽,讓社會經濟恢復戰前狀態。

然而,苛刻的《烏得勒支和約》彷彿是一記響亮的耳光,狠狠打在了法國人民的臉上。

民衆並不懂太多政治,他們只是對戰爭的結果十分失望。

這樣的失望,使得路易十四原本的偉大形象與超高人氣開始下滑,人民把國王比作太陽的讚譽更從此消失在法國人的言論與記憶中。

爲了挽救自己在人民心中的形象,路易十四不得不再次向大明銀行提出六百萬兩災後重建貸款,並向齊國購買了大量物資來幫助法國進行災後重建。

與法國同樣向大明提出貸款需求的,還有荷蘭、西班牙、神聖羅馬等三國。

他們所借貸的所有資金,也大多用於和齊國、中東監察使司購買各類物資。

戰後,參與戰爭的幾個國家,合計揹負了高達三千五百多萬兩的債務,這需要他們不吃不喝一年才能還清。

在維持統治的基礎下,這些貸款需要他們用五年時間才能還清。

這次的借貸,被後世人稱爲“愚蠢貸款”,因爲西歐國家的大量黃金都在這次貸款中消磨殆盡,國家只剩下了白銀和少量黃金。

同年九月,由於獲得了巨大的貿易利潤,齊王朱和埨決定在齊水建造一座特大發電站,預計投資三百萬兩。

十月,這座發電站開始投入建設,工期預計七年。

臘月,大明永昌皇帝下令將房山發電廠的電機更換爲五十千瓦的電機,同時爲內城安裝三千盞路燈。

不過,這份旨意下達後,很快就被內閣首輔陳廷敬駁回。

陳廷敬拿着聖旨找到皇帝,並對其解釋駁回的原因。

陳廷敬認爲,三千盞電燈對於偌大的內城起不到太大的作用,而且發電廠運行多年從未創收,因此應當將多餘的電力使用權售賣給京中權貴、富戶來賺取利益,爲研究發電機進行經費籌款。

永昌皇帝聽後應允,而陳廷敬也在事後命京城供電局的官員對外招標。

當供電局對外招標名額以一千兩價格的牌子掛出,僅僅三天時間,第一批電力的使用名額就被四百家權貴、富商搶購一空。

這四百餘家權貴富商在事後被告知供電事宜,隨後工部的工匠上門安裝供電線路和電錶、電燈,隨後對府內進行通電。

他們是見證電力走向民間的第一批人,而對於他們的用電,供電所也有着嚴格的標準。

每戶人家每個月不得使用超過三十度電,超過則斷電,而對於他們用電價格也定的十分高昂。

每度電十文,三十度電就是三百文,電費每季度結算一次。

一千兩價格是電燈和電力線路鋪設的價格,而電費則是另一個價格。

對於百姓來說,這或許難以接受,但對於這些權貴來說,這點費用不過就是他們喝酒從嘴邊漏掉的那一點零碎罷了。

永昌二十五年三月,京城供電所收到了自己的第一份電費。

三百五十七兩六分四釐三,這就是供電所收到的第一份電費數額。

這份數額並不多,但是對於大明來說,這卻讓許多官員都看到了新的就業方向。

四月,官學司命令各地大學增設“電力學”,以此來儲備日後所需的電力人才。

就在這則命令下達不久,軍備院就帶着第五版內燃機和汽車亮相紫禁城。

五月初五,軍備院在紫禁城展示了“大明汽車”。

在這次的展示中,大明汽車以每個時辰八十里的速度出現在衆人眼前。

同時,在這次的展示中,軍備院一共展出了轎車版、卡車版。

轎車版更吸引文官們的注意,因爲它裝載的油箱在加滿燃油後,能以時速八十里的速度行駛二百四十里,一加註一次燃油就能滿足許多人一週的出行。

至於武將們更關心的則是能載重兩噸的卡車,雖然它只能保持每個時辰六十里的時速行進二百里,但這已經足夠軍隊使用了。

在售價上,轎車的成本價是三百兩,而卡車則是五百兩。

這個價格讓許多原本蠢蠢欲動的官員停住了想要邁出的腳步,不過當他們聽到軍備院可以在後續縮小成本價後,便不約而同的拍案讚揚了起來。

羣臣們高興,軍備院的學子們也高興,而身處上位的永昌皇帝朱和垠在見到這一幕後,更是止不住的高興點頭。

這樣的高興,讓他覺得自己的身體狀態很好。

只不過,對於常伴他左右的太醫院使卻很清楚,眼下皇帝的身體並不是那麼好,留給他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第437章 揉碎牡丹鋪牀前第574章 萬事不留人第499章 春光滿面洪承疇第621章 英雄出少年第105章 士紳貪婪第338章 家國和睦第10章 局勢艱難第604章 以身作則第562章 嘉峪關頭第275章 葉向高的提議第97章 好皇兄要掀桌子第556章 惶恐灘頭第590章 子不類父第395章 銀行試點序幕第139章 俘獲巴約部大妃第105章 士紳貪婪第199章 朝鮮政變第373章 兵臨江戶第435章 齊王冠禮第589章 大案清白第548章 交趾叛亂第471章 灰頭土臉第632章 齊王待我第256章 三娘子留下的走私罪證第461章 積怨滿山川第137章 訓喀喇沁第144章 北沙河血戰第507章 烏合之衆第526章 糧食就是民心第343章 東宮講師第25章 古代社會福利機構第352章 直諫第192章 掃平山東第405章 齊王愛熟婦第465章 拂曉第667章 番外篇(十五)諸藩積怨第700章 後記(二十)隆武新年第67章 戚金練兵第546章 齊王擺爛第21章 清算御馬監第355章 諸藩戰爭序幕第8章 初嘗權力第148章 東林想變法第456章 八里堡之戰第316章 內聖外王第220章 閹黨擡頭第371章 風高亮節楊文嶽第575章 天無二日第176章 三省地震第555章 鼓勵造反第86章 上架感言第332章 全陝赤如血第56章 盡是空餉第555章 鼓勵造反第73章 秦氏兄弟第234章 南洋自古以來第50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156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第58章 勇衛營虎將孫應元第426章 帝位不穩第159章 穩住遼東第66章 泛江南勢力第454章 引君入甕第387章 明貶實保第93章 大仇得報第166章 黃臺吉的計劃第459章 男丁死而婦孺上第306章 徐霞客的利未亞之行第314章 貧者越貧,富則越富第320章 皇兄所在即爲家第658章 番外篇(六)五大案第124章 十六衛軍十二拱衛營第149章 闖王來了第356章 印度洋的風第234章 南洋自古以來第307章 天啓七年第283章 興京城的垂死野豬第98章 黨爭再起第24章 百姓的生活收支第411章 先滅建虜方可安內第270章 吹響革新的號角第80章 少年縱馬第25章 古代社會福利機構第188章 齊王掛帥第583章 北軍西征第463章 大明都指揮使郭桑岱第623章 理念不合第92章 點醒楊漣第287章 抄家兩淮第387章 明貶實保第586章 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第104章 淮北開端第201章 發展迅猛的市舶司第646章 江水爲竭第544章 神機妙算朱由檢第112章 落幕第450章 戰前內訌第254章 狼山之戰第142章 懷疑人生的葉向高第658章 番外篇(六)五大案
第437章 揉碎牡丹鋪牀前第574章 萬事不留人第499章 春光滿面洪承疇第621章 英雄出少年第105章 士紳貪婪第338章 家國和睦第10章 局勢艱難第604章 以身作則第562章 嘉峪關頭第275章 葉向高的提議第97章 好皇兄要掀桌子第556章 惶恐灘頭第590章 子不類父第395章 銀行試點序幕第139章 俘獲巴約部大妃第105章 士紳貪婪第199章 朝鮮政變第373章 兵臨江戶第435章 齊王冠禮第589章 大案清白第548章 交趾叛亂第471章 灰頭土臉第632章 齊王待我第256章 三娘子留下的走私罪證第461章 積怨滿山川第137章 訓喀喇沁第144章 北沙河血戰第507章 烏合之衆第526章 糧食就是民心第343章 東宮講師第25章 古代社會福利機構第352章 直諫第192章 掃平山東第405章 齊王愛熟婦第465章 拂曉第667章 番外篇(十五)諸藩積怨第700章 後記(二十)隆武新年第67章 戚金練兵第546章 齊王擺爛第21章 清算御馬監第355章 諸藩戰爭序幕第8章 初嘗權力第148章 東林想變法第456章 八里堡之戰第316章 內聖外王第220章 閹黨擡頭第371章 風高亮節楊文嶽第575章 天無二日第176章 三省地震第555章 鼓勵造反第86章 上架感言第332章 全陝赤如血第56章 盡是空餉第555章 鼓勵造反第73章 秦氏兄弟第234章 南洋自古以來第50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156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第58章 勇衛營虎將孫應元第426章 帝位不穩第159章 穩住遼東第66章 泛江南勢力第454章 引君入甕第387章 明貶實保第93章 大仇得報第166章 黃臺吉的計劃第459章 男丁死而婦孺上第306章 徐霞客的利未亞之行第314章 貧者越貧,富則越富第320章 皇兄所在即爲家第658章 番外篇(六)五大案第124章 十六衛軍十二拱衛營第149章 闖王來了第356章 印度洋的風第234章 南洋自古以來第307章 天啓七年第283章 興京城的垂死野豬第98章 黨爭再起第24章 百姓的生活收支第411章 先滅建虜方可安內第270章 吹響革新的號角第80章 少年縱馬第25章 古代社會福利機構第188章 齊王掛帥第583章 北軍西征第463章 大明都指揮使郭桑岱第623章 理念不合第92章 點醒楊漣第287章 抄家兩淮第387章 明貶實保第586章 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第104章 淮北開端第201章 發展迅猛的市舶司第646章 江水爲竭第544章 神機妙算朱由檢第112章 落幕第450章 戰前內訌第254章 狼山之戰第142章 懷疑人生的葉向高第658章 番外篇(六)五大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