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8章 待價而沽

“打掃戰場!”

“是!”

二月末,當黎塞留的信件送抵古斯塔夫二世的面前,古斯塔夫二世正在多瑙河北部的楊科夫堡外。

在這裡,他們剛剛取得了一場勝利。

古斯塔夫二世統帥兩萬瑞典軍,帶着火炮八十門,迎戰幾乎勢均力敵的三萬天主教聯軍。

古斯塔夫二世依舊使用了自己的線式戰術,並依仗北歐騎兵將天主教聯盟的三萬聯軍擊潰。

天主教聯軍傷亡一萬六千餘人,被俘六千人,全部輜重和火炮被瑞典軍所得,而瑞典軍僅傷亡三千人。

這一戰過後,神聖羅馬帝國在多瑙河以北,再也拉不出一支成建制的萬人軍團。

因此,此刻的古斯塔夫二世正高興的翻身下馬,走進泥濘的營地中。

他進入自己的帳篷,也在這裡看到了黎塞留的信使。

簡單瞭解了情況後,古斯塔夫二世喝了一口水,然後坐在木質的椅子上說道:

“我們在新大陸的軍民並不算多,如果黎塞留能讓大明在瑞典建立“君王之店”,和瑞典建立貿易,那我們可以撤出新大陸。”

瑞典在北美紮根的地方並不算好,並且被英國和荷蘭針對,古斯塔夫二世早就有了想要撤回的打算。

他想要的就是大明的商品,而君王之店,也就是大明的皇店。

“我想這應該沒有問題。”得到了古斯塔夫二世的回答,信使點了點頭,隨後帶着古斯塔夫二世的親筆信返回了巴黎。

這麼一來,新教聯盟中的三個國家都搞定了,只剩了希望獨立的荷蘭。

不過,好消息在十天後傳回了巴黎。

儘管荷蘭的執政人奧蘭治親王弗雷德裡克·亨德里克並不甘心退出美洲大陸,但正如黎塞留所說的一樣,現在荷蘭的脆弱經濟環境已經得罪不起大明。

只要戰爭還未結束,荷蘭沒有獲得獨立,那大明只需要中斷貿易,就足夠荷蘭喝一壺了。

因此,奧蘭治親王最終同意了退出美洲大陸,但他並不是簡單的退出,而是販賣。

由於荷蘭本來就是大明的貿易伙伴之一,所以和英法瑞典渴望貿易不同。

荷蘭現在的問題是揹負了太多的公債,而戰爭的持續只會讓荷蘭揹負的公債越來越多。

奧蘭治親王希望大明能以“每公頃耕地三百荷蘭盾”的價格購買荷蘭在新大陸的土地。

荷蘭在新大陸的耕地有近兩千公頃耕地,也就是大明需要出六十萬荷蘭盾來購買所有土地。

另外,礦山和房屋則是作價三百萬荷蘭盾。

不僅如此,大明必須中斷和西班牙的硝石貿易。

當然,荷蘭不會讓大明虧本,他提議英法荷瑞四國平分那三百萬斤硝石,這樣大明也不會受到利益上的損失。

奧蘭治親王的親送到了巴黎,交到了黎塞留的手上。

他對於荷蘭的需求並未感到奇怪,畢竟荷蘭的公債確實太大太多了。

土地加上礦山房屋,合計是三百六十萬荷蘭盾。

這筆資金能讓荷蘭很快回血,最少能多堅持幾年。

想到這裡,坐在行政廳內的黎塞留也擡頭對面前的四名信使中最後一名詢問道:

“大明國那邊怎麼樣了?”

“他們說會在三月十日派出前來交涉的外交官。”信使如實說着,而黎塞留也詢問道:

“大明國的軍隊和我們掌握的消息一樣嗎?”

“不,他們比情報中還要強大,如果他們對我們發起進攻,馬賽的城牆無法抵擋超過三天時間。”

信使給出的評價讓其餘三名信使倒吸了一口涼氣,要知道馬賽是波旁王朝最大的一個港口城市,如果馬賽都抵擋不了三天,那波旁王朝恐怕會喪失所有海岸線。

“準備準備吧!”黎塞留似乎早就有了心理準備,得到答案的他轉頭將一份清單交給了旁邊的財政大臣。

“這是歡迎大明外交官的宮廷宴會費用總額,不要超過。”

“另外,動員全巴黎的所有人,把街道清理乾淨。”

“在大明外交官員居住的期間,不能在街道上隨意傾倒垃圾。”

黎塞留十分重視這次外交活動,財政大臣見狀也明白事情的重要性。

他看了一眼宴會的費用,三萬六千里弗爾(六千兩白銀),這是一筆不菲的數目。

確認了這筆支出可以支撐巴黎變乾淨後,財政大臣也走出了行政廳,而整個巴黎也在接下來的日子裡忙碌了起來。

果皮爛菜等垃圾都有專門的人來拉走,一旦有人在街上隨地大小便,立馬就會被城內巡邏的衛兵抓走。

巴黎內部的六萬乞丐被暴力驅逐,只是不到十天的時間,整個巴黎變得煥然一新。

這樣的巴黎城讓許多波旁王朝的貴族們都稱讚起了黎塞留,但只有黎塞留清楚,巴黎的問題在於城建。

這個問題不解決,不管怎麼清掃,巴黎始終還會變得髒亂。

只是想要重修下水系統和排污系統,除非等戰爭結束,並且花費數十萬裡弗爾。

只不過在黎塞留看來,他或許很難看到那一天了,因爲他的身體已經不允許他繼續這樣操勞下去了,這也是他爲什麼急於取得大明支持的緣故……

“嘭嘭嘭——”

十天的時間轉瞬即逝,當法軍效仿明軍的禮炮聲在巴黎城外的瑟涅河鳴放禮炮時,一艘承載着大明外交官的船隻也駛進了巴黎城內。

小船的甲板上,徐霞客作爲代表親自前來,而他的身邊則是跟着黃蜚的幾名親信。

除去他們,後方那一排排承載着大明商品的小船上也存在着不少明軍士卒。

爲了表示對大明的尊敬,路易十三特意批准徐霞客帶領三百護衛進入巴黎。

這三百護衛帶來的,還有二十七艘小船的大明商品。

徐霞客要藉助黎塞留和路易十三來把這批貨物販賣,儘管他還不知道路易十三和黎塞留邀請他的原因。

“來了……”

盧浮宮內,聽到禮炮聲,早已準備好的宴會桌前,路易十三拿起酒杯,心情沉重的喝了一口酒。

同時,徐霞客乘坐的船隻也靠岸,他在規定下船的地方見到了黎塞留。

黎塞留比徐霞客大不了多少,但相比較徐霞客身體健全,髮鬚皆白,面容煥發的情況,黎塞留的情況有些糟糕。

常年的操勞讓他患上了眼疾和頭痛症,隨着他的年紀漸漸變大,這些疾病也常常將他困擾得難以入眠。

長期下來,他自然也就身體消瘦,髮鬚皆白了。

當然,這還只是他個人,實際上當那三百明軍下船之後,許多人都忍不住握緊了手裡的兵器。

眼下的明軍,他們大多生於萬曆四十年到四十八年之間,年紀在十六到二十八不等。

早生的男丁或許還因爲大明積弊,物價飛漲而過的不行,但是許多出生在天啓年間的士兵就很好運了。

朱由檢發軍屯田、平抑糧價,移民實邊等政策都被他們趕上,因此他們是能吃飽,甚至能吃好的一代人。

不管是哪個王朝,只要和平繁榮,那平民的身高都會增長,大明也不例外。

天啓年間出身的男子,身高普遍要比萬曆年間的高一寸有餘。

明軍在裁軍之後,選兵的標準更爲苛刻,男子必須達到五尺三寸(約170cm)以上才能參軍入伍。

因此,下西洋艦隊的明軍,身高基本在五尺三寸到五尺五寸之間,而這樣的身高,給法國波旁王朝的法軍平添了許多壓力。

對於平均身高只有五尺一寸的法軍來說,站在平均身高在五尺三到五尺五寸的明軍面前,他們簡直就是十三四歲的孩子。

“尊敬的首相,這船是我替大明皇帝帶給國王的見面禮,另外的二十七艘船則是我們帶來的商品。”

“如果您不介意,那是否能爲我的人舉薦一些商人?”

徐霞客用不太熟練的法語和黎塞留交流,見到徐霞客會法語,黎塞留不由鬆了一口氣,覺得事情成功機率更大的同時也點頭道:

“您可以放心,我會安排誠實守信的商人來交易,不會讓您和您的人遭受矇騙。”

“不過在此之前,或許我們需要進入宮殿說一些正事。”

黎塞留做出了一個請的手勢,示意徐霞客上馬車。

徐霞客見狀,帶着黃蜚的兩名親信與黎塞留上了馬車。

在車上,黎塞留很熱心的給徐霞客介紹起了“繁華”的巴黎。

只不過面對“髒亂”的巴黎,徐霞客心裡只有嫌棄。

或許在黎塞留和許多歐洲人看來,眼下的巴黎可以說是整個歐洲最乾淨的城市。

但對於徐霞客來說,在習慣了每日都有環衛工清掃街道,整個城池井井有條的大明生活後,他出海所見到的所有城鎮都無比髒亂。

巴黎只是相較之下沒有那麼髒亂罷了,如果和大明對比,把巴黎行政官放到北京城,那他估計已經被朱由檢發配去做鎮長了。

“爲什麼不修下水道?我查過歐洲的古籍,你們應該瞭解這個東西纔對,他能減少許多生活上的煩惱。”

徐霞客詢問着黎塞留,但黎塞留只能迴應苦笑:

“並不是我們不願意,而是現在的歐羅巴洲正處於戰亂中,想要修建下水道,對於現階段的我們,有些異想天開。”

黎塞留說着,有若有所指的對徐霞客笑道:“希望今天之後,歐羅巴洲的戰爭能很快結束。”

“嗯……”徐霞客已經不再是當年那個剛入仕途,被波斯鄙夷的無知之人了,他很明白黎塞留在爭取大明的支持。

來之前,徐霞客就已經通過錦衣衛在歐洲的百戶所瞭解到了歐洲的陸地情況和海上情況。

海上的戰事可以說一面倒,西班牙海軍被英國、法國、荷蘭三國的海軍壓制,而陸地上稍微好上那麼一些。

西班牙還能沿着海岸線將硝石運回國內,將火藥運上前線。

平均充沛的火藥和火力,西班牙還能壓制法國和荷蘭,不過神聖羅馬帝國卻無法壓制瑞典。

這麼看下去,如果古斯塔夫二世能繼續擴大戰果,那這一場宗教戰爭就是他們贏。

當然,如果大明現在就斷了和西班牙的所有貿易,那西線戰場也會很快失利。

不僅如此,如果大明斷了貿易,並將貿易給了英法荷瑞四國,那四國很有可能在五年時間內,提前結束這場波及幾乎整個歐洲的第一次全歐大戰。

換而言之,眼下大明的支持比什麼都重要。

徐霞客知道了自己手中選擇到底有多沉重後,他反而絲毫不慌了。

他手裡有着朱由檢的手書,怎麼行動,應該怎麼做,這些他心裡都有數。

因此,在黎塞留的侃侃而談中,他們抵達了盧浮宮的門口。

沒有什麼事情發生,他們下了馬車,安全的進入了盧浮宮。

不得不說,徐霞客這一路走來,儘管對於歐洲的生活環境嗤之以鼻,但對於歐洲人在“玩石頭”的技術上還是比較欽佩的。

當他看到盧浮宮的時候,便是他習慣了奢華的中式皇宮,也不免多看了幾眼。

“裡面請……”

徐霞客的反應被黎塞留看在眼裡,他笑着示意徐霞客和他一起進去。

不多時,他們就來到了舉辦國宴的大廳,不過這裡卻並沒有很多人。

除了路易十三,這裡再無其它人。

之所以這麼安排,自然是因爲今天的事情。

路易十三的妻子是西班牙費利佩三世的女兒,也是現在費利佩四世的姐姐。

因爲政治原因兩人結婚,但在誕下孩子後便進入了分居狀態,自然不可能邀請她來。

“很高興見到您,特使先生。”

路易十三沒有擺出國王的架子,反而是平易近人的對徐霞客打招呼,這讓徐霞客不免對他有些好感。

相比較路易十三,西班牙的費利佩四世簡直就是一個自大狂。

“很高興見到您,國王殿下。”徐霞客以大明之禮作揖,這樣的禮節讓路易十三覺得很新奇。

三人入座後,桌上的食物並無法提起三人的興趣。

路易十三和黎塞留是沒有心思吃,徐霞客則是因爲菜品的模樣而沒胃口。

三人坐在一起聊了一會關於大明和歐洲的風土人情,然後又聊到了徐霞客這一路的漂泊冒險。

總之所有的話題,都是爲了親近彼此的關係。

在這些話題聊得差不多後,黎塞留拿出了由他所寫,四國共同承認的一份協議。

“特使先生,這是我們四國對大明表達的誠意和一筆交易,想必您會很喜歡。”

黎塞留知道和徐霞客這種人藏着掖着沒有用,因此他選擇了直接“進攻”。

四國協議被推到了徐霞客面前,他見狀也拿起了這份協議觀摩。

他對於英法瑞三國退出新大陸並不感到驚喜,只有在看到荷蘭願意退出新大陸後,他臉上才露出了笑容。

這一份協議裡,大明要做的就是在四國的土地上開設皇店,向四國納稅,然後中斷和西班牙的硝石貿易,轉而和四國交易硝石。

同時,大明要售賣足夠裝備兩萬人的軍火給四國,以此幫助四國擊敗天主教聯盟。

最後,大明只需要拿出三百六十萬荷蘭盾就能獲得荷蘭在新大陸的田地、城堡。

三百六十萬荷蘭盾,其價格也就是不到一百零三萬兩。

雖然眼下的徐霞客拿不出,但荷蘭也沒有要求立馬結清。

對於大明來說,一百零三萬兩不是個小數目。

不過,如果這件事情是爲了齊王辦的,那所有官員都不敢提出異議。

儘管在徐霞客看來,這筆銀子最後很大可能還是齊王殿下自己掏腰包,但不管怎麼說,只要協議簽訂,那徐霞客就完成了朱由檢交給自己的任務。

只不過,這條約的內容讓徐霞客拿不定主意。

出售足夠裝備兩萬人的軍火,說白了就是四國眼饞大明的燧發槍。

儘管他們也掌握了燧發槍技術,但四國的產能讓人感動的流淚。

想要全部完成換裝,那最少得幾十年的時間。

在戰事緊張的局勢下,直接買要比造來得更直接。

徐霞客清楚他們的想法,但他也知道這樣數量龐大的軍火不是他能夠決定的,還有那一百零三萬兩銀子也是一樣。

“銀子和軍火太多了……”

徐霞客沒有拒絕這份協議,這讓路易十三和黎塞留鬆了一口氣。

到他們這個地位的人,只要不反對,那就是贊同,任何一句話都不可能無緣無故說出來。

就好像徐霞客的這句話,實際上已經透露了大明願意支持四國的信息。

“可以削減到一萬八千人的裝備,三百五十萬荷蘭盾。”

黎塞留拿出了誠意,他這麼緊迫全因爲他的身體。

“我需要考慮一下,至於皇店的事情應該沒有太大問題,我可以做主在後年設立。”

徐霞客不緊不慢的說着,顯然他知道自己現在是穩坐釣魚臺。

“如果是這樣,那真是太好不過了。”路易十三笑着開口,黎塞留卻突然說道:

“根據我們的情報,葡萄牙的若昂準備起義,不過他們裝備燧發槍的事情已經被西班牙所得知。”

“相信不久之後,費利佩會派人詢問特使您。”

黎塞留這話讓路易十三的笑容僵硬,他不明白爲什麼好好的局面和氣氛,黎塞留要說這種掃興的話。

不過他稍微回過神來就想明白了,黎塞留不是在提醒或威脅徐霞客,他是在試探徐霞客。

誰都知道徐霞客登陸歐洲的第一戰是裡本斯,而那段時間,若昂剛好住在裡本斯。

他要詐一詐徐霞客,看看是不是徐霞客支持的若昂。

如果是,那說明他們確實目標在美洲,自己的這一步是好棋。

“燧發槍?這東西不是滿大陸都有嗎?”徐霞客笑着開口,根本沒有被黎塞留詐出來。

“不過,若昂確實找過我,並且詢問我能不能向他提供硝石,他想做硝石生意。”

“現在想想,他要硝石應該不是做生意,而是爲了造反。”

“我得趕緊寫信和費利佩國王解釋一下才行。”徐霞客裝作手足無措的樣子,這讓路易十三有些愣神。

倒是黎塞留老神在在,他不相信大明和若昂沒關係。

“協議暫時擱置,我需要返回海上用信鴿請示皇帝才行。”

徐霞客也知道說太多沒意義,因此他選擇離開巴黎。

“那我……”路易十三想說他派人送徐霞客一行人回去,但黎塞留卻起身道:

“特使先生還有商品沒有處理,我可以先陪他處理貨品。”

黎塞留已經達到了自己的目的,不管徐霞客做出什麼反應,他都能下意識感覺到那是僞裝。

不過,察覺到他是僞裝後,黎塞留反而不擔心了。

大明用這手對付西班牙,主要是爲了美洲殖民地,但法國只要簽訂協議就將成爲一個歐洲國家,美洲的事情需要西班牙直面。

事情還是一樣按照他的計劃在走,只要歐洲各國退出美洲,那以費利佩的性格,他遲早要和大明決裂。

想到這裡,黎塞留覺得自己的身體都輕鬆了不少,他似乎已經看到了戰爭勝利的曙光。

護送着徐霞客出宮的他,在黃昏時分把徐霞客送到了河邊,而商品已經被他安排的商人全部買走了。

徐霞客在天黑前上了船,帶着買來的一船船物資和金銀離開了巴黎。

只不過在他遠離巴黎後,他立馬就皺眉道:“弗朗擦出了一個了不得的傢伙。”

“什麼?”旁邊的人有些不解,徐霞客則是對他們搖了搖頭,似乎不打算解釋。

“這個黎塞留是聰明人,只可惜年紀太大,疾病纏身,不能爲我大明所用……”

想到黎塞留那似乎能把自己看透的目光,徐霞客了深深吸了一口氣。

“只是可惜,以他的那副模樣,怕也活不了幾年了……”

徐霞客在心底鬆了一口氣,同時不由的有些惋惜。

儘管他覺得黎塞留是個麻煩,但眼下的歐洲如果能有幾個像他這樣的聰明人,那大明收復新大陸的事情也就沒有那麼複雜了。

尤其是那個驕傲且自大的費利佩四世……

一想到費利佩四世那驕傲自大的模樣,徐霞客不由嘲笑:

“不知道現在的你,還能不能保持那股自信……”

第354章 頂樑柱朱由檢第168章 監國瑣事第140章 大勝之勢第434章 人丁凋零齊王府第583章 北軍西征第52章 兄友弟恭第358章 殺倭取賞第53章 領兵要點第79章 良臣不可用第516章 拔高標準第682章 後記(二)帝崩第363章 《平緬事宜》第584章 風吹到西州第512章 大國寡民第429章 大婚籌備第605章 碎葉城西第660章 番外篇(八) 慈烺當官第467章 林丹汗叩關第253章 復套終戰第56章 盡是空餉第26章 截胡工部第621章 英雄出少年第289章 北上東出第616章 債多不壓身第420章 上直與海軍的貓膩第72章 忠貞秦良玉第152章 佈局朝鮮第347章 《平倭事宜》第646章 江水爲竭第153章 四處調兵第692章 後記(十二)齊光同塵第544章 神機妙算朱由檢第350章 廟堂爭鋒第232章 率先中興的大明財政第191章 生擒徐鴻儒第698章 後記(十八)武狩內戰第561章 破屋太子第296章 南征北討內安民生第516章 拔高標準第216章 打斷建虜的脊骨第443章 風雨前的平靜第146章 遼事落幕第427章 四下無人第95章 藩王質問第264章 令人期待的宗室廷議第514章 無毒不丈夫第508章 恆河以東第62章 戚家軍到來第532章 蒙古西遷第664章 番外篇(十二) 三王歸齊第121章 備戰第155章 畝產八石的番薯第349章 興大案治大腐第111章 立場轉變第265章 病來如山倒第444章 抓貪官不如殺胥吏第638章 交趾逸事第284章 井底之蛙林丹汗第47章 國之柱樑孫傳庭 忠心耿耿洪承疇第609章 秋風起第597章 廢奴運動第222章 西北難題第541章 擔子漸重第529章 爲兄消瘦第433章 殘暴嗜殺第304章 建虜內鬥第37章 浙兵戚金第393章 審判孫傳庭第582章 蠢蠢欲動第187章 白蓮教造反第498章 任他幾路來第349章 興大案治大腐第346章 晚明科學家王徽第15章 千萬兩軍餉的缺口第587章 西京繁華第644章 恨弟不成齊第36章 小不忍則亂大謀第422章 均貧富論第445章 文治武功第295章 京城風雲第64章 孜孜不倦第556章 惶恐灘頭第397章 從善如流第642章 反明同盟第330章 貪官晉商 弔民伐罪第177章 朝鮮太上皇楊鎬第676章 番外(二十四)亞歐戰爭第281章 暗流蟄伏第475章 兩門三侯四伯爵第350章 廟堂爭鋒第644章 恨弟不成齊第248章 寇可往 我亦可往第173章 國事艱難第163章 齊王黨第105章 士紳貪婪第519章 閒來無事第478章 農村包圍府縣第632章 齊王待我第41章 巡視盔甲廠第682章 後記(二)帝崩
第354章 頂樑柱朱由檢第168章 監國瑣事第140章 大勝之勢第434章 人丁凋零齊王府第583章 北軍西征第52章 兄友弟恭第358章 殺倭取賞第53章 領兵要點第79章 良臣不可用第516章 拔高標準第682章 後記(二)帝崩第363章 《平緬事宜》第584章 風吹到西州第512章 大國寡民第429章 大婚籌備第605章 碎葉城西第660章 番外篇(八) 慈烺當官第467章 林丹汗叩關第253章 復套終戰第56章 盡是空餉第26章 截胡工部第621章 英雄出少年第289章 北上東出第616章 債多不壓身第420章 上直與海軍的貓膩第72章 忠貞秦良玉第152章 佈局朝鮮第347章 《平倭事宜》第646章 江水爲竭第153章 四處調兵第692章 後記(十二)齊光同塵第544章 神機妙算朱由檢第350章 廟堂爭鋒第232章 率先中興的大明財政第191章 生擒徐鴻儒第698章 後記(十八)武狩內戰第561章 破屋太子第296章 南征北討內安民生第516章 拔高標準第216章 打斷建虜的脊骨第443章 風雨前的平靜第146章 遼事落幕第427章 四下無人第95章 藩王質問第264章 令人期待的宗室廷議第514章 無毒不丈夫第508章 恆河以東第62章 戚家軍到來第532章 蒙古西遷第664章 番外篇(十二) 三王歸齊第121章 備戰第155章 畝產八石的番薯第349章 興大案治大腐第111章 立場轉變第265章 病來如山倒第444章 抓貪官不如殺胥吏第638章 交趾逸事第284章 井底之蛙林丹汗第47章 國之柱樑孫傳庭 忠心耿耿洪承疇第609章 秋風起第597章 廢奴運動第222章 西北難題第541章 擔子漸重第529章 爲兄消瘦第433章 殘暴嗜殺第304章 建虜內鬥第37章 浙兵戚金第393章 審判孫傳庭第582章 蠢蠢欲動第187章 白蓮教造反第498章 任他幾路來第349章 興大案治大腐第346章 晚明科學家王徽第15章 千萬兩軍餉的缺口第587章 西京繁華第644章 恨弟不成齊第36章 小不忍則亂大謀第422章 均貧富論第445章 文治武功第295章 京城風雲第64章 孜孜不倦第556章 惶恐灘頭第397章 從善如流第642章 反明同盟第330章 貪官晉商 弔民伐罪第177章 朝鮮太上皇楊鎬第676章 番外(二十四)亞歐戰爭第281章 暗流蟄伏第475章 兩門三侯四伯爵第350章 廟堂爭鋒第644章 恨弟不成齊第248章 寇可往 我亦可往第173章 國事艱難第163章 齊王黨第105章 士紳貪婪第519章 閒來無事第478章 農村包圍府縣第632章 齊王待我第41章 巡視盔甲廠第682章 後記(二)帝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