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3章 燕山不滿

“鐺鐺鐺……”

“砰砰砰——”

幾乎在朱由校抵達南京城的同一時刻,下西洋艦隊也在四個月後從廣平縣抵達了唐國的國都大興。

大興城位於後世的拉各斯,之所以選擇這裡,主要是因爲這裡已經被歐洲商隊初步開發。

由於三十年戰爭沒有結束,歐洲各國還來不及在這裡修築堡壘要塞,因此朱聿鐭帶着一千兵馬將這裡的村鎮接管,隨後購買了數量不等的崑崙奴來修築大興城。

大興城的修建從天啓十四年開始,至今已經三年有餘。

此城位於湖畔平原,東臨河流湖泊,南臨大西洋,境內又有河流同貝寧的水道相連,海上和陸上的交通都非常便利。

由於此地十分潮溼,因此在拿下這裡後,朱聿鐭派遣了五百拱衛營在此地指揮崑崙奴砍伐樹林,開墾荒地,修建水渠,建築城池。

唐國眼下有三個縣,分別是比奧科島的海陵縣,拉各斯的大興縣,阿克拉的的隴西縣。

三年的開發時間,唐國遷移而來的主要人口只有兩千工匠及其六千多家眷。

“不過下官以爲,外城郭已經足夠,不如讓百姓生活在城外集鎮,擴大城外集鎮。”

戈洛文閉上眼睛開始禱告了起來,不過拯救他的不是他的神,而是無意擴大戰果的朱由檢。

因此,東利未亞的諸藩比唐、吉、淮三國要發展的快一些,而三國底子強,所以奮起直追。

好在曼加澤亞還未淪陷,西伯利亞管理區的總督戈洛文也迎接了他們,並說他們來晚了,明軍已經因爲補給問題退到了葉尼塞河以東。

寫下自己的評價後,徐霞客關上了自己的遊記,然後吹滅了油燈,轉身洗漱休息去了。

城池還沒打下,恐怕人就凍成冰雕了。

“孤安……說吧,有什麼事。”朱由檢拿起了剛泡好的茶潤了潤嗓子,畢自嚴和成德也被安排坐下,隨後畢自嚴開口道:

“太子不過十五,只是處理上略有欠缺,這點我會手書一封指點太子,上疏就不必了。”

成德也不想壓制朱慈燃,因此他並沒有說些什麼,只是機械的來完成燕山派交給他的任務罷了。

他放下了茶杯,淡然說道:“這件事情,我會和皇兄商量的,還有事嗎?”

這些消息讓朱聿鐭看徐霞客的眼光都柔和了不少,當他他也不敢苛刻唐國國民。

聽到這話,指揮這支射擊軍團的軍政長官彼得洛夫鬆了一口氣。

朱由檢拿起奏疏一本本翻閱,初看確實有些無奈,畢竟朱慈燃動不動以“俺”、“俺爹”、“俺叔”來自稱自己和朱由校,朱由檢他們,誰看都覺得很無奈。

大興和隴西兩城沒有大明百姓,有的只有拱衛營和工匠。

在畢自嚴搖頭的一瞬間,成德開口了:

在蘇伊士運河開通前,三國的地理位置都十分重要。

如果以臣子加叔叔的身份來壓制他,說不定又要弄出“第二萬曆”了。

由於蘇伊士運河尚未開通,這三國就是未來直面歐洲的三個國家,因此讓他們率先使用水泥是有原因的。

首先就是他那總想弄死他們這一脈的爺爺終於死了,其次是自己老爹坐上了唐王,自己哥哥坐上了世子位,自己被封爲了郡王。

安北城給嶺北城、北河縣分別運了三十幾噸煤炭,加上曹文詔他們入冬前劈的柴火,用到開春不成問題。

因此在聽到徐霞客的話後,朱聿鐭也笑着摸了摸自己的短鬚,緊接着繼續帶着徐霞客他們巡視起了唐國王城。

不過這對於唐國來說並不難處理,反正勞力是免費的,只要供他們吃喝就行,因此大興城雖然才建設三年,但當地的水利工程卻並不比大明江南的一些縣城差。

他坐在狹小湖南的曼加澤亞軍政長官廳內,戈洛文則是坐在他的對面安慰道:

“放心,這次明國的軍隊撤退後,短時間內是不會發起進攻了,他們的補給已經見底。”

總的來說,諸國發展是差不多的,但唐國由於人才優秀,所以比起同爲利未亞西藩的淮國要繁榮些。

“那真是太好了……”

“太子殿下雖然年幼,但禮法欠缺,批閱奏疏過於直白,並且許多國策並不利於移民實邊,請殿下上疏勸阻太子殿下。”

王承恩見狀也將十幾本奏疏接了過來,轉而放到了朱由檢的桌子旁。

朱由檢拿到嶺北的軍情時是中午,剛吃完飯不久,人有些疲懶,因此他只是瞥了一眼就安撫道:

“回信曹文詔,讓他不用擔心,總之先拿下西域,再收復嶺北全境。”

“下官告退……”

因此不止是他,實際上大部分大明官員都比較鬆懈。

燕山派想讓自己以臣子身份上疏,說白了就是要打擊朱慈燃的威信。

畢竟眼下的大明早就無敵於世了,除非爆發內亂,不然沒有什麼外力能擊垮它。

可以說,只要火藥和火炮再往前跨進一步,城牆對於火炮來說就是一個笑話。

“神啊,請您讓明國軍隊消停一段時間吧,我還有兩年就結束任期了……”

二人等了快兩刻鐘,但也並不着急,而是在進殿後對朱由檢作揖道:“恭請殿下安。”

“娘地!零下十五度!”

“這些人便是日後的唐國國民,請郡王殿下爲其發田,切勿苛刻。”

由混凝土澆築的嶺北城抵禦了大部分寒冷,但即便如此,那股子涼意始終無法驅散。

戈洛文怕說多了露餡,因此只能強裝鎮定的安慰着彼得洛夫。

也在他洗漱的時候,大明嶺北行省冰河對岸的曼加澤亞也迎來了一支裝備精良的援軍。

因此,修建外城郭的事情,朱由檢不打算支持,但他也不打算直接駁回來打自家哥哥的臉面。

大興城的四周已經開墾了兩萬畝耕地,碼頭也被修建的極爲廣袤,足以容納三千噸的二十艘船隻同時入港停泊。

其次是自己哥哥招募了兩千八百多國民前來唐國,並且交給了在大興城的自己安排。

從一點來看,朱慈燃可以說看的不夠長遠。

“呼……”

草草睡了一個時辰後,等朱由檢再起來已經是申時了。

他看了一眼成德旁邊放着的許多奏疏,示意王承恩去接過來。

“都察院近來有不少彈劾太子殿下的奏疏,有的來自全國各地,有的則是來自都察院內部。”

唐國不是不想招募百姓,而是沒有那個實力,並且沒有那個運力。

朱由檢可以保證五十年內大明不亂,因爲到時候就算他已經死了,但朱慈燃、朱慈烺還活着。

在他們離去後,朱由檢才放下了茶杯,想着成德那消瘦的樣子,不免搖頭:“倒是難爲他了。”

“至於曼加澤亞的抵抗,我對莫斯科的軍報裡會表彰你,然後說是因爲你們的到來,明軍才撤退回葉尼塞河以東的。”

遠處的大興城已經用開墾田地的碎石、石塊混合水泥修葺了王城牆,王城牆周長六裡,高兩丈,寬一丈八尺,內部足以容納三萬人生活居住。

“今歲三月,老唐王薨逝,世子繼位爲新唐王,同時冊封朱聿鍵爲唐王世子,冊封諸位爲郡王。”

徐霞客和黃蜚下了船,在一番客套過後,徐霞客遞交出了一份令旨。

自從朱慈燃監國之後,燕山派內部的吵鬧聲一直不斷,但作爲魁首的成德卻一直沒有找茬。

他想的很簡單,當地百姓不多,那就不要折騰百姓。

南京的明城牆,在二十世紀初來說是全國第一的,但南京保衛戰後期,南京城牆也僅僅能抵擋一百毫米口徑以下的火炮。

這也是吳阿衡和閻應元爲什麼大肆修建水泥場的原因。

拿下室外的溫度表看了一眼,巡視城牆的曹文詔忍不住罵了出來。

朱聿鐭這話發自肺腑,畢竟身處滿是崑崙奴的利未亞,利未亞的任何藩王都知道要利國民而薄奴隸。

“我應該謝謝你,等戰爭結束,我一定會向伯爵爲伱表功的。”彼得洛夫笑着表示感謝,聞言的戈洛文也裝着大義凜然的樣子說道:

“不,我不能離開西伯利亞,因爲誰也不知道明國軍隊會不會在第二天就對我們發動襲擊。”

唐淮吉三國是被朱由檢特批可以使用水泥的三國,而他們的水泥主要靠南崑崙監察使司供給。

戈洛文滿口胡謅,但這話在彼得洛夫聽來卻十分悅耳。

王承恩的聲音響起,朱由檢聞言也皺眉道:“下次如果是畢自嚴找來,你就叫醒我。”

“回殿下……”

不過站在朱由檢的角度來看,只要能把百姓遷移出去,那其它百姓在遭遇旱情後,自然而然會遷移過來填補空缺。

如果都被人打到了南京,那隻能說明是內部發生動亂。

十月的嶺北城已經下雪,並且積雪厚達一尺。

唐國需要解決的是育肥問題,而育肥問題又主要在化肥問題上。

回到艦隊之後,徐霞客沉思了許久,然後才寫下了對唐國的評價。

上疏,那是臣對君,手書,那就是叔對侄了。

與其把六百萬兩投入城牆,畢自嚴認爲不如在南京城外修建新的集鎮,然後把銀子投給軍備院。

彼得洛夫聽到這話也點了點頭,他確實很累了,因此在簡短的閒聊後,他也拿起自己放在一旁的軍帽走出了軍政長官廳。

朱由檢端起了茶,示意端茶送客,畢自嚴和成德見狀,也紛紛作揖,隨後退出了承運殿。

因此,當徐霞客和黃蜚帶領二十艘船隻抵達,他們也得到了朱聿鐭的熱烈歡迎。

對於他的想法,朱由檢也是支持的,因爲他知道城牆已經用不了多久了。

王城內的王宮已經建造了宮城牆和承運殿、存心殿,以及社稷壇、山川壇、世子府等外廷建築,內廷則是平整了地基,還未建設。

趕在十月前,曹文詔調走了三千騎兵前往單于行省的安北府,僅留三千人駐守嶺北城。

海陵縣也算是唐國的大後方,無時無刻都在供給大興和隴西兩縣,而大興則是由朱聿鐭帶領一營兵馬和一千工匠,六萬崑崙奴駐紮,隴西縣則是由朱聿鍔帶領一營兵馬和五百工匠,三萬崑崙奴駐紮。

比如南直隸的淮安府遭遇旱情,淮安知府上疏的是請朝廷發糧票來移民,但朱慈燃卻回覆說:“淮安府百姓本就不多,可以賑災,不用移民。”

誰又能知道,他們離開大明後,朱由檢會不會翻臉不認賬?

二人沒有選擇在大興城休息,而是選擇回到了海上的艦隊上休息。

七月十九日,徐霞客他們抵達淮國國都九江時,淮國已經有一縣六鎮,兵馬兩營六千,國民八千,勞改工八萬的規模了。

他們居住在已經開發大半的海陵城,有一營三千拱衛營護衛,海陵縣的縣令是朱聿鍵的五弟朱聿觨。

對於徐霞客他們來說,其實唐國的發展和利未亞的諸藩都差不多,畢竟西利未亞比起東利未亞多了四個月的路程。

“下西洋船隊出發前,世子殿下就已經招募了五百工匠及其家眷,合計兩千八百餘人。”

“萬歲已經批紅,說是分三年完成。”

按道理來說,朱由檢應該對朱慈燃過於仁愛百姓的態度皺眉,但實際上他卻很高興。

“殿下,萬歲在南京,命南京工部尚書張延登堪輿,準備擴建外城郭,南京工部報白銀六百萬兩。”

縣內有運送過去的六萬崑崙奴負責開墾田地,如今已經有二十六萬畝耕地,可以養活十幾萬人。

況且、朱慈燃做的也不錯,只是手段還比較稚嫩罷了,以叔叔的身份提點一下就足夠。

“奴婢領命……”曹化淳作揖應下,而朱由檢也洗漱了一下,準備在這寒冬之中睡個午覺。

也在曹文詔和虎大威小酌的時候,嶺北城內的使鹿部也乘坐雪橇,充作塘騎開始了南下。

這一停,短則一年,多則兩三年,因此唐國如果想要養活一百萬人,最少得準備兩千萬畝耕地,並且要有足夠的化肥輸入才行。

這個問題,朱由檢當初承諾的唐淮吉三國是齊國日後負責供應化肥,但現在這件事情還八字沒一撇,因此朱器墭和朱聿鍵纔沒有離開大明。

對於徐霞客他們提出的補給問題,朱聿鐭也沒有拒絕,只是說了唐國無法拿出那麼多糧食,但蔬菜和淡水應有盡有。

相比較屋外的寒冷,屋內就熱乎了不少。

淮國的朱常清很有能力,加上比鄰南崑崙監察使司,所以淮國的發展也很快。

等他做完一切,畢自嚴和成德也得到了宣召。

他合上了奏疏,擡起頭對成德微笑道:

享受着屋內的暖氣,曹文詔也拉着虎大威小酌了起來,畢竟面對零下十幾度,並且積雪厚達一尺的環境,想搞偷襲也得掂量一下自己夠不夠格。

說着,朱聿鐭便讓旁邊的唐國長史去安排抵達唐國的國民,然後親自帶着徐霞客他們去參觀作爲唐國國都的大興城。

但等到後面三四年開始,土地的營養退化就超過了國民的想象,這種時候只有停下耕種開始育肥,才能阻止土地的營養退化。

在此刻的他看來,戈洛文就好像是一個爲了王國邊疆安穩而浴血奮戰的英雄。

如眼下,朱聿鐭當着徐霞客和黃蜚的面就直接說道:

“大興已經開墾了兩萬八千六百餘畝耕地,正好都交給他們。”

土地必須種一批換一批,育肥一批,並且還要修建大量水利工程,不然雨季來臨的時候,龐大的雨水傾瀉而下,會將土壤中的營養物質全部衝入地底深處。

“是!”虎大威笑着作揖應下,曹文詔也轉身回到了軍營之中的屋子裡。

顯然,當年朱由校讓成德去當朱慈燃老師的這一步走對了,最少成德在面對昔日學生的時候,還是有一些不捨得動手的。

這不能說朱慈燃做得不對,至少站在百姓的角度來看,朱慈燃可以說十分愛護百姓,並且對於人口稠密的地方,他也有決心遷移。

不過,他們的手段在朱由檢看來太年輕,朱由檢是堅定要前往齊國的,所以他不會做出這種事情來。

當然,他們歡迎的不止是黃蜚和徐霞客,歡迎的還有遷移而來的未來唐國百姓。

“奴婢領命……”王承恩應下,而朱由檢也起身走出了拔步牀,在宮女們的伺候下穿上了一身緋色圓領袍。

朱慈燃批閱的奏疏出了問題,這點倒是朱由檢沒想到的。

朱由檢說着,眼神卻看向了成德。

在畢自嚴看來,擴建外城郭屬實沒有必要,畢竟火器在進步,誰也不知道火炮會不會進步到一炮擊垮城牆的地步。

“自然不敢,我與他們身處海外,一體同休,豈敢刻薄?”

至於五十年以後,恐怕明軍的火炮和火藥早就跨過了那一步,城牆也只有做靶子的資格了。

兩者的態度是不一樣的,身份也是不一樣的。

當然,相比較唐國五兄弟齊心合力,淮國僅靠朱常清還是有些勢單力薄。

戈洛文在禱告後就洗漱休息了,但曼加澤亞迎來援軍的消息也被明軍塘騎獲知,並將消息送往了南方的嶺北城。

歷經三年的開發,大興城砍伐了十幾萬畝的森林。

不過刨除這些,這些奏疏批閱的還是很有水平的,就是在一些對百姓的處理上,朱慈燃顯得有些太仁善了。

開墾的土地第一年也常常被用來種菜,然後育肥,種植糧食。

“呵呵,你走了這麼遠的路,應該很累了,今晚先好好休息吧,明天我還需要你們和我們一起加固曼加澤亞。”

港口的禮炮作響,朱聿鐭親自帶領五百拱衛營來到港口,以示歡迎。

“臣領命……”

王宮外的王城也修建了許許多多民居,但居住的並沒有多少人。

他們面臨歐洲,背靠南崑崙監察使司,一旦東西方發生衝突,他們將是大明對西歐的橋頭堡,因此南崑崙監察使司是作爲一個爲三國供能的充電寶而存在的。

因此,簡單的溝通過後,徐霞客和黃蜚都瞭解到了唐國的情況。

儘管現在大明是要用混凝土修建城牆,變相等於一個堡壘,但朱由檢還是覺得沒有必要。

徐霞客一下船就告訴了朱聿鐭幾個好消息。

但在朱由檢看來,如果淮安府的百姓可以遷移出去,那等旱情結束之後,南直隸各地的百姓自然會遷移過來,填補這一塊的空缺。

熱帶雨林氣候雖然不適合種地,但水果蔬菜、淡水卻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走在城頭,朱聿鐭問起了南邊的淮國,對此,徐霞客也撫須道:“不如唐國發展的快,不過卻也差不多了。”

“駕!”

這些被砍伐的森林化作木料和草木肥被用於大興城的建設,以及大興城耕地的育肥。

“不知南邊的淮國發展如何了?”

九江城的宮城、王城都已經修建完畢,現在正在修建內城和外城,同時當地也有耕地二十二萬餘畝。

“若無化肥之憂,移民之憂,唐國百年可稱雄於西陲。”

“這麼冷的鬼天氣,羅剎國還派援兵馳援。”曹文詔哈了一口氣,不過緊接着又笑道:

“給我告訴羅汝才,給我守好北河縣,一旦羅剎鬼敢跨過冰河,不用留手,都給我斃了!”

站在他旁邊的總兵虎大威忍不住笑道:“伯爺,嶺北還算好了,北面的北河縣都零下二十度了。”

“烏爾裡希……你真的是……”彼得洛夫不知道應該怎麼形容戈洛文。

如果是內部爆發動亂,並且還能打到南京城,那說明對方使用的火器和明軍是一樣的。

說白了,大明現在的疆域註定了大明是一個海權王朝。

四千多里路程,塘騎在單于行省換乘馬匹南下,最後才趕在了冬月中旬將北方沙俄增兵的消息傳到了京城。

一千五百射擊軍團在十月二十五日抵達了曼加澤亞,當他們看到曼加澤亞城外的雪地裡都是被焚燬的樹林,棱堡也被炸出許多豁口的模樣時,所有人都緊張了起來。

後世近代戰爭的無數戰鬥表明,城牆無法防禦大炮。

唐國土地的情況和朱由檢說的差不多,一開始種地,怎麼種都能高產,偶爾還能出現畝產三石的現象。

“無事就都退下吧。”

在他走後,戈洛文鬆了一口氣,癱軟在了自己的位置上。

見拔步牀內有動靜,牀外也傳來了聲音:“殿下,畢閣老和成左都御史求見,已經等了一刻鐘了。”

“夾在中間,確實不好受……”

朱由檢說完,王承恩也小心翼翼詢問道:“要給萬歲寫信嗎?”

“嗯,等會我親自去寫,你讓人準備晚膳吧,今天去王妃那吃。”

朱由檢點了點頭,王承恩見狀也退出了承運殿,命人安排膳食去了。

第1章 當從移宮案始第301章 小日子過得不錯的小日子第42章 搬空盔甲廠第335章 能查而不可查第222章 西北難題第337章 多方雲動第91章 人間慘狀(七千字大章)第284章 井底之蛙林丹汗第340章 官吏定祿,風雨欲來第418章 稱孤道寡第145章 老奴慫了第663章 番外篇(十一) 金玉其外第195章 畫餅大師朱由檢第423章 英勇的賤民第338章 家國和睦第464章 忠心耿耿劉愛塔第324章 收復交趾第498章 任他幾路來第666章 番外篇(十四)第六案第288章 炮轟建虜第29章 御馬監的家底第480章 戰後疾苦第184章 遼東設省第258章 河西見聞第255章 狂飆六百里第334章 試探建虜第244章 復設舊港承宣布政使司第421章 沙俄東侵第653章 番外篇(一) 彈冠相慶第453章 硝煙四起第537章 以進固穩第19章 倔老頭楊漣第35章 魏忠賢的獻媚第391章 謀國先謀身第141章 種植番薯三寶第461章 積怨滿山川第668章 番外(十六) 侄不忍叔第322章 小冰河下的糧食減產第419章 籌備犁庭第582章 蠢蠢欲動第384章 四川大案第667章 番外篇(十五)諸藩積怨第445章 文治武功第210章 我粗鄙也第486章 發兵平緬第429章 大婚籌備第117章 閱兵準備第465章 拂曉第620章 國債第658章 番外篇(六)五大案第376章 心力交瘁第86章 上架感言第295章 京城風雲第499章 春光滿面洪承疇第334章 試探建虜第580章 齊國募民第318章 兵不血刃第35章 魏忠賢的獻媚第16章 上直二十六衛第180章 全殲荷蘭遠征軍第78章 葉向高第68章 海納百川第697章 後記(十七)武狩極盛第230章 謀求開疆拓土第322章 小冰河下的糧食減產第91章 人間慘狀(七千字大章)第542章 局勢紛亂第641章 守成之主第319章 平安南之役第668章 番外(十六) 侄不忍叔第34章 奸宦毒婦第564章 西征第264章 令人期待的宗室廷議第687章 後記(七)太平腐敗第266章 多方震動第529章 爲兄消瘦第546章 齊王擺爛第173章 國事艱難第68章 海納百川第488章 江南不偏安第27章 給皇五弟什麼王號第285章 生擒朱由檢第642章 反明同盟第170章 時不我待第96章 扶弟魔第78章 葉向高第5章 新帝第一朝第92章 點醒楊漣第192章 掃平山東第243章 自取其辱的土默特第43章 好皇兄的登基大典第82章 黃口小兒有蠻力第179章 出兵第174章 漢奸該死第307章 天啓七年第572章 帝臨南京第438章 建虜來犯第551章 皇兄歸來第392章 開幕在即第283章 興京城的垂死野豬
第1章 當從移宮案始第301章 小日子過得不錯的小日子第42章 搬空盔甲廠第335章 能查而不可查第222章 西北難題第337章 多方雲動第91章 人間慘狀(七千字大章)第284章 井底之蛙林丹汗第340章 官吏定祿,風雨欲來第418章 稱孤道寡第145章 老奴慫了第663章 番外篇(十一) 金玉其外第195章 畫餅大師朱由檢第423章 英勇的賤民第338章 家國和睦第464章 忠心耿耿劉愛塔第324章 收復交趾第498章 任他幾路來第666章 番外篇(十四)第六案第288章 炮轟建虜第29章 御馬監的家底第480章 戰後疾苦第184章 遼東設省第258章 河西見聞第255章 狂飆六百里第334章 試探建虜第244章 復設舊港承宣布政使司第421章 沙俄東侵第653章 番外篇(一) 彈冠相慶第453章 硝煙四起第537章 以進固穩第19章 倔老頭楊漣第35章 魏忠賢的獻媚第391章 謀國先謀身第141章 種植番薯三寶第461章 積怨滿山川第668章 番外(十六) 侄不忍叔第322章 小冰河下的糧食減產第419章 籌備犁庭第582章 蠢蠢欲動第384章 四川大案第667章 番外篇(十五)諸藩積怨第445章 文治武功第210章 我粗鄙也第486章 發兵平緬第429章 大婚籌備第117章 閱兵準備第465章 拂曉第620章 國債第658章 番外篇(六)五大案第376章 心力交瘁第86章 上架感言第295章 京城風雲第499章 春光滿面洪承疇第334章 試探建虜第580章 齊國募民第318章 兵不血刃第35章 魏忠賢的獻媚第16章 上直二十六衛第180章 全殲荷蘭遠征軍第78章 葉向高第68章 海納百川第697章 後記(十七)武狩極盛第230章 謀求開疆拓土第322章 小冰河下的糧食減產第91章 人間慘狀(七千字大章)第542章 局勢紛亂第641章 守成之主第319章 平安南之役第668章 番外(十六) 侄不忍叔第34章 奸宦毒婦第564章 西征第264章 令人期待的宗室廷議第687章 後記(七)太平腐敗第266章 多方震動第529章 爲兄消瘦第546章 齊王擺爛第173章 國事艱難第68章 海納百川第488章 江南不偏安第27章 給皇五弟什麼王號第285章 生擒朱由檢第642章 反明同盟第170章 時不我待第96章 扶弟魔第78章 葉向高第5章 新帝第一朝第92章 點醒楊漣第192章 掃平山東第243章 自取其辱的土默特第43章 好皇兄的登基大典第82章 黃口小兒有蠻力第179章 出兵第174章 漢奸該死第307章 天啓七年第572章 帝臨南京第438章 建虜來犯第551章 皇兄歸來第392章 開幕在即第283章 興京城的垂死野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