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八章 楚亡越祀

秦國……誰也不能夠忽視如今秦國在中原諸侯列國之中的超然地位。

自洛水會盟之後,秦國的兵力在退去齊盟伐秦和魏國出兵兩大威脅之後,就好似突然是失去了最鋒利的爪牙一般,最新的動靜或許就是聽聞秦國將十萬接着十萬的兵力送往了五嶺之南的百越之地。

秦國……這位河南霸主,真正發威起來究竟是什麼模樣,於初元二十年的秋日兵事掀開了浩大的帷幕。

秦庭拜孫長卿爲伐楚大將軍,範離爲軍師,率領荊地漢水軍、祝融軍、長沙軍、豫章軍、衡陽軍共計二十萬兵馬,沿着大江浩蕩而下,繼二十年的蟄伏之後,秦國再一次朝着中原亮出來了兇狠的獠牙。

二十年,在楚國君臣的同心協力治理之下,楚國已經是恢復了元氣,破齊,滅越之後,楚國兵力暴漲,面對秦國的來勢洶洶,壽郢不敢有着絲毫的小覷,連忙徵集兵馬四十萬。

原先楚國的上柱石子西已經是在初元十二年病重逝世,繼子西之後,楚王親自掌控兵權,未曾再賜封過獨攬楚國兵權的上柱石之位!

原先似項巖、景陽、唐昧和莊喬這些楚軍之中的後起之秀如今也是成長起來成爲楚國軍方的中流砥柱,連資格稍老一些的淖齒都是不及這些後起將領受楚王重用!

獲聞秦國出兵,楚王也是早有預料的,不過未能夠算到的,是楚王沒有料到秦國的出兵居然是這般的迅猛!

“但,終歸是遲了不是麼……”楚王看向洛邑的方向,眼神之中盡是戲謔之色。

是的,滅越乃是楚王早已經埋在心中的國策,楚王清晰的認識到,西邊隔着衡山雖然是楚國的先祖故土,但如今那裡插着的乃是秦國的旌旗,看着秦國南拓五嶺百越之地,楚王也是料定楚國是斷然不能夠從秦國奪回來這塊廣闊的地域的。

北邊是宋地,乃是齊國和魏國、韓國的緩衝之地,幾頭猛虎正在盯着此處,楚王也是不願意過早的成爲衆矢之的,事實上也如同楚王所顧慮的那一樣,強如齊國,不也是在吞併了宋地之後,就被燕國發布天下檄文聯合諸侯列國一同舉兵滅掉了齊國的宗祀麼……

縱然是如今的齊國僅僅還有着即墨和莒城兩座城邑,楚王還未將其放在眼中,臨淄數十萬人口的大城都是在燕軍攻勢下被克,更何況是這兩座海濱小城!

即便是因爲燕王之死,樂羿不得不撤回燕國薊城主持大局,但楚王也是料定,一旦樂羿穩定了燕國薊城的朝局,再度入齊地的時候,齊國就是真正的被亡了!

楚王派遣淖齒領兵十萬,抓住了南逃的齊王,趁機收復了淮泗之地,且是奪取了齊國南部二十餘城,楚王以及楚國君臣知曉,這已經是楚國擷取齊國利益的最大化了,若是在北上一些,楚國就是遭到天下人的忌恨了!

於是,楚王不可避免的將目光看向了楚國東南,那裡乃是越國,越國的存在就像是鉗制楚國開疆拓土的天塹,無論是北上還是西進,吳越之地始終是楚國的背後之患。

滅越,乃是楚國再度中興成就霸業的基石!

爲了鋪墊臣這一步,楚王對越國的態度無疑是緩和到了極致,楚王迎娶了越王賤的嫡女,越王賤在初元十三年崩亡之後,越地內亂楚王還是派遣了兵馬助那位妻侄無疆登上了越王大位。

如此種種,讓年輕的越王無疆將楚國作爲了最爲堅定的盟友,楚國放棄了邗溝以東,交給了越國伐齊更使讓楚越兩國堅定了同盟之心。

但就是這越王無疆認爲楚越兩國同盟之情比金堅的時候,一場無比猛烈的海上大風便是吹開了楚國那令人寒心的面目,邗溝一戰,三日之內,被海上大風勞憊形神的八萬越國精兵,在邗溝中口被楚國盡數屠戮!

海上大風使邗溝之水倒灌了兩日,無數越國的士兵屍身被衝進了梅里,匯入了大江中,於此同時的,還有楚國項巖所部順水而下攻伐吳越之地的十萬楚軍。

爲了攻伐吳越之地,楚王也是仿照秦國和齊國的強兵策略,適應國情,許諾攻伐吳越之地的將士,但凡是此戰功成便是將吳越肥沃之地盡數優先分配給楚國攻伐吳越之地的將士們!

似項巖這等出身楚東的小貴族,楚王更是許諾將吳越之地的肥沃城池作爲采邑,如是在損傷了八萬越國精兵之後,楚國也是迅速奪取了吳國故土。

這個時候在會稽的越王無疆方纔是得到消息,越王無疆早已經是不似其祖父越王賤那般謹慎小心了,這個時候還認爲是吳人起了動亂,遮人耳目說出來這些消息打擊越地士氣罷了。

越王無疆見到了會稽城下那烏泱泱且是士氣高昂的楚國軍隊之後,方纔是一切明瞭!

但已經是遲了!

越王賤臥薪嚐膽而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的越國霸業在處心積慮十數年的楚王心中籌謀下徹底的土崩瓦解!

初元二十年的入秋,吳越之地還殘餘着夏日的暑氣,姑蘇、會稽這些吳越之地的重要城邑上便是替換了楚國的旗幟,楚王徵發了那些越人或者是吳人,前往楚國境內,似乎是要和西邊的秦國打仗。

越王無疆被賜死,被徵發的越國舊卒剛剛是走到了楚國的銅山,就是聽說到了秦人已經是打了過來,數日之後,當見到了秦國龐大的船隊順江而下的時候,這些不乏自小在舟船上長大的越人十分驚歎於這世間豈是能夠擁有這般巨大的船隻!

越國敗將無虞見到這這支船頭懸掛着秦篆文字的樓船,身邊那些原先趾高氣昂的楚國士兵四散潰逃,秦軍替代了楚軍成爲了監管這支越國敗軍的新東家。

無虞十分驚駭,心想着越國若是有着這般大的戰船,豈會是在邗溝落了海上大風的沖毀,着了楚國的道,以至於精銳盡死在了邗溝中,讓楚國兩個月不到攻入了會稽滅絕了越國的宗祀!

不對!

無虞似乎是想到了至關重要的某一點……

“恐怕人力開拓的邗溝都是不足以讓這般大的戰船通行吧!”

第二十一章 大秦之裂變第二十章 籌辦上林苑第一百三十四章 送別第五十五章 古華容道第二百六十二章 由余之計第七百一十三章 反擊序幕第二百六十八章 丹水之戰(中)第七百四十四章 放退魏軍第三百八十六章 壓倒式勝利第五百七十六章 憤然離開第二百六十六章 進軍南陽!第八十五章 惱怒的壽王第五百三十八章 吳國危局第二百三十九章 鞠信領命第七百零五章 洲邑要害第一百七十九章 到達隨都第七百七十五章 嬴肆行蹤第十五章 旬朝前夕第十七章 血濺朝堂第八百零一章 二十一年第一百七十八章 荊國局勢第三十二章 進宮第二百三十三章 攬事用意第三百零二章 宣政殿對問(中)第二百八十三章 武關變化第三百三十四章 鄉人遷秦第七百六十七章 閱兵落幕第七百二十五章 伐韓第一百五十二章 震動潁川(下)第一百九十章 荊奴貿易第二百三十七章 隴戎來犯第三百九十四章 攻鄢之計第七百九十二章 範離至秦第三百一十一章 長公子回都第五百八十七章 嬴珏態度第五百七十六章 憤然離開第五百六十六章 公孫起第八十四章 南郡初戰第七百一十章 另一支奇軍第六百七十章 黃雀謀算第二百三十二章 備戰安排第二百二十六章 宛城諸事第四百六十五章 南陽學宮第六百九十三章 識破玄襄陣第三百零九章 公子琰的應對第七百零八章 爭分奪秒第二百六十三章 毒攻武關第二十六章 雍丘衆首,雍恥!第七百二十二章 條件第六百五十三章 藍田君贏信第八百一十一章 招納賢將第三百二十章 商司第一百七十二章 江夏守第五百六十九章 老秦宣後第六百八十一章 接連得勝第四十六章 上報田稅(二)第五百一十三章 嬴肆相王第六百七十二章 羋權罪行第五百一十八章 請求援楚第四百九十二章 翻盤之戰第四百三十七章 返歸宛城第七十章 應城血戰第六百七十四章 刀兵之宴第二百八十七章 大肆煉鹽第三百三十四章 縱橫之術第一百六十九章 韓悝入府第三百二十九章 最後一名隱賊第一百二十一章 決意爭儲第二百三十二章 備戰安排第三百九十七章 羋負心意第八十章 進軍南郡(上)第一百三十章 馮辭到來第二百九十六章 招賢試第六十七章 北王進軍第四百零六章 圍三闕一第六百二十章 震驚老秦(一)第五百六十章 趕回宛城第三百八十四章 轉守爲攻第五百七十一章 陽宮之談第四百四十三章 出使王畿第三百一十四章 新秦宮第九十章 南郡大戰已起第五章 度量衡第三百九十三章 桓羽應戰第三百九十章 成皋解圍第五百零六章 秦公來至第四百五十二章 魏相翟璜第一百六十五章 說服莒勱(下)第六百零二章 善後之事第二百零六章 南陽鉅變!第三百一十章 趙氏趙庸第二百零四章 伐木造船(下)第一百一十二章 “誠意”第七百二十八章 不安第四百五十七章 九賓之禮第五百六十三章 舉發真相第一百五十八章 封公大典(上)第六百四十九章 老秦商君第五十一章 古唐道第九十八章 兵臨襄城(下)
第二十一章 大秦之裂變第二十章 籌辦上林苑第一百三十四章 送別第五十五章 古華容道第二百六十二章 由余之計第七百一十三章 反擊序幕第二百六十八章 丹水之戰(中)第七百四十四章 放退魏軍第三百八十六章 壓倒式勝利第五百七十六章 憤然離開第二百六十六章 進軍南陽!第八十五章 惱怒的壽王第五百三十八章 吳國危局第二百三十九章 鞠信領命第七百零五章 洲邑要害第一百七十九章 到達隨都第七百七十五章 嬴肆行蹤第十五章 旬朝前夕第十七章 血濺朝堂第八百零一章 二十一年第一百七十八章 荊國局勢第三十二章 進宮第二百三十三章 攬事用意第三百零二章 宣政殿對問(中)第二百八十三章 武關變化第三百三十四章 鄉人遷秦第七百六十七章 閱兵落幕第七百二十五章 伐韓第一百五十二章 震動潁川(下)第一百九十章 荊奴貿易第二百三十七章 隴戎來犯第三百九十四章 攻鄢之計第七百九十二章 範離至秦第三百一十一章 長公子回都第五百八十七章 嬴珏態度第五百七十六章 憤然離開第五百六十六章 公孫起第八十四章 南郡初戰第七百一十章 另一支奇軍第六百七十章 黃雀謀算第二百三十二章 備戰安排第二百二十六章 宛城諸事第四百六十五章 南陽學宮第六百九十三章 識破玄襄陣第三百零九章 公子琰的應對第七百零八章 爭分奪秒第二百六十三章 毒攻武關第二十六章 雍丘衆首,雍恥!第七百二十二章 條件第六百五十三章 藍田君贏信第八百一十一章 招納賢將第三百二十章 商司第一百七十二章 江夏守第五百六十九章 老秦宣後第六百八十一章 接連得勝第四十六章 上報田稅(二)第五百一十三章 嬴肆相王第六百七十二章 羋權罪行第五百一十八章 請求援楚第四百九十二章 翻盤之戰第四百三十七章 返歸宛城第七十章 應城血戰第六百七十四章 刀兵之宴第二百八十七章 大肆煉鹽第三百三十四章 縱橫之術第一百六十九章 韓悝入府第三百二十九章 最後一名隱賊第一百二十一章 決意爭儲第二百三十二章 備戰安排第三百九十七章 羋負心意第八十章 進軍南郡(上)第一百三十章 馮辭到來第二百九十六章 招賢試第六十七章 北王進軍第四百零六章 圍三闕一第六百二十章 震驚老秦(一)第五百六十章 趕回宛城第三百八十四章 轉守爲攻第五百七十一章 陽宮之談第四百四十三章 出使王畿第三百一十四章 新秦宮第九十章 南郡大戰已起第五章 度量衡第三百九十三章 桓羽應戰第三百九十章 成皋解圍第五百零六章 秦公來至第四百五十二章 魏相翟璜第一百六十五章 說服莒勱(下)第六百零二章 善後之事第二百零六章 南陽鉅變!第三百一十章 趙氏趙庸第二百零四章 伐木造船(下)第一百一十二章 “誠意”第七百二十八章 不安第四百五十七章 九賓之禮第五百六十三章 舉發真相第一百五十八章 封公大典(上)第六百四十九章 老秦商君第五十一章 古唐道第九十八章 兵臨襄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