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二章 翻盤之戰

申差攜帶的三千騎卒亦是追擊着秦軍潰逃的方向,因爲成皋的複雜地勢,尤其是聽聞了那位秦公子贏琰如今坐鎮在成皋之內,即便是有着齊韓兩國夾擊秦軍的大前提之下,申差進兵也是小心翼翼,派遣了大量的斥候先行探查前方道路。

半個時辰之後,將近十里之地,卻是並未看見一名秦卒,申差也是心中思返回軍營中去,就是在此時,前去探查情況的斥候也是回來稟報道:“將軍,在秦軍敖倉一帶發現了大量秦軍!”

“敖倉?”申差皺起來眉頭,近來申差也是鑽研了不少成皋的周圍佈防圖,卻是不知曉敖倉究竟是什麼地方。

韓軍斥候回道:“敖倉乃是秦人修建在成皋邑之中的糧倉,乃是用作與魏國交易的糧食,積儲的糧食決不在少數,想來秦人在那裡駐紮也是想要將糧食搬遷回秦國境內!”

一聽到敖倉乃是積儲着大量的糧食,申差也是兩眼放光,畢竟這個時代來說,糧食便是意味着財富,尤其是兩國之間交易的糧食決不在少數,申差因此而動心。

再者申差也是知曉魏國爲了能夠與秦國交易,特地開闢了河陰邑爲秦國的通商碼頭,據前往魏國的韓國商賈回來知會,那河陰邑一帶的糧倉皆是魏國以十萬石爲規模打造的,想來這接受魏國糧食的敖倉規模也不在小數。

正是因爲聽到了有關於敖倉的消息,申差原本想要撤返回軍營的念頭也是打消了,佔據了汜水關似乎是滿足不了申差,而位於敖倉之內的糧食自然是不可避免落入了申差的法眼。

申差看着敖倉的方向,終是心中一橫決斷道:“派人前去咬住撤退的秦人,未必不能夠讓其將敖倉的糧食糟蹋太多!”

申差的一番話,已經幾乎是將敖倉之內的糧食納入了自己的囊中,正是因爲如此,聽到了敖倉之內的糧食,申差部的士卒皆是興奮不已,鄭地雖然是富庶,但是大戰連連,小戰不斷的內耗之中,也是將鄭地逐漸耗盡了。

韓國接管了鄭地各處的糧倉纔是發現,鄭地已經是完全成爲了一個花架子。

一想到那麼多的糧食,一名名韓卒即是摩拳擦掌,想要拿回來那些糧食,果然在申差的下令之後,這些韓卒就像是餓極了的狼羣,毫不顧忌的衝向了敖倉方向。

敖倉,乃至成皋邑乃是建立在一片平地之上,儘管四周的山地侷限着成皋邑的擴張,但就此時來看,成皋邑周圍已經是形成了大大小小的村落,甚至還有大片的農田,用作軍中的開墾耕種。

敖倉的建立者乃是魏人,當初與魏國通商,滎陽也是派遣了一部分工匠協助大秦建造糧倉,滎陽東北便是有着一座魏國最大的倉庫之一,取名爲“敖倉”,乃是爲風調雨順之意,這成皋建立的糧倉,便也是索性以此爲名了。

敖倉南部的一座山中,林玧琰也是看到了已經是在敖倉這塊誘餌前露出來了頭顱的韓軍,耐心的等待着,似乎是對韓軍距離敖倉不足數裡之地絲毫不以爲然,看了看天色,估算了一會兒時間,林玧琰纔是突然下令道:“出擊,攻打韓軍……至汜水關!”

林玧琰身邊早已經是待命的斥候營亦是點燃起來了狼煙,頓時,敖倉之內火光大起,沖天的火光幾乎是將夜色染成了火燒雲。

猛然起來的火光也是讓韓軍立即止住了衝往敖倉的速度,兩邊擂起來的鼓聲,亦是沉悶的如同是夏日雨夜中的悶雷一般,當下韓將申差再蠢,也是知曉自己中了埋伏。

但是奈何,退路也是被斜插後方退路的秦軍打斷了,申差當下驚慌失措,看了看周圍,尤其是敖倉衝出來的秦軍士卒,亦是大喊道:“撤!撤!向後突圍!”

但卻是已經是遲了……區區數千韓卒已經是被上萬的秦卒包圍在敖倉前一片狹長的地帶,即便是韓軍在做着最後的困獸之鬥,但亦是知曉雙拳難敵四手與狹路相逢勇者勝,被秦軍截斷了退路的韓卒早已經是慌了神,秦軍乃是攜勝而擊。

半個時辰之後,南陽軍上將軍鞠信親自率軍撕開了韓軍原本已經是慌亂的陣列,將韓將申差一矛賜於馬下,進攻敖倉的數千韓軍或是戰死,或是降秦。

……

雖是佔據了汜水關,且是魚叟事無鉅細的安排着穎川軍對汜水關的佈防,但是心中那股極爲不詳的念頭卻是依舊跳個不停。

韓軍佔據了的汜水關,城頭之上依舊是火光滔天,這是因爲汜水關的城頭之上,乃是秦人澆灌的火油,且是對於此種火油,韓軍這邊只能夠用土石遏止住火勢的蔓延,卻是無法熄滅,只能夠任其燃燒殆盡。

“噠噠噠……”

魚叟的耳朵似乎是聽到了遠處的馬蹄聲,且是騎乘馬匹的人數還不在小數,這聲音低沉且是密集。

魚叟心中這才稍稍安定,應該是申差率領追擊秦軍的兵馬回來了,就是魚叟的心中冒出來這般想法不到半柱香的時間,卻是聽見了自己親衛慌亂的腳步聲,且是在營帳之外便是傳來了驚慌失措的聲音:“將軍,將軍,秦軍打回來了!”

“秦軍!”魚叟衝出來營帳,看向了馬蹄聲響起來的方向,四處已經是燃起來了火焰,火光之中,魚叟分明看見了一面面秦軍的旌旗,當下魚叟也是知曉申差凶多吉少,故此纔是吩咐道:“撤!撤回制邑大營!”

一炷香之後,未待韓軍整頓陣形,又是突如其來的轟隆隆的聲音驚起魚叟背後一聲冷汗,魚叟詫異的回過頭來,因爲他發現,燃燒了整整半日的汜水關城牆已經是轟然倒塌。

倒塌的並非是汜水關真正的城牆,而是與城牆相連的成皋山脈的山體,高達近百丈的山體一觸即潰,一陣又一陣的轟隆聲過後,汜水關的城牆已經是淹沒在了崩塌的土石之中,甚至是汜水,也是因山體的崩塌而斷流!

韓軍之中的老卒也是悲呼道:“是大火,燒透了大山,才把大山燒塌的!”

魚叟聞言,也是驚慌失措,他纔不管爲什麼山體會崩塌,他關心的乃是,崩塌的山體已經是斷了韓軍的退路,甚至是不少的韓軍士卒也是被掩埋在了轟然倒塌的山體之中。

但已經是沒有給魚叟多少時間了,魚叟極目望去,乃是秦人已經是殺到了眼前,魚叟剛欲舉起手中的長劍,卻是見到了秦軍之中萬箭齊發,一支鋒利的箭簇徑直是刺穿了魚叟的手臂,讓魚叟徑直是鬆開了手中的長劍。

“將軍!”魚叟的親衛也是一一上前來扶住了魚叟。

吃痛的魚叟,也是看着衝過來的秦軍,終是說道:“降……降!降……”

第三百一十章 趙氏趙庸第三百三十二章 水落石出第十九章 莒府深談第三百二十二章 初面(上)第一百四十二章 林玧淵(下)第四百三十六章 範宣勸諫第六百七十九章 範宣迎接第八百一十五章 趙庭君臣第三百五十九章 大戰將起第九十二章 秣兵厲馬(中)第四百七十章 借道成皋第一百七十五章 初見魯陽君第七百二十三章 “食子”第二百九十九章 衆說紛紜(下)第一百九十二章 交易達成第七百七十章 新制推行第三百章 君臣談心第四百二十八章 屈平勸諫第六百八十二章 各出手段第三百零六章 滓垸之愁第四十九章 青穂宮落幕第八百二十一章 伐趙不利第四百六十三章 對魏之謀第四百五十八章 魏朝談判第四百六十六章 儒法之爭第四百二十一章 楚軍入郢第八百二十一章 伐趙不利第四百一十八章 楚軍攻郢第二百四十九章 衝突(下)第二百七十章 奪回武關第二百三十七章 隴戎來犯第三百九十五章 天公崩亡第一百四十三章 三家分晉第一百三十八章 趕赴北境(上)第一百五十九章 封公大典(下)第四百八十五章 天子血詔第一百八十一章 商議大策(下)第五十八章 北王軍的應待第二百零一章 降俘歸心第三百三十章 真相第三百九十章 成皋解圍第三百八十四章 轉守爲攻第三百九十二章 範離獻計第二百六十章 戎狄反常第三百八十章 桓羽兵敗第九十五章 各方反應第五百六十九章 老秦宣後第六百一十八章 安邑附降第七百二十九章 韓庭第一百七十九章 到達隨都第五百九十六章 胡傷應待第四百六十七章 九章算術第三百一十六章 擴充宛城第五百零四章 察覺秦意第三百三十章 真相第七百三十四章 變局第二十五章 韓鄭邊境第五百七十四章 長公主嬴珏第六百五十一章 公君交底第三百二十四章 宛市第四百六十一章 返歸大秦第十一章 謀取田地第四百六十六章 儒法之爭第三百三十三章 蘇頃第五百二十七章 夫概攻秦第六百九十四章 破玄襄陣第一百八十三章 江夏出路第二百九十九章 衆說紛紜(下)第二百八十九章 斥候營密謀第四十八章 上報田稅(四)第五百九十二章 藍田各部第七百五十八章 會盟開始第七百零四章 破秦秘策第六百四十五章 宣後開口第四百六十九章 秦卒歸鄉第七百六十六章 再度震驚第六百四十二章 咸陽安定第七十章 應城血戰第六百三十章 異變突生第四百一十五章 範離又至第二百二十章 建造新宛第十章 推行新制第一百六十九章 韓悝入府第四百九十七章 回府第七百六十九章 高位落定第二十一章 大秦之裂變第六百章 初生悔意第二百一十三章 安置嬴復第二百七十七章 斥候營(上)第三百零六章 滓垸之愁第三百八十一章 知己知彼第七百七十八章 嬴肆城府第七百二十六章 吳越第八百一十六章 戰於長平第七百七十八章 嬴肆城府第二百九十七章 鄭人馮簡第七百四十四章 放退魏軍第七百九十三章 定國之策第七百一十五章 楚應秦盟第四百七十四章 言辭之才
第三百一十章 趙氏趙庸第三百三十二章 水落石出第十九章 莒府深談第三百二十二章 初面(上)第一百四十二章 林玧淵(下)第四百三十六章 範宣勸諫第六百七十九章 範宣迎接第八百一十五章 趙庭君臣第三百五十九章 大戰將起第九十二章 秣兵厲馬(中)第四百七十章 借道成皋第一百七十五章 初見魯陽君第七百二十三章 “食子”第二百九十九章 衆說紛紜(下)第一百九十二章 交易達成第七百七十章 新制推行第三百章 君臣談心第四百二十八章 屈平勸諫第六百八十二章 各出手段第三百零六章 滓垸之愁第四十九章 青穂宮落幕第八百二十一章 伐趙不利第四百六十三章 對魏之謀第四百五十八章 魏朝談判第四百六十六章 儒法之爭第四百二十一章 楚軍入郢第八百二十一章 伐趙不利第四百一十八章 楚軍攻郢第二百四十九章 衝突(下)第二百七十章 奪回武關第二百三十七章 隴戎來犯第三百九十五章 天公崩亡第一百四十三章 三家分晉第一百三十八章 趕赴北境(上)第一百五十九章 封公大典(下)第四百八十五章 天子血詔第一百八十一章 商議大策(下)第五十八章 北王軍的應待第二百零一章 降俘歸心第三百三十章 真相第三百九十章 成皋解圍第三百八十四章 轉守爲攻第三百九十二章 範離獻計第二百六十章 戎狄反常第三百八十章 桓羽兵敗第九十五章 各方反應第五百六十九章 老秦宣後第六百一十八章 安邑附降第七百二十九章 韓庭第一百七十九章 到達隨都第五百九十六章 胡傷應待第四百六十七章 九章算術第三百一十六章 擴充宛城第五百零四章 察覺秦意第三百三十章 真相第七百三十四章 變局第二十五章 韓鄭邊境第五百七十四章 長公主嬴珏第六百五十一章 公君交底第三百二十四章 宛市第四百六十一章 返歸大秦第十一章 謀取田地第四百六十六章 儒法之爭第三百三十三章 蘇頃第五百二十七章 夫概攻秦第六百九十四章 破玄襄陣第一百八十三章 江夏出路第二百九十九章 衆說紛紜(下)第二百八十九章 斥候營密謀第四十八章 上報田稅(四)第五百九十二章 藍田各部第七百五十八章 會盟開始第七百零四章 破秦秘策第六百四十五章 宣後開口第四百六十九章 秦卒歸鄉第七百六十六章 再度震驚第六百四十二章 咸陽安定第七十章 應城血戰第六百三十章 異變突生第四百一十五章 範離又至第二百二十章 建造新宛第十章 推行新制第一百六十九章 韓悝入府第四百九十七章 回府第七百六十九章 高位落定第二十一章 大秦之裂變第六百章 初生悔意第二百一十三章 安置嬴復第二百七十七章 斥候營(上)第三百零六章 滓垸之愁第三百八十一章 知己知彼第七百七十八章 嬴肆城府第七百二十六章 吳越第八百一十六章 戰於長平第七百七十八章 嬴肆城府第二百九十七章 鄭人馮簡第七百四十四章 放退魏軍第七百九十三章 定國之策第七百一十五章 楚應秦盟第四百七十四章 言辭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