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七章 羋負心意

東柱國羋負雖是在衡山之中佈置了重兵把守,楚國亦是佔據了衡東一帶,東柱國羋負撤兵往了衡陽縣,麾下的五十萬兵馬也是把守在衡南、雙峰、耒陽等縣。

這幾日隨着楚國沒有主動出兵衡山西部,雙方也是進入了短暫的和平期。

東柱國羋負已經是年過五十,面若冠玉,衣服華美,若是看上去,很難想像,這是如今荊國之內掌握兵權最爲權重之人。

其麾下杜烈亦是看着東柱國羋負道:“東柱國,現在軍中多有傳言,說是東柱國將要率軍投奔楚國?”

羋負正在擦拭自己的青銅寶劍,這已是一把削鐵如泥的寶劍,已經非是凡鐵能夠比擬的了:“還有其他人想要說的麼?”

東柱國羋負的麾下戰將皆是能文能武的中規將領,在東柱國的治下,多時軍中將領治軍之時,順帶將衡山郡諸縣治理,這也是靠近中原的便利,儘管不是名正言順的姬周諸侯,但亦是在這大亂之世有着話語權,足以讓在中原強雄難以混下去的人才,投奔此處。

王琚乃是羋負麾下一名偏向於治理地方的文人,雖也可以領兵作戰,但是羋負更多的時候,是讓其治軍,而並非是率軍,是故,王琚這幾日在軍中也是聽到了不少的流言,對於衡陽諸軍的動態反應也是有着自己第一手的知曉渠道,是故也是站出來,對東柱國羋負如是說道。

“東柱國,如今天公崩亡尚未幾日,軍中便是有如此傳言,看來定然是楚國的詭計,東柱國不可不防,如今駐守耒陽的郢都援軍可是蠢蠢欲動,即便是駐紮在其側的某軍,亦是受到了其的監視!”

王琚進一步說道:“現如今郢都可是將祁東、常寧、祁陽、永州、東安一帶皆是換了自己的將領,很明顯是在防備着衡陽這邊,一旦是有什麼變動,這些地方必然是鎖住了東柱國西退的道路!”

殷仁的長相頗爲粗狂,聞言,亦是大怒道:“某等在衡山拼死一戰,郢都就這麼聽信讒言,實在是寒了某等的心,是戰是和,某全聽東柱國的吩咐,絕不皺一下某的眉頭!”

是故,杜烈、王琚也是一一朝着東柱國羋負抱拳道:“某等全聽東柱國的吩咐!”

見狀,羋負緩緩放下了手中的寶劍,然後擡起頭,站了起來,看着衆人說道:“當年攻陷郢都的荊國五柱石將,某隻能算是中人之姿,不及柘王屈衍之統戰,不及前南王羋陽之謀戰,不及西柱國熊紀之險戰,亦是不及壽王桓羽之勇戰,如今,四人之中,柘王屈衍已經是臥病不起,前南王羋陽叛逆被誅,熊紀退守鄢城逡巡不進,壽王桓羽叛逃秦國,偌大的荊地,只能是落到了某的肩上!”

“若是一戰能夠定輸贏,某自是會帶着你們拼死一戰,維護荊地來之不易的安寧……”羋負走到了營帳的帳門,回過頭來,頓了頓,然後纔是看着說道:“然而現在卻是並不能夠如此,某的一念之間,乃是衡陽五十萬將士的生死大計,更是衡山以西的荊地百姓和寧,是故,瞻前顧後乃是不得不瞻前顧後,前思後慮還是不得不前思後慮,爾等可明白?”

王琚點了點頭,代衆人應道:“某等自然是知曉東柱國的高瞻遠矚,但是恐怕郢都那邊……還請東柱國早作圖謀!”

“早作圖謀?……”東柱國羋負笑了笑,隨即看向了王琚衆人,問道:“是要某帶你們投降楚國麼?”

王琚向前卻是說道:“東柱國賢臣擇主而事,楚王已經是許諾東柱國封地自治,管轄兵權,即便是日後楚國真的是有過河拆橋的行徑,亦是對某等來說,並非是毫無還擊之力,這纔是明哲保身之道!”

其餘似殷仁、杜烈等人皆是點了點頭,王琚的話說出來了衆人的心聲,無論荊地換成了哪一國的旗幟林立,只要是衡陽郡在自己等人的手中,就斷然是吃不了虧,大不了魚死網破。

這羋負能夠讓看穿人心的祝融天公託付東境的防衛大事,亦是有着祝融天公看重的一點,面對麾下將領幾乎是赤裸裸的建議,羋負還是不爲所動,這幾日,楚國的使者帶來的珠寶已經是將羋負的大營裝不下了,但是羋負已經是年近六十,身居荊國的東柱國,乃是荊地最大的一方諸侯,豈會是因爲這些區區珠寶有所動心。

“明哲保身的確是可取之道,前番不入郢都暫且還能用明哲保身作爲說辭,如今叛國投楚,難道還能用這一套說辭麼?”羋負將手中的寶劍插回了劍鞘之中,隨着鏗鏘一聲,羋負回過頭來,看着衆人虎目一瞪說道:“既然天公生前並沒有做有愧於某之事,在其崩亡之後,某,羋負依舊還是荊國的東柱國!”

“至於爾等,乃是追隨某出生入死,若是心中有了其它的想法,某放你們離開衡陽,絕不挽留,若是願意繼續留下來的,某若是能夠苟且偷生,絕不會讓爾等先赴黃泉!”

羋負,乃是一位真性情之人,這也是羋負得以至今日地位的重要原因,是故,羋負看着衆人,似乎是有託孤之意:“新蔡會盟,荊國雖是有着南王這等賢才力挽狂瀾,但某知曉荊國此次乃是九死一生,如今局勢瞬息萬變,某一旦有殞身之時,還請諸將照顧好某之親室!”

殷仁當下便是應道:“東柱國說的是哪裡的話,某即便是戰死也絕不會讓東柱國有絲毫的閃失!”

其後,王琚也是點點頭道:“東柱國乃是某等的主公,自是竭盡全力輔佐東柱國擊潰楚國!”

恰在這時,羋負麾下的大將樊通亦是進帳,一副慌張的模樣說道:“東柱國,駐守耒陽的郢都援軍突然暴動,奪了常寧一帶,佔據了某軍的糧道!”

“該死的!”殷仁痛罵道:“就知道郢都這些人靠不住!”

羋負也是緩緩的閉上眼,似乎是受到了極大的打擊,連素來平靜的臉色亦是變得極爲複雜,長長的美髯亦是抖動了幾下:“某有護衛荊地之心,卻無護衛荊地之力啊!”

王琚一把扶住了羋負:“此事東柱國沒有辜負郢都,是郢都辜負了東柱國……東柱國,降了楚國吧!”

“降?……”羋負看着王琚,又是看着衆人,終是不發一言。

第五百六十二章 問罪暗祿第四百四十二章 秦國反應第三百六十五章 背楚盟秦第六百一十九章 進軍安邑第四百章 郢都後事第三百一十八章 南征人選第三百四十二章 嬴鍾第三十二章 進宮第一百二十三章 招攬陳之慶第一百三十八章 趕赴北境(下)第五百一十章 洛邑在手第三百一十六章 擴充宛城第六十六章 大戰將起第四百章 郢都後事第六百四十九章 老秦商君第三百九十三章 桓羽應戰第三百零五章 起於壘土第一百六十七章 驚現刺殺第七百一十二章 子西回軍第三百五十六章 甘魚口之危第六百三十四章 左軍來至第三百八十章 桓羽兵敗第四百九十二章 翻盤之戰第三百三十四章 縱橫之術第一百三十五章 歸來第三百八十二章 江夏破圍第六百二十章 震驚老秦(一)第三百三十二章 水落石出第四百九十五章 如意歸來第三百零二章 宣政殿對問(中)第三百八十章 桓羽兵敗第四百六十八章 公塾體系第五百七十五章 嬴珏責難第一百四十八章 污穢之物第八百二十二章 破薊並燕第八百二十五章 終章第六百八十三章 戰勢如荼第七百六十七章 閱兵落幕第一百八十七章 宛城劇變第二百六十六章 進軍南陽!第六百三十七章 魏國謀算第二百五十六章 孟驤第六百九十九章 老秦奇兵第三百一十四章 新秦宮第三十一章 與君同行 慨而慷之第六百六十七章 不速之客第三百五十九章 大戰將起第七百三十五章 魏王決斷第三百九十章 成皋解圍第三百一十四章 新秦宮第二百八十一章 辭別回鄉第二百九十七章 鄭人馮簡第一百九十三章 計劃開始第三十一章 與君同行 慨而慷之第四百三十九章 宛城慶功第六十六章 大戰將起第六百五十八章 四兄用意第七百二十八章 不安第二百五十二章 感觸第八百零四章 老秦北境第三百二十一章 在劫難逃第八十六章 若縣前夕第五百七十九章 趕回咸陽第四百六十六章 儒法之爭第五百四十五章 巴氏之富第二百五十一章 敗家第六百零九章 張宜歸來第七百零四章 破秦秘策第七百八十二章 初元四年第二百五十九章 黃列請求第四百六十四章 東宮新部第二百八十三章 武關變化第七百五十七章 姬周之意第五十九章 襄樊動態第三百四十一章 階下囚第四百九十三章 捷後應待第三百八十一章 知己知彼第三百四十章 到達武關第四百一十五章 範離又至第四百九十九章 一路向南第六百五十二章 嬴肆處置第四百八十五章 天子血詔第三十二章 進宮第二百零九章 羋雲離去第七十章 應城血戰第五百二十一章 範離入郢第七百二十六章 吳越第一百三十八章 趕赴北境(下)第一百一十九章 韓相申不亥第一百八十五章 突飛猛進第七百八十一章 範離別越第四百八十二章 田氏發兵第八百二十四章 何爲天下第六百七十五章 韓悝態度第二百八十一章 辭別回鄉第五百六十章 趕回宛城第七百七十二章 滯留荊地第四百零一章 水淹鄢城第二百七十八章 斥候營(中)第四百零七章 再起戰事
第五百六十二章 問罪暗祿第四百四十二章 秦國反應第三百六十五章 背楚盟秦第六百一十九章 進軍安邑第四百章 郢都後事第三百一十八章 南征人選第三百四十二章 嬴鍾第三十二章 進宮第一百二十三章 招攬陳之慶第一百三十八章 趕赴北境(下)第五百一十章 洛邑在手第三百一十六章 擴充宛城第六十六章 大戰將起第四百章 郢都後事第六百四十九章 老秦商君第三百九十三章 桓羽應戰第三百零五章 起於壘土第一百六十七章 驚現刺殺第七百一十二章 子西回軍第三百五十六章 甘魚口之危第六百三十四章 左軍來至第三百八十章 桓羽兵敗第四百九十二章 翻盤之戰第三百三十四章 縱橫之術第一百三十五章 歸來第三百八十二章 江夏破圍第六百二十章 震驚老秦(一)第三百三十二章 水落石出第四百九十五章 如意歸來第三百零二章 宣政殿對問(中)第三百八十章 桓羽兵敗第四百六十八章 公塾體系第五百七十五章 嬴珏責難第一百四十八章 污穢之物第八百二十二章 破薊並燕第八百二十五章 終章第六百八十三章 戰勢如荼第七百六十七章 閱兵落幕第一百八十七章 宛城劇變第二百六十六章 進軍南陽!第六百三十七章 魏國謀算第二百五十六章 孟驤第六百九十九章 老秦奇兵第三百一十四章 新秦宮第三十一章 與君同行 慨而慷之第六百六十七章 不速之客第三百五十九章 大戰將起第七百三十五章 魏王決斷第三百九十章 成皋解圍第三百一十四章 新秦宮第二百八十一章 辭別回鄉第二百九十七章 鄭人馮簡第一百九十三章 計劃開始第三十一章 與君同行 慨而慷之第四百三十九章 宛城慶功第六十六章 大戰將起第六百五十八章 四兄用意第七百二十八章 不安第二百五十二章 感觸第八百零四章 老秦北境第三百二十一章 在劫難逃第八十六章 若縣前夕第五百七十九章 趕回咸陽第四百六十六章 儒法之爭第五百四十五章 巴氏之富第二百五十一章 敗家第六百零九章 張宜歸來第七百零四章 破秦秘策第七百八十二章 初元四年第二百五十九章 黃列請求第四百六十四章 東宮新部第二百八十三章 武關變化第七百五十七章 姬周之意第五十九章 襄樊動態第三百四十一章 階下囚第四百九十三章 捷後應待第三百八十一章 知己知彼第三百四十章 到達武關第四百一十五章 範離又至第四百九十九章 一路向南第六百五十二章 嬴肆處置第四百八十五章 天子血詔第三十二章 進宮第二百零九章 羋雲離去第七十章 應城血戰第五百二十一章 範離入郢第七百二十六章 吳越第一百三十八章 趕赴北境(下)第一百一十九章 韓相申不亥第一百八十五章 突飛猛進第七百八十一章 範離別越第四百八十二章 田氏發兵第八百二十四章 何爲天下第六百七十五章 韓悝態度第二百八十一章 辭別回鄉第五百六十章 趕回宛城第七百七十二章 滯留荊地第四百零一章 水淹鄢城第二百七十八章 斥候營(中)第四百零七章 再起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