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南郡初戰

果然,秦軍在南郡的動靜引起來了一系列的變化,三萬餘人的秦軍通過各種戰術不在蝸居一個小小的編縣,而是已經在南郡的中東部地區造成了不小的騷亂。

並且,樊地的秦軍接到了消息,開始向襄城方向出兵試探,一時間,秦軍化劣勢爲優勢。

當然,這也是客觀看上去。

實際上,只有秦軍自己知道自己的難處,異地作戰,又是正值隆冬季節,這對於秦軍來說無疑是雙重打擊。

不過,自然也是有利的,比如,如今林玧琰的面前便是擺着一副巨大的沙盤,其上分佈着秦軍打聽到的地理,自己壽王軍在南郡境內大致的兵力分佈。

並且,對於壽王軍的軟肋,林玧琰也算是逐漸拿捏住了。

〖原鄧國的上將軍……陳之慶。〗

林玧琰琢磨着這個名字,原本以爲鄧國國滅是覆巢之下豈有完卵,沒有想到,在南郡的西部,居然還分佈着一支讓壽王軍頭疼不已的玉案鄧國軍隊。

這可是意外之喜。

如今鄧國王室的公子敘已經是將鄧國的境內國土悉數交給了大秦,納土歸秦,這原鄧國的軍隊,自然也就是成了大秦的子民。

這也是理所當然的,比起來舊隨歸附大秦更要名正言順,畢竟,鄧國向大秦納土歸秦,可是經過了正規的程序的。

〖另外……〗

林玧琰瞧着荊門這個位置,就是在這幾日,他得到了消息,壽王軍竟然派出兵力對荊門的北王軍殘部進行驅逐。

而與北王軍殘部一同前來南郡的所謂紀山軍,就近在當陽,居然沒有針對此場內戰進行任何勸阻,任由兵多將猛的壽王軍針對北王軍殘部進行驅趕。

〖看來這荊國軍隊也是各有山頭,相互之間的關係看來也並非是有多和諧……這未嘗不可以利用一番!〗

林玧琰內心中暗自篤定道。

不過眼下……

林玧琰推演着沙盤,便是將視線落到了襄城的東南面……若縣!

若縣,這裡是襄城的南部屏障,其雖然只是普通城邑的規制,但是城牆的高度比起來鄧國的國都襄城,都算是不遑多讓。

襄城有天然的沔水作爲護城河,這是天險,不過卻是沒有想到,壽王軍掘開沔水水淹襄城,襄城因此告破。

但是若縣,當初壽王軍圍攻此地可是整整耗費了半年之久,完全依靠的便是若縣關人力所建的關卡高牆。

但是此地……

林玧琰有所疑慮。

畢竟此處的險要,相信荊國的那位壽王也是知曉的,所以佈置在若縣關卡的兵力必然是不會在少數。

若縣,是壽王軍的七寸!

若縣關卡一旦落入了秦軍的手裡,那麼壽王軍將會失去與各地聯絡的中樞位置。

既然林玧琰把目光定在了若縣,自然是有自己的把握。

正欲林玧琰吩咐軍令,便是聽見了令卒前來通傳:“殿下,襄城兵馬有南下傾向!”

“果然是按捺不住了麼……”林玧琰露出來不可捉摸的笑容,隨即吩咐道:“以董穎將軍爲將,輔以雲夢軍嵇狩領軍,迎擊敵軍!”

在林玧琰身邊的荊翊、紀武和淳于啓問道:“殿下,如此快的拋出來底牌,是不是爲時過早了?”

難怪荊翊等宗衛疑惑,羽林軍大將董穎統領“鐮刀戰車”戰隊,這等威力自然是不愛描述,再說雲夢軍將領嵇狩,乃是從江夏戰場脫穎而出的舊隨人,其統領的雲夢軍部曲沒有羽林軍的裝備精良,卻是參與了江夏戰場最重要的幾場大戰並且表現不俗。

如今殿下派出來這兩名猛將迎擊敵軍,其中傾盡全力不言而喻。

林玧琰搖了搖頭道:“該放出來的底牌已經是在江夏完全暴露了,相信南郡的壽王軍即便是沒有親眼見過鐮刀戰車,恐怕該知曉的應該都已經通過各種渠道知道了,再說……”

林玧琰低下頭看着沙盤上的襄城位置,接着說道:“再說,壽王軍不可與北王軍同日而語,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

聞言,荊翊等宗衛雖然還有在心底有些疑惑,但是相信自家殿下的決斷,便是沒有再說什麼了。

方下,林玧琰想了想,隨即便是吩咐令卒通知分散到各地的秦軍統帥,準備聚攏人馬,而在編縣的羽林軍大將董穎以及周邊的雲夢軍將領嵇狩得到消息後,便是領着各自的人馬,趕向了編縣西北。

……

如同林玧琰得到的消息一樣,壽王桓羽回到襄城之後,便是逐漸由守勢變爲攻勢,畢竟壽王桓羽可是一位作風勇猛的戰將出身的統帥。

比起來其軍師麻樑的守恆之道,壽王桓羽非常相信一個道理,即進攻永遠是最好的防守。

面對蠢蠢欲動的樊地秦軍,壽王桓羽親自領兵坐鎮,指揮兵馬反擊,果然樊地秦軍剛剛出現的火苗,便是被壽王軍犀利的攻勢掐滅在微弱之中。

果然,在擊退樊地秦軍之後,壽王桓羽佈下幾次疑兵,虛虛假假的讓樊地秦軍摸不準真假,樊地秦軍便是逐漸安靜下來,便是令手下大將佔累、倉舟、焦化等人聚集兵馬於若縣。

目標,編縣秦軍!

樊地秦軍知是疥癬之疾,而編縣秦軍卻是已經成了壽王軍的附骨之疽。

十二月中旬未幾日,若縣城門洞開,僅僅兩日功夫,佔累、倉舟、焦化三位壽王軍大將便是領軍跋涉兩百餘里,到達了編縣西北。

壽王軍三位大將,倉舟力大,焦化有勇,而佔累也是智謀武將,桓羽最爲倚重。

察覺到了一路上實在是過於平靜了,哪裡像是襄城得到的消息,說是編縣一帶叛匪嚴重。

事出無常必有妖!

差距到怪異之處的壽王軍大將佔累提醒同行的兩位將領道:“這編縣……過於安靜了!”

焦化大笑道:“一定是哪些秦軍聽到了我等率軍前來,才躲藏起來了!”

佔累提醒道:“不可驕兵!你認爲擊敗了十數萬的江夏秦軍能是如此怯戰?”

聞言,焦化語塞,不過倉舟卻是道:“壽王派遣我們來收復編縣,擊潰秦軍,眼下到了編縣,難道還要撤回去!”

聞言,佔累也是點了點頭,無從反駁,看向了編縣如今安靜的模樣,心中不安的感覺越來越強。

“進軍編縣,殺光秦卒!”

焦化拔出來闊劍,方下領軍繼續前進編縣。

不過,壽王軍全軍出動之時,似乎是響起來了幾聲馬匹的嘶鳴聲。

“秦將董穎,等候爾等多事了!”

“雲夢軍將士,隨戰車之後,全軍出擊!”

當下,如同雷鳴乍驚再一次響徹這一片大地!

第二百零六章 南陽鉅變!第一百七十七章 迎回魯陽(下)第三百四十五章 公報私仇?第二百零四章 伐木造船(下)第四百九十五章 如意歸來第二百九十六章 招賢試第六十二章 土龍面目第三百三十五章 落幕第八百一十一章 招納賢將第六百四十章 迴歸櫟陽第七百零二章 楚軍發力第六百二十四章 魏卒敗因第六百五十五章 歸入府中第七百八十六章 拓邊五嶺第四百九十九章 一路向南第四百七十章 借道成皋第一百九十章 荊奴貿易第七十二章 決戰前夕第八十二章 壽王歸襄第一百九十七章 交易擴大第七百六十九章 高位落定第四百零九章 密奪郢都第九十九章 陳之慶的顧慮第三百一十四章 新秦宮第一百八十四章 南陽事變第三百九十七章 羋負心意第一百零三章 正面交戰!第五百三十九章 雪上加霜第一百二十二章 明子夫至南郡第三百八十三章 隸人行伍第三百五十四章 桓羽意動第一百五十八章 封公大典(上)第二百零六章 南陽鉅變!第五百八十八章 老秦鄉邑第五十八章 北王軍的應待第三百六十一章 若關防線第四百五十一章 到達大梁第一百五十四章 申不亥到來第七百三十二章 謀取第三百九十八章 降?戰!第三十章 鍛鐵造弩第一百二十四章 國之義將第七百一十一章 楚王氣概第三百七十一章 大楚朝堂第七百一十三章 反擊序幕第八百二十四章 何爲天下第五十三章 攻陷隨都第三百九十二章 範離獻計第四百八十五章 天子血詔第七百三十二章 謀取第四十五章 上報田稅(一)第七十三章 決戰開啓第十二章 旬朝黨爭第八百一十六章 戰於長平第四百九十八章 南巡第六十七章 北王進軍第一百八十章 商議大策(上)第二百二十章 建造新宛第五百一十六章 大戰風雲第七百八十五章 巴地之戰第三百零六章 滓垸之愁第四百二十四章 秦楚開戰第八十九章 南郡大戰將起!第一百五十二章 震動潁川(下)第七百八十九章 初元八年第七百六十二章 列國之軍第七百二十七章 屠城第四百三十二章 秦楚議和第四百七十八章 二十等功爵第三百二十七章 查案第二十四章 羽林軍第七百二十三章 “食子”第六百二十章 震驚老秦(一)第三百零三章 收取柘城第五百三十二章 江息攻防第五百一十三章 嬴肆相王第二十四章 羽林軍第三百二十八章 真兇?第三百九十九章 羋負回郢第四百四十三章 出使王畿第六百一十八章 安邑附降第一百零三章 正面交戰!第一百六十九章 韓悝入府第六百八十七章 全面開戰第九十一章 秣兵厲馬(上)第二百三十五章 妥協第五百零五章 齊魏真意第四百三十二章 秦楚議和第七百七十五章 嬴肆行蹤第二百五十五章 隴西密事(下)第三十二章 進宮第六百八十七章 全面開戰第六百四十一章 景監赴魏第六百六十六章 姜氏第三百六十二章 楚國的許諾第五十二章 隨國失守第四百八十章 秦卒之憂第六百八十章 吳國奇兵第四百一十九章 郢都落幕
第二百零六章 南陽鉅變!第一百七十七章 迎回魯陽(下)第三百四十五章 公報私仇?第二百零四章 伐木造船(下)第四百九十五章 如意歸來第二百九十六章 招賢試第六十二章 土龍面目第三百三十五章 落幕第八百一十一章 招納賢將第六百四十章 迴歸櫟陽第七百零二章 楚軍發力第六百二十四章 魏卒敗因第六百五十五章 歸入府中第七百八十六章 拓邊五嶺第四百九十九章 一路向南第四百七十章 借道成皋第一百九十章 荊奴貿易第七十二章 決戰前夕第八十二章 壽王歸襄第一百九十七章 交易擴大第七百六十九章 高位落定第四百零九章 密奪郢都第九十九章 陳之慶的顧慮第三百一十四章 新秦宮第一百八十四章 南陽事變第三百九十七章 羋負心意第一百零三章 正面交戰!第五百三十九章 雪上加霜第一百二十二章 明子夫至南郡第三百八十三章 隸人行伍第三百五十四章 桓羽意動第一百五十八章 封公大典(上)第二百零六章 南陽鉅變!第五百八十八章 老秦鄉邑第五十八章 北王軍的應待第三百六十一章 若關防線第四百五十一章 到達大梁第一百五十四章 申不亥到來第七百三十二章 謀取第三百九十八章 降?戰!第三十章 鍛鐵造弩第一百二十四章 國之義將第七百一十一章 楚王氣概第三百七十一章 大楚朝堂第七百一十三章 反擊序幕第八百二十四章 何爲天下第五十三章 攻陷隨都第三百九十二章 範離獻計第四百八十五章 天子血詔第七百三十二章 謀取第四十五章 上報田稅(一)第七十三章 決戰開啓第十二章 旬朝黨爭第八百一十六章 戰於長平第四百九十八章 南巡第六十七章 北王進軍第一百八十章 商議大策(上)第二百二十章 建造新宛第五百一十六章 大戰風雲第七百八十五章 巴地之戰第三百零六章 滓垸之愁第四百二十四章 秦楚開戰第八十九章 南郡大戰將起!第一百五十二章 震動潁川(下)第七百八十九章 初元八年第七百六十二章 列國之軍第七百二十七章 屠城第四百三十二章 秦楚議和第四百七十八章 二十等功爵第三百二十七章 查案第二十四章 羽林軍第七百二十三章 “食子”第六百二十章 震驚老秦(一)第三百零三章 收取柘城第五百三十二章 江息攻防第五百一十三章 嬴肆相王第二十四章 羽林軍第三百二十八章 真兇?第三百九十九章 羋負回郢第四百四十三章 出使王畿第六百一十八章 安邑附降第一百零三章 正面交戰!第一百六十九章 韓悝入府第六百八十七章 全面開戰第九十一章 秣兵厲馬(上)第二百三十五章 妥協第五百零五章 齊魏真意第四百三十二章 秦楚議和第七百七十五章 嬴肆行蹤第二百五十五章 隴西密事(下)第三十二章 進宮第六百八十七章 全面開戰第六百四十一章 景監赴魏第六百六十六章 姜氏第三百六十二章 楚國的許諾第五十二章 隨國失守第四百八十章 秦卒之憂第六百八十章 吳國奇兵第四百一十九章 郢都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