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五章 洲邑要害

林玧琰的確是想過放棄衡山要塞以換取吳楚聯軍的深入荊地,但卻是沒有料到過居然是這麼快便是要放棄衡山要塞,歸根到底,還是吳軍奪取了洲邑營寨對秦軍衡山之彭蠡防線的打擊與影響實在是太大。

即便是林玧琰也是不得不此時此刻着手從衡山撤軍!

洲邑營寨,若非是伯丕親自率軍將此地攻取下,恐怕一般人還看不出來這處秦軍營寨的位置絕妙之處。

此秦軍營寨看似沿江北岸設立,然則其與大江連接的十餘里地方皆是一片灘塗,此地秦軍只需要數千人便是能夠扼守住近百里的大江沿岸,使吳軍不能夠渡江北上。

此地絕妙之處不僅僅是在此,洲邑營寨獨立於秦軍衡山和彭蠡兩大防線之外,與兩者相差的距離都是差不多,洲邑營寨的北邊乃是龍感湖和大官湖,面積兩者加起來比不上彭蠡湖的一半,卻也是極爲重要了。

衡山的秦軍糧道便是經過這龍感湖和大官湖的北岸,此地又是相當於日後秦軍衡山有變便是退往荊地腹心的必經之路,伯丕現如今已經是攻佔了洲邑要塞,待穩固此地的防守之後,必定是趁着秦軍未能夠反應過來之前,出兵奪取龍感湖和大官湖的控制權。

當然最爲重要的一點還未說出來,並非是有意不說,而即便是林玧琰與範離在伯丕未曾出兵奪取洲邑營寨之前亦是未曾料到過這一點,即洲邑營寨乃是第二個湖口要塞,並非是說吳軍欲要藉此地修建關塞對抗秦軍反攻,而是洲邑與湖口一樣,皆是有一條水道連接大江與湖泊。

這條水道若是平時看起來自然是沒有什麼,但是如今吳軍奪取洲邑營寨以及將要控制洲邑要塞之前,林玧琰和範離不免是設想這極爲重要的預測。

即伯丕若是炸山堵住大江和洲邑水道,使大江和龍感湖與大官湖完全隔絕,這就是了不得了。

彭蠡湖乃是調節大江水位的湖泊誠然沒錯,但也是不能夠忽視相當於彭蠡湖一半大的龍感湖與大官湖的地位,且是被伯丕堵住了大江下游,這便是了不得了!

江水必定是倒灌彭蠡湖,起碼水位會暴漲數丈之高,若是到了此時,似秦國修建的湖口要塞爲中樞的彭蠡防線在暴漲的江水面前,將是毫無抵抗之意!

如今伯丕能夠聲東擊西攻伐下這洲邑,十有八九便是看中了此處,洲邑有失,便是意味着吳軍已經是立於徹底擊垮彭蠡秦軍防線的最低戰果之上。

範離意識到了這一點,林玧琰自然也是亦是到了這一點,於是範離和林玧琰皆是各分派了一萬兵馬搶奪欲要收復洲邑營寨,但伯丕豈會是沒有準備。

奪下洲邑營寨之後,伯丕便是在秦軍將要攻伐的水道陸路上,埋伏下了陰兵以及柴木,且是知會正在全力攻打湖口要塞的伯夯等將立即放棄攻打湖口要塞,而是乘坐小舟竹筏順江而下,到達洲邑營寨!

終於,在己方兵馬到來之前,伯丕擊潰了第一支秦國欲要收復洲邑的兵馬,隨後伯夯率軍前來,伯丕更是展開了對秦軍的反擊,奪取了秦軍在龍感湖與大官湖之上的水軍船隻,且是排兵佈陣,借用秦軍之前的工事,將這洲邑打造的如同鐵桶一塊。

伯丕將吳國的水軍一分爲三,分別駐紮在大江、龍感湖與大官湖三處位置上,且是派遣了一支兵馬到達了龍感湖的北岸,對衡山秦軍的糧道張開截斷之攻勢。

如今伯丕麾下的吳軍看似陷入到了秦國衡山駐防的祝融軍與彭蠡駐防的漢水軍首尾包圍之中,但這兩大秦軍欲要完全吃下伯丕所部也是不現實的。

或許是前段時間伯丕率軍攻城掠地屢屢受挫,此番奪下了洲邑之後,伯丕用兵的主要還是防守,再者便是派遣小股軍隊襲擊衡山秦軍的糧道。

伯丕派人知會了正在衡山固守的楚上柱石子西有關於洲邑營寨的消息,子西被伯丕稍稍一點,便是立即知曉了洲邑營寨的關鍵之處,當下不免是大喜,讓人把大將景陽、項巖與莊喬悉數引到了自己的面前,隨即告知後幾位,楚軍放棄守勢,果斷是向着衡山發動最爲猛烈的奪城之戰!

楚軍乍然迅猛起來,後方又是有着吳軍騷擾糧道,至四月中旬,已經是堅守了十多日的林玧琰終於是下達了撤軍的命令,這衡山要塞與衡陽等十數座城邑拱手讓給了楚軍。

因爲是連夜拔營,讓原本欲要和楚軍合兵一處,圍攻這支公子琰所率的祝融軍的伯丕亦是計劃落空,甚至還是損失了一些在兩湖北岸的己方兵馬。

如是,伯丕也是按兵不動,繼續等待起來楚軍的到來。

眼下伯丕已經是明白只要扼守住洲邑,等到六七月的江水暴漲,便是能夠讓秦軍賴以防守的湖口要塞及整個秦軍彭蠡防線不攻自破,既是如此,伯丕豈會是派遣兵馬與秦軍士卒短兵交接,徒耗士卒的性命!

又至四月下旬中,楚軍這纔是姍姍來遲,伯丕雖然是知曉楚上柱石子西抱着吳軍和秦軍之間鷸蚌相爭好讓楚人漁翁得利的心思,卻也是佯作不知,將楚軍引入龍感湖與大官湖北岸駐紮下來。

此時此刻的吳楚聯軍合兵二十萬與退往彭蠡的祝融軍以及從卒,絕對不能夠用着【一加一二對二】的看法去應待,這場戰事的主動權已經是落到了吳楚聯軍的手中了。

衡山要塞的丟失和彭蠡防線的岌岌可危,讓長沙守範宣與長沙丞汯祍佄皆是感受到了莫大的壓力,一面安撫荊地之內惶惶不安的百姓,又是一面派遣從民間繼續徵兵,支援彭蠡防線!

回到湖口要塞的林玧琰亦是見到了一批又是一批來自荊地的百姓從卒,雖說頗感欣慰,但心中卻是瞭然於心,在大江暴漲吳楚聯軍使計倒灌彭蠡湖之下,這彭蠡要塞斷然是守不住了!

而就在此時,林玧琰的面前,亦是出現了一道讓其極不願意見到的身影。

乃是範離,不過此時此刻的範離披髮裹衣,朝着林玧琰跪道:“範離不才,錯使吳軍奸計得逞,讓荊地危在旦夕,還請公子琰賜死!”

第四百八十一章 天子之懼第七百五十三章 臨終第二百五十八章 擊潰孟驤第五百六十章 齊盟伐秦第一百六十三章 風雨欲來第七百四十八章 抉擇第七百二十一章 合圍之勢第二百六十九章 丹水一戰(下)第六百五十二章 嬴肆處置第四百八十二章 田氏發兵第四十二章 謀劃出兵第八十二章 壽王歸襄第三百五十五章 柘王出軍第三百五十五章 柘王出軍第八百一十三章 秦魏對峙第六百六十九章 黃雀在後第六百二十一章 震驚老秦(二)第三百九十四章 攻鄢之計第一百四十一章 林玧淵(上)第二百一十二章 穎陰守人選第五百六十九章 老秦宣後第三百八十九章 進軍鄢城第三百九十章 捷報至楚第四百一十四章 秦荊密盟第一百三十三章 屠刀第二十章 籌辦上林苑第四百七十八章 二十等功爵第四百四十四章 成皋之策第四百五十三章 兄弟相見第三十四章 印刷成冊第八百零七章 曲沃之會第一百八十二章 鍛鐵突破第五百六十八章 咸陽朝堂第一百七十四章 到達狼皋第二百六十二章 由余之計第七百八十二章 初元四年第四百三十八章 慶功儀式第三百七十四章 意外之客第七章 衛人韓悝第四百七十三章 張宜第四百零五章 費無極歸來第四百一十四章 秦荊密盟第五百六十七章 到達咸陽第一百零四章 房德鬥壽王第四百四十六章 齊聚東宮第七百五十章 現局安排第三百三十五章 落幕第六百一十六章 銳士VS武卒第五十一章 古唐道第一百章 撤軍過後第四百三十七章 返歸宛城第二百零七章 詭異之處第六百四十一章 景監赴魏第五百四十四章 肅清隱患第四百五十五章 嬴誠際遇第七百一十八章 中陽山反擊第五百八十九章 隴東退軍第四百三十一章 屈平使秦第二百一十章 老氏族動向第四十一章 城防營營嘯第三十三章 秦王宮朝宴第五百六十章 齊盟伐秦第一百八十九章 談判第六百零七章 重賞勇夫第三百四十八章 衝突(上)關於【加更】的二三事第二百七十九章 斥候營(下)第一百六十六章 韓國真意第一百一十章 公子羋雲第一百四十章 意外來援第十一章 謀取田地第七百九十二章 範離至秦第六百八十八章 範離歸來第五百章 到來江陵第三百五十六章 甘魚口之危第三百九十章 捷報至楚第七百五十七章 姬周之意第二百四十九章 衝突(下)第四百章 郢都後事第三百二十一章 在劫難逃第一百三十八章 趕赴北境(下)第六百零四章 真正用意第四百三十九章 宛城慶功第五百零三章 江陵告破第二百一十五章 南陽新聞【二合一】第三百六十章 戰火熄滅第六百零六章 效仿武卒第五百二十六章 夫概請戰第四百四十九章 前往魏國第六百六十八章 螳螂捕蟬第七百四十六章 新鄭暴亂第四百九十三章 捷後應待第七百八十六章 拓邊五嶺第六百三十九章 乾柴烈火第三百二十八章 真兇?第五百三十四章 行軍沂邑第四百七十三章 張宜第三百零四章 內朝新政第五百一十八章 請求援楚第四百四十七章 裨諶
第四百八十一章 天子之懼第七百五十三章 臨終第二百五十八章 擊潰孟驤第五百六十章 齊盟伐秦第一百六十三章 風雨欲來第七百四十八章 抉擇第七百二十一章 合圍之勢第二百六十九章 丹水一戰(下)第六百五十二章 嬴肆處置第四百八十二章 田氏發兵第四十二章 謀劃出兵第八十二章 壽王歸襄第三百五十五章 柘王出軍第三百五十五章 柘王出軍第八百一十三章 秦魏對峙第六百六十九章 黃雀在後第六百二十一章 震驚老秦(二)第三百九十四章 攻鄢之計第一百四十一章 林玧淵(上)第二百一十二章 穎陰守人選第五百六十九章 老秦宣後第三百八十九章 進軍鄢城第三百九十章 捷報至楚第四百一十四章 秦荊密盟第一百三十三章 屠刀第二十章 籌辦上林苑第四百七十八章 二十等功爵第四百四十四章 成皋之策第四百五十三章 兄弟相見第三十四章 印刷成冊第八百零七章 曲沃之會第一百八十二章 鍛鐵突破第五百六十八章 咸陽朝堂第一百七十四章 到達狼皋第二百六十二章 由余之計第七百八十二章 初元四年第四百三十八章 慶功儀式第三百七十四章 意外之客第七章 衛人韓悝第四百七十三章 張宜第四百零五章 費無極歸來第四百一十四章 秦荊密盟第五百六十七章 到達咸陽第一百零四章 房德鬥壽王第四百四十六章 齊聚東宮第七百五十章 現局安排第三百三十五章 落幕第六百一十六章 銳士VS武卒第五十一章 古唐道第一百章 撤軍過後第四百三十七章 返歸宛城第二百零七章 詭異之處第六百四十一章 景監赴魏第五百四十四章 肅清隱患第四百五十五章 嬴誠際遇第七百一十八章 中陽山反擊第五百八十九章 隴東退軍第四百三十一章 屈平使秦第二百一十章 老氏族動向第四十一章 城防營營嘯第三十三章 秦王宮朝宴第五百六十章 齊盟伐秦第一百八十九章 談判第六百零七章 重賞勇夫第三百四十八章 衝突(上)關於【加更】的二三事第二百七十九章 斥候營(下)第一百六十六章 韓國真意第一百一十章 公子羋雲第一百四十章 意外來援第十一章 謀取田地第七百九十二章 範離至秦第六百八十八章 範離歸來第五百章 到來江陵第三百五十六章 甘魚口之危第三百九十章 捷報至楚第七百五十七章 姬周之意第二百四十九章 衝突(下)第四百章 郢都後事第三百二十一章 在劫難逃第一百三十八章 趕赴北境(下)第六百零四章 真正用意第四百三十九章 宛城慶功第五百零三章 江陵告破第二百一十五章 南陽新聞【二合一】第三百六十章 戰火熄滅第六百零六章 效仿武卒第五百二十六章 夫概請戰第四百四十九章 前往魏國第六百六十八章 螳螂捕蟬第七百四十六章 新鄭暴亂第四百九十三章 捷後應待第七百八十六章 拓邊五嶺第六百三十九章 乾柴烈火第三百二十八章 真兇?第五百三十四章 行軍沂邑第四百七十三章 張宜第三百零四章 內朝新政第五百一十八章 請求援楚第四百四十七章 裨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