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進宮

正月初八,林玧琰便是回到了宛城,因爲逼近年關,所以宛城內的商販氣息也就濃郁的起來,從上林苑一路歸來,小長安聚、南筮聚都設置了關卡,不知道是因爲防止年關前後宛城人流擁擠暴動,還或者是南境的戰亂消息已經傳到了宛城。

不過進入宛城之後,林玧琰便是發現,任憑外界再怎麼流言蜚語,宛城內也是年味氣息越發濃郁,畢竟宛城可是連中原強雄之一的晉韓氏都沒有打下來,可見其堅固,至於遠在鄧國的紅巾軍,則無需他們煩心的了。

溫向衡和淳于啓已經是先行回公子琰府邸收拾好了,林玧琰一回到府上,便是將韓悝著作的《說文解字》拿給溫向衡,吩咐道:“將這份《說文解字》逐漸按照首字筆畫多少排序,再送往城東十里處的山竹村,那裡有造紙廠和印刷廠,讓管事的孔宣抓緊刻制活泥字,排版印刷。”

聞言,溫向衡雖是不明刻制活泥字和排版印刷究竟是什麼,但也是猜到了一個梗概,再者這些事他不需要負責,只需將這些竹簡歸置好,送往山竹村交給孔宣便是可以了。

接着林玧琰問道:“府中還有什麼事麼?”

溫向衡遞出一張紙,回道:“已經逼近年關,需要備一份年禮,這是衡草擬的一份名單,殿下看是否合適……”

林玧琰接過紙,掃了一眼,這上面前前後後有近百個名字,其後要送的東西也是不同,有貴重的也有輕的,道:“溫卿,這些便是不用了,二王兄,直接備一份年禮給他本人就行,莒老傢伙,就備上林苑帶回來的棘陽乾貨與野物吧,至於宮中的,得給我母親姜氏備上一點有心意的東西,貴重不貴重勿要考慮,至於君父,他都是富有大秦四境了,還差什麼,簡單點送上林苑的幾副平民勞作畫便是行了,就用這紙……其他人便是勿要鋪張浪費了!”

聞言,溫向衡也是點了點頭,隨即朝着林玧琰應了一聲,他雖然覺得有些出入,但是想起來自己殿下的性子,也就不好多說什麼了。

林玧琰又道:“對了,給我寫一封請求明日入宮的書簡,我也是好久沒有看見母親姜氏以及那些兄弟們了,也是有些想念的緊!”

秦王宮的大門所在的地方,在王宮南部,其中距離秦伯嬪妃所居住的後宮,中間還有幾條常常的甬道,設置了幾處關卡,都有宮衛在看守着。

林玧琰輕車熟路,經過甬道和羽林衛,便是來到了自己母親姜氏所在的宮殿【紫葉苑】。

守門的似乎是換了新人,但是看到了林玧琰走過來,也是朝內通傳道:“夫人,殿下過來了……”

林玧琰進了紫葉苑,便是有宮女圍上來,林玧琰小時候別看是公子,但是宮內對公子管理嚴格,安排在身邊服侍的只有侍監,沒有宮女,目的便是爲了維護秦王室血統的純正,宮外的老氏族一般大多數也是這般,所以很容易養成了比較怪癖的“男寵”之風。

林玧琰也是這般,所以以前都是藉着看完母親的緣故來後宮內看看宮女,就是來平衡一下心理,生怕有一個好歹還憋出來某些不好的東西來,但是現在,看過去,這些往日裡的熟面孔隨着宮牆內的花草一年又一年的花開花落,逐漸珠黃人老了。

母親姜氏的姑姑陌氏一看林玧琰進了紫葉苑,頓時笑着說道:“殿下,夫人昨晚就知道了殿下要來,高興地一整晚也沒有睡踏實呢!”

林玧琰也是問道:“陌姑姑,我母親最近一段時間可好?”

陌姑姑應道:“好着呢,好着呢……數日前君上下旨,進了夫人的【良媛】,月例、規制什麼的都比往常多了不少,殿下看,這紫葉苑也是並了周圍兩間大屋子,也來了不少服侍的下人。”

“良媛……”這個品階在宮中比不上后妃,但已經是嬪階了,位置還不低,看來最近自己這些事已經讓君父有了賞賜的心思,不過礙於老氏族,這份賞賜就落到了母親姜氏的身上。

“夫人,夫人殿下已經來了。”

內苑,幾位宮女扶着林玧琰的母親,良媛姜氏出來,姜氏出了門看到了林玧琰,笑道:“琰兒,你過來了。”

林玧琰上前行禮道:“孩兒見過母親。”

“你這孩子,出了閣還變得規矩起來了,你小時候來可沒跪過!”良媛姜氏嗔怒道。

良媛姜氏扶起來了林玧琰,然後對陌姑姑道:“飯食已經準備好了,讓人擡上來,琰兒,你快點隨娘進屋,外面冷。”

“嗯……”林玧琰點了點頭,便是隨母親良媛姜氏進了內屋。

林玧琰母親良媛姜氏準備的飯菜可着實不少,一般這個時候,姜氏都會提前一天準備好食材,然後一大早就會起來坐一些食材。

話說,林玧琰一吃到姜氏做的菜,便是嚐出來了與衆不同的味道,這是因爲姜氏做菜的食材。

姜氏所在的氏族亦是老氏族,不過居住在大秦西南境的竹山老氏族,與大秦老牌的氏族不同,這竹山姜氏乃是庸國遷過來的氏族。

說起庸國,姬周武王會同巴師八國,共同伐紂,戰於牧野,而庸國位居八國之首。而後分封諸侯之後,有“唯庸人善戰,秦楚不敵也”的說法,後來,庸國趁楚國災荒,起兵東進,不料反被楚王聯合西部的巴國、秦國所打敗,大半國土被楚、秦、巴三國瓜分,現在這庸國已經是退居以上庸爲中心的巴山中,庸人也就成了山嶽之民。

而這姜氏一族原本就是庸人,後來庸國退守一隅,姜氏一族便是投了大秦,而林玧琰的母親便是姜氏之女。

庸人飯食喜好用山中野料,林玧琰母親姜氏雖然是深居宮中,但是時不時的母族會差人送一些來宮內,吃到這大秦並不常見的母族家常菜,林玧琰自然是印象深刻。

待吃了一會後,姜氏才笑着摸了摸林玧琰的衣袖問道:“前些日子,母族送過來消息,說是你在外面行爲乖張,惹怒了不少老氏族?”

林玧琰面色一頓,他實在是不想讓母親知道這件事,可還是傳到了母親的耳中。

姜氏看到自己的兒子面色有異,也是笑道:“母族告訴我,也並非是存着心讓我來好好地教訓你,是關心呢!”

“兒子明白!”林玧琰點了點頭,雖說明知道姜族是不可能幫着老氏族對付自家人的,但畢竟是根基淺薄的外來氏族,很容易就受到了老氏族的操控。

“不說這些事了……聽你君父說,你現在治理棘陽?”姜氏見到林玧琰這個兒子時間甚少,自然是有的沒的,但凡是聽到的,都會問一句。

林玧琰倒是沒有想到,自己的父皇居然會來過:“君父來過?”

早知道,秦伯已經是年近半百,因爲長年累月的秦王宮政事忙碌,早已經是頭髮斑白,這後宮之內已經是多少年沒有見過新人了。

公子林玧智今年是十二歲,最小的公子,便是意味着秦伯步入四十歲後就很少進入後宮了。

姜氏回答道:“總之你君父誇你,你聽了也不要自滿!”

“孩兒哪裡會是那樣的人!”林玧琰也是嘟囔着嘴反問道。

姜氏笑了笑林玧琰果然是沒有長大的孩子,然後便是吩咐道:“陌姑姑,你將爐子上煨的靈芝湯端過來。”

“喏。”陌姑姑也是轉回身,帶着幾個宮女去廚房了。

聽母親姜氏說起來靈芝湯,林玧琰也是皺起了眉頭,那種記憶猶新的苦澀味道頓時一下子刺痛了記憶:“母親,孩兒已經吃飽了!”

“那靈芝可是好東西,也就是母族送過來想要給我調理一下身體……吃飽了也喝一點湯,沒事的。”姜氏也是勸道。

其實林玧琰想是提醒,靈芝湯和飯食一起吃,作用不大,但是也想到了自己待在宮內的時間有限,瞧着母親一臉關切的樣子,也就沒有多說什麼了。

抿了一口靈芝湯,林玧琰五官已經是擠到了一起,這苦味……絕對是年份不小了!

“你這孩子……”姜氏說着便是遞給了林玧琰一塊絲帛,然後試探性的問道:“琰兒,你出宮也有大半年了,可看上了那戶人家的女子?爲娘也可差人給你說親,實在不行……可以託句夫人說一聲也行啊,她上次過來還說你年歲已經可以娶親了,倒是提醒了爲娘。”

“句夫人?”林玧琰皺起了眉頭,王宮之內,這句夫人可是獨一無二,原因便是,他是二王兄林玧信的母妃,想如今朝堂上【信黨】對【仁黨】的打壓,林玧琰便是知道,後宮之內,這位句夫人的風頭可能已經是壓過了秦後。

一想到這兒,林玧琰不禁提醒母親姜氏道:“母親,句夫人與秦後多有矛盾,母親還是遠離一些爲好……”

“明白的,明白的,平日裡這宮內我也不怎麼走動,難不成,句夫人要進門,我還閉上門不成……”

說到一半,姜氏纔想起來了正題是什麼,當下嗔怒道:“你這孩子,談起你的婚事推三阻四,你看看,除了你五王兄落下了病根外不能出門,餘下你四個王兄哪個沒成家立室?”

“母親,我年歲也比他們小了不少行不……”

“都是出閣的公子,年歲能小到哪裡去!”姜氏說了一聲便是吩咐道:“將我牀頭的那些畫像拿過來。”

不多時,便是有宮女捧過來一些絲帛,姜氏交給了林玧琰,道:“這裡都是宛城的大戶人家,爲娘替你看過了,模樣都挺不錯,家世也算好的,你仔細看看,挑中了哪一個告訴爲娘。”

林玧琰看着自己母親煞有其事的拿過來這些絲帛畫,看來也是用了心,不好直接拒絕,當下便是拿起來了絲帛畫裝模作樣看了起來。

姜氏也是在林玧琰看畫像的時候,介紹道:“這是宛城鄧氏的女兒,模樣甚是可愛,人也不錯。”

林玧琰看着畫像,心裡頭奔過一萬頭【草I泥l馬】,就這絲帛畫上的幾筆勾勒,便是讓母親覺得模樣甚是可愛、人也不錯?

這畫質、這像素也是沒誰了!

林玧琰看了看,便是想起來了藉口:“母親,鄧氏的女兒皇兒也聽過,不過據說小時候得過麻風,現在臉上還沒好呢!”

一聽到麻風,姜氏嚇得花容失色,問道:“當真如此?”

“兒子騙你做什麼!”林玧琰語氣絲毫聽不出來有假。

“患過了麻風,絕不能要!”姜氏看了看,隨即又指了一張絲帛畫道:“這是淯陽禾豐氏的族女,會楚舞,怎麼樣,看上了不?”

“禾豐氏……”林玧琰想了想,覺得有些耳熟,一想原來是淯陽的禾豐氏,說來,上林苑新建,便是在這位淯陽禾豐氏的手裡拿過來不少的田地,也是因爲禾豐氏也是因爲底子不乾淨纔會被林玧琰擺了一道的。

“母親,這禾豐氏與淯水水匪有勾結,孩兒這一次前往棘陽治理,便是與這禾豐氏打過交道。”

“水匪?!”聽到這個字眼,姜氏也是睜大了眼睛,攥起來了拳頭捂着胸口道:“沒有想到這禾豐氏這麼爲非作歹,居然敢勾結水匪!”

聽着母親也是生氣了,林玧琰也是順水推舟,將面前的絲帛畫退回給了母親,道:“母親,你身居內宮,常言道,眼見爲實耳聽爲虛,你連人家面都沒有見過,還不是憑藉人說的想象,這些人不用看了!”

聞言,姜氏看着自己的而已,想了想方纔說的話,的確是沒有錯,這些宮外的【月娘】怎麼這麼不靠譜!

見兒子已經是沒有性質談及婚事,也的確是自己這邊出了問題,姜氏便是讓陌姑姑讓絲帛畫收了起來。

姜氏也是繼續讓林玧琰多吃吃飯菜,即便是林玧琰已經是吃了很多,但是依着姜氏作爲母親許久不見兒子的心思,哪裡會嫌兒子吃的多。

這不,林玧琰便是吃的過多,說想要出門走走,姜氏也是應允了。

看着這一大桌子的菜,有的乾脆就沒動過筷子,姜氏終歸不是浪費的主,便是招過來陌姑姑和其他服侍的下人一同吃飯。

許是姜氏平時對待下人和顏悅色慣了,衆人也沒有拒絕。

陌姑姑作爲姜氏的陪嫁,自然是坐在了最靠近姜氏的位置。聽着姜氏滿心幽懷的喃喃道“這孩子……”的時候,也是提醒道:“夫人,欲要爲殿下說親,爲何要信他人,找的都是讓殿下不滿意的非良之人,還不如直接找母族呢,族內的也知根知底一些……”

聞言,姜氏面色一喜,柔聲說道:“陌姑姑你還真是提醒了我……”

林玧琰也只是在紫葉苑走動了一會,進來屋,見其他人也是吃上了,倒是沒有多說什麼,畢竟母親心善,自己也並非是講究那些俗禮之人。

姜氏將林玧琰拉到了內屋來說話:“方纔我想過來了,姜族有不少年歲與你相仿的女子,不如爲娘託母族爲你說親,一來結了爲娘看到你成家立室的心願,而來,母族也願意更多親近你一些,你看如何。”

聞言,林玧琰知道母親關心則亂,也是沒有直接拒絕,想着日子還長着呢,說通母親也並非是一件難事,最不濟,戰事將起,還怕找不到藉口推脫,便是答應下來了。

姜氏瞧着兒子答應了下來,也是滿心歡喜,便是從牀頭的箱子內拿出來一個斗大的玲瓏寶箱,打了開來道:“這些是爲娘這些年給你攢下的積蓄,上次你居然還將幾個弟弟的月例拿走了,要不是稷兒來我這多吃了幾頓飯,爲娘還不知曉呢!”

林玧琰瞧過去,玲瓏寶箱內盡是黃金白金(銀子)珠玉之物,這裡有的是宮內的賞賜,也有的是母親的陪嫁。

林玧琰道:“不用母親,兒子現在可是治理上林苑,吃穿花銷絕對夠了!”

聽着兒子這堅決不要的語氣,姜氏也說:“你啊,看來真要給你說門親事,好好管着你。”

林玧琰還能說什麼,只能報之一笑。

第五百四十三章 說服羋雲第一百一十六章 東窗事發第五百五十八章 巴女子清第八十九章 南郡大戰將起!第七百五十七章 姬周之意第四百二十二章 吳軍動向第一百九十五章 明泉反擊第七十二章 決戰前夕第五百零一章 臨陣裁軍第一百六十八章 是友非敵第五百六十三章 封令祝融第一百一十八章 宛城反應第四百四十一章 韓滅鄭之戰第七百三十二章 謀取第一百五十八章 封公大典(上)第八十三章 秦軍出動第二百七十八章 斥候營(中)第一百八十八章 壽王求糧第三十七章 長公子的蛻變第三百七十一章 大楚朝堂第三百八十八章 兵圍荊軍第七十一章 應城落幕第一百八十三章 江夏出路第二百三十八章 說服出兵第七百七十章 新制推行第四百四十章 休養之策第一百七十六章 迎回魯陽(上)第三百八十五章 盧縣首戰第八十七章 大秦北境第七百九十七章 又聞變故第一百五十九章 封公大典(下)第五百八十七章 嬴珏態度第四百一十七章 大戰前夕第一百七十六章 迎回魯陽(上)第一百四十二章 林玧淵(下)第三百二十八章 真兇?第七百一十四章 離間聯軍第四百五十四章 宅中衝突第五十五章 古華容道第二百零八章 羋雲到來第一百八十一章 商議大策(下)第二百五十六章 孟驤第六百三十九章 乾柴烈火第三百一十五章 賞賜第四百零五章 費無極歸來第五百四十章 荊王鬆口第八百零四章 老秦北境第八百一十一章 招納賢將第四百四十八章 向魏換糧第二百五十八章 擊潰孟驤第七百八十二章 初元四年第十六章 大旬朝第四百一十三章 鬆口第五百九十章 征剿庸人第十七章 血濺朝堂第一百五十二章 震動潁川(下)第三百七十章 再回宛城第六百四十三章 班師回朝第五百六十七章 到達咸陽第二百七十一章 秦宮反應第七百二十章 迅猛反擊第三百三十一章 兄弟相見第二百三十章 吳國範離第六百零二章 善後之事第六百三十六章 大梁驚恐第四百七十六章 張宜獻計第三十二章 進宮第六百四十五章 宣後開口第六十三章 返回舊唐第七百五十六章 應對魯國第五十八章 北王軍的應待第五百九十二章 藍田各部第六百三十六章 大梁驚恐第三百三十章 真相第五百七十八章 終是被獲第七百四十五章 韓國豪族第五百六十三章 舉發真相第七百五十五章 燕趙歸心第三百三十六章 韓悝請儲第八章 天下大勢第三百七十章 再回宛城第四百八十章 秦卒之憂第一百一十章 公子羋雲第一百九十三章 計劃開始第二十九章 北陵族遷第七百零五章 洲邑要害第五百二十八章 復楚準備第六百零四章 真正用意第七百二十八章 不安第五百五十九章 荊地事了第三十七章 長公子的蛻變第一百一十七章 交接襄城第三百零四章 內朝新政第六百五十九章 嬴肆下落第二百五十三章 新營地第四百一十八章 楚軍攻郢第一百八十一章 商議大策(下)第七百六十六章 再度震驚第七百八十九章 初元八年第五百八十六章 再見公君
第五百四十三章 說服羋雲第一百一十六章 東窗事發第五百五十八章 巴女子清第八十九章 南郡大戰將起!第七百五十七章 姬周之意第四百二十二章 吳軍動向第一百九十五章 明泉反擊第七十二章 決戰前夕第五百零一章 臨陣裁軍第一百六十八章 是友非敵第五百六十三章 封令祝融第一百一十八章 宛城反應第四百四十一章 韓滅鄭之戰第七百三十二章 謀取第一百五十八章 封公大典(上)第八十三章 秦軍出動第二百七十八章 斥候營(中)第一百八十八章 壽王求糧第三十七章 長公子的蛻變第三百七十一章 大楚朝堂第三百八十八章 兵圍荊軍第七十一章 應城落幕第一百八十三章 江夏出路第二百三十八章 說服出兵第七百七十章 新制推行第四百四十章 休養之策第一百七十六章 迎回魯陽(上)第三百八十五章 盧縣首戰第八十七章 大秦北境第七百九十七章 又聞變故第一百五十九章 封公大典(下)第五百八十七章 嬴珏態度第四百一十七章 大戰前夕第一百七十六章 迎回魯陽(上)第一百四十二章 林玧淵(下)第三百二十八章 真兇?第七百一十四章 離間聯軍第四百五十四章 宅中衝突第五十五章 古華容道第二百零八章 羋雲到來第一百八十一章 商議大策(下)第二百五十六章 孟驤第六百三十九章 乾柴烈火第三百一十五章 賞賜第四百零五章 費無極歸來第五百四十章 荊王鬆口第八百零四章 老秦北境第八百一十一章 招納賢將第四百四十八章 向魏換糧第二百五十八章 擊潰孟驤第七百八十二章 初元四年第十六章 大旬朝第四百一十三章 鬆口第五百九十章 征剿庸人第十七章 血濺朝堂第一百五十二章 震動潁川(下)第三百七十章 再回宛城第六百四十三章 班師回朝第五百六十七章 到達咸陽第二百七十一章 秦宮反應第七百二十章 迅猛反擊第三百三十一章 兄弟相見第二百三十章 吳國範離第六百零二章 善後之事第六百三十六章 大梁驚恐第四百七十六章 張宜獻計第三十二章 進宮第六百四十五章 宣後開口第六十三章 返回舊唐第七百五十六章 應對魯國第五十八章 北王軍的應待第五百九十二章 藍田各部第六百三十六章 大梁驚恐第三百三十章 真相第五百七十八章 終是被獲第七百四十五章 韓國豪族第五百六十三章 舉發真相第七百五十五章 燕趙歸心第三百三十六章 韓悝請儲第八章 天下大勢第三百七十章 再回宛城第四百八十章 秦卒之憂第一百一十章 公子羋雲第一百九十三章 計劃開始第二十九章 北陵族遷第七百零五章 洲邑要害第五百二十八章 復楚準備第六百零四章 真正用意第七百二十八章 不安第五百五十九章 荊地事了第三十七章 長公子的蛻變第一百一十七章 交接襄城第三百零四章 內朝新政第六百五十九章 嬴肆下落第二百五十三章 新營地第四百一十八章 楚軍攻郢第一百八十一章 商議大策(下)第七百六十六章 再度震驚第七百八十九章 初元八年第五百八十六章 再見公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