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度量衡

眼下正是農閒的九月下旬,因此諸多農事已經悉數宛城,林氏族地的田畝上,是年歲大大小小的農人拿着木杵、耒耜等農具在整理着土地。

次日出門由滓渙領着熟悉林氏族地地盤的林玧琰見到了此類場景,也是知曉了這次時候中原纔剛剛出現牛耕,南秦地處偏遠,怎麼可能接觸到牛耕了,除了牛耕之外,南秦境內一應的先進農具都沒有。

木杵耒耜之類的農具,林玧琰見到了也是抹了一把汗,用這個農具來拾掇土地,未免太事倍功半了吧。

當下腦海裡也是出現了一些農具的圖案,便是折返去了箔錫的百工坊,準備打造一批好用的農具。

百工坊這些工匠有青銅匠,有陶土匠,木匠,石匠等,多且雜,林玧琰覺得想要做好內宰一職的事情,就必須要用到這些工匠。

因爲昨日林玧琰許諾給他們民籍之後,乾的也是熱火朝天,不過他們的鑄造都是爲了供應宛城尤其是王宮裡所用的,各種玉石飾物、青銅器物,金屬鐵器,都是奢侈的造型,涉及到農事生產的,硬是一件都沒有。

當下林玧琰勒令百工坊司署箔錫放掉奢侈品的打造,轉而打造各種農具。

箔錫卻是道明實情,這些工匠都是各地挑選上來的良匠,爲的就是服務於林氏自己秦國老氏族的需要,如今突然停下生產,造成各種器物的供應不上,恐怕得算作內宰的失職。

說到最後,林玧琰也是明白了,敢情百工坊就是一個爲贏姓林氏自己秦國的老氏族服務的私人加工廠,這樣停掉的確是不合時宜,還得緩慢圖之。

當下決定犧牲林氏族地衛戍士卒一段時間的兵器打造,便是抽調了一部分百工坊的各大匠,開始進行了農具研製打造。

林玧琰剛將大概的圖紙畫下來交給各個大匠,卻是沒有想到問題又來了。

不過這些傢伙的各行其事,也是讓林玧琰頭疼不已,比如說,打造最簡單的農具鋤頭,這些工匠往往是喜歡一個人獨自完成一整支,從選擇木棒,削滑,到打造鋤頭,接上,根本不讓別人插手。

但是這種最簡單的鋤頭卻是要耗費數日的時間,這種速度,要是打造一支成品的矛戈之類的兵器,豈不是要耗費數月的功夫。

林玧琰難以接受,隨即便是想選用流水線的方式鑄造,卻是發現更嚴重的問題來了。

大秦居然沒有統一的度量衡!

這讓某位工匠鑄造的鋤頭到了另一位工匠的木棒上面,或鬆或小,根本銜接不上。

林玧琰陰沉着臉,看着面前數百位工匠,厲聲問道:“一尺有多長?”

頓時這些人嘰嘰喳喳的吵了起來。

“伸出來胳膊,到肘部關節這兒,差不多是一尺……”

“不對不對,這一尺太長了,應該是張開手,大拇指和小拇指伸成最大,這纔是一尺。”

“你這纔不對……”

林玧琰見狀,也是大聲喝住他們:“夠了!”

沒有統一度量衡的流水線生產,根本就沒有辦法應用到實際上面來,所以統一度量衡,又成了當務之急!

於是,這些工匠隨着林玧琰換了一塊陣地,開始所謂的設定度量衡。

如今生活中常用的無非是長度、容度、重量,面積這幾個。

林玧琰習慣用十進制。

而第一個就是確定長度。

林玧琰廢除了原先大秦混亂的四進制,七進制、八進制、十二進制、十六進制。

林玧琰明文規定一丈等於十尺,一尺等於十寸,一寸等於十分,至於分下面林玧琰還想劃毫來着,不想想了想,“亳”這個精度對於現在並不實用,因此作罷。

想是想出來了,林玧琰便是拿寸來確定長度。

“取幾個易折的細木棍過來!”林玧琰指揮兩個工匠道。

隨即,兩個工匠便是拿回來了一把細木棍。

“你,你,……,你,你,給我走上前來!”拿到細木棍後,林玧琰便是隨便指了十個人走出來。

那十人也是聞言走了出來,隨即林玧琰又是交了幾人出來,分給他們手中的細木棍,道:“量他們的中指關節,最底下的那段有多長,就把棍子掰斷成多長。”

“喏!”那些手拿細木棍的工匠也是應了一聲,隨即按照林玧琰的要求,去比量那十人中指最下關節的長度。

沒有多久的時間,林玧琰的手上便是拿回來了十根長短有些許差別的寸長木棍。

林玧琰挑除其中最短和最長的那兩根,便是讓人拿過來了絲線,將這剩下的八根寸長木棍量出了總長。

再將那根絲線對摺三次,獲得了八分之一的長度,纔對衆人道:“這便是一寸的長度了!”

當下便是有人拿出來了另一個木棍,比劃成一尺的長度。

林玧琰手中拿着一尺的細木棍,看着衆工匠問道:“可有青銅匠人?!”

現在在這裡的工匠除了鐵匠稀少,其他的匠人倒是足夠多。

便是有數道青銅匠人走出來。

林玧琰將幾根確定好的尺才木棍交由他們道:“你們爲所有匠人打造一把青銅尺,一尺長,上有分刻度,背面刻有工匠的名字,每位工匠隨身攜帶,以證身份!”

“是!”這幾位青銅匠人隨身應道。

既然長度單位已經是確定了,其他的就是好辦了。

重量單位就輕鬆了,倒是不用弄的似長度單位那麼精細,林玧琰挑選了幾個武國常用的重量單位,如升,鬥,石三種。

要知道在南秦,乃是中原都是重量單位與容量單位是相通的,一升糧食便是一斤糧食,但是鬥與石的換算單位卻是不一樣,林玧琰運用了十進制,便是將鬥定成了十斤,石定成了百斤。

林玧琰讓數人找了不同的米鬥回來,去掉最大的與最小的,便是得到了一個比較中肯的木鬥容量,也定下了升斗石的容量以及重量。

至於面積單位,但是運用到田畝上,林玧琰也是就近採用了分、畝、頃三個單位,一頃等於十畝,一畝等於十分。

一分田便是四丈長兩丈寬,每畝便是二十丈長,四丈寬,與今日大秦通行的畝制並無多大差別。

於是花費了一整日的功夫便是確立了度量衡,林玧琰也是頗爲自得,隨即便是着手給了這些工匠一個匠吏的身份,即納工爲吏,原先這些匠人是屬於隸民的,如今林玧琰給了他民籍的身份,再用之前的隨便給點米糧餵飽就不行了,還得給定下工匠的月祿了。

百工坊的司署箔錫也是覺得這位殿下的想法異想天開了。

給予工匠民籍便是許諾他們可以擁有土地,居然還“納工入吏”,被士族把控的吏何時能夠讓工匠染指了?

最難以接受的是,這位殿下的意思居然是想用鐵器來打造農具,這可是鐵器啊,用來鑄造刀甲的鐵器怎麼能夠用來給農人作爲農具使用!

早知道鑄造這些鐵礦石的農具,乃是從泌陽的鐵礦山上運出來的,實在是有些不值當,而且聽這位殿下的意思,用的還不是少數的鐵料,這樣一來但真的是有些難以接受了。

可偏偏這位殿下性子倔強,箔錫從旁好說歹說,硬是沒有說動這位殿下改變主意。

箔錫便是認爲這位殿下乃是胡鬧來了,期間又與滓渙言明,滓渙也是心急如焚,當日高侍監多番強調自己得輔佐這位公子琰殿下治理好內宰之事,沒有想到這位殿下居然是鬧出來了這些荒唐的事情。

終於滓渙忍不住了,贏姓林氏族地乃是秦王室的重要錢糧來源,如果除了差錯,恐怕六殿下拍拍屁股走人了,受難的還是自己。

因此尋了一個機會,便是將此中利害向這位公子琰殿下挑明瞭自己的意思。

“滓卿認爲鐵器鑄造農具是浪費?!”

林玧琰這幾日聽到這種觀點也是厭煩了,無論是滓渙、箔錫之流的官吏這般認爲,甚至連那些工匠也是這般想的。

鐵質農具的使用以及牛耕的推廣,分明是可以大規模提高生產力的好不好!

不過林玧琰也不敢十分斷定就是如同自己所想,畢竟當初爲了賺錢。研造出來了白紙和改進了毛筆,想要大賺一筆的時候,卻是發現這個時代連識字的人都少的可憐!

滓渙道:“殿下,其他的勿言,單這鐵料取之不易,本是勇士保家衛國的利器,用作農事,實在是過於可惜了!”

聞言,林玧琰這才知道滓渙糾結的點在哪裡,當下道:“滓卿,給我十日的時間,十日之後,若是我說服不了滓卿,鐵器用作農事此舉,就此作罷!”

聞言,滓渙本想立即停止鐵器製作農具一事,但是公子琰殿下退讓到這一步也是不易,索性等上十日就十日的功夫,到時候在廢除鐵器此舉,損失也並不大。

PS:一寸大概相當於2.5釐米,一石大概相當於現在的一百斤,一畝大概是五百平方,其餘的度量衡單位以此參考。

第三百零三章 收取柘城第二百七十九章 斥候營(下)第一百七十章 魯陽君第六十章 柘王之計第六百八十三章 戰勢如荼第一百二十七章 襄城角力第一百九十四章 撼動南郡!第八十七章 大秦北境第六百三十章 異變突生第一百四十章 意外來援第二百六十六章 進軍南陽!第一百九十九章 奴隸處置第二百一十七章 “貴客”第三百九十六章 羋負降楚?第五百八十一章 老秦國事第二百一十九章 辯罪【二合一】第七百二十一章 合圍之勢第七百五十一章 嬴肆抵宛第一百七十二章 江夏守第一百三十三章 屠刀第三百七十八章 新蔡會盟第三百二十章 商司第五百七十四章 長公主嬴珏第一百七十五章 初見魯陽君第八百二十四章 何爲天下第六百四十九章 老秦商君第二百三十一章 越國鄭旦第二百七十二章 和約之盟第二百一十九章 辯罪【二合一】第二百二十八章 秦韓對比第六百一十七章 魏武卒敗第七十一章 應城落幕第五百四十章 荊王鬆口第四百一十章 範離辭行第三十三章 秦王宮朝宴第二百八十章 臘腸第三百四十一章 門客內爭第六百八十五章 戰後事宜第一百五十一章 震動潁川(上)第五百二十六章 夫概請戰第三百一十九章 北秦消息第八百零九章 兼併之心第五百三十四章 行軍沂邑第四百六十三章 對魏之謀第四百三十一章 屈平使秦第一百五十一章 震動潁川(上)第三百三十四章 縱橫之術第七百章 吳楚動作第二百三十五章 妥協第六百五十一章 公君交底第三百三十八章 立儲(下)第三百章 君臣談心第一百零三章 正面交戰!第五百六十章 齊盟伐秦第二十八章 尚書府落成第二百一十二章 穎陰守人選第五百八十三章 意動第三百七十九章 郢都應對第二百零八章 羋雲到來第二十四章 羽林軍第二百三十二章 備戰安排第七百三十八章 奇天大陣第七百一十六章 秦吳決戰第五百三十七章 大戰落幕第五百一十二章 徐州會盟第二十六章 雍丘衆首,雍恥!第三十章 鍛鐵造弩第二百五十一章 敗家第七百六十章 包藏禍心第六百八十六章 內生間隙第三百九十一章 陷入僵局第三百四十九章 邀請壽王第八十九章 南郡大戰將起!第三百六十七章 首次議約第五百九十九章 殺雞儆猴第三百四十八章 衝突(上)第七百三十四章 變局第四百零一章 水淹鄢城第七百二十七章 屠城第七百二十五章 伐韓第八百零九章 兼併之心第一百二十八章 譁變將起?第四百五十章 停留滎陽第三百四十三章 隸人之弊第七百一十二章 子西回軍第六百五十四章 回返宛城第七百零六章 攻守方略第三百七十二章 後苑之談第七百六十二章 列國之軍第四百三十八章 慶功儀式第四百五十章 停留滎陽第一百零一章 壽王軍使者第三百零二章 宣政殿對問(中)第七百二十七章 屠城第五百三十五章 全軍出擊第二百八十八章 滿獲而歸第七十一章 應城落幕作者想說的話第三百七十一章 大楚朝堂第四百九十二章 翻盤之戰
第三百零三章 收取柘城第二百七十九章 斥候營(下)第一百七十章 魯陽君第六十章 柘王之計第六百八十三章 戰勢如荼第一百二十七章 襄城角力第一百九十四章 撼動南郡!第八十七章 大秦北境第六百三十章 異變突生第一百四十章 意外來援第二百六十六章 進軍南陽!第一百九十九章 奴隸處置第二百一十七章 “貴客”第三百九十六章 羋負降楚?第五百八十一章 老秦國事第二百一十九章 辯罪【二合一】第七百二十一章 合圍之勢第七百五十一章 嬴肆抵宛第一百七十二章 江夏守第一百三十三章 屠刀第三百七十八章 新蔡會盟第三百二十章 商司第五百七十四章 長公主嬴珏第一百七十五章 初見魯陽君第八百二十四章 何爲天下第六百四十九章 老秦商君第二百三十一章 越國鄭旦第二百七十二章 和約之盟第二百一十九章 辯罪【二合一】第二百二十八章 秦韓對比第六百一十七章 魏武卒敗第七十一章 應城落幕第五百四十章 荊王鬆口第四百一十章 範離辭行第三十三章 秦王宮朝宴第二百八十章 臘腸第三百四十一章 門客內爭第六百八十五章 戰後事宜第一百五十一章 震動潁川(上)第五百二十六章 夫概請戰第三百一十九章 北秦消息第八百零九章 兼併之心第五百三十四章 行軍沂邑第四百六十三章 對魏之謀第四百三十一章 屈平使秦第一百五十一章 震動潁川(上)第三百三十四章 縱橫之術第七百章 吳楚動作第二百三十五章 妥協第六百五十一章 公君交底第三百三十八章 立儲(下)第三百章 君臣談心第一百零三章 正面交戰!第五百六十章 齊盟伐秦第二十八章 尚書府落成第二百一十二章 穎陰守人選第五百八十三章 意動第三百七十九章 郢都應對第二百零八章 羋雲到來第二十四章 羽林軍第二百三十二章 備戰安排第七百三十八章 奇天大陣第七百一十六章 秦吳決戰第五百三十七章 大戰落幕第五百一十二章 徐州會盟第二十六章 雍丘衆首,雍恥!第三十章 鍛鐵造弩第二百五十一章 敗家第七百六十章 包藏禍心第六百八十六章 內生間隙第三百九十一章 陷入僵局第三百四十九章 邀請壽王第八十九章 南郡大戰將起!第三百六十七章 首次議約第五百九十九章 殺雞儆猴第三百四十八章 衝突(上)第七百三十四章 變局第四百零一章 水淹鄢城第七百二十七章 屠城第七百二十五章 伐韓第八百零九章 兼併之心第一百二十八章 譁變將起?第四百五十章 停留滎陽第三百四十三章 隸人之弊第七百一十二章 子西回軍第六百五十四章 回返宛城第七百零六章 攻守方略第三百七十二章 後苑之談第七百六十二章 列國之軍第四百三十八章 慶功儀式第四百五十章 停留滎陽第一百零一章 壽王軍使者第三百零二章 宣政殿對問(中)第七百二十七章 屠城第五百三十五章 全軍出擊第二百八十八章 滿獲而歸第七十一章 應城落幕作者想說的話第三百七十一章 大楚朝堂第四百九十二章 翻盤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