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三章 反擊序幕

秦國在荊地的兵馬,已經是盡數撤往了壽郢、豫章兩地。

吳軍決堤大江倒灌湖口要塞一事乃是陽謀,秦軍亦是早早的預料到了,故而即便是失去了湖口要塞,然而秦軍的傷亡也並不大。

尤其是早早的堅壁清野,即便是吳楚將軍的士卒像極了餓瘋了的野狗四處尋覓食物,也極少有收穫。

林玧琰已經是接到了弦高的來信,確定壽郢已經是被大秦兵馬攻打下來了,楚王乃至整個楚王室的嫡系支脈,皆是被秦軍掌控!

隨即得到了消息,言明楚國上柱石子西已經是率領部分兵馬回援壽郢。

如此一來,面臨着吳楚聯軍攻打壽郢,林玧琰也是底氣十足。

其看着吳楚聯軍的來向,亦是流露出來了譏諷之色:“我大秦兵馬素來不懼野戰與攻城之戰,即便是吳楚兩國盡起國內可戰青壯,我大秦也有着足夠的底氣將其全部留在……荊地!”

其身旁的伍康、王琚、杜烈、宋代等一衆秦將亦是摩拳擦掌,尤其宋代更是躍躍欲試的姿態對林玧琰請命道:“殿下,爲了引吳楚聯軍深入荊地,末將放棄了湖口要塞,此番對吳楚的首戰理當是末將領兵出擊!”

那祝融軍將軍杜烈亦是說道:“難道衡山就不是主動棄守的麼?此戰當由祝融軍率先出擊吳楚聯軍!”

繼宋代與杜烈之後,又有數將朝着林玧琰請命道。

那伍康與王琚見到這幅樣子,不忍拂了部下的請戰之心,也並未出言喝止。

但林玧琰卻是並未直接答應下,而是顧左右而言他,將視線落到了一旁默然不語的範離身上。

“範子離開吳國朝堂已經是將近一歲了,難道就不怕吳王生疑麼?”

範離回道:“自夫概之亂後,吳王便是生性多疑起來了,恐怕這疑心早有了,不過再過兩個月,吳王對範離的疑心便是徹底落定了!”

林玧琰知曉,越王去歲歸還吳國王庫的糧食被做了手腳,且是重金買通了吳國的上下臣心,將這些品相極好的糧食做了糧種。

吳國地處東南溼熱地帶,氣溫炎熱,爲了避免六七月份江水洪澇,吳人一般都是在江水逐漸下落的七月中旬開始播種,到九月中旬方纔是收割。

如此一來,即便是吳國發現了越國糧種的險惡用心,最遲也是要到八月份。

彼時越王在越地必定是做好了萬全的準備,吳國的軍隊半數跟着伯丕征伐秦國,越王的贏面反正不在小處。

“如此一來,範子倒是不用再在我秦軍之中隱姓埋名了……”林玧琰似乎是另有所指。

而範離也是心領神會,瞬間領悟了林玧琰的意思,當即是道:“範離請命,前去說服楚國,伐齊!”

“伐齊?”秦國衆將對範離請命說服楚國並不意外,畢竟漢水軍與祝融軍已經是合併一處,皆是由公子琰執掌,範離留在這幸福,不過一個謀士的作用,算得上是大材小用。

然而衆將卻是好奇,範離作爲越國埋伏在吳國朝堂的最大【間者】爲何不說服楚國兵馬反攻吳國卻是要進行伐齊?

而範離也是沒有故意賣關子,當即是說出來了自己原因,說道:“說服子西伐吳,範離有五成的把握,然則若是說服楚軍伐齊,範離則是有着十成的把握!”

“這是爲何?”似秦將伍康、宋代皆是好奇其中的原因。

範離解釋道:“吳楚聯軍,此戰進行到此處已經是有了一些軍誼,且是不久前吳國歸還了侵佔楚國的楚東全部城邑,算是罷軍言和,當此之時要楚國攻打吳國,便是背友負義之舉,那楚上柱石子西自詡爲謙謙君子,多半不可能應下此事的。”

說到這裡,伍康更是疑惑了:“如先生所言,那齊國更是此番伐秦的盟主,那上柱石子西豈會是答應伐齊!”

“名爲盟友,實則不然!”對於伍康的疑問,範離也是搖了搖頭回道:“齊楚乃是世仇,聯手伐秦乃是縱橫之舉,然則齊楚之間的矛盾還是不可調和的。”

“齊國田氏取代呂氏乃爲天下人所不齒的行徑,彼時無論是公仇私恨,楚國皆是有些名正言順的理由,出師討伐齊國!”

“原來如此!”一衆秦將聽聞範離道出緣由,皆是一副瞭然於心的神色。

林玧琰倒是看着範離,頗有興致的開口問道:“即便是我大秦將伯丕所率的吳國兵馬盡數留在荊地牽制,越國果真是有把握攻打吳國嗎?”

聞言,範離一副胸有成竹的神色回道:“吳越本就是世仇,數百年兵戈交戰皆是互有勝負,數十年前越國敗在了吳國的手中,實乃是晉國扶持吳國,且是伍員、孫長卿、伯丕之流皆是投奔吳國所致。”

“如今越國仿吳國兵制十年,積蓄國力十年,”範離流露出來了譏嘲之色:“反觀吳國,吳王與朝堂臣卿離心離德,猜忌伍員、罷用孫長卿,如此自毀國本,此消彼長,越國勝面自然是要超過吳國的。”

www •Tтkan •C〇

“再者,與秦國有最大的不同,此戰越國並非是吞併吳國而戰,大多還是爲了要復國的。”

“當然,若是越國復國了,吳國便是無力遠征秦國來了。”

“故而最遲九月,吳國便是會撤兵,彼時秦國揮師北上,與楚軍夾擊齊師,如此一來,齊盟伐秦齊魯燕韓吳楚六國聯軍便會土崩瓦解,大秦國難自然也就是迎刃而解!”

說到這裡,範離又是朝着林玧琰作揖恭賀道:“範離便是在這裡提前恭賀公子琰了,齊盟伐秦齊魯燕韓吳楚六國伐秦,秦卻是能夠安然無虞擊潰六國聯軍,此戰過後,秦國已經是向中原列國證明自己有睥睨諸侯,問鼎中原的國力了!”

此番齊盟伐秦改變了林玧琰一個思路,即往昔的諸侯爭霸不過是一場夢罷了。

似楚國的新蔡會盟、魏國的徐州會盟,齊國的甄地會盟,看似是向中原諸侯證明國力足以稱霸,至於有沒有成,每個人皆是有着不同的看法。

但是禮樂徹底崩壞的大時代已經是隨着吳楚越魏齊韓的先後稱王而徹底拉開了序幕!

良久之後,從思慮中醒悟的林玧琰頗爲意味深長地說道:“我大秦……志不在此!”

第六百二十五章 首戰河西軍第一百六十四章 說服莒勱(上)第二百一十六章 爭儲現狀第六百六十八章 螳螂捕蟬第三百三十二章 水落石出第八百一十八章 長平後事第三百一十四章 新秦宮第五百章 到來江陵第七百零一章 衡山冬日第三百二十九章 最後一名隱賊第六十五章 商議決戰第二百二十八章 秦韓對比第四百三十六章 範宣勸諫第一百七十三章 前往北境第三百零一章 宣政殿對問(上)第七百八十一章 範離別越第四十一章 城防營營嘯第三百六十三章 楚使離去第一百零一章 壽王軍使者第三百三十章 真相第九十七章 兵臨襄城(上)第六百零六章 效仿武卒第二百二十章 建造新宛第七百五十章 現局安排第七百一十六章 秦吳決戰第二百三十三章 攬事用意第一百零一章 壽王軍使者第三百六十一章 若關防線第十六章 大旬朝第九章 韓悝入仕第八十八章 首攻若縣第八百零二章 老秦變故第六百二十一章 震驚老秦(二)第四百七十三章 張宜第七十五章 決戰(中)第一百七十五章 初見魯陽君第八百一十章 韓楚序幕第五百一十三章 嬴肆相王第六百五十九章 嬴肆下落第八十章 進軍南郡(上)第四百七十一章 嬴騫第三百零六章 滓垸之愁第六百二十九章 桐鄉慘戰第二百八十八章 滿獲而歸第六百八十二章 各出手段第四百五十二章 魏相翟璜第八百零八章 弩炮利器第七十二章 決戰前夕第五百八十四章 張宜連橫第八百一十九章 四面伐魏第五百二十五章 起身南下第二百二十一章 新城規模(上)作者想說的話第四百三十五章 秦卒遭圍第六百四十七章 老秦宮前第三百三十九章 江夏之事第二百五十八章 擊潰孟驤第八十九章 南郡大戰將起!第一百四十二章 林玧淵(下)第一百八十四章 南陽事變第二百三十六章 韓鄭消息第六百四十章 迴歸櫟陽第一百二十二章 明子夫至南郡第一百四十七章 鐵蒺藜之威第二百一十六章 爭儲現狀第二百九十七章 鄭人馮簡第七百零九章 計破芍坡第六百三十七章 魏國謀算第五十六章 火燒烏林第一百二十二章 明子夫至南郡第四百五十五章 嬴誠際遇第三百三十二章 水落石出第四百一十七章 大戰前夕第六百八十四章 追亡逐北第四章 走馬上任第五百章 到來江陵第二百八十九章 斥候營密謀第五百九十九章 殺雞儆猴第七百七十八章 嬴肆城府第六百七十六章 韓悝之言第三百六十一章 若關防線第一百三十六章 朝議第二百三十八章 說服出兵第五百二十二章 範離心思第三百一十一章 長公子回都第七百七十一章 翟璜入秦第四百六十一章 返歸大秦第二百九十八章 衆說紛紜(上)第五百七十九章 趕回咸陽第七百九十七章 又聞變故第七百九十八章 楚亡越祀第三十八章 返回上林苑第三百六十八章 不歡而散第七百四十九章 蔡澤建言第五百零三章 江陵告破第五百七十四章 長公主嬴珏第五十章 詭兵道第四百一十七章 大戰前夕第五百一十章 洛邑在手第二百三十一章 越國鄭旦
第六百二十五章 首戰河西軍第一百六十四章 說服莒勱(上)第二百一十六章 爭儲現狀第六百六十八章 螳螂捕蟬第三百三十二章 水落石出第八百一十八章 長平後事第三百一十四章 新秦宮第五百章 到來江陵第七百零一章 衡山冬日第三百二十九章 最後一名隱賊第六十五章 商議決戰第二百二十八章 秦韓對比第四百三十六章 範宣勸諫第一百七十三章 前往北境第三百零一章 宣政殿對問(上)第七百八十一章 範離別越第四十一章 城防營營嘯第三百六十三章 楚使離去第一百零一章 壽王軍使者第三百三十章 真相第九十七章 兵臨襄城(上)第六百零六章 效仿武卒第二百二十章 建造新宛第七百五十章 現局安排第七百一十六章 秦吳決戰第二百三十三章 攬事用意第一百零一章 壽王軍使者第三百六十一章 若關防線第十六章 大旬朝第九章 韓悝入仕第八十八章 首攻若縣第八百零二章 老秦變故第六百二十一章 震驚老秦(二)第四百七十三章 張宜第七十五章 決戰(中)第一百七十五章 初見魯陽君第八百一十章 韓楚序幕第五百一十三章 嬴肆相王第六百五十九章 嬴肆下落第八十章 進軍南郡(上)第四百七十一章 嬴騫第三百零六章 滓垸之愁第六百二十九章 桐鄉慘戰第二百八十八章 滿獲而歸第六百八十二章 各出手段第四百五十二章 魏相翟璜第八百零八章 弩炮利器第七十二章 決戰前夕第五百八十四章 張宜連橫第八百一十九章 四面伐魏第五百二十五章 起身南下第二百二十一章 新城規模(上)作者想說的話第四百三十五章 秦卒遭圍第六百四十七章 老秦宮前第三百三十九章 江夏之事第二百五十八章 擊潰孟驤第八十九章 南郡大戰將起!第一百四十二章 林玧淵(下)第一百八十四章 南陽事變第二百三十六章 韓鄭消息第六百四十章 迴歸櫟陽第一百二十二章 明子夫至南郡第一百四十七章 鐵蒺藜之威第二百一十六章 爭儲現狀第二百九十七章 鄭人馮簡第七百零九章 計破芍坡第六百三十七章 魏國謀算第五十六章 火燒烏林第一百二十二章 明子夫至南郡第四百五十五章 嬴誠際遇第三百三十二章 水落石出第四百一十七章 大戰前夕第六百八十四章 追亡逐北第四章 走馬上任第五百章 到來江陵第二百八十九章 斥候營密謀第五百九十九章 殺雞儆猴第七百七十八章 嬴肆城府第六百七十六章 韓悝之言第三百六十一章 若關防線第一百三十六章 朝議第二百三十八章 說服出兵第五百二十二章 範離心思第三百一十一章 長公子回都第七百七十一章 翟璜入秦第四百六十一章 返歸大秦第二百九十八章 衆說紛紜(上)第五百七十九章 趕回咸陽第七百九十七章 又聞變故第七百九十八章 楚亡越祀第三十八章 返回上林苑第三百六十八章 不歡而散第七百四十九章 蔡澤建言第五百零三章 江陵告破第五百七十四章 長公主嬴珏第五十章 詭兵道第四百一十七章 大戰前夕第五百一十章 洛邑在手第二百三十一章 越國鄭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