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大秦之裂變

宛城向來是大秦風雲變幻的中心,這裡的每一點風吹草動都能夠引起秦人的關注,尤其是這幾日的宛城因爲大秦前上將軍莒勱的血濺朝堂,大批老氏族下獄而格外讓人在乎起局勢的變化。

每天都有無數雙眼睛盯着秦王宮的大門以及王宮外的官署,尋找着一些對自己有用的蛛絲馬跡。

十二月十七日申時,秦伯在處理大部分政事之後剛想要歇下,高錦便是提醒道:“君上,百石臺首魁者韓悝已經是待在宮外官署好幾個時辰了……”

聞言,秦伯面色泛泛,似是不能夠提起絲毫興趣,不過既然是答應下來了,秦伯自然是不會食言,便是趁着眼下這空閒功夫接見一下那韓悝。

不過這一接見不要緊,一直到酉時三刻,宣政殿掌起了燈火,秦伯仍是沒有放韓悝出秦王宮,高錦換了一根又一根蜜燭,一直到提醒秦伯:“君上,戌時了。”

秦伯才擡頭看了看天色,才意猶未盡的道:“今日韓子言辭犀利,倒是讓孤忘記了時辰,今日韓子就好好地回去休息,明日孤再聽《定國七策》。”

韓悝這才告退,高錦端了一杯茶水給秦伯,笑道:“君上已經好久未在這殿內待到這個時辰了……”

聞言,秦伯稍稍一擡眼,道:“是啊……已經很久了。”

秦伯瞧着那燃着的蜜燭,也是嘴角上揚笑道:“孤還記得,當初在秦王宮廢寢忘食地處理政事,便是和汯卿兩人拿着這蜜燭吃了起來,孤還問你,這蜜燭能不能吃,汯卿卻是一手奪過朕手中的蜜燭先吃了一口,孤還佯罵了他!”

“君上還記得呢!”高錦笑笑,汯衽佄向來是君上心中最深處的忌諱,一般時候,高錦絕不會自己主動提及此人的,但是今日卻是發現君上心結並非是當年那般鬱抑了,看來是對今天這位韓悝十分滿意。

君上抿了一口茶,道:“明日一早,便派人去接韓子入王宮,另通知司署府衙,明日的……這幾日的書簡就不用送上宮內了。”

“好。”高錦應了一聲,隨即問道:“君上,明日要不要再請公子琰隨韓子上殿一趟?”

“孤六子……”秦伯目色沉吟,思慮了一會兒,接着道:“孤六子這幾日想來也是累了,這幾日便是讓他好好歇着吧。”

“喏!”高錦俯身應下,他倒是沒聽出來多少責怪的意思,想來君上應該是在追究那韓悝《大秦十弊》結語“公子琰曰,請看今日之大秦,竟是誰家之天下。”這一大逆之言吧。

不過也沒聽出來君上有深究的意思,這件事也算是揭過去了。

一想到君上初讀到這句話時的怒目拍案而起,高錦就不由得冒出來一頭虛汗,這一句話,實在是觸到了君上心中的逆鱗。

幸虧也是那韓悝才思敏捷,化解了君上心中的鬱結,並向君上描述了一幅大秦改制成功後的藍圖,君上才逐漸止住怒容。

高錦斜着看過去秦伯臉上的笑容,也是多年未見了,心道這韓悝果然是一位賢才,即使比不上前國相汯衽佄的賢能,也是差不了多少。

或許還能夠稍稍勝之……

高錦也是如此想到。

九月初七,王宮內秦伯專用的鸞車一早便是駛出宮門,來到韓悝下榻的沮府別院,接走了韓悝。

高錦來到宮門外的官署,也是向着值班的官吏傳令今日秦伯將無暇顧及政事,一應事務可移交四卿全權處置,如無要事,無須上報秦王宮。

接着,又是一整日,戌時燈火通明的秦王宮大殿中,秦伯已經是與韓悝席地而坐,言語之中甚是親切,不過礙於夜色已深,秦伯親送韓悝於宣政殿下。

今日講的主要是《定國七策》,秦伯聽得津津有味,興趣大開。

而此時,宛城內雖是夜色籠罩,卻是因爲這兩天王宮內的動靜而震動。

秦伯居然接見了那衛人韓悝?!

面對這個消息,衆人是有喜有憂,不過震驚之色毫無意外。

公子信也是得到了消息,見縫插針,讓府中管家王孟爲韓悝備了一份貴重的禮物送了過去,與此同時,相同的動作已是在權貴之家不絕於目。

秦伯單獨接見了韓悝兩日,且不乏有消息靈通者得到君上親送韓悝下殿的消息,頓時不乏有人意識到,大秦或許又要出現一位真正的權臣了!

而上一位,衆多權貴還是記憶猶新,當初宛城西郊的權貴血跡尚未乾涸呢,大秦的改制也是像一根荊棘提醒着衆人那位的名字。

汯衽佄!

再一日,又是整整一日的功夫,韓悝留在了秦王宮爲秦伯講述了其“法制”主張,其中不少地方與前國相汯衽佄的“制治”主張,有異曲同工之妙。

當韓悝拿出了耗費最多心血編纂的《秦律》,秦伯纔是放下了君主身段,向着韓悝承諾道:“韓子以國士之才待朕,孤也必然以國士之名待卿!”

是夜,秦伯擬詔,建上林苑,並以韓悝爲尚書令。

待秦伯覺得稍稍不妥之後,方纔對高錦吩咐道:“明日小朝議,入朝之臣暫定爲韓悝,司徒百里槐,把孤六子也是一併叫上吧。”

聞言,高錦隨即應下了。

十二月十八日,秦伯加開小朝議,極爲低調,入朝之臣唯有三位而已。

林玧琰接到上朝的通知,一想到這兩日宛城內的風聲,也是意說到,上林苑一事已經是拉開序幕了。

百里槐被秦伯先請進秦王宮半個時辰,爲的便是秦王宮和這位肱骨之臣通下氣,也是詢問其覺得上林苑一事可行不可行。

結果這位百里司徒也是早有預料,隨即便是對秦伯回道:“大秦境內皆是君上之土,臣覺得上林苑一事可成。”

“善!”秦伯得到百里槐的回答之後,也是讓高錦迅速召贏六子林玧琰與韓悝進秦王宮大殿。

“上林苑乃是孤六子提出來的,玧琰,你現在不妨和百里司徒與韓卿說說你的意思。”

林玧琰與韓悝上殿,秦伯也是免去所有禮節,直接讓林玧琰說出來上林苑的規劃。

林玧琰這兩日待在府中已經是將上林苑一事的腹稿整理完畢,聽見君父這話,也是道:“上林苑,便以棘陽爲本,名爲建設一塊秦王室贏姓田園,實際上卻是對君父負責,建立一個不受朝廷任何權貴節制的改制之地,其賦稅、人丁、戶籍、皆是由新制,且直接由尚書令節制,而尚書令向父皇上稟。”

司徒百里槐知道上林苑乃是贏姓林氏族地,但也是沒有想到公子琰這手筆居然是這樣的大,不過既然是披上了“林氏田園”的外衣,無論上林苑的實質要做些什麼,都不會遭受到老氏族任何有理由的強烈反對。

此事,韓悝也是站了出來補充道:“這上林苑應該擁有一支自衛軍隊,當不歸尚書令節制,歸君上虎符節制!”

聞言,林玧琰稍稍愣神,這一點他的確是沒有考慮到,原本只是想着擴大上林苑自主經營的權力,確實沒有考慮到軍隊編制與行政並非是一言而論的事情。

要是秦伯真的同意了,上林苑內可以組建軍隊的話,那上林苑就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國中國”了。

“這……”司徒百里槐略有顧慮。

秦伯自然也是,便是以百里槐爲藉口問道:“百里司徒如有顧慮儘管說,不必遮掩。”

百里槐這才問道:“殿下,韓卿,這上林苑恐怕權力過大了,恐怕會……招人忌憚。”

其實百里槐想說的是擁兵自重。

這點百里槐沒有說透的心思,在場的所有人也是心領神會的。

韓悝卻是上前解釋道:“司徒誤會了,這上林苑是君上掌控的林氏田園,且上林苑軍隊主將,悝已經有人選可薦君上。”

聞言,林玧琰心裡卻是咯噔一下。

而上臺的秦伯卻是笑道:“哦?韓卿舉薦何人?!”

果然,秦伯的話音剛落下,韓悝的視線便是落到了林玧琰的身上,前者也是笑吟吟的道:“君上,臣舉薦公子琰殿下……”

林玧琰苦笑韓悝還真不怕受到君父忌憚,本來上林苑便是自己提出來的,現在韓悝把他拖下水,可能對君父來說,並非是樂意見到的。

更何況,林玧琰讓韓悝出仕尚書令,爲的便是不想具體去管上林苑的具體事物。

“玧琰吶……”秦伯聽見了韓悝舉薦自己這六兒子,也是道:“玧琰,你三兄也是你這般年紀帶兵的,你未必不能領軍一方,玧琰,你的意思呢?”

林玧琰本來是不想摻合這件事,而是以一個旁觀的身份,幫韓悝走一些捷徑,卻是沒有想到居然會是眼下這個場面。

韓悝舉薦,君父詢問,這個的確不是可以隨便拒絕的,當下抱拳道:“兒臣願意領命。”

百里槐這才點了點頭,對於如今大秦儲位未定,一個出閣的公子遠離政治鬥爭中央的的宛城,便是表明了自己參與黨爭的可能性忽略不計。

起碼,衆人是這樣看的,這樣看來,上林苑公子琰僅節制兵權,倒並非是不可以接受。

秦伯這才點點頭,隨即說道:“既然如此,尚書令一職新立,爲使朝堂無異議,可作城令同階,上林苑尚書令可解釋爲棘陽令故,韓卿,勿要認爲孤怠慢了你……”

韓悝伏首跪禮道:“韓悝豈敢!”

九月初十,秦王宮傳出旨意:改棘陽府爲上林苑,併爲贏姓林氏族地,任韓悝爲上林苑尚書令,任皇六子公子琰爲上林苑將軍。

其它的隱性意思已經由司徒百里槐傳給了朝中諸人,即上林苑乃是皇室林氏之田園,不受朝廷府衙節制。

此日,林玧琰是在莒勱的府上,對於這幾日朝堂的政事,莒勱也是關心的緊。

“上林苑?!”莒勱細細聽聞林玧琰的解釋,隨即開口詢問道:“你的意思是讓老子給你從邊軍調點人過來,給你這上林苑看家護院?!”

“這倒不是……”林玧琰趕緊搖了搖頭,這莒老頭已經是吹鬍子瞪眼,要是一個不好釋放出來殺氣。有自己好受的,當下也是解釋道:“就是想請老將軍舉薦一位邊軍將領,能夠練兵,也能夠行軍打仗的!”

這也是林玧琰的無奈,如今的林氏族地都尉項鷹恐怕不能夠制約將會招募的軍隊,千軍易得,一將難求,要不然,林玧琰是不會將注意打到莒勱的頭上的,這也是他厚着臉皮跑上莒府來的主要原因。

莒勱眯了眯眼,想了一會兒道:“老子聽你前後意思差不多,行了行了,你也甭說廢話了,老子答應你不成,你要的人,邊軍裡有不少,老子現在心中還真的有一個人選。”

“當真?!”林玧琰神色當下有些亢奮,最近真是越看這莒老頭越順眼了!

莒勱摸了摸白髯道:“老子騙你做什麼?!此人也忠厚,不會給你找麻煩,至於練兵帶兵掌兵,此人傾浸其中多年,肯定是夠你用了,不過……”

聽見莒勱語氣轉變,欲言又止,林玧琰也是催促問道:“不過什麼?”

“不過老子想知道你要人做什麼,他放在邊軍可是一個好將領!你給老子說說你的打算,不然老子不會把他調過來給你的!”

林玧琰不得不實情相告:“莒老……將軍,或許用不了多長時間,南境就要打仗了!”

“南境?!”莒勱問道:“鄧國?”

林玧琰點了點頭道:“嗯,荊國紅巾軍勢大,如今北王伐鄧,鄧國危在旦夕,但現在大秦無兵可援,怕是用不了多久,戰火便會引到大秦南境,所以……”

“行了行了……”聽到這些事,莒勱不知是心煩,還是手癢癢,立刻叫住林玧琰,道:“老子給你調,此人名叫房徳,乃是南陽軍中的兩千人將!”

一聽到是邊軍中的兩千人將,林玧琰頓時兩眼放光,向着莒勱賠笑道:“莒老將軍就是忠義之將!”

莒勱笑罵道:“少捧老子!”

隨即想起來這上林苑一事來,也是神色嚴肅道:“這上林苑怎麼聽着都不像是一個好東西,小崽子你給我聽着,要是拿着老子的鑲金寶刀還敢胡作非爲,老子拿根藤條都能抽死你個小崽子!”

若有若無的殺氣縈繞,讓林玧琰立即服軟道:“絕不胡作非爲!”

莒勱這才面色逐漸恢復正常。

第四百三十七章 返歸宛城第一百五十五章 韓國之勢第五百零九章 兵臨城下第一百九十七章 交易擴大第一百九十三章 計劃開始第五百章 到來江陵第五章 度量衡第一百零五章 嵇狩應戰第五百三十三章 大戰欲起第三十七章 長公子的蛻變第三十章 鍛鐵造弩第三百七十四章 意外之客第五百一十七章 申包胥入秦庭第七百零四章 破秦秘策第二百二十章 建造新宛第六百一十四章 兵臨安邑第四百四十四章 成皋之策第二百零七章 詭異之處第四百八十四章 齊兵來犯第二百五十章 武關倉第三百二十二章 初面(上)第六百六十八章 螳螂捕蟬第二百零八章 羋雲到來第四百五十八章 魏朝談判第三百七十九章 郢都應對第五百六十三章 舉發真相第七百五十八章 會盟開始第六百四十六章 公君顧慮第五百七十七章 貓捉老鼠第五百三十五章 全軍出擊第一百一十九章 韓相申不亥第五百六十九章 老秦宣後第五百八十九章 隴東退軍第七十八章 決戰過後第七百二十五章 伐韓第八章 天下大勢第二百五十三章 新營地第二百二十章 建造新宛第六章 事實說服第五百三十六章 唐邑攻防第四百六十二章 伐交之策第五百二十八章 復楚準備第六百一十六章 銳士VS武卒第七百九十五章 太子政歸秦第五百九十三章 右軍間隙第七百三十一章 決然第一百一十三章 登徒子?第四百四十九章 前往魏國第五百六十章 齊盟伐秦第七百五十一章 嬴肆抵宛第四百五十八章 魏朝談判第三百八十四章 轉守爲攻第四百八十八章 陷入僵持第五百六十三章 封令祝融第四十七章 上報田稅(三)第六百七十四章 刀兵之宴第四百一十五章 範離又至第七百一十二章 子西回軍第四百九十七章 回府第八百零八章 弩炮利器第五百一十章 洛邑在手第七十九章 震動大秦第六百三十七章 魏國謀算第二十七章 白馬將房德第五百二十五章 起身南下第四百四十章 休養之策第五百零八章 佈局洛邑第三百八十九章 破敵之機第九十章 南郡大戰已起第七百八十四章 初元五年第九十五章 各方反應第五百七十五章 嬴珏責難第五百九十三章 右軍間隙第七百七十六章 吳越又亂第一百零七章 壽王赴宴第七百八十八章 初元七年第五百九十三章 右軍間隙第一百六十九章 韓悝入府第五百三十七章 大戰落幕第六百八十五章 戰後事宜第二百三十二章 備戰安排第一百八十九章 談判第七百三十七章 逄涓第四百四十九章 前往魏國第七百一十二章 子西回軍第二百三十一章 越國鄭旦第四百四十章 休養之策第三百三十九章 江夏之事第四百二十四章 秦楚開戰第六百零一章 終是收降第三百八十章 桓羽兵敗第二百三十六章 韓鄭消息第六十一章 殺鐗出現第八百一十四章 秦趙開戰第四百五十八章 魏朝談判第六百二十六章 戰勢激烈第七百二十二章 勸降與機密第一百一十六章 東窗事發第六百五十六章 東宮二署第七百六十六章 再度震驚
第四百三十七章 返歸宛城第一百五十五章 韓國之勢第五百零九章 兵臨城下第一百九十七章 交易擴大第一百九十三章 計劃開始第五百章 到來江陵第五章 度量衡第一百零五章 嵇狩應戰第五百三十三章 大戰欲起第三十七章 長公子的蛻變第三十章 鍛鐵造弩第三百七十四章 意外之客第五百一十七章 申包胥入秦庭第七百零四章 破秦秘策第二百二十章 建造新宛第六百一十四章 兵臨安邑第四百四十四章 成皋之策第二百零七章 詭異之處第四百八十四章 齊兵來犯第二百五十章 武關倉第三百二十二章 初面(上)第六百六十八章 螳螂捕蟬第二百零八章 羋雲到來第四百五十八章 魏朝談判第三百七十九章 郢都應對第五百六十三章 舉發真相第七百五十八章 會盟開始第六百四十六章 公君顧慮第五百七十七章 貓捉老鼠第五百三十五章 全軍出擊第一百一十九章 韓相申不亥第五百六十九章 老秦宣後第五百八十九章 隴東退軍第七十八章 決戰過後第七百二十五章 伐韓第八章 天下大勢第二百五十三章 新營地第二百二十章 建造新宛第六章 事實說服第五百三十六章 唐邑攻防第四百六十二章 伐交之策第五百二十八章 復楚準備第六百一十六章 銳士VS武卒第七百九十五章 太子政歸秦第五百九十三章 右軍間隙第七百三十一章 決然第一百一十三章 登徒子?第四百四十九章 前往魏國第五百六十章 齊盟伐秦第七百五十一章 嬴肆抵宛第四百五十八章 魏朝談判第三百八十四章 轉守爲攻第四百八十八章 陷入僵持第五百六十三章 封令祝融第四十七章 上報田稅(三)第六百七十四章 刀兵之宴第四百一十五章 範離又至第七百一十二章 子西回軍第四百九十七章 回府第八百零八章 弩炮利器第五百一十章 洛邑在手第七十九章 震動大秦第六百三十七章 魏國謀算第二十七章 白馬將房德第五百二十五章 起身南下第四百四十章 休養之策第五百零八章 佈局洛邑第三百八十九章 破敵之機第九十章 南郡大戰已起第七百八十四章 初元五年第九十五章 各方反應第五百七十五章 嬴珏責難第五百九十三章 右軍間隙第七百七十六章 吳越又亂第一百零七章 壽王赴宴第七百八十八章 初元七年第五百九十三章 右軍間隙第一百六十九章 韓悝入府第五百三十七章 大戰落幕第六百八十五章 戰後事宜第二百三十二章 備戰安排第一百八十九章 談判第七百三十七章 逄涓第四百四十九章 前往魏國第七百一十二章 子西回軍第二百三十一章 越國鄭旦第四百四十章 休養之策第三百三十九章 江夏之事第四百二十四章 秦楚開戰第六百零一章 終是收降第三百八十章 桓羽兵敗第二百三十六章 韓鄭消息第六十一章 殺鐗出現第八百一十四章 秦趙開戰第四百五十八章 魏朝談判第六百二十六章 戰勢激烈第七百二十二章 勸降與機密第一百一十六章 東窗事發第六百五十六章 東宮二署第七百六十六章 再度震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