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6章 日軍的反撲

“營長,王上尉現在已經渡江了,我們的主力部隊預計一個小時候也能夠到達江邊了!一名中尉走近了一個身穿校官軍官作戰服的中年男子,面帶恭敬道。

他面前的這人名爲韓三,乃是這支4732步兵營的少校營長,他奉命帶着部隊從後方趕了一天的路,爲的就是渡江偷襲日軍。

韓三,名字很簡單,和農村的大多數孩子一樣,他原本的名字是農村裡沒有讀過書的父母取的,因爲排行第三所以就是一直三兒三兒這樣叫着,上學後纔是由老師把名字正式定了下來,就叫韓三。

如果說王上尉只是出身普通中產階級的話,那麼這個韓三就是名符其實的貧民出身。這種情況在現今中國陸軍是較爲特殊的,這十年來,中國的農村或者城市低收入家庭的子弟一直都是視從軍爲改變命運的一條重要道路,從軍的誘惑不但體現到優秀的伙食以及退役後的就業安排,不少人更是希望着服完三年的義務兵役後,轉換爲志願兵並晉升爲士官。在軍隊裡混上十幾年的話,撈一個上士乃至軍士的軍銜並不困難,而士官已經脫離了義務兵的範疇,所以這薪金也不算少,一個軍士每個月拿個二三十元是穩穩的。要知道在普通居民收入普遍只有十元左右的年代裡,這樣的收入已經是絕對的高薪了。

從軍後的種種好處吸引了大量的農村弟子爲了擺脫一輩子當農民的命運而爭相報名參軍。

然而這種參軍百分九十九都只是指士兵,並不是說軍官。

中國的軍官體系一直都是非常嚴格的,不管陸軍還是空軍又或者是海軍,他們的軍官清一色都是軍校出身,士兵要晉升爲軍官也只有一個途徑,那就是去讀軍校。不管是你自己去報考還是說被上司賞識進而推薦進入軍校,要想當軍官就必須要有上軍校的經歷。絕對不可能出現士兵不經過任何的軍校進修就直接晉升爲軍官的,哪怕是極端特殊情況也不允許出現,1923年的中日戰爭時期就出現個某個連的軍官全部陣亡或者重傷的事情,而所屬的營也是傷亡慘重,抽調不出來多餘的軍官來率領這支步兵連,最後是由這連當中的一名軍士以司務長的職務指揮全連士兵,哪怕是這種情況都沒有出現說將這名軍士直接晉升爲軍官,可想而知軍官體系有多麼嚴格了。

農村子弟裡如果說在服義務兵役的期間能夠被上司賞識進而被推薦進入軍校的話,這還不算什麼。但是從中學畢業後就直接考進了軍校的話,這種例子不是說沒有,但是絕對是少數。

根據中國如今的教育制度,農村家庭以及城市低收入家庭的子弟要讀完一個小學是問題不大,但是接下來的中學教育就和絕大部分農村子弟以及城市低收入家庭子弟無緣,中學階段高昂的學費足以讓中產階級家庭都爲之頭疼。

但是高昂的學費只是對於自費生而言,而在中學以上階段的學生中,還存在着大量的獎學金學生,現在教育部對於高等教育的方針是很簡單的,那就是用一個自費生承擔獎學金學生的費用。自費學生先不去說了,而那些能夠獲得獎學金的學生無一例外都是成績優異的學生,這些學生除了部分成績優異的中產階級學生外,不少是低收入家庭以及農村子弟。

儘管表面上低收入家庭的子弟同樣佔據了中國近半的高等教育資源。但是考慮到低收入佔據了中國家庭總數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那麼就平均到每個學生身上就是微不足道的。而這些低收入家庭的子弟在讀了中學之後,除了繼續升入高等中學或者師範學校外,畢業的那部分人也是會選擇就業供養家庭,畢竟他們畢業出來工作後,收入不菲,足以讓在農村的家人過上好日子了。

而報名參軍的話,還得再讀三年,就學期間雖然不用學費等花費,但是也沒有軍餉,只有少量零花補貼而已,等畢業後進入部隊,一開始也只是少尉,薪資並不算高,要熬很多年後纔會晉升爲中尉和上尉,然後還沒有等當十幾年軍官呢,這退役年齡就到了,然後就不得不被迫退出現役。不是每個軍官都能順利一步一步往上爬的。

所以和上層家庭子弟踊躍報名軍校不同,也和沒有上過中學的低收入弟子踊躍報名參軍不同,低收入家庭的子弟讀完了中學或者高中後報考軍校的比例比較少。

所以韓三這樣的軍官自然也就不多了,要知道當年他就讀的1922屆步兵科中,全班學生裡,就他一個是農村出身。

不過他運氣和實力都不錯,作爲一個從小學開始就拿全額獎學金並一直拿了十幾年的人來說,他的聰明才智自然是一等一的,加上運氣也算不錯,從武漢軍官學校的時候,三百多名步兵科畢業生中,他名列步兵科第十三名,也是名列前茅了,而那些排在他前頭的清一色軍人世家出身的子弟,那些人從小就是開始接觸軍事知識的,成績能夠躋身到這一行列之中,足以證明他的聰明才智了。

要不然他也不會在年僅二十九歲那年就被晉升爲少校,這等速度雖然和王庚這種三十歲不到就晉升到少將的人無法比,但是王庚以及其他一部分年紀輕輕的人就晉升爲將軍的人都是特例,不可放到整個陸軍的軍官晉升體系當中來,而韓三的晉升道路則是和其他的軍官一樣,一步一步慢慢爬,先是排長,然後是副連長,連長,然後營長。乃是基礎軍官晉升的標準的道路了。

韓三看着身邊行軍的部隊,心中也是生出了一股豪氣,試想當年自己還是孩童之際,又何曾想到自己會成爲一個率領上千人部隊的軍官呢。

如果這一仗自己足夠幸運,再往上升一級成爲中校也不是沒有可能的,到時候回到了老家,那怕是曾經高高在上的市長都得把自己奉爲座上賓了。

就在韓三帶着部隊趕往江邊的時候,清川江的南岸,已經渡江的王上尉的一連則是開始緊急挖起了防禦工事,隨同而來的兩挺重機槍也已經在防禦工事里布置了妥當。

“這地凍的就更鐵一樣,工事不好挖啊!”潘中尉站在王上尉面前,嘆着氣如此道。

王上尉道:“這也是沒辦法,不好挖也要挖,不過部署工事的時候,也可以適當利用之前日軍遺留的工事和地形,反正我們也不會在這裡停留太久,頂多就是半天功夫,等把營部主力接應過來後,我們就會繼續西下!”

潘中尉正打算繼續開口的時候,外頭卻是突然傳來了一聲爆炸聲,然後緊接着又兩聲的爆炸聲連接響起,潘中尉年紀較輕,從軍也不過兩三年,單憑炮聲還是聽不出來是什麼情況。

而一邊的王上尉卻是臉色數變:“這些不好辦了,這是日軍的五十毫米擲彈筒和七十毫米迫擊炮。看樣來至少來了上百人!”

從敵軍的重火力基本上很輕易就能夠判斷出來襲敵軍的兵力了,日軍的五十毫米擲彈筒和中國的六十毫米迫擊炮是同一個等級的武器,雖然日`本的五十毫米擲彈筒要輕便的多,但是兩者在戰場上起到的作用實際都是差不多,當然實際運用上可能會不同。而日軍的七十毫米迫擊炮一般不會出現在小規模部隊當中,一般都是臨時抽調一兩門用於支援下屬的步兵中隊。

爆炸聲響起的時候,外頭的機槍聲也是斷斷續續的響了起來,王上尉和潘中尉趕快的上前。潘中尉很快即使趕到了三排的陣地山,問旁邊的副排長軍士:“情況怎麼樣?”

軍士道:“應該是逃走的日軍帶了援軍來反撲,剛纔往我們這邊進攻的日軍大概有三十來人,不過另一邊的日軍不少,怕至少有上百人!”

潘中尉皺眉:“那麼說他們的主攻放到了一排那邊了?”

軍士點頭,而潘中尉則是繼續皺眉,他的三排所負責的這段陣地因爲重要,所以連部唯一的兩挺重機槍也是部署在這邊,所以別看只有一個排的兵力,但實際上他這邊的火力卻是最強的,敵人別說百來人進攻了,就算是幾百人過來也能擋上一陣。而一排和二排那邊沒能得到火力加強,而自己這邊的重機槍火力也沒法直接支援他們。

想到了這種情況後,潘中尉心中暗急,不過他既然看出了問題,旁人豈能看不出,很快就有傳令兵過來,命令兩挺重機槍中的一挺立即進行轉移以支援一排。

噼裡啪啦的槍聲中,不時伴隨着迫擊炮爆炸的聲音,這裡雖然沒有雙方的火炮進行對轟,也沒有數不清的機槍組成的火力網,但是戰鬥之激烈卻是不屬於清川江大橋那邊的爭奪戰。在雙方都缺乏大量重火力的情況下,雙方的爭奪圍繞着彼此的機槍以及少數幾門迫擊炮而進行着,而在大規模戰役中作用已經越來越小的步槍也是再一次成爲了中流砥柱,雙方的步槍手們隔着數百米進行了對射。

這種對射甚至比面臨着重炮的炮擊更讓人覺得恐怖,日軍向來注重士兵的射擊技術,而中國雖然說一直注重的是機槍戰術,但是對於步兵的射擊訓練自然也是沒有放鬆,或許整體水平依舊不如日`本士兵,但是差的也不多,大家都是用子彈喂出來的射擊水平,誰也不見比誰差。

子彈橫飛之際,不是有人被擊中,慘叫聲、呻吟聲和槍炮聲在這片土地上流傳着。

第617章 封塵的記憶第955章 繼承人(一)第720章 T11重型坦克第178章 兩廣總督第973章 南京談判(一)第668章 陳家兄弟(一)第821章 核彈和火箭第363章 救援通道(一)第47章 復古風情第285章 風雨欲來(三)第574章 大反攻(二)第571章 李上士和裴中尉第455章 北京肅清第569章 上野貞浩(一)第744章 f5戰鬥機第789章 緬甸獨立(二)第5 百四十一章 特遣裝甲團第601章 大清洗(二)第206章 妻妾諸事第791章 進軍緬甸(二)第247章 籌款晚宴第847章 中日大戰,起!!!第820章 戈壁灘上的蘑菇雲續第494章 經濟戰爭第176章 東南大學第412章 誰活誰死第1045章 電子對抗第803章 阿雷斯戰役(二)第475章 炮擊青島第91章 福州冬日第597章 爆發(二)第58章 蘇浙局勢(一)第437章 春季攻勢第55章 內部爭鬥(一)第108章 董白氏(二)第810章 第五航空軍第893章 新加坡戰役(二)第156章 航空聯隊第662章 平壤城外的激戰(一)第353章 王麒第845章 太平洋公約(二)第386章 俞府婚宴第840章 風雨涌動第406章 工業體系發展計劃第867章 第二輪大戰起第1044章 浴血衝鋒第574章 大反攻(二)第599章 鎮壓(二)第480章 青島克和自沉第725章 進攻性海軍 海軍內部的戰列第807章 阿斯塔納攻勢第85章 續 暗殺風雲(二)第662章 平壤城外的激戰(一)第540章 頑抗到底第1055章 分析(一)第642章 海空大戰(一)第1004章 高層齊聚第915章 中國威脅論第600章 大清洗(一)第658章 裝甲洪流(二)第794章 太平洋上的煙火第248章 推銷債券第589章 第一款條約型戰列艦第639章 第一裝甲軍第191章 伍世鍾第272章 第九師和第八師第463章 正式外交第956章 繼承人(二)第598章 鎮壓(一)第472章 一戰爆發第1062章 血腥前夕第211章 大戰(一)第68章 山本純一郎(一)第110章 通電罵戰第573章 大反攻(一)第126章 各方反應第788章 緬甸獨立(一)第718章 兒女初長第320章 大元帥府第663章 平壤城外的激戰(二)第332章 雙方計劃第460章 裝甲車的黯然登場第409章 程子賢的進攻第327章 空中決戰第884章 吉村大野的絕望第773章 籌集軍費(一)第459章 教育興國第418章 各軍調整第768章 進軍東南亞(一)第174章 東南鋼鐵廠第798章 烏蘭烏德戰役(三)第157章 長樂號第178章 兩廣總督第37章 擁袁通電第426章 冬季休整第385章 鐵路和基礎建設第937章 投降爭論(一)第976章 中美聯合公約(二)第707章 陳氏聚會(二)第458章 青島第一方案
第617章 封塵的記憶第955章 繼承人(一)第720章 T11重型坦克第178章 兩廣總督第973章 南京談判(一)第668章 陳家兄弟(一)第821章 核彈和火箭第363章 救援通道(一)第47章 復古風情第285章 風雨欲來(三)第574章 大反攻(二)第571章 李上士和裴中尉第455章 北京肅清第569章 上野貞浩(一)第744章 f5戰鬥機第789章 緬甸獨立(二)第5 百四十一章 特遣裝甲團第601章 大清洗(二)第206章 妻妾諸事第791章 進軍緬甸(二)第247章 籌款晚宴第847章 中日大戰,起!!!第820章 戈壁灘上的蘑菇雲續第494章 經濟戰爭第176章 東南大學第412章 誰活誰死第1045章 電子對抗第803章 阿雷斯戰役(二)第475章 炮擊青島第91章 福州冬日第597章 爆發(二)第58章 蘇浙局勢(一)第437章 春季攻勢第55章 內部爭鬥(一)第108章 董白氏(二)第810章 第五航空軍第893章 新加坡戰役(二)第156章 航空聯隊第662章 平壤城外的激戰(一)第353章 王麒第845章 太平洋公約(二)第386章 俞府婚宴第840章 風雨涌動第406章 工業體系發展計劃第867章 第二輪大戰起第1044章 浴血衝鋒第574章 大反攻(二)第599章 鎮壓(二)第480章 青島克和自沉第725章 進攻性海軍 海軍內部的戰列第807章 阿斯塔納攻勢第85章 續 暗殺風雲(二)第662章 平壤城外的激戰(一)第540章 頑抗到底第1055章 分析(一)第642章 海空大戰(一)第1004章 高層齊聚第915章 中國威脅論第600章 大清洗(一)第658章 裝甲洪流(二)第794章 太平洋上的煙火第248章 推銷債券第589章 第一款條約型戰列艦第639章 第一裝甲軍第191章 伍世鍾第272章 第九師和第八師第463章 正式外交第956章 繼承人(二)第598章 鎮壓(一)第472章 一戰爆發第1062章 血腥前夕第211章 大戰(一)第68章 山本純一郎(一)第110章 通電罵戰第573章 大反攻(一)第126章 各方反應第788章 緬甸獨立(一)第718章 兒女初長第320章 大元帥府第663章 平壤城外的激戰(二)第332章 雙方計劃第460章 裝甲車的黯然登場第409章 程子賢的進攻第327章 空中決戰第884章 吉村大野的絕望第773章 籌集軍費(一)第459章 教育興國第418章 各軍調整第768章 進軍東南亞(一)第174章 東南鋼鐵廠第798章 烏蘭烏德戰役(三)第157章 長樂號第178章 兩廣總督第37章 擁袁通電第426章 冬季休整第385章 鐵路和基礎建設第937章 投降爭論(一)第976章 中美聯合公約(二)第707章 陳氏聚會(二)第458章 青島第一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