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1章 李上士和裴中尉

“李上士,你在這裡呢?”李上士剛把那上野貞浩的東西當成了戰利品放到了自己的揹包裡頭,就聽得後頭有人在喊,轉頭一看卻是自家頂頭上司裴中尉。

當即轉身小跑了過來:“裴中尉,那日`本軍官還是個上尉呢!我琢磨着至少也應該是個中隊長!”

日軍編制和以往的北洋差不多,因爲北洋的編制就是學的日`本陸軍,日軍編制是一師兩旅四團,團轄三大隊,一大隊下有四中隊。而這個大隊也就是相當於中國陸軍的營,中隊就是相當於連,而小隊則是對應中國陸軍的排了。

按照日軍的軍銜制和軍職制度,能夠掛上上尉銜的至少也是個中隊長了,這一點和中國陸軍也差不多,陸軍裡的連長也是上尉。

裴中尉看起來年紀輕輕,不過二十三四歲,比起李上士來要年輕的多,雖然軍銜比李上士高而且還是他的頂頭上司,不過裴中尉也沒擺出軍官的架子,當即道:“看你在那邊蹲了半天,應該是撈到了好貨色吧!”

李上士聽罷後一笑:“那是,你看!”說着就是把揹着的那把日`本軍刀給拿了出來:“拔出來,看刀身!”

裴中尉聽了後也是撥出了刀身,帶着寒芒的刀身上那清晰的銘文一下子就是出現在了裴中尉眼前,當即也是點點頭:“不錯,好刀,比那些機器鋼刀強多了!”

現在中日兩軍的軍官都有佩刀,只不過中國陸軍的佩刀更多是裝飾品,軍官們大多是用來當成裝飾品用,基本上沒有拿着軍刀上陣拼殺的。而日`本陸軍中軍刀極爲普遍,不但軍官配發,就連曹長、軍曹這些士官也配發,而實戰中日`本的低級軍官也喜歡拿着軍刀進行衝鋒。這不是說誰好誰差,而是兩者的習慣不同而已,實際上等軍官都親自上陣殺敵的時候,不管是用軍刀還是用手槍都是沒什麼區別了。

日`本陸軍中的軍刀雖然統一了制式,不過武士道精神橫行的日`本很多軍官都有着祖上傳下來或者自購的好刀,所以少量軍官會把自家的好刀配上制式的刀柄後當作軍刀帶在身上,這種情況在上層軍官中尤爲流行,而沒錢的那些下級軍官就只能用那些機器鋼造出來的普通軍刀了。

裝甲集羣從古樓子渡江至今開戰也有兩天了,第一裝甲師前後也是打了好幾仗,只不過打死打傷的的日`本士兵雖然不少,但是軍官卻是不多,而上尉這種軍官的就更少了,所以士兵們繳獲的戰利品裡頭雖然有不少軍刀,但是基本上都是劣質的普通軍刀。

看見裴中尉臉上露出欣賞的神情,那李上士就道:“如果中尉你喜歡就拿去了,反正這刀我拿了也沒甚用處!”

陸軍的相關條例裡頭,只有軍官才能佩刀,士官以及士兵只能配一把短劍,不過這等戰利品哪怕是自己不能佩帶着,但是也可擺在自家牆上不是,裴中尉自然是不相信李上士會白白送給自己,他們的交情還沒好到這種地步,不過看了看李上士的神情,裴中尉到底是沒捨得把刀給還回去,於是開口道:“說吧,要多少?開價別太狠了!”

李上士嘿嘿一笑後伸出兩根手指:“一口價兩百!”

裴中尉道:“兩百?你也敢想!!”

那李上士卻道:“反正你有錢,能夠上得了軍校的你們家也不缺錢,花兩百塊買一把好刀不算貴,不算貴!”

裴中尉的家裡面還算是富裕,其實這年頭能夠上得了軍校的都不是低收入家庭的孩子,這並不是說國內數大軍校不允許平民子弟報名,也不是這些軍校要收多昂貴的學費,而是要報考這些軍校的話首先得是國內初等中學的畢業生,然後要想從那些多競爭者中殺出一條血路來,還得有其他優勢,比如優良的成績,家庭背景,推薦書等等。後面這些背景和推薦書只是增加錄取的機會,所以就先不說了,但是單單是初等中學畢業這一條就絕對可以把90%以上的平民子弟拒絕在軍校大門之外。

這年頭上學可是要錢的,陳敬雲可沒什麼餘錢去搞什麼義務教育,不管是公辦學校還是私立學校都是要收學費的。小學還好,初等小學和高等小學都不算貴,普通的農民家庭咬咬牙也能供一個孩子去讀這六年書,而一般人讀了這六年後大多數都會進入社會工作了,而且因爲有文化知識也能夠找到較爲體面的工作,這年代的高等小學文憑比後世的本科有用多了!

而這六年基礎教育之後的中學階段,那就是一個分水嶺了。十餘年過去了,雖然中國的教育發展迅速,但是除了浙江、江蘇、廣東以及皖南等少數幾個地區可以做一縣一所初等中學外,其他地區大多數沒能做到這個標準,一般都是兩三個縣纔有一所初等中學。

因爲中學教育師資緊張,耗費也大,所以這中學的學費是非常高昂的,僅僅是公立初等中學的學費每年就要二三十元,這還不算就學的其他花銷呢,這說起來也就是一枚75毫米炮彈的錢,但是這錢依舊不是那些農民家庭可以拿出來的,農村子弟能夠上中學的,只有極少數學業極其優秀能夠獲得獎學金的那部分人。就算對於城市家庭而已,以上海普通城市居民爲例子,拉黃包車、碼頭扛包以及在繅絲廠工作的這些低收入家庭單人單月收入不會超過十元,多數在五元到八元之間,其中至少半數需要花在購買糧食上,兩夫妻如果同時工作,一年下來能夠存下來二三十塊就是頂天了,這樣的家庭就算全力支持,也沒法供一個孩子上中學。更上一層的家庭,比如男主人是公司職員又或者是學校老師的話,家庭月收入大概在三十到四十之間,除去花銷外大概能省一半,供應一個孩子上學倒不是大問題,但是如果兩個以上的話也會很吃力。

初等中學的學費雖然也貴,但是普通家庭咬咬牙還能撐下來,而要想繼續上一步就讀高等中學的話,高昂的學費是普通家庭所無非承受的,至於大學那就更貴了,月收入百元以上的中產階層都得精打細算才能供一個孩子上大學。

不過高等中學和大學在現今中國已經是屬於高等教育,爲了讓更多寒門子弟上得起高中和大學,教育部在高中和大學都是施行了高昂學費的措施。這聽起來有些奇怪,不過事實如此,高中在進行招生的時候,會招收至少半數以上優異成績入學的學生,這些人都是能夠獲取高額獎學金,而這些獎學金那麼來呢,自然就是從那些自費學生身上來。

這種情況在私利學校裡更是如此,私利中學裡只有兩種學生,一種是天才,一種是官二代/富二代。

簡單點說就是在教育成本無法降低的情況下,讓部分家庭富裕的自費學生承擔起寒門學生的教育成本。

教育制度的欠缺使得絕大部分的孩子都是無法獲取初等中學教育的,而國內軍校的招生條件是從初等中學招收的,所以也就變相的把絕大部分平民弟子拒絕在門外了。

裴中尉家裡雖然不是大富大貴,但是他父親是杭州高等中學的老師,整個家庭的收入不算低,所以他畢業服役後也不用承擔家庭的開支,所以手頭上還是比較寬裕的,所以開口就是問多少。

李上士也是個老油條了,當即道:“一口價兩百!”

說罷後又是壓低了聲音到:“我保證不對外頭說這刀是我的!”

裴中尉到底是個年輕人,加上他身爲中尉的他月薪可不低,雖然陸軍施行了義務兵制度,把募兵改爲了義務兵,但是軍官和士官的福利制度卻是沒減太多,因爲義務兵就是當三年兵後就可以退役了,而軍官和士官都是職業軍人,大多數是一輩子從軍的,,雖然不如前清時代,現在依舊收入不菲,一個少校軍銜的軍官每個月就能夠拿五百多塊,戰時的話有戰時津貼還能拿的更多,裴中尉的話雖然只是個小小的排長,但是每個月的收入也有一百多,隨部隊參戰後加上戰時津貼,一個月下來也有差不多兩百塊,這個收入放在當時社會裡頭絕對是高收入人羣,比他父親這個當了十幾年老師的中學校長都多。軍官高薪也是有傳統的,清末新軍月俸定製裡馬隊帶隊官薪水銀100兩,公費銀80兩,合計180兩,和前清對比並且考慮到通貨膨脹以及中國整體的居民收入水平有所增長,實際上現在軍官的薪資水平還不如前清。

不過只要當上軍官,基本上就是把一隻腳邁進了中產階層,如果當上了校官,那就已經是步入了上流社會,平日裡就和縣長市長們稱兄道弟了,能夠祖宗墳頭冒了煙讓你混出一個將軍來,那麼共和國的權貴階層裡又一個顯赫家族從你手裡誕生了,你兒子以後出去了就不單單能夠喊:“我爸是李剛!”而是可以隨便勾勾手,那李剛就得爬到你面前如同狗一樣說:“太子爺?有何吩咐?”。

如果軍官的福利不夠高,又怎麼能夠吸引全國各地無數初中畢業生擠破頭都要去報考軍校呢,雖然華夏復興,保家衛國這些理想很美好,但是人也得吃飯不是,也得生活不是。既能夠保家衛國復興華夏,又能夠讓家族顯赫,何樂而不爲呢。

所以裴中尉手裡還真有不少錢,看着手裡的這把太魚刀是越看越喜歡,當即就是點了點頭道:“那我這刀就手下了,等到了營部我讓郵政局把錢轉給你!”

雖然裴中尉有錢,但也不是天天把幾百塊錢放兜裡,軍人的薪資以前是由華夏銀行代發,等華夏銀行被分拆重組後就變成公務員和軍人的薪資由中央銀行直接發放,爲了讓軍人收現金方便,中央銀行也是和軍方的郵政局合作,讓軍方的郵政局代理存款和取款業務。

李上士這麼一聽,嘿嘿了又是笑了聲:“中尉夠爽快!”興許是覺得自己喊價貴了點,李上士又是掏出了那把二十六年式的左右手槍:“這槍就算是附帶吧!”

反正李上士也看不上這六項的左輪手槍,現在中國已經是全部裝備1912年式手槍,也就是之前的元年式手槍,美國M1911,元年式手槍的性能相當不錯,基本上現在中國的士官和軍官以及炮手,機槍手手裡是人手一把,普通士兵雖然不配發手槍,但是很多手頭比較寬鬆的士兵也會自費購買了一把帶着上戰場,反正軍部內部自購價也便宜,多一把槍戰時就多一點活命的機會,至於左輪手槍早就被淘汰了。

既然是附帶的,裴中尉也沒客氣,於是就是拿了過來,不過顯然他還是對手裡的刀更有興趣。把這刀也掛在腰間後,裴中尉道:“走吧,我們也耽誤一會了,老潘他們都已經走遠了!”

這兩人現在可都還是在戰場上,不遠處的爆炸聲和槍聲可都還在持續着呢,當即裴中尉就是和李上士走快了兩步追上了部隊。

半個小時後裴中尉就是帶着他所屬的那個排跟着一輛T6坦克後頭,再一次衝上了一處日`本陣地,身爲軍官的他也沒有和那些頑固的日`本軍官一樣拿着軍刀砍殺,也不拿手槍,而是拿了一支步槍,這步槍甚至都不是中國的制式步槍1916年式,而是日本人的三八步槍,也就是所謂的三八大蓋。這槍也是裴中尉臨時撿來用的,端着槍的他瞄準了個日軍開了槍後,打偏了,然後又是連續開了兩槍,都打偏了,氣的他一把扔下那三八步槍,然後把身邊的一個一等兵的1916年式步槍給拿了過來,然後瞄準,扣下扳機,一聲槍響後遠處的那個日`本士兵就是一頭栽了下來。

“中尉好槍法!”李上士從一邊也是彎着腰過來,他手裡也是抱着步槍。

裴中尉對李上士這個屬下還是很不錯的,當即把槍給回了身邊的士兵後道:“那日本人的槍打不慣!”

中國的1916年式步槍和日`本的三十八年式步槍可是不一樣的步槍,三八步槍是6.5毫米,而中國的1916年式用的是6.8毫米,兩者的外觀雖然差不多,實際性能也相差不大,但是用起來還是有些差別的。不是說撿起日`本人的槍就能夠用的,沒有專門訓練過的中國士兵根本不可能在遠距離上使用繳獲的三八步槍擊中目標。

李上士這個時候臉上也是有些塵土,因爲趴在地上的緣故身上的軍服也是髒兮兮的,不過李上士依舊是笑呵呵的:“這日`本人的槍是不好用!”說了這句後李上士又道:“接下來怎麼搞?”

裴中尉又是趴在了陣地上,然後拿出瞭望遠鏡往外頭觀察,不過這剛探出頭去一發子彈就是打在了邊上,讓裴中尉一下子就是縮了回來,然後背靠着戰壕輕罵了聲:“狗日的眼神真準,差點就吃槍子了!”

戰壕裡只能是坐在地上,裴中尉拿出了包煙後抽出一支給李上士,吸了口後才道:“對面估計也沒幾個日`本人了,不過槍法很準,剛纔二班就被他們撂倒了兩個人,那邊的地形又不適合迫擊炮,只能從側面摸過去!”

深吸了一口把這煙抽到了半截後:“李上士,等下你帶你們一班從南面繞過去,我這邊正面吸引他們的注意力!爭取儘快搞定這裡!後頭連部催得很急!”

李上士也是點了點頭,把手中的煙吸了口後一邊吐着煙霧一邊道:“沒問題!”

然後就是咬着剩下的半截煙就是貓着腰回到了一班的陣地上,然後招一招手就是帶着他手下的十幾個人從南面繞了過去,這個繞自然不是大大咧咧的走路,而是小心翼翼的貓着腰小跑着。

緊接着又是路過一小片空地,而這個時候裴中尉雖然調動了包括一門六十毫米迫擊炮在內的火力進行正面攻擊並吸引日軍的注意力,但是日軍還是發現了李上士他們,緊接着李上士等人的腳下就是冒出了點點慧塵,那是被子彈擊中後揚起的灰塵。

李上士口中低罵一聲:“這狗日的!”

然後是連跑帶爬終於是在槍林彈雨中穿越了那五六米的空地,回頭一看,還好沒人受傷。靠着小土坡的他招了招手然後道:“一組先上,二組殿後,三組跟我來,機槍組掩護。”

安排下去後,李上士就是帶着一班的十幾個人朝着日軍陣地衝了過去,李上士的槍法很準甚至在跑動中的時候擡手就是一槍,槍聲過後不遠處的一個日`本士兵就是倒了下來。

就當李上士準備再接再厲直接衝上去的時候,忽然遠處一陣低沉的轟鳴聲傳來,沒多久就看見了一輛T6坦克高速衝了上來,坦克上也沒開炮,就用機槍掃射着,不用一會就是衝上了日軍陣地。

李上士見此又是罵了聲:“這些坦克不又他媽來搶功了!”

不過罵歸罵,但是既然有坦克來支援了,他們這些步兵也就不用冒着風險去強攻日`本陣地了。

如此的情況幾乎發生在整條戰線上,第一裝甲師突破了日軍第23聯隊的攔截後,一百多輛坦克以及近千輛的摩托車和卡車直奔新義州而去,隨後跟上的是第一師的13團,也就是裴中尉所屬的那個團,這個團在第一師坦克營的部分坦克支援下,很快就是肅清了殘餘之敵,並且是緊跟在第一裝甲師的後頭直奔新義州。

而此時義州郡裡雖然還有一萬多日軍,但是明顯不是裝甲集羣的進攻目標,第一師只是留下了一個11團牽制他們並等待九連城的部隊連夜渡江,等第八軍的步兵部隊渡江後,11團也會撤回並跟上第一裝甲師的步伐,而進攻義州郡的任務則是會交給第八軍的步兵部隊。

裝甲集羣繞過了義州郡後,看似直奔新義州而去,但是實際上裝甲集羣的攻擊目標也不是重兵集結的新義州,而是新義州南部地區。其戰略目的就是突破日軍的防禦縱深,深入到日軍後方打亂其交通、指揮、後勤體系,配合第八軍對新義州展開全面反攻。

第472章 一戰爆發第778章 中日密約(一)第304章 入役儀式(一)第65章 也許是愛情第450章 進軍北京第758章 噴氣時代(一)第254章 戰損報告(二)第628章 新老權力交接第363章 救援通道(一)第982章 地中海我們來了(一)第902章 東京空戰(二)第226章 參謀部總長(二)第633章 經濟危機下爆發的戰爭第836章 登陸澳大利亞第951章 進軍伊朗第299章 秋風落葉第249章 和談呼籲第103章 動亂前夕第222章 滇軍和四川(一)第524章 1917年的俄國第173章 陸榮廷的雄心第961章 低估(二)第326章 第一次空戰(二)第447章 北洋的葬禮(一)第78章 福州兵工廠(二)第518章 華夏銀行重組風波第925章 東京地獄第772章 高歌一曲第426章 冬季休整第314章 D5系列第752章 泰國的擴張(一)第412章 誰活誰死第529章 中俄南京條約第670章 安州戰役(三)第342章 渡江第三天第225章 參謀部總長(一)第57章 北京初雪第259章 聖誕夜(一)第618章 討厭和喜歡第315章 B3轟炸機第193章 鎮江之戰(二)第657章 裝甲洪流(一)第508章 軍費爭奪第217章 中尉和家書第152章 吉利斯(五)第1017章 德國的崩潰(一)第852章 奄美海戰(一)第232章 伯爵夫人的女兒第195章 鎮江之戰(四)第24章 殺人奪權第783章 我們要打仗了(二)第28章 購軍械(一)第608章 廬山號航空母艦第566章 終止華盛頓海軍條約第977章 我們需要戰爭(一)第617章 封塵的記憶第51章 胡陳之爭第270章 洪子泰(三)第915章 中國威脅論第454章 狐狸精第654章 潛艇破交戰(二)第252章 蘇南和平第96章 福州體系第948章 德國問題(二)第941章 終戰令第603章 總統爭奪第357章 第五混成旅(三)第904章 東京空戰(四)第844章 太平洋公約(一)第166章 戰火紛飛第914章 中美聯合公報第130章 低泣時刻第140章 酷熱難擋第829章 中國需要中東(二)第十六 軍激戰總督府第376章 態度和退路第901章 東京空戰(一)第752章 泰國的擴張(一)第457章 北巡(二)第457章 北巡(二)第329章 軍費之爭第316章 陣營選擇第616章 原野上的火車第522章 航運和造船第555章 戰前會議第494章 經濟戰爭第595章 大罷工(二)第145章 袁世凱的心思第622章 東北開發的序幕第438章 馬鞍山鐵礦開發合約第784章 擴張再擴張第1043章 克查赫衝突(三)第973章 南京談判(一)第533章 59號戰艦第915章 中國威脅論第610章 下一代戰機第496章 十字路口激戰第409章 程子賢的進攻第670章 安州戰役(三)第66章 福寧公司
第472章 一戰爆發第778章 中日密約(一)第304章 入役儀式(一)第65章 也許是愛情第450章 進軍北京第758章 噴氣時代(一)第254章 戰損報告(二)第628章 新老權力交接第363章 救援通道(一)第982章 地中海我們來了(一)第902章 東京空戰(二)第226章 參謀部總長(二)第633章 經濟危機下爆發的戰爭第836章 登陸澳大利亞第951章 進軍伊朗第299章 秋風落葉第249章 和談呼籲第103章 動亂前夕第222章 滇軍和四川(一)第524章 1917年的俄國第173章 陸榮廷的雄心第961章 低估(二)第326章 第一次空戰(二)第447章 北洋的葬禮(一)第78章 福州兵工廠(二)第518章 華夏銀行重組風波第925章 東京地獄第772章 高歌一曲第426章 冬季休整第314章 D5系列第752章 泰國的擴張(一)第412章 誰活誰死第529章 中俄南京條約第670章 安州戰役(三)第342章 渡江第三天第225章 參謀部總長(一)第57章 北京初雪第259章 聖誕夜(一)第618章 討厭和喜歡第315章 B3轟炸機第193章 鎮江之戰(二)第657章 裝甲洪流(一)第508章 軍費爭奪第217章 中尉和家書第152章 吉利斯(五)第1017章 德國的崩潰(一)第852章 奄美海戰(一)第232章 伯爵夫人的女兒第195章 鎮江之戰(四)第24章 殺人奪權第783章 我們要打仗了(二)第28章 購軍械(一)第608章 廬山號航空母艦第566章 終止華盛頓海軍條約第977章 我們需要戰爭(一)第617章 封塵的記憶第51章 胡陳之爭第270章 洪子泰(三)第915章 中國威脅論第454章 狐狸精第654章 潛艇破交戰(二)第252章 蘇南和平第96章 福州體系第948章 德國問題(二)第941章 終戰令第603章 總統爭奪第357章 第五混成旅(三)第904章 東京空戰(四)第844章 太平洋公約(一)第166章 戰火紛飛第914章 中美聯合公報第130章 低泣時刻第140章 酷熱難擋第829章 中國需要中東(二)第十六 軍激戰總督府第376章 態度和退路第901章 東京空戰(一)第752章 泰國的擴張(一)第457章 北巡(二)第457章 北巡(二)第329章 軍費之爭第316章 陣營選擇第616章 原野上的火車第522章 航運和造船第555章 戰前會議第494章 經濟戰爭第595章 大罷工(二)第145章 袁世凱的心思第622章 東北開發的序幕第438章 馬鞍山鐵礦開發合約第784章 擴張再擴張第1043章 克查赫衝突(三)第973章 南京談判(一)第533章 59號戰艦第915章 中國威脅論第610章 下一代戰機第496章 十字路口激戰第409章 程子賢的進攻第670章 安州戰役(三)第66章 福寧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