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章 教育興國

陳敬雲的總統專列離開山東濟南後並沒有在沿線各站有過多的停留,而是直奔北京而去,五月二十九號,陳敬雲的總統專列順利抵達北京。這一次直隸省以及北京特別市等軍政要員組織的歡迎儀式都是沒有被浪費掉,陳敬雲在一場盛大的歡迎儀式中踏上了北京這個城市的土地。

當晚陳敬雲下榻在中南海的居仁堂,也就是之前前清時期的慈禧修築的海晏堂,北洋政府時代的袁世凱的辦公所在居仁堂。由於居仁堂位於中南海的特殊性,李繼民率兵進駐北京城後,也沒有擔心把第一軍的指揮部給設立在居仁堂,而是選擇了中南海里的另外一棟建築,於是也就暫時空置了出來,不久後陳敬雲吩咐即將北巡,所以北京方面也就是把居仁堂收拾一番後並直接作爲陳敬雲來北京時的下榻所在。

當晚陳敬雲可沒有早早就休息,而是和第一軍軍長李繼民兩人聊了足足兩個多小時,期間大多數都是陳敬雲在聽,李繼民在說,而李繼民口中所說的除了親口向陳敬雲回報當初北伐時的一些事項外,更多的是注重於進入北京城後的一些事情,包括謀劃把溥儀趕出紫禁城和對北京城內進行大規模肅清的事情。

陳敬雲聽了很久後才道:“這些你都辦的不錯,到也沒有辜負我對你的信任!”陳敬雲淡淡的說着,而一邊的李繼民聽罷也是露出了喜色。

“說起來,你也是從福州起義時跟着我起家的老人了,北伐時候你也立下了大功。現今這羣人裡頭,你是第二個升上將的,其中的份量你自己也清楚。今後還要給下面的那些人繼續做出表率!”陳敬雲繼續道:“上次授銜的時候你在前線,只能通過電報匆匆了事!不過我現在既然來到了北京,自然是要給你補上這個授銜儀式的!”

李繼民一聽,臉色大喜!國民軍體系裡,素來是有授銜儀式的,一般而言將官以上的授銜儀式都是陳敬雲親自主持,儘管這種授銜儀式只侷限於軍隊內部,參加的人也不會很多,但是這對於一個軍官而言可是一種極大的榮耀。而且也不是每個人都能夠在晉升的時候有着授銜儀式的,北伐戰爭中大部分將領都處以前線,前線戰事緊張的時候那些將領們也不可能奔波千里返回南京讓陳敬雲對他們授銜,另外也不可能讓陳敬雲親自去前線給他們舉行授銜儀式。

所以當時李繼民晉升上將時就沒有舉行相關的授銜儀式,只有陳敬雲的一紙電報而已,儘管這並不影響到什麼,但是對於李繼民個人而言,心裡始終抱着一個遺憾。

要知道當時沈綱被授銜上將時,可是在一大羣將領的恭賀中由陳敬雲親自給他戴上上將的肩章,而當時李繼民就是那羣恭賀人之一,當時只是中將的他就同樣希望着自己晉升上將時得到同等的待遇。

如今陳敬雲親口說要給他補上一個授銜儀式,這讓李繼民自然是心花怒放!李繼民爬到了今天這種地步,想要在職權上更上一步幾乎已經沒有什麼可能性了,下一步還能晉升的話不外乎就是參謀部總長這個職位了,可是看沈綱那模樣,估計十年八年內是沒什麼指望了。又或者是國民軍繼續擴大後,陳敬雲再成立比軍更高級別的指揮部機構,比如集團軍,方面軍之類的機構,到時候去就任司令,然而到時候的集團軍司令和現在的軍長相比並沒有什麼本質上的變化,都是負責一個戰線上的戰事而已。把六個軍長換成六個集團軍司令並不會改變事情的本質,如此情況下李繼民所能追求的也只剩下榮譽了。

而他所指揮的第一軍在北伐的過程中,連續取得數場大捷,攻佔了蚌埠、徐州、濟南最後把北京重重圍困,隨後雖然北京城內的北洋軍主動投降,但是誰也不能否認當時北洋軍如果不主動投降,那麼李繼民率領下的第一軍有把握攻下北京。李繼民甚至在給參謀部的戰報上彙報,說麾下的部隊如果發起全力進攻,完全能夠在十天到半個月內徹底攻下北京。

從去年八月份渡江戰役一直到現在,持續大半年的戰爭中讓國民軍涌現了衆多名聲顯赫的將領,比如第三軍的軍長徐離善,原先是第三師的師長,在蘇南渡江戰役中以一場泰州大捷名動南京城,憑藉此功讓徐離善快速晉升爲第三軍的軍長。又比如原第九師的第91團團長左玉剛,此人在渡江戰役之前不過是個普通的中校團長,然而在渡江戰役中立功晉升爲上校,又在緊接着進行的巢湖戰役中,他臨危受命,率領第九師突破了巢湖守軍的重重阻攔,最後挽救了第五混成旅被全殲的命運,更徹底奠定了巢湖戰役的勝利,此戰後他也就是名正言順的成爲了第九師的師長。而後續北伐作戰中,他指揮的第九師作爲國民軍唯一一個進行了火力擴編的部隊,一直都是作爲拳頭部隊使用,幾乎不管是江北戰役還是蚌埠戰役又或者是徐州戰役,他的第九師一直都是擔任了主攻任務,儘管他的指揮風格剛猛過硬而遭致沈綱等穩重派將領的反感,但是這無損他在北伐戰爭中利立下的赫赫戰功,而這份戰功讓他成爲了渡江戰役到現在唯一一個從中校被晉升爲少將並就任師長的人,其他一些被晉升爲少將的將領全都是上校,而能夠被晉升爲師長的也絕大多數是軍參謀長,司長這些原本就是少將級別的將領。

可是這些人和李繼民比起來就有些不足了,渡江戰役之前李繼民乃是第一軍下屬第一師的師長,也是當時國民軍所剩下的唯一一箇中將師長,沈綱被調任到參謀部任職總長後,他李繼民接任第一軍軍長職位,隨後他率領第一軍長期在滁州以及江北西部區和北洋軍交戰,隨後和第二軍一起徹底奠定江北大勝,隨後陳敬雲以第一軍爲北伐主力,李繼民也就率兵部隊一路北上,從蘇北到山東再到北京城下,讓第一軍下屬的諸多軍官戰功顯赫的同時,同樣凸顯了李繼民的戰功。

而正是這份戰功才讓陳敬雲晉升他爲上將!這也是國民軍體系當中除了沈綱之外的第二個上將。就算是整個南京共和政府內,加上唐繼堯,陸榮廷,閻錫山,以及段祺瑞這個投誠過來的北洋大佬,一共也才六個上將!

由此可見李繼民的這個上將軍銜的份量!

陳敬雲抵達北京的次日,就在居仁堂內舉行了一個小型的授銜儀式,出席的清一色是國民軍的少將以上級別的將領,而李繼民以及另外兩個被授予少將軍銜的將領得到了陳敬雲的親自授銜。

給這三人授銜之後,陳敬雲沒有作長篇的演講,而是儘量讓自己顯得平常一些:“如今華夏復興已經初見勝利的曙光了,然而現在國內外依舊有着諸多人試圖阻擋我們的腳步,我們的前路上依舊有着數不清的障礙!復興大道上,還往諸君與我一起繼續努力!”

來京後的第三天,陳敬雲在國立北京大學參觀視察,並進行了演講,這一次和以往着重強調國社黨不同、着重強調華夏民族優越性不同,這一次在國立北京大學裡的演講他卻是全然沒有涉及到政治、民族,而是以知識救國、科技救國爲題發表演講,號召廣大華夏青年爲了華夏復興而讀書!

年輕學子們總是容易受到類似言語的鼓動,雖然這一次陳敬雲沒有說國社黨、更沒有說自己向來宣傳的民族優越性,但是華夏復興這四個字依舊貫穿了全場!

次日,中國的諸多大報紙以‘知識救國、科技救國’爲題刊登了陳敬雲在國立北京大學的演講,而教育部也是適時宣佈,明年教育部將會進一步加大資金投入,除了增加東南大學、南京大學的投入外,也會對新接受的北京大學,天津大學進行大規模的投入,力爭打造出四所最頂尖的綜合性大學。而除了這四所重點大學外,教育部將會對各省原有的師範學校改爲大學,並同時加大對高等中學、初等中學以及小學的投入。

而隨後陳敬雲和美國駐華公使嘉樂恆舉行了會談後,美國方面答應放棄庚子賠款,這部分的款項將會全部用於東南大學的經費以及資助中國學生到美國留學的費用。至於歷史上的清華大學也就徹底消散於空氣當中了,早在前幾年陳敬雲和美國人搭上線的時候,美國人就答應用庚子賠款用於東南大學的建校費用,而清華大學自然是沒有了。

隨着陳敬雲在北京大學發表的演講,一股爲復興爲讀書的風氣逐漸興起!而這也是有效的改善了國社黨在部分老派人士中的印象,在諸多老舊一派士紳的眼中,陳敬雲所創建的國社黨是一個沒有任何倫理道德,講究肉弱強食的,赤裸裸的宣揚華夏民族是最優秀的人種並有權力侵犯其他民族,講究的是用鐵和血爲華夏民族謀取生存的空間。而這種激進的理念受到了諸多年輕人追捧的同時,卻讓諸多中老年階層的反感,而如今陳敬云爲代表的國社黨做出了一副教育興國、工商興國的模樣,自然是讓諸多士紳大感安慰,在他們看來,陳敬雲雖然年輕,但是到底是個顧家顧國的人,沒有和其他年輕人一樣熱暈了頭。

第739章 芬蘭絞肉機(二)第453章 湖北佈局第284章 風雨雨來(二)第428章 新的一年第838章 1942年的結束(二)第510章 泰山號航空母艦第698章 進軍琉球(一)第513章 第一屆內閣信任危機第246章 英日謀劃第384章 鐵路之憂慮第309章 袁世凱的調整第837章 1942年的結束(一)第814章 慘烈巷戰(二)第810章 第五航空軍第562章 東海大海戰(二)第964章 紐約外的蘑菇雲(二)第355章 第五混成旅(一)第502章 大會戰第439章 購前無畏艦第884章 吉村大野的絕望第860章 帝嚳號危機(一)第614章 青島和海防第772章 高歌一曲第161章 房樑和秋風第352章 蔡凝(三)第91章 福州冬日第696章 轟炸日本第692章 海軍軍備限制協定第31章 財政困境第449章 和談與投降第929章 落日計劃(二)第223章 滇軍和四川(二)第64章 悅己者容第839章 只能有一個勝利者第815章 戰爭需要英雄第368章 懲處撤換第941章 終戰令第934章 丈高山登陸(二)第47章 復古風情第350章 蔡凝(一)第525章 局勢急變第392章 吳佩孚的怒氣第610章 下一代戰機第1045章 電子對抗第270章 洪子泰(三)第621章 陸小曼第15章 激戰軍械庫第348章 外交工商第598章 鎮壓(一)第1016章 各方爭奪第856章 黎明攻擊第383章 於世峰的小心思第955章 繼承人(一)第356章 第五混成旅(二)第743章 奧拉夫戰役(三)第935章 一號作戰計劃第212章 大戰(二)第978章 我們需要戰爭(二)第824章 印度洋是我們的!第596章 爆發(一)第910章 F12戰鬥機第619章 桃花情第447章 北洋的葬禮(一)第539章 卡拉欽斯克之戰第707章 陳氏聚會(二)第605章 巡視之蕪湖第857章 第21分艦隊第905章 東京空戰(五)第249章 和談呼籲第154章 海軍規劃(二)第130章 低泣時刻第746章 泗水衝突第1059章 大戰終結第75章 冬衣風波(二)第1012章 輿論控制第733章 戰爭前夕的軍備競賽第643章 海空大戰(二)第940章 華山號戰沉第21章 籌建軍政府第227章 泰山鎮(一)第219章 居仁堂(一)第426章 冬季休整第619章 桃花情第764章 戰時經濟(二)第773章 籌集軍費(一)第453章 湖北佈局第1016章 各方爭奪第383章 於世峰的小心思第485章 第一代國產驅逐艦第921章 核平東京(二)第879章 黃帝號危機第514章 經濟騰飛第1052章 十大集 團軍第520章 府院之爭(二)第384章 鐵路之憂慮第214章 雙劍勳章第617章 封塵的記憶第760章 xb10項目第334章 上海事第484章 陸軍整編方案二
第739章 芬蘭絞肉機(二)第453章 湖北佈局第284章 風雨雨來(二)第428章 新的一年第838章 1942年的結束(二)第510章 泰山號航空母艦第698章 進軍琉球(一)第513章 第一屆內閣信任危機第246章 英日謀劃第384章 鐵路之憂慮第309章 袁世凱的調整第837章 1942年的結束(一)第814章 慘烈巷戰(二)第810章 第五航空軍第562章 東海大海戰(二)第964章 紐約外的蘑菇雲(二)第355章 第五混成旅(一)第502章 大會戰第439章 購前無畏艦第884章 吉村大野的絕望第860章 帝嚳號危機(一)第614章 青島和海防第772章 高歌一曲第161章 房樑和秋風第352章 蔡凝(三)第91章 福州冬日第696章 轟炸日本第692章 海軍軍備限制協定第31章 財政困境第449章 和談與投降第929章 落日計劃(二)第223章 滇軍和四川(二)第64章 悅己者容第839章 只能有一個勝利者第815章 戰爭需要英雄第368章 懲處撤換第941章 終戰令第934章 丈高山登陸(二)第47章 復古風情第350章 蔡凝(一)第525章 局勢急變第392章 吳佩孚的怒氣第610章 下一代戰機第1045章 電子對抗第270章 洪子泰(三)第621章 陸小曼第15章 激戰軍械庫第348章 外交工商第598章 鎮壓(一)第1016章 各方爭奪第856章 黎明攻擊第383章 於世峰的小心思第955章 繼承人(一)第356章 第五混成旅(二)第743章 奧拉夫戰役(三)第935章 一號作戰計劃第212章 大戰(二)第978章 我們需要戰爭(二)第824章 印度洋是我們的!第596章 爆發(一)第910章 F12戰鬥機第619章 桃花情第447章 北洋的葬禮(一)第539章 卡拉欽斯克之戰第707章 陳氏聚會(二)第605章 巡視之蕪湖第857章 第21分艦隊第905章 東京空戰(五)第249章 和談呼籲第154章 海軍規劃(二)第130章 低泣時刻第746章 泗水衝突第1059章 大戰終結第75章 冬衣風波(二)第1012章 輿論控制第733章 戰爭前夕的軍備競賽第643章 海空大戰(二)第940章 華山號戰沉第21章 籌建軍政府第227章 泰山鎮(一)第219章 居仁堂(一)第426章 冬季休整第619章 桃花情第764章 戰時經濟(二)第773章 籌集軍費(一)第453章 湖北佈局第1016章 各方爭奪第383章 於世峰的小心思第485章 第一代國產驅逐艦第921章 核平東京(二)第879章 黃帝號危機第514章 經濟騰飛第1052章 十大集 團軍第520章 府院之爭(二)第384章 鐵路之憂慮第214章 雙劍勳章第617章 封塵的記憶第760章 xb10項目第334章 上海事第484章 陸軍整編方案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