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5章 繼承人(一)

畢竟噴氣式飛機這玩意不是每個國家都有的,現在一共也只有德國、中國、英國、美國這四家有,而真正能夠投入實戰,並且作戰性能超過當今主力螺旋槳飛機的實際上就只有德國的me262以及中國的f12a。美國人的p59連他們自己的螺旋槳飛機都打不過,而中國的f10也同樣存在這種問題,除了高空高速能夠拿得出手外,和戰鬥機進行機炮格鬥的話會死的很慘的,而這也是爲什麼中國空軍只把f10噴氣式戰鬥機當做本土防空截擊機來使用,那是因爲它根本就不能作爲一款制空戰鬥機來用,中低空的時候連f4都幹不過,英國的流星也是差不多存在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即便是已經投入實戰的德國me262,雖然作戰性能優秀,但是他的發動機壽命悲劇無比,才幾十個小時而已,而中國f12a戰鬥機上的發動機壽命已經是達到了五百個小時以上,這根本就沒發比。

現在中國要全面進入噴氣時代,但是其他國家都還停留在螺旋槳飛機爲主的時代呢,而現在中國你就把大量的先進螺旋槳飛機提供給各個傀儡國了,這讓英美德情何以堪啊。

因此從軍事援助這個角度而言,伊朗方面還是獲得了不少好處的,如果沒有中國提供的軍事援助,給伊朗十年時間都湊不出足夠的錢來購買這些先進的裝備,但是如今有了中國提供的軍事援助,儘管他們都是二手貨,但實際上也沒有用幾年,一般都才服役了四五年而已,而坦克這東西一般來說服役壽命最少也是十年往上,甚至二十年或者更久,對於伊朗而言,這些坦克就能夠在十多年甚至更久時間裡都將會是他們的主力裝備。

廖輝中將在抵達伊朗後,也是代表中國海軍和伊朗海軍方面簽署了一個購艦協議,伊朗以一千萬華元的價格購入中國海軍兩艘二手驅逐艦,這兩艘驅逐艦是中國海軍在第二次中日戰爭期間建造並服役的國泰級驅逐艦,排水量一千七百噸,航速高達三十六節,算得上是非常標準的倫敦海軍條約前驅逐艦了。國泰級驅逐艦先後參與了第二次中日戰爭,東南亞戰爭以及去年的第三次中日戰爭,戰功顯赫的同時也是服役了十多年之久,而現在中國海軍有着大量二戰期間建造的驅逐艦,中日戰爭結束後對於一些戰前建造的驅逐艦已經是陸續採取出售或者改裝的方式,畢竟戰前的這些驅逐艦也不算多,那些二十年代以前建造的驅逐艦船體老化連買二手貨而沒人要,只能是解體,而三十年代建造的驅逐艦實際上也不多,就那麼二十來艘而已,相對於現在中國海軍將近三百艘驅逐艦的龐大規模來說,實在不算什麼,所以改裝後出售給盟國還是相當不錯的。

當然以軍事援助的名義購買兩艘二手驅逐艦還要一千萬華元,價格還是有些偏貴的,因爲怎麼說了船體實際上不值這些錢,價格貴的是電子設備系統,比如雷達,但是中國海軍在出售前已經把最新式雷達以及火控系統給拆掉了,換上了倉庫了裡庫存的老式雷達,這並不是說中國不肯賣最新式的雷達,而是因爲怕買了會泄密,中國的雷達性能可比英美蘇等國要多了,他們從中國手裡弄不到,但要是從那些小國手裡弄到了技術資料可就會讓中國吃大虧的。

加上伊朗以前從中國以及從其他國家購買的軍艦,也是讓伊朗海軍稍微成型,勉強具備近海作戰能力了,至少打起來的話,除了世界上的數大海軍強國外,其他的比如葡萄牙、西班牙這些歐洲小國還真的佔不了伊朗海軍什麼便宜。

不過話又說回來,1945年的今天除了中英美三國外,其他國家的海軍都是渣渣,中英美三國海軍隨便派出一支分艦隊,都能夠單挑除了以上三國外的全球海軍,嗯,還是全部加起來的那種。

隨着技術越來越進步,小國對於陸軍方面還好,可能能夠勉強跟上大國的步伐,但是空軍和海軍只能是差距越來越大,向伊朗這些國家,把伊朗國王賣掉都湊不住足夠的錢來武裝一支航空母艦戰鬥羣。

按照中國海軍的標準,一支航空母艦戰鬥羣一般都是雙航母或者三航母編隊,最少四艘以上防空巡洋艦,二十艘以上的驅逐艦才能勉強編成一支航空母艦戰鬥羣。

這些小國家別說戰艦了,連這幾百架艦載機都湊不出來……

廖輝中將的第六機動艦隊到了波斯灣後,沒有全部停泊在阿巴斯港,而是進行了海上補給後就是在波斯灣外海巡弋,同時進行名義上和中伊海軍聯合演習,而這個舉動讓英美兩國大爲緊張。

而他們真正讓他們緊張的還在後頭呢!

一月底,中國國家軍事委員會新聞發言人在例行的新聞發佈會上公佈:中國國家軍事委員會委員、國社黨中央委員會常務委員、參謀部常務次長的陳華天上將率團對土耳其進行爲期長達一週的軍事交流訪問。

陳華天自身的職位並不會引起外人的關注,畢竟在中國區區一個次長職位和上將軍銜也不算什麼,軍方里各大部裡次長多了多,單單參謀部就是有足足四個次長,常務次長、作戰次長、空軍次長、海軍次長,分別負責行政、陸軍作戰、空軍協調、海軍協調等事務,而陳華天在中日戰爭後被調任到參謀部,以上將銜擔任參謀部常務次長一職,主管的是行政工作,掄起這個職位的重要性是遠遠不如參謀部作戰次長那麼重要。

但是他是誰,他是陳敬雲的長子,已經明確定爲陳敬雲繼承人的人,他現在自身的職位已經不重要,重要的他的一言一行幾乎就是代表着了陳敬雲最爲直接的態度,去年陳華天就是作爲陳敬雲的全權代表訪問了蘇德英美四國,他的訪問甚至比顧維鈞這個外交部總長或者馬寅初這個政務院院長的訪問更加引人關注。

南京總統府裡,陳敬雲看着這個比自己還高的長子!

“此去土耳其,要把聲勢給造出來,不要怕高調影響不好,現在不是低調的時候,不但是國家還是你,現在都需要高調。

現在其他國家都是眼睜睜盯着我國下一步怎麼走,此時關乎國家重大利益,不能馬虎大意了。而你自己也是,現在很多眼睛都看着你,不但有軍方和政府人,國內的普通民衆們也都是在眼睜睜的盯着你,而你要做的就是用行動告訴別人,你陳華天不單單是我陳敬雲的兒子,同時也是一個有能力帶領這個國家走向繁榮的領導人!”

結束了中日戰爭之後,陳敬雲進一步加快了對陳華天的培養步伐,除了讓他擔任參謀部常務次長外,又是讓陳華天進入到了國社黨中央委員會裡頭,成爲了常務委員,而這代表着陳敬雲正在逐步讓陳華天擴大在國社黨內的影響力。

除了這些安排外,陳敬雲又是讓陳華天率團去土耳其,而這種外交行動能夠讓陳華天擴大在國際影響外,也能夠讓他獲得國內民衆的更加支持。

陳敬雲不希望陳華天最後只能依靠陳敬雲的強力扶持而上位,他更是希望陳華天能夠用自己的實力去證明,他有這個能力來接陳敬雲的班,讓國民們信服並支持他。

畢竟如果說陳華天沒有獲得國民的普遍支持,就算陳敬雲依靠自身的威望強硬把他扶上總統的寶座,但是這種事情對於整個陳家而言並不是什麼好事情,一旦他陳敬雲死了,那麼國內對陳華天以及整個陳家的反對就會瞬間爆發出來,沒有廣泛的支持陳華天根本就坐不穩這個位置,甚至有可能導致國家的動亂。

如果真的出現這種情況,那陳敬雲還不如不把他扶上位,而是選擇其他外人來繼承他的位置呢,那樣至少能夠保證陳家以後的榮華富貴,畢竟如果陳敬雲不把陳華天扶上位的話,那麼就不是什麼家族繼承獨裁的模式,而憑藉陳敬雲生前的威望,國內民衆對於陳家還是會保持巨大的好感度。

陳華天低聲道:“父親放心,我會用心的!”

陳華天這些年來也是逐漸成熟了,不單單有着一個軍人該有的氣度,同時他也是越來越像是一個政治家。

現在他也是個父親了,數年前洪紫萍終於是先後生下了兩個兒子,而外人一直所關注的陳家第三代繼承人的問題所平息了下來。

不過即便如此,國內衆多軍政大佬還是沒有放棄對陳敬雲另外一個兒子也就是陳華俊的支持,雖然說陳敬云爲了刻意打壓陳華俊,已經是把陳華俊安排到了西伯利亞那邊任職,近年來已經是很少出現在公衆面前,但是陳華俊作爲陳敬雲的嫡子,而他母親更是陳敬雲明媒正娶的林韻,現在的國內還是有不少人支持他的,比如說林韻孃家的部分勢力,又比如軍方的部分欣賞陳華俊勇猛果斷性格的部分大佬們。

幾乎從三十年代陳敬雲開始培養他們兄弟二人的時候,這兩個人爲了爭奪繼承人的位置各種明爭暗鬥就沒有少過,競爭的激烈程度絲毫不比封建王朝的儲位之爭差多少。

而且外界對他們兄弟二人也是關注無比,報紙上時不時的都會出現各種關於他們兄弟二人的報道,儘管去年開始陳敬雲正式確定了陳華天爲繼承人爲,就已經是着手處理這個問題,比如進行輿論上的引導,加大對陳華天的報道,同時壓下幾乎所有關於陳華俊的報道,讓陳華俊近一年來幾乎消失在公衆視線裡,但是時間還短,陳華俊的影響力還沒有那麼快就消失掉。

這些事情陳敬雲雖然知道,但也不去管,畢竟手心手背都是肉,那陳華俊也是他兒子,這本來放棄了陳華俊作爲繼承人就讓他這個父親有些愧疚了,所以對這些事情也就這個一隻眼閉一隻眼,同時也是想要看看陳華天的政治手腕,要是有了自己的支持還無法收服軍政大佬們的心思,那麼他也就不值得自己下了這麼大力氣去栽培了。

要培養一個政治繼承人,最好的方式不是自己一路保駕護航讓他順利上位,而是讓他去競爭,去拼搏,只有的那個陳華天經歷了這些明爭暗鬥後一路殺出來,這樣的他才能夠有能力帶領未來的中國在全球範圍內的爭霸事業。

第91章 福州冬日第644章 海空大戰(三)第349章 財政支柱第976章 中美聯合公約(二)第194章 鎮江之戰(三)第26章 焦達峰擴軍第1037章 突如起來的空戰第83章 軍制改革第788章 緬甸獨立(一)第812章 巴爾瑙爾會戰(三)第345章 巢湖激戰(二)第88章 軍事調查局第994章 大勝大敗(四)第933章 丈高山戰役(一)第437章 春季攻勢第353章 王麒第1053章 戰損(一)第663章 平壤城外的激戰(二)第582章 第二軍的覆滅第115章 紅北山危局第897章 貿易和黃金第51章 胡陳之爭第8章 暴風雨前夕第242章 家務瑣事第297章 蕪湖和宣城計劃第174章 東南鋼鐵廠第815章 戰爭需要英雄第141章 薩鎮冰南下第867章 第二輪大戰起第598章 鎮壓(一)第348章 外交工商第720章 T11重型坦克第44章 北洋的時代第12章 家事天下事第318章 南京國會第998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第441章 一億元軍費第712章 各國新政第888章 登陸激戰(二)第831章 波斯灣軍事基地(二)第805章 主動出擊(二)第859章 生和死第253章 戰損報告(一)第1040章 秋熱第734章 1938年修訂案第330章 商業和財團第379章 休閒日第615章 林家的意第724章 低速重彈計劃第667章 安州戰役(二)第508章 軍費爭奪第789章 緬甸獨立(二)第996章 權力過渡第444章 第一次清洗第987章 塞薩洛尼基之戰(一)第626章 經濟危機大爆發第133章 籌餉處第344章 巢湖激戰(一)第897章 貿易和黃金第449章 和談與投降第1017章 德國的崩潰(一)第578章 總動員(二)第441章 一億元軍費第237章 居仁堂寒夜第20章 袁方的第三營第249章 和談呼籲第243章 財政預算(一)第439章 購前無畏艦第29章 購軍械(二)第1056章 分析(二)第799章 烏蘭烏德戰役(四)第660章 戰鬥機的對決第777章 家事天下事第91章 福州冬日第1046章 坦克對決(一)第305章 入役儀式(二)第327章 空中決戰第664章 戰爭中的工業經濟第747章 日本的選擇(一)第946章 論功封賞第273章 國會選舉(一)第347章 巢湖激戰(四)第242章 家務瑣事第653章 潛艇破交戰(一)第153章 海軍規劃(一)第963章 紐約外的蘑菇雲(一)第658章 裝甲洪流(二)第1001章 風雲再起(二)第393章 保存實力第411章 滁州失守第329章 軍費之爭第190章 夜幕交鋒第720章 T11重型坦克第1056章 分析(二)第268章 洪子泰(一)第487章 蒙古問題第1055章 分析(一)第129章 夏日情第57章 北京初雪第364章 救援通道(二)
第91章 福州冬日第644章 海空大戰(三)第349章 財政支柱第976章 中美聯合公約(二)第194章 鎮江之戰(三)第26章 焦達峰擴軍第1037章 突如起來的空戰第83章 軍制改革第788章 緬甸獨立(一)第812章 巴爾瑙爾會戰(三)第345章 巢湖激戰(二)第88章 軍事調查局第994章 大勝大敗(四)第933章 丈高山戰役(一)第437章 春季攻勢第353章 王麒第1053章 戰損(一)第663章 平壤城外的激戰(二)第582章 第二軍的覆滅第115章 紅北山危局第897章 貿易和黃金第51章 胡陳之爭第8章 暴風雨前夕第242章 家務瑣事第297章 蕪湖和宣城計劃第174章 東南鋼鐵廠第815章 戰爭需要英雄第141章 薩鎮冰南下第867章 第二輪大戰起第598章 鎮壓(一)第348章 外交工商第720章 T11重型坦克第44章 北洋的時代第12章 家事天下事第318章 南京國會第998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第441章 一億元軍費第712章 各國新政第888章 登陸激戰(二)第831章 波斯灣軍事基地(二)第805章 主動出擊(二)第859章 生和死第253章 戰損報告(一)第1040章 秋熱第734章 1938年修訂案第330章 商業和財團第379章 休閒日第615章 林家的意第724章 低速重彈計劃第667章 安州戰役(二)第508章 軍費爭奪第789章 緬甸獨立(二)第996章 權力過渡第444章 第一次清洗第987章 塞薩洛尼基之戰(一)第626章 經濟危機大爆發第133章 籌餉處第344章 巢湖激戰(一)第897章 貿易和黃金第449章 和談與投降第1017章 德國的崩潰(一)第578章 總動員(二)第441章 一億元軍費第237章 居仁堂寒夜第20章 袁方的第三營第249章 和談呼籲第243章 財政預算(一)第439章 購前無畏艦第29章 購軍械(二)第1056章 分析(二)第799章 烏蘭烏德戰役(四)第660章 戰鬥機的對決第777章 家事天下事第91章 福州冬日第1046章 坦克對決(一)第305章 入役儀式(二)第327章 空中決戰第664章 戰爭中的工業經濟第747章 日本的選擇(一)第946章 論功封賞第273章 國會選舉(一)第347章 巢湖激戰(四)第242章 家務瑣事第653章 潛艇破交戰(一)第153章 海軍規劃(一)第963章 紐約外的蘑菇雲(一)第658章 裝甲洪流(二)第1001章 風雲再起(二)第393章 保存實力第411章 滁州失守第329章 軍費之爭第190章 夜幕交鋒第720章 T11重型坦克第1056章 分析(二)第268章 洪子泰(一)第487章 蒙古問題第1055章 分析(一)第129章 夏日情第57章 北京初雪第364章 救援通道(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