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 工業體系發展計劃

自從和美國搭上線後,陳敬雲來自美國的投資是越來越多,排除浙贛鐵路這種大規模的基礎建設外,美國人還大量投資了其他的工商業,並且大多數都是和華夏銀行下屬控股企業合資經營,自從設立福州經濟開發區到現在爲止,美方的直接現金投資就已經超過了三千萬美元,另外還有大量的技術投資、設備投資。這些投資和華夏銀行的下屬控股企業在福州、杭州、上海的經濟開發區內合資建設了大量工廠,包括電氣、鋼鐵、化工等各個行業,當然還有數量衆多的輕工業,比如紡織業就是美資的重點投資行業,作爲現今世界上生絲需求量最大的國家,美國國內的紡織企業對生絲需求量是極大的,縱然日`本佔據了絕大部分的美國生絲進口份額,但是來之於中國的也不少,但是一直以來中國的生絲都被諸多洋行所掌控,美國紡織企業要想獲取中國的生絲就的通過各大洋行,這對美國紡織企業和中國的生絲生產來說都是極爲不利的。

所以陳敬雲和美國搭上線後,國內的生絲行業,尤其是浙江和蘇南地區的生絲產業不斷擴大生產的同時也和美國直接搭上線,比如福杭紡織公司就已經和美國的數家紡織企業建立了直接聯繫,繞過那些洋行而直接對美國紡織企業供貨。

而這些還只是小打小鬧,如果到時候美國商務代表團來華後,陳敬雲要是運作良好,到時候獲取哪怕是數億美元的投資也不是不可能的。

而爲了準備好這次商務談判,陳敬雲專門在政務院下書成立了經濟發展司,負責制定全國之經濟發展規劃,比如要進行什麼基礎建設,要開發那裡的資源,要在那裡設立經濟工業區,要在那裡建成一個重型工業園,要在什麼地區建設一個輕工業集散地。總體上宏觀的負責規劃全國之經濟發展。

而頭一個任務自然就是爲了這個美國商務代表團了,爲此陳敬雲特地吩咐他們進行大規模項目的制定,比如馬鞍山鐵礦開發計劃,比如江西萍鄉煤礦的增產計劃,比如投資建設一個拖拉機廠,投資建設一個大型化肥廠,其餘還有和上海動力公司的合作包括對蒸汽輪機、柴油機、汽油機的研製生產,另外投資建設一個煉油廠,期望直接進口原油後煉製出油品,而不是現在的全部成油都需要進口,以及其他衆多的重要項目。

這些項目幾乎都是事關國家整個工業體系發展的重要一環,要建設一個小而全的工業體系可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如此繁多並直接關係到整體國家工業建設的計劃也不可能是陳敬雲一個人拍拍腦袋就能夠做出來的,得有着大量的專業人士負責制定相關計劃。

而成立的經濟發展司更是抽調了衆多政務部門的官員,不管是工商部還是財政部又或者是交通部都有官員被抽調進來,而經濟發展司的首任司長爲原財政部公債司之司長馬寅初。此人乃是南方共和政府中少有的專業經濟學才人,出生於1882年,1901年考入北洋大學堂,雖然當初他學的是選礦業,但是後來留學美國的時候卻是選擇了經濟學,並先後獲得了耶魯大學經濟學碩士學位和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乃是近代中國第一個獲取外國名校的經濟學博士學位的人,此人是今年八月份纔回國的,而他一回國就是被衆多人關注上了。

後世人是無法想象當時的陳敬雲乃是安華林等人對於高等學歷人才的渴求的,這個有着國外名校經濟學博士學位的人才才從上海下船呢,就已經接到了來自南京共和政府財政部安華林的親筆來信,邀請其到南京共和政府中任職。

馬寅初也是個年輕人,此時不過三十一歲而已,心中也是有着遠大抱負的人,尤其安華林在信中說將會邀請他制定宏觀經濟發展規劃的時候,他就更是心動了。雖然他同時也是接受到了來自北洋財政部的邀請,但是他卻是和衆多年輕人一樣選擇了前往南京,前往這個充滿着朝氣的新共和政府。

馬寅初到達南京財政部任職後,一去就是任職財政部下屬機構的處長,並且專門負責財政部公債籌劃和發行一時,兩個月不到後就是調職公債司任職司長。

這一次陳敬雲要成立經濟發展司,全面的負責全國工業經濟的發展規劃事務,這種事情是需要專業人才來擔任的,而不是那些普通官員可以勝任的。如此一來安華林就是親自推薦了馬寅初,隨後陳敬雲見過了他後,覺得此人雖然年輕但是的確是少有的人才了,當即就是任命他爲經濟發展司的司長。

經濟發展司成立後,現在最主要的任務自然是規劃出足夠多的項目來吸引即將來華的美國商務代表團。

而馬寅初很快帶着經濟發展司的人弄出了頭一個項目方案,也就是馬鞍山鐵礦開發計劃。

馬鞍山鐵礦很早就被人發現了,不過一直都沒有大規模開發,這幾年雖然有商人進行了小範圍的開發,但是遠遠不成規模,而東南鋼鐵公司下屬的探礦部門已經初步探明馬鞍山的鐵礦儲糧極爲豐富,不但可以滿足東南鋼鐵公司建設在上海鋼鐵廠的鐵礦需求,甚至還可以滿足更大規模鋼鐵廠的鐵礦需求。

實際上陳敬雲一直也是知道馬鞍山的鐵礦是極爲豐富的,但是他知道的只是一個名字啊,具體鐵礦在那裡,要怎麼開發那都是專業人士的事情,得知馬鞍山的鐵礦還可以更大規模的開採後,陳敬雲就是立即讓他們組織一個更大規模的馬鞍山鐵礦開發計劃。

甚至會相配的在馬鞍山附近建立一個大型鋼鐵廠用以消化這些鐵礦的產能,這年頭,鋼鐵的產量是越多越好的,只要有了足夠的鋼鐵產量,才能夠進行各種工業建設,比如說現在中國進行的大範圍鐵路修建中,是需要極大的鐵軌,但是現在的事實是中國的國產鐵軌只是佔據了極小一部分而已。而依照中國目前的鋼鐵產量,實際上就算沒有各種條約限制也無法滿足中國自身的鐵軌需求。

馬寅初自認爲自己算得上是年輕有爲了,但是和眼前的這個面色溫和,仔細聽着他講解計劃的陳敬雲比起來,差的可不是一點半點。

陳敬雲的年輕是衆所周知的,而正是因爲他自身很年輕,所以在任命官員或者將領的時候也普遍喜歡用才華出衆的年輕人,比如這個馬寅初就很對他的胃口。而這種現象擴大開來,也就造成了南京共和政府中不管是官員還是軍人的年齡普遍偏低,而年齡的偏低客觀上也帶給了南京共和政府更爲澎湃的朝氣,一羣年輕人可比北洋的那些老頭們有幹勁,而這種朝氣又會吸引更多年輕有爲,想要闖出一番事業的年輕人加入南京共和政府的行列當中來。

這就是一個良性的循環,一個可以讓南京共和政府保持高效率的良性循環。

實際上,每一個政權最開始成立的時候,都具備這種情況,但是隨着時間的慢慢過去,體制開始僵硬,官員的年齡逐漸偏大,一大批無能憑着資歷熬上去的官老爺們就會佔據要職,貪污腐敗就會霸佔政權的每個角落,這個時候要麼是推翻它,要麼就一直等着它自身慢慢老死,這一點是所有官僚體制的通病,不管是獨裁還是所謂的民`主都無法避免。

所以反腐就會從人類誕生的那天一直喊到人類滅亡的那一天!

“我們認爲依託馬鞍山鐵礦完全能夠建立一個年產百萬噸的大型鋼鐵基地。屆時這個鋼鐵基地將會擁有超過東南鋼鐵公司所有的福州鋼鐵廠、上海鋼鐵廠的產能。另外根據國家軍事委員會的海防要求,建議暫停上海鋼鐵廠的大規模建設,轉而把設備和資金投入到馬鞍山這邊來,防止我國將來和敵軍爆發戰爭時,敵海軍對我沿海的鋼鐵基地進行打擊。另外由於上海鋼鐵廠所需的鐵礦和煤礦都需要外運,生產成本上較高。甚至還不如福州鋼鐵廠,畢竟福州鋼鐵廠還有福建內的部分小鐵礦和小煤礦支持,而上海鋼鐵廠則是全部需要外運,尤其是將來極度需要馬鞍山鐵礦的鐵礦。如此一來,還不如把鋼鐵廠直接建設到馬鞍山。”馬寅初繼續說着:“如果不進行上海鋼鐵廠的第二期工程的話,將會節省出大量的資金和設備用於馬鞍山鋼鐵廠的建設。另外現今上海鋼鐵廠的第一期工程完成後,依舊會擁有十萬噸生鐵、五萬噸鋼材產量。在規模上比福州鋼鐵廠略小。而計劃中的馬鞍山的鐵礦將會建成生鐵產量達到百萬噸,鋼材產量達到五十萬噸的大型鋼鐵廠!”

第1011章 破碎的水晶(六)第465章 談判和戰爭第22章 明爭暗鬥第5 百四十一章 特遣裝甲團第28章 購軍械(一)第494章 經濟戰爭第942章 日本投降(一)第693章 朝鮮共和國第52章 佐藤涼介(一)第521章 核物理實驗室第444章 第一次清洗第424章 第一大軍閥第111章 嚴苛軍法第468章 費迪南犯二第1016章 各方爭奪第640章 第一集團軍第438章 馬鞍山鐵礦開發合約第791章 進軍緬甸(二)第211章 大戰(一)第430章 代表團抵達第24章 殺人奪權第227章 泰山鎮(一)第215章 陳俞氏的決斷第980章 歐洲遠征軍(一)第124章 浙江之未來(二)第708章 1932年的春節第480章 青島克和自沉第272章 第九師和第八師第762章 軍費之爭第869章 百機混戰第975章 中美聯合公約(一)第86章 瞬間的永恆第251章 第二次轟炸(二)第390章 各方爭奪第491章 唐陸會面第228章 泰山鎮(二)第217章 中尉和家書第641章 目標佐世保第810章 第五航空軍第375章 林浩心思第799章 烏蘭烏德戰役(四)第797章 烏蘭烏德戰役(二)第1039章 連鎖反應(一)第952章 波斯灣的第六機動艦隊(一)第493章 南通紡織公司第190章 夜幕交鋒第914章 中美聯合公報第611章 兩千公里半徑第1048章 坦克對決(三)第152章 吉利斯(五)第624章 石油開發第384章 鐵路之憂慮第930章 唐津登陸(一)第505章 全國統一第749章 日荷戰爭(一)第750章 日荷戰爭(二)第328章 伍世鐘的憂慮第414章 江北大捷(一)第899章 轟炸東京(二)第431章 任人唯親第750章 日荷戰爭(二)第765章 緬甸動亂第293章 孫黃李的憂慮第643章 海空大戰(二)第41章 南下北上第752章 泰國的擴張(一)第980章 歐洲遠征軍(一)第439章 購前無畏艦第204章 沈綱計劃(五)第215章 陳俞氏的決斷第967章 橄欖枝一號(二)第377章 關餘和憲法第278章 教育事(二)第823章 託管安達曼羣島第398章 合肥捷電第578章 總動員(二)第1028章 改換門庭第1022章 中德停戰協議第954章 援助伊朗第707章 陳氏聚會(二)第923章 櫻花計劃(二)第121章 五月二十二號夜第837章 1942年的結束(一)第58章 蘇浙局勢(一)第595章 大罷工(二)第724章 低速重彈計劃第362章 空軍學校第111章 嚴苛軍法第449章 和談與投降第929章 落日計劃(二)第996章 權力過渡第565章 燕薩聯姻第997章 陰謀(一)第508章 軍費爭奪第752章 泰國的擴張(一)第807章 阿斯塔納攻勢第1030章 調查局動盪第610章 下一代戰機第67章 關餘貸款第630章 大興土木
第1011章 破碎的水晶(六)第465章 談判和戰爭第22章 明爭暗鬥第5 百四十一章 特遣裝甲團第28章 購軍械(一)第494章 經濟戰爭第942章 日本投降(一)第693章 朝鮮共和國第52章 佐藤涼介(一)第521章 核物理實驗室第444章 第一次清洗第424章 第一大軍閥第111章 嚴苛軍法第468章 費迪南犯二第1016章 各方爭奪第640章 第一集團軍第438章 馬鞍山鐵礦開發合約第791章 進軍緬甸(二)第211章 大戰(一)第430章 代表團抵達第24章 殺人奪權第227章 泰山鎮(一)第215章 陳俞氏的決斷第980章 歐洲遠征軍(一)第124章 浙江之未來(二)第708章 1932年的春節第480章 青島克和自沉第272章 第九師和第八師第762章 軍費之爭第869章 百機混戰第975章 中美聯合公約(一)第86章 瞬間的永恆第251章 第二次轟炸(二)第390章 各方爭奪第491章 唐陸會面第228章 泰山鎮(二)第217章 中尉和家書第641章 目標佐世保第810章 第五航空軍第375章 林浩心思第799章 烏蘭烏德戰役(四)第797章 烏蘭烏德戰役(二)第1039章 連鎖反應(一)第952章 波斯灣的第六機動艦隊(一)第493章 南通紡織公司第190章 夜幕交鋒第914章 中美聯合公報第611章 兩千公里半徑第1048章 坦克對決(三)第152章 吉利斯(五)第624章 石油開發第384章 鐵路之憂慮第930章 唐津登陸(一)第505章 全國統一第749章 日荷戰爭(一)第750章 日荷戰爭(二)第328章 伍世鐘的憂慮第414章 江北大捷(一)第899章 轟炸東京(二)第431章 任人唯親第750章 日荷戰爭(二)第765章 緬甸動亂第293章 孫黃李的憂慮第643章 海空大戰(二)第41章 南下北上第752章 泰國的擴張(一)第980章 歐洲遠征軍(一)第439章 購前無畏艦第204章 沈綱計劃(五)第215章 陳俞氏的決斷第967章 橄欖枝一號(二)第377章 關餘和憲法第278章 教育事(二)第823章 託管安達曼羣島第398章 合肥捷電第578章 總動員(二)第1028章 改換門庭第1022章 中德停戰協議第954章 援助伊朗第707章 陳氏聚會(二)第923章 櫻花計劃(二)第121章 五月二十二號夜第837章 1942年的結束(一)第58章 蘇浙局勢(一)第595章 大罷工(二)第724章 低速重彈計劃第362章 空軍學校第111章 嚴苛軍法第449章 和談與投降第929章 落日計劃(二)第996章 權力過渡第565章 燕薩聯姻第997章 陰謀(一)第508章 軍費爭奪第752章 泰國的擴張(一)第807章 阿斯塔納攻勢第1030章 調查局動盪第610章 下一代戰機第67章 關餘貸款第630章 大興土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