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各方反應

自從國民軍進軍杭州後,第一師、第二師很快就分別進軍浙北各處,很快就實際控制了整個浙北地區,隨後又收編了周承菼的第二十五師,可以說整個浙江都已經是變成了國民軍的地盤。

但是從另外一方面來說,陳敬雲同樣必須考慮到自己出兵浙北是否會對全國局勢產生影響,北洋、南京方面會不會對自己進行討伐,附近幾個省的幾個軍閥會不會有其他動作,這些都一一要考慮到。

爲此,陳敬雲下令以浙軍俘虜、原第二十五師、原浙江第一師的部分士兵爲核心成立第七師,編制爲守備師,軍官從現有各師中抽調,而師長將有第一師副師長陳衛華調任,並在杭州附近整編完畢後駐防紹興至寧波沿海一線。

同時,緊急`抽調各地的新兵營對損失慘重的第一師進行補充。

這裡頭編練第七師這個守備師,很大一定程度上是爲了穩定原浙軍部隊,畢竟這麼多人一下子要遣散是不可能的,加上其中也有些願意投身國民軍的,所以就弄了個第七師的編制。

除了補充第一師和建立第七師外,陳敬雲又一次下令準備擴編第六師爲步兵師,擴軍第六師是陳敬雲一直都有的想法,實際上當第六師成立之後就一直做這個準備了,只是因爲要控制部隊總數以及重武器裝備欠缺所以才一直拖着,如今也小半年過去了,又控制了浙江省,也算是有財力進行下一輪的擴編了。

當然了,命令發出去了,但是相關的軍械還是不不足,需要時間來慢慢補充。

爲了擴編部隊,陳敬雲半個月前就已經向亨利的洋行訂購五十門的火炮,這次決定繼續擴編後,陳敬雲又向亨利訂購了六十門的火炮其中包括了12門的105榴彈炮。這兩次的採購都和之前一樣,採購的是老舊產品,不過價格已經比之前第一次軍購的時候上漲了足足兩成多,但是再貴也沒有那些新炮貴,所以陳敬雲咬咬牙也就只能認了。

這一次前後兩批次的軍購一共訂購了一百多門的火炮,除了打算成立第五炮兵團和第六炮兵團外,還要補充第一師的火炮損失以及保持相當的庫存備用。其中的12門105榴彈炮是準備給現有的105榴炮營。現在105榴炮營有24門105榴炮,作爲團太小,作爲營太多,所以乾脆再買多一個營湊足一個團。如此加起來,這批火炮加上配送的部分炮彈,總價高達數百萬之巨。

至於重機槍和輕機槍,雖然福州兵工廠的產量依舊不高,但是陳敬雲也沒指望着一天就能全裝備齊全了,自己慢慢生產就是了,犯不着送錢給外國人。步槍嘛,這個最好辦,陳敬雲手上其他沒有,但是步槍還是庫存了許多,加上12式步槍還在大批量生產,所以步槍是最不缺的。

手槍方面現在福州兵工廠也有生產,自從福州兵工廠仿製魯格手槍沒有得到軍隊青睞來,福州兵工廠的輕武器廠就選取了國外的另外幾種手槍進行測試和仿製,然後交由裝備部測試,前後折騰了一個多月後都沒有確定下來,最後陳敬雲親自拍板,仿製去年才定型,今年年初纔開始裝備美國陸軍的特爾特M1911手槍,爲了避免所謂的專利麻煩,福州兵工廠更改了一些外觀的細節設計,然後重新命名爲元年式手槍,即民國元年,也避免了12式步槍的同名。自從定型了後,福州兵工廠就開始了小規模的試生產,然後逐漸提高產量。

這些裝備上的事情得慢慢來,至少未來兩三個月內新擴編的第五師和第六師都不可能做到真正滿編。

當國民軍做着軍事整合的同時,國內人的目光卻因爲杭州戰事緊盯着杭州和福州兩地。從五月十七號朱瑞的第二師和國民軍第一師發生正式戰事以來,國內人不管是普通民衆還是各地實權派人物都是緊緊盯着杭州方面的戰事。

一方面這是因爲這場戰爭算得上是南北統一之後的第一場大規模戰爭,雖說辛亥後各地的軍事衝突就一直沒有停下過,不管是李鈞烈整合江西的過程中,還有四川那邊的數個都督府相互攻伐又或是其他各省的小規模戰鬥一直都是存在的,但是這些小規模甚至四川那邊上萬人規模的內戰都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因爲很簡單,這些戰鬥並不具備影響全國局勢的能力。

但是杭州方面的戰事卻不一樣,交戰雙方同是同盟會人員,並且都是率先領兵反清的新軍將領不說,而且手底下都有着數萬人規模的軍隊,其中陳敬雲的國民軍更是一直得到人們的關注,儘管陳敬雲一而再再而三的想要低調,但是龐大的7師編制擺在那裡,是個人都能看得到,以至於把陳敬雲和蔡鍔相提並論,又因爲這兩人年紀輕輕,同樣又是陸士畢業所以就被國人當成了南方兩大俊傑。

如此的情況,朱瑞和陳敬雲之間的戰爭就是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甚至諸多報界的人不遠萬里趕到杭州,企圖親臨前線報道戰事,雖然這些記者不太可能瞭解到真實的戰況,甚至連槍聲都沒有聽到過,但是對於大體的戰局還是略微有些瞭解的,前期的報道中也多用一些第二師發起進攻,國民軍退卻之類的詞彙。

所以當國民軍擊敗了朱瑞後,這些嗅覺靈敏的記者們立即就向各自的報館發去了信息:朱瑞敗了,陳敬雲贏了!

消息一發出就引起了全國人的注意,而後當國民軍進軍杭州時,這樣的舉動正式證明陳敬雲已經在這場閩浙戰爭中取得了徹底的勝利。

當天,不但全國各地的報紙登載了國民軍大勝的消息,就連全國各地的實權派們也是即使得到了相關消息。

雲南,蔡鍔得知國民軍進軍杭州後,看了眼地圖後就是嘆氣一聲:“看來我這個學弟也是不甘平凡的人,如此手握閩浙兩省的他怕是讓很多人頭痛了!”

南京,黃興得知這個消息後,也是沉思了好久,然後就相繼給宋教仁和孫文發去了關於此事的電報,但是宋教仁現在正醉心於改組政黨,對於浙江裡的這種爭端不太關心,也沒心思來關心,所以按照老規矩譴責完朱瑞後又指責陳敬雲破壞國內和平。而孫文呢剛剛探親完畢回到了上海,得知這消息後卻是沉思許久,然後說:“子華亦我同盟會成員!”也就沒了後文。

在南京的黃興自己拿不定注意,後來乾脆就一直拖着,準備先看看北洋袁世凱那邊是什麼反應。

可惜袁世凱的反應比他小多了!

“這麼快就打完了?我還指望他們打上幾個月呢!”袁世凱說話的時候有些疑惑,然後仔細問道:“朱瑞那邊不是有三萬多人嘛,他陳敬雲拿來的那麼多兵力三五天就收拾了朱瑞呢?”

段祺瑞上前道:“根據我們得到的消息,參戰的有國民軍第一師、第二師、第六師、然後還有陳敬雲從福州通過海運來的兩個混成旅。這麼算下來兵力已經接近四萬了,聽說國民軍那邊購置了不少槍炮,訓練也不算差。而朱瑞那邊嘛,人雖然有三萬之衆,但是多數都是沿途收攏的,我估計真正能打的也就一萬多。如此情況下朱瑞落敗也是正常!”

段祺瑞對杭州那邊的戰局自然知道的不太清楚,甚至很多消息還是通過報紙來了解的,所以他估計的很有偏差,不過就算告訴段祺瑞。國民軍前期作戰中只有四個團左右的部隊投入戰鬥,估計他也是不會信的。

袁世凱道:“這麼說,陳敬雲抽調了半數兵力了。這倒也說的過去!”

ωwш ★тtkan ★¢ ○

段祺瑞道:“現在陳敬雲手握閩浙兩省,假以時日恐怕養虎爲患啊!”

袁世凱卻道:“不急,先緩緩。南方大局不是他陳敬雲一個人就能翻的了的!現在善後大借款還得等一段時間!”

袁世凱話裡的意思段祺瑞是明白的,那就是袁世凱在等着善後大借款的錢,只要那筆錢到手了,那就是統一南方之時。北洋現在的情況段祺瑞也是清楚了,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缺錢,而且是很缺錢。

北洋成爲中央政府不過月餘,但是就已經開始體會到南京臨時政府那時候缺錢的困境了。北洋控制的地區也不過北方數省而已,南方的財賦重地幾乎都在各地軍閥手裡握着呢,雖然之前的孫文和現在的袁世凱都一再嚴令各省上繳稅款,但是各省都是哭着喊着說沒錢,反正就一個意思,要錢沒有,要命一條,強行要錢的話,那就得先打一場再說!

如此情況下要維持一箇中央政府,這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既然各省不肯上繳財賦,自己地盤裡的有弄不到多少零花,所以就和當初孫文一樣,袁世凱也把所有的期望都寄託在外國借款當中。

能借到錢了就有希望,借不到錢了有這個中央政府的名頭也沒什麼用。

所以袁世凱現在就等着善後大借款,有了這筆錢後就能依此爲軍費,進而統一中國。

基於這種考慮下,袁世凱對於南方各省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所以儘管看到了陳敬雲佔據了浙江後實力會膨脹,但是袁世凱依舊打算保持以前的態度。

這一點,也是袁世凱對自己手下北洋軍的自信,認爲只要有了軍費後,憑藉手下的大軍不管什麼黃興、孫文這些黨人,還是蔡鍔和陳敬雲這樣的都督,都能一掃而下。有了這份自信後袁世凱不相信陳敬雲日後能擋得住自己統一中國的步伐。

第449章 和談與投降第449章 和談與投降第648章 夜幕中的炮聲(二)第889章 新加坡(一)第740章 中芬共同防禦條約第411章 滁州失守第235章 岑春煊第508章 軍費爭奪第1006章 破碎的水晶(一)第775章 演講第37章 擁袁通電第258章 設軍任免(二)第454章 狐狸精第521章 核物理實驗室第596章 爆發(一)第3章 突如起來的槍聲第579章 貨幣信用化第148章 吉利斯(二)第767 東南亞戰爭(二)第996章 權力過渡第843章 對日作戰計劃第631章 大興土木第627章 高調回歸第626章 經濟危機大爆發第69章 山本純一郎(二)第344章 巢湖激戰(一)第682章 平壤戰役(一)第815章 戰爭需要英雄第480章 青島克和自沉第271章 錢翰朗和國社黨第557章 石油儲備第296章 時代歸屬第597章 爆發(二)第833章 直升機第418章 各軍調整第243章 財政預算(一)第807章 阿斯塔納攻勢第274章 國會選舉(二)第143章 飛鴻號第826章 偉大事業第942章 日本投降(一)第496章 十字路口激戰第911章 全面進入噴氣式時代第99章 黃興的迷茫第897章 貿易和黃金第515章 華夏銀行危機第279章 各方拉攏第1043章 克查赫衝突(三)第461章 方大山第73章 白雪紅梅第763章 戰時經濟(一)第746章 泗水衝突第721章 預研計劃第282章 參謀部會議(二)第435章 海軍變革第312章 鎮江視察(二)第515章 壟斷的危機第938章 投降爭論(二)第782章 我們要打仗了(一)第451章 張作霖的選擇第368章 懲處撤換第66章 福寧公司第362章 空軍學校第377章 關餘和憲法第991章 大勝大敗(一)第279章 各方拉攏第819章 戈壁灘上的蘑菇雲第84章 人事任命第3章 突如起來的槍聲第757章 檢閱艦隊第507章 組閣風波第147章 吉利斯(一)第17章 于山和旗界第202章 沈綱計劃(三)第289章 戰略選擇第151章 吉利斯(四)第773章 籌集軍費(一)第31章 財政困境第807章 阿斯塔納攻勢第443章 抵近京畿第24章 殺人奪權第255章 和談倡議第701章 夕陽下的進攻(二)第124章 浙江之未來(二)第301章 解散國會第643章 海空大戰(二)第199章 上海之行(二)第949章 德國問題(三)第177章 龍濟光的去向第111章 嚴苛軍法第11章 午夜暗香第76章 冬衣風波(三)第1006章 破碎的水晶(一)第17章 于山和旗界第303章 唐繼堯的站隊第十六 軍激戰總督府第452章 進軍東北第47章 復古風情第192章 鎮江之戰(一)第603章 總統爭奪
第449章 和談與投降第449章 和談與投降第648章 夜幕中的炮聲(二)第889章 新加坡(一)第740章 中芬共同防禦條約第411章 滁州失守第235章 岑春煊第508章 軍費爭奪第1006章 破碎的水晶(一)第775章 演講第37章 擁袁通電第258章 設軍任免(二)第454章 狐狸精第521章 核物理實驗室第596章 爆發(一)第3章 突如起來的槍聲第579章 貨幣信用化第148章 吉利斯(二)第767 東南亞戰爭(二)第996章 權力過渡第843章 對日作戰計劃第631章 大興土木第627章 高調回歸第626章 經濟危機大爆發第69章 山本純一郎(二)第344章 巢湖激戰(一)第682章 平壤戰役(一)第815章 戰爭需要英雄第480章 青島克和自沉第271章 錢翰朗和國社黨第557章 石油儲備第296章 時代歸屬第597章 爆發(二)第833章 直升機第418章 各軍調整第243章 財政預算(一)第807章 阿斯塔納攻勢第274章 國會選舉(二)第143章 飛鴻號第826章 偉大事業第942章 日本投降(一)第496章 十字路口激戰第911章 全面進入噴氣式時代第99章 黃興的迷茫第897章 貿易和黃金第515章 華夏銀行危機第279章 各方拉攏第1043章 克查赫衝突(三)第461章 方大山第73章 白雪紅梅第763章 戰時經濟(一)第746章 泗水衝突第721章 預研計劃第282章 參謀部會議(二)第435章 海軍變革第312章 鎮江視察(二)第515章 壟斷的危機第938章 投降爭論(二)第782章 我們要打仗了(一)第451章 張作霖的選擇第368章 懲處撤換第66章 福寧公司第362章 空軍學校第377章 關餘和憲法第991章 大勝大敗(一)第279章 各方拉攏第819章 戈壁灘上的蘑菇雲第84章 人事任命第3章 突如起來的槍聲第757章 檢閱艦隊第507章 組閣風波第147章 吉利斯(一)第17章 于山和旗界第202章 沈綱計劃(三)第289章 戰略選擇第151章 吉利斯(四)第773章 籌集軍費(一)第31章 財政困境第807章 阿斯塔納攻勢第443章 抵近京畿第24章 殺人奪權第255章 和談倡議第701章 夕陽下的進攻(二)第124章 浙江之未來(二)第301章 解散國會第643章 海空大戰(二)第199章 上海之行(二)第949章 德國問題(三)第177章 龍濟光的去向第111章 嚴苛軍法第11章 午夜暗香第76章 冬衣風波(三)第1006章 破碎的水晶(一)第17章 于山和旗界第303章 唐繼堯的站隊第十六 軍激戰總督府第452章 進軍東北第47章 復古風情第192章 鎮江之戰(一)第603章 總統爭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