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財政困境

餘額不足

爲了錢財上的事,陳敬雲特地召開了一次軍政府會議,列席的有九大部長以及林成坤。開場第一句陳敬雲就說:“現在軍政府缺錢,你們說說該怎麼辦!”

陳敬雲之前訂購大批軍火的事這些人也有所耳聞,但因爲陳敬雲說軍政分離所以他們也不好多說,安華林這個財政部長向來是看陳敬雲眼色辦事的,陳敬雲讓他拿多少就給多少,其他人來拿錢的話沒陳敬雲的條`子一律不給。另外他們對於陳敬雲購買大批軍械也表示理解,畢竟福建內部不產槍炮,而軍政府纔剛成立不久,四周都面臨着清軍可能發起的進攻,因此保持一定規模的軍隊是很有必要的。

其實林文英等人對陳敬雲目前的擴軍速度略有不滿,認爲陳敬雲的步子跨的太小,君不見湖北黎元洪,湖南焦達峰他們沒幾天功夫就爆出了數萬大軍了嗎,而福建呢,現在滿打滿算也不過一萬餘。

編練軍隊購置軍械是要錢的,陳敬雲讓他們想辦法,這些人也只能是各自沉思了起來,林文英首先開口:“我看可以發動募捐,福州城內富商不少,一家十萬,二十萬的,找個十來家就能弄上百萬來,一時間應該也能頂住缺口了!”

這話剛落下,在場的衆人都是把目光投射在了他身上,爲啥,因爲在場包括陳敬雲,鄭祖蔭,安華林在內都是福州富商,這招富商募捐不就是爲找他們嘛!再說了,這募捐說的好聽個,可是聽林文英的口氣那是白拿的。就算自己在軍政府任職但是誰也不願意當冤大頭啊。林文英說罷後似乎也察覺到了自己說的不適合現在這個場合,小聲的嘀咕了句後也就不說話了。

“呵呵,林文英說的也算是一個法子,不過現在福州纔剛安定下來,我等也不是什麼土匪,白拿自然是不好的!”陳敬雲不聲不響的貶了林文英一句後把視線投向安華林:“財政部的情況怎麼樣,查抄前清餘孽的事情怎麼樣了~”

安華林對自己手裡有多少錢自然是一清二楚的:“墊付了軍購前期款後財政部還有三百九十萬元,查抄的財物中,現在還剩下大約值三百萬元的財務,正在一一變賣,大約還需要一段時間!稅收方面,目前還在按照都督吩咐整頓清理中,所得不多。支出方面,近期預計的花費不少,不算軍械彈藥,目前四旅一團每月要耗費四十萬,軍政府方面支出也要十萬上下,按照手中目前的存銀恐怕是支撐不了多久。另外三個月內還得支付三百三十萬萬的軍械尾款!”

衆人雖然知道軍政府財政困難,但是沒想到會這麼嚴重,按照安華林的說法,別說什麼財政赤字之類的,恐怕是連軍械的尾款都拿不出來了!

鄭祖蔭嘆聲道:“時至今日才知治國難!”

陳敬雲面帶微笑:“鄭先生說的是,治國要是那麼容易,也不會又那麼多的王朝更迭了!”

此時外長林長明也是沉思道:“福州銀行那邊是不是可以想想辦法!”

安華林聽罷後卻搖頭道:“福州銀行內的存銀都是人家存進來的,如果我們用了人家將來要兌換可就拿不出來了!再者,我還準備靠着這批存銀髮行紙幣呢!”

“紙幣!”旁人不解:“現在時局未穩,貿然發行紙幣的話恐怕會引起市面恐慌啊!”

“這是我吩咐的!”陳敬雲打斷了旁人的詢問,主動說了起來:“這印紙幣是爲了節省銀根,緩解財政壓力,只要把匯率維持好,不發生擠兌的話,應該是可行的。”

衆人都不是什麼泥腿子,自然知道銀行是個什麼玩意,也明白這紙幣最重要的就是維持匯率,只要把匯率維持好了,那可就是一兩銀子當兩兩花!

眼見說起了銀行,安華林也說道:“現在紙幣已經快準備好了過兩日去人無誤後就印發,到時候政府收支一律用紙幣。不過現在規模還太小,外人要承認有些難,而且爲了市面穩定和民心,不會強制推廣,所以短時間內只能福州附近用,要和外面交易的話還得真金白銀,所以短期內這紙幣不會太過沖擊市場!”

此時,工商部部長洪子泰朗聲道:“大家看銅元怎麼樣?”

這話一出,立馬就得到了安華林的響應:“對啊,銅元,我怎麼就沒想到這玩意!”

陳敬雲不解問道:“這銅元怎麼個做法!”

當即洪子泰就解釋起來,說了半天功夫後陳敬雲總算是大概明白了,這造銅元比印紙幣還缺德。日常人們用的都是制錢,近些來來銅元興起後也有用銅元的,按照戶部最初的意思自然是製造足量的銅元,可是奈何各地爲了奪利就製造含銅量不足的劣幣以謀取利潤,短時間內還好,但是時間長了銅元貶值後普通百姓就得忍受越來越高的通貨膨脹。總的來說是地方政府在提高通貨膨脹的基礎上進行圈錢。

陳敬雲一聽,雖然覺得這法子損了點,但是現在缺錢缺的厲害,印製銅元總比後世那些軍閥印了軍票就當銀子用強,再說了全國各地造劣質銅元的多了去,不差自己一個。當即就是拍板定下來,讓洪子泰管理,下令福州福寶局正式印製銅元,爲了謀取利益自然是在含銅量上做了點手腳,比市面上的銅元含量要少一些,雖然少的不多,但是架不住積少成多啊!以福寶局那機器印製的產量,那一個月下來是一堆一堆的銅元出去,換成一堆堆的銀元回來!

按照洪子泰的估算,這一個月下來至少也能賺上三十萬銀元!

陳敬雲聽罷也是略微驚歎,怪不得聽說那麼多的的地方政府都發行銅元,原來是這麼賺錢的生意。

爲了軍政府聲譽和個人名聲,洪子泰建議前期印製前清舊幣,等過些時候就印製湖北那邊發行的共和銅元,反正一句話,就是不在銅元打印上福建軍政府的烙印,免的被後世子孫指着脊樑骨罵。

有了這銅元生錢的法子後,雖然日後可以月入數十萬,但是這一時半會的也解不了現在的財政危機,畢竟現在缺口不是幾十萬,而是幾百上千萬之多,真正要解決財政危機,還得從稅收的根子上下手。

現在福建軍政府雖然名頭掛着福建二字,但是實際上最掌控的也就是福州,長樂附近地區,隨着這些天三旅大軍分別向東北沿海,北部,南部沿海進軍,一路各州縣不是投降就是被攻破,使得不少州縣也逐漸加入到軍政府的管轄之類,但是這些新納州縣一時半會還無法徹底掌控,對稅收的貢獻短時間內幾乎爲零,按照鄭祖蔭的預計,即便軍事行動順利,一到三個月內把福建全省掌控住,但是要把全省的稅收集中上來還得兩個月後。

一句話,這三五個月內是別指望着用福建全省的財力養軍辦工廠了。

爲了儘可能的在控制地區內增加收入,各部總長們紛紛建言,此時,身爲民政總長的鄭祖蔭道:“目前我們的稅收主要集中在厘金上,但是這厘金大頭都是地方上收的,如果能夠把地方的這一部分厘金也集中到省財政上,我看翻一番也是不成問題的!”

說罷後,林長明道:“這地方上也要用錢,如果都收上來,下面的地方政府估計要鬧翻了!”

陳敬雲聽到鄭祖蔭的建議有些心動!反正稅收就這麼多,省政府收多了,下面的地方政府自然收少了,自己把稅收集中起來也省的下面的貪官污吏貪墨。不過,這稅收一事不比尋常,面對的可不是百姓而是下屬的官員,一個處理不好就得亂!

沉思後當即道:“目前的稅收制度已經落後於革命形勢了,滿清封建王朝的稅收制度是不能一味繼承的,比如前清的種類項目太多,太雜,其中該歸納分類的歸納分類,該撤銷的該撤銷,該增設的該增設。還有整個稅收體制問題,我的意思是把稅收系統從縣衙中分出來,由財政部統一派遣官員稅吏主持收稅工作,不受地方縣政府管轄,同時爲了貪污腐敗,監察部也要起到該有的作用,嚴格監察!當然了,具體該怎麼改,還得財務部這邊來把握,安總長,近幾日先把這個落實了,一個月內我要看到效果!”

對於陳敬雲的話語中帶有革命等等大義名分的話,衆人也是聽得多了,而且目前的稅收制度實在是亂了點,民衆的負擔很重,但實際上繳納上來的稅收多數都被貪官污吏給摸進自己口袋了,陳敬雲不指望這次稅制改革能徹底的扭轉這種風氣,但求能借着革命的聲勢好好整頓一番,把稅收提上來。

安華林聽罷後,知道自己頭上又擔了個重擔,不過他絲毫沒推辭,反而是滿臉喜色道:“華林知道!”

在安華林看來,陳敬雲給自己安排任務,給自己加擔子那是看得起自己,仔細看看,自己手中的紙幣計劃,稅收改制無論哪一個都是重任的。都督能夠這等緊要的事物交給自己辦,分明是信任自己。

加入軍政府將近半月,安華林是頭一回覺得自己是真正得到了陳敬雲的信任。

把稅制改革確定下來後,陳敬雲繼續道:“不管是銅元印製還是稅收改革都是長期計劃,但是解決不了我們近期內的巨大財政缺口,所以,我決定發行光復債券。”

陳敬雲說出債券兩字後,在場衆人都是明白人,知道陳敬雲是打算借錢了,福州富商雖然衆多,可是這錢恐怕不是那麼好借的啊!

第1033章 海軍的換代第580章 平壤激戰(一)第1052章 十大集 團軍第202章 沈綱計劃(三)第14章 剪辮造反第948章 德國問題(二)第6章 孫府逸事第1017章 德國的崩潰(一)第427章 長沙事件第983章 地中海我們來了(二)第1026章 德國的新生第246章 英日謀劃第136章 唐袁矛盾第725章 進攻性海軍 海軍內部的戰列第764章 戰時經濟(二)第234章 曹錕的猶豫第366章 空運補給第876章 太平洋上的炮聲(一)第912章 新加坡的陷落第412章 誰活誰死第569章 上野貞浩(一)第798章 烏蘭烏德戰役(三)第187章 上海亂第198章 上海之行(一)第651章 海軍下一步計劃第1042章 克查赫衝突(二)第212章 大戰(二)第921章 核平東京(二)第59章 蘇浙局勢(二)第490章 戰爭再起第289章 戰略選擇第821章 核彈和火箭第988章 塞薩洛尼基之戰(二)第794章 太平洋上的煙火第748章 日本的選擇(二)第33章 羅漓心思第951章 進軍伊朗第482章 授銜儀式第137章 善後大借款第5章 光復餉第610章 下一代戰機第350章 蔡凝(一)第637章 向安州進攻第772章 高歌一曲第159章 龍濟光東進第530章 新技術涌噴第543章 蔡凝有了第1042章 克查赫衝突(二)第1001章 風雲再起(二)第198章 上海之行(一)第494章 經濟戰爭第1054章 戰損(二)第83章 軍制改革第106章 各方反應第508章 軍費爭奪第616章 原野上的火車第587章 中日倫敦條約第558章 空襲旅順第658章 裝甲洪流(二)第754章 中美海軍競賽第674章 第一軍的覆滅(一)第597章 爆發(二)第299章 秋風落葉第633章 經濟危機下爆發的戰爭第681章 新的戰略理論第245章 形勢變化第367章 吳佩孚之夜襲第1051章 坦克對決(六)第809章 參謀部會議第917章 F5對P51(一)第255章 和談倡議第193章 鎮江之戰(二)第840章 風雨涌動第675章 第一軍的覆滅(二)第513章 第一屆內閣信任危機第407章 拖拉機和坦克第89章 政治聚會第408章 煉油廠第20章 袁方的第三營第793章 中蘇協議(二)第990章 塞薩洛尼基之戰(四)第419章 繼續北上第39章 關餘貸款第379章 休閒日第944章 往紐約扔一顆?第846章 超級航空母艦第123章 浙江之未來(一)第833章 直升機第728章 混亂的1936年第438章 馬鞍山鐵礦開發合約第28章 購軍械(一)第870章 擊沉瑞鶴號(一)第142章 炮艦討論第593章 航空戰艦的陰謀第266章 東南宣撫使(二)第46章 丫頭換裝第969章 北非第874章 戰列艦的夜襲第469章 戰爭紅利的前湊第520章 府院之爭(二)
第1033章 海軍的換代第580章 平壤激戰(一)第1052章 十大集 團軍第202章 沈綱計劃(三)第14章 剪辮造反第948章 德國問題(二)第6章 孫府逸事第1017章 德國的崩潰(一)第427章 長沙事件第983章 地中海我們來了(二)第1026章 德國的新生第246章 英日謀劃第136章 唐袁矛盾第725章 進攻性海軍 海軍內部的戰列第764章 戰時經濟(二)第234章 曹錕的猶豫第366章 空運補給第876章 太平洋上的炮聲(一)第912章 新加坡的陷落第412章 誰活誰死第569章 上野貞浩(一)第798章 烏蘭烏德戰役(三)第187章 上海亂第198章 上海之行(一)第651章 海軍下一步計劃第1042章 克查赫衝突(二)第212章 大戰(二)第921章 核平東京(二)第59章 蘇浙局勢(二)第490章 戰爭再起第289章 戰略選擇第821章 核彈和火箭第988章 塞薩洛尼基之戰(二)第794章 太平洋上的煙火第748章 日本的選擇(二)第33章 羅漓心思第951章 進軍伊朗第482章 授銜儀式第137章 善後大借款第5章 光復餉第610章 下一代戰機第350章 蔡凝(一)第637章 向安州進攻第772章 高歌一曲第159章 龍濟光東進第530章 新技術涌噴第543章 蔡凝有了第1042章 克查赫衝突(二)第1001章 風雲再起(二)第198章 上海之行(一)第494章 經濟戰爭第1054章 戰損(二)第83章 軍制改革第106章 各方反應第508章 軍費爭奪第616章 原野上的火車第587章 中日倫敦條約第558章 空襲旅順第658章 裝甲洪流(二)第754章 中美海軍競賽第674章 第一軍的覆滅(一)第597章 爆發(二)第299章 秋風落葉第633章 經濟危機下爆發的戰爭第681章 新的戰略理論第245章 形勢變化第367章 吳佩孚之夜襲第1051章 坦克對決(六)第809章 參謀部會議第917章 F5對P51(一)第255章 和談倡議第193章 鎮江之戰(二)第840章 風雨涌動第675章 第一軍的覆滅(二)第513章 第一屆內閣信任危機第407章 拖拉機和坦克第89章 政治聚會第408章 煉油廠第20章 袁方的第三營第793章 中蘇協議(二)第990章 塞薩洛尼基之戰(四)第419章 繼續北上第39章 關餘貸款第379章 休閒日第944章 往紐約扔一顆?第846章 超級航空母艦第123章 浙江之未來(一)第833章 直升機第728章 混亂的1936年第438章 馬鞍山鐵礦開發合約第28章 購軍械(一)第870章 擊沉瑞鶴號(一)第142章 炮艦討論第593章 航空戰艦的陰謀第266章 東南宣撫使(二)第46章 丫頭換裝第969章 北非第874章 戰列艦的夜襲第469章 戰爭紅利的前湊第520章 府院之爭(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