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善後大借款

善後大借款,四國銀行團,這兩個詞彙自從幾個月前袁世凱當了臨時大總統正式組建北洋中央政府後,就頻頻的出現在各地報紙上。

說起這個善後大借款,還得從辛亥年說起,當時清政府就和英法德等國接觸,商討着借款用以鎮壓革命,但是自從袁世凱復出後形勢變化的太快,清政府很快就頻臨倒臺了,於此各國的借款計劃也就暫停了下來,後續袁世凱掌控了北方政府才重啓這次借款談判。

雖然前後歷盡了兩個政府,但是這批借款的目的和用途都是沒有變化的,那就是幫助袁世凱武力統一中國。

雖然表面上來說是善後大借款,到時候款項是用於戰後重建等工作,但是實際上不管是袁世凱還是北洋其他人都指望着這批錢當軍費呢,而英國爲首的列強對此也是清楚的。袁世凱要怎麼用這筆錢列強懶得管,關鍵的是袁世凱準備爲這筆鉅款能付出多大的代價。

列強要的東西很簡單,除了錢還是錢!在雙方談判條款中,有些是極度苛刻的,比如說利息極高,換算了84折交付的話利息高達六釐,分成大約五十年償付,爲了借這兩千五百萬英鎊,中國最後要償還的借款會高達六千七百多萬英鎊。除此之外,借款必須先墊付庚子借款等部分外債的本息,而這些款項就超過了借款的半數之多。假如真的談成了,到時候袁世凱能拿到手的不會超過一千萬英鎊,折算銀元的話大概就是一億左右,而且這批錢還不是一次性能拿,得分成多批給。

除了這些能見到的巨大利潤外,銀行團要能借此控制中國的海關稅、鹽政、以及指定的四省賦稅、即河南,山東,直隸,江蘇。並且要求中國不得向銀行團之外自行借款。

不管借款的條件有多麼苛刻,其實袁世凱都沒有什麼選擇。他現在需要錢,而且是很多錢的,他需要大量的資金充當軍費,用來維持中央政府,而當中國南方省份都被南方黨人控制的情況下,袁世凱唯一的渠道只能是借款。

當然了,現在四國銀行團把袁世凱當成冤大頭,他袁世凱也是知道的,雖然不滿唐紹儀在借款一事上的強硬態度,但是四國銀行團真正找上門來逼他簽字袁世凱也是得想想辦法,剛巧日本正想着辦法和袁世凱接洽,這一來二往就勾搭上了。

朱爾典見日本勾搭上了袁世凱,似乎有着繞過四國銀行團的打算後,一方面繼續給袁世凱施加壓力,另外一方面也是警告日本別輕舉妄動的同時拉攏日本加入銀行團。

日本對中國的政策依舊是老一套,那就是南方扶持陳敬雲給袁世凱製造壓力,同時和袁世凱接觸,以此爲要挾想要獲取更多,當陳敬雲的國民軍進軍浙北地區的時候,日本人不失時機的找到了袁世凱,表示可以提供貸款,要求很簡單,那就是滿洲。

袁世凱雖然爲了借四國銀行團的錢不惜把鹽政之類的都拿出來了,但是割讓滿洲這種事還是看的清楚的,二話不說就給拒絕了,說起來袁世凱在大是大非面前比孫文還是要強一點點,孫文可是有過滿蒙賣給日本的打算,只是剛透出口風就被國人罵了個狗血淋頭而已,而袁世凱知道財政之類的讓外國人監管也無妨,但是割讓領土這種事要是弄出來就是千古罵名了,那些激進的南方黨人非得挖他祖墳不可。

日本人被袁世凱拒絕了後,惱怒之餘也就直接加入了四國銀行團,隨後俄國也加入了進來,於是乎這四國銀行團就變成了六國銀行團,當這兩國加入進來後,借款的條件變的更苛刻起來。

以至於熊希齡這個大名士也是不敢繼續談了,生怕因爲借款一事讓廣大國人指着他脊樑骨罵,於是乎這人也乾脆,六月末的時候直接辭職了。

熊希齡這個財政總長的辭職讓袁世凱深受打擊,爲了借款一事,不但唐紹儀給他弄麻煩,南方的那些黨人罵他如何賣國辱權,現今連財政總長的熊希齡都辭職了,眼見着爲了這借款就得把內閣弄散了他不得重新放緩了腳步,重新派人去談,總之要求監管財政這事是無論如何也不能答應了。

如此一來,袁世凱做夢都想着的善後大借款還得繼續拖下去。

袁世凱弄這善後大借款的時候,不但他北洋有諸多反對的力量,而且南方各省也多有反對,第一點就是因爲善後大借款包含了鹽政,而且是主要靠鹽政來還款。可是現在各省中除了中央掌控的北方數省外,其他省份的鹽政基本都是被各軍閥掌控着,都被視爲命`根子呢。比如福建一省的鹽政就已經被陳敬雲給抵押了出去,甚至連福建的關餘都給抵押了出去,現在中央政府要統一鹽政,然後用作抵押的話肯定是會引起各大軍閥的反對。

別人不知道,但是袁世凱要是派人來接受閩浙兩省的鹽政,他陳敬雲就堅決不允許的,甚至能爲此不惜一戰,兩省鹽政相加近千萬的年收入,豈可放手與人。

“司令放心,北邊到時候就算派人來了,到時候我們也能徹底架空來人!”掌控閩浙兩省財政的安華林比一個月前更加發福了,加上他人又不高,有了圓溜溜的大肚子後看起來就跟矮冬瓜一樣。

陳敬雲道:“唉,看情況吧,如果能談就談!”

陳敬雲知道現在並不是和北洋開戰的好時機,北洋缺錢,他國民軍同樣缺錢。眼見着國民軍第五師以及第六師的擴編就已經是好幾百萬撒下去了,然後其他零零碎碎的各項花銷衆多,手裡頭還必須捏着一部分款項留作不備之需,所以幾個月前陳敬雲手裡還有不少餘款,但是現在卻已經是開始緊急緊張了。

“浙江那邊的財政整頓的如何了?”陳敬雲問着。

安華林道:“籌餉處集中力量對這浙江財政進行了整頓,在當地駐軍的配合下見效很快,加上有了之前福建的經驗,一個月的時間已經能夠初步梳理出來了。”

“哦!那情況如何?”陳敬雲問着:“那邊什麼時候才能上繳財政?”

“這個還需要一段時間!”安華林道:“我們整頓浙江財政的過程中,發現上半年浙江當地個地方政府收取了大量稅收,而這些錢大多是用來供養朱瑞的第二師,剩下的部分也是查不到源頭,基本上我們接受的時候就沒有什麼財政留存。連浙江軍政府開展工作的前期費用都還是福建這邊墊支的,所以一時間怕是!

陳敬雲略微皺眉:“還有多久?”

安華林道:“按照目前的進度,兩個月後浙江軍政府應該能夠開始上繳一部分了!”

“這事你要抓緊辦,浙江那邊的情況比福建好很多,以後要養軍的話就得靠它了!”陳敬雲說罷後站了起來:“時間也不早了,兩天你再把近期的財政報告整理一份送上來!”

安華林道:“好!”

晚上陳敬雲陪着林韻和羅漓以另外幾個丫頭玩牌,玩着玩着陳敬雲興起了想要來一場一龍二鳳的荒唐事,可是林韻面子薄,還不等陳敬雲開始呢就是飛奔而逃了,只剩下脫光了的陳敬雲攔住了羅漓一起嬉戲。

次日,陳敬雲正在辦公之際,於世峰卻是匆匆走了進來!

見他來的匆忙,陳敬雲問道:“什麼事?”

於世峰走的雖然急,但是臉上卻是露出喜色:“司令,北京來電!”

“哦,什麼電報,看你給歡喜的!”陳敬雲一邊說着一邊接過了於世峰手中的電文。

於世峰道:“司令您自己看!”

陳敬雲展開電文一看,電文略長前面說的是廢話之類的陳敬雲直接跳過,然後纔看起了後面的實際內容來。

這是一份任命電文,說任命陳敬云爲福建都督呢。

“這怎麼回事,又是一次任命?”陳敬雲有點納悶,他這個福建都督雖然一開始是自封的,但是後來南京臨時政府也承認了的,後來的北京政府顯然也是承認的,怎麼這會來一個正式任命啊。

“不但是司令你,各省都督其他都督都統一被重新任命了,而且都是袁世凱親自下發的任命狀!”於世峰說着的時候陳敬雲卻是一下子就聽出了問題:“袁世凱親自下令的任命狀?繞過了內閣?”

於世峰點了點頭。

陳敬雲這算是明白了,看來是袁世受夠了內閣,而爲了什麼合法性之類的東西就把各省都督重新任命了一次,算是對直隸都督事件的補充。

於世峰這個時候又是拿出了兩份電文後道:“陸軍部那邊昨天正是決定了軍銜條例,然後給各省將領也頒發了軍銜!”

“哦,授銜?”這軍銜陳敬雲還有點希望,因爲他現在的軍銜還是南京臨時政府封的左將軍呢,也就是中將,因爲軍銜有些低了一直不太方便,他早就想自己給自己升軍銜了,不過因爲影響而沒有敢做而已。

畢竟自己給自己封頭銜這種事還是比較丟人的,能不做還是不做的好。

第772章 高歌一曲第907章 火燒東京(二)第418章 各軍調整第328章 伍世鐘的憂慮第786章 香港問題(一)第1030章 調查局動盪第239章 軍事會議(一)第765章 緬甸動亂第472章 一戰爆發第433章 海空之爭第591章 主炮的選擇第863章 魂斷大和(二)第1043章 克查赫衝突(三)第701章 夕陽下的進攻(二)第308章 六月調整第176章 東南大學第691章 商貿互惠協定第1026章 德國的新生第813章 慘烈巷戰(一)第285章 風雨欲來(三)第148章 吉利斯(二)第795章 中俄戰爭第583章 1923年9月1號第463章 正式外交第881章 兩敗俱傷(一)第499章 孫文回國第941章 終戰令第1037章 突如起來的空戰第532章 海軍爭奪經費第916章 中美對抗升級第831章 波斯灣軍事基地(二)第110章 通電罵戰第661章 山下源太郎第349章 財政支柱第84章 人事任命第769章 進軍東南亞(二)第714章 波斯王儲來訪(二)第225章 參謀部總長(一)第272章 第九師和第八師第958章 繼承人(四)第200章 沈綱計劃(一)第280章 第十一師第237章 居仁堂寒夜第142章 炮艦討論第415章 江北大捷(二)第279章 各方拉攏第822章 北方六省第341章 轟炸機和飛艇第276章 軍艦下水第941章 終戰令第950章 主戰爭論第448章 ,北洋的葬禮(二)第68章 山本純一郎(一)第942章 日本投降(一)第604章 總統換屆第471章 105毫米榴彈炮第580章 平壤激戰(一)第874章 戰列艦的夜襲第1001章 風雲再起(二)第943章 日本投降(二)第574章 大反攻(二)第257章 設軍任免(一)第279章 各方拉攏第135章 海軍處(二)第1056章 分析(二)第799章 烏蘭烏德戰役(四)第17章 于山和旗界第680章 進攻平壤(三)第294章 唐強的首戰第335章 航空變革第56章 內部爭鬥(二)第410章 商務酒會第126章 各方反應第11章 午夜暗香第1050章 坦克對決(五)第635章 雪地煙火(二)第993章 大勝大敗(三)第94章 軍校演講第863章 魂斷大和(二)第802章 阿雷斯戰役(一)第436章 全軍動員第503章 護國軍大敗第960章 低估(一)第782章 我們要打仗了(一)第364章 救援通道(二)第392章 吳佩孚的怒氣第177章 龍濟光的去向第927章 日本人的選擇第462章 裝甲科與裝甲部 隊第696章 轟炸日本第179章 南北利益集團第248章 推銷債券第506章 第一屆國會選舉第733章 戰爭前夕的軍備競賽第557章 石油儲備第633章 經濟危機下爆發的戰爭第99章 黃興的迷茫第329章 軍費之爭第227章 泰山鎮(一)第961章 低估(二)
第772章 高歌一曲第907章 火燒東京(二)第418章 各軍調整第328章 伍世鐘的憂慮第786章 香港問題(一)第1030章 調查局動盪第239章 軍事會議(一)第765章 緬甸動亂第472章 一戰爆發第433章 海空之爭第591章 主炮的選擇第863章 魂斷大和(二)第1043章 克查赫衝突(三)第701章 夕陽下的進攻(二)第308章 六月調整第176章 東南大學第691章 商貿互惠協定第1026章 德國的新生第813章 慘烈巷戰(一)第285章 風雨欲來(三)第148章 吉利斯(二)第795章 中俄戰爭第583章 1923年9月1號第463章 正式外交第881章 兩敗俱傷(一)第499章 孫文回國第941章 終戰令第1037章 突如起來的空戰第532章 海軍爭奪經費第916章 中美對抗升級第831章 波斯灣軍事基地(二)第110章 通電罵戰第661章 山下源太郎第349章 財政支柱第84章 人事任命第769章 進軍東南亞(二)第714章 波斯王儲來訪(二)第225章 參謀部總長(一)第272章 第九師和第八師第958章 繼承人(四)第200章 沈綱計劃(一)第280章 第十一師第237章 居仁堂寒夜第142章 炮艦討論第415章 江北大捷(二)第279章 各方拉攏第822章 北方六省第341章 轟炸機和飛艇第276章 軍艦下水第941章 終戰令第950章 主戰爭論第448章 ,北洋的葬禮(二)第68章 山本純一郎(一)第942章 日本投降(一)第604章 總統換屆第471章 105毫米榴彈炮第580章 平壤激戰(一)第874章 戰列艦的夜襲第1001章 風雲再起(二)第943章 日本投降(二)第574章 大反攻(二)第257章 設軍任免(一)第279章 各方拉攏第135章 海軍處(二)第1056章 分析(二)第799章 烏蘭烏德戰役(四)第17章 于山和旗界第680章 進攻平壤(三)第294章 唐強的首戰第335章 航空變革第56章 內部爭鬥(二)第410章 商務酒會第126章 各方反應第11章 午夜暗香第1050章 坦克對決(五)第635章 雪地煙火(二)第993章 大勝大敗(三)第94章 軍校演講第863章 魂斷大和(二)第802章 阿雷斯戰役(一)第436章 全軍動員第503章 護國軍大敗第960章 低估(一)第782章 我們要打仗了(一)第364章 救援通道(二)第392章 吳佩孚的怒氣第177章 龍濟光的去向第927章 日本人的選擇第462章 裝甲科與裝甲部 隊第696章 轟炸日本第179章 南北利益集團第248章 推銷債券第506章 第一屆國會選舉第733章 戰爭前夕的軍備競賽第557章 石油儲備第633章 經濟危機下爆發的戰爭第99章 黃興的迷茫第329章 軍費之爭第227章 泰山鎮(一)第961章 低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