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和談倡議

“我想知道,這是貴領事個人的意見還是貴國公使的意見?”陳敬雲一手拿着茶杯,另外一手的手指則是有節奏的在椅子的扶手上敲擊。

在陳敬雲對面,英國駐上海領事法磊爵士同樣面部保持着微笑,喝了口陳敬雲府上的好茶後才道:“這是朱爾典閣下的意見,同樣也是我個人的期望!”說到這裡,他略微停頓了會,又是喝了口茶後才繼續道:“貴軍和北洋軍在蘇南地區的交戰已經嚴重影響到無辜人們的生活,戰事導致的津浦線不能正常運轉,長江航運更大受大極大的影響,這些除了影響到貴國人民的正常生活外,同樣也影響到了我國以及其他國家的商人們的正常商貿活動。”

“戰事爆發兩個月以來,我已經接到了衆多商人的來信,向我反映他們正常商貿活動受到戰事影而導致出現呢重大損失,據不完全統計,僅僅是我國商人這兩個月來就已經損失高達上百萬英鎊。身爲帝國駐華外交人員,我不能無視他們的請求。”

陳敬雲對此不以爲然,戰爭嘛,肯定會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人們的正常生活和商業活動,這一點不但對各國商人在華商業活動有所影響,更對本國商人的正常商貿活動影響更大,不過這並不能成爲外國干涉中國內戰的藉口。事實上,蘇南戰事雖然一定程度上對商業活動有所影響,但是絕大部分都是對國內商人,對於外國商人而言,這種影響是有限的,不管是國民軍還是北洋軍都是保持相當謹慎的,在戰火紛飛的時刻裡,除了南京戰事最緊張的那幾天外,實際上長江的航運一直都沒有停止,各國商人的輪船依舊能夠正常通過長江流域,甚至津浦線一定程度上還保持了正常的旅客運載。

影響雖然有,但是絕對不大,遠遠達不到需要到各國政府出來干涉的局面,各國政府的政治干涉也不是什麼便宜貨色,可以隨便就拿出來用的。能夠讓朱爾典爲之側目並讓法磊爵士出來找陳敬雲的,沒有一定分量可不行。

事實上,陳敬雲自己也能夠猜測地出來朱爾典的心思,無非就是想要支持袁世凱,壓制國民軍的勢力擴大,尤其是在擊敗北洋軍沿着津浦線北上掌控中國政權而已。目前而言,英國方面的遠東政策在朱爾典的倡導下已經定下了大體的基調,那就是支持袁世凱這個中國最有實力的軍閥來維持中國的統一,避免中國陷入動亂從而影響到英國在華利益,更不想因爲中國的動亂而影響到英國的整個遠東政策。但這種對袁世凱的支持並不是絕對的,更和朱爾典和袁世凱的私人親密關係無關,一個國家的外交政策尤其是英國這種議會民主國家的政策很難會因爲一個人的因素而改變,而朱爾典身爲一個標準的英國官僚主義者,腦子裡裝的都是日不落帝國,不會因爲他和袁世凱的私交而影響到他的正常判斷,英國之所以目前支持袁世凱很簡單,因爲他有能力維持中國的統一而已。假如換一個人,比如陳敬雲,在陳敬雲不反英,承認英國在華利益,並且有足夠的威望和能力維持中國統一,那麼英國方面也會毫不猶豫的支持袁世凱。在國家利益面前,任何選擇都是從殘酷而現實的。

然而很不辛,現在袁世凱依舊是中國唯一有能力統一併維持中國統一的人,他在個人威望上放眼國內,其他人是拍馬也趕不上,孫文不行,其他的黃興,宋教仁之流也不行,而新興勢力的閩浙陳敬雲和雲貴唐繼堯更是差的很遠。對比袁世凱,他們都有很大的侷限性,比如孫文等人,他們大多隻限於革命黨內部的支持,工商階層尤其是傳統的士紳階層對他們還是比較反感的。而陳敬雲則是由於崛起時間太短,加上個人的年輕導致政治威望基本只限於國民軍控制區內,而對於內國其他民衆而言,陳敬雲這個人還太過陌生,太過稚嫩。尤其是北方的士紳工商階層根本就無法相信也無法想象把中國的未來交給一年僅二十五歲的毛頭小子,哪怕這個年輕人已經手握十萬大軍,掌控數省地盤也不行。至於其他南方軍閥,就更不行了,之前能夠在南方和陳敬雲相提並論的蔡鍔自動下臺北上,繼任的唐繼堯在威望上無法和蔡鍔相比,同樣也無法和陳敬雲相比。

除了這種個人威望比較玄乎的條件外,北洋軍的實力更是關鍵。北洋軍的數十萬大軍放眼國內是暫無敵手,哪怕是現在的國民軍也不行。別看國民軍在蘇南地區和北洋軍打了一仗,而且還是取得了不小的勝利,但是這種勝利是有着衆多條件而形成的。首先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北洋政府由於缺少足夠的軍費,導致不能支撐太多的部隊上前線作戰,蘇南戰事中滿打滿算也不過四個師一個旅,這還是逐次投入的結果。假如北洋軍獲取了足夠的貸款,當軍費不在困擾他的時候,北洋軍全軍南下,少說也是十個師,然後加上北洋軍體系下的其他軍隊,比如定武軍、安武軍、毅軍等等,這些軍隊雖然暫時還沒有改編爲北洋軍中央陸軍的編制,但是這些軍隊和北洋軍的聯繫是千絲萬縷,乃是同屬於北洋這個體系之下。這些軍隊加起來數十萬之數,一旦有了足夠的軍費用起來的話,那麼就是橫掃南方諸軍閥的態勢,到時候別說國民軍獨立支撐,哪怕就是和孫文聯合起來都很難抵擋。

所以儘管北洋軍有着諸多問題,但是就目前來說,北洋軍依舊是唯一能夠維持中國統一的勢力。至於未來的事誰也說不清楚,誰也不知道過幾年袁世凱會不會暈了頭當皇帝,更不知道國民軍會發展到那種地步,說不準以後能取代北洋軍也不一定。

不過未來的事情還沒有發生,而眼前的利益是需要保證的,這也是法磊爵士今天來的目標。

瞭解到英國方面的意向後,更從法磊爵士口中得知這次的和談倡議不但英國方面提出,而且還是各國列國方面的意思,這就不得不讓陳敬雲慎重考慮了。

送走了法磊爵士後,陳敬雲自己也是一個人呆在書房裡陷入了沉思,考慮着目前的蘇南戰事,考慮整個國內局勢,更考慮着國民軍的未來,思慮半天后覺得這個和談還是有必要談的,至於怎麼談那裡另外一回事,但是談是要談的,國民軍在前期作戰當中,已經取得了相當的成果,控制了長江以南地區,尤其是控制了南京這個戰略要地,切斷了北洋軍大舉渡江南下的通道,使得日後北洋軍要南下的話困難大大增加,在這樣的情況下如何進行下一步戰事卻依舊是個麻煩事。

是大舉渡江一舉奪取江北,然後沿着津浦線北上,來一次徹底的北伐?還是和北洋軍保持現有態勢下的軍事對持?

然而這兩個選擇都不是什麼好選擇。

首先是北伐,北伐兩個字不是說說就可以辦到的,需要衆多的條件相互配合。先不說國民軍如果渡江北伐的話會遇到北洋軍的頑強抵擋,更不提一路沿着津浦線上千公里的戰線。單單是國民軍內不所面臨的困難也不允許國民軍繼續進行大規模的戰事,甚至發動北伐戰爭。

國民軍歷盡蘇南戰事兩個月,各方面的消耗都極其大,參戰的數個師當中兵力都損失慘重,雖然前後補充了上萬新兵和部分的武器裝備,但是兵力和武器裝備上都無法和戰前相比較,現在各師都急需進行休整補充,尤其是還在揚州堅守的警衛師更是危機重重,繼續打下去恐怕警衛師就得被完全打掉了。

除了人員和武器損耗外,國民軍的後期供應也已經跟不上了,原本在南京戰役發動之前國民軍的彈藥庫存就已經到了很低的地步,期間早已經開始對各部隊進行彈藥限量供應,使得前線部隊無法得到足夠的彈藥補給,南京戰事一結束之後,後勤部乾脆就大幅度降低長江南岸部隊的供應,把主要的彈藥供應都集中到了警衛師那邊。然而儘管採取了限量供應,但是國民軍的彈藥庫存也已經見底,根本無法湊夠足夠的彈藥來進行一場大規模的渡江北伐作戰。

爲了解決彈藥問題,國民軍想了很多辦法,除了讓福州兵工廠下屬的各個兵工廠趕班趕點外也擴建生產線,自產嚴重不足之下又進行大量的採購,包括向日`本和美國採購。不過日`本現在由於平衡中國局勢的緣故已經停止對國民軍的採購供貨,只剩下一個美國方面的來源,外購彈藥不僅價格昂貴,更重要的是無法及時到達中國,這麼長時間過去了,從美國採購的應急彈藥都還沒有回來呢。

在國民軍儲備到足夠的彈藥之前,國民軍已經沒有能力在蘇南發起一場大規模的戰事,更不用說渡江北伐作戰了。除了陸軍彈藥外,海軍的彈藥也已經宣告枯竭,目前海軍方面已經把主力艦隊停泊在江陰基地,只在南京江面上保持有限的幾艘軍艦而已,並且已經停止和北洋軍方面的大規模炮擊行動,這一切都是限制於彈藥的緊缺,海軍處已經上報陳敬雲,稱目前海軍的剩餘彈藥已經嚴重不足,而爲了保持對長江的封鎖阻斷北洋軍可能進行的渡江作戰,海軍處已經決定讓大部分艦艇停止作戰,保留最後的彈藥用於日後可能的作戰,總不能讓全部戰艦把彈藥打光了以後面對北洋軍的可能渡江干瞪眼不是。

人員、武器裝備、彈藥的緊缺可以說已經讓國民軍失去了下一場大規模作戰的可能性。除了這些硬條件限制外,國民軍參謀部內對於北伐也沒有任何一個可行的作戰計劃,甚至之前連想都沒有想過。在蘇南戰事之前,國民軍的全部作戰計劃和構想都是圍繞着南京一帶的蘇南地區,當初想的如何在北洋軍的進攻下保住南京,依靠長江天塹抵擋北洋軍的南下,根本就沒有考慮過反客爲主主動渡江北伐作戰。

排除國民軍的內部限制外,國內的其他軍閥反應也必須注意,如果國民軍大舉北伐之際,國內南方軍閥和陳敬雲突然發難的話,那麼國民軍就得陷入絕境了,比如陸榮廷這人,袁世凱一直拉攏着他,而且還讓陸榮廷當了廣東都督,但是國民軍現在控制了廣東包括廣州在內的東部地區,用腳趾頭想都知道陸榮廷不會甘心當個有名無實的廣東都督的,萬一在國民軍大舉北伐之時桂軍出兵廣東的話,到時候面對兩線作戰的國民軍不敗都難。

除了陸榮廷外,就算是孫文和黃興、柏文蔚這羣革命黨人的反應也不得不考慮,雖然說陳敬雲以前也加入到了同盟會當中,現在陳敬雲自己弄出來了一個國社黨後,就和改組後的國民黨矛盾重重,尤其是前段時間的浙江議會選舉中,國民黨擺在了國社黨之下更讓兩黨的衝突公開化,雖然現在兩者都有着一個共同的敵人袁世凱而保持了剋制。但是誰也不會知道國民軍北伐之際,國民黨的軍隊會不會從江西和安徽對國民軍發動攻擊。這個舉動而且還是有着很開明的前進,國民黨要是能夠趁着國民軍北伐之際攻佔福建和浙江,那麼孫文所領導的國民黨勢力就能夠控制四省,屆時就有了和北洋軍一爭高下的資本。

人心這個東西,是無法預料和控制的,儘管發生這些事情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必要的防範還是要的。這也是國民軍在蘇南戰事中打的那麼辛苦,但是始終沒有抽調浙西金華的第六師、福建第五師、廣州第三師到蘇南參戰的原因,甚至連新編的第八師和第九師都還待在福州呢,根本就沒有外調的跡象。這些軍隊留在後方除了守備地方之外,更重要的自然是防範陸榮廷或者孫文的革命黨人趁火打劫。而有了這些牽制後,以國民軍目前的兵力,也只能在蘇南地區集中五到六個師的兵力進行渡江北伐。而這樣的兵力哪怕就算是再自大的國民軍將領都看不到勝利的希望。

北洋軍現在在江北地區還剩下三個師一個旅,然後京畿和東北還有大量軍隊呢,主動派到南方來作戰或許困難重重,但是防守作戰有關係到整個北洋體系存亡的情況下,國民軍要是能夠一路順利北上才見鬼了。

同時還得考慮外國的因素。

綜合上述,國民軍目前要渡江北伐的話是一件不可能也是不現實的事情,如果不主動北伐的話,那麼就是繼續在蘇南地區和北洋軍進行軍事對抗了,比如現在揚州那裡警衛師就還在和北洋軍打着呢,雖然激烈程度已經不如當初的鎮江之戰和南京之戰,但畢竟也是高強度的戰爭,打起來損耗也是不小,長期以往的話對國民軍是一個沉重的負擔,對於國民軍的未來發展也是極爲不利的。另外由於處於戰爭狀態,國民軍就不能抽調蘇南地區的主力部隊,而且還得讓各部隊隨便保持高度戰備狀態,如此情況下負擔更是嚴重。而且主力不能抽調出來的話,萬一後方要是出現什麼問題就難以收拾了。

而現在選擇和談的話,好處很明顯,那就是至少和北洋軍的戰爭結束了,部隊能夠獲得休整和喘氣時間,而國民軍也能夠利用這段時間進行擴軍和囤積彈藥,爲下一場戰爭做準備。當然和談也是必須保持現有狀態下,如果說北洋軍要求國民軍撤出南京乃至整個蘇南地區的話,那麼國民軍的前期作戰效果就化之東流,陳敬雲要是敢答應的話,整個國民軍都得譁變。

和談的好處是有了,但是壞處也不少,比如國民軍獲得喘息的同時,北洋軍同樣能夠獲得喘息休整時間,尤其是極爲重要的善後大借款,據悉北洋政府在周學熙的主持下已經正在和五國財團進行了最後一輪的談判,北洋軍爲了這批貸款付出了多大代價先不去說,但是可以預見的是,這批貸款將回來數個月內到位,大體時間也就是明年初左右。屆時得到了資金支持的北洋軍肯定是聲勢大震,再一次南下之際恐怕就不是隻在津浦線出動三四個師那麼簡單,而是全面南下,到時候國民軍就會陷入再一次的困局。

另外和談的話,一定程度上會打擊國民軍的士氣,國民軍的基層軍官乃至大多數中層軍官都因爲國民軍在蘇南地區的前期勝利而顯示出了驕兵現象,而更多國社黨黨員的軍官們更是天天鼓動着北伐,以求一戰奠定國內統一,取得中國的統治權,最後在他們這些國社黨員的領導下完成華夏復興。甚至張口閉口就是引用陳敬雲第一次公開演講的話:“那些爲國家和民族做出最有價值的鬥爭和犧牲的從來都是少數人,而不是多數人!”而這國社黨員們就自豪的認定自己是那羣少數人之一,而他們同樣堅定並自豪的認爲:“自己身爲華夏民族中最優秀的少數人之一,可以自豪的宣稱對國家和人民的領導權,人民也應該自覺的服從他們這些人的領導!”

正是國社黨這些激進的宣揚口號,才讓衆多國社黨員們堅定的認定國社黨纔是中國的未來,他們這些國社黨員們纔是中國的未來,所以他們纔會義無反顧的投入到和北洋軍以及國內其他軍閥的作戰當中,並把其他軍閥都當成了阻礙華夏復興的絆腳石。更是一次一次的鼓動北伐完成國社黨對中國的統一,帶領華夏的偉大復興。

用着這些口號組織起來的國社黨員們一旦聽聞國民軍和北洋軍和談,勢必會出現不理解和反對的情況。他們並不是陳敬雲、也不是錢翰朗、更不是國民軍體系當中的一大羣高層人士着眼於整體局勢,他們有着他們的侷限性,看不到國民軍的危機,更不會考慮國民軍所面陸軍的麻煩,這些熱血的年輕人只希望國民軍快速橫掃中國,任何和敵人和談都是延誤華夏復興的行爲。

這些麻煩可能會影響到陳敬雲的個人威望,同樣會影響到國民軍的內部穩定,進而威脅到國民軍對控制區的統治。

要解決這些麻煩,就得大力依靠國民軍的宣傳部門了,當然國社黨內部的宣傳組織也必須進行相關的宣傳,儘量把那些熱血青年給安撫下來,別讓他們做出帶着配槍和軍刀上街發動政變進行所謂的清君側之類的事情。這種事情已經有很有例子了,尤其是後世裡軍國主義後的日本,那些少壯派軍官們一個看不習慣軍部上層的作爲立馬就叫嚷着對這些賣國賊進行天誅了,刺殺而死的日`本軍部高層可是不少。

而現在的國民軍和國社黨相配合,和後世裡軍國主義化的日軍有點相似。

好處壞處都有,具體要怎麼做陳敬雲一時間也是拿不定注意,不過現在他也沒有必要太過關注,現在的所謂和談不過是法磊爵士的口頭提議而已,甚至都沒有一個完全的方案,也不知道北洋那邊是不是要和談。畢竟相對於國民軍來說,北洋軍要進行和談的話困難更大,丟失了南京之後,北洋軍壓力大增,尤其是馮國璋更是面臨着北洋軍上下的衆多指責,如果不是袁世凱在後面盯着的話,恐怕馮國璋都得因爲面臨如此大的政治壓力而宣佈下野了。這也是北洋軍對揚州的警衛師緊追不捨的原因所在,現在的北洋軍需要一個勝利來掩蓋南京戰役中的失利。

這樣的情況下如果和國民軍進行和談,軍事上的影響不大,反正現在北洋軍暫時也沒有能力再一次渡江作戰了,下一次的大規模戰爭至少也要等到善後大借款到位之後。現在嘛如果不和談那就是保持現在的態勢,和國民軍隔江對持,至於揚州那邊雖然打的轟轟烈烈,但是實際上意義並不大,馮國璋也知道警衛師有海軍的掩護下,如果戰事不順利的話雖是都能夠渡江難返,這樣的情況下北洋軍就算收復了揚州以及其他江北地區,但是就需要分出大量的兵力去防守,不然的話下一次戰爭爆發,國民軍依舊能夠在海軍掩護下從揚州乃至南通大片地區任何一點進行登錄。但是要防守整個江北地區的話,北洋軍也是兵力不夠用啊,更何況,江北的重點在於南京北岸,在於後面的津浦線,至於東面的大片江蘇地區由於水網遍佈,實際上軍事意義並不大,國民軍要向北伐的話,只有一條路,那就是津浦線,其他方向的話單單是超長距離的路上補給線就得把國民軍拖垮了,甚至都不用北洋軍去打。

現代戰爭的後勤供應重要性是冷兵器時代的戰爭所無法比較的,現代軍隊的後勤供應量極大,而且一旦被斷了彈藥補給後,這支軍隊不比一羣農民能夠強到那裡去。

軍事方面影響不大,但是政治方面的影響卻是很嚴重的,不但會極大的打擊袁世凱和馮國璋的個人威望,更重要的是會影響北洋這個體系的凝聚力,進一步甚至可能會引發連鎖反應。

第707章 陳氏聚會(二)第905章 東京空戰(五)第4章 花巷所聞第306章 自造驅逐艦第515章 壟斷的危機第484章 陸軍整編方案二第498章 湖南危急第194章 鎮江之戰(三)第544章 民族主義失控第282章 參謀部會議(二)第569章 上野貞浩(一)第473章 英國表態第145章 袁世凱的心思第213章 大戰(三)第687章 陳敬雲的擔憂第826章 偉大事業第822章 北方六省第200章 沈綱計劃(一)第503章 護國軍大敗第425章 日本人的意外第472章 一戰爆發第666章 安州戰役(一)第503章 護國軍大敗第827章 反遊擊作戰第897章 貿易和黃金第585章 旅順攻略第925章 東京地獄第919章 自亞號事件第883章 天亮出擊第48章 山東亂第539章 卡拉欽斯克之戰第967章 橄欖枝一號(二)第1032章 技術合作第644章 海空大戰(三)第308章 六月調整第57章 北京初雪第732章 大型裝甲航母第503章 護國軍大敗第318章 南京國會第434章 海軍的野望第567章 裝甲集羣在行動第856章 黎明攻擊第834章 太平洋戰略第658章 裝甲洪流(二)第230章 問與答第782章 我們要打仗了(一)第156章 航空聯隊第39章 關餘貸款第671章 山下源太郎的戰爭(一)第722章 海軍貪污案(一)第815章 戰爭需要英雄第288章 北京冬夜第514章 經濟騰飛第444章 第一次清洗第373章 擴軍再擴軍第728章 混亂的1936年第526章 銀行家沒有國界第634章 雪地煙火(一)第803章 阿雷斯戰役(二)第350章 蔡凝(一)第880章 高雄之蕩第455章 北京肅清第661章 山下源太郎第261章 煙華夜第420章 冬天繁榮第258章 設軍任免(二)第347章 巢湖激戰(四)第815章 戰爭需要英雄第305章 入役儀式(二)第429章 ‘抗菌素’第121章 五月二十二號夜第46章 丫頭換裝第214章 雙劍勳章第559章 航彈和火海第1052章 十大集 團軍第614章 青島和海防第776章 國強民富第512章 收復外蒙第393章 保存實力第585章 旅順攻略第825章 伊朗和中東局勢第144章 林穎啓建議第661章 山下源太郎第47章 復古風情第62章 黃興的北伐軍第398章 合肥捷電第254章 戰損報告(二)第968章 劇烈反應第387章 幻象和愛國第42章 廣東亂局(一)第1011章 破碎的水晶(六)第740章 中芬共同防禦條約第71章 各省局勢第685章 元山戰役(二)第949章 德國問題(三)第143章 飛鴻號第109章 動亂之際第178章 兩廣總督第67章 關餘貸款
第707章 陳氏聚會(二)第905章 東京空戰(五)第4章 花巷所聞第306章 自造驅逐艦第515章 壟斷的危機第484章 陸軍整編方案二第498章 湖南危急第194章 鎮江之戰(三)第544章 民族主義失控第282章 參謀部會議(二)第569章 上野貞浩(一)第473章 英國表態第145章 袁世凱的心思第213章 大戰(三)第687章 陳敬雲的擔憂第826章 偉大事業第822章 北方六省第200章 沈綱計劃(一)第503章 護國軍大敗第425章 日本人的意外第472章 一戰爆發第666章 安州戰役(一)第503章 護國軍大敗第827章 反遊擊作戰第897章 貿易和黃金第585章 旅順攻略第925章 東京地獄第919章 自亞號事件第883章 天亮出擊第48章 山東亂第539章 卡拉欽斯克之戰第967章 橄欖枝一號(二)第1032章 技術合作第644章 海空大戰(三)第308章 六月調整第57章 北京初雪第732章 大型裝甲航母第503章 護國軍大敗第318章 南京國會第434章 海軍的野望第567章 裝甲集羣在行動第856章 黎明攻擊第834章 太平洋戰略第658章 裝甲洪流(二)第230章 問與答第782章 我們要打仗了(一)第156章 航空聯隊第39章 關餘貸款第671章 山下源太郎的戰爭(一)第722章 海軍貪污案(一)第815章 戰爭需要英雄第288章 北京冬夜第514章 經濟騰飛第444章 第一次清洗第373章 擴軍再擴軍第728章 混亂的1936年第526章 銀行家沒有國界第634章 雪地煙火(一)第803章 阿雷斯戰役(二)第350章 蔡凝(一)第880章 高雄之蕩第455章 北京肅清第661章 山下源太郎第261章 煙華夜第420章 冬天繁榮第258章 設軍任免(二)第347章 巢湖激戰(四)第815章 戰爭需要英雄第305章 入役儀式(二)第429章 ‘抗菌素’第121章 五月二十二號夜第46章 丫頭換裝第214章 雙劍勳章第559章 航彈和火海第1052章 十大集 團軍第614章 青島和海防第776章 國強民富第512章 收復外蒙第393章 保存實力第585章 旅順攻略第825章 伊朗和中東局勢第144章 林穎啓建議第661章 山下源太郎第47章 復古風情第62章 黃興的北伐軍第398章 合肥捷電第254章 戰損報告(二)第968章 劇烈反應第387章 幻象和愛國第42章 廣東亂局(一)第1011章 破碎的水晶(六)第740章 中芬共同防禦條約第71章 各省局勢第685章 元山戰役(二)第949章 德國問題(三)第143章 飛鴻號第109章 動亂之際第178章 兩廣總督第67章 關餘貸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