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蘇浙局勢(二)

餘額不足

按照國民軍的最初擴軍規劃,最核心的就是建立六個混成旅的主力部隊,再配以一個德械炮兵團,一個警衛團,各地方的駐防守備任務將交給地方守備部隊,這一個多月來也是一直按照這個規劃在走。

後來陳敬雲和日本人簽訂了密約,得到了一千五百萬元的貸款,並利用這批款子購買了日本三個炮兵團和一個一零五榴炮營的重武器裝備,但是這批重武器的購置並沒有影響到前期六個步兵旅的核心規劃。

第一旅、第二旅、第三旅是最早成軍的部隊,目前分別在浙江紹興、福建軍事重鎮延平、廣東潮州駐紮。而第四旅由第七團、第八團組成,在第一批德械到達之後也已經逐步成軍,目前正在福州、長樂地區加緊訓練。而第五旅、第六旅還沒有正式組建,預備下屬的第九團、第十團、第十一團、第十二團還分散在各地加緊訓練中,裝備都是一些雜式老舊槍支。

另外福建省內各地的守備營也已隨着第五旅、第六旅各團加緊編練中,裝備不用說,都是些老舊貨色,連前裝的燧發槍都拿出來了,但是按照陳敬雲的想法這些守備部隊只是用來剿匪之類的,最重要的作用就是給主力部隊補充合格兵員,裝備差些也是能接受的。

按照陳敬雲對國民軍司令部的整編,參謀部負責作戰規劃,部隊訓練等事務,所以編練守備部隊的事情就落在馮勤身上。

馮勤對自己手底下的各部隊情況自然是瞭解的,當即道:“按照規劃省內一共編練了十二個守備營,分屬四個團部署各地,目前已經完成了初步編練,正在和當地主力部隊交接地方防務。”

陳敬雲聽罷後點頭,再一次把目光放在了牆上那幅福建附近地區的大幅軍事地圖上,軍事地圖上面標註着國民軍的各個部隊,也有廣東、浙江、江西等方面的其他軍隊。

“既然地方守備部隊已經編練好了,那麼就應該儘早地接受過守備地方和剿匪等任務,讓主力部隊騰出手來!”陳敬雲一邊說着一邊指着地圖道:“那甌寧的第九團調回福州,漳州的第十團也調回福州,準備編練第五旅,福州新組建的第十二團也要加緊編練,準備和福鼎的第十一團組建第六旅。”

馮勤記下後問道:“現在這四個團裝備不一,除了相當部分是漢陽造外,也混雜有各式舊式槍支武器,不知道下一批德械合適到達?”

馮勤說罷後,陳敬雲看向了裝備部長歐陽天,裝備上的事情前期是林成坤負責,成立裝備部後就統一讓裝備部的歐陽天負責了。

歐陽天立即道:“按照協議,第二批購置的德國軍械應該是這幾天到達的,前日我也和禮和洋行的亨利會談過,他說目前運送軍械的貨船已經到達了香港,不用數日就可以到達福州。”

陳敬雲聽罷也是點點頭,由於福建軍政府缺乏兵工廠,想要擴軍的話前期就必須依靠大量外購軍火,不管是德械還是日械都是同一個緣故。尤其是火炮等重武器,更是得依靠外購。

歐陽天道:“這第二批軍械比第一批多的多,是此次軍購中的大部分。包括剩餘的全部七十五毫米野炮、山炮,六十毫米山炮,輕重機槍、兩萬支翻新毛瑟88,相當數量的手槍。這批軍火數目龐大,佔據此次軍購的八成份額,到達之後如何分配各部還有軍械款的繳付方面還請都督指示!”

按照軍購合同,一共分成三批交貨,第一批就是禮和洋行在遠東就近調撥的軍火,數量偏少,第二批則是重點,佔據了此次軍購的八成份額,至於第三批就是105榴彈炮和那五千支的全新88步槍以及相當部分的手槍以及彈藥。

既然德械即將到達,那麼也就不拖延了,現在就要事先安排好,免的到時候各部主官來爭來搶。

陳敬雲道:“軍械款的事情你們不用擔心,我已經讓安總長預先準備好了。既然軍械到達,那麼就按照先前的建軍規劃,那各部所欠的裝備都配齊。”按照之前的擴軍規劃,六個主力旅除了裝備相應長短槍外,還各有六門六十毫米的速射山炮,十二挺重機槍,十八挺輕機槍,之前由於福建嚴重缺乏重武器,所以這些武器一直都是缺編的,陳敬雲只能給各部少量裝備用以前期訓練,現在裝備既然到了那麼自然就要配齊,只有配齊了這些重武器裝備纔好意思稱之爲混成旅。

“到達的七十五毫米火炮和原有的七十五口徑野炮、山炮共同組成一個獨立炮兵團!”陳敬云爲了這個炮兵團已經預先訓練好了人手,就等裝備到達了。

陳敬雲的話說的簡單,但是實際上這批德械從簽訂合同那時候起,參謀部就已經在規劃編制以及相應的武器配備了,今天從陳敬雲口中說出來的不過是個大概確認而已。

“那現在第五旅、第六旅原有裝備的槍支武器是不是可以調撥給地方守備部隊了。”馮勤建議道。

“嗯,這個是自然的,地方守備部隊現在缺少武器,就先用這些替換着!”陳敬雲如此道。

此時,一邊的林成坤道:“都督,按照這合同到貨後,按照編制配屬六個旅後,還大概能剩下近一萬支步槍,總不能讓它們存放在倉庫裡吧!您看,現在我們軍力緊張,是不是再練一個旅。”

陳敬雲自然知道這個事,當初購買軍械的時候,他把步槍方面是預計多了點,當初是爲了考慮擴編部隊以及消耗,但是也沒想到說能夠多出近萬支來。

不過就算有了這一批步槍,也不能盲目擴軍了,要知道擴軍可不是單單有了這近萬條步槍就可以的,還得配屬相應重武器以及最重要的是人員的花費。

近期內的六旅一團福建財政就已經不能承受了,更加不用說不用多久日械到達後,還有三個炮兵團加一個榴炮營的擴軍,這些都得一一考慮在內。

只是花錢買來那麼多槍讓他呆在倉庫裡生鏽自然是不行的,當即就是道:“這樣,警衛團就升爲警衛旅編制,轄兩團!”

陳敬雲此舉還是很謹慎的,只是多給了一個團的編制,並沒有大舉擴軍的想法。

和歐陽天說的一樣,在二十九號那天,禮和洋行的貨船到達福州,付過貨款後大批軍械裝備到了國民軍各部隊中,在福州的第四旅和警衛旅的一團離得近,第一個完成了齊裝滿員,開始了緊張的磨合訓練中。

次日,陳敬雲宣佈正式組建第五旅,調在遠在紹興的林飛泰任第五旅旅長,副旅長由莊先河擔任,即日向浙江方面開拔。

於此同時,陳敬雲把新成立的獨立炮兵團調派到了浙江,歸屬馬成管轄。如果等陳敬雲把部隊都順利的派到浙江方面的話,那麼國民軍在浙江的軍事力量將會達到兩個混成旅加一個炮兵團以及兩個地方守備團的兵力,總體來說表面看上去已經有一個師的規模來,至於實際戰鬥力如何,陳敬雲心裡沒底,國民軍的老底子是第十鎮,這幾個月來大肆擴軍,原本的老兵比例是一降再降,導致目前國民軍的數萬兵力中,新兵佔據了絕大多數。尤其是第四旅和警衛旅,這也是陳敬雲不把早已經成軍的第四旅派往浙江的根本原因,實在是不信任這些新兵部隊啊。第五旅雖然是剛組建,但是莊先河的第九團卻是老底子,戰鬥力不弱,漳州調過來的第十團也是由原巡防營老兵組成,雖然差了些但總比新兵強。

第五旅剛開拔呢,日本方面根據密約派遣的高達五十餘人的顧問團隊到達福州,隨同他們一起來的還有第一批交付的日造火炮,看在那些火炮的份上陳敬雲對這些日本人還算是熱情,安排了部分人去福州軍校當教官,然後按照協議留了五六個人充當陳敬雲的私人顧問,剩下的都是軍事顧問,其中以炮兵爲甚,陳敬雲也不怕他們偷窺情報啊什麼的,一股腦的派到下面的各個部隊中充當軍事顧問。

心中雖然知道這些日本人沒安什麼好心,但是陳敬雲不在乎,他在乎的是軍隊的戰鬥力。要知道國民軍剛起步,表面上已經有六個旅的主戰部隊了,但是軍事素養極差,這一批日本軍事顧問雖然抱着不怎麼好的心思來,但是有一點是無法否認的,那就是他們的到來將會加速國民軍的正規化。

至於說會不會被日本人窺探到軍事情報之類的根本不在陳敬雲的考慮範圍之內,因爲這年頭的中國軍隊中高級軍官幾乎清一色的留日軍官,國民軍自然也不能免俗,包括陳敬雲自己都是陸士出身。這原本就是學日本建的陸軍,幾乎所有東西都是學的人家的,自然也就不怕什麼刺探情報之類的了。至於什麼民族、國家感情之類的,那玩意向來都是政治家們對普通民衆所說的話,嘴上說說就好,當真了就沒意思。說的極端些,近代史上的中國主要領導人幾乎都買過國,沒一個是例外,但是這並不影響他們其中一些人成爲偉人,原因也簡單,因爲他們成功了,至於那些失敗者,幾乎都被冠上了賣國者的稱號。

成者爲王,敗者爲寇,這八個字就足以概括整個人類歷史。

那部分火炮也讓陳敬雲按照規劃編成一個炮兵團,不過陳敬雲沒有把這個炮兵團派出去,而是繼續留在福州,一方面是加緊訓練,培養後續的炮兵人才,另外一方面也是鞏固福州防衛。

福州駐紮一個第四旅、第十二團、警衛旅再加上一個炮兵團了,這麼多的兵力也不是用來看的,主要還是爲了防備城中其他人鬧事或者是手下的將領叛變。說到底,陳敬雲還是不相信別人的,鄭祖蔭、林文英之流就不用說了,陳敬雲天天防着他們,就算是被他依爲心腹的馬成、袁方、李繼民等人陳敬雲也沒完全放心,幾個旅的旅長和副旅長几乎都是互相不對路的,此舉自然是爲了牽制軍中主要將領。

當陳敬雲在福州忙着擴軍,訓練軍隊,調派部隊的時候,湖北那邊的戰事似乎平靜了下來,段祺瑞剛到達湖北就是下令停止炮擊武昌,同時和黎元洪開始秘密接觸,前幾天鬧騰着說湖北失陷在即的消息也逐漸沒了聲息。

而南京那邊,戰事卻是越來越激烈,經過將近半個多月的準備後,徐紹禎終於發動了對南京的總攻,守衛南京的張勳也是頑固性子的人,雖然兵力處於劣勢卻依舊頑抗不退,對南方聯軍造成了重大傷亡。

期間黃興到達南京,想要接替指揮權,可是沒有迎來預想中的歡迎,反而是冷言冷語,這讓他鬱悶不已,而後乾脆也就不閉口不談了,一心聯絡孫文,勸孫文早日回國。

可孫文還在國外‘籌款’呢!說短時間內回不來,並拜請國內革命志士諸君要英勇奮戰,早日推翻滿清。

面對孫文的推遲,國內的一衆民黨高層極爲不滿,宋教仁甚至對隨行人員發牢騷,就差沒直接罵孫文怕死不敢回國了。

第746章 泗水衝突第884章 吉村大野的絕望第219章 居仁堂(一)第879章 黃帝號危機第727章 第二次倫敦海軍裁軍會議(二)第1021章 中德談判第1026章 德國的新生第287章 流言紛飛第969章 北非第1053章 戰損(一)第685章 元山戰役(二)第554章 旅順!動員!第514章 經濟騰飛第393章 保存實力第27章 袁氏復出第334章 上海事第176章 東南大學第473章 英國表態第717章 安南阮家第522章 航運和造船第172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1052章 十大集 團軍第743章 奧拉夫戰役(三)第703章 中日上海條約(二)第1013章 最壞打算第447章 北洋的葬禮(一)第457章 北巡(二)第827章 反遊擊作戰第458章 青島第一方案第295章 二代子弟第699章 進軍琉球(二)第70章 視察警衛旅第504章 秋風掃落葉第464章 唯一合法政府第1061章 全球關稅協議第571章 李上士和裴中尉第507章 組閣風波第391章 德國和鎢礦第470章 1914式野炮第217章 中尉和家書第131章 軍事教育變革第694章 琉球攻略(一)第686章 元山空戰第501章 長沙無恙第958章 繼承人(四)第349章 財政支柱第810章 第五航空軍第635章 雪地煙火(二)第887章 登陸激戰(一)第479章 左玉剛的勇猛第448章 ,北洋的葬禮(二)第397章 戰爭需要英雄第1021章 中德談判第858章 秦海濤第484章 陸軍整編方案二第618章 討厭和喜歡第638章 黎明前的衝鋒第655章 清川江上的炮火(一)第67章 關餘貸款第423章 女人的狠第996章 權力過渡第171章 沈綱之計劃第861章 帝嚳號危機(二)第439章 購前無畏艦第935章 一號作戰計劃第279章 各方拉攏第382章 蔡凝的困惑第1052章 十大集 團軍第659章 裝甲洪流(三)第333章 午夜初啼第90章 蔡鍔心思第697章 制空權的爭奪第653章 潛艇破交戰(一)第321章 南北,初戰第917章 F5對P51(一)第709章 瘋狂時代的開始第819章 戈壁灘上的蘑菇雲第796章 烏蘭烏德戰役(一)第73章 白雪紅梅第626章 經濟危機大爆發第12章 家事天下事第142章 炮艦討論第160章 作戰司推演第906章 火燒東京(一)第880章 高雄之蕩第451章 張作霖的選擇第504章 秋風掃落葉第746章 泗水衝突第584章 第一次調停第293章 孫黃李的憂慮第988章 塞薩洛尼基之戰(二)第501章 長沙無恙第295章 二代子弟第824章 印度洋是我們的!第64章 悅己者容第857章 第21分艦隊第943章 日本投降(二)第100章 蔣朱之爭第667章 安州戰役(二)第832章 1942年編制
第746章 泗水衝突第884章 吉村大野的絕望第219章 居仁堂(一)第879章 黃帝號危機第727章 第二次倫敦海軍裁軍會議(二)第1021章 中德談判第1026章 德國的新生第287章 流言紛飛第969章 北非第1053章 戰損(一)第685章 元山戰役(二)第554章 旅順!動員!第514章 經濟騰飛第393章 保存實力第27章 袁氏復出第334章 上海事第176章 東南大學第473章 英國表態第717章 安南阮家第522章 航運和造船第172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1052章 十大集 團軍第743章 奧拉夫戰役(三)第703章 中日上海條約(二)第1013章 最壞打算第447章 北洋的葬禮(一)第457章 北巡(二)第827章 反遊擊作戰第458章 青島第一方案第295章 二代子弟第699章 進軍琉球(二)第70章 視察警衛旅第504章 秋風掃落葉第464章 唯一合法政府第1061章 全球關稅協議第571章 李上士和裴中尉第507章 組閣風波第391章 德國和鎢礦第470章 1914式野炮第217章 中尉和家書第131章 軍事教育變革第694章 琉球攻略(一)第686章 元山空戰第501章 長沙無恙第958章 繼承人(四)第349章 財政支柱第810章 第五航空軍第635章 雪地煙火(二)第887章 登陸激戰(一)第479章 左玉剛的勇猛第448章 ,北洋的葬禮(二)第397章 戰爭需要英雄第1021章 中德談判第858章 秦海濤第484章 陸軍整編方案二第618章 討厭和喜歡第638章 黎明前的衝鋒第655章 清川江上的炮火(一)第67章 關餘貸款第423章 女人的狠第996章 權力過渡第171章 沈綱之計劃第861章 帝嚳號危機(二)第439章 購前無畏艦第935章 一號作戰計劃第279章 各方拉攏第382章 蔡凝的困惑第1052章 十大集 團軍第659章 裝甲洪流(三)第333章 午夜初啼第90章 蔡鍔心思第697章 制空權的爭奪第653章 潛艇破交戰(一)第321章 南北,初戰第917章 F5對P51(一)第709章 瘋狂時代的開始第819章 戈壁灘上的蘑菇雲第796章 烏蘭烏德戰役(一)第73章 白雪紅梅第626章 經濟危機大爆發第12章 家事天下事第142章 炮艦討論第160章 作戰司推演第906章 火燒東京(一)第880章 高雄之蕩第451章 張作霖的選擇第504章 秋風掃落葉第746章 泗水衝突第584章 第一次調停第293章 孫黃李的憂慮第988章 塞薩洛尼基之戰(二)第501章 長沙無恙第295章 二代子弟第824章 印度洋是我們的!第64章 悅己者容第857章 第21分艦隊第943章 日本投降(二)第100章 蔣朱之爭第667章 安州戰役(二)第832章 1942年編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