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0章 新技術涌噴

戰爭對於各備的發展刺激是非常龐大的,歐洲大戰前夕也就是1914年下半年以前,各國雖然都進行了大規模的軍備競賽,但是這些軍備競賽更多是對現有的技術裝備進行數量的比拼,而不是戰爭爆發後,各國的軍備競賽不但比拼數量,更比拼創新和質量。

1917年底開始出現在歐洲戰場上坦克就是如此,同盟國和協約國之間對於坦克的競爭尤爲激烈,時間到了1918年1月的時候,各國正式投入坦克參戰的時間僅僅數個月,但是被擊毀的坦克總數已經超過了五百輛之多,而大量的實戰經驗後暴露出來了衆多問題後使得各國的坦克設計師們快速的制定了新式坦克的設計,並且新式坦克快速列裝部隊奔赴戰場,英法等國就已經提出並設計了高達數十餘種坦克的設計,並且從中挑選了數種坦克大量生產並參戰,其中坦克的種類已經覆蓋了超輕型坦克,輕型坦克,中型坦克和重型坦克,當最先列裝坦克的中國都還只裝備了兩種t式坦克的時候,英法兩國的坦克已經形成了全方位、成系列的坦克家族。

而去年開始參戰的美國由於之前沒有進行坦克的相關設計和研究,所以參戰之初是採購的英法兩國的坦克,隨後中國的t1式坦克曝光後,美國採購了數十輛的中國t1式坦克,不過受限於中國的生產能力無法快速大量提供坦克,所以美國又向英法等國採購,因此由英國提供零部件,設計,法國提供製造場所,中國提供勞動力,美國自己提供汽油發動機的馬克8型重型坦克隆重登場。

這是一款名副其實的國際坦克,中英法美都參與到了其中,該款坦克乘員高達十二人,重達三十七噸,裝備了兩門六磅炮和七挺機槍,擁有最厚達到十六毫米的裝甲以及三百匹馬力的發動力,最高速度爲六點五英里每小時。

美國人在前幾年裡已經發足了戰爭財,所以財大氣出的美國人一口氣就下了高達一千五百輛的訂單,要知道這款坦克的單價可是高達三萬美元左右。而中國自產的t2式坦克是多少錢呢,只有一萬三千元,也就是六千美元……換句話說買一輛馬克8型坦克的錢可以買五輛t2式坦克了。

不過兩者的價格相差巨大,其重量也是相差巨大,t2式坦克不過六噸,乃是名副其實的輕型坦克,而馬克8型坦克高達三十七噸,可是正兒八經的重型坦克。

除了這款大名鼎鼎的國際坦克外,英軍中還裝備了型號衆多的各式坦克,包括馬克各型號的坦克,此外還有極爲重要的a型中型坦克,這款坦克在19181年的1月份首次投入戰爭,這輛十四噸重的中型坦克裝備了兩臺汽油發動機,能夠提供八十五馬力的動力驅動該款坦克以約13公里每小時的速度前進,武器爲四挺零點三英寸的機槍。這款坦克被證明設計的極爲成功,德國甚至在俘虜了這款坦克後進行了複製生產,不過德國人把該款坦克的四挺機槍換成了57毫米的坦克炮而已。

實際上,儘管是英國在1916年的時候就開始引進中國坦克的設計思想,一度也嚴重影響了英國的坦克設計,不過在1917年後的英法兩國的坦克設計又是回到了他們自己的路子上,各種機槍坦克多炮塔坦克亂七八糟的坦克款式層出不窮,而他們的敵人德國卻是要務實的多,儘管德國人的坦克設計也非常多,然而真正量產並參戰的坦克型號只有幾種而已,第一款是仿製中國t1坦克的1號輕型號坦克,而第二款則是他們自己研發生產,重達二十多噸的2號重型坦克,而第三款就是仿製並改進自英軍a型中型坦克的3號中型坦克,第四款就是在1號坦克的基礎上進行擴大化設計的4號輕型坦克。

德軍的坦克發展由於是1917年後纔開始,前期都是仿製設計爲主,而且也沒有太多的精力去和英法等國一樣弄衆多的亂七八糟的型號,而是專注於少數幾款坦克。

而不管如何,這幾個國家在坦克投入使用後,都是大量裝備了坦克,到了1918年2月份的時候,英法美聯軍的坦克數量總數已經高達一千餘輛,而德奧兩國的的坦克數量也是飆升到了六百多輛。如果算上之前被擊毀的坦克,那麼短短一年裡各國累積生產的坦克總數已經超過了三千輛之多。

而這些數字讓陳敬雲看了是相當的鬱悶

要知道中國可是世界上第一個正式研究坦克,也是第一個列裝坦克的國家,大概英軍的坦克還在進行試驗的時候,中國的t1式坦克就已經秘密裝備了裝甲試驗營,當英軍首次把坦克投入戰場的時候,中國的t2式坦克已經是大規模列裝唯一的一個裝甲旅了。

這幾年來中國的裝甲部隊算是發展迅速了,包括裝甲旅、裝甲科下屬的各試驗部隊在內,中國現今擁有的坦克數量已經超過了一百五十輛,然而這個數字和那些列強們一比就是顯得遜色了。

爲了跟上列強的步伐,陳敬雲一咬牙,就是給陸軍撥付了五百萬的裝甲部隊特別發展經費,用於支持研發裝備新式坦克,並且越過了陸軍的衆多將領,直接找來了裝甲科科長方大山少將,親自向他交代了裝甲部隊的發展規劃,要求設計生產出10噸以下的輕型坦克,15噸中型坦克以及25噸以上重型坦克的規劃。

爲了避免那些設計師們學了英國那羣設計師一樣瞎搞,陳敬雲親自制定了設計指標,其中將作爲主力使用的中型坦克將至少需要20公里以上的速度,裝備一門50毫米以上的火炮,正面裝甲厚度必須達到20毫米以上。

這些設計指標的制定就是避免那些設計師門一個腦袋發熱就弄出來什麼多炮塔坦克或者是和英國的a型中型坦克一樣只有機槍沒有坦克炮。

由於此時的中國乃是協約國的一員,某種程度上來說和除了日`本以外的其他幾個盟友都擁有良好的技術合作基礎。在1917年的時候,中國就從法國人手中得到了他們的m1897式75毫米火炮的技術圖紙,使得中國可以從m1897的基礎上研發生產更先進的火炮。而中國也是向英法兩國提供了t1式坦克的設計圖紙。這一次中國要開始新式坦克的設計,同樣也是花費了一定的代價後從英國獲得了部分坦克設計的圖紙,其中包括英軍中現役的a型中型坦克等。

在參考了衆多坦克的設計後,中國的新式坦克迅速定型,t3式輕型坦克,重八噸,爲了讓這款輕型坦克達到高速度,所以採取了極端化的設計,減弱了武裝和裝甲,並採用了更大馬力的汽油發動機,使得了這款輕型坦克只裝備了一門25毫米的小口徑坦克炮,裝甲厚度最厚也只有十毫米,但是速度卻是成功的突破了三十公里,達到了三十三公里每小時。成爲了名副其實的一款輕型偵查坦克。

t4式中型坦克,以英國的a型中型坦克爲基礎,重新設計優化後,全車重爲十六噸,裝備一門1918年式57l35炮,正面裝甲厚度達到了22毫米,側面也有十二毫米,最高速度爲二十公里每小時,剛好達到陳敬雲對中型坦克的速度指標。

這款坦克裝備的火炮實際上還是榴彈炮,35倍的身管長度並沒有太好的穿甲能力,不過現在的坦克設計也不是用來和對方的坦克進行交戰,所以採用大多數是短身管的榴彈炮,主要用途是打擊敵軍工事和支援步兵作戰,擊毀敵軍坦克的事情一般都是交給己方步兵的反坦克火力。

t5式重型坦克基本上就是t4式坦克的放大版本,增加火力和裝甲,如此一來重量上去了接近了三十噸,而速度也降低到了只有十五公里每小時,火力爲一門75l36炮,實際上就是法國m1897炮的坦克炮版本,中國部隊中現役乃至正在研發中的75mm、口徑的火炮要麼陸軍火炮的31倍短身管炮,要麼是海軍的超長身管的50倍炮,加上陸軍現在正在大規模的仿製生產m1897炮,所以略微改動後就把這門火炮給搬到了t5式坦克上去了。

中國的裝甲力量爲了追趕歐洲列強的裝甲發展速度投入了重資,而相對的島國日`本陸軍也是同樣看到了裝甲部隊的前景,不過日`本現在的精力依舊還在海軍上頭,對於陸軍的發展這幾年一直有所忽視,現在對於坦克也不例外,到目前爲止日`本還處於前期研究當中,並沒有正式列裝坦克,不過他們的坦克沒出來,但是他們的反坦克炮卻是出來的很早,47毫米的長身管反坦克炮已經開始列裝了駐關東州以及朝鮮的部隊,這一點連中國的步兵師都沒能做到這麼迅速。

相對於坦克的發展,實際上一戰當中飛機的發展更爲迅速,1914年的時候歐洲上空加起來也沒幾百架的飛機,然而到了1918年的今天,那緒落了數十架的王牌飛行員都已經涌現了不少,而戰爭的雙方都裝備了大量的飛機,以戰鬥機的發展爲例子,各國的戰鬥機這幾年都是快速更新換代着,比如德國的戰鬥機從剛開始的福克e一百二十公里左右的速度發展到了現在,其最新式的福克d4式戰鬥機的速度已經超過了兩百公里。

實際上這已經比中國空軍大規模服役中的f1式戰鬥機更先進了,要知道中國空軍和海軍大規模列裝的f1戰鬥機最高速度也不過是170公里左右而已。

作爲世界上首個建立空軍並讓飛機大規模投入戰爭的國家,中國的飛機發展和坦克的發展有着同樣的尷尬,那就是國內和平時期的軍費根本就不足以支持裝備的快速更新換代,當歐洲戰場中新式裝備不斷刷新着各種記錄的時候,中方的裝備卻是無法做到快速更新換代。

除了軍費限制外,這個和飛機的發展速度實在太快有着很大關係。要知道中國空軍和海軍的f1戰鬥機在1916年的時候纔開始大規模列裝部隊,實際上到了1917年下半年的時候才完成對d5a戰鬥的全面換裝工作,爲此中國空軍和海航部隊付出的各種費用是以千萬爲單位來計算的,但是很悲劇的是,f1戰鬥機剛服役一年就已經落伍了。

儘管面臨着剛裝備一年後就已經落後於世界先進戰機的尷尬局面,但是中國空軍短時間內依舊沒有打算大規模換裝新一代戰機的想法,因爲f1戰鬥機就算再落後,那也比日`本和俄羅斯空軍的飛機強,而且f1戰鬥機的服役年限就算再短,至少也可以用上五六年的,再加上歐洲那邊飛機的更新換代實在太快,處於和平時期的中國硬要步步緊跟的話根本就是不划算,所以空軍那邊和海航已經達成了協議,那就是聯合出資對新一代飛機的技術進行開發研究,但是隻研究不裝備,或者是裝備少量用於實驗,等歐洲那邊的飛機發展穩定下來後,然後空軍和海航部隊再一次性的全面換裝新式飛機。

不得不說這是一種尷尬而無奈的現狀

嗯,算是小福利吧

第501章 長沙無恙第810章 第五航空軍第35章 激戰福鼎(二)第1012章 輿論控制第970章 菲律賓問題(一)第42章 廣東亂局(一)第874章 戰列艦的夜襲第53章 佐藤涼介(二)第901章 東京空戰(一)第918章 F5對P51(二)第554章 旅順!動員!第443章 抵近京畿第123章 浙江之未來(一)第462章 裝甲科與裝甲部 隊第394章 蔡秘書第169章 局勢緊張第231章 酒和女人第1004章 高層齊聚第853章 奄美海戰(二)第736章 盛大的戰爭開幕式第868章 第三波攻擊羣第900章 東京轟炸(三)第927章 日本人的選擇第59章 蘇浙局勢(二)第766章 東南亞戰爭(一)第890章 新加坡(二)第549章 鄂木斯克會戰(二)第446章 南邊來人第490章 戰爭再起第512章 收復外蒙第567章 裝甲集羣在行動第986章 T18之震撼(二)第589章 第一款條約型戰列艦第579章 貨幣信用化第906章 火燒東京(一)第336章 總攻命令第267章 黑名單(一)第682章 平壤戰役(一)第157章 長樂號第42章 廣東亂局(一)第933章 丈高山戰役(一)第152章 吉利斯(五)第950章 主戰爭論第605章 巡視之蕪湖第716章 越南獨立陣線第934章 丈高山登陸(二)第432章 空軍視察第1061章 全球關稅協議第51章 胡陳之爭第841章 太平洋作戰方案(一)第868章 第三波攻擊羣第1048章 坦克對決(三)第251章 第二次轟炸(二)第444章 第一次清洗第161章 房樑和秋風第378章 國會和政府第527章 天佑中華第579章 貨幣信用化第620章 北平王庚第259章 聖誕夜(一)第298章 雷震春第七師第815章 戰爭需要英雄第814章 慘烈巷戰(二)第446章 南邊來人第314章 D5系列第409章 程子賢的進攻第69章 山本純一郎(二)第1060章 裁軍和改革第235章 岑春煊第719章 1934年編制第854章 復涼號苦戰第491章 唐陸會面第315章 B3轟炸機第145章 袁世凱的心思第595章 大罷工(二)第342章 渡江第三天第192章 鎮江之戰(一)第1043章 克查赫衝突(三)第928章 落日計劃(一)第285章 風雨欲來(三)第488章 鎮壓蒙古叛軍第357章 第五混成旅(三)第608章 廬山號航空母艦第584章 第一次調停第984章 克桑西之戰第744章 f5戰鬥機第915章 中國威脅論第608章 廬山號航空母艦第946章 論功封賞第554章 旅順!動員!第23章 收攏軍心第230章 問與答第531章 海軍第二期發展計劃第135章 海軍處(二)第776章 國強民富第937章 投降爭論(一)第798章 烏蘭烏德戰役(三)第764章 戰時經濟(二)第1023章 杜魯門的問題第416章 熱烈反響
第501章 長沙無恙第810章 第五航空軍第35章 激戰福鼎(二)第1012章 輿論控制第970章 菲律賓問題(一)第42章 廣東亂局(一)第874章 戰列艦的夜襲第53章 佐藤涼介(二)第901章 東京空戰(一)第918章 F5對P51(二)第554章 旅順!動員!第443章 抵近京畿第123章 浙江之未來(一)第462章 裝甲科與裝甲部 隊第394章 蔡秘書第169章 局勢緊張第231章 酒和女人第1004章 高層齊聚第853章 奄美海戰(二)第736章 盛大的戰爭開幕式第868章 第三波攻擊羣第900章 東京轟炸(三)第927章 日本人的選擇第59章 蘇浙局勢(二)第766章 東南亞戰爭(一)第890章 新加坡(二)第549章 鄂木斯克會戰(二)第446章 南邊來人第490章 戰爭再起第512章 收復外蒙第567章 裝甲集羣在行動第986章 T18之震撼(二)第589章 第一款條約型戰列艦第579章 貨幣信用化第906章 火燒東京(一)第336章 總攻命令第267章 黑名單(一)第682章 平壤戰役(一)第157章 長樂號第42章 廣東亂局(一)第933章 丈高山戰役(一)第152章 吉利斯(五)第950章 主戰爭論第605章 巡視之蕪湖第716章 越南獨立陣線第934章 丈高山登陸(二)第432章 空軍視察第1061章 全球關稅協議第51章 胡陳之爭第841章 太平洋作戰方案(一)第868章 第三波攻擊羣第1048章 坦克對決(三)第251章 第二次轟炸(二)第444章 第一次清洗第161章 房樑和秋風第378章 國會和政府第527章 天佑中華第579章 貨幣信用化第620章 北平王庚第259章 聖誕夜(一)第298章 雷震春第七師第815章 戰爭需要英雄第814章 慘烈巷戰(二)第446章 南邊來人第314章 D5系列第409章 程子賢的進攻第69章 山本純一郎(二)第1060章 裁軍和改革第235章 岑春煊第719章 1934年編制第854章 復涼號苦戰第491章 唐陸會面第315章 B3轟炸機第145章 袁世凱的心思第595章 大罷工(二)第342章 渡江第三天第192章 鎮江之戰(一)第1043章 克查赫衝突(三)第928章 落日計劃(一)第285章 風雨欲來(三)第488章 鎮壓蒙古叛軍第357章 第五混成旅(三)第608章 廬山號航空母艦第584章 第一次調停第984章 克桑西之戰第744章 f5戰鬥機第915章 中國威脅論第608章 廬山號航空母艦第946章 論功封賞第554章 旅順!動員!第23章 收攏軍心第230章 問與答第531章 海軍第二期發展計劃第135章 海軍處(二)第776章 國強民富第937章 投降爭論(一)第798章 烏蘭烏德戰役(三)第764章 戰時經濟(二)第1023章 杜魯門的問題第416章 熱烈反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