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8章 德國問題(二)

美國一天不發動對德國的大規模登陸行動,那麼德國就不可能被真正的打敗。如果中國如果堅持要支持德國頑抗到底,那麼就美國登陸了歐洲也沒有用。

所以說現在的歐洲局勢,實際上是掌控在中國和美國手中,而中國和美國之間的博弈也是直接影響到了歐洲局勢乃是全世界的局勢。

這幾年來中美兩國的博弈不但侷限在歐洲和亞洲,同樣在中東地區,非洲地區甚至在美國後花園的南美洲都有進行。

中國支持日`本和德國發動戰爭的這些大事就不用說了,在非洲也是開始積極的和當地土著眉來眼去,試圖謀取這些當地土著進行獨立。要知道當時的非洲幾乎程度上全都是殖民地,在二戰中只有一個獨立國家而已,其他的全都是殖民地,就連二戰前保持獨立的埃塞俄比亞也是在二戰前被意大利吞併,而現在埃塞俄比亞以及埃及和利比亞等北非地區成爲了德意聯軍和盟軍的戰場,唯一在二戰中保持獨立地位的只有利比里亞,而實際上這個國家也只是表面獨立而已,這個國家的政權是由美國黑人移民後裔所把控的,早先更是有美國殖民協會派遣的總督,現在雖然說表面上是獨立了,但是和美國的關係密切,說是附庸國也差不多了。

至於其他的清一色都是殖民地,不管是南非還是埃及都是如此。

而中國和美國對於推動非洲以及世界各殖民地的獨立可謂是不遺餘力,中國的情報人員以及商人從三十年代開始廣泛活躍於非洲,和當地土著進行接觸,販賣武器等,爲的就是扶持當地土著進行獨立,而美國人同樣也在幹這些事情,這大家都在做,而做的時候自然就會有相互的衝突,比如中國扶持的一些游擊隊和盟軍扶持的當地黑人部隊發動小規模的戰爭等等。

而在南美洲,在這個號稱美國後花園的地方里中國是不遺餘力的想要在這裡擴展中國的影響力,最開始的只是普通的商務合作,到後來就開始在南美國家裡推銷軍火,畢竟軍火貿易這個東西帶有的政治傾向性非常大。

尤其是在古巴,中國的情報人員以及軍火販子在那邊也是活躍的非常頻繁,大有在美國家門口釘上一顆釘子的打算。

當然了,不管是非洲還是南美洲的這些爭端都不算大,也就是小規模衝突,也影響不了世界大勢,真正能夠影響世界大局的還是德國和日`本這邊。

現在日`本已經戰敗,中國和美國聯手收拾了日`本後各自分掉了太平洋,而在這裡美國人吃虧不小,中國則是獲取了大量利益,也是進一步加劇了中美之間的衝突。

但是中美兩國在太平洋上的衝突雖然大,但是雙方都還保持着極大的剋制,畢竟雙方都沒有和對方全面開打併獲得戰爭勝利的信心。

1944年剛過,也就是1945年的一月初,美國那邊就是公開宣佈戰略重心轉移到歐洲,將會投入更多的力量和資源到歐洲戰線上,以求徹底解放歐洲,還歐洲一個和平世界。

和中國爲了亞洲人民安全和幸福進攻日`本的口號一樣,都是屬於瞎扯淡,美國浪費諸多資源和犧牲衆多士兵的生命,自然不是爲了把歐洲人民從希特勒的魔爪之下解放出來,他們只是爲了把德國擊敗後,把歐洲徹底控制住而已,這裡頭不但有軍事上的價值,同樣還有着巨大無比的經濟價值。

美國人要爭奪歐洲地區了,陳敬雲自然不會什麼都不管眼睜睜的看着美國把歐洲拿下,干涉是肯定要干涉的,但是以什麼方式來干涉就是個問題了,是繼續保持甚至加大對德國的支援力度?還是說通過放棄對德國的援助來讓美國出讓一些亞洲以及歐洲的利益?又或者乾脆是扶持蘇俄趕在美國人前頭拿下德國,扶持出蘇俄這麼一個歐洲大國來,讓以後的世界局勢變成三極爭霸?

德國問題已經不僅僅是歐洲戰局的問題,同樣還關係到了戰後世界局勢的走向,如此重要的問題自然也就不會說隨便三言兩句就確定下來最終的政策。

新年伊始,剛按照戰時特別法案連續就任第四任總統的陳敬雲就是召開了最高戰略會議,參加會議的不但有軍方高層,而且還有政府方面的高層,這是一場軍政聯合戰略會議,討論的議題只有一個,那就是在美國即將對德國發動大規模登陸進攻的時候,中國該如何做才能夠最大程度上的保障中國的利益,不但有當前利益,還有戰後利益!

“現在德國已經敗象顯露的,根據我們在歐洲的情報人員反饋回來的消息,中英兩國的大規模戰略轟炸在持續多年後,幾乎是把德國的所有大型城市都炸了一邊,甚至連柏林如今都是一片廢墟,大量城市被摧毀後直接導致德國的各種物資生產下降到極度危險的程度!如今德國人的飛機、坦克等主要兵器的產量已經比去年下降了至少百分之五十以上!”

“而且他們的各種物資都非常緊缺,衆多城市甚至已經無法做到最低限度的生活物資供應!”陳儀元帥給在座的諸位軍政要員們講解着歐洲局勢。

“受限於德國國內的各項物資產量連續降低,同時受到羅馬尼亞油田被重創的影響,目前東線德軍已經是很難抵抗蘇俄軍隊的進攻!”

“同時根據蘇德兩國公佈的消息以及我們的軍事觀察人員所收集到的消息顯示,在去年十一月到十二月期間蘇德在庫爾斯克方向進行了大規模的會戰,雖然雙方的具體傷亡消息並沒有流傳出來,但是德軍在此戰後就是開始全面收縮防線中可以看的出來,這一場南線中的關鍵戰役德軍在戰略上是徹底失敗,而根據我們的估計,德軍有超過兩千五百多輛坦克被擊毀或遺棄,將近一千架的飛機也在戰役中損失掉,參戰的將近兩百萬兵力中損失將近高達四分之一。

而蘇軍方面,根據我們的推測他們損失更大,人員傷亡超過百萬規模,同時損失坦克至少四千輛以上,火炮損失至少六千門以上,損失飛機至少也應該有三千架。

從雙方的損失對比來看應該是德軍取得了勝利,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德軍和蘇軍的兵力差距甚大,德軍投入東線的兵力原本就不如蘇軍多,坦克和飛機的數量也是遠不如蘇軍。而且考慮到德國因爲國內遭到戰略轟炸而無法迅速的補充裝備損失,但是蘇俄那邊卻是可以源源不斷的補充飛機坦克,因此從這一角度上而言,德軍目前已經是喪失了在東線繼續發動戰略進攻的能力,但是蘇軍卻是可以繼續發動戰略進攻。

同時由於德軍在此次戰役中的進攻失敗,同時也宣告着德軍目前已經是被迫進入全面防守的狀態。

因此我們判定此戰中,德軍在戰略上是遭到了全面失敗!”

陳儀緩慢說着,他一邊說一邊也是驚歎於蘇德戰場上的龐大規模和慘烈!陳儀身爲中國陸軍高層,也是一個老資格的陸軍將領了,他非常清楚這些涉及數百萬參戰的超大規模會戰打起來該有多難和慘烈。

中國陸軍雖然自己吹噓爲世界第一陸軍,而從規模上來說實際上也是,1944年低剛結束對日作戰的時候,中國陸軍總數已經是達到了一千一百多萬人。要知道這個數字可是遠遠超過世界上其他國家的陸軍部隊。

比如說美國人現在滿打滿算也就只有六百多萬陸軍,其中還包括有至少上百萬的陸軍航空隊,而德國雖然說也號稱有千萬,但實際上連五百萬都勉強,蘇俄那邊要多一些,估計能夠有七八百萬。

不過中國陸軍的這一千一百多萬人也是有着不小的水分,這個非常簡單的就可以分辨的出來,那就是中國現在就那麼一百三十多個師,連打個日`本都沒能夠讓中國增加哪怕是一個師的編制,滿打滿算實際上也就只有五六百萬的兵力,而且還得分部在中國的廣闊國土上,中亞、西伯利亞、東北亞、日`本、印度支那半島、印度尼西亞半島、菲律賓以及太平洋上的諸多島嶼。但是這一千一百多萬人是怎麼來的呢?這是因爲陸軍把國內超多的地方守備部隊也給計算了進去,另外也是把陸軍的諸多文職僱員也給算了進去,這才湊齊了千萬陸軍的規模。

而美國人那邊計算軍人數量的時候,可是不把文職僱員計算進去,他們說五百萬兵力可就是實打實的五百萬兵力,不像中國雖然號稱千萬兵力,但實際上也就五六百萬的實際兵力而已。

按照戰爭的戰鬥人員數量來計算的話,中國的陸軍戰鬥人員並不會比其他幾個主要參戰國多多少,比美國以及德國是多一些,大體上和蘇俄相當。

第771章 混亂年代第372章 北洋應對第172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19章 孫道仁的條件第239章 軍事會議(一)第710章 希特勒的崛起第969章 北非第78章 福州兵工廠(二)第279章 各方拉攏第923章 櫻花計劃(二)第862章 魂斷大和(一)第276章 軍艦下水第138章 授銜授勳第437章 春季攻勢第724章 低速重彈計劃第268章 洪子泰(一)第470章 1914式野炮第153章 海軍規劃(一)第147章 吉利斯(一)第95章 北京兵變第852章 奄美海戰(一)第1040章 秋熱第376章 態度和退路第222章 滇軍和四川(一)第434章 海軍的野望第884章 吉村大野的絕望第578章 總動員(二)第38章 英國領事第690章 上海和談第132章 商業競爭第563章 東海大海戰第494章 經濟戰爭第578章 總動員(二)第413章 北洋軍要逃了第648章 夜幕中的炮聲(二)第738章 芬蘭絞肉機(一)第937章 投降爭論(一)第22章 明爭暗鬥第601章 大清洗(二)第427章 長沙事件第973章 南京談判(一)第485章 第一代國產驅逐艦第385章 鐵路和基礎建設第548章 鄂木斯克會戰(一)第652章 雷達計劃第376章 態度和退路第507章 組閣風波第678章 進攻平壤(一)第618章 討厭和喜歡第540章 頑抗到底第720章 T11重型坦克第499章 孫文回國第150章 吉利斯(三)第704章 海軍第七期發展計劃第521章 核物理實驗室第1015章 第七空中騎兵營第994章 大勝大敗(四)第761章 b19超遠程戰略轟炸機第101章 陳儀建議第457章 北巡(二)第627章 高調回歸第634章 雪地煙火(一)第783章 我們要打仗了(二)第200章 沈綱計劃(一)第441章 一億元軍費第78章 福州兵工廠(二)第642章 海空大戰(一)第338章 主攻方向第910章 F12戰鬥機第677章 二月南京第35章 激戰福鼎(二)第96章 福州體系第651章 海軍下一步計劃第610章 下一代戰機第456章 北巡(一)第1043章 克查赫衝突(三)第893章 新加坡戰役(二)第329章 軍費之爭第848章 空襲!!第224章 戰爭和錢第19章 孫道仁的條件第880章 高雄之蕩第132章 商業競爭第219章 居仁堂(一)第397章 戰爭需要英雄第1030章 調查局動盪第615章 林家的意第245章 形勢變化第770章 金蘭灣軍事基地第833章 直升機第399章 陸軍大學第658章 裝甲洪流(二)第769章 進軍東南亞(二)第547章 坦克首戰第133章 籌餉處第174章 東南鋼鐵廠第1057章 巴格達談判(一)第64章 悅己者容第469章 戰爭紅利的前湊第37章 擁袁通電
第771章 混亂年代第372章 北洋應對第172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19章 孫道仁的條件第239章 軍事會議(一)第710章 希特勒的崛起第969章 北非第78章 福州兵工廠(二)第279章 各方拉攏第923章 櫻花計劃(二)第862章 魂斷大和(一)第276章 軍艦下水第138章 授銜授勳第437章 春季攻勢第724章 低速重彈計劃第268章 洪子泰(一)第470章 1914式野炮第153章 海軍規劃(一)第147章 吉利斯(一)第95章 北京兵變第852章 奄美海戰(一)第1040章 秋熱第376章 態度和退路第222章 滇軍和四川(一)第434章 海軍的野望第884章 吉村大野的絕望第578章 總動員(二)第38章 英國領事第690章 上海和談第132章 商業競爭第563章 東海大海戰第494章 經濟戰爭第578章 總動員(二)第413章 北洋軍要逃了第648章 夜幕中的炮聲(二)第738章 芬蘭絞肉機(一)第937章 投降爭論(一)第22章 明爭暗鬥第601章 大清洗(二)第427章 長沙事件第973章 南京談判(一)第485章 第一代國產驅逐艦第385章 鐵路和基礎建設第548章 鄂木斯克會戰(一)第652章 雷達計劃第376章 態度和退路第507章 組閣風波第678章 進攻平壤(一)第618章 討厭和喜歡第540章 頑抗到底第720章 T11重型坦克第499章 孫文回國第150章 吉利斯(三)第704章 海軍第七期發展計劃第521章 核物理實驗室第1015章 第七空中騎兵營第994章 大勝大敗(四)第761章 b19超遠程戰略轟炸機第101章 陳儀建議第457章 北巡(二)第627章 高調回歸第634章 雪地煙火(一)第783章 我們要打仗了(二)第200章 沈綱計劃(一)第441章 一億元軍費第78章 福州兵工廠(二)第642章 海空大戰(一)第338章 主攻方向第910章 F12戰鬥機第677章 二月南京第35章 激戰福鼎(二)第96章 福州體系第651章 海軍下一步計劃第610章 下一代戰機第456章 北巡(一)第1043章 克查赫衝突(三)第893章 新加坡戰役(二)第329章 軍費之爭第848章 空襲!!第224章 戰爭和錢第19章 孫道仁的條件第880章 高雄之蕩第132章 商業競爭第219章 居仁堂(一)第397章 戰爭需要英雄第1030章 調查局動盪第615章 林家的意第245章 形勢變化第770章 金蘭灣軍事基地第833章 直升機第399章 陸軍大學第658章 裝甲洪流(二)第769章 進軍東南亞(二)第547章 坦克首戰第133章 籌餉處第174章 東南鋼鐵廠第1057章 巴格達談判(一)第64章 悅己者容第469章 戰爭紅利的前湊第37章 擁袁通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