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天機渾不辯

這一夜,衆人心中都是思慮萬千,又是擔心,又是準備,都不曾睡好。

次日一早,大家都準備妥當,準備出發。

此刻壽州城裡,除了少林僧人,只有長生老人一脈的三位弟子和其他幾個較小的門派,總數加起來不過兩三百人。空相大師一早召集大家到了城外小廟處,一同行進,討伐太玄教之根本所在。

小廟門外,數十名少林武僧齊齊站立,俱是袈裟鐵棍,整齊劃一,比之禁軍行伍不讓分毫。徐方旭等人到達之時,空相大師正在做最後的安排,將一應細節瑣碎再與衆人說明。

雖早已有了準備,可一見這裡只有這麼一點人,徐方旭心裡還是有些打鼓,相空相大師問道:“大師,怎的只有這些同道一起?雖說大部分同道都分散各處,屆時也會一同作戰。可是我們這麼一點人數,正面太玄教上千信徒,怕是連嚇退百姓都做不到吧?”

空相大師還未開口,一旁就鑽出來一個乞丐,正是那日着了孫向景的迷香那個丐幫長老。乞丐向前幾步,大聲說道:“諸位不必擔心。他太玄教徵召去的信徒之中,也有我們丐幫的兄弟們在。這幾位兄弟連日來不斷挑唆百姓,早已弄得人心惶惶,前兩日更是散佈了大軍來襲的消息。我等只作先鋒,那些百姓一見了我等就會伺機逃竄,不會阻攔分毫。”

空相大師也道:“阿彌陀佛。確實如此。聽聞太玄掌教不曾分發兵刃於衆信徒,百姓們俱是赤手空拳,早有不滿。加上丐幫同道言語勸解,自不會阻撓我等。此役便由我少林打頭一陣,也好先遣散了百姓,少造殺孽爲好。”

人羣后,太和真人跳了出來,大喊道:“天下太平許久,你們這些小子已經不知道怎麼打架了麼?空相大師,無需多言,且領着你的弟子們去見見血吧!”

孫向景看太和真人一時性情大變,不由得有些害怕,轉頭看向徐方旭。徐方旭一頭冷汗,小聲說道:“之前師父說過,太和真人是市斤屠戶出身,雖然道法修爲登峰造極,骨子裡的脾氣卻是改不了的……”

惠博文在一旁聽着,更是嚇得臉色慘白,正欲後退,就被太和真人一把提住了脖領,也不知他何時來到了衆人身邊。太和真人拉着惠博文朝一邊去,一邊說道:“莫要聽你師父混說,貧道只是本性自然罷了!”衆人又是嚇得一身冷汗。

事不宜遲,時不我待。空相大師也不是墨跡的人物,當下下令出發,領着這兩百多人朝着太玄教所在的道觀開去。

寺廟和道觀都在壽州城外,只不過一個在東南,一個在西南。這幾日衆人舉動,也沒想着要瞞過太玄教的耳目,今日征討一事,太玄掌教也是早得了消息,有了準備。

此刻太玄教所在,一應門人弟子都集中一處,聽太玄掌教安排。掌教數日之前,便與他們說了武林正道的計劃,自是也有對策。只是太玄教手下還有數百近千的壽州信徒百姓,需要大批人手監視看守,一時不能像正道一般分兵各處。不過既有張良計,就有過橋梯。太玄掌教對此事心中早有定計,也是行事之前就做好的萬全打算。原本太玄教此時起事,就是大不智的作爲,無論天時地利人和,太玄教都不佔分毫。只是先前與西夏聯盟一事失敗,太玄掌教也擔了莫大的罪過在身,不僅被迫暴露自身,連女兒也被押作了人質,由不得他不從。

隱藏於黑暗之中那位,卻是十足的果斷狠毒。以着太玄聖女爲質,逼迫太玄掌教用自己的性命和座下數百名弟子爲餌,一方面不顧一切地在壽州冶煉兵器運出,另一方面也準備了死局招呼正道衆人。在那位的眼裡,無論太玄教也好,彌勒教也罷,都不過是成事的工具,向前的墊腳石,到了必要的時候,無論宗教人命,都是可以輕易放棄的。只是雖說放棄,那位始終還是心有不甘,更對太玄掌教的失誤深惡痛絕,這才準備了這等計謀出來,既是爲了對武林正道造成打擊,也是爲了懲罰太玄掌教的無能。

太玄掌教一早知道上面那位心狠手辣,最是果決不過,可是當聽到放棄太玄教的計劃之時,還是大吃了一驚。畢竟他們綢繆此事已久,太玄教在民間多少有了些根基,也是數年來衆人辛苦運作,如今驟然毀去,卻是前功盡棄了。那位對此卻極不在意,聲稱天下愚民衆多,死了一波又有一波;重立一個教派,不過是時間和金錢而已。而對衆人來說寶貴的時間與金錢,在那位眼裡卻是草芥一般,最是毫不在意的。

如今決戰將至,太玄掌教也自知身死只在今日,萬無倖免,縱是從戰場上逃得性命,也逃不脫上面無窮無盡的折磨與懲罰。他早已抱定了死志,卻始終如那黑影所說一般,本性裡有着一絲仁慈善良,不願爲自己一人誤了諸多無辜百姓,這纔不曾賜下任何兵刃,對百姓中流傳的言語也不聞不問,只等衆人臨陣脫逃,撿一條命去。

只是眼前這數百名弟子,卻不是壽州的信徒,而是跟隨他數年之久的忠誠之士。這些人裡,有的對此事一無所知,只是盲目跟從,憑着一腔熱血要跟他做一番“大事業”;有的卻早已知曉箇中原委,也知道此番就是送死的局面,卻依舊守口如瓶,一意跟隨,卻也算忠義。

太玄掌教不願衆人就此送死,可是人多口雜,他自己掌教多年,也不知道有多少人是上面那位刻意安插的眼線,故而行事言語都是十分拘束。縱是不願,太玄掌教也只得繼續鼓動衆人,說此次本是破釜沉舟之舉,不成功便成仁的局面,若是過得此節,太玄教今後便再無敵手,橫行天下無阻,囊括江山也只在旦夕。

衆人都是揮舞着兵器,不住叫囂,絲毫不將自家生死放在心上,只一味磨刀霍霍,等着迎擊武林正道。太玄掌教見狀也是心中一片淒涼,卻依舊大聲喊道:“我教成事之基,自今始立!”

衆人當下一陣歡呼,既有真心實意,也有無盡淒涼。只是天道有常而恆常,這些人抱着這樣那樣的目的成了太玄教徒這麼多年,對眼前種種其實早有考慮打算,也不說太過悲切,始終知道是黃粱夢一場。

那一邊,一衆少林僧人和其餘各派的人士已經接近了太玄教的駐地所在。在場衆人多是年輕一代,小打小鬧還經歷過些許,這等場面卻是沒有見識過的。不說是面對一個邪教,行拯救蒼生的舉動,就是往日裡門派間爭端,師門也傾向於和平解決,少有兵刃相見之時。法家先師韓非子曾說過;“儒以文亂法,而俠以武犯禁。”這些年來,一者天下太平,爭端不起,與北遼西夏的戰事又有朝廷頂着,江湖人難有機會一展拳腳;二者大宋江山穩固,朝廷對練武人的態度也使得各家長輩都謹慎小心,也不敢有太大的衝突爭端。

太和真人眼看着衆人這般模樣,雖也是行伍整齊,始終少了一分幾十年前迎擊北遼的那種無畏悍勇,一時也是暗自警惕。他是道家一脈的前輩高人,雖不說世事洞明,也算得上經多見廣,自有一份思想。如今太平日子過得久了,只怕各門各派都有些懈怠,雖也有一些天資極佳的弟子,始終也是少數,整體情況來說,氣勢上還是不如先前。長此以往,武道必將蕭條,江湖再不能與朝廷相互挾制,卻也失了道家陰陽平衡的道理。

從來天下武林之事,都是一個兩兩制衡,此消彼長。大處說,無論誰家得了天下,哪個坐擁萬里河山,不平之事總不是朝廷寥寥數人能一手掌握,總有細微不及之處靠着練武人行俠仗義,懲惡鋤奸;小處講,江湖中總要正邪對立,衆人也纔有着一個以武論道的因由,支撐着武道不致沒落。

太和真人一念即起,思慮愈發繁雜,暗自在心中算些陰陽五行,八卦易數之類,推演今後發展。世傳“聖人觀一葉落而知秋”,太和真人沒有那等本事,卻也隱約推出今後百千年間武道凋敝,文興武衰的模糊境況。又想到朝廷失了民間武道制衡,權力一時膨脹極限,所謂“盛極而衰”,漢人的大好河山卻不知還能維持多久。

太和真人越推越深,越算越遠,不經意間便汗流浹背,心中不住恐懼淒涼。正當他打算詳細推演一番之際,陳風崇突然從背後冒出,一把拍在太和真人肩頭,小聲說道:“老頭,此番不知結果,難辨吉凶。若有變數,我家那幾個師弟也請你費神照顧則個。”

原本再有個盞茶時間,太和真人就能明辨天機,也難逃一個走火入魔,陳風崇這一下打斷,卻是拉了他一把。

太和真人此刻一身冷汗,胡亂應付了陳風崇,仔細回想,才知道天機難測,卻不是凡人所能窺探;此番情景,竟與前朝袁天罡於李淳風之事如出一轍,耐人尋味。他也是煉氣修道有成的人物,當下便明白過來,這百千年來,武術道法俱佳之人何止千萬,道理閱歷過人之輩也多如牛毛,自己現在所想之事,只怕無數前輩早已考慮過,亦是無法。太和真人當下搖搖頭,暗想道:“管他今後武術如何,縱是一代不如一代,甚至招數消亡,只要俠義不變,天下總是亂不了的。”

太和真人至此不再多想,也就與衆人一道前行,不多時便來到了太玄教駐地不遠處的一個山坡之上。

第四十章 神劍過胸膛第一十二章 兄弟啓程忙第二章 現局說端詳第四十三章 父母愛子義第三十二章 折戟落凡塵第二十八章 崎嶇不易行第一十二章 兄弟啓程忙第四十四章 三人歸門來第一十三章 相見不相識第三十三章 又聞狂徒起第三十八章 重回夢中閣第四十三章 無間是此間第四十五章 更似哀愁意第四十章 神劍過胸膛第六章 柳巷鶯聲起第二十九章 佛道重相聚第一十二章 勾欄少年意第三章 曲罷善才服第二十四章 同門商議忙第四十八章 三家鎮彌勒第四十八章 神功待傳承第七章 古人重相見第五十二章 古剎起營火第四十章 萬毒蠱爲尊第一十章 難信眼前人第二十一章 漏夜兄弟酒第五十二章 論道談分別第四章 人情亦艱難第三十三章 佳人念故舊第九章 難得有情郎第七章 衷腸相傾訴第三十三章 佳人念故舊第五十章 子夜傳功時第四十九章 師徒情深處第三章 高僧成屍出第三十章 英靈盡歸來第二十三章 盛會召開日第一十章 切切美規嬌第三十三章 場中亂戰處第四十二章 相煎何太急第二章 現局說端詳第五十八章 故交有心人第四十章 開國何茫然第三十五章 天機渾不辯第二十章 得信隨青鸞第三十一章 太師爲官道第一十一章 飲馬長城窟第五十九章 亂局初顯露第二十三章 相會待明年第五十六章 一門宴席中第一十三章 夜有不速客第一十七章 阿郎不解意第七章 嬌娘戲郎才第一十章 天有飛來禍第三十二章 望輝照空玄第三十章 飛蛾撲火光第五十章 難敵血修羅第一十五章 花子遭不測第六章 萬戶起紛爭第三十八章 虛者道之常第二十七章 文人掌朝綱第二十三章 兩方具解意第一十二章 又與猛虎遇第一十一章 舊事重提起第四十三章 無間是此間第七章 衷腸相傾訴第一十五章 尋得夢寐寶第五十三章 性命終得保第三章 晨起修武道第二十二章 穿心故人劍第一十章 天有飛來禍第五十七章府中無情客第四十二章 情人兩相別第一十五章蚍蜉撼大樹第一十六章 兄弟豪情長第四十三章 無間是此間第二十五章 奇香伴身畔第一十一章 兩家父母會第二十一章 崑崙有故人第八章 惡藥露崢嶸第一章 或有雀鳥來第三十七章 綠葉白蓮藕第二十九章 黃雀露尖喙第四十一章 修羅求經卷第五十五章 神通現端倪第一十八章 彌勒求神藥第三章 高僧成屍出第三十二章 奸佞難脫逃第三十九章 香火薰菩提第五十五章 神通現端倪第一十八章 日暮掩柴扉第三十七章 退而求其次第三十二章 奸佞難脫逃第一十五章 同門鬥神通第三十九章 香火薰菩提第一十八章 美酒敬英豪第三十七章 退而求其次第一十三章 山莊處處情第一十一章 人無難度劫第一十六章 京兆重逢時
第四十章 神劍過胸膛第一十二章 兄弟啓程忙第二章 現局說端詳第四十三章 父母愛子義第三十二章 折戟落凡塵第二十八章 崎嶇不易行第一十二章 兄弟啓程忙第四十四章 三人歸門來第一十三章 相見不相識第三十三章 又聞狂徒起第三十八章 重回夢中閣第四十三章 無間是此間第四十五章 更似哀愁意第四十章 神劍過胸膛第六章 柳巷鶯聲起第二十九章 佛道重相聚第一十二章 勾欄少年意第三章 曲罷善才服第二十四章 同門商議忙第四十八章 三家鎮彌勒第四十八章 神功待傳承第七章 古人重相見第五十二章 古剎起營火第四十章 萬毒蠱爲尊第一十章 難信眼前人第二十一章 漏夜兄弟酒第五十二章 論道談分別第四章 人情亦艱難第三十三章 佳人念故舊第九章 難得有情郎第七章 衷腸相傾訴第三十三章 佳人念故舊第五十章 子夜傳功時第四十九章 師徒情深處第三章 高僧成屍出第三十章 英靈盡歸來第二十三章 盛會召開日第一十章 切切美規嬌第三十三章 場中亂戰處第四十二章 相煎何太急第二章 現局說端詳第五十八章 故交有心人第四十章 開國何茫然第三十五章 天機渾不辯第二十章 得信隨青鸞第三十一章 太師爲官道第一十一章 飲馬長城窟第五十九章 亂局初顯露第二十三章 相會待明年第五十六章 一門宴席中第一十三章 夜有不速客第一十七章 阿郎不解意第七章 嬌娘戲郎才第一十章 天有飛來禍第三十二章 望輝照空玄第三十章 飛蛾撲火光第五十章 難敵血修羅第一十五章 花子遭不測第六章 萬戶起紛爭第三十八章 虛者道之常第二十七章 文人掌朝綱第二十三章 兩方具解意第一十二章 又與猛虎遇第一十一章 舊事重提起第四十三章 無間是此間第七章 衷腸相傾訴第一十五章 尋得夢寐寶第五十三章 性命終得保第三章 晨起修武道第二十二章 穿心故人劍第一十章 天有飛來禍第五十七章府中無情客第四十二章 情人兩相別第一十五章蚍蜉撼大樹第一十六章 兄弟豪情長第四十三章 無間是此間第二十五章 奇香伴身畔第一十一章 兩家父母會第二十一章 崑崙有故人第八章 惡藥露崢嶸第一章 或有雀鳥來第三十七章 綠葉白蓮藕第二十九章 黃雀露尖喙第四十一章 修羅求經卷第五十五章 神通現端倪第一十八章 彌勒求神藥第三章 高僧成屍出第三十二章 奸佞難脫逃第三十九章 香火薰菩提第五十五章 神通現端倪第一十八章 日暮掩柴扉第三十七章 退而求其次第三十二章 奸佞難脫逃第一十五章 同門鬥神通第三十九章 香火薰菩提第一十八章 美酒敬英豪第三十七章 退而求其次第一十三章 山莊處處情第一十一章 人無難度劫第一十六章 京兆重逢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