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四回 大結局

就在華國爲了一統南中國而連連用兵的七年,紀澤與行政署對北地十二州,卻從未因爲顧及南方戰事而壓縮人口錢糧的必要流入,只因紀澤知道,北地諸胡纔是華夏民族的最大隱患。適時證明,華國對北地的大規模投入是卓有成效的。至少,在華歷十八年實施私有化並放開準軍管之後,新區十二州從未出現過百人級別之上的民間暴動。

而且,廣袤的土地、豐富的資源、便捷的交通以良好的環境,非但爲北地十二州留居了許多奉命支邊的輔兵,更是吸引了大量商家和自由民的遷入。便是在冰寒的西伯利亞地區,一些幹河沿岸和富礦周邊,移民集鎮也如雨後春筍般逐步出現。

至巴蜀平定,減免稅政策基本結束的北地十二州,其漢戶比例達到了六成,政經文化也已與華國的中原、海外地區幾無差別,部分州郡的經濟財稅甚至達到了華國的中上游水平,總體財稅更從淨輸入變爲了輸出,而新一代的漢胡牧騎則成爲了血旗軍強力而可靠的兵源。

可以說,歷經華歷十三年的那一場鏖戰,再有隨後十餘年的開發耕耘,北地與北地的胡族再非華夏隱患,反而成了華國對外擴張的有力根基。加之巴氐乃至吐蕃覆滅,紀某人終在穿越三十三年,自身四十九歲之際,非但一統了漢家一度涵蓋的所有疆域,也徹底根除了五胡亂華的混亂之源...

天下一統,內部再無禍患,紀澤指點江山,編訂圖冊,將北至北冰洋,南至南洋,東至倭島、關島、呂宋島,西至烏拉爾山、蔥嶺、青藏高原、中南半島一線,合計足有兩千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劃定爲華國的本土之地,一總設立爲五十州。

此時的華國,歷經二十多年的發展擴張,即便不算四大總督區,也已擁民八千萬,歲入過億貫,戰兵七十餘萬,輔兵近兩百萬,且國泰民安,可謂傲立世界之林。爲此,不無得瑟的紀某人,還專門跑了一趟泰山,昂首挺胸的玩了把封禪。

而經過平定南中國的系列戰爭,紀澤的一衆年長子嗣也算功勳不菲,各展其才,聲威漸起,已然年近五旬的紀澤沒再繼續拖沓於考察,總算冊封了而立之年的長子紀泉爲皇太子,並冊封紀昭等四名優秀子嗣爲王,徹底敲定了華國的新一代接班人選。

內部安定,巴蜀之地的計劃開發也不需要多少投入,華國遂在華歷二十七年之後,將日益富餘的錢糧人口,投往了本土之外的四大總督區。非但每年過百萬的對外移民,還有半數的輔兵輪替外戍於四大總督區,令得華國對於四大總督區的殖民掌控愈加深入。甚至,爲了刺激各級馬放南山的精銳將士投入總督區殖民,紀澤還特頒敕令,放開了四大總督區對於伯子男這三等貴爵的實邑封地限制。

與之同時,紀某人將紀昭等四名封王皇子,也即他這個老戰爭販子所悉心調教出的小戰爭販子,分別遣至了美、澳、印、歐四大總督區擔任要職,接手之意不言而喻。而這四個皇子有着紀某人明裡暗裡支持的兵馬錢糧,自不免燃起新一輪的擴張戰火。尤其是抵任印洲總督區的紀昭,到任不久,便率軍殺入天竺大陸,輕鬆碾壓弱雞阿三,於一年內吞併了天竺中南部的十數方國。

至華歷三十年,紀昭等四名封王皇子,皆在各自總督區獲取了不菲軍功與名望,並陸續接任了四洲總督。而在紀澤的縱容甚至支持下,四王迅速掌控了四大總督區的軍政法大權,漸與華國中樞脫節,獨立根基漸成。

而在紀澤的主導下,華國中樞對此趨勢非但不加阻撓,反而逐步撤回了外住四大總督區的流動官員,並陸續調回了外住且不願留遷總督區的輔兵。與之相反的,倒是許多伯子男貴爵和一些渴望建功立業的熱血青年,越來越多的志願遷往四大總督區,投入總督區的地方軍伍,只因誰都知道,那裡更有仗打,而只有那裡,才能爲子孫後代謀取永久封地。

華歷三十三年,也即紀澤稱帝的第二十五個年頭,更是他按照君主立憲的最後一年皇帝任期。此時,中土早已百業興盛,安居樂業,而四大總督區在華國持續不斷的大力支援下,人口皆已至少過了千萬,漢戶過半,且已有了頗爲完備的政法文教與軍工武裝系統。

由是,年已五十六的紀某人決定走出自身主導華帝國的最後一大步,那便是將四大總督區獨立出去。縱然漢文化推崇的是大一統皇朝,縱然自身也不情願拆分自身心血,但紀澤知曉後世兩大日不落帝國的瓦解歷史,深知前工業時代,太大疆域必然帶來地域、文化、人心乃至權力等方面的嚴重隔閡,而隨着時間推移,自有野心家會趁中樞疲軟之際,利用這種隔閡挑起內戰,瓦解掉偌大帝國。

與其日後以更爲血腥、更爲內耗的方式來結束過大疆域下的隔閡分歧,紀澤更願親手提前解決這一隱患。左右都是繼承漢家正統,左右都是自家子孫幹領導,還能造成華夏文明間的國際良性競爭,還能將那幫跟着自己打天下的“荊棘”們一團和氣的支離華國本土,他紀某人何樂而不爲?

是年九月,紀澤以見證退位的名義,於洛陽召集了總督四王,以及所有公侯封國的國主或其代表,共同簽訂了一份《洛陽約書》。按照這份約書,華國本土日後不再封國封地,華國將允許四大總督區獨立建國,各總督區所轄的既有公侯國將轉向該國(總督區)效忠,但四國必須保留《基本民法》,而四國與華國中土則將組成華夏聯盟,以中土爲主席國,彼此有着共同防禦外侵的義務,且允許公民自由遷移。

這份形同肢解既有華帝國的《洛陽約書》,被與會國主或代表悉數認可,並未引發軒然大波。只因早在中土一統之際,紀澤便已就此想法在高層間交流過意見,在民間也通過報紙模棱兩可的放出過風聲,甚至,紀泉與總督四王,也是誠心願意接受紀澤這一安排之後,才得以冊封太子亦或封王的。

約書公開簽訂之後,紀澤遂於十月初一退位於長子紀泉。翌年,紀昭等四王也陸續在美澳印歐四大總督區各自建國稱帝,簡稱東華、南華、西華、北華四大帝國,共奉簡稱中華帝國的本土華國爲盟主國,共奉紀澤爲太上皇。而紀澤則直到兩年後五華聯盟關係穩定無虞,這纔將手中的明暗力量悉數交與自己的五個皇帝兒子,淡出華夏政壇...

華歷三十七年,六月十八,午時,新樂郡(索馬里),新樂港口。

日上中天,作爲西華帝國所屬東非總督區的第一重港,此時的新樂港口內彩旗飄飄,鼓樂喧天。人頭攢動間,漢人、黑人、白人還有典型裝束的阿三人,不一而足。他們由血旗軍兵十步一崗加以維秩,正陸續進入碼頭,匯入各個方陣翹首以待,看規模足有上萬之數。而在最前的巨大橫幅上,則赫然寫着“西華百姓恭迎太上皇蒞臨指導!”

突然,在碼頭入口的某列通道,傳出了一陣騷動。循聲看去,卻有一名黑人青年正被幾名執勤崗哨扭打按倒,在其腳下,則掉落了一柄明晃晃的尖刀。而那幾名當已立功的崗哨中,一名顯示天竺阿三的軍兵叫得最爲歡實,甚至有點亢奮:“誒,你小子竟敢私藏利刃,意欲何爲?是想混入迎接隊伍,伺機對偉大的太上皇不利嗎?”

“什麼狗日的太上皇,那就是一個老戰爭販子,帶出紀昭那個暴虐的侵略頭子,荼毒生靈,蛇鼠一窩!”眼見難以倖免,那黑人青年並不裝熊,而是抓緊時間,瘋狂的吼道,“打倒侵略者!趕走西華人!非洲同胞們,我等絕不能苟且...嗚嗚...”

黑人青年的喝喊很快被暴力打斷,而就在崗哨的漢人伍長帶人將之押離之際,之前的那位阿三軍兵卻不忘當衆揚聲駁斥:“啥叫苟且?沒有西華人,沒有偉大的陛下,沒有華夏文明的傳播,你丫只怕還在茹毛飲血吧?哼,不服開化,不思皇恩,不敬太上皇,你丫就是狗日的忘恩負義...”

隨着黑人青年被押走,這起頗爲拙劣的刺殺未遂事件猶如小小浪花,轉眼便被更多更熱烈的歡迎浪潮所淹沒,碼頭上除了悄然增加了一大批軍兵之外,再現歌舞昇平。也是此刻,東方洋麪上出現了一根根高聳的煙柱。隨着煙柱,來的是一支由三十多艘大小蒸汽輪船組成的艦隊,足有五萬石的旗艦之上,一面偌大的麒麟血旗正在海風中獵獵飄揚。

麒麟血旗下,一大羣人說笑着遙望前方港岸。居中之人正是年近六旬的紀澤,或因身懷內家武藝,或因養生調理得當,僅是鬢根微白的他,依然身形挺拔,精神矍鑠。當然,如此陣仗的遠洋出行,他可不是前來做什麼蒞臨指導的,早已淡出軍政事務,他無事一身輕,此行主旨卻是爲了坐一圈環球旅行,路過此地而已。

紀澤身畔,左右各站着白髮如雪卻風采猶存的梅倩與趙雪,這是五大太后太妃中,身體狀況尚能陪同紀澤浮海遠行的唯二之人。二人身後,是以長公主紀雅爲首,紀澤的七名無意于軍政生涯的子女,以及十餘孫而被。此外混搭於人羣中的,還有李農紀芙、孫鵬魏婉等離開封國出遊的一干老人。

傳入港口,舷梯放下,不待紀澤等人下船,已有一羣人大包小包的上得船來。爲首二人,一是現任西華非洲總督的海軍老將呂翔,另一人則是封國距此不遠的紀鐵,同樣年近六旬,這廝已是水桶粗腰的白髮黑大叔了。

眼見紀澤的驚愣之色,紀鐵露出一口白牙,嘿嘿笑道:“大哥,呂小子是代表西華方面上艦迎接您的,至於俺老鐵嘛,這是帶上包袱,先行上艦佔個位置,以混入這趟公費出國旅遊的。”

紀澤釋然,歡喜之餘,不無打趣道:“嘿,三弟,爲了昔年之約,叫你榮歸故里,咱可沒少舍下老臉與紀昭那小家子氣的說項,纔將你的封國從中華遷至西華的這片新闢之土。怎麼着,你剛遷來一年,屁股還沒做熱,就要撒手不管自家的公國了?”

“唉,這裡啥都不習慣,俺又不耐那些雜七雜八的軍國事務,已將國主位置傳給紀斌那小子了,也省得你家的西華大帝用起俺這個三叔來扭扭捏捏縮手縮腳。”一邊揮手與趙雪、李農示意,紀鐵一邊大咧咧道,“再說了,咱們結義四人,三個都在船上週遊世界,缺了俺一個豈非不美?”

說笑幾句,紀澤撇開紀鐵,轉向呂翔道:“鵬飛老當益壯,愈顯威武,只是越發不見昔年跳脫了呀,哈哈,怎麼樣,非洲總督區這邊戰事如何,地方可還穩定?”

關注公衆號:書友大本營,關注即送現金、點幣!

穩定個毛呀?剛還有土著意欲對您不軌呢!呂翔心中苦笑,倒也不會在此提起煞風景之事,他不無恭敬的笑道:“某少時便蒙陛下栽培,如今又受西華陛下看重,自當鞠躬盡瘁,呵,如今身兼重任,委實愈加謹慎無趣了。至於此間事務,我血旗軍將士驍勇,甲械犀利,依然所向披靡,只可惜,西華根基尚淺,中華本土又少有百姓自願遷來這等偏荒之地,缺乏足量漢人主導,此間開發穩定的進程不免緩慢。”

“呵呵,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我華夏各國畢竟擴張過快,還當量力而行,注意穩打穩紮呀。不過,這些都是那幫小子們應該操心的事情,某便管不着了。”紀澤已然無心於軍國庶務,遂岔開話題,手指北方道,“對了,某嘗向昭兒提過,此間溯紅海往北,可鑿一陸上運河連接羅馬人的地中海,不知如今可有說法?”

“陛下想來清楚,懾於我華夏勢力西進,尤其在曹魏去年傳出意欲加入華夏聯盟的消息之後,當前大秦帝國與安西帝國這對老冤家已然握手言和,共抗華夏。”呂翔搖頭苦笑道,“而近幾年,我西華帝國非但入駐東非,還在大秦自認爲勢力範圍的阿拉伯半島,從閃米特土著手中謀取了不少沿海之地,大秦對我西華已然警惕至極,自知海軍不敵,他大秦卻是寧願一戰,也死活不願開鑿運河,更別說與我西華共有了。”

“此事阻力委實不小,恐怕只能待得大勢有變之際,纔能有所突破了。”紀澤聞言亦是搖頭苦笑,不無惋惜道,“唉,若是西華能開通紅海北端的運河,東華再開通南北美間的運河,非但我華夏將永據海洋霸權,某下次再環球出遊,也能少走不少彎路嘛。”

“哼,還有下次環球出遊?屆時只怕連我與倩兒姐姐都沒那本領陪同於你,你便可更加縱情聲色的享受人生了吧?”不知何時走近的趙雪,忽的冷聲插言道。而她目光示意之處,正有一羣鶯鶯燕燕,樓蘭胡女、波斯美人、東方碧玉乃至白膚大洋馬,分明是紀某人隨船帶着的一干後進嬪妃。

“呃,爲夫可沒那個意思,咱們都會健康永駐不是嗎?”紀澤摸摸鼻子,不無尷尬的轉向梅倩,目露討好道,“梅大帥,你可得要爲某說句公道話呀。”

片刻踟躕,梅倩終是翻了個白眼道:“其實,雪兒妹妹好似說得更在理呢。”

紀澤無語,只得重新轉向呂翔道:“呵呵,下方碼頭的軍民百姓們已經等了不短時間,我等還是速速下船吧。”

軍樂與歡呼聲中,一行人下達碼頭,一番寒暄答謝不提。其間,卻有一名其貌不揚的黑衣漢官走近紀澤,故意露出其袖內所繡的一個暗金麒麟。此標記代表的是紀澤如今所掌握的最後一支暗中諜報力量,掛靠在皇族事務委員會之下的麒麟影衛。

這名影衛隨後遞交過來的一份黑色封裝的信報,頓令紀澤的眼睛都不由一縮。只因黑色信報在華國極少使用,而它所代表的,則是少數及其絕密的,僅對紀澤本人單線聯繫的,經年潛伏的死奸。這樣一份信報千里迢迢追來,所言者絕非小事。

與那黑衣官員行至一邊,紀澤打開信報,蓋因傳輸限制,其上所言寥寥:“魏帝暗疾,命不久矣,秘而不宣,數子爭位,恐有內亂。主公若對曹魏有意,此乃千載良機,時不過半年,臣願聽憑調遣,以死報效。臣康敬叩。”

難怪魏復那廝從去年開始,便一心加入華夏聯盟,不惜做出諸多讓步!紀澤面顯怪異,但片刻沉吟之後,卻終是搖頭一嘆,喃喃自語:“辛苦你潛伏數十年了,只可惜,某卻要辜負你的一片苦心,乃至一生堅持!唉,你便留在曹魏做個安生國公吧,某雖不喜魏復那廝,然曹魏自西征起便不曾與某華國爲難,更是堅持漢家正統,非不得已,某又怎會爲了一家一姓之私,挑起華夏內戰呢...”

(全書終)

結束語

呵呵,兩年半時間,老三總算寫完了《乞活西晉末》這本新人新書,真可謂百感交集,既覺意猶未盡,又覺逃活昇天,箇中滋味委實難以言表。

言而總之,老三對這本書既滿意又不滿意。滿意的是自己作爲新手,能夠頂住各種負面因素,堅持兩年半時間幾無斷更,有始有終的勉力寫出三百萬字,做完了這件事;同時,還有那麼多書友朋友能夠陪伴老三迄今,沒有這份強大的動力,老三還真挺不到現在的完本。

至於不滿,則因對於自身水平乃至書友認同的不足而感到遺憾。說起來,本書歷史文方面寫得有些旁觀,武俠文方面沒寫多少便被貶得收了筆墨,爽文又不那麼夠爽,不足之處的確不少,老三自己有時都覺着沒有達到自己的理想水平。箇中弊處,俺也只好摸牆角自個兒慢慢畫圈圈了。

當然,不論好壞是非,老三終歸邁出了自身操筆生涯的一大步,值得今晚浮一大白。至於後續,老三尚還沒想好要寫什麼,但肯定還會寫,且也不會想得太久,希望能與書友們下次再見,也希望日後還能得到書友們的支持、點評,亦或開噴!

未完待續,先看看其他書:
第五十回 引蛇出洞第二百四十四回 博支遇阻第二百二十五回 遠走北原第一百五十二回 馳援周新第三百五十回 入駐東萊第四百四十六回 案後有案第六百回 登陸弁韓第五百二十五回 雨夜不眠第五百九十一回 特區整治第七回 捏合散沙第一百九十八回 晉陽大捷第七百二十三回 誨人不倦第五百回 戰雲匯聚第七百二十六回 劍指匈奴第二百八十七回 清除遺匪第四百九十八回 礦坑倭奴第七百七十七回 伊缺夜雨第二百九十一回 八陣遺圖第十二回 月夜潛行第一百六十六回 置業濱海第四百三十一回 工商改制第五百零四回 艦入馬關第二百一十六回 內外有別第二百四十九回 夜掠下邳第三百一十七回 收買夷心第八百一十回 內應作亂第七百八十五回 草廬談判第十七回 零敲碎打第七百三十五回 天下雲動第一百六十三回 毆打元帝第六百九十五回 回戈一擊第四百一十二回 兵敗山倒第一百六十六回 置業濱海第五百一十六回 縱騎那珂第一百二十四回 曲線興邦第五百四十五回 密林截殺第四十八回 莫名攜美第五百四十七回 西海防區第五百一十三回 威赫火離第六百零三回 浴血攻城第四百五十回 韓海惡浪第三十五回 鳩佔鵲巢第六百六十七回 遊行示衆第五百七十六回 中原危機第三百二十七回 州胡遺族第二百二十一回 文谷水畔第五百五十二回 永嘉草草第一百四十六回 練軍理政第七百五十五回 攻破防線第五十八回 唯一水源第七百一十三回 高陽封城第七百九十六回 坐地分贓第七百六十七回 設甕臨淄第三百零七回 漢夷對壘第二百八十六回 烈油焚堡第三百零二回 池魚之殃第七百二十五回 虛虛實實第七十三回 葉家三娘第五百八十三回 佈置應對第三百四十四回 兵發青州第二百八十八回 萬歲風波第六百五十九回 薊城陷落第一百三十五回 別部水軍第二百八十九回 灰色田產第四百九十四回 攻倭苛策第一百六十七回 購制海船第三十回 難民驟現第四百四十三回 金河礦脈第四十回 步步坑敵第四百八十九回 大敗臨頭第四百四十四回 婚夜風起第六百五十五回 幽州變起第二百四十六回 張網以待第四十四回 遁軍太行第一百八十九回 官升一級第一百零三回 空中飛人第一百八十回 整軍備戰第四百四十九回 二月蠢動第二百七十七回 真假李鬼第五百二十七回 倭都告破第四百八十四回 孰漁孰餌第一百七十三回 左右開弓第五百七十回 無可調和第二百七十五回 婚宴斬首第二百六十三回 陰謀層出第三百五十八回 青島新城第十九回 驟逢故人第一百六十六回 置業濱海第二百八十三回 精械發威第六十二回 爾虞我詐第三百五十回 入駐東萊第一百回 痛打歸師第三百二十六回 書院之力第六百八十回 東晉立國第三百三十四回 龜碑讖語第四百七十九回 連橫丘裡第一百五十四回 翻手攪局第六十二回 爾虞我詐第二百二十四回 畫餅碧海第四百二十回 道宮舊案
第五十回 引蛇出洞第二百四十四回 博支遇阻第二百二十五回 遠走北原第一百五十二回 馳援周新第三百五十回 入駐東萊第四百四十六回 案後有案第六百回 登陸弁韓第五百二十五回 雨夜不眠第五百九十一回 特區整治第七回 捏合散沙第一百九十八回 晉陽大捷第七百二十三回 誨人不倦第五百回 戰雲匯聚第七百二十六回 劍指匈奴第二百八十七回 清除遺匪第四百九十八回 礦坑倭奴第七百七十七回 伊缺夜雨第二百九十一回 八陣遺圖第十二回 月夜潛行第一百六十六回 置業濱海第四百三十一回 工商改制第五百零四回 艦入馬關第二百一十六回 內外有別第二百四十九回 夜掠下邳第三百一十七回 收買夷心第八百一十回 內應作亂第七百八十五回 草廬談判第十七回 零敲碎打第七百三十五回 天下雲動第一百六十三回 毆打元帝第六百九十五回 回戈一擊第四百一十二回 兵敗山倒第一百六十六回 置業濱海第五百一十六回 縱騎那珂第一百二十四回 曲線興邦第五百四十五回 密林截殺第四十八回 莫名攜美第五百四十七回 西海防區第五百一十三回 威赫火離第六百零三回 浴血攻城第四百五十回 韓海惡浪第三十五回 鳩佔鵲巢第六百六十七回 遊行示衆第五百七十六回 中原危機第三百二十七回 州胡遺族第二百二十一回 文谷水畔第五百五十二回 永嘉草草第一百四十六回 練軍理政第七百五十五回 攻破防線第五十八回 唯一水源第七百一十三回 高陽封城第七百九十六回 坐地分贓第七百六十七回 設甕臨淄第三百零七回 漢夷對壘第二百八十六回 烈油焚堡第三百零二回 池魚之殃第七百二十五回 虛虛實實第七十三回 葉家三娘第五百八十三回 佈置應對第三百四十四回 兵發青州第二百八十八回 萬歲風波第六百五十九回 薊城陷落第一百三十五回 別部水軍第二百八十九回 灰色田產第四百九十四回 攻倭苛策第一百六十七回 購制海船第三十回 難民驟現第四百四十三回 金河礦脈第四十回 步步坑敵第四百八十九回 大敗臨頭第四百四十四回 婚夜風起第六百五十五回 幽州變起第二百四十六回 張網以待第四十四回 遁軍太行第一百八十九回 官升一級第一百零三回 空中飛人第一百八十回 整軍備戰第四百四十九回 二月蠢動第二百七十七回 真假李鬼第五百二十七回 倭都告破第四百八十四回 孰漁孰餌第一百七十三回 左右開弓第五百七十回 無可調和第二百七十五回 婚宴斬首第二百六十三回 陰謀層出第三百五十八回 青島新城第十九回 驟逢故人第一百六十六回 置業濱海第二百八十三回 精械發威第六十二回 爾虞我詐第三百五十回 入駐東萊第一百回 痛打歸師第三百二十六回 書院之力第六百八十回 東晉立國第三百三十四回 龜碑讖語第四百七十九回 連橫丘裡第一百五十四回 翻手攪局第六十二回 爾虞我詐第二百二十四回 畫餅碧海第四百二十回 道宮舊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