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七回 漢夷對壘

“大祭司,我軍若是與賊一戰,神意如何?”州胡王庭,怒火泄去,高盛迴歸現實,不得不直面即將到來的戰爭,忐忑之下,自然首先想到了問卜。至於交納贖金換人,他即便再是平庸,也不會選擇這一途徑,因爲不說州胡能否湊出這筆龐大的物資,只要他敢如此下令,將被搶走一切的州胡上下,勢必立即全體造反,他的王位不待三日後戰起,怕就先要坐到頭了。

殿中左列首席,滿頭銀髮的大祭司點了點頭,揮手衝殿門口的衛兵做了個手勢。不久,兩名衛兵擡着一個燃燒着的爐鼎進入大殿,將之置於正中,顯然這種問卜活動在州胡王宮是常有之事。待衛兵退下,老態龍鍾的大祭司從懷中掏出一塊牛骨,將之置於火上烘烤,本人則繞着爐鼎,恩恩呀呀的邊唱邊跳,老邁的舞姿配上飄翻的豬皮袍,儼然頗具神秘色彩的前古典風格。

當大祭司跳得滿頭是汗、呼呼粗喘的時候,火上的牛骨終於發出劈剝之聲。大祭司鬆了口氣,錘了錘自己的老腰,上前取下牛骨,按最規範的流程,用最專業的手法,以最挑剔的眼光,對其展開了最嚴謹的查驗。良久,老祭司一臉鐵青的擡起頭來,語氣沉痛道:“大王,這是大凶之兆!偉大的獸神告訴我,您那貪婪的二王子,爲我等招來遠方中原的惡魔,勢必一場劫難!”

老祭司之語形同晴天霹靂,頓將殿中上下轟得外焦裡嫩。儘管已經立國三代,也通過馬韓接受了不少源自中原的先進文化,可多神信仰的州胡族人此時對於傳統的祭祀問卜依舊深信不疑。本就大兵壓境的危急時刻,問卜結果竟然如此負面,怎不讓州胡權貴們心驚?

“大祭司,賊人來自海上。若是問卜,應該問海神纔是,大祭司用牛骨而非龜甲,是否有所欠妥,不妨改用龜甲再重新問卜一次吧。”大殿之中,唯一不把祭司問卜當回事的就是來自馬韓的馬遷了,爲此他以往可沒少與借卜弄權的大祭司生出齷齪,見大祭司這個時候還在那裝神弄鬼,更報出大跌士氣的結果,便皮笑肉不笑的出言指正道。

“本相記得,十年前大祭司第四子欲娶樑也那族長之女,該族祭司問卜不吉,大祭司可就是用類似理由重新占卜,得大吉之卦,方使令郎抱得美人歸呦!”見大祭祀面露抗拒,馬遷不無嘲諷的補刀。他的反駁令高盛等人眼前一亮,衆人紛紛將期盼目光投向大祭司。

披散的白髮之後,大祭司眼中閃過一絲鬱悶甚至後悔,他又何嘗希望給出大凶的結果,可畢竟卜象如此啊。大祭司很想堅持職業操守,斷然拒絕馬遷的無理要求,可惜,自從他受不過寶貝兒子的苦苦哀求,否定了其他祭司的問卜結果,破壞了一次祭祀規矩之後,祭祀占卜的神聖性便被動搖,若他此刻膽敢牙崩個不字,誰知高盛等人絕望之下會不會破罐子破摔,直接換個祭司呢?

無奈之下,大祭司只得從諫如流。他遣人取來一塊龜甲,再次載歌載舞,咬牙重複了一套方纔的問卜程序。可憐他老胳膊老腿,這麼又一遍折騰,待到龜甲燒裂出卜紋,他已幾乎癱倒,粗重的喘息更像是來自年久失修的風箱。

好在天道酬勤,此次龜甲的卜象還算過得去。仔細查驗過後,大祭司面露喜色,心中不免鬆了口氣,這結果看來不用自己活活跳死了。他昂起笑成菊花的老臉,擦去額頭熱汗,用最虔誠的口吻道:“大王,諸位,仁慈的海神冕下告知我,災難即將降臨州胡,但否極泰來,只要我等衆志成城,不懼艱險,一切都會過去,我國必將重歸安寧。”

龜甲卜象顯然對了衆人口味,笑容跟着爬上每個人的臉龐,殿中氣氛爲之一暖。見此,馬遷不失時機的建議道:“大王,依老臣愚見,神諭要求我國上下衆志成城,奮力一搏,故爲應對此戰,我等理當徵集所有能戰之民,下至弱冠少年,上至六十老翁,凡可手握兵刃者,皆須參與此戰!還請大王下令全民徵召!”

“好,相國所言甚是!來人,四派信騎,以最快速度傳令全國,有安海惡賊登陸我國,毫無緣由便欲奪我牛羊,滅我全族,我族民凡能手持利刃者,不論弱冠少年,還是垂垂老翁,皆須於後天落日前至王庭會合,以共抗安海賊人,戰後視功勞必有重賞!”高盛此刻倒也果斷,隨即下令全民動員。

當然,爲了保障士氣,也爲了自家威信,他並未向全民透露次子高耽搶劫靜海商船這一“導火索”,可他不知道的是,正因他這一遮羞的掩飾,日後令得知真相的州胡族人盡顯胡性本色,將所受的苦難大都毫不客氣的歸咎於他們父子,反倒有意無意的迴避了招惹不起的血旗一方,從而爲血旗軍的順利入主大開了方便之門。

“我國全民皆兵,應有兵卒近萬,騎兵不下六千,定可戰勝安海賊人。然安海賊人畢竟來自中原,戰力不可小覷,我國若想輕鬆獲勝,還需多做籌謀,敢問,各位有何破敵良策?”高盛畢竟是一國之主,高屋建瓴,心情平復之後,立刻徵詢起了戰爭謀劃。只是,在座權貴除了滿腦肌肉的莽漢,幾乎全是肚滿腸肥的蛀蟲,想要得個主意可不容易。

長久的沉寂之後,總想在父王面前有所表現的大王子第一個發話了,他神似恬淡,胸有成竹道:“父王,孩兒想到聽說過的一個故事,叫什麼水淹七軍。安海賊人所佔水營地處羅河下游低窪之處,我軍不妨引水淹之,豈不一了百了?”

“哦,好,好,好!我兒竟能出此妙計,實令本王欣慰…哈哈哈…嗯…等等…”乍聽大王子的“妙計”,高盛還真高興了一陣,不過旋即他便想到了什麼,面色頓轉難看。於是,在衆人憐憫的目光中,高盛抄起手邊的一截斷木,沒頭沒腦的砸向隱顯得意的大王子,口中怒罵道:“你這丟人的混小子,這大冬天的,羅河都快斷流了,你叫老子到哪找水去淹七軍?”

大王子灰頭土臉的閉了嘴,殿中陷入一片沉寂,良久過後仍無諫言,這令高盛的面色愈加陰沉。眼見他又要爆發小宇宙,大祭司終於出言支招道:“大王,老朽有副族傳聖藥的藥方,此藥服用後可令人短期戰力大增,不懼傷痛,血勇無畏,老人甚至還可暫回活力,暫覆鼎盛戰力,但服藥者戰後將加速衰老甚至死亡。憑多年所備藥材,三日內老朽能夠製作此藥千份,是否使用還請大王裁決。”

“好,大祭司果然睿智!”高盛大喜,大祭司雖未明說,卻已點得透徹。憑此千份聖藥,足可將上千垂老無用的老年牧民轉變爲兇悍無畏的敢死之士,令州胡平添一千精銳戰力。至於戰後這些人的生死,就不在高盛的考慮之中了。愉悅之餘,他再衝衆人道:“還有哪位愛卿爲國分憂?”

“大王,老臣也有一計,算是效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身爲相國的馬遷也非白給,這麼長時間,倒也讓他提出了一個相當兇悍的計策,“昔年中原有齊人名曰田單,曾在牛尾捆縛火薪,用火牛陣大破二十萬燕軍,我國恰好牛多,不妨學那田單,給安海賊人喝上這麼一壺...”

初期巳時,陽光明媚,春寒乍暖,卻蓋不住羅口彎畔的蕭殺。曠野之上,血旗、州胡各出大軍近萬,南北嚴陣相對。刃光森寒,映得碧海粼粼生光,戰雲濃密,壓得大地萬籟失聲。州胡這個偏安世外的遠海大島,即將迎來歷史上第一次上萬規模的鐵血戰爭。

之前三日,州胡一方大張旗鼓,以“反侵略”的旗號徵召了所有可戰男子,羅口彎左近的土著也自發的溜之一空,雖然不曾再受血旗軍攻擊,州胡上下仍是一片風聲鶴唳。血旗軍一方則安逸得多,軍卒們在營地內吃着熟食,喝些茶水,補點睡眠,吃足睡飽後做些低強度的操演訓練,如此下來,非但少有擔心中的水土不服,還將狀態恢復至最佳。期間高盛也曾遣使嘗試最後斡旋,但在紀某人野心面前,決戰不可避免!

戰場北面,水營之外,血旗軍陣沉默如山,蓄勢待發。儘管以裝備精良的沙場老卒對付荒蠻土著的烏合之衆,似有牛刀殺雞之嫌,可對方畢竟有着逼上絕路的萬人蠻夷,素來謹慎的紀澤仍然一絲不苟的擺出了嚴整陣容。不過說來慚愧,不算“以德服人”的巨鯊堡一戰,紀某人尚未真正指揮過上萬規模的陣戰,所以,憑他與血旗軍的戰陣水平,號稱魚鱗陣,實則前、中、後三軍方陣已是所能擺出的最強陣型了。

血旗大軍前陣,是依次擺開的三軍血旗步卒,布成約兩百列的鴛鴦陣,以正面硬抗敵軍。緊隨前陣的中陣分爲前後兩部,皆爲遠程火力輸出單位,軍械營左曲配有五十架扭力弩炮,兩排擺開;其後兩千民兵手持簡易長弓,分十排列陣。

背靠水營的大軍後陣,中部是以指揮樓車爲中心的一曲親衛,他們除了保護紀澤,還肩負督戰、救場等職責。後陣兩側是黃雄率領的騎馬特戰曲,配備辛苦運至州胡的少許馬匹,作爲血旗軍此戰唯一快速機動力量,自不會用於傷損嚴重的突前破陣,除了掩護軍陣後背之外,他們將被用作關鍵時刻的必殺一擊。

其中,經過數日的休整,漂洋過海的馬兒們已經恢復了精神頭,只是,因紀澤的一道奇怪命令,它們都被主人用布條塞住了雙耳,這令它們頗不舒服,當然,這並不會影響它們的戰力。

在前陣和中陣之前,布有密集的拒馬樁以防敵方騎兵鑿穿;而在前陣和中陣兩側,由軍械營右曲客串車兵,憑藉出征前特意準備的堅固箱車,持槍警戒兩翼,以防敵方騎兵斜插側翼打亂己方陣型。至於剩餘兵力,或固守大營,或近海巡邏,或潛往礙口,卻是不好全部擺出來嚇退州胡人的。

反觀戰場南面州胡一方的佈陣,相比血旗軍的邯鄲學步,他們就更是小孩過家家了。用了血旗軍五倍的時間,他們的老少中青們這才磕磕巴巴的擺出前、中、後三軍方陣。好在紀澤旨在正面堂堂一戰,否則若是血旗軍不按約戰而提前攻擊,真難保州胡大軍不會在成陣之前就直接崩潰。

不過,雖然陣型歪歪扭扭,雖然夷兵有老有少,雖然兵甲落後駁雜,但州胡一方的陣容依舊狠狠震撼了血旗上下,因爲,他們前陣中部是千餘馬騎兵,前陣兩側與中陣則是五千牛騎兵,後陣雖不甚統一,但也人人有獸可騎。當然,震撼過後,血旗軍個個眼冒綠光,全軍士氣大漲,須知這萬頭牛馬,若是賣到大晉,就夠此番遠征軍民吃上半年啦。

貪婪是原罪,卻是人類共性,無關文明還是野蠻。血旗上下因爲州胡坐騎而口水橫流,殊不知對面的州胡一方也對他們的兵甲垂涎三尺。州胡軍陣後的一座小丘上,國王高盛在兩百精銳宮衛的拱衛下,正對着一干權貴侃侃而談:“有我州胡萬人大軍,有相國和大祭司妙計,安海賊軍必將飛灰湮滅。屆時,敵軍那些兵甲,便是我國囊中之物,待我大軍將之裝備,北上馬韓爭霸也不無可能啊!哈哈哈…”

高盛的豪言壯語頓時激發了州胡權貴們的勃勃雄心,一時間,馬屁不斷,諛詞如潮,更有那位大王子慷慨激昂道:“孩兒不才,屆時願爲大軍先鋒,定爲父王披荊斬棘,橫掃障礙,讓我國大旗飄遍半島平原,更讓父王英明響徹千里...(此處省略千字)”

一干人中,只有頗見過世面的馬遷不以爲然,因爲他已看出敵方之謹慎,敵軍佈陣距離大營並不算遠,即便火牛陣算計成功也難全殲敵軍。以這羣敵軍展示出的軍威,只要能保留三成戰力逃回水營,只要狠下心來四處偷襲,零敲碎打,仍能拖垮州胡。

難道自個又要流亡了嗎?心生哀嘆,馬遷面上奉承高盛,暗中早已腹誹開了,既罵高盛的盲目自大,又罵敵軍的懾人軍容,更罵那個安海將軍鬼話連篇,說是五千大軍,現場就不下七千嘛!他已暗下決定,除非此次全殲敵軍,否則他就換個地方發財,繼而,他想到了自家暗藏在海濱某處的快船,以及已經等在船上的兒孫...

第三十回 難民驟現第四百二十九回 諮議大會第六百七十六回 太行八陘第三百八十二回 農技推新第二百三十六回 萁豆相煎第三百二十四回 遏遷暗鬥第二百零四回 聯兵攻城第六十五回 鄧喜失蹤第六百七十三回 對壘安次第一百一十回 勇奪寨門第六百一十三回 晉境雲動第二百三十回 布子遼東第五百五十一回 王者回歸第三十三回 山豁伏襲第一百一十回 勇奪寨門第六百九十一回 搬空上黨第七百三十七回 策反靳準第二百一十三回 誤打誤撞第三百三十四回 龜碑讖語第二百六十回 騎軍返冀第二百三十六回 萁豆相煎第五百九十八回 桑州之謀第五百五十五回 出兵勤王第二百一十四回 善報難料第七百二十三回 誨人不倦第六百九十七回 城門失火第四百零五回 無端欺凌第一百一十回 勇奪寨門第二百八十七回 清除遺匪第一百零四回 病榻溫語第二百回 各晃虛槍第一百九十回 佈防待發第一百五十八回 挑撥離間第八百零九回 夜戰北胡第五百二十回 兵逼倭都第二百六十二回 獲任長廣第四百五十八回 堡門失守第六百五十六回 騙局連連第七百五十八回 夜城亂戰第七十六回 夜寨諜影第四百七十六回 暗釋箕煥第二百三十九回 敵追我趕第二百七十八回 暴捶莽漢第六百三十二回 慕容之死第一百四十三回 劍斷秋水第五十九回 夜擾疲敵第一百七十三回 左右開弓第三百七十六回 半島亂起第二百一十一回 兵出樂平第四百九十一回 機關算盡第五百八十一回 志願售糧第六百二十一回 攻破伽耶第一百六十七回 購制海船第一百四十七回 中山劉琨第一百五十六回 翻雲覆雨第五十六回 烏桓少主第三百零八回 聖藥死士第三百零四回 兵發州胡第二十三回 腥風更起第一百六十五回 恩收神偷第三百六十九回 科考選官第二百九十三回 花開州胡第五百五十九回 反中埋伏第二百一十四回 善報難料第四百四十九回 二月蠢動第七百一十五回 雷霆發動第六百一十三回 晉境雲動第三百三十六回 華興紙幣第四百八十七回 局部碾壓第一百六十回 布子淮西第四百九十五回 倭國廷議第二百四十五回 撞艇英雄第七百八十五回 草廬談判第二百七十二回 太行移民第一百零五回 祈福之效第七百零九回 招撫李矩第九回 義憤出手第七百九十四回 避實擊虛第一百四十五回 家事難斷第八百一十二回 西征之旅第一百七十八回 三十六寨第七百九十四回 避實擊虛第十一回 仇深難負第二百八十二回 兵臨堡下第七百六十二回 使團遇刺第六百二十六回 驚馬之敗第三百三十二回 文明租島第一百八十七回 有利有節第五百五十七回 匈奴劉聰第六百九十一回 搬空上黨第一百四十二回 名劍青雲第五百三十三回 於記酒家第七百九十九回 漠北迭變第四百二十回 道宮舊案第一百三十七回 錢糧之擾第六百五十二回 洛陽陷落第一百三十三回 誘拐風波第四百一十九回 夷民處置第七百二十四回 拒出軍都第五百七十八回 獅子張口
第三十回 難民驟現第四百二十九回 諮議大會第六百七十六回 太行八陘第三百八十二回 農技推新第二百三十六回 萁豆相煎第三百二十四回 遏遷暗鬥第二百零四回 聯兵攻城第六十五回 鄧喜失蹤第六百七十三回 對壘安次第一百一十回 勇奪寨門第六百一十三回 晉境雲動第二百三十回 布子遼東第五百五十一回 王者回歸第三十三回 山豁伏襲第一百一十回 勇奪寨門第六百九十一回 搬空上黨第七百三十七回 策反靳準第二百一十三回 誤打誤撞第三百三十四回 龜碑讖語第二百六十回 騎軍返冀第二百三十六回 萁豆相煎第五百九十八回 桑州之謀第五百五十五回 出兵勤王第二百一十四回 善報難料第七百二十三回 誨人不倦第六百九十七回 城門失火第四百零五回 無端欺凌第一百一十回 勇奪寨門第二百八十七回 清除遺匪第一百零四回 病榻溫語第二百回 各晃虛槍第一百九十回 佈防待發第一百五十八回 挑撥離間第八百零九回 夜戰北胡第五百二十回 兵逼倭都第二百六十二回 獲任長廣第四百五十八回 堡門失守第六百五十六回 騙局連連第七百五十八回 夜城亂戰第七十六回 夜寨諜影第四百七十六回 暗釋箕煥第二百三十九回 敵追我趕第二百七十八回 暴捶莽漢第六百三十二回 慕容之死第一百四十三回 劍斷秋水第五十九回 夜擾疲敵第一百七十三回 左右開弓第三百七十六回 半島亂起第二百一十一回 兵出樂平第四百九十一回 機關算盡第五百八十一回 志願售糧第六百二十一回 攻破伽耶第一百六十七回 購制海船第一百四十七回 中山劉琨第一百五十六回 翻雲覆雨第五十六回 烏桓少主第三百零八回 聖藥死士第三百零四回 兵發州胡第二十三回 腥風更起第一百六十五回 恩收神偷第三百六十九回 科考選官第二百九十三回 花開州胡第五百五十九回 反中埋伏第二百一十四回 善報難料第四百四十九回 二月蠢動第七百一十五回 雷霆發動第六百一十三回 晉境雲動第三百三十六回 華興紙幣第四百八十七回 局部碾壓第一百六十回 布子淮西第四百九十五回 倭國廷議第二百四十五回 撞艇英雄第七百八十五回 草廬談判第二百七十二回 太行移民第一百零五回 祈福之效第七百零九回 招撫李矩第九回 義憤出手第七百九十四回 避實擊虛第一百四十五回 家事難斷第八百一十二回 西征之旅第一百七十八回 三十六寨第七百九十四回 避實擊虛第十一回 仇深難負第二百八十二回 兵臨堡下第七百六十二回 使團遇刺第六百二十六回 驚馬之敗第三百三十二回 文明租島第一百八十七回 有利有節第五百五十七回 匈奴劉聰第六百九十一回 搬空上黨第一百四十二回 名劍青雲第五百三十三回 於記酒家第七百九十九回 漠北迭變第四百二十回 道宮舊案第一百三十七回 錢糧之擾第六百五十二回 洛陽陷落第一百三十三回 誘拐風波第四百一十九回 夷民處置第七百二十四回 拒出軍都第五百七十八回 獅子張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