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回 置業濱海

永興二年,三月十五,巳時,晴,東海朐縣。

車琳琳,馬瀟瀟,朐城西南的官道上,悠悠然行來一行二十餘人,車馬不疾不徐,時有鶯聲燕語,恰似富家子弟踏青郊遊。居中一匹高頭大馬上,是一名濃須虯髯的魁梧青年,眉宇間頗顯威武之氣,倒與他那身錦衣華服不甚協調。此人正是二度喬裝後的紀澤,這已是他抵達朐縣的第三天了。

數日前救上丐空空之後,紀澤終於結束了在豫州的四處禍害,先北上繞道青州,這才晝伏夜出南竄至徐州東海,並由月前便來此踩點的暗影人員協助,以白菜價在城南三十里選購了一處佔地甚廣的海濱田莊。剛剛安頓下來,他便趕往朐城港口調研海船海貿來了。

朐縣是淮河下游的濱海縣,歸徐州東海國,屬東海王司馬越的封地。此時尚未經過史上九次黃河奪淮,黃淮一帶的海岸線比起後世要西上近百里,故而晉時的朐城,也即後世連雲港市的海州,卻是緊挨海邊。古樸的城牆高三丈,南北三裡,東西二里,臥于山海之間,其東北里許便是海州灣,城南則是座名爲白虎山的山崗。

春光明媚,紀澤走在崗下的官道上,欣賞着濱海清幽的西晉風光,不禁心曠神怡。春天來了,石虎山像是披着碧裝的少女,全身點綴着五顏六色的野花,鳥兒湊趣的繞其鳴叫;山下的田地綠了,星星點點的農人在個個方格間辛勤勞作;碧藍的海灣裡,不時有片船帆隨風漂移,像白色精靈在藍色畫布上起舞;更遠處海天盡頭,雲蒸霞蔚中隱約可見神秘的鬱州山,不知是否真有仙人在山上笑看塵世紛繁?

這天、這地、這人、這山、這海、這城,這麼一幅壯美的山河,可惜亂世已至,卻不知這裡又能安生多久?驀然間,紀澤沒由來壞了雅興,索性手指前方叫道:“兄弟姐妹們,朐城就到了!”

“咿?城門口怎麼那麼多人,集市嗎?”馬車窗戶裡伸出一個腦袋,正是紀芙。昨日他們剛被紀澤遣人從淮河邊接來田莊,今個聽說紀澤進城,便與趙雪一道吵着跟來了。

“什麼集市,無非又是流民罷了,不想這東海之濱,也會有流民徙來。”劍無煙的眼力顯然更好,僅是瞥了一眼,便淡淡道,“都說東海王禮賢下士,仁厚愛民,封地內竟也如此。”

紀澤淡淡道:“女俠莫要這般憤世嫉俗嘛,其實東海國已經很好了。這裡尚無戰亂,又有大海無盡漁產,正常年景,本地百姓還能勉強吃飽,流民若能挺到這裡,多半不會餓死了。你看那些流民,至少不像司豫兩州那般都蜷坐不動嘛。只不知如此又能維持幾年...”

隊伍前行,很快便到了朐城西門。西門外有個小廣場,廣場北方正中有一土質高壇,顯然,這裡原爲官府舉行春耕或祈雨等儀式的場所。但如今,廣場上有着上百面黃肌瘦、衣衫襤褸的百姓,青壯佔四成,少有老人,聽口音多爲北方人,他們語聲嘈雜,孩啼婦泣,卻已將此地默認爲流民僱傭點了。

紀澤一行多來自河北戰亂之地,對流民已經少有感觸,紀芙卻少見這等規模的苦景,不由拉着紀澤的衣袖道:“哥哥,咱們幫他們吧,田莊不是還缺農夫嘛。”

或因血緣相親之故,紀澤對上紀芙那雙清澈的明眸,立馬忘了低調,左右他現在不差錢,便點點頭,寵溺的摸摸紀芙腦袋,繼而大手一揮,無比豪氣道:“既然芙妹說了,今個兒哥就放開來招人,願來的咱都收!”

“噗嗤...”趙雪卻是笑出聲來,扯起紀芙的胳膊揭露道,“小芙妹妹,你可別叫他給蒙了。他又要開辦作坊,又要組建船隊,又要修建莊院,正缺人呢,再給十倍的流民他也吃得下!”

好男不與女鬥,紀澤立馬遠離她們,叫來兩名親衛,給出全家包吃包住,男子六百錢,女子四百前的厚道價,且是傭非奴,讓他們負責在此無限額招募。結果,半個時辰之後,小廣場空無一人,一支扶老攜幼的隊伍則歡天喜地的往南而行,而朐縣來了個紀土豪的消息也就此傳開...

尚未意識到這番土豪做派將給自家帶來什麼,紀澤丟下兩名親衛招募流民,自己則入城來到縣衙,卻是約好要順道辦理購莊與落戶的一應手續。由牙人負責上下打點,紀某人以紀澤爲名,以幷州西河紀氏族人的身份,落戶於東海朐縣,這可是有據可考的丁級士族身份。當然,紀澤用上這個身份卻是絕對經得起調查的,因爲雄鷹寨所收流民中就有真正的西河紀氏族人。

期間令紀澤頗爲不爽的是,賣家管事和縣衙書吏幾乎沒搭理過他,只管迅速收錢辦手續,完事後二人便即匆匆離去,就像躲瘟神一樣。這搞得紀澤哭笑不得,但誰叫他貪圖便宜划算,買的是座傳說中的鬼莊呢,他自己不信可別個嫌晦氣呀!得,朐縣紀府算是生根了,他揣上地產與落籍文書,城東碼頭去也。

因被山海包夾,朐城只有東西兩個城門,看起來就像一個門神,鎮守着城東二里外的朐港碼頭,並用它那灰黑的城牆,向世人敘述其歷史的厚重。說來朐縣歷史確久,秦始皇當年爲尋不死藥三次巡遊至此,徐福的東渡船隊也是從這裡啓航,而海中數十里外的鬱州山(今花果山),則長期被人當做是三大仙山中的方丈山。

不過,作爲歷史名鎮和淮河下游有數的海港,朐縣碼頭並沒紀澤想象中的繁華。偌大海灣中只停靠有幾艘七八丈長的千石海船,以及十幾艘小漁船,看來這個時代的海上貿易雖已起步,但距離興盛還相當遙遠,紀澤卻不知自己究竟是該喜還是該憂了。

由於海港的存在,在朐城東門和碼頭中間,形成了一個小集市。城中的百姓、左近的漁民、海船的水手以及遠來的商賈彙集於此,倒是頗顯熱鬧。到了這裡,紀澤等人索性下了車馬,邊逛集市邊步行前往碼頭。免不了的,紀某人與親衛們又淪爲了拎包客。

“你這老東西,別裝可憐了,快點給錢,想白擺攤子,門都沒有,老子早盯着你了!”正當紀澤穿梭於海產貨攤間的時候,一聲厲喝從前方傳來。

紀澤擡眼看去,卻是一名衙役裝束的漢子,正扯着一名老實巴交的菜農大展官威,同時手還沒忘向自家兜裡撈根蘿蔔。紀澤啞然,城管原來不是後世的專利呀。剛收回目光,還是那個方向,傳來了另一聲厲喝:“直娘賊,趙老四,快閃開!收錢一邊去收,別擋道,要是耽擱了我家老爺用膳,你們這幫泥腿子擔當得起嗎?”

紀澤再次擡眼,卻見那名衙役的面前,正駛來一輛寬大的驢車,將本就擁擠的過道塞得滿滿當當。驢車上坐着一名衣着周正的中年人,正手指着那名衙役大聲呵斥,而在他的車前,一名青衣小帽的家奴則揮動鞭子,東一下西一下的作勢抽打趕人,爲這名中年人增添氣勢。

“得得得,我這就讓,這就讓,呵呵...”換了個人,那趙老四頓時慫了,忙陪着笑訕訕避讓,連收錢都顧不上了。

“那不是吳癩子嗎,聽說妹妹給吳家少爺做了小妾,現已升做了吳縣丞家的四管家,其實不就是個管飯的廚子嘛,這尾巴都翹上天了!”邊上已有快嘴的婆姨開始現場報道,倒爲紀澤解了惑。

嘴掛譏笑,紀澤收回目光,低頭指向身邊貨攤上的一筐黃魚道:“老人家,你這魚怎麼賣?”

攤後的老漢忙起身答道:“大的一條二十個大錢,小的十個大錢,這位郎君,您仔細瞧瞧,俺的魚可是今晨剛從海里網來的,嘴巴還在動,新鮮着呢。”

紀澤估了一下,大魚約有三四斤一條,算來一斤才五六個五銖大錢,比本地米價貴不到五成,僅是趙魏之地米價的一半,若是曬成魚乾運往那邊,還是很值的。況且,若用這邊自熬的廉價海鹽晾出鹹魚幹,到了內地還兼有鹽巴的效用,那便更值了。要知內地的鹽巴被苛以重稅,業已高達每斤百錢以上,吃不起鹽的大有人在。

正尋思間,像是刻意爲他展示濱海地區的風采,這會的集市就該着不消停。還是前方那個位置,突然傳來一聲暴喝:“你這狗奴才,沒長眼嗎,竟敢抽打你家三爺,看老子不揍死你丫的!”

紀澤再度擡眼看去,圍繞着馬車,已經開打了。只見幾名皮膚黝黑、短衫草鞋的魁梧大漢,正圍着那名家奴拳打腳踢。其中一名大漢的臉上明顯有條鞭印,雖未見血,卻也紅殷殷的,想來是那名囂張家奴不知爲何給捎上的。

“你們是何人,膽敢打我吳家的人?喝醉了嗎?”驢車上,吳四管家怒聲斥問,頗顯凜然之威。

“直娘賊,老子海上討生活,有今天沒明天的,管你是吳家還是有家!看你就非好貨,先吃俺一拳!”那名臉上被抽的漢子卻怒罵一句,衝上去就將吳四管家一把扯下驢車,掄拳就打。

於是,可憐的吳四管家享受了那名家奴一樣的待遇,二人被一幫大漢拳擂腳踹,直打得鼻青臉腫,衣衫破爛,哀告連連。紀澤下意識看看趙雪與紀芙,二人已被劍無煙與幾名親衛圍在中間,看樣非但沒有驚懼,反倒一副解氣模樣。

果然是跟某家混的,紀澤笑着搖搖頭,再掃眼周圍,沒尋到衙役,也沒看見兵丁,就連那個方纔還在邊上的趙老四也毫無蹤影。而集市中的普通百姓則都表情複雜的遠遠圍觀,雖小心避讓,卻也不見多少驚懼,顯非第一次遇到這種場景。

“行了,行了,你們幾個定又沒少喝,差不多就走啦!”這時,從碼頭上跑來一羣人,近了看清情況之後,其中一人吆喝道。看裝束外表,他們顯然跟那幫大漢一夥,不同的是他們個個手中都提着鋼刀鐵尺之類的兇器。

之前的幾名大漢本也打爽了,聽到吆喝,便一聲唿哨,跟着新來的同夥,鬧哄哄的揚長而去。很快,他們便上了碼頭邊的一條海船,繼而升帆啓航,大搖大擺的離去。令紀澤委實震驚的是,這羣不知該算海商還是海寇的人,從開始動手,直至登船啓航,自始至終皆無人阻攔。

俠以武犯境嘛,紀澤不無感慨,這可是在縣城門口啊。好在,港口邊巡遊的一艘水軍遊艇看不下去,操槳鼓帆就追向了那艘海船。然而不一會,那艘海船上卻升起了一面旗幟,其上竟是一隻大螃蟹。紀澤看得分明,那艘掛着晉軍旗號的遊艇,明明已經追近那艘海船了,卻不知是否因爲船隻出了故障,居然逐漸減速。愣是沒能追上那艘海船,直待海船走得遠了,才又提高了速度,象徵性追了一段。

揉揉有點發僵的脖子,紀澤總算看完了這場大魚欺小魚的鬧劇,不由好奇的問那賣魚老漢道:“老人家,那螃蟹旗幟代表什麼?怎生連官軍都似怕它?”

“郎君說什麼?”賣魚老漢居然裝聾作啞,眼睛則盯着自家的魚。

紀澤苦笑,示意親衛買了幾條魚之後,重新再問。那老漢這才恢復耳聰,低聲道:“那是巨蟹幫,聽說寨子在東北六七十里的鰲山羣島上,本是羣被逼犯事的漁民,下海亦商亦寇,聚集亡命,橫行無忌,殺人越貨,如今已擁壯五百,連一般官軍都不敢輕易招惹呢。我說外地郎君,您沒事可別招惹那羣人啊。”

巨蟹幫?橫着走的意思嗎?五百兇徒就這般囂張,看來淮海一帶果然沒什麼老虎,螃蟹都稱大王了。紀澤啞然失笑,再看鬥毆現場,幾名衙役和兵丁已不知從哪個犄角旮旯鑽出,一個個吆五喝六的開始恢復秩序,而那位趙老四,則再顯官威,揪住了另一菜農,之前一切恰似不曾發生過。

再沒了閒逛的興致,紀澤叫上表情各異的隨行衆人,直接快步前往碼頭,心中則五味雜陳。士族吃官差,官差吃小民,一幫跑海的亡命之徒卻是通吃無忌,這海上更是赤裸裸的拳頭爲王啊。好個晉海,等着我...

第四百八十四回 孰漁孰餌第一百七十四回 詐遇反詐第五百六十四回 邊軍之變第六十四回 翻臉滅胡第一百五十八回 挑撥離間第三百四十七回 輕困逼降第七十三回 葉家三娘第三十一回 違紀事件第七百五十七回 平陽城下第三百二十八回 移民漸至第三百七十三回 較武震懾第九十一回 兵臨寨下第七百三十六回 各懷心機第三百零一回 飛魚遺寇第五十五回 穩寨固防第三百八十四回 樂峰基地第三百二十回 元宵遊行第三百五十八回 青島新城第二百六十六回 掌控長廣第四百九十八回 礦坑倭奴第一百一十五回 柳泉出使第八百零八回 車陣橫行第一百四十一回 莫名遇刺第六百七十七回 夜襲壺關第六百三十回 廷議密謀第二百六十九回 河畔公審第五百四十三回 置之死地第七百五十五回 攻破防線第五百三十九回 保護新區第二百六十二回 獲任長廣第五百八十二回 酒館爭執第四百八十二回 移民洶洶第五百七十一回 堡下陣戰第五百二十五回 雨夜不眠第七百二十四回 拒出軍都第三百一十五回 草坡部落第四百二十七回 強勢入朝第二百八十五回 得堡之疑第五百零五回 火焚渡船第六百一十八回 大獲全勝第一百四十七回 中山劉琨第一百三十八回 張賓獻策第一百六十六回 置業濱海第五百九十三回 內部梳理第三百六十回 強擄盧志第二百二十四回 畫餅碧海第五百四十三回 置之死地第七百八十回 敢死騎軍第三百零二回 池魚之殃第三百零九回 各出絕殺第七百九十三回 拉入賊船第七百一十二回 列土封疆第五百九十回 顧全到訪第一百四十八回 亂世白蓮第六百四十二回 慕容西遷第五百五十四回 京師求援第二百五十六回 和平開市第四百四十九回 二月蠢動第六百五十二回 洛陽陷落第三百四十四回 兵發青州第一卷 烽火連三月 第一回 豕突狼奔第六百九十三回 車旋接戰第二百一十四回 善報難料第十九回 驟逢故人第七十四回 流言風波第八百零六回 漠北之戰第六十八回 湯紹離營第三百五十五回 硝煙漸散第六百一十八回 大獲全勝第七十七回 功虧一簣第六百二十五回 炮火雷霆第二百零三回 多事之夜第四百七十五回 鐵騎碾陣第五百六十四回 邊軍之變第五十四回 血腥批鬥第一百回 痛打歸師第四百七十四回 弓騎獵殺第六百五十四回 蒸汽火車第一百零八回 劫糧幕後第五百一十三回 威赫火離第五百六十回 殺招迭起第二百三十七回 琅琊王導第七百二十回 漁陽故城第四百回 封官進爵第八百零一回 發兵北征第七百七十一回 揮師南渡第七十一回 廣招流民第七百六十五回 夜半信使第三百八十四回 樂峰基地第五百七十六回 中原危機第六百六十五回 城門阻擊第二百一十四回 善報難料第六百八十二回 招撫劉琨第五百四十一回 曾母羣島第三百一十回 神罰州胡第五百九十一回 特區整治第三百三十五回 巡訪牧區第三百六十一回 端午大慶第三百六十九回 科考選官第四百七十一回 奇襲友山
第四百八十四回 孰漁孰餌第一百七十四回 詐遇反詐第五百六十四回 邊軍之變第六十四回 翻臉滅胡第一百五十八回 挑撥離間第三百四十七回 輕困逼降第七十三回 葉家三娘第三十一回 違紀事件第七百五十七回 平陽城下第三百二十八回 移民漸至第三百七十三回 較武震懾第九十一回 兵臨寨下第七百三十六回 各懷心機第三百零一回 飛魚遺寇第五十五回 穩寨固防第三百八十四回 樂峰基地第三百二十回 元宵遊行第三百五十八回 青島新城第二百六十六回 掌控長廣第四百九十八回 礦坑倭奴第一百一十五回 柳泉出使第八百零八回 車陣橫行第一百四十一回 莫名遇刺第六百七十七回 夜襲壺關第六百三十回 廷議密謀第二百六十九回 河畔公審第五百四十三回 置之死地第七百五十五回 攻破防線第五百三十九回 保護新區第二百六十二回 獲任長廣第五百八十二回 酒館爭執第四百八十二回 移民洶洶第五百七十一回 堡下陣戰第五百二十五回 雨夜不眠第七百二十四回 拒出軍都第三百一十五回 草坡部落第四百二十七回 強勢入朝第二百八十五回 得堡之疑第五百零五回 火焚渡船第六百一十八回 大獲全勝第一百四十七回 中山劉琨第一百三十八回 張賓獻策第一百六十六回 置業濱海第五百九十三回 內部梳理第三百六十回 強擄盧志第二百二十四回 畫餅碧海第五百四十三回 置之死地第七百八十回 敢死騎軍第三百零二回 池魚之殃第三百零九回 各出絕殺第七百九十三回 拉入賊船第七百一十二回 列土封疆第五百九十回 顧全到訪第一百四十八回 亂世白蓮第六百四十二回 慕容西遷第五百五十四回 京師求援第二百五十六回 和平開市第四百四十九回 二月蠢動第六百五十二回 洛陽陷落第三百四十四回 兵發青州第一卷 烽火連三月 第一回 豕突狼奔第六百九十三回 車旋接戰第二百一十四回 善報難料第十九回 驟逢故人第七十四回 流言風波第八百零六回 漠北之戰第六十八回 湯紹離營第三百五十五回 硝煙漸散第六百一十八回 大獲全勝第七十七回 功虧一簣第六百二十五回 炮火雷霆第二百零三回 多事之夜第四百七十五回 鐵騎碾陣第五百六十四回 邊軍之變第五十四回 血腥批鬥第一百回 痛打歸師第四百七十四回 弓騎獵殺第六百五十四回 蒸汽火車第一百零八回 劫糧幕後第五百一十三回 威赫火離第五百六十回 殺招迭起第二百三十七回 琅琊王導第七百二十回 漁陽故城第四百回 封官進爵第八百零一回 發兵北征第七百七十一回 揮師南渡第七十一回 廣招流民第七百六十五回 夜半信使第三百八十四回 樂峰基地第五百七十六回 中原危機第六百六十五回 城門阻擊第二百一十四回 善報難料第六百八十二回 招撫劉琨第五百四十一回 曾母羣島第三百一十回 神罰州胡第五百九十一回 特區整治第三百三十五回 巡訪牧區第三百六十一回 端午大慶第三百六十九回 科考選官第四百七十一回 奇襲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