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七回 遊行示衆

薊城王宮,大殿之上,聽得紀澤所言,及其森然口吻,錢鳳眉頭微皺,試探着問道:“大王見都不見那些官員,想來是不願給他們機會了,卻不知大王意欲如何處置他們?我等初入中原,若不適當任用些許名望士人,加以拉攏示好,只怕與後續事項不利呀。”

“大晉糜爛久矣,藏污納垢太甚,亂世用重典,非雷霆清理無法更其風氣!河北官員乃至地方豪紳,皆須交由百姓們批鬥公審,通過打擊他們,我等也好重拾民心。”語氣淡淡,紀澤不容置疑道,“即便些許賢良者渡過公審,也需遷至海外爲官,須知我等若想在河北集體分配土地,他們出於自身和家族考慮,難免居中阻撓,留之爲患!”

“大王,治大國如烹小鮮,想來大王是擔心他們阻礙土地改革,但自有懷柔補償與陰謀陽謀,如那樂浪,現在不是一樣悉數順應華國法度了嘛。”自覺看透了紀澤心思,錢鳳繼續勸道,“大王倘若直接採用激烈手段,只怕引發整個士人階層與地方豪強恐慌,抵制我華國治理啊。”

“呵,且不說熱武之利,單說我軍一舉登陸四十萬,後續再調輔民兵三十萬,便已多過河北青壯,足可碾壓一切。至於治理,我華國已有大量官員儲備,再有河北底層僚吏相佐,有何可憂?”搖搖頭,紀澤一臉自信道,“所謂快刀斬亂麻,我等既有足夠實力,便該一步到位,推行華國制度,徹底掃清河北積弊,也免他日征戰時內部生事。”

錢鳳倒也夠拗,依舊苦口婆心的勸道:“大王,非但河北,我等如此決絕,更會促成中土各方勢力聯手,對抗甚至征討我等,其間勢必更多損傷,也將令我華國的一統大業耗時良久啊。”

紀澤算是聽明白了,合着自己與錢鳳這次爭辯,是革命派與改良派之間的意見相左。但如今的漢家局勢恰似後世清末民初的內外交困,趨向改良的民國政府並未根本改變漢家頹勢,反在步步妥協中沉淪,而後來的紅色革命用最武斷的手段,不惜與內外一切勢力開戰,這才擺脫了內外各方的吸血,纔能有着後世強盛的紅色中國。而今他紀某人海外種田八載,已然積攢了對抗任何勢力的底氣,何必還需玩改良?

心中清楚,紀澤笑得愈加淡定:“本王尚還年輕,不急於一統天下,此番僅是旨在河北,走一步穩一步便可。至於其它勢力,過個三五年再行征伐吧,我等四方攻略或許困難,相信守住河北該絕無問題。再說了,我等此番入主河北,對抗的可是匈奴麾下的石勒,依舊可以打着抵抗外胡的旗號,應可安撫大河之南的漢家勢力。”

嘆了口氣,錢鳳自也知曉紀澤主意難改,遂道:“裴憲、荀綽二人乃海內名士,兩袖清風,不諛權貴,在幽州難得的潔身自好,此前雖被迫答應效力於石勒,也屬迫不得已,還望大王準其二人留於幽州聽用。此外,屬下建議,大王若要批鬥貪官惡紳,還當暫且敷衍,推遲些時日,一待軍兵席捲河北,掌控地方雜兵,二待各地開倉放糧,賑濟安民之後。”

爽朗一笑,紀澤頷首道:“自然可以,哈哈,士儀倒也無需太過拘泥。某雖打算根除河北積弊,卻也並非不知變通,個別官員用以裝點門面自然無妨。而且,事有先後緩急,大治河北也非一日之功,剷除士族豪強遲些時日並無不可。這樣,此前我軍僅會懲辦賣國漢奸、罪大惡極與頑強抵抗之人,待到後續三十萬輔兵民兵抵達之後,再行全面批鬥與土地改革,士儀覺得如何?”

“謝大王體諒。”錢鳳算是鬆了口氣,眼珠一轉,他陰陰一笑,復又諫道,“既然大王能有耐心等待,屬下倒是有一建議,不妨定於下月之末,由大王主持在薊城特辦一次文武科考,既針對既有官員的遴選留用,又針對年輕士子的拔擢。相信有此希望在,此前河北各地士紳或會安穩許多,甚或欣欣然自投羅網,屆時大王再一舉發動便是。”

“嗯,也好,雖有些許小詐,但爲河北儘快穩定,倒也無傷大雅。”輕輕點頭,紀澤看向錢鳳,若有深意道,“一應變通並非不可,但士儀須得明白,我華國根基是底層百姓而非上層士紳,而且,晉境早已爛至根骨,非但體制、官場、經濟,便是民心民氣,也已慣於屈從士族強權,匍匐外胡欺壓,這些皆鬚根治。我華國乃是一股清流,當滌清一應污濁,卻不可反被污爲濁琉...”

一番小睡,紀澤醒來已是午時,卻聽薊城內不時便有喧囂聲傳來,倒是頗顯人氣,想是民政部門與近衛下軍已在城內鋪開了賑濟與搜索工作。稍事詢問,城內事務一切順當,大軍雲集、天現讖語和賑濟補損,已令城中的二十多萬百姓初步接受了華國與血旗軍,而全民授田的公告更是壓倒一切。唯一遺憾的是,石勒依舊無蹤。

心中着急,爲了刺激百姓搜尋石勒,也爲更好的收攏民心,紀某人眼珠一陣亂轉,旋即下令通告全城,下午血旗軍將分批分次,把昨夜所得的六千多石勒軍俘遊街示衆。其間若有曾經侵害百姓者,百姓皆可當街揭發批鬥,血旗軍也會視情節加以懲辦。至於這些石勒軍俘作爲精銳戰兵的價值,如今的血旗軍家大業大,可非什麼人都收。

初步統計,昨夜有近五千薊城百姓枉死於戰火,兩日前更有上萬規模的百姓折於石勒軍的燒殺搶掠,薊城縞素遍地,民怨可不好化解。同樣負有一定責任的血旗軍,自不介意拿出石勒降俘,去消受薊城百姓們的憤怒情緒,並通過踩踏他們,煊赫兵威,弘揚漢家,貶低胡寇,鼓舞民氣,獲取民心。

隨着紀澤命令的下達,一隊隊石勒軍俘,不論漢胡,皆被近衛軍兵長繩竄縛,分批押解着環城遊行,一日前尚還趾高氣昂、肆掠薊城的他們,各個垂頭喪氣,提心吊膽。而之前對他們畏懼如虎的薊城百姓,則由華國臨時民政官員組織,在血旗軍兵十步一崗的護持下,紛紛出門,神色複雜的就近爲官。

“鐺!鐺!鐺!”東城大街,遊行隊伍之畔,一名臨時徵召的當地更夫,一邊敲鑼,一邊大聲吆喝:“華王有諭,血旗軍乃華夏王師,百姓之師,今番七十萬大軍進入河北,正爲匡扶漢家江山,弘揚華夏正氣!石勒軍兵爲虎作倀,跪從匈奴異族,寇掠我漢家疆土,荼毒我薊城百姓,罪不可赦!天道昭彰,但有百姓識得其中爲惡之輩,直管揭發,數其罪行,血旗軍自會覈實定罪,公審判決,殺人者償命...”

然而,更夫的叫喚,並未立即迎來百姓們的響應,代之以整條街道的沉默。實是人生際遇太過翻雲覆雨,慣於屈從官僚強權與異族橫行的薊城百姓們,數日前還在王浚治下委屈求生,昨前兩日則在石勒軍的屠刀下瑟瑟發抖,可在噩夢般的一夜戰亂過後,一切竟然完全調轉,叫百姓們一時間哪敢置信?

“狗漢奸!數典忘祖!叫你跟着胡寇爲惡,砸死你!”不知是哪位路人甲,撿起路邊一塊土坷垃,狠狠的甩在一名漢人長相的將官俘虜身上,頓令那名本就形貌頹靡的軍俘灰頭土臉。

“直娘賊...”虎落平陽遭犬欺,石勒精銳中的將官,自都屍山血海中殺出來的兇人,受此侮辱,下意識的瞪眼開罵,其兇悍氣勢,反令道邊百姓一驚。須知各方軍兵尤其是將官,被俘後只要願降,常常僅是換個山頭照舊,焉知此人日後會否重新得勢,小百姓真就惹不起。

不過,那將官俘虜話剛一半,便有幾名近衛軍兵圍上,刀背槍桿劈頭蓋臉的一通狠砸,打得他鼻青臉腫。更有近衛軍兵怒聲斥罵:“臥槽!你這殺才,投靠異族的傢伙,說你數典忘祖冤枉了嗎?現在還敢得瑟,想挨抽是吧?”

眼見凶神惡煞的石勒軍俘被打得跟條狗一般,圍觀百姓眼中的畏懼漸去,某種色彩逐漸盪漾。這時,忽有一名十歲孩童竄出人羣,操着塊石頭狠狠砸向俘虜中的一名胡人,繼而衝邊上的一名近衛什長跪下,磕頭連連,口中則歇斯底里的叫道:“就是他!就是他這狗日的,前天竄入我家,辱我孃親,我爹孃不從便被殺了,求軍爺爲我做主,斬殺此賊,我願做牛做馬報答...”

“你這是哪家小孩,休得胡言!沒得隨便攀咬,誣賴於我,日後反爲自己招災!”那軍俘倒也頗通漢語,頓時面色大變,忙半帶威脅的駁斥小孩道。

“拿下!單獨羈押,交由路口的法曹現場審理!”那什長眼神一厲,根本不甩軍俘的申辯,他一邊沉聲吩咐麾下,一邊攙起小孩,柔聲撫慰道,“不必求我,自有華王爲你做主。你可尋些鄰人作證,隨去前方路口,但若所言爲真,其人不日便會處斬!”

“諾!”那邊已有兩名近衛軍兵應聲撲上,將那名石勒軍俘單獨押出,拖往街口。自然,其間免不了好易通毆打。有着高度思想素質的血旗軍兵,對這類戕害百姓的**可不會客氣。

“好!打得好!該打,該殺...”原還有點畏縮的道邊百姓,氣焰隨之大漲,一人兩人所有人,漸漸爆發出了震天歡呼,心靈中的某道枷鎖,似也在這陣歡呼中瓦解...

第七百七十六回 通盤籌謀第三百九十一回 奴隸改造第六百二十三回 鮮卑慕容第四百九十六回 倭使入境第六百一十一回 圍攻伽耶第六百七十一回 刑斬千人第二百九十四回 輕擄夷酋第六百零三回 浴血攻城第二十回 鐵血誓師第六百六十回 天現兇讖第七百回 和談用間第三百七十回 殖民琉球第一百三十回 林畔鬥志第四百五十四回 樂島烽煙第四百四十九回 二月蠢動第七百六十二回 使團遇刺第一百三十四回 恩結祖逖第六百三十五回 兵威屈人第三百四十五回 烏桓故人第三百零六回 唯有一戰第八十九回 回馬一槍第二百八十五回 得堡之疑第五百八十回 誤傷其類第六百一十四回 江南水軍第五十回 引蛇出洞第七百七十四回 王敦之策第二百六十六回 掌控長廣第四百二十三回 藤山礦業第一百六十一回 相城惡少第二百零七回 石虎救母第六百三十九回 踏馬連營第四十一回 困獸之鬥第三百零七回 漢夷對壘第三百五十三回 重騎縱橫第五百三十二回 巡視鰲山第七百回 和談用間第五百二十回 兵逼倭都第一百四十回 太平開市第六百零六回 美麗構想第六百二十六回 驚馬之敗第二百七十九回 東海風起第六百七十回 亂世重典第六百八十三回 狗急跳牆第三百七十一回 請牛入甕第三百六十七回 陪審制度第二百四十五回 撞艇英雄第二十七回 憶苦妄語第四百三十九回 長廣結案第一百九十九回 定計撤手第七百一十七回 時過境遷第一百六十三回 毆打元帝第八百一十二回 西征之旅第一百五十五回 鶴蚌之鬥第二百三十四回 誘敵入彀第五十六回 烏桓少主第五百八十七回 封鎖海峽第一百四十四回 陽平劉靈第四百九十六回 倭使入境第五百二十一回 無可妥協第七百一十七回 時過境遷第七百二十四回 拒出軍都第六百一十七回 摧枯拉朽第五百八十九回 糧價長陽第七百零九回 招撫李矩第七百零八回 治理黃河第一百七十八回 三十六寨第八十一回 強襲郡營第五百八十八回 蒲城諜影第七百四十七回 試探交鋒第七百四十四回 帷幄對壘第六百三十九回 踏馬連營第十五回 鼠膽搏殺第二百九十四回 輕擄夷酋第十五回 鼠膽搏殺第三百八十七回 涉足宗教第七十五回 脣槍暗箭第五十三回 匪寨內情第三十回 難民驟現第七百七十三回 伊缺陷落第五百一十七回 窩裡造反第三百四十一回 海壇換俘第五百一十七回 窩裡造反第一百一十五回 柳泉出使第六百零二回 慈不掌兵第九十回 千面落馬第七百二十四回 拒出軍都第一百九十九回 定計撤手第二百一十四回 善報難料第七十一回 廣招流民第六百五十回 美洲作物第二十九回 授法暗勁第四百五十六回 神火之威第六百二十一回 攻破伽耶第五百二十六回 偷門襲城第四百零一回 韓人勞工第一百三十六回 仗義援手第六百二十五回 炮火雷霆第七百三十五回 天下雲動第二百四十八回 輸血救人第二百五十三回 安海屠鯨
第七百七十六回 通盤籌謀第三百九十一回 奴隸改造第六百二十三回 鮮卑慕容第四百九十六回 倭使入境第六百一十一回 圍攻伽耶第六百七十一回 刑斬千人第二百九十四回 輕擄夷酋第六百零三回 浴血攻城第二十回 鐵血誓師第六百六十回 天現兇讖第七百回 和談用間第三百七十回 殖民琉球第一百三十回 林畔鬥志第四百五十四回 樂島烽煙第四百四十九回 二月蠢動第七百六十二回 使團遇刺第一百三十四回 恩結祖逖第六百三十五回 兵威屈人第三百四十五回 烏桓故人第三百零六回 唯有一戰第八十九回 回馬一槍第二百八十五回 得堡之疑第五百八十回 誤傷其類第六百一十四回 江南水軍第五十回 引蛇出洞第七百七十四回 王敦之策第二百六十六回 掌控長廣第四百二十三回 藤山礦業第一百六十一回 相城惡少第二百零七回 石虎救母第六百三十九回 踏馬連營第四十一回 困獸之鬥第三百零七回 漢夷對壘第三百五十三回 重騎縱橫第五百三十二回 巡視鰲山第七百回 和談用間第五百二十回 兵逼倭都第一百四十回 太平開市第六百零六回 美麗構想第六百二十六回 驚馬之敗第二百七十九回 東海風起第六百七十回 亂世重典第六百八十三回 狗急跳牆第三百七十一回 請牛入甕第三百六十七回 陪審制度第二百四十五回 撞艇英雄第二十七回 憶苦妄語第四百三十九回 長廣結案第一百九十九回 定計撤手第七百一十七回 時過境遷第一百六十三回 毆打元帝第八百一十二回 西征之旅第一百五十五回 鶴蚌之鬥第二百三十四回 誘敵入彀第五十六回 烏桓少主第五百八十七回 封鎖海峽第一百四十四回 陽平劉靈第四百九十六回 倭使入境第五百二十一回 無可妥協第七百一十七回 時過境遷第七百二十四回 拒出軍都第六百一十七回 摧枯拉朽第五百八十九回 糧價長陽第七百零九回 招撫李矩第七百零八回 治理黃河第一百七十八回 三十六寨第八十一回 強襲郡營第五百八十八回 蒲城諜影第七百四十七回 試探交鋒第七百四十四回 帷幄對壘第六百三十九回 踏馬連營第十五回 鼠膽搏殺第二百九十四回 輕擄夷酋第十五回 鼠膽搏殺第三百八十七回 涉足宗教第七十五回 脣槍暗箭第五十三回 匪寨內情第三十回 難民驟現第七百七十三回 伊缺陷落第五百一十七回 窩裡造反第三百四十一回 海壇換俘第五百一十七回 窩裡造反第一百一十五回 柳泉出使第六百零二回 慈不掌兵第九十回 千面落馬第七百二十四回 拒出軍都第一百九十九回 定計撤手第二百一十四回 善報難料第七十一回 廣招流民第六百五十回 美洲作物第二十九回 授法暗勁第四百五十六回 神火之威第六百二十一回 攻破伽耶第五百二十六回 偷門襲城第四百零一回 韓人勞工第一百三十六回 仗義援手第六百二十五回 炮火雷霆第七百三十五回 天下雲動第二百四十八回 輸血救人第二百五十三回 安海屠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