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泛江南勢力

第66章 泛江南勢力

“戚元輔……”

文華殿內、東閣大學士孫如遊緊皺眉頭,似乎手上拿着的是一份燙手的山芋。

在他的唸叨中,一名身影也端坐旁邊,緊皺眉頭。

出人意料的、這人是朱由檢認爲無黨無派的內閣首輔方從哲,而他卻和朱由檢所認爲的浙黨領袖孫如遊湊到了一起。

“派戚元輔南下募兵,隨後押運加今歲和明歲的派餉銀、漕銀、夏稅、秋稅北上。”

“萬歲的手段並不高明,無非想要用強兵來壓制南方六省罷了。”

孫如遊看向了旁邊的方從哲,而方從哲聽到後卻道:

“今歲南方六省的加派銀還有兩百七十二萬兩停在南京,田賦和雜項折算下來還有兩百二十四萬兩。”

“要不要駁回萬歲的旨意,隨後再上書說加派銀已經起運?”

方從哲的意思太簡單了,如果拖到明歲去,那麼今歲和明歲加在一起的一千多萬兩銀子都要被運走。

這羣人中、劉一燝和左光斗是朱常洛的顧命大臣,左光斗和楊漣基本穿一條褲子,不可能和他們聯盟,高攀龍更是多次搞京察,逮捕了多名浙黨官員。

這就是戚繼光和他一手訓練軍隊的下場,而這其中,要論罪過自然是北方官員最大。

一旦浙黨失勢,他們也可以趁機把田賦推到雜項上去,讓浙黨背後利益集團讓出利益。

楚黨對於自己的稅銀,每年被浙黨扣押數月也很是不滿,齊黨見到這旨意,恐怕要彈冠相慶。

但他們能有什麼辦法呢?眼下朱由校要下手的對象是浙黨。

這麼一來、他們想要聯手都找不到有力的東林黨人,着實尷尬了些……

但是在他死後、他的黨派就遭到了清算,而作爲張居正手下,武將第一人的戚繼光,也成爲了任人宰割的魚肉。

等戚家軍抵達後,他埋伏人手,趁機誣陷戚家軍兵變,打殺數百人,其餘人放回浙江。

乾脆鬆鬆手,先把兩百七十二萬兩的加派銀送到京城,就當是講和了。

官員下面是士紳,士紳下面是商賈、鄉紳。

“眼下、當與朝中那些閒散的清流短暫聯手,才能渡過這個難關。”

聽到這句話,方從哲閉上了嘴,心裡也是五味雜陳。

朱由校要採用強硬手段的話,眼下就先用今年的南方加派銀堵住朱由校的胃口。

他們唯一和其他官員相通的,就是身後站着擁有無數良田的鄉紳。

結果就導致,他活着的時候,沒有人敢污衊他、對他動手,皇帝也是戰戰兢兢的將他遞上來的奏疏一一批紅。

在他死後四年,殘餘的戚家軍被派往抗倭援朝,並因爲軍餉過於高昂,功勞較大,引起薊遼的邊軍將領不滿,剋扣餉銀不發。

至於秋稅的田賦和雜項還可以再拖拖,拖到明歲夏稅的時候,再把今年秋稅上交。

“恐怕萬歲不會同意的,你別忘了戚繼光是怎麼死的,戚金和戚繼光又是什麼關係……”孫如遊聳拉着眼皮,說出了這麼一句話。

但是要論誰把戚繼光逼死,首當其衝便是泛江南派系官員,也就是浙黨、宣黨、昆黨等江南三黨的前身……

但權力不僅僅是皇帝賜予的,更多的是下面的官員把他擡起來的。

在他被調往廣東的第三年,江南官員張希皋多次上書、彈劾戚繼光,戚繼光因此遭到罷免,回鄉三年後鬱鬱而終。

也就是說、用兩百萬兩銀子,截留今年秋稅和明年所有賦稅的一千多萬兩銀子。

遼響加派,主要就是加在田上,對於商稅和雜項一點都沒有加派,東林黨下層官員的支持者鄉紳們,也不會支持他們上書的。

北派官員報了仇,南方官員卻沒有。

但張居正的改革牽扯太大了,作爲湖廣人的張居正,他的全面改革,牽扯到了土地、稅收、雜項,人口等等禁忌的事情。

因此、這三人都是恨不得江南賦稅馬上上交的人物,不可能和浙黨妥協。

萬曆二十一年,薊鎮總兵官王保藉口發響,吩咐戚家軍人員不要攜帶兵器甲冑前往校場。

因此、閣首輔張居正病逝後,北方官員率先發難,認爲戚繼光跟隨南方人張居正,是北派官員的叛徒。

或許、他們能拉攏的,只有朝中的清流……

真要算起來、只有劉一燝是他們能拉攏的對象,但劉一燝爲人賢明,根本就不受東林黨下層官員的喜歡。

明年四月夏稅時,又用今年的秋稅堵住他的胃口。

戚繼光曾跟隨張居正改革,而張居正在改革中不知道觸碰到了多少人的利益,而戚繼光自己的軍事改革思想也是前衛且有些冒進的。

有着朱由檢爲他們撐腰,加上朱由校對朱由檢的信任,短期內是無法動搖戚金和戚元輔地位的。

本就是“以文制武”的大明,戚繼光的見解不被認同實在是太正常,而且武將身份也是戚繼光遭受命運不公的一個環,是無論如何也擺不掉的。

“這……”聽到這話,方從哲就頭疼了起來。

他們其中不少人見到這旨意,恐怕都只會拍手叫好,畢竟眼下他們大部分都是中小地主背景。

眼下朱由校要動士紳、商賈和地方官員的利益,那想要聯合清流,自然比較好做。

因此、以孫如遊等人的身份,想要拉攏戚金和戚元輔,這顯然是不可能的。

但尷尬的就是、所謂的清流,實際上是來自天南地北的人聚集在一起而形成的黨派,也就是東林黨。

東林黨本身就不是如他們這些鄉黨一樣由利益構成的緊密組織,而是由一羣清流和東林書院出身官員組成的小團隊罷了。

然而細數東林黨中,有權利的江南官員,只有高攀龍、劉元珍、顧大章、魏大中、劉一燝、左光斗等十數人。

因此眼下想要的辦法,必須是讓朱由校妥協。

明年秋稅時,用明年的夏稅堵住他的胃口。

作爲一個內閣首輔、朝廷要是有錢,他辦起事情來自然是比較好的。

總之、南方六省的銀子,能多留一天,便多留一天。

想到此處、孫如遊便對方從哲道:

相比較北派把戚繼光打發到廣東的做法,江南官員更絕。

兵科給事中張鼎思趁機上言戚繼光不應該放在北方,於是戚繼光被朝廷調往廣東,戚繼美派往貴州,其餘戚家軍將領紛紛被罷官回鄉。

戚繼光作爲一個北方將領靠着南方鍛煉出來的戚家軍,得到了張居正的支持,因此北御蒙古、南討倭寇,可以說是靠着胡宗憲和張居正兩人,才實現了他的理想抱負。

因此、如果要聯合東林黨,那就只能拉攏東林黨內部的江南派官員。

這麼一來、事情就難搞了……

不過就算這樣、孫如遊還是想到了辦法。

他擡起頭看向方從哲道:“或許還有一個人,能幫我們……”

“誰?”方從哲一時沒想起有什麼人能有這麼大能量,但下一秒孫如遊就告訴了他答案:

“葉向高……”

(本章完)

第381章 朱由校站臺第196章 理念不同第4章 一年換三帝第267章 太廟獻俘第302章 內外有難題第319章 平安南之役第258章 河西見聞第402章 南次亞的大亂鬥第81章 天賦異稟第315章 太廟前的分地競拍第353章 分憂第209章 誓殺腐儒第484章 烈屬安家第593章 未雨綢繆第218章 犁庭掃穴第379章 對內反擊第242章 攻心爲上第446章 天啓第三次北伐(犁庭掃穴)第312章 籌備南征第676章 番外(二十四)亞歐戰爭第265章 病來如山倒第433章 殘暴嗜殺第13章 恐怖的遼響數量第16章 上直二十六衛第675章 番外(二十三)北倭南緬第467章 林丹汗叩關第687章 後記(七)太平腐敗第649章 自古以來第161章 投石問路第648章 新人勝舊人第524章 老謀深算第237章 黨爭爆發第456章 八里堡之戰第156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第352章 直諫第218章 犁庭掃穴第218章 犁庭掃穴第462章 哥舒夜帶刀第348章 典吏閻應元第496章 海陸夾擊第124章 十六衛軍十二拱衛營第184章 遼東設省第29章 御馬監的家底第683章 後記(三)永昌新政第35章 魏忠賢的獻媚第201章 發展迅猛的市舶司第613章 故人再見第170章 時不我待第260章 收復朵甘第246章 《明荷南洋條約》簽訂第443章 風雨前的平靜第658章 番外篇(六)五大案第438章 建虜來犯第286章 欲哭無淚虎蹲兔第246章 《明荷南洋條約》簽訂第283章 興京城的垂死野豬第371章 風高亮節楊文嶽第229章 漩渦中心的黔國公府第78章 葉向高第348章 典吏閻應元第92章 點醒楊漣第338章 家國和睦第561章 破屋太子第453章 硝煙四起第444章 抓貪官不如殺胥吏第491章 百姓賴安第556章 惶恐灘頭第635章 故友相見第394章 大明亞非經濟圈第164章 事畢第510章 天啓通寶發行第460章 北線無戰事第62章 戚家軍到來第165章 強藩反應第361章 廢除徭役第392章 開幕在即第214章 圍殺黃臺吉第423章 英勇的賤民第412章 開發東北第287章 抄家兩淮第464章 忠心耿耿劉愛塔第238章 罷黜百官第163章 齊王黨第79章 良臣不可用第350章 廟堂爭鋒第677章 番外(二十五)舊時代第478章 農村包圍府縣第113章 浙川援遼第216章 打斷建虜的脊骨第316章 內聖外王第222章 西北難題第410章 工業投產第92章 點醒楊漣第429章 大婚籌備第638章 交趾逸事第234章 南洋自古以來第109章 五黨讓利第588章 遠洋歸來第401章 天降正義
第381章 朱由校站臺第196章 理念不同第4章 一年換三帝第267章 太廟獻俘第302章 內外有難題第319章 平安南之役第258章 河西見聞第402章 南次亞的大亂鬥第81章 天賦異稟第315章 太廟前的分地競拍第353章 分憂第209章 誓殺腐儒第484章 烈屬安家第593章 未雨綢繆第218章 犁庭掃穴第379章 對內反擊第242章 攻心爲上第446章 天啓第三次北伐(犁庭掃穴)第312章 籌備南征第676章 番外(二十四)亞歐戰爭第265章 病來如山倒第433章 殘暴嗜殺第13章 恐怖的遼響數量第16章 上直二十六衛第675章 番外(二十三)北倭南緬第467章 林丹汗叩關第687章 後記(七)太平腐敗第649章 自古以來第161章 投石問路第648章 新人勝舊人第524章 老謀深算第237章 黨爭爆發第456章 八里堡之戰第156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第352章 直諫第218章 犁庭掃穴第218章 犁庭掃穴第462章 哥舒夜帶刀第348章 典吏閻應元第496章 海陸夾擊第124章 十六衛軍十二拱衛營第184章 遼東設省第29章 御馬監的家底第683章 後記(三)永昌新政第35章 魏忠賢的獻媚第201章 發展迅猛的市舶司第613章 故人再見第170章 時不我待第260章 收復朵甘第246章 《明荷南洋條約》簽訂第443章 風雨前的平靜第658章 番外篇(六)五大案第438章 建虜來犯第286章 欲哭無淚虎蹲兔第246章 《明荷南洋條約》簽訂第283章 興京城的垂死野豬第371章 風高亮節楊文嶽第229章 漩渦中心的黔國公府第78章 葉向高第348章 典吏閻應元第92章 點醒楊漣第338章 家國和睦第561章 破屋太子第453章 硝煙四起第444章 抓貪官不如殺胥吏第491章 百姓賴安第556章 惶恐灘頭第635章 故友相見第394章 大明亞非經濟圈第164章 事畢第510章 天啓通寶發行第460章 北線無戰事第62章 戚家軍到來第165章 強藩反應第361章 廢除徭役第392章 開幕在即第214章 圍殺黃臺吉第423章 英勇的賤民第412章 開發東北第287章 抄家兩淮第464章 忠心耿耿劉愛塔第238章 罷黜百官第163章 齊王黨第79章 良臣不可用第350章 廟堂爭鋒第677章 番外(二十五)舊時代第478章 農村包圍府縣第113章 浙川援遼第216章 打斷建虜的脊骨第316章 內聖外王第222章 西北難題第410章 工業投產第92章 點醒楊漣第429章 大婚籌備第638章 交趾逸事第234章 南洋自古以來第109章 五黨讓利第588章 遠洋歸來第401章 天降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