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6章 海陸夾擊

“定射裝填,方向申時兩刻五分,試射三輪,定射十五輪,放!”

“嘭嘭嘭——”

臘月三十日,大明齊王朱由檢的後宮有了喜事,這件事情如雨後春筍般,從京城吹向了大明各省,但與此同時,西南的圍剿戰事終究打響。

當貌基聚集了各國三十六萬士兵在妙當和洪承疇對峙的時候,黃蜚帶領着海軍兩萬餘兵馬踏浪而來,向阿拉乾的吉大港、丹兌,東籲的妙彌亞、沙廉發起了突襲。

三十六萬士兵,說白了已經是緬甸地區五個國家的全部兵力,並且這其中還有一半充當民夫的壯丁來濫竽充數。

本就只有五六百萬人口的地區,當一下子抽出三十六萬男丁的時候,這也就導致了後方將會無比的空虛。

洪承疇和黃蜚抓住了這個緬軍全部聚集在前線的時候發動突襲,僅有數千守軍的四個港口城池幾乎沒有任何抵抗力,只在一刻鐘的時間裡,就被上千門火炮轟垮了城牆。

“嗶嗶——”

刺耳的木哨聲和衝鋒號聲音響起,手持步槍的三千士卒在兩千名刀牌手的掩護下開始登陸碼頭,向着城池攻去。

對於巷戰,明軍的士兵早已十分熟練,因爲當步槍下發的時候,與之一起下發的還有朱由檢所繪製的《陣圖》。

“你說什麼?!”

那名將領心裡一驚,立刻回答道:

“我王,我們現在應該怎麼辦?”

畢竟花費了一個多月構築城外工事,江灘只是第一重防禦工事,建立起了石牆的護城河纔是第二重防線。

“嘭嘭嘭——”

趴在木筏上,明軍無法使用步銃,因爲步銃都被他們用油紙包起來了,以免進水。

“怎麼會失陷的這麼快?南邊不是還有三萬多軍隊嗎?”

不過,雖然斯禰卑應下了,但見過明軍火力的他,此刻臉色十分難看。

伴隨着哨聲響起,中軍的軍令開始下發,同時明軍的士卒也開始減負。

火繩槍的白煙繚繞,衝破白煙的不僅有鉛彈,還有數千破空而來的箭矢。

“嗶嗶!”

“末將領命!”得到了自己可以帶軍先登,木懿十分激動,這主要是源於北方戰場不斷封爵的緣故。

對於明軍來說,收拾他們比收拾土司反叛還容易。

“弓箭手!”

火繩槍的鉛彈沒有擊中幾個明軍,雖說大部分明軍被射成了一個個“刺蝟”,但並沒有受到重創。

數百人一頭栽倒,並且這個數量還在不斷擴大。

海陸夾擊……

這還是在明軍沒有渡河的情況下,若是有明軍渡河過來了,他們剛纔必然全軍覆滅。

關鍵時刻,明軍的火炮開始發威,三萬先鋒軍在木懿的指揮下,一部分製作木筏,一部分持銃反擊,剩下的炮手開始了不斷炮擊。

“經略,恐怕他隆王不會投降吧?他還有三十幾萬軍隊……”木懿猶豫着開口,但洪承疇卻嘲笑道:

“阿拉幹,欽山、欽墩、小婆羅門在孟養的七萬軍隊全部撤退,恐怕孟養很快就要被明軍佔據了!”

斯禰卑看着己方不斷出現傷亡,加上明軍不斷登錄,他開始慌張的派出象兵。

“啪啪啪——”

“轟轟轟——”

想到這裡,接手了江岸三萬兵馬的斯禰卑也開始下令挖掘塹壕、佈置拒馬、羊角牆、火油和大量火箭。

“洞吾已經是舉傾國之力來抵抗我天軍,不過就這樣的軍隊,不堪重用……”

“嗶——”

先鋒軍需要減負的,實際上就是弓箭箭矢和軍糧。

以山區的實力,怎麼可能供給三十幾萬大軍?

因此,貌基只能選擇放棄孟乃和清邁,死守作爲王都的東籲城。

斯禰卑是貌基麾下的大將之一,因此貌基選擇派他在妙當城外的江灘構築工事。

在他看來,緬軍唯一的優勢就是在本土作戰,兵員和糧草輜重都不用擔心。

“嗶…嗶嗶——”

“這不怪你,只怪大明人太狡猾。”

“放!”

黃蜚沒有下令休息,明軍開始連夜向着東邊的欽山國、東籲城、漢達瓦底城攻去。

此刻的他還不知道自己後方已經被突襲,他還在處心積慮的打造大金沙江防線。

對於斯禰卑兩刻鐘丟失江灘的愚蠢,貌基也確實很生氣,但他也清楚,明軍確實很強大,這一戰他們本來也沒有把握,現在又被明軍襲擊了後方,這是東籲起家以來沒有面對過的戰術。

明軍的線列步兵在高歌猛進,但斯禰卑的陣地卻已經死傷一片。

“放!”

可是眼下呢?八萬明軍屯兵江東,頃刻之間即將渡江,而己方的水師短短片刻便死傷上千。

妙當的地理位置很好,相當於秦國的函谷關,漢唐的潼關。

明軍以一伍爲一船,三千多艘木筏將一萬六千多人從東岸送向了西岸。

“嗶嗶!”

“下面的人說,明軍用了一種新式的火器,只是眨眼間就能打出一發子彈,我們根本不是對手,南邊和西邊的明軍最少有好幾萬人,阿拉幹已經淪陷了。”

在斯禰卑的命令下,緬軍們開始不斷構築江灘的防禦工事,這讓用千里鏡打量戰場的貌基很是滿意。

一個時辰的時間,明軍就已經制作了數千木筏,而坐鎮中軍的洪承疇也帶着中軍的三萬人抵達了大金沙江東岸,與木懿會和。

他們躍入塹壕之中,順着塹壕來回射殺,劈砍緬軍,一時間緬軍被殺得崩潰,大隊民勇裹挾着戰兵撤退,貌基等人構建了一個多月的江灘陣地,只在兩刻鐘都不到的時間內,便全部丟失。

火繩槍的威力,並不足以在四十步的距離擊穿盾牌後,再度擊穿三重甲,因此大部分中彈的士卒都只是短暫昏厥,很快被人叫醒,只有少部分人被傷到了皮肉。

“放!”

真正會和東籲一起抵抗大明的,只有四百多萬緬族。

軍令剛剛下達,不等貌基回過神來,緬軍在妙當城外的第二重防線開始發威,爲數不多的火炮開始在戰場上顯威,明軍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

“砰砰砰(啪啪啪)——”

“都被全殲了!”將領欲哭無淚,他怎麼知道明軍會打的這麼快?

不僅僅是他們,便是貌基都愣了許久,最後纔回過神來,死死盯着將領質問:

由於時間太短,加上江灘沙地容易垮塌,因此在明軍面前沒有太多陷阱,只有一堵堵簡陋的羊角牆和一排排拒馬。

洪承疇穿着一身官員常服,繫着披風,是典型的明代統兵文官打扮。

在他們旁邊,還有一萬多刀牌手和一萬多身着木甲、藤甲的民勇。

好似一二一的木哨聲帶給了所有人節奏感,排槍的步銃手開始以排槍進攻緬軍。

明軍裝備十分精銳,他剛纔用千里鏡看了看明軍的步銃手,然後發現了一個事實。

“告訴平達力,讓他和杜摩底支援給杜摩底城!”貌基現在沒有太好的辦法,他不可能棄守妙當。

守不住和守不住能殺多少敵人是兩碼事,斯禰卑想要的就是儘可能的殺傷明軍。

總之,這是緬軍爲數不多的火炮,而它們也確實幫助緬軍打出了一個喘息的機會。

貌基的命令還沒有下達,一名將領便從馬道盡頭跑來,手裡拿着一份加急的軍情,送抵了貌基的面前。

這樣的強大火力,遠遠不是還在使用弓箭爲遠程攻擊手段的緬軍能夠抵擋的,緬軍之中的火繩槍數量太過稀少,如果數量多一些,那或許還有得打。

“遵命!”

一天一夜,僅僅是一天一夜的時間,擁有幾十萬人口的阿拉幹國居然被徹底淪陷?

乘坐船隻在江面駐防的緬軍見到這一幕,紛紛靠近明軍,扣動了自己手中火繩槍的扳機。

在它們起身衝向明軍的同時,明軍也重新搬出了曾經老掉牙的虎蹲炮。

明軍身着甲冑,根本不懼箭矢,只害怕鉛彈,因此整個人基本是趴在木筏上的。

“嗶嗶——”

沒有任何懸念的,四大港口城池於黃昏時分被徹底攻破。

大明朝的信符與金字紅牌制度依舊深入人心,緬甸地區雖然不大,卻有數百個民族。

這些東西減去,整個人能輕下去十幾斤。

於是,當明軍的大批木筏開始衝向西岸的時候,他立馬吹響木哨,一時間江灘陣地上的弓箭手和火槍兵紛紛警戒。

斯禰卑此刻還不知道後方被襲擊的事情,心想自己丟失了妙當的江灘防線,恐怕要被論罪。

“既然木筏已經足夠,那就請木總兵帶前軍先登吧。”

這種南北夾擊的局勢讓貌基十分無奈,他清楚的知道,明軍的入侵不會讓整個緬甸地區團結,只會讓緬甸地區分裂,因此想打游擊,他們也只有可能去山裡打。

貌基的判斷沒有出錯,當他們還在妙當和洪承疇僵持的時候,北方的孟養土司就已經給馬祥麟寫去了投降的書信,而這封書信也通過馬祥麟軍中的塘騎,送到了洪承疇的手中。

由一百五十頭戰象組成的象兵從塹壕之中起身走出,但不同於莫臥兒那種給戰象披甲的土豪戰象,緬軍的戰象只有正面有鐵甲。

“啪啪啪——”

“警戒!”

《齊王巷陣》一書中,給出的打法是一小旗或一隊兵馬沿一條街道進行運動,其中一隊十二人分爲四隊,每隊佔據一棟建築,並沿建築的兩側推進。

五千緬軍弓箭手點燃火箭之後,時刻準備拉弓射箭,而三千多火繩槍士兵則是緊張的握着火繩槍。

江灘岸邊,斯禰卑帶着構築了簡易工事的三萬緬軍開始防備明軍渡江。

身披重甲,木懿根本不畏懼緬軍的襲擊,帶着八百騎兵便衝向了一處潰逃的豁口。

使用大批民勇的惡果在這一刻顯現了出來,當身着甲冑的戰兵都一個個的不斷倒下時,身邊只有簡陋防護的民勇離開開始動搖了起來。

說白了,儘管明朝已經退出緬甸地區近四十年的時間,但明朝好說歹說也是統治了三宣六慰二百年的存在。

這套戰術,基本是套用了一戰時期的巷戰戰術,而同樣的戰術,加上十九世紀中期的裝備,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

他們不是沒有聽過父輩說過當年緬軍和明軍交手的事情,但在他們的父輩口中,明軍雖然強大,但人數少,總會被他們擊敗。

在江面上,他們沒有什麼反抗能力,但在岸邊,他們可以利用明軍陣腳不穩來反覆進攻。

想到這裡,貌基再次死死的盯着那名傳信的將領,懷疑他說的是假話。

伴隨着大隊明軍的抵達,步銃手的列隊排槍陣也組織好了。

此刻,斯禰卑咬牙下了妙當城,戰事還沒開打,他就已經覺得自己會失敗了,不知道的還以爲他被明軍給收買了……

這樣的地方一旦棄守,那後面就是一馬平川的平原,以明軍的騎兵優勢,棄守妙當等於把廣袤平原丟給明軍,東籲全軍逃回山區土司的地盤作戰。

“啪啪啪……”

在行進前,由隊正在次要方向留下掩護,由副隊正在主要方向上組織突擊組,各分組應在每經過一棟建築後建立有效防禦,並等待友軍到達附近的大致平行位置。

“啪啪啪——”

與此同時,當天明時分,伴隨着大明各地鐘鼓樓響起鞭炮聲的時候,大金沙江(伊洛瓦底江)以東的明軍開始發起全面的總攻。

“放!”

“這是給杜摩底(東籲)城送來的加急,海上的明軍已經打到榜地和迦基,距離王都給杜摩底城不足一百三十里!”

木懿作揖回稟,洪承疇聞言也撫須道:“黃都督應該已經開始收復我大明在麓川的沿海失地了。”

“回經略,約三千左右,可以送一萬餘人渡江。”

一些戰象更是慌不擇路的掉入了己方的陷阱中,被木刺刺傷,鮮血淋漓……

緬軍依託地利,在明軍登陸的起初對明軍的刀牌手造成了一定的傷害,不斷有明軍刀牌手倒下,但很快有人補上。

第一重防線的緬軍趁着明軍被炮擊的時候撤退,涌入了妙當城的石橋,來到了護城河後方的石牆防線。

臨時搭建的軍帳內,秦翼明對洪承疇作揖,秦拱明和木懿也看向了洪承疇,不過洪承疇卻笑着收起黃蜚讓人送來的信:

時間一點點的過去,當明軍的木筏靠近了江灘五十步的位置後,斯禰卑果斷吹響了木哨。

天啓十二年正月初一,當大明百姓都在熱熱鬧鬧的慶祝新春的時候,八萬明軍抵達了大金沙江以東,並開始製作木筏,渡河。

這一幕看的貌基氣血上涌,頭皮發麻。

緬軍說聚集的三十六萬大軍,說白了只有約十萬戰兵,剩下二十六萬都是穿着藤甲或木甲,手拿簡陋長槍的民勇罷了。

相反,明軍耽擱了太長時間,只要緬軍撐到二三月,等天氣悶熱潮溼起來,明軍自然會因爲疾病而撤退。

刀牌手紛紛撤走,一支正面兩千人,前後三排的線列排槍部隊開始進軍。

“嗶嗶——”

“木筏有多少了?”

“昨日午後,明軍自海上而來,阿拉乾的吉大港、丹兌,我國的妙彌亞、沙廉紛紛被攻陷。”

後續的明軍揹負裹着油紙的步銃登陸沙灘,躲在了刀牌手的後方,開始迅速撕開油紙,將定裝的火藥倒入銃管。

哨聲再次響起,不過這次哨聲響起後,明軍開始了大隊人馬渡河的壯舉。

先行的刀牌手跳入水裡,搶先登岸,並在河岸邊開始結陣。

“嘭嘭嘭——”

在火繩槍與燧發槍的互射中,往往火繩槍受到的天氣影響會比較少,而今日清晨的大金沙江正好水汽沸騰,因此明軍的燧發槍打火率不免有些下降。

“隨我衝殺!”

在先鋒兩萬步銃手沿江射擊的反擊中,上百名緬軍士兵被鉛彈擊中,紛紛落入水中,並且撲騰幾下後,染紅一片河水。

“江灘明顯是守不住的……”

一個點缺少了防禦,那就很容易被突破,而木懿此刻也帶着渡河的八百騎兵找到了一處缺口。

他木懿雖然不才,但也想在南方征戰,撈個伯爵來噹噹。

“斯禰卑,讓水師撤回來,你帶三萬兵馬在江岸佈置,我要讓明軍喋血妙當城下!”

緬軍可沒有三重甲可以穿,往往中彈即斃命,因此僅是一輪排槍,那些試圖冒頭的緬軍就不斷被擊斃。

“經略,眼下洞吾已經失土數萬,我們何不趁這個時候大軍出擊?”

不僅如此,黃蜚的信鴿也帶來了一份份好消息,這讓剛剛登陸江灘的洪承疇十分得意。

斯禰卑狼狽的來到了妙當城頭,並在見到貌基的時候直接跪下:

“我王,末將無能……”

“告訴斯禰卑……”

看到明軍的火炮發威,江面的緬軍倉皇逃竄,這讓站在妙當城頭眺望江面戰場的貌基大爲惱怒。

那就是緬軍的一個熟練火槍手一分鐘才能射擊三次,然而明軍一分鐘能達到一分鐘四到六次。

沒有十足的火器驚嚇訓練,緬軍的戰象在被虎蹲炮打出的三兩石彈驚嚇到後,便開始自亂陣腳的踐踏己方塹壕。

當將領把加急軍情念出,一些將領和土司貴族紛紛不敢置信的質問了起來。

比緬軍零散火繩槍還要密集的彈雨襲來,一時間江灘沙土飛濺,許多弓箭手中彈倒下。

江岸的數千緬軍瞬間死傷一片,短短片刻,竟然死傷超過千人,明軍的強大幾乎將東籲的將領們嚇傻。

貌基在這裡佈置了二百多門火炮,這些火炮都是萬曆年間他們從西班牙、葡萄牙人手中搶來的,或者是和英國人、荷蘭人買來的。

“我王!不好了!我王!”

“象兵!”

按照貌基的推斷,一旦北部阿拉乾的七萬軍隊撤退,孟養等地的土司就會羣起相應明軍,明軍不費吹灰之力就可以收復孟養。

放下手中千里鏡,洪承疇評價着江灘防線的緬軍,並贏得了大量明軍將領的認可。

在這樣的戰場上,斯禰卑無法做到統兵三萬而不亂,也無法以上帝視角來觀看戰場,因此戰場的部分民勇開始潰逃到了後方。

不過即便他知道守不住,但他還是要守。

明軍的渡河陣地在妙當的東北角,因此江水衝下來的時候,只要斜着船身,船隻就會被衝向妙當的江灘。

一千門燕山五斤火炮持續不斷的對江面的緬軍打出霰彈,飛射的簡單如驟雨般掃過江面,一時間試圖持槍擊傷明軍的緬軍士卒,落水者不計其數。

北方和南方不同,布面甲的防護性雖然不錯,但在悶熱潮溼的南方並不適用,而此次明軍對西南作戰的十餘萬兵馬,大多身着罩甲和扎甲。

只是幾分鐘的時間,登陸岸邊的明軍便有數千人之多,木筏在江面幾乎連成了片。

明軍的迅速,讓貌基懷疑阿拉乾的那些軍閥土司是不是草包?

哪怕沒有任何城池阻擋,任由明軍行軍的話,明軍也無法在一天一夜的時間裡徹底佔領阿拉幹才對,怎麼就這麼快淪陷了?

還有,一眨眼就能打出一發子彈的火器,這種東西真的存在嗎?會不會是這羣傢伙爲了推脫責任而胡謅出來的產物?

至於南邊的孟乃和清邁,不出意外的話,也不會耽擱明軍的腳步。

但即便如此,僅僅數千緬軍想要和八萬明軍對射,這簡直就是飛蛾撲火。

與緬軍一樣,明軍的步銃手也紛紛扣動扳機,兩方開始在大金沙江上和岸邊互射。

“先禮後兵,放幾個潰兵告訴他隆王,如果他願意投降,我大明可以優待他。”

此類方法主要被用於對目標街道所有建築均有搜尋必要的時候,若目標街道區域不大,亦或者任務沒有特別速度要求時,則較爲好用。

“我知他不降,但不這樣做,怎麼激怒他在大金沙江與我死戰呢?”

“放心讓人送去,另外派塘騎告訴吾總兵和龍總兵,孟乃和清邁的洞吾兵馬一定會撤往東籲城,讓他們做好接收孟乃和清邁的準備,別讓南邊的暹羅得了好處。”

“如果暹羅敢於爭搶土地,不必詢問,盡數全殲!”

第251章 平定土默特第269章 以宗制藩的國策第220章 閹黨擡頭第553章 藏民致富第623章 理念不合第503章 一路向南第207章 殺建虜賞百銀第437章 揉碎牡丹鋪牀前第622章 燕山傾倒第423章 英勇的賤民第296章 南征北討內安民生第599章 世事無常態第80章 少年縱馬第321章 外戰內旱第558章 嶺北尋釁第248章 寇可往 我亦可往第332章 全陝赤如血第1章 當從移宮案始第21章 清算御馬監第589章 大案清白第689章 後記(九) 鹹嘉之盛第220章 閹黨擡頭第570章 悠然自得第652章 齊王東渡(終章)第163章 齊王黨第457章 斬首上萬第658章 番外篇(六)五大案第444章 抓貪官不如殺胥吏第134章 葉向高入閣第115章 攤牌第72章 忠貞秦良玉第284章 井底之蛙林丹汗第226章 收拾內賊第119章 川兵入瀋陽第66章 泛江南勢力第286章 欲哭無淚虎蹲兔第420章 上直與海軍的貓膩第608章 相互試探第285章 生擒朱由檢第599章 世事無常態第645章 國際局勢第329章 風雨欲來第576章 制衡歐洲第367章 八個心眼的顏思齊第110章 大用人才第15章 千萬兩軍餉的缺口第221章 戰後功賞第378章 飢餓的盛世第416章 驕兵悍將第360章 天啓九年第42章 搬空盔甲廠第156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第369章 大侄子朱慈燃第213章 天啓犁庭第68章 海納百川第571章 古井無波第235章 籌備南洋第436章 齊王大婚第374章 火燒倭豬第141章 種植番薯三寶第553章 藏民致富第94章 新朝第一大案第323章 拿下鄭主第592章 徙陵制度第249章 牆式衝鋒第500章 古來白骨無人收第385章 無過便是功第643章 百姓賴安第125章 裁撤四十八衛第364章 上元佳節第66章 泛江南勢力第659章 番外篇(七)大明國際法第670章 番外(十八)太孫巡齊第278章 鹽茶國營第546章 齊王擺爛第379章 對內反擊第504章 罪在其身第513章 天啓十三年第89章 銀子不夠花第621章 英雄出少年第596章 今歲打老虎第530章 河西軼聞第71章 遼鎮敗壞第286章 欲哭無淚虎蹲兔第186章 明金佈局第252章 投降輸一半第606章 一牆之隔第539章 好景不長第208章 各自出擊第292章 哈剌溫山之戰第666章 番外篇(十四)第六案第474章 兄弟見面第338章 家國和睦第138章 直搗巴約部第409章 苦一苦商人第141章 種植番薯三寶第679章 番外(二十七)天乾盛世第27章 給皇五弟什麼王號第332章 全陝赤如血第107章 巡撫徐淮
第251章 平定土默特第269章 以宗制藩的國策第220章 閹黨擡頭第553章 藏民致富第623章 理念不合第503章 一路向南第207章 殺建虜賞百銀第437章 揉碎牡丹鋪牀前第622章 燕山傾倒第423章 英勇的賤民第296章 南征北討內安民生第599章 世事無常態第80章 少年縱馬第321章 外戰內旱第558章 嶺北尋釁第248章 寇可往 我亦可往第332章 全陝赤如血第1章 當從移宮案始第21章 清算御馬監第589章 大案清白第689章 後記(九) 鹹嘉之盛第220章 閹黨擡頭第570章 悠然自得第652章 齊王東渡(終章)第163章 齊王黨第457章 斬首上萬第658章 番外篇(六)五大案第444章 抓貪官不如殺胥吏第134章 葉向高入閣第115章 攤牌第72章 忠貞秦良玉第284章 井底之蛙林丹汗第226章 收拾內賊第119章 川兵入瀋陽第66章 泛江南勢力第286章 欲哭無淚虎蹲兔第420章 上直與海軍的貓膩第608章 相互試探第285章 生擒朱由檢第599章 世事無常態第645章 國際局勢第329章 風雨欲來第576章 制衡歐洲第367章 八個心眼的顏思齊第110章 大用人才第15章 千萬兩軍餉的缺口第221章 戰後功賞第378章 飢餓的盛世第416章 驕兵悍將第360章 天啓九年第42章 搬空盔甲廠第156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第369章 大侄子朱慈燃第213章 天啓犁庭第68章 海納百川第571章 古井無波第235章 籌備南洋第436章 齊王大婚第374章 火燒倭豬第141章 種植番薯三寶第553章 藏民致富第94章 新朝第一大案第323章 拿下鄭主第592章 徙陵制度第249章 牆式衝鋒第500章 古來白骨無人收第385章 無過便是功第643章 百姓賴安第125章 裁撤四十八衛第364章 上元佳節第66章 泛江南勢力第659章 番外篇(七)大明國際法第670章 番外(十八)太孫巡齊第278章 鹽茶國營第546章 齊王擺爛第379章 對內反擊第504章 罪在其身第513章 天啓十三年第89章 銀子不夠花第621章 英雄出少年第596章 今歲打老虎第530章 河西軼聞第71章 遼鎮敗壞第286章 欲哭無淚虎蹲兔第186章 明金佈局第252章 投降輸一半第606章 一牆之隔第539章 好景不長第208章 各自出擊第292章 哈剌溫山之戰第666章 番外篇(十四)第六案第474章 兄弟見面第338章 家國和睦第138章 直搗巴約部第409章 苦一苦商人第141章 種植番薯三寶第679章 番外(二十七)天乾盛世第27章 給皇五弟什麼王號第332章 全陝赤如血第107章 巡撫徐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