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戶籍制度和存摺制度

第389章 戶籍制度和存摺制度

“殿下,孫傳庭上疏,請調恩科六千餘名官員前往四川……”

天啓九年的恩科如期舉行,也如期結束。

二十二萬參考生裡,最後選出了兩萬四千六百餘人。

只是讓朱由檢沒有想到的是,孫傳庭居然掐着時間讓人送來了奏疏,還一張口就要走四分之一的恩科官員。

“他倒是挺會要的,審判在即還有心思用在這上面。”

合上名錄,朱由檢靠在椅子上對面前的王承恩抱怨孫傳庭。

不過即便這麼說,他還是在抱怨之後說道:

“調這次恩科進士一百二十七人前往四川,再調七千貢生前往。”

貢生在朱由檢制定的恩科裡就是次九品官員,而恩科進士則是擔任知府、主薄、知縣的正官。

這次雖然選出了兩萬四千六百貢生,但進士只有三百七十六人。

這也在朱由檢意料之中,畢竟如果沒有大明本土的銅錢和銀子作爲鑄造資源,那僅憑海外資源,恐怕窮其朱由檢一生都難以進行貨幣改制。

他反對的是由士紳推進的君主立憲,因爲那樣的君主立憲制度,說白了還是士紳在壓榨百姓。

相反,如果是羣衆自發的進行君主立憲,那麼推舉上來的人自然會把大明帶向好的一方面。

他暫且忍兩年,等他熬了資歷,當上尚書,入了內閣,到時候纔是賣弄本事的時候。

“恭請千歲安……”成德作揖行禮,而他眼下已經穿上了四品官員的官袍。

不過這個時期牽扯到了戶籍制度,因此他的建議是先發放戶籍證明,然後再用戶籍證明來辦理存摺發放。

至於百年之後,會不會出現異族入關的事情,這點朱由檢感覺上還是不可能。

李長庚聽後大致瞭解了,也不再糾結這個問題,而朱由檢也準備用這次的戶口來推廣阿拉伯數字。

對於戶籍制度,朱由檢或許最有發言權。

成德眼下是燕山派的魁首,朱由檢問他幹嘛來承運殿,表面上是讓他好好做事,但實際上是在責問他這些天干嘛去了。

以他眼下推行的宗藩制度,不管是誰要進行君主立憲,或者推翻大明,首先他們都不可能是蠢材,不可能放棄大明建立起來的大明經濟圈。

“內閣和六部議事,在派人前往四川的事情上把你劃去,這件事情你知道吧?”

“蓋九霄之下以黎民,振翅而飛乃御四海,何其哀哉……”

“下官在事情拍案後就知道了,顧閣老他們的意思是,下官資歷淺,不能擔此大任……”

他的話說完,聲音在空曠的殿內迴盪,許久之後朱由檢纔回應:

“按照你說的辦吧,不過不要忘記,都察院雖然公務繁忙,但你還擔着北方一京六省學子讀書的擔子。”

“下官是天啓六年的恩科進士,入朝爲官不過四載,比起諸位閣臣和尚書,確實資歷淺薄……”

“下官以爲,流放已經無法遏制他們,不如押往南京菜市,梟首以正刑罰!”

不過不管怎麼樣,最少在朱由檢有生之年,亦或者是眼下的大明三代內,估計大明的政治格局是很難有變動的。

好名的人,朱由檢見的太多,自然不會覺得有什麼。

李長庚的話說完,但朱由檢並不是很滿意,尤其是對於鑄幣局的速度。

朱由檢擺手示意他離開,然後招呼了王承恩去通知軍備院和曹化淳。

“鑄幣局的產能需要翻倍,讓軍備院再準備鑄幣機,鑄幣機數量需要達到一千五百臺,日產必須達到一千五百萬枚。”

“傳他進來!”聽到是李長庚來了,朱由檢便知道他應該是爲了銀行的事情前來。

“這點我會讓化淳幫忙調撥,你不用擔心。”朱由檢說着:

“殿下,這些日子,下面的人對孫傳庭在成都所做的事情頗有議論,下官懲戒了一批人,地方上的錢糧已經如數上交了。”

“都察院查出犯事官員七百三十二名,已經盡數交給地方大理寺和刑部審判。”

李長庚說着,緊接着解釋了民間的錢莊主要以貸款爲生,如果朝廷一開始就以貸款的身份插足,那麼各地錢莊都會視銀行爲大敵。

開民智,這件事是一定要進行的,哪怕開民智的最後結果是君主立憲,朱由檢也不會覺得後悔。

不過理想化很好,但現實和理想往往截然相反。

那時候朱由檢人都死了,他還管個雞毛。

江南再厲害,每年也不過就是能上京六七萬人趕考罷了。

“我朝本就缺銅,哪怕有舊港和瀛洲,實際上每年開採的銅礦也不過只能製造兩億枚銅幣罷了。”

成德聞言先是一愣,但馬上領會話中深意,連忙開口:

“辜恩負義,上侵國帑,下掠民財,這些人若是不加以嚴懲,實屬有負殿下,實屬有負萬歲……”

這三件事情搞好了,大明能再續一波命,並且徹底把白銀經濟問題給解決。

“國庫裡的銀子和銅錢,還有御馬監的銅錢,盡數調歸鑄幣局。”

“目前順天鑄幣局,一共積累了面額累計三百八十四萬兩銀子的錢幣,造價三百五十六萬兩。”

說到這裡,朱由檢笑了笑:“戶口本推行後,路引制度可以稍微放寬一些,有助於民間商貿往來。”

別的制度他不敢照搬,但戶籍制度他想要照搬的話,大明完全有能力複製。

“銀錠足夠鑄造一千七百多萬枚面額一兩的銀幣大平錢,銅錠則是已經用完……”李長庚敢來齊王府彙報工作,自然是做足了完全的準備。

存摺也是用差不多的技術,因此朱由檢一併都講解給了李長庚。

朱由檢先給出了自己的要求,緊接着他又詢問道:“眼下國帑的銅、銀,足夠鑄造多少錢幣?”

等他們都退了下去,朱由檢纔有時間給眼下的大明做了一個總結。

總的來說、全民基礎教育依託海外的金銀回籠而籌備進行,戶籍制度和銀行也在同時進行。

“耕地乃國本,分地乃國策,螳臂當車,自然要做好蒼穹碾壓而過的準備。”

王承恩聞言作揖迴應,但緊接着他又作揖道:

“殿下、成德在殿外求見。”

且不提西南和海外,單單北方這一京六省的官學如果樹立起來,讓數百萬學子讀書寫字,然後再從中選出數萬精銳研讀進階的教材,最後讓他們參與恩科,同時提高恩科難度。

既然知道,還不哭不鬧,也不爭吵,他想知道成德在想什麼。

不過、這是一時的,江南的士紳在天啓五年、天啓六年纔開始發力,成果得等到天啓十年乃至十一年才能顯露出來。

政治問題的話,也完全可以依託全民教育來一步步解決。

“那你覺得呢?”朱由檢一手扶在扶手上,一手放在了桌上,手指輕輕在桌案敲打。

總的來說、大明的銀行,主要是建立用來發行新幣,解決經濟問題、貪腐問題同時,也爲了解決火耗問題才建立的。

說白了,江南勢大,已經勢大得敢於叫囂朝廷。

要繼承大明留下的經濟圈,首先就要承認大明,而承認大明,要做的就是二王三恪。

他雖然忠直,但不代表他沒有慾望。

朱由檢一口氣調了近三分之一的進士和貢生前往四川,顯然四川在他的計劃中是很關鍵的一步。

成德一字一句,緩緩說出,語氣語態都讓人十分舒服。

日產七百多萬枚錢幣,聽上去好像規模很大了,但百姓手裡流通最多的是一文和十文的銅幣大小平錢。

他的慾望,就是登臨高位,執掌內閣,最後青史留名。

那麼……

眼下推行全民基礎教育,自然是要通過這個政策來降低江南官員在朝堂上的影響力。

“既然這樣,那下官先回戶部等消息了……”

只是不等他想法落下,門口的錦衣衛卻走進殿內,作揖道:

“殿下,金融司李侍郎求見……”

政客看得長遠,不可能廢殺朱氏皇帝,但一些只懂得軍事的武將就說不定了。

朱由檢之前很着急,但他現在不是很着急了,因爲事情已經上了正軌。

成德恭恭敬敬的迴應,背部挺直,雙手自然垂在左右,回答完美無缺。

第十七位數字表示性別,奇數表示男性,偶數表示女性,而最後的第十八位數字是校檢碼,用來檢驗身份證的正確性。

他將這些東西說給了李長庚聽,甚至自己動手,用一個空白的奏疏畫出了大致的戶口本模樣。

這樣一番操作,江南還能在歷次恩科、科舉之中斬獲頭籌嗎?

可即便如此,朱由檢也不看好他們。

朱由檢見狀,沒有誇獎,也沒有詢問什麼,而是端起茶,沏了沏茶沫,緩緩抿了一口。

“讓他高興的辦辦事,對他態度上點心。”

成德想到了張居正,因爲當年張居正就是在國子監擔任了幾年教諭,培養了不少門生,然後纔有資本入閣,和徐階、高拱打擂臺的。

“這七百三十二人,不過是一班貪官罷了。”

成德聞言當即眼前一亮,連忙作揖回禮:“謝殿下指點……”

“殿下在廟堂之上絞盡腦汁,設法彌補虧空,他們在下面掘牆挖根,自視清高。”

過了片刻,成德的腳步聲在承運殿內響起。

他們自視甚高,以爲自己受到了新式的教育,就和舊式的官僚不一樣了,也能更好地治理天下。

不過眼下看來,相比較顧秉謙和畢自嚴還要來找朱由檢交代士紳的威脅,成德這種直接出手懲戒燕山官員的手段,更得朱由檢之心。

地上的可能會消耗完,但按照老祖宗喜歡把好東西隨葬的習慣,估計地下還有許多古錢幣。

“奴婢領命……”王承恩點頭頷首,心想下次見到成德,得讓府上的人對他熱切些,禮遇些。

不排除民間有人能使用簡單機械來液壓二十張紙,但染色技術和鋼印,加上身份數字都能很容易的追查到使用假證的人。

朱由檢放下了硃筆,擡頭看向他,隨後心不在焉道:

“讓你兼任禮部官學侍郎,你不好好忙着自己的差事,來承運殿幹嘛?”

朱由檢拿起硃筆,頭也不擡的擺了擺手,而成德見狀,在唱禮後便懷揣高興的心情退出了宮殿。

這是一個很簡單的防僞手段,蒸汽液壓機的壓力把多重軟紙壓成一張,這個手段是民間沒辦法大規模仿製的。

“十八位數字雖然長,但念習慣就差不多了,比路引要好用許多。”

屋檐滴水是一瓦接一瓦,人才更迭是一代接一代。

至於蒸汽機推廣後,會不會用人用它來放置,這點朱由檢也不會擔心。

成德的話表面是在謙虛,但話裡又何嘗沒有不滿之意?

他話中只有閣臣和尚書,也就是在他看來、內閣的閣臣和六部的尚書,也不過是一羣倚老賣老,賣弄資歷的舊官罷了。

身份號碼基本和前世的差不多,按照前兩位數字表示所在省份的代碼,第三、四位數字表示所在府縣的代碼,第五、六位數字表示所在鎮、鄉的代碼。

“下官看過了,下官以爲,先北而後西南,其後海外,最後江南,此乃國策。”成德將自己的想法簡單總結而出。

他建議暫時擱置貸款的事情,趕在元宵前後把銀行開起來,然後使用朱由檢所說的存摺來每個月給士卒和官吏,御馬監僱員發放俸祿。

把這些都平定了,朱由檢倒是要看看,還有哪股勢力能入關。

“讓他進來吧。”朱由檢低頭繼續處理奏疏,而王承恩也退下。

朱由檢沒有打擊成德的自信,而是好言指點了起來。

朱由檢低垂眼簾抿茶,忽的來了這樣的一句話。

“我讓人送去你院子裡的工部文冊,戶部文冊,你應該都看過了吧?”

至於三代之後……

李長庚沒繼續說下去,但朱由檢明白他的意思,說白了就是需要御馬監提供銅幣。

做到了這些,大明還能當上百年的世界霸主。

他們發力了,那朝廷自然不能坐視不管。

“下官建議,在原本的基礎上,將貸款的事情暫時擱置,等銀行站穩腳跟再開放貸款。”

“先把五軍都督府、百官、皇店僱工的戶籍本給弄出來,然後銀行準備存摺,等事情準備的差不多再開業,不用着急。”

說到這裡、李長庚解釋道:

“鑄幣局並沒有全力開工鑄造太多錢幣,因爲銀行的事情一直沒有敲定。”

“面額十文的銅幣大平錢,一共鑄造了兩億枚,面額一文錢的銅幣小平錢,一共鑄造了八億多枚。”

“如果還要加大銅幣的鑄造,那御馬監這邊……”

他雖然沒有在表面露出任何高興的表情,但那心情和氣氛,朱由檢閉着眼睛都能感受到。

新官不算舊官的帳,資歷再老的臣子,將來也是需要交職的。

“官學司的事情,你好好辦,多積累積累門生……”

稟報的錦衣衛退下,一盞茶後李長庚便抱着厚厚的文冊進了承運殿。

不過……

“眼下鑄幣局積累多少新幣了?”

“眼下之所以能鑄造大小銅幣十萬萬枚,也是因爲御馬監交上來了不少銅錢,熔鍊後應用所制。”

在朱由檢看來,成德想要入閣,登臨高位,執掌權柄,那還得看看他的能力夠不夠硬,能不能和洪承疇他們交手。

在他的預料裡,大明的下場無非就是那幾種。

至於會不會有人罵朱由檢是出賣皇權的叛徒,這點他根本不擔心。

“殿下高見……”李長庚拍了個馬屁,而朱由檢沒有迴應,只是反問道:

成德的話,基本和大部分燕山官員一樣。

朝廷要滿足的還是銅幣,而朝廷的銅並不算多,基本都是從舊港開採而來。

“順天鑄幣局眼下有大小七百臺鑄幣機,全力開工的話,更換模板,每種錢幣都能在一天之內鑄造七百多萬枚。”

在民間,一文錢的規模達到了數百上千億枚,而如果朝廷要生產上千億枚銅幣小平錢,以鑄幣局的速度需要整整四十年。

他不可能和士紳妥協,也不可能和貪官污吏妥協,因此他要的不是轉告,而是結果。

至於第七至十四位數字則是表示出生年、月、日,第十五、十六位數字表示所在地的刑部的代碼。

趁着這次戶籍和存摺的事情,把戶籍制度和存摺制度固定下來,然後清查隱戶。

朱由檢沒有打啞謎,因爲他清楚,以眼下成德的體量,這種消息他肯定已經知道了。

禮儀性的山呼千歲後,李長庚纔開口說道:

“殿下,銀行的事情,還有鑄幣局的事情已經梳理清楚了,眼下只需要殿下您下旨便可。”

大明還沒有均貧富到百姓可以隨意揮霍小銀幣的程度,一戶人家所有資產加起來,也就幾十枚面額一百的小銀幣罷了。

這次恩科,二十餘萬人才加,兩萬四千多人入選,但江南入選學子不過千餘人,這已經足夠降低了。

“奴婢看……成侍郎十分高興。”王承恩有問必答,而朱由檢卻也笑道:

“至於銀行何時開業?這個問題需要我讓人去軍備院詢問才行。”

“下去吧……”

這簡單的一個手段就能防僞,這也是朱由檢爲什麼敢推行存摺的原因。

民間人力按壓頂多合成十張紙,但蒸汽液壓機可以液壓二十張紙。

蒸汽機還在更迭,另外銀行對於異地取款也定下了相應的需求。

第三版蒸汽機的馬力雖然不大,但壓制硬紙戶口本和存摺都不成問題。

這種想法,倒是頗有一種普通現代人以爲自己來到古代就能大展宏圖,虎踞一方的自信。

瞧着成德的模樣,他沏了沏茶,但這次沒有喝下去,而是把茶放在了桌上。

成德離去,王承恩在門口看着他離去,末了他便走進殿內,對朱由檢作揖:

因爲他要平定東北,再平定漠北,最後平定西域和中亞地區。

至於爲什麼不提及一百文,這是因爲絕大部分百姓手裡都不會有太多一百文面額的小銀幣。

且不提洪承疇、孫傳庭,單單楊文嶽和吳阿衡,盧象升這羣人,成德就不一定能對付。

目前來說,朝廷不需要它盈利,只要不虧本就行。

大明二百餘年,江南把控廟堂超過九成時間。

不然,憑藉江南的人口,經濟,再加上他們在朝堂上的官員佔比,這大明到底是誰的天下?

成德懂得朱由檢的心思,他也在努力的去做。

朱由檢是明知故問,官學侍郎這個新設的官職,成德自然不敢不問他就去辦事,而他這麼問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總的來說和後世的差不多,表面用硬紙加豬皮包裹外層,然後裡面的液壓紙加上朝廷的染色技術和鋼印,很簡單的就能防僞。

成德的話讓朱由檢有些滿意,在他看來、哪怕成德忠直,但如果不能辦事,他也不會重用對方的。

“說說看吧。”對於李長庚這種辦實事的人,朱由檢沒有必要遮遮掩掩的說話,直白點把事情處理好比什麼都重要。

一個動作,十幾個呼吸的沉默時間,這讓成德覺得四下安靜,只聽得到自己的呼吸聲。

李長庚眼看所有事情都需要等,而且朱由檢也開口讓他等,他心裡自然也不會有那麼着急了,因此便作揖退下。

“只要殿下敲定銀行何時開業,鑄幣局就可以全力開工,生產天啓通寶……”

“殿下……”

只要經濟問題解決了,那大明剩下的就只有政治問題了。

整個流程很繁瑣,一聽就很難推廣。

“你看他離去的時候高興嗎?”朱由檢頭也不擡的詢問。

從這點看來,成德直接出手並不會讓朱由檢不舒服,反而他十分舒心。

朱由檢的話讓李長庚連忙作揖道:

“目前並沒有製造太多,一兩面額的銀幣大平錢只鑄造了五十萬枚,面額一百文的銀幣小平錢鑄造了五百萬枚。”

反正他的歷史任務就是帶領中原王朝跨進第一次,乃至第二次工業革命,保一爭二的情況下,再推行全民基礎教育。

至於貨幣改制會不會把市面的古錢幣消耗完,這點朱由檢完全不擔心。

哪怕生產十文面額,也需要整整四年的時間。

因此、朱氏皇帝的性命在政客手中是沒有問題的,要擔心的是武將。

壓制江南,讓各省佔據都差不多,這是國策。

儘管歷史上他和金鉉能力一般,但這個世界,他們卻陰差陽錯的入了燕山,練了一身本領。

內部政治鬥爭,繼而導致大明分裂,羣雄逐鹿,或者資本壓榨導致民間工人和農民爆發革命。

總之大明會被推翻,然後新勢力爲了繼承大明的經濟圈,賜予朱氏皇帝二王三恪的待遇。

像滿清入關的事情,這種事情在目前武風極盛的大明眼下是一種小概率事件,基本不可能……

與其擔心百年之後的事情,朱由檢更擔心眼下的四川,即將被溫體仁、周延儒等人審判的孫傳庭……

(本章完)

第117章 閱兵準備第511章 亂世用重典第556章 惶恐灘頭第245章 黃龍的野望第404章 暗流涌動第498章 任他幾路來第442章 心慈手軟洪督師第517章 走山訪水第474章 兄弟見面第190章 連下三城第35章 魏忠賢的獻媚第38章 皇兄就是拿來坑的第243章 自取其辱的土默特第688章 後記(八)永昌之暮第259章 內安外擴第233章 籌備復套第455章 天時地利人不和第351章 憫農者厭農第277章 開誠佈公第271章 一羣蟲豸第608章 相互試探第297章 局勢複雜第268章 鹽茶官營第420章 上直與海軍的貓膩第35章 魏忠賢的獻媚第595章 天災人禍第219章 建虜斷骨第73章 秦氏兄弟第84章 保住熊廷弼第665章 番外篇(十三) 百姓康悅第309章 小冰河大旱第573章 燕山不滿第601章 齊國總旗張煌言第251章 平定土默特第181章 裁撤遼鎮第494章 喜訊不喜第154章 內部矛盾第422章 均貧富論第585章 收復西域第412章 開發東北第657章 番外篇(五)心如明鏡第29章 御馬監的家底第192章 掃平山東第364章 上元佳節第561章 破屋太子第401章 天降正義第443章 風雨前的平靜第398章 齊王選妃第210章 我粗鄙也第645章 國際局勢第466章 終末第219章 建虜斷骨第273章 爭權攘利第624章 三龍同朝第319章 平安南之役第463章 大明都指揮使郭桑岱第377章 爆破鬼才洪承疇第16章 上直二十六衛第447章 建虜北狩第467章 林丹汗叩關第573章 燕山不滿第634章 河中收復第131章 小兒腹中藏毒計第59章 御馬監裁軍第236章 南征北討(恢復兩更)第424章 敵軍非但不投降第134章 葉向高入閣第481章 揚帆起航第582章 蠢蠢欲動第640章 摸着弟弟過河第582章 蠢蠢欲動第162章 宗室問題第410章 工業投產第106章 愚民第414章 兄弟之爭第183章 黃雀在後第548章 交趾叛亂第677章 番外(二十五)舊時代第378章 飢餓的盛世第641章 守成之主第639章 齊國新春第263章 俺叫李定國第390章 晚明兩大人精第453章 硝煙四起第391章 謀國先謀身第553章 藏民致富第227章 改革五軍都督府第186章 明金佈局第8章 初嘗權力第466章 終末第261章 天災不斷第634章 河中收復第199章 朝鮮政變第482章 小民營生第330章 貪官晉商 弔民伐罪第293章 遊牧民族的傳統手藝第501章 西南出海口第400章 南亞困局第432章 再苦一苦瀛洲
第117章 閱兵準備第511章 亂世用重典第556章 惶恐灘頭第245章 黃龍的野望第404章 暗流涌動第498章 任他幾路來第442章 心慈手軟洪督師第517章 走山訪水第474章 兄弟見面第190章 連下三城第35章 魏忠賢的獻媚第38章 皇兄就是拿來坑的第243章 自取其辱的土默特第688章 後記(八)永昌之暮第259章 內安外擴第233章 籌備復套第455章 天時地利人不和第351章 憫農者厭農第277章 開誠佈公第271章 一羣蟲豸第608章 相互試探第297章 局勢複雜第268章 鹽茶官營第420章 上直與海軍的貓膩第35章 魏忠賢的獻媚第595章 天災人禍第219章 建虜斷骨第73章 秦氏兄弟第84章 保住熊廷弼第665章 番外篇(十三) 百姓康悅第309章 小冰河大旱第573章 燕山不滿第601章 齊國總旗張煌言第251章 平定土默特第181章 裁撤遼鎮第494章 喜訊不喜第154章 內部矛盾第422章 均貧富論第585章 收復西域第412章 開發東北第657章 番外篇(五)心如明鏡第29章 御馬監的家底第192章 掃平山東第364章 上元佳節第561章 破屋太子第401章 天降正義第443章 風雨前的平靜第398章 齊王選妃第210章 我粗鄙也第645章 國際局勢第466章 終末第219章 建虜斷骨第273章 爭權攘利第624章 三龍同朝第319章 平安南之役第463章 大明都指揮使郭桑岱第377章 爆破鬼才洪承疇第16章 上直二十六衛第447章 建虜北狩第467章 林丹汗叩關第573章 燕山不滿第634章 河中收復第131章 小兒腹中藏毒計第59章 御馬監裁軍第236章 南征北討(恢復兩更)第424章 敵軍非但不投降第134章 葉向高入閣第481章 揚帆起航第582章 蠢蠢欲動第640章 摸着弟弟過河第582章 蠢蠢欲動第162章 宗室問題第410章 工業投產第106章 愚民第414章 兄弟之爭第183章 黃雀在後第548章 交趾叛亂第677章 番外(二十五)舊時代第378章 飢餓的盛世第641章 守成之主第639章 齊國新春第263章 俺叫李定國第390章 晚明兩大人精第453章 硝煙四起第391章 謀國先謀身第553章 藏民致富第227章 改革五軍都督府第186章 明金佈局第8章 初嘗權力第466章 終末第261章 天災不斷第634章 河中收復第199章 朝鮮政變第482章 小民營生第330章 貪官晉商 弔民伐罪第293章 遊牧民族的傳統手藝第501章 西南出海口第400章 南亞困局第432章 再苦一苦瀛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