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大慈大悲洪承疇

第272章 大慈大悲洪承疇

“叮……叮……叮……”

當鈴鐺聲響起,在大明進行進一步改革的同時,距離京城兩千餘里外的刺魯衛,卻是重新經歷了由貧瘠到繁榮的進程。

刺魯衛,或者說上京……

作爲四百年前金國的上京,此刻的這裡在黃臺吉的經營下,變得逐漸繁榮。

從天啓三年黃臺吉諫言後,努爾哈赤將眼下南邊的烏拉城定爲興京,刺魯衛定爲上京。

這一手的準備,基本上表明瞭努爾哈赤對於兩座城池的態度。

身處後世吉林的興京烏拉城,更像是一個進攻的橋頭堡,而上京反倒成爲了大後方。

畢竟有着金國的底子在,四百年的滄海桑田雖然改變了一些地形,但黃臺吉初到這裡來時,這裡的生女真已經開墾出了不少耕地,而廣袤的平原地區則是生長野草和樹木。

不過兩年的時間,黃臺吉利用分到手的十四萬漢民,成功將耕地面積擴大。

如果自己走了,這傢伙還留在雲南,遲早會把沐氏拖下水。

哪怕其中不少耕地的產量低的嚇人,還需要耕種幾年才能產量變高,無法支撐大規模的明軍北伐戰事。

被抓到的野人女真,他命令他們去山中狩獵。

大金的人口數量擺放在這裡,即便發展的再好,也不過就是五萬不到的真虜罷了。

代善和莽古爾泰看不上蒙古人和漢人,而黃臺吉就利用了他們的傲慢,大力發展起了蒙漢的牛錄。

對於代善和莽古爾泰爲了讓女真人活,爲了讓手中權力穩固,致使十幾萬漢人殞命的手段,黃臺吉心裡很是不滿,但也沒有辦法。

“一旦遼東眼下的四百萬百姓安穩下來,明軍的北伐恐怕就不遠了。”

他不知道自己聯盟漠南漠北的行爲,能拖住明軍多久,但他知道,以朱由檢的性格,只要明廷內部不爆發尖銳的矛盾,恐怕明年開春之後,朱由檢就會舉行第二次北伐。

最多再開墾一個月,他們就要迎來冬季,所有人都得節衣縮食。

只要哈剌溫山脈丟失,金國的覆滅就是時間問題了。

但如果朱由檢下定決心,只組建一支三萬人的掃北軍隊,還是可以進行一場北伐戰爭的。

想到這裡、黃臺吉站了起來,對濟爾哈朗道:

“我要你回一趟興京,把我的一些猜想告訴汗阿瑪。”

不過、洪承疇爲什麼專門對他們說這件事情,這就有點令人深思了……

耕牛脖下的牛鈴在作響,驚醒了作爲旁觀者的黃臺吉。

如果明軍發動北伐,這樣的兵馬可不一定打得過龍精虎猛的明軍。

“是二十七萬四千三百畝……”黃臺吉不緊不慢的喝了一口水,然後纔對濟爾哈朗道:

黃臺吉很清楚、如果明軍再發動一場三萬人的北伐,那就算大金不會滅亡,但局面一定會很難看。

一家一戶收割了一畝糧食,最後打糧之後才發現,一畝地的糧產不過只有六七十斤……

別看眼下黃臺吉手裡有兩萬六千多兵馬,而大金各地還有五萬多兵馬。

科爾沁部……

首先就是他們足夠貪、其次是足夠聽話。

隨着墨跡變幹,他將紙張遞給了濟爾哈朗,隨後對身邊的人說道:

“讓人告訴範先生,派人前往科爾沁,告訴奧巴,讓他通知林丹汗和伯暈歹,明軍在明年開春後,有可能會發動北伐。”

只是這樣的僵持,拖下去顯然對大金不利。

他們畢竟不是蒙古人,也不是遊牧民族,如果再丟失興京和上京任意一處,那十幾萬人被餓死的局面不難想象。

沉吟許久,洪承疇才緩緩開口道:

在這樣的補充下,兩年的時間,兩白旗的數量恢復到了四千五百多人,十五個牛錄的數量。

“叛軍被徹底平定,這下本經略也能向朝廷表功了,諸位的功績,以及斬首所獲的賞銀,朝廷都會分文不少的下發。”

他的孫子他知道,驕縱桀驁,殘暴無能,這麼多年都是靠着自己,還有朝廷對西南的漠視,纔沒有闖出什麼亂子。

黃臺吉沉着的對身旁的濟爾哈朗開口,表情凝重:

沒有這些手段,明朝以後中原王朝的西南也不會有那麼穩固。

帶着親衛和諸多將領,他帶兵從八寨返回了北面的教化三司,皮膚肉眼可見的黑了許多。

“在此、本經略就先爲諸位慶賀了。”

“是……”旁邊的甲喇額真應下,隨後親自返回上京城,告訴了范文程這個消息。

沐昌祚、沐啓元、普名聲、龍在田、王揚祖、祿永命、刁勳,還有木氏木增的長子木懿。

但問題是,上京城需要到來年三月才解凍,從十月到三月,最少五個半月的時間都是處於冬季。

“砰砰砰——”

儘管這與復遼之戰前的四十個牛錄相比,顯得微不足道,但黃臺吉的手段並不僅限於兩白旗,而是在於蒙漢。

況且,三十二萬石糧食,除去這必須的八萬石外,還要給剩下的十九萬多漢蒙女真人吃,支撐他們熬到明年開春只是一個開始,後面還有耕種呢?

每人每天半斤米?聽上去都讓人覺得不可能。

沐昌祚既然看出了洪承疇的心思,願意站出來表態,那洪承疇也不怕沒有人背鍋了。

“這麼點米,怎麼養活興京的這二十二萬人?”

不僅如此,對於農業他更是重視無比。

他發現洪承疇特別喜歡用自己的孫子沐啓元,以及元謀土司出身的普名聲,而二人最大的共同點就是殘暴……

這還只是直屬於他的力量,如果算上范文程、範文採兩兄弟手中的六千漢兵,以及濟爾哈朗帶領的一萬蒙古人,他手上的兵力是達到了兩萬六千多人。

況且只有擁有了他們,大金才能源源不斷的製造鐵器,團結漠南漠北的蒙古人來共同對抗明朝。

這是顯而易見的,只要科爾沁部沒了,只要哈剌溫山被明軍佔領,那女真就失去了盟友,被切斷和其他蒙古部落的聯繫,並且陷入了大包圍中。

沐啓元和普名聲,實際上都在沐昌祚的節制下。

一席話、讓在座衆人的心情瞬間被吊了起來。

十幾萬人被餓死,這對於眼下只控制着四十萬人口的大金來說是沉痛的一擊。

不同於南邊烏拉城中,代善、莽古爾泰、努爾哈赤三人暴力將漢人當做耗材的手段,黃臺吉手下的漢人反而得到了很好的對待。

九月的臨安府比起昆明的氣候還要宜人,二十多度的天氣讓穿着官員常服的洪承疇感到舒服。

爲此,他的好岳父還送給了他一千科爾沁騎兵,而這麼一來,黃臺吉的手中在擁有十五個兩白旗牛錄的同時,手上的蒙古兵也達到了二十個牛錄,六千人出頭的數量。

這樣的表現,最終換來了對方的新手書……

“這怎麼熬……”濟爾哈朗面露難看,畢竟別的不說、兩白旗四千多兵馬是可不能節衣縮食的。

大明沒有時間管他們,是因爲被不斷爆發的災害纏住了手腳,加上遼東人口不足,不足以支撐北伐的緣故。

此刻的他,因爲手中女真牛錄的不足,並不被兩人所重視。

摸清楚了來龍去脈,沐昌祚臉色陰晴不定。

興京的漢人,已經不足三萬,其他地方更是隻有幾百、上千。

十幾萬漢人,實際上在遷移的過程中,早就淘汰了年紀大和身體弱的,剩下的十四萬人,基本上都是身體不錯的。

遼東的人口已經達到了四百多萬,他們安穩之後,養活十幾萬兵馬並不難。

沐啓元在戰場上多次多次殺俘,普名聲則是經常縱容自己的土司兵劫掠叛軍城池。

通過打擊、貿易,黃臺吉從蒙古諸部獲得了數量不少的耕牛,而他將耕牛發放給了十餘萬漢人,甚至將作爲軍糧的羊屠宰給一部分漢人吃食。

前段時間齊王讓人送來的信,更是讓他確定了,齊王對於處置異族的看法。

“不行!我們手裡的漢人基本都是熟練的農夫和工匠,如果殺了他們的親眷,他們一定會反抗。”

“三十四萬多畝地,除了之前的熟地,其他的地加在一起,也不過能割十六七萬石米,加上熟地頂多二十五萬石米。”

沐昌祚突然的表態,讓衆人猝不及防,而洪承疇卻早有預料一般,笑呵呵的說道:

哪怕吃的再少,一天三斤米半斤肉是必須的。

至此、波及雲、桂的沙普之亂徹底宣告結束,而洪承疇也利用這一戰,徹底把其他土司的兵權分化,吸收進了西軍都督府和南軍都督府內。

“我們不可能像南邊的朱由檢一樣,遷移上百萬的人,還養他們三年,積蓄三年地力才耕種收穫。”

復遼之役,這是黃臺吉心中的痛。

這羣將領素質參差不齊,換做以往,給洪承疇用他都不用。

這些男丁都是重要的工匠,一旦他們沒了,大金的敗亡也不過是時間問題。

濟爾哈朗皺着眉對黃臺吉訴苦質問,而黃臺吉卻算了一筆賬:

如果明軍沒有北伐,那情況也不容樂觀。

“上次我們是因爲他們馬步兵不足,才能在前期打的遊刃有餘,而他們只能步行慢慢包抄圍剿。”

這都是提高生產力的好事,但不可否認,這些好事的前提是明軍在西南所造成的戰爭破壞。

到了目前爲止,旗人女真成年男丁的數量都沒有恢復到五萬,這還是補充了一萬多野人女真男丁的結果。

將他外放,用他的殘暴對付安南人,不僅沒有過,反而有功。

但之後聽說齊王沒事後,他也沒有鬆懈,而是繼續表現着自己。

可明軍呢?

在洪承疇下令殺俘的時候,他們不會像馬祥麟一樣反駁,而是直接動手。

黃臺吉不知道遼東明軍有多少馬步兵,因爲有錦衣衛存在,所以派出去的探子都很快就失去了消息。

“算上之前的耕地,今年上京已經有三十四萬六千多畝地了。”說到這裡、黃臺吉看着地平線處,一些還在開墾新田的漢人。

“好!”濟爾哈朗沒有猶豫,當即點了點頭。

說實話、上個月京城傳來消息,說齊王病倒時,洪承疇還擔心了許久,所以才加大了對沙定洲的攻勢。

“安南人殘暴無能,此前數年經常越邊來屠戮我大明百姓。”

這對於想要用首級數量來向齊王表功的他來說,十分受用。

明軍擾邊的數量在變多,從天啓三年之後的每隊十二人,發展到天啓四年的每隊上百人,到了今年更是能組織每隊三百人,數量幾十支的擾邊部隊。

黃臺吉很清楚,他們這次的行動對於大明來說,無疑是一場赤裸裸的打臉行爲。

“還是消耗一羣人吧……”

也就是說、金國內部的漢人,基本都聚集在上京了。

授勳封爵,這代表是的是什麼不用多說。

只是在黃臺吉這麼作爲的同時,大明也不是單純的在進行改革,而是同樣結束了一場早就該結束的戰爭。

也正是因爲其他地方的漢人死的差不多了,加上當初明軍在赫圖阿拉追殺了不少老弱的女真,這才導致了金國沒有爆發饑荒。

沐昌祚生病的事情,基本上整個軍營人盡皆知,而他想把爵位在不降的情況下,傳給自己的孫子沐啓元,這件事情大部分人也都知道。

明白了一切,沐昌祚便起身說道:

“我們貿易來的羊羣,送一半給興京,還能剩下七八萬。”

同時、在所有人坐下後,他掃視了一眼諸將。

天啓四年,科爾沁部和察哈爾、外喀爾喀爆發戰爭後,他們急需外援支持,而黃臺吉就充當了這個角色。

北面的北山寒冬刺骨,糧食根本無法種植出來,東面又是大海,南邊的遼東和朝鮮的鏡城都有明軍駐紮。

可以看出、遼東明軍的騎兵數量在變多,而騎兵變多,自然也就代表馬步兵的數量在變多。

想到這裡、黃臺吉就心裡一沉。

四百多萬遼東百姓,上千萬畝耕地……

這可不就是趕苗拓業的手段嗎?

趕苗拓業、實際上就是把當地頑固階級勢力和他們的狗腿子滅門,隨後對被壓榨的普通少民發放耕牛種子,移民漢人開荒,開辦官學,引進先進的醫療技術,開闢道路驛站,設埠通商。

不過當這一次沙普之亂結束後,他反而覺得這羣人不錯了。

長期這麼吃下去,到時候人面黃肌瘦不說,還會消耗力氣。

“糧倉裡還有七萬多石糧,加上這二十五萬石和七八萬羊,節省一點還是能熬到開春的……”

這次的北伐力度可就不比之前了……

更何況、這樣的人口增速還在隨着朱由檢的遷移手段而不斷變多,遼東的實力也會越來越強。

“朝廷對於收復安南之事,可是一直念念不忘,若是安南的事情辦好了,或許諸位都有授勳封爵的機會……”

但他們的質量和復遼之戰比,簡直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倒是對此、臉色蒼白黔國公沐昌祚看出了一些端倪。

“這麼下去,就算有了這次貿易的牛羊,我們也熬不到明年的秋收。”

范文程知道後,也馬不停蹄的派人前往了科爾沁部。

想了想,濟爾哈朗對黃臺吉說出了這樣的一番話,而話裡的意思也很簡單,那就是殺一批漢人。

錦衣衛入侵不了大金,大金也難以入侵遼東,情報上的刺探一時間陷入了僵持。

“朱由檢滅了河套三大部,聽說又着手對吐蕃各部進行收復安撫,恐怕他們手上馬步兵的數量,比起當初復遼多了十倍不止。”

就黃臺吉瞭解的,當初從各地遷移的漢人,眼下已經死了二分之一了……

“雖然有前金的基礎,但你別忘了,開墾新地最少要精耕三年才能收穫糧食。”

“阿哥,你讓這些漢人吃飽穿暖,精耕細作了兩年,結果他們纔開出了二十幾萬畝耕地,糧食也低的不行,五畝地才能養活一個人。”

十四萬人,三萬戶不到,也就代表三萬不到的成年男丁。

而黃臺吉見狀,也乾脆在這環境下,讓一名漢人走到自己面前,跪在地上露出後背,將紙張鋪上後,開始將自己的想法寫在了紙上。

可隨着朱由檢不斷地遷移百姓去遼東,遼東的百姓數量已經達到了一個歷史性的巔峰。

原本土地上的階級勢力被瓦解,隨後遷移漢人,解放被壓榨的部分少民,然後在地方形成統治。

“但是這次、他們的包抄圍剿恐怕就不是上次那種呆仗的打法了……”

“若是朝廷下旨出兵,我沐氏願爲先鋒,我爺孫二人願意鎮守安南!”

也就是說,僅僅這兩萬六千多兵馬,就最少需要近八萬石糧食。

“雖說馬總兵前往騰越八關巡查,但這功勞也有他的一份,自然也要上表。”

這其中,坐在位置上臉色蒼白的黔國公沐昌祚則是看了看洪承疇的臉色,然後才說道:

“經略、老夫近日征戰,落下了病根,所以想請經略將功劃撥吾孫身上,延續國公的爵位,不知道……”

說罷、洪承疇舉起了手中的茶杯,以茶代酒,而其他人則是受寵若驚的紛紛舉起了茶杯。

結果就因爲想圍點打援,給了明軍步兵的包抄時間,最後被逐漸縮小包圍圈,伏擊戰死了最精銳的大量兵馬。

兩年時間,他不僅利用戰爭從科爾沁聯盟中獲取了五千多蒙古男丁,還趁着這次漠南漠北聯盟的機會,迎娶了科爾沁部貝勒宰桑布和的女兒,布木布泰……

“必須讓阿瑪準備明年支援科爾沁……”

看着耕牛拖拽着一車車收割的糧食,往不遠處的上京城慢慢行去,黃臺吉不由掃視了一眼四周。

——————

這樣的收穫,讓道路一旁,白帳之下的黃臺吉微微皺眉,而坐在他身邊的濟爾哈朗則是同樣皺眉道:

還有漢兵和蒙古兵,他們最少一天三斤米是要有的。

對此、洪承疇也沒有覺得有什麼,因爲他還需要黔國公府的勢力,幫他在西軍都督府內站穩腳跟。

就單憑沐啓元的這份殘暴,只要大明出兵收復安南和東籲,黔國公府的爵位都不會被世襲降低。

想了想、沐昌祚似乎有了底氣。

“叮鈴……”

當帶着一衆將領進入教化三司的守備府後,洪承疇金刀大馬的坐在了主位上,隨後端起茶喝了一口,潤潤嗓子,才示意諸將坐下。

在代善和莽古爾泰還在搞權力鬥爭的時候,黃臺吉已經成功用兩年的時間,把自己發展成了八旗之中最大的軍頭子。

前者所作所爲,洪承疇基本不說什麼,而後者,洪承疇一般會提醒別傷害到大明百姓。

“黔國公不愧是國之砥柱,有了您這句話,我就放心多了。”

活下來的那些人,也似乎是患上了恐明症,對遼東明軍不斷的擾邊視而不見,只敢躲在城牆背後。

代善和莽古爾泰的鬥爭,導致的是十幾萬漢人被當成耗材,死在了開墾興京耕地的土地上。

“這件事情不是難事,老國公不必擔心,至於諸位……”說着、洪承疇也看向了其他人,腦中更是浮現了朱由檢那封信的內容。

武勳和爵位,兩個東西加在一起,那可真的是保三代富貴了。

他們在開墾,但九月的上京已經開始降溫,土地開墾的難度也越來越大。

朱由檢曾經說過,只要軍功足夠,爵位就可以世襲不降,因此沐昌祚想請洪承疇劃給沐啓元足夠多的功勞。

現在只有哈剌溫山脈沒有明軍的蹤跡。

想到這裡、洪承疇想了想前兩天朱由檢讓人送來的手書內容,隨後纔對諸多將領開口道:

上京城外道路兩側的耕地數量龐大,但是如果仔細觀察正在收割的場面,就會發現這龐大耕地之中的糧食出產少的可憐。

二者一結合起來,沐昌祚立馬就想通了共通點。

眼下北面的野人女真越來越少了,部落也越來越分散,阿敏對他們的抓捕也越來越難。

甚至朱由檢可能會打哪裡,黃臺吉都大概猜出來了。

如果在前期打下威寧營堡,然後衝入遼東腹地,收颳了部分物資後就撤退,以他們的馬步兵數量和機動性,明軍連他們屁股後面的灰都吃不到。

九月十七,伴隨着火炮的怒吼,雲南臨安府古木寨被攻陷,沙定洲在亂軍中被人剁下了首級。

現在洪承疇想要利用沐啓元和普名聲來對安南上演一場類似於“趕苗拓業”的戰爭手段,而以他的官職,恐怕沒有權力做出這個決定……

沒有這些手段,恐怕西南依舊會形成一個擁有其他文化的國家來對抗中原王朝。

不過對此,黃臺吉卻皺眉否決道:

旗人女真則是被他嚴加訓練,同時從生女真中抽取素質較好的男丁,補充到了兩白旗中。

“精耕一年就種植,養不了地力,糧食產的少是正常的。”

可他知道,再這麼內鬥下去,恐怕最多三年,朱由檢就要再組織十幾萬大軍進行北伐了。

安南數百萬人太多,只有利用好下面的人,洪承疇才能圓滿的給齊王交出一份答卷。

現在這個人選有了,而洪承疇也開始想、要怎麼給齊王回信了。

“還是這樣寫比較好……”

四點還是準時一更

(本章完)

第660章 番外篇(八) 慈烺當官第654章 番外篇(二)倉中鼠第289章 北上東出第364章 上元佳節第597章 廢奴運動第1章 當從移宮案始第271章 一羣蟲豸第639章 齊國新春第601章 齊國總旗張煌言第120章 天啓元年第55章 抵達燕山大營第593章 未雨綢繆第364章 上元佳節第584章 風吹到西州第373章 兵臨江戶第196章 理念不同第641章 守成之主第501章 西南出海口第667章 番外篇(十五)諸藩積怨第182章 螳螂捕蟬第536章 和碩特歸順第609章 秋風起第439章 野人與蒙狗第230章 謀求開疆拓土第477章 良心難安朱由檢第650章 螻蟻舉臂第267章 太廟獻俘第430章 檢在帝心第309章 小冰河大旱第382章 土地兼併第688章 後記(八)永昌之暮第441章 腳步虛浮人消瘦第275章 葉向高的提議第599章 世事無常態第497章 白骨露野第208章 各自出擊第355章 諸藩戰爭序幕第284章 井底之蛙林丹汗第483章 反向輸出第649章 自古以來第477章 良心難安朱由檢第450章 戰前內訌第181章 裁撤遼鎮第486章 發兵平緬第154章 內部矛盾第461章 積怨滿山川第164章 事畢第560章 扶持大侄子第622章 燕山傾倒第92章 點醒楊漣第384章 四川大案第530章 河西軼聞第445章 文治武功第659章 番外篇(七)大明國際法第94章 新朝第一大案第18章 國喪第391章 謀國先謀身第98章 黨爭再起第584章 風吹到西州第623章 理念不合第177章 朝鮮太上皇楊鎬第322章 小冰河下的糧食減產第529章 爲兄消瘦第83章 老粗鄙的熊廷弼第495章 復起孫傳庭第344章 再苦一苦外夷第497章 白骨露野第687章 後記(七)太平腐敗第598章 紙幣金本位第27章 給皇五弟什麼王號第497章 白骨露野第105章 士紳貪婪第181章 裁撤遼鎮第577章 五國會談第559章 零丁洋裡第82章 黃口小兒有蠻力第95章 藩王質問第165章 強藩反應第184章 遼東設省第446章 天啓第三次北伐(犁庭掃穴)第646章 江水爲竭第230章 謀求開疆拓土第695章 後記(十五)紹慶盛世第651章 千難萬難第33章 客氏惱怒第355章 諸藩戰爭序幕第417章 爭相鬥豔第448章 滅亡前的狂歡第71章 遼鎮敗壞第546章 齊王擺爛第574章 萬事不留人第368章 暹羅求救第176章 三省地震第202章 遼東備戰第249章 牆式衝鋒第645章 國際局勢第21章 清算御馬監第75章 回京第628章 久遇甘霖第601章 齊國總旗張煌言
第660章 番外篇(八) 慈烺當官第654章 番外篇(二)倉中鼠第289章 北上東出第364章 上元佳節第597章 廢奴運動第1章 當從移宮案始第271章 一羣蟲豸第639章 齊國新春第601章 齊國總旗張煌言第120章 天啓元年第55章 抵達燕山大營第593章 未雨綢繆第364章 上元佳節第584章 風吹到西州第373章 兵臨江戶第196章 理念不同第641章 守成之主第501章 西南出海口第667章 番外篇(十五)諸藩積怨第182章 螳螂捕蟬第536章 和碩特歸順第609章 秋風起第439章 野人與蒙狗第230章 謀求開疆拓土第477章 良心難安朱由檢第650章 螻蟻舉臂第267章 太廟獻俘第430章 檢在帝心第309章 小冰河大旱第382章 土地兼併第688章 後記(八)永昌之暮第441章 腳步虛浮人消瘦第275章 葉向高的提議第599章 世事無常態第497章 白骨露野第208章 各自出擊第355章 諸藩戰爭序幕第284章 井底之蛙林丹汗第483章 反向輸出第649章 自古以來第477章 良心難安朱由檢第450章 戰前內訌第181章 裁撤遼鎮第486章 發兵平緬第154章 內部矛盾第461章 積怨滿山川第164章 事畢第560章 扶持大侄子第622章 燕山傾倒第92章 點醒楊漣第384章 四川大案第530章 河西軼聞第445章 文治武功第659章 番外篇(七)大明國際法第94章 新朝第一大案第18章 國喪第391章 謀國先謀身第98章 黨爭再起第584章 風吹到西州第623章 理念不合第177章 朝鮮太上皇楊鎬第322章 小冰河下的糧食減產第529章 爲兄消瘦第83章 老粗鄙的熊廷弼第495章 復起孫傳庭第344章 再苦一苦外夷第497章 白骨露野第687章 後記(七)太平腐敗第598章 紙幣金本位第27章 給皇五弟什麼王號第497章 白骨露野第105章 士紳貪婪第181章 裁撤遼鎮第577章 五國會談第559章 零丁洋裡第82章 黃口小兒有蠻力第95章 藩王質問第165章 強藩反應第184章 遼東設省第446章 天啓第三次北伐(犁庭掃穴)第646章 江水爲竭第230章 謀求開疆拓土第695章 後記(十五)紹慶盛世第651章 千難萬難第33章 客氏惱怒第355章 諸藩戰爭序幕第417章 爭相鬥豔第448章 滅亡前的狂歡第71章 遼鎮敗壞第546章 齊王擺爛第574章 萬事不留人第368章 暹羅求救第176章 三省地震第202章 遼東備戰第249章 牆式衝鋒第645章 國際局勢第21章 清算御馬監第75章 回京第628章 久遇甘霖第601章 齊國總旗張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