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第三原則

4第三原則

如果在小景上傳本章之前你就業已明白小景本章要講的是易的善原則的話,那麼我對君就要刮目相看了。

先,如果你是從小景的第一部書開始就跟讀過來的,你一定會明白小景的敘事風格,進而你就會對小景的“大易經”系列形成一個體繫上的概念。小景講易的三大原則從來就是一體的,不可能講了生之易的易、生之易的利而不接着講生之易的善。

這表明你已經開始用體系的觀點來做一個判斷了。

我們說過,易則易行,無利不行,那麼善在其中又代表着什麼呢?

易原則表天時,是自然之天性,是蒼天一開始就賜予我們的東西。利原則表地利,是我們本身所擁有的結構特點,那麼善原則表人和,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這沒錯。

善表人和,人即人爲。易原則是天性,是“太極環”的原始狀態,而利原則爲系統結構,是“太極環”經過重重分裂之後的狀態。那麼到底是誰將原始的“太極環”分割並如何來分割的呢?

是善。

善之表人和,說的就是“太極環”在分割自己時所持有的狀態。

你觀察“太極環”,當他第一次分割自己時,只要保持中正,不偏不倚,你自己固然是消失了,但消失之後的“太極環”卻成功地更新爲一個更大的二級“太極環”。明白了吧,分割自己,中正持守,消失的只是舊我,而新生的我將會獲得增大一倍的實力。這就是善,善爲善根。

老子曰“何謂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爲我有身,及我無身,吾有何患!故貴以身爲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爲天下,若可託天下。”

聖人無我,以天下爲我,“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唯一”因爲無我,因爲化小我爲大我,所以我就是天下。

“太極環”無我,引刀自割,愈是中正持守,愈是有利於自我的涅磐,愈是有利於日後那個完全的新我、大我的誕生。

所以,善原則的第一要義就是:無我。這是你的,那是你的,整日價執著於“我”念,一執妄念,便墜阿鼻地獄。一個人若是完完全全地以平面的思維來看待人生,看待世事,豈不是大愚?人生、世事不是平面的,而是“太極環”結構的立體的。唯有無我纔可能自我分割,如此纔會造成新我的誕生從而成倍地擴大自己的實力。凡固步自封者,不得其壯。

第二要義就是:中正持守。你也無我,但分割時卻不夠中正,厚此薄彼。如此雖然同樣能夠涅磐成功,實力也一樣地可以擴大一倍,但當你再次涅磐之時,就困難了。君不見,有多少人,多少公司,都是在第二次或者第三次涅磐時發生了偏執,從而前功盡棄,功虧一簣。

上面說的是善爲善根。下面來說惡爲惡斧。

某些人可能是一時的不開竅或者思維方面還依然是平面的,所以,總希望能不時地擴大一下自己的這一張紙。但諸位都明白,一張平面的紙,本身無法自我複製,根本就沒有生命力,多一點就是多一點,於大局無關,於前景無關,反而會因此而招來非議和報復。

所以,在上一部書中,善原則並不怎麼起眼,也不爲人所注意,但在這裡,善原則充當了自我分割的主刀手。沒有善“太極環”就無法分裂、繁衍,世界也根本就不再有這世界。所以善原則雖然在最後,卻是三大原則中至爲重要的一環。善原則是物質分裂繁衍的基礎,一切非善的,或善的不徹底的物種,都必然的在億萬年的分裂繁衍過程中因無法的自我複製而消亡。剩下的都是將易的三大原則定入腦海而死死地執行的種族。

善之爲善,不在人心,而在自然。善則生,不善則死。如此,世界焉有不善?

既然從今天起諸君明白了生之易的三大原則特別是生之易的善原則,那麼,就要從今天起開始奉行這一原則。

顯然,善與不善不在於善本身,而在我涅磐之後所獲得的實力是之前的二倍。善之爲利也大,善之爲德也厚,善之爲人也易。既然那麼容易做,做起來不但受人讚譽更重要的是可以獲得實際的好處,那麼我們爲什麼還不去做呢?

考察當今的人,當今的公司,當今的國家,之所以不喜歡善原則的遵循,無非有以下幾點:

一是,當今社會的主流思維方式是通常邏輯下的平面的方式。這足以讓人心盲。

二就是,當今通常邏輯下的行爲方式依然可以獲得重大的利益。這足以讓人心喜。

www▲ тTk дn▲ ¢o

但這利益顯然也是平面化的甚至其中的一部分根本就是不和諧的。而易的三大原則之下的利益獲得卻全都是容易、和諧而快樂的。

三就是,當今的世界在等待一次大崩盤。當平面的系統變得過於的臃腫再也無法承載的時候,崩盤便來了。

大崩盤讓上層精英們被迫尋找新的出路,這時候,他們會自然而然地發現小景的非常體系下的非常邏輯纔是好的。

但我深深地希望,在小景還是一介草民時衆多的人就能夠意識到善原則的和諧、美好與利益。

佛說:無我而大我。

小景再加上一句:中正而持守。

單單是易的三大原則就足以讓小景受用終生,當然我們下面還是會一章一章地接着講下去的。

第20章 天下之火用諸天下之48 寧做雪中送炭事無爲錦上添63 論不確定因素明夷31 強國論71 聚才之道萃第5章 永遠的龍馬精神坤23 論等需40 論生命內核的產生復26 師比無相論48 財富論二什麼是財富56 論腐之敗之74 解困的唯一方法革1 算卦的秘密周易預測學三大基石16 中國論42 日食明夷39 君子隱居隱之有道56 天子要做的第一件事鼎75 天下鼎震3 道之爲本名之爲衣49 財富論三財富的獲得45 妄之險坎38 沒有永遠的盟友恆2728 君子之門也必賁壓第8章 蝴蝶效應屯64 適應性從哪裡來家人3 道之爲本名之爲衣75 天下鼎震28 三個目標說比否大畜及9 論發展因素第3章 善惡之源謙39 君子隱居隱之有道75 天下鼎震55 論革命及革命的力量革29 簽約者說同人8 論決定因素31 強國論49 損益之道益在所益益第8章 蝴蝶效應屯15 小議復興21 歐洲論及關於朝鮮的補充51 財富論五財富與需求的絕對16 中國論9 論發展因素4 老子的德是什麼22 言天徵人論60 發展烏龜精神53 天子之位何以取之a計劃20 印度論36 非常體系26 師比無相論第15章 不詳之吉訟41 心性自然說無妄30 禍福之源無妄56 論腐之敗之24 訟論69 國之大計非決不行73 如何脫困困33 天降大任坎23 論等需第19章 序卦上經一家之言36 成長的困惑觀60 治國九策其三歸妹第18章 手段與目的揭示帝王34 前途光明離6 實力論73 如何脫困困58 沒有誰是一無所有鹹2 老子說什麼第17章 水土之親互爲脣齒比24 訟論40 錢多的憂慮美滋滋的煩惱10 論虛無狀態的強大19 日本說68 國之大策損益之道損益47 財富論一真正的財富63 論不確定因素明夷64 治國九策其七兌26 師比無相論56 論腐之敗之第19章 序卦上經一家之言43 炊煙裊裊家人25 師說6 實力論第18章 手段與目的揭示帝王63 論不確定因素明夷16 中國論74 解困的唯一方法革3 第二原則40 錢多的憂慮美滋滋的煩惱75 天下鼎震第12章 聰明莫過帝王家老祖50 建國大業在此一舉52 家國論一什麼是家76 治國九策代後記11 論冬日在四季中的重要性43 炊煙裊裊家人5 爲什麼說老子的治是半璧46 福禍相依龍虎之氣蹇23 論等需51 女人必讀你夠不夠格成爲一
第20章 天下之火用諸天下之48 寧做雪中送炭事無爲錦上添63 論不確定因素明夷31 強國論71 聚才之道萃第5章 永遠的龍馬精神坤23 論等需40 論生命內核的產生復26 師比無相論48 財富論二什麼是財富56 論腐之敗之74 解困的唯一方法革1 算卦的秘密周易預測學三大基石16 中國論42 日食明夷39 君子隱居隱之有道56 天子要做的第一件事鼎75 天下鼎震3 道之爲本名之爲衣49 財富論三財富的獲得45 妄之險坎38 沒有永遠的盟友恆2728 君子之門也必賁壓第8章 蝴蝶效應屯64 適應性從哪裡來家人3 道之爲本名之爲衣75 天下鼎震28 三個目標說比否大畜及9 論發展因素第3章 善惡之源謙39 君子隱居隱之有道75 天下鼎震55 論革命及革命的力量革29 簽約者說同人8 論決定因素31 強國論49 損益之道益在所益益第8章 蝴蝶效應屯15 小議復興21 歐洲論及關於朝鮮的補充51 財富論五財富與需求的絕對16 中國論9 論發展因素4 老子的德是什麼22 言天徵人論60 發展烏龜精神53 天子之位何以取之a計劃20 印度論36 非常體系26 師比無相論第15章 不詳之吉訟41 心性自然說無妄30 禍福之源無妄56 論腐之敗之24 訟論69 國之大計非決不行73 如何脫困困33 天降大任坎23 論等需第19章 序卦上經一家之言36 成長的困惑觀60 治國九策其三歸妹第18章 手段與目的揭示帝王34 前途光明離6 實力論73 如何脫困困58 沒有誰是一無所有鹹2 老子說什麼第17章 水土之親互爲脣齒比24 訟論40 錢多的憂慮美滋滋的煩惱10 論虛無狀態的強大19 日本說68 國之大策損益之道損益47 財富論一真正的財富63 論不確定因素明夷64 治國九策其七兌26 師比無相論56 論腐之敗之第19章 序卦上經一家之言43 炊煙裊裊家人25 師說6 實力論第18章 手段與目的揭示帝王63 論不確定因素明夷16 中國論74 解困的唯一方法革3 第二原則40 錢多的憂慮美滋滋的煩惱75 天下鼎震第12章 聰明莫過帝王家老祖50 建國大業在此一舉52 家國論一什麼是家76 治國九策代後記11 論冬日在四季中的重要性43 炊煙裊裊家人5 爲什麼說老子的治是半璧46 福禍相依龍虎之氣蹇23 論等需51 女人必讀你夠不夠格成爲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