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聚才之道萃

發現易經――生之大原則(公告欄) 71聚才之道(萃)

71聚才之道(萃)

10年2月10日星期三】

易道乾坤,一陰一陽,從表面上看來易之道好像是二元論,但實際上這所謂的二元論只是從兩個不同的方面對同一事物所做的不同的描述。就是說二元論的根本是一元,這裡的一元指的就是萬物自然之本性。

後之德,即坤之德,坤之德表的是實力,所以後之德要說明的其實是要雄踞天下混一四海首先要做的是穩固和發展好自己最內部最核心的實力。打鐵還得自身硬。

萃之道,敘述的重點由最核心開始向外拓展。後之德說的是最核心、最內部、最實力、最女人的力量。而萃之道則在此基礎上向外就拓展了一大圈,說的是外一層的勢力,是比較男性化的內容。

?,說的是沉澱,從自己的內部陣營中沉澱出最死心塌地的勢力支持者和擁護者,這種力量當然是坤陰的實力。而萃呢?萃則是從整個系統中吸引和匯聚用來增強自己勢力的力量,這種力量可以是我們內部的也可以是別人那裡的,甚至且最好是對手那裡的。這種力量彰顯的當然就是乾陽的勢力,所以?與萃一唱一和相得益彰,就已經促使勢力進入了一個良性的且強大的循環。

所以,萃之道說的就是匯聚人才。謀國之道,在於?,在於聚才。君子何以聚才?萃以聚才。

以財貨聚人者,財盡則人散;以志向聚人者,志衰則人散;以誠信聚人者,誠損則人散;以自然之道聚人者,道遷則人散。所以聚人之道不外乎財、志、誠、道,而人之所散也,也大抵緣於此。

所以真正善於聚人者,以道聚人。我這一勢力依循的是自然之道,則我們的發展與強大就是自然而然的事。而真正的人才是有獨到的眼光可以捕捉到這一趨勢的,所以合乎自然之道者,大才之人自會前來依附。此即所謂以道聚人,是人才得以匯聚的最主要也是最根本原因。

次者以誠信聚人。我這一勢力是不是依循自然之道還不好判斷,但我至少對每一個前來的人都恭恭敬敬,而且我對人才的恭敬與尊重是發自真心。或者我這一勢力發展的大方向或許有一點點偏頗,但大才之人觀此也會前來相助,並以糾正這種方向上的偏頗爲樂事。這樣我這一勢力也可以得到大才之人,也可以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這種方法仍是聚才的一種方式,只是與上一方式比較起來明顯地弱了。

再次是以志向聚人。物以類聚而人以羣分,志向相同的人是很自然地就結成一個天然的聯盟的。我這一勢力完全可以成爲志同道合者的一個家,我們在這裡發展、壯大、成長、快樂,成功在一塊,失敗在一塊,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同呼吸共命運。此種方式亦可以聚才。

最次是以財貨聚人。明碼標價,我這一勢力需要某種之人才,願付某元之報酬,感興趣者歡迎前來。這種方式當然可以聚到人。因爲只要有錢給,總歸會有人前來。

以道聚人,彰顯的是天之道。萬物生息無不依自然而爲,順之則生,逆之則亡,自然之本性是不可以不堅守的。而誠信,雖然是人爲的成分,但其模擬和彰顯的依然是人的自然之本性,亦屬自然之列。

而志向明顯更多的表達了人的自我意識,離人的自然之本性就略遠了些。至於財貨,則完全是人的自我意識的表現,是*裸的人的喜好。

所以由此也可以看出對人才的匯聚同樣遵循着一種由自然到人爲的那種法則。愈是自然的就愈是真正的吸引人,而愈是人爲的就愈是起不了大的權重。

而大國之君,謀國之道,總是儘可能地發揮上述四種方法廣招天下人才。如此,不取天下者,甚少。

當然,萃之聚才,聚不是目的,用纔是目的。人才來了,如何使用,如何儘可能地發揮他們的作用纔是更重要的事情。“萃而無位”還不如不萃,人才有了,卻不安排他一個位子,還不如不有。所以人才來了,有他幹事的位子,人盡其才物盡其用,如此纔沒有災禍。

萃之本意是將沼澤化爲大地,其實就是將外勢(沼澤)化爲內部的實力(大地)。想想吧,你必須持久地給他陽光、和風,你必須用十倍的熱忱將他從的坎陷中解救出來,然後你才能夠擁有這土地,從而收穫莊稼。萃以聚才,說的也正是這個道理。

61 治國九策其四豐40 錢多的憂慮美滋滋的煩惱59 治國九策其二漸20 印度論1 老子是半璧67 易的無爲與老子的無爲第13章 沒有誰一開始就是易的66 治國九策其九節75 天下鼎震23 論等需20 印度論63 治國九策其六巽52 何以聚才萃54 論法與律35 財路說蠱臨40 論生命內核的產生復第18章 手段與目的揭示帝王第20章 天下之火用諸天下之23 論等需39 君子隱居隱之有道32 過猶不及大過12 論沙與珠第14章 當生之維艱時需第6章 乾元動力與永遠動力既38 沒有永遠的盟友恆61 大壯及小人之詭道論9 論發展因素76 治國九策代後記26 師比無相論64 治國九策其七兌54 論法與律69 國之大計非決不行45 上帝爲什麼發笑68 國之大策損益之道損益41 太陽照在地平線上晉43 由實力到勢力頤第22章 龍隱於澤隨19 日本說62 治國九策其五旅1 老子是半璧第6章 乾元動力與永遠動力既7 系統論論單純市場經濟的必然39 君子隱居隱之有道58 治國九策其一艮47 貨當其值人當其用無爲而51 財富論五財富與需求的絕對4 第三原則44 點石成金睽43 炊煙裊裊家人43 由實力到勢力頤14 生命論第15章 不詳之吉訟2 老子說什麼48 寧做雪中送炭事無爲錦上添第10章 羅馬正在建造大有第5章 永遠的龍馬精神坤第3章 善惡之源謙6 老子的道是不是原創26 師比無相論22 言天徵人論65 有眼光睽29 無平不陂無往不復第21章 躺在母親的懷裡豫28 三個目標說比否大畜及73 如何脫困困第8章 蝴蝶效應屯62 治國九策其五旅50 建國大業在此一舉57 不戰而勝天子以聲威懾於人72 旋風揚塵安得不升升65 有眼光睽41 心性自然說無妄52 何以聚才萃2728 君子之門也必賁壓第二十三二十四章 擋門之木3 道之爲本名之爲衣54 論法與律35 統一論兩千年一月二十九40 論生命內核的產生復59 治國九策其二漸51 女人必讀你夠不夠格成爲一第6章 乾元動力與永遠動力既41 心性自然說無妄第2章 獨霸天下的秘密井第9章 羅馬是怎樣建成的小畜67 易的無爲與老子的無爲20 印度論第4章 王者之道方圓天下乾第16章 水土之爭吉祥之兇48 寧做雪中送炭事無爲錦上添32 戰爭論42 登高望遠大畜50 建國大業在此一舉5 爲什麼說老子的治是半璧4 第三原則38 內在與外在賁第18章 手段與目的揭示帝王67 後記易是一部史詩35 統一論兩千年一月二十九
61 治國九策其四豐40 錢多的憂慮美滋滋的煩惱59 治國九策其二漸20 印度論1 老子是半璧67 易的無爲與老子的無爲第13章 沒有誰一開始就是易的66 治國九策其九節75 天下鼎震23 論等需20 印度論63 治國九策其六巽52 何以聚才萃54 論法與律35 財路說蠱臨40 論生命內核的產生復第18章 手段與目的揭示帝王第20章 天下之火用諸天下之23 論等需39 君子隱居隱之有道32 過猶不及大過12 論沙與珠第14章 當生之維艱時需第6章 乾元動力與永遠動力既38 沒有永遠的盟友恆61 大壯及小人之詭道論9 論發展因素76 治國九策代後記26 師比無相論64 治國九策其七兌54 論法與律69 國之大計非決不行45 上帝爲什麼發笑68 國之大策損益之道損益41 太陽照在地平線上晉43 由實力到勢力頤第22章 龍隱於澤隨19 日本說62 治國九策其五旅1 老子是半璧第6章 乾元動力與永遠動力既7 系統論論單純市場經濟的必然39 君子隱居隱之有道58 治國九策其一艮47 貨當其值人當其用無爲而51 財富論五財富與需求的絕對4 第三原則44 點石成金睽43 炊煙裊裊家人43 由實力到勢力頤14 生命論第15章 不詳之吉訟2 老子說什麼48 寧做雪中送炭事無爲錦上添第10章 羅馬正在建造大有第5章 永遠的龍馬精神坤第3章 善惡之源謙6 老子的道是不是原創26 師比無相論22 言天徵人論65 有眼光睽29 無平不陂無往不復第21章 躺在母親的懷裡豫28 三個目標說比否大畜及73 如何脫困困第8章 蝴蝶效應屯62 治國九策其五旅50 建國大業在此一舉57 不戰而勝天子以聲威懾於人72 旋風揚塵安得不升升65 有眼光睽41 心性自然說無妄52 何以聚才萃2728 君子之門也必賁壓第二十三二十四章 擋門之木3 道之爲本名之爲衣54 論法與律35 統一論兩千年一月二十九40 論生命內核的產生復59 治國九策其二漸51 女人必讀你夠不夠格成爲一第6章 乾元動力與永遠動力既41 心性自然說無妄第2章 獨霸天下的秘密井第9章 羅馬是怎樣建成的小畜67 易的無爲與老子的無爲20 印度論第4章 王者之道方圓天下乾第16章 水土之爭吉祥之兇48 寧做雪中送炭事無爲錦上添32 戰爭論42 登高望遠大畜50 建國大業在此一舉5 爲什麼說老子的治是半璧4 第三原則38 內在與外在賁第18章 手段與目的揭示帝王67 後記易是一部史詩35 統一論兩千年一月二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