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大唐朝廷的歡樂頌

?當范陽節度使兵變的消息傳到長安城時,已經是十幾天以後了,唐玄宗李隆基還在華清摟着大美女楊貴妃泡溫泉“啪啪啪”,享受着冬日的暖陽和美女的溫存。(閱讀最新章節首發)

雖然泡澡很香豔,很容易激活已經老化了的腎腺素,然而,這一次泡溫泉,李隆基心裡很堵得慌,整天提心吊膽的。讓唐玄宗李隆基泛堵的沒有別人,只有安祿山,他曾經邀請安祿山一起去華清泡溫泉,並因此進行了準備,準備好好感化安祿山。但是,他的邀請遭到了拒絕,安祿山根本不買他的人情。

地球人都知道,歷史曾經偉大的唐玄宗李隆基是整個國家最大的那一個。他一直掌控着朝廷至高無的權力,從來沒有過被拒絕的經歷。而現在,安祿山竟然敢於拒絕他的邀請,這說明,安祿山已經不受自己控制了,因此,他的內心很忐忑,甚至有了不祥的預感,害怕聽到安祿山反叛的消息。憂鬱像大山一樣壓迫着李隆基,對此,李隆基決定給安祿山一個顏色看,下達詔令,將他的族兄安思順調離河東,派往更遠的朔方擔任節度使。

唐玄宗李隆基給了安祿山一個警告,讓他不要太得意了,知道什麼是畏懼,從那以後,李隆基晝夜都盼望着能接到安祿山啓程到長安的消息。這一天,他終於接到了安祿山向長安開進的消息,但是,這一次,安祿山不是僅僅帶幾個隨從和大批的珍寶,而是帶着15萬拎着菜刀的打手來的。

在那一瞬間,李隆基被巨大的失敗感包圍。他不得不承認,在過去的幾十年裡,自己是一個驕傲自大的瞎子,而且是剛愎自用的瞎子不是沒有人告訴過自己,安祿山必然要造反!

具有一點粗淺的歷史知識的人都知道,“安史之亂”不是一朝一夕爆發的,而是醞釀了很久的行爲,正因爲陰謀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會有相當多的蛛絲馬跡,在這之前,曾先後有三位朝廷大佬向李隆基說過安祿山會謀反。據《舊唐書》記載,宰相張九齡因爲討厭安祿山的“狡黠”,所以告他“面有逆相”且有“狼子野心”;大將王忠嗣因爲李林甫對自己“日求其過”,於是告他的親密同夥安祿山日後“必反”;楊國忠因爲擔心安祿山與自己爭奪相位,因此多次“前言其悖逆之狀”。

在國古代,把“謀反”的帽子扣到政治對手的頭,是一種屢試不爽的政治鬥爭手段,以後也是如此。在個人利益、權欲和財富面前,無論是風度翩翩的張九齡,沉穩持重的王忠嗣,異常奸詐的李林甫,還是粗魯霸道的楊國忠,都把頗受皇帝寵愛的安祿山視爲眼釘,肉刺,欲除之而後快。然而,因爲唐玄宗李隆基的一味護犢子,安祿山每次都是有驚無險,躲過了無數次的陷阱,可以說,安祿山是國曆史歷代權臣最幸運的,沒有之一。

其實,最早預見安祿山必然造反的人不是這些所謂的大政治家,而是和政治不沾邊的大詩人李白。

地球人都知道,李白不僅是詩人學者,更是一個旅行家,早在戰爭之前很久的天寶十一年(公元752年)十月,李白在遊歷途去了一趟幽州。

因爲李白做過朝廷的待招,名氣很大,當時的官員都以能和李白結交爲榮,安祿山也沒能免俗。在幽州,李白受到了安祿山的熱情接待,親眼目睹了安祿山的囂張氣焰,因此,敏銳的預見了安祿山謀反的必然性。

這不是憑空瞎猜的,而是有歷史依據的。在幽州,李白寫了《幽州胡馬客歌》,詩的“胡馬客”是暗指安祿山,“綠眼虎皮冠,笑拂兩隻箭”,形象的描繪出了安祿山的陰險狡詐。“疲兵良可嘆,何時天狼滅”,則道出了原武備鬆弛,未來的平叛遙遙無期,憂國憂民之心溢於言表。

這個“胡馬客”是安祿山,這一點絕無疑問,起碼歷史是這麼告訴後人的。如果有哪位存疑,還有另一個人堪配這個榮譽稱號,那麼,請告訴全國人民,真正的“胡馬客”是誰。

對於如此重要的軍事情報,作爲一個愛國憤青,李白是有舉報的責任的,而沒有沉默的義務,然而,他選擇了沉默。這一點,嚴重不符合他憂國憂民的作風,仔細探究下來,李白有難言之隱。當時,安祿山正紅得發紫,昏聵的唐玄宗李隆基給了他極度的信任,崇信程度之深,甚至連御史大夫和當朝宰相都扳不倒他。李白一個被放逐的失勢落落魄人,所說的話又有多少分量!

對於這一點,李白在自己的詩歌《相和歌辭猛虎行》裡,一句“有策不敢犯龍鱗,竄身南國避胡塵。”反映出了李白當年心存畏懼、有話難訴的矛盾和痛苦。

除了李白,還有另一個大學者看出了安祿山的狼子野心,這個人是顏真卿。相朝大臣們的口舌官司,平原郡(治今山東省陵縣)太守顏真卿早看出安祿山的不臣之心。

現代的國人,幾乎沒有人不知道顏真卿是最著名的書法家,沒有之一,他的知名度遠遠超過了唐玄宗李隆基。但是,僅限於此,很少有人知道,他還是著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在政治軍事方面頗有建樹,在敵後孤軍奮戰,指揮軍隊打擊了叛軍,最終爲了國家而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對於這樣的民族英雄,應該大書特書的,下面,我們瞻仰顏真卿他老人家的生平。顏真卿,字清臣,祖籍山東臨沂,3歲時喪父,由母親撫養長大。

沒有父親的孩子,一般有兩個結局,一個是成了小流氓,如果不被人砍死,是在懂事以後自怨自艾,以前不學好耽誤了學習,致使一生庸庸碌碌;另一個是更早立事,自尊自愛,刻苦進,孔子如此,孟子如此,岳飛也是如此。

令人慶幸的是,顏真卿屬於後者。沒有了父親的庇護,他自小發憤圖強,努力讀書。天總是眷顧勤奮的孩子,他在26歲時了進士,金榜題名,順利踏仕途。很快,由監察御史轉殿侍御史,在御史臺下屬的三院之一的察院任職。

在此期間,御史吉溫出於私怨陷害御史丞宋渾(前宰相宋之子),羅列罪名,欲置其欲死地。

大臣們一律禁言,顏真卿看不下去了,於是奏摺喊冤“奈何以一時忿,欲危宋後乎?”

當時,宰相楊國忠和吉溫正打得火熱,看到顏真卿強出頭心裡有氣,因此,隨便找了一個藉口,將顏真卿一腳踢出朝廷,趕到外面做地方官,降職爲平原(今德州市陵縣)太守。

因爲平原郡緊鄰幽州,在平原太守的任,顏真卿更容易感受到安祿山的威脅,覺察到安祿山有造反的可能,在沒事兒寫着顏體字的時候,他在心盤算應對之策。對策其實很簡單,是加固城防,要知道,籬笆緊了,狗跳不進來。不過,在當時,平原郡屬於河北道,是安祿山的屬地,他想瞞過狡猾的安祿山還真是不容易。

顏真卿沒有辦法,只有等。

天總是眷顧有心人的,在時光流逝之,一場漫天的大雨不期而至,平原郡頓成澤國。

當時,因爲生產力的限制,所有的城牆都是夯土建造的,青磚只有在宮殿和官衙使用,甚至是宮殿和官衙也不是都能用青磚的,這個情況具有廣泛性,是偉大的都城長安也是如此。而地球人都知道,土沒被火燒過,遇到水是一灘泥。黃土版築的城牆,在大雨浸泡之,不崩塌是無法解釋的。

果然,天給了一個合乎情理的答案,大雨連綿不止,平原郡陳舊的城牆發生了崩塌。

水火無情,百姓們對着雨天罵娘,而顏真卿卻是另一份心情,用魯南話大讚“俺的娘啊!”

大雨剛停,洪水還沒有完全消退,顏真卿迫不及待的行動了,以城牆崩塌爲由,在平原郡大興土木,建設城市設施。

顏真卿不僅對城牆重新加固,而且在舊城牆的基礎加高,以排洪澇爲名加寬護城河,修建了防禦能力更強的甕城,更換了殘破的城門。

加固了城防,這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顏真卿很清楚自己還有很多事情要做,派人到各地購買糧食,充實了糧倉。

有了堅固的城防,糧食儲藏豐富,具備了應對突發事件的物質基礎,但是,戰爭的關鍵因素是人,沒有一支足夠強大的軍隊,一切都是浮雲。

按照朝廷的規定,平原郡配有3000府兵,這些軍隊維持治安夠用,打仗不夠了。

顏真卿可以修城牆,可以儲藏糧食,但他不敢公然招募士兵,因爲這會徹底驚醒安祿山。而他知道,如果觸怒了安祿山,他很快會打包走人。

然而,坐等災難到來不是顏真卿的風格,他想出了一個偷天換日的方法,以清查戶口爲名,清點了轄區內壯丁的數量,並按地域登記造冊。

這樣做有一個好處,只要聽到風吹草動,立刻可以按名冊徵召丁壯入伍,短時間可以組成一支強大的軍隊。

顏真卿整得熱鬧的,表面卻是一副公子哥的姿態,每日與賓客泛舟飲酒,喝的醉醺醺的。一旦醒了,也不問政事,到處給人家題詞,接受吹捧,製造了不問世事的假象,以迷惑安祿山。

雖然顏真卿極力掩蓋,但是,沒有不透風的牆,平原郡修城的消息很快傳到了安祿山的耳朵裡。

果然像顏真卿想的那樣,安祿山沒有看重這條至關重要的情報。在他看來,“百無一用是書生”,顏真卿是一個書法家,膽小怕事,修城也是保護自己的身家性命,不用管他了。

是如此,在安祿山的眼皮子底下,顏真卿完成了備戰,平原郡成了堅固的堡壘。

安祿山在范陽起兵以後,給顏真卿發了一道命令,讓他率領平原、博平兩地總計7000士兵駐守黃河渡口,爲叛軍渡河提供方便。

顏真卿很高興的接受了命令,熱情洋溢的送走了使者。不過,一回到城裡,他的臉色變了,將安祿山的軍令扔進了茅坑,然後伏案寫一封奏摺,命令親信騎着快馬,馬不停蹄的送往都城長安,向朝廷報告安祿山造反的消息。

這封奏摺是安祿山舉行叛亂之後,唐玄宗李隆基接到的第一份地方官府送達的正式書。

有意思的是,顏真卿的奏摺到達長安之前,李隆基正被失望的情緒籠罩,幾天來,他連續接到郡守投降安祿山的消息,不禁感嘆道“河北道二十四郡的郡守,沒有一個忠君愛國的義土嗎?”

看罷顏真卿的奏摺,唐玄宗李隆基五內雜陳,內心感嘆滿朝大臣渾渾噩噩,竟沒有一個顏真卿更有眼光!

李隆基埋怨大臣們尸位素餐,卻沒想想自己的責任,顏真卿忠貞愛國,在朝廷裡打工多年,他至今都沒有見過。

顏真卿的奏摺徹底證明了安祿山的反叛是真,李隆基悲哀的想,當初自己瞎了眼,被那個裝着忠心的大肚子所迷惑,喂肥了安祿山這頭狼,現在,終於遭到報應了。

在李隆基的嘆息之,安祿山的軍隊在攻城略地,戰火即將越過黃河。感受到了戰爭的壓力,河北、河南的地方官員的求救書雪片般的送到了華清宮,心是兩個字救命!搞得李隆基幾乎都要瘋了。

心急火燎的李隆基顧不得在華清宮溫柔了,趕進返回了大明宮,召集羣臣,召開御前會議。

朝的大臣們都知道了安祿山造反的消息,因此,知道這次會議的主題是什麼。大臣們沉重的想,好日子還能過幾天!這一份憂鬱發自內心,每個人的臉色都如喪考妣。

所謂有哭的有笑的,大臣們異常失落,唯有一個人笑逐顏開,似乎一不留神了大樂透,而且是倍投。

這個人不是別人,正是唯恐天下不亂的大唐宰相楊國忠。別人還苦惱於如何消除國家禍患,能夠保住自己的富貴,而楊國忠則得意於自己有一雙看到未來的眼睛“看,我說得沒錯吧,我早說安祿山要反,你們還不信,哼!”

楊國忠得意洋洋的吹牛,但所有的人都沒有迴應,因爲這些人都知道,安祿山造反是遲早的事兒,但不是現在,都是你這廝做得太過分,逼得安祿山造反啦。

這些人更不知道,翻開歷史我們會看到,當時的安祿山已經病入膏肓,如果按照安祿山等待李隆基死後再反叛的本意,他很可能活不過李隆基。一旦安祿山病死在牀,安祿山的後人資歷淺,無法調動軍隊,叛亂會無形消弭了。如果事情這樣發生,我們不會知道安史之亂,不會知道曾經有過黃巢這樣一個混蛋人,大唐盛世會延續,歷史也會更精彩。

可惜的是,這是假設,因爲有了楊國忠,假設變成了現實,讓歷史再一次陷入了苦難。

大臣們在心問候楊國忠的親孃,甚至祖宗八代,然而,這些話只能藏在心裡,因爲非常時期,安祿山已經成了人民公敵,誰爲他說一句話,都會被處以極刑。

楊國忠的吹牛沒有獲得掌聲,因此有些失落,於是,他不再搭理衆位同僚,對李隆基說道“陛下,現在要謀反的只有安祿山一個人,他手下的將士未必和他一條心。臣以爲,不出十天,安祿山的腦袋必然會被送到長安。”

楊國忠的這句話如果放在初唐,他描述的前景或許可以期待。因爲那時軍隊並非職業化,軍隊的統帥無法做到一呼百應,即便哪一個腦袋進水了搞叛亂,挺不了多久會分崩離析。

如果軍隊的統帥具有超凡的魅力,反叛的軍隊始終忠心耿耿,那也不怕,因爲大唐朝廷始終貫徹着“以關制四方”的原則,在關內駐有重兵,能夠抵擋任何的不測和突發事件。

現在則不同了,在李隆基兵制改革之後,各地藩鎮具有絕對的權力,安祿山統領范陽和平盧的職業軍人已經10幾年了。長久的耳鬢廝磨,無疑會加強友誼,他們早穿了一條褲子,想要指望他們起內訌,在可預見的短時間內根本不能現實。

最要命的是,關軍事糜爛,府兵的戰鬥力極差,戰鬥力甚至趕不城管,對付零星的盜匪遊刃有餘,根本無力應對一場廣泛意義的戰鬥。具有一定戰鬥力的金吾軍的情況也不怎麼樣,人數偏少,還要承擔保衛京畿的重擔,難於應對大規模的戰爭。

敵強我弱的形勢非常明顯,朝廷處在空前的危機之。然而,小流氓出身的楊國忠並不明白這一點,而老眼昏花的唐玄宗李隆基同樣也是不明白,他們都把安祿山想得太簡單了。

李隆基和楊國忠一問一答,將氣氛調節的很輕鬆,而大臣們則面面相覷,一言不發。這次會議皆大歡喜,很快在輕鬆的氣氛結束了。

輕敵的歡樂情緒在長安城的空蔓延,彷彿揮之不去的夢魘。滿朝大臣放下了心事,該喝酒的喝酒,該泡妞的泡妞,該賭錢的賭錢,該收銀子的收銀子,彷彿沒什麼事兒一般。

冬日的微風,長安城的天空依然湛藍,“歡樂頌”的旋律正濃。

第280章 搜查安府第120章 楊釗改名第279章 郡主成婚第95節 馬老四第241章 戰爭、戰爭第180章 兄弟相會第211章 鴕鳥比賽第225章 河灘之戰第59章 神秘的女孩第281章 送馬試探第184章 不速之客第323節 李嗣業殉國第220章 穆斯林總督的詭計第250章 杜環被俘第116章 拜會虢國夫人第86章 又見艾洛麗亞第327節 母馬計第25節 輪臺大捷第34節 奈何做賊第94節 追兵第188章 烈女第263章 安祿山不見了第200章 高仙芝的報復第92節 莫賀達乾的囚徒第322節 安慶緒遜位第246章 唐軍左翼潰敗第116章 拜會虢國夫人第262章 不請自到的安祿山第17節 再見煙花第17節 再見煙花第19節 孤身遇險第322節 安慶緒遜位第182章 又見煙花第258章 呼羅珊警報第92節 莫賀達乾的囚徒第145章 呼羅珊的來客第266章 邊令誠夜訪第95節 馬老四第2章 雪夜奇遇第149章 野人的家園第105章 圍魏救趙第294章 潼關血戰第92節 莫賀達乾的囚徒第120章 楊釗改名第56章 夢斷子午谷第168章 達扎路恭元帥的猶豫第315節 太原保衛戰第137章 勒索第266章 邊令誠夜訪第160章 社會大哥哥舒翰第232章 唐軍出現在怛邏斯城第46節 有朋自遠方來第301節 秘密接頭第57節 路遇屍體第38節 大賀氏第224章 康國的偷襲行動第97節 莫賀達幹第3節 阿犖山第154章 死亡行軍第288章 搞笑的滎陽之戰第271章 聯手哥舒翰第271章 聯手哥舒翰第131章 一代天驕王忠嗣第34節 奈何做賊第295章 烈士顏杲卿第30節 虯髯漢子第217章 短兵相接第61節 席元慶第314節 火燒叛軍第314節 火燒叛軍第60節 死裡逃生第91章 別了,突騎施第32節 互市馬牙郎第211章 鴕鳥比賽第183章 抱得美人歸第253章 陌刀軍破敵第14節 強盜打劫第139章 盾兵婆勒川第291章 顏氏兄弟的鴻門宴第190章 拔汗那王阿悉蘭達幹第89章 逃出生天第259章 薩珊王朝的寶藏第295章 烈士顏杲卿第18節 伏擊第283章 大唐朝廷的歡樂頌第123章 平盧軍節度使第273章 臨危受命第136章 程千里敗了第116章 拜會虢國夫人第250章 杜環被俘第22節 滑頭小子鄭德詮第118章 馬球大賽第217章 短兵相接第98節 敏感的粟特人第5節 賣刀第314節 火燒叛軍第148章 卡赫塔巴第198章 石國投降第135章 折戟石堡城第311節 血戰羣敵
第280章 搜查安府第120章 楊釗改名第279章 郡主成婚第95節 馬老四第241章 戰爭、戰爭第180章 兄弟相會第211章 鴕鳥比賽第225章 河灘之戰第59章 神秘的女孩第281章 送馬試探第184章 不速之客第323節 李嗣業殉國第220章 穆斯林總督的詭計第250章 杜環被俘第116章 拜會虢國夫人第86章 又見艾洛麗亞第327節 母馬計第25節 輪臺大捷第34節 奈何做賊第94節 追兵第188章 烈女第263章 安祿山不見了第200章 高仙芝的報復第92節 莫賀達乾的囚徒第322節 安慶緒遜位第246章 唐軍左翼潰敗第116章 拜會虢國夫人第262章 不請自到的安祿山第17節 再見煙花第17節 再見煙花第19節 孤身遇險第322節 安慶緒遜位第182章 又見煙花第258章 呼羅珊警報第92節 莫賀達乾的囚徒第145章 呼羅珊的來客第266章 邊令誠夜訪第95節 馬老四第2章 雪夜奇遇第149章 野人的家園第105章 圍魏救趙第294章 潼關血戰第92節 莫賀達乾的囚徒第120章 楊釗改名第56章 夢斷子午谷第168章 達扎路恭元帥的猶豫第315節 太原保衛戰第137章 勒索第266章 邊令誠夜訪第160章 社會大哥哥舒翰第232章 唐軍出現在怛邏斯城第46節 有朋自遠方來第301節 秘密接頭第57節 路遇屍體第38節 大賀氏第224章 康國的偷襲行動第97節 莫賀達幹第3節 阿犖山第154章 死亡行軍第288章 搞笑的滎陽之戰第271章 聯手哥舒翰第271章 聯手哥舒翰第131章 一代天驕王忠嗣第34節 奈何做賊第295章 烈士顏杲卿第30節 虯髯漢子第217章 短兵相接第61節 席元慶第314節 火燒叛軍第314節 火燒叛軍第60節 死裡逃生第91章 別了,突騎施第32節 互市馬牙郎第211章 鴕鳥比賽第183章 抱得美人歸第253章 陌刀軍破敵第14節 強盜打劫第139章 盾兵婆勒川第291章 顏氏兄弟的鴻門宴第190章 拔汗那王阿悉蘭達幹第89章 逃出生天第259章 薩珊王朝的寶藏第295章 烈士顏杲卿第18節 伏擊第283章 大唐朝廷的歡樂頌第123章 平盧軍節度使第273章 臨危受命第136章 程千里敗了第116章 拜會虢國夫人第250章 杜環被俘第22節 滑頭小子鄭德詮第118章 馬球大賽第217章 短兵相接第98節 敏感的粟特人第5節 賣刀第314節 火燒叛軍第148章 卡赫塔巴第198章 石國投降第135章 折戟石堡城第311節 血戰羣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