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搜查安府

安祿山在磨刀霍霍,尋找着幹掉安祿山的藉口,然而,這個任務註定很難完成,因爲唐玄宗李隆基依然還在眷顧着安祿山。

有一天,李隆基和高力士嘮家常,忽然說道:“朕今老矣,打算將管理國家的大事付之宰相處理,邊境上的事讓安祿山統帥諸將把持,你這個老東西還擔憂什麼!”

高力士聽到李隆基得心裡話,有如晴天霹靂,唐玄宗李隆基瘋了!他選這兩個都不是好鳥,一個比一個不是東西。但是,比較起來,楊國忠就是貪,還沒有危害朝廷的野心。如果將邊境上的兵力都‘交’給安祿山,那麼,這是鼓勵安祿山造反啊!

想到這裡,高力士顧不得給李隆基捶‘腿’了,急忙跪稟道:“老奴聽說,雲南邊境屢次折兵,朝廷兵源緊張。現在,安祿山手握重兵,一旦謀反,聖上將何以制之?老奴恐怕萬一有變,天下的大勢不可挽救!”

高力士的話揭開了李隆基長久刻意迴避的問題,因此,讓他的思想變得惡劣,因爲不知道如何去應對,於是未置可否,喃喃地說道:“愛卿別說了,朕頭痛得厲害,且容朕好好想想。”

想來想去,唐玄宗李隆基依然認爲安祿山忠誠可靠,值得信任。不過,中國的人世間有句俗語,就是“不怕沒好事,就怕沒好人!”

對於這句熟的不能再熟的俗語,中國人是很瞭解的。然而,對於這句話的體會,相信是因人而異的,安祿山一定會深有感觸,雖然他很沒文化。

公平的說,唐玄宗李隆基是十分相信安祿山的忠誠的,而且一直相信了好多年,這一點,對於安祿山來說,是十分幸福的事,因而保證了他的飛黃騰達。然而,楊國忠的晝夜不停地勸說,讓李隆基的內心多少有了一些懷疑。

人是很奇怪的動物,一旦有了疑心,那麼,很容易找出懷疑的地方。這些天以來,得到了安祿山身體多病的報告,唐玄宗李隆基的內心就犯了覈計。

安祿山胖是不假,這些年來,就沒看到他苗條過,特別是當了平盧節度使以後。正因爲他心寬體胖,李隆基才認爲他就知道吃,沒有別的心思。但現在就不一樣了,所謂父子情深,兒子成婚,父親卻不到場,這是有悖於常理的。從理論上說,而有悖於常理的東西,是極容易讓人產生聯想的。

唐玄宗李隆基手端着茶杯,心裡慢慢琢磨着,安祿山不敢到長安,是因爲身體不好,還是怕見到我?

忽然,唐玄宗李隆基想起來一件事,在安祿山上次離開長安時,地方官來報:“安祿山乘坐大船,晝夜不停,過郡縣不下船,日夜數百里。”當時,自己心裡還暗笑,這個土包子,這麼想家都是媳‘婦’勾的。現在看來,不是這麼回事兒,安祿山或許是害怕我。

心底無‘私’天地寬,坦‘蕩’的人沒有畏懼,有了畏懼,就是有了‘私’心!安祿山如果心裡沒鬼,爲什麼要害怕?想到這裡,唐玄宗李隆基渾身一‘激’靈,幾乎冒出了冷汗。本小說手機移動端首發地址:

人一旦懷疑上誰,那麼,曾經的種種好處都變成了別有用心。這不是空‘穴’來風,而是符合人類的本‘性’的,相信大部分人都有如此的‘陰’暗心態,唐玄宗李隆基也是如此。

唐玄宗李隆基的疑慮無法化解,因此心事重重,思來想去,這麼懷疑不是辦法,於是準備進行火力偵察。

唐玄宗李隆基的炮彈就是派出特使,反正他是老大,派人看望遠在千里之外的小弟不犯‘毛’病。

唐玄宗李隆基的特使是朝廷的給事中裴士淹。

給事中是一個古老的官職,大唐朝廷延續下來,爲‘門’下省之屬官,掌駁正政令之事。

當時,按照年初的計劃,給事中裴士淹恰巧要前往河北考察幹部,順便慰問當地駐軍。而河北正是安祿山范陽軍鎮的中心地帶,順便看望安祿山名正言順,不惹人懷疑。

裴士淹得到了唐玄宗李隆基的秘密授意,馬上出發,稀裡糊塗的考察了幹部,然後如期抵達幽州。

裴士淹是中央領導,按理說,京官出城長三級,各地的大佬不管是級別高低,一定會熱情接待,因爲打狗看主人,不給京官面子,就是不給皇帝面子。但是,讓他無比意外的是,他受到了結結實實的冷落。

以前,每逢朝廷使節前往范陽,不管職務高低,節度使安祿山都會熱情地出城迎接,然後攜手進城,及盡地主之誼。然而,自從長安勝利大逃亡後,安祿山改了規矩,對於朝廷的使節,一般不再出城迎接,而只是在城中的節度使衙‘門’接見了事。

任何事情的改變都有一個理由,安祿山也不例外,他的理由很簡單,有病,胖得走不動道。

裴士淹‘性’格寬厚,雖然有些不爽,也沒有太在意,畢竟,安祿山是郡王,郡王有點架子也正常。然而,讓他頗感意外的是,安祿山不僅不迎接,而且閉‘門’不見,一直冷落了他20多天。

裴士淹被曬在了館驛,急得猶如熱鍋上的螞蟻,幾乎都要瘋了。他無數次的詢問了陪同人員,得到的答覆符合標準答案:郡王身體欠佳,正在休養。

不僅如此,裴士淹的行動受到了限制,到哪裡都有當地官員陪同,僅限於小範圍活動,不能出幽州內城一步,到城外走一走就更不可能了。

時光在等待中消失,焦慮萬分的裴士淹終於等到了“郡王召見”的消息。

裴士淹興沖沖的來到了范陽節度使府衙,不過,他的心情很快變得灰暗。他驚訝的發現,安祿山的神情落寞,有些漫不經心,‘肥’大的胖臉上帶着揮之不去的傲慢。

裴士淹早就聽聞了安祿山用心不軌的故事,當即心中一冷,這廝不會真的有反心吧?

安祿山心不在焉,簡單的詢問了唐玄宗李隆基的起居,誇獎裴士淹要好好幹,然後藉口身體尚未復原,接見草草收場。

安祿山一反常態,這是有原因的,因爲裴士淹不是宦官,不是唐玄宗李隆基身邊的人,而是楊國忠的屬下。對於楊國忠,他沒有什麼好客氣的,如果不是高尚等人的規勸,他甚至懶得走這個過場,這也是他把裴士淹仍在角落裡冷藏的原因了。

然而,安祿山錯了,他可不知道,這個裴士淹具有雙重身份,既是唐玄宗李隆基的人,也是楊國忠的人。

裴士淹忐忑不安的回京覆命,關起‘門’來打了一份報告,一式兩份,分別呈送了唐玄宗李隆基和宰相楊國忠。

唐玄宗李隆基接到報告以後,似乎不太相信,但也不得不相信,長嘆了一聲就扔到了一旁。

而楊國忠的態度卻和唐玄宗李隆基得態度截然相反,甚至大喜過望,對左相韋見素誇耀道:“你看,我看得真沒錯,這個胡人真要謀反!”

正因爲有了這一份報告,楊國忠更加堅定了整倒安祿山的決心。不客氣的說,此時的楊國忠已經把扳倒安祿山上升爲人生第一要務,別的工作完全‘交’給韋見素去處理。

正在楊國忠準備安祿山的黑材料時,恰在此時,安祿山爲了麻痹朝廷,給自己更多的準備時間,卻相繼上奏報捷,說是自己數次打敗奚、契丹部落,俘獲士卒3000餘人。這讓唐玄宗李隆基十分高興,在朝堂上大大誇獎了幾句。

楊國忠沒轍了,準備好的材料不敢上報,但是,讓他就這麼算了可不成,於是,加緊蒐集安祿山的證據。然而,安祿山勢力龐大,朝裡朝外都有人,捧臭腳的很多,扳倒他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須有謀反的證據,而且是鐵的證據。

楊國忠伸出了獵犬的鼻子,到處嗅着安祿山謀反的味道,先派‘門’客賽昂與何盈潛伏臥底,嚴密監視安祿山在京城的宅邸。但是,讓他失望的是,安祿山的尾巴夾得很緊,他找不出下嘴的地方。

楊國忠雖然是一個政客,但他具有流氓的底子。而流氓和政客的區別是,政客暗地裡黑人,動了手也是笑眯眯的,流氓卻可以公開的叫板,光着膀子赤膊上陣,拎着菜刀砍人。

楊國忠使出了流氓手段,公然採取了行動,趁着安祿山的世子安慶宗在岐王府流連忘返之際,假傳聖旨,派京兆尹章仇兼瓊包圍其住宅,搜查了安祿山在長安的府邸。

安祿山是有錢人,而且是有錢有權的那一類。有錢人會擺譜,特別是窮人乍富的,炫耀的心態更濃。安祿山打小兒受窮,因此對享受的追求是沒有止境的,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他在長安的府邸很豪華,完全按照大唐親王府的標準建設,府邸佔地寬廣,‘門’樓巍峨,庭院小橋流水,鮮‘花’盛開,室內珍玩陳列,極爲富麗堂皇。

楊國忠派出的手下都是京城的辦案高手,他們把安祿山的住宅仔仔細細地搜查了一遍,甚至耗子窩都沒有放過。然而,搜查的結果令人失望,沒有任何證據證明安祿山要謀反。

安祿山早就防着楊國忠耍流氓,他和京城的來往信件,都是由暗樁劉洛谷保存,沒有一個字兒放在了府邸。

證據沒找到,那就找證人吧,反正人證物證都是證!恰巧,安祿山的幾個‘門’客李起、安岱、李方來等候世子回家,暫時居住在安祿山的府邸,都被當作證人抓進了御史臺監獄。

楊國忠渴望從他們的口中得到安祿山謀反的線索,因此,下令動真格的,嚴刑拷打。然而,他又一次失敗了,儘管這些人被打得奄奄一息,一個一個的胡說八道,甚至將安祿山專‘門’搞兒媳‘婦’的破事兒都說了,卻沒有人提供他希望的得到的口供。

安祿山爲人機警,他雖然有了謀反意圖,但控制的很嚴,只有高尚和嚴莊等幾個心腹知道,甚至史思明都不清楚安祿山的真正意圖。李超等人是一般的幕僚,自然不能得到更多的機密。

楊國忠碰了一個燙手的山芋,因爲他知道,安祿山不是普通人,而是天字號的大老虎。自己沒有抓住人家的小辮子,卻給人家一個把柄,安祿山絕不可能善罷甘休的。

楊國忠一不做二不休,索‘性’無賴得徹底,下達了命令:一個都不放過,全部秘密處死!

這就是流氓和一般人的區別,一般人講究規矩,流氓不講究規矩,一般人按套路出牌,而流氓沒有套路,不按常理出牌。

李起等人最爲倒黴,本意是到長安城吃一杯喜酒,順便遊覽市容,誰想到,喜酒是喝到了,卻一不留神喝進了監獄。在監獄裡捱了一頓胖揍,以爲坦白從寬吧,又讓人家在脖子上拴上一根繩子,吊到房樑上成了臘‘肉’。

最可憐的是,死了也不能入土爲安。屍體讓獄卒半夜扔進了終南山,便宜了餓得眼睛發藍的豺狼虎豹。

楊國忠再一次敗在了安祿山的手下,但是,嚴格說起來,楊國忠這次突擊逮捕並非一無所獲,還是取得了一個成果,一個驚人的成果打草驚蛇。

第183章 抱得美人歸第130章 石堡城的攻防史第114節 裝傻的武夫第40節 捕俘(2)第276章 賄賂特使第292章 邊令誠生氣第321節 叛軍內訌第281章 送馬試探第315節 太原保衛戰第34節 奈何做賊第38節 大賀氏第216章 背水列陣第113節 慘烈的睢陽第192章 暗夜接頭第66節 兵變第46節 有朋自遠方來第271章 聯手哥舒翰第153章 阿拔斯的黑旗第193章 阿拉木機王子第137章 勒索第2章 雪夜奇遇第18節 伏擊第110節 馬老四來了第112節 華清宮第60節 死裡逃生第145章 呼羅珊的來客第135章 折戟石堡城第214章 會晤卡赫塔巴第29節 煙花去哪兒了第258章 呼羅珊警報第61節 席元慶第72節 血戰第98節 敏感的粟特人第263章 安祿山不見了第265章 楊國忠的震怒第41節 裡應外合第255章 可恥的背叛第112節 華清宮第205章 封常青殺人第154章 死亡行軍第263章 安祿山不見了第16節 飛來橫禍第72節 血戰第234章 頓兵于堅城之下第319節 睢陽陷落第65章 段秀實發威第89章 逃出生天第84節 遭遇突騎施遊軍第167章 吐蕃贊普第17節 再見煙花第103節 討伐達奚部第100節 拜火教第94節 追兵第53章 牛大小姐私奔第244章 黑衣大食第308節 馬嵬坡第75節 威風的蘇祿可汗第88節 英雄末路第269章 阿布思反了第46節 有朋自遠方來第316節 長安爭奪戰第320節 光復洛陽第36節 捉生將第194章 和義公主第62章 小茅屋第285章 洛陽守備第133章 吐蕃贊普嫁公主第265章 楊國忠的震怒第105章 圍魏救趙第264章 安祿山逃出生天第57節 路遇屍體第102章 死皮賴臉的封常青第242章 戰火再一次燃燒第123章 平盧軍節度使第241章 戰爭、戰爭第216章 背水列陣第228章 祭告河神第131章 一代天驕王忠嗣第33節 倒黴的牛羊販子第194章 和義公主第189章 翠兒第148章 卡赫塔巴第4節 追尋寶刀第185章 面聖第92節 莫賀達乾的囚徒第326節 李抱玉和白孝德第153章 阿拔斯的黑旗第172章 殺人立威第208章 拔汗那王的商隊第204章 誰剋扣了軍餉第113節 慘烈的睢陽第273章 臨危受命第133章 吐蕃贊普嫁公主第216章 背水列陣第41節 裡應外合第157章 徵召秘密特使第179章 千鈞一髮第287章 陳留大屠殺第139章 盾兵婆勒川第261章 蔡家樓
第183章 抱得美人歸第130章 石堡城的攻防史第114節 裝傻的武夫第40節 捕俘(2)第276章 賄賂特使第292章 邊令誠生氣第321節 叛軍內訌第281章 送馬試探第315節 太原保衛戰第34節 奈何做賊第38節 大賀氏第216章 背水列陣第113節 慘烈的睢陽第192章 暗夜接頭第66節 兵變第46節 有朋自遠方來第271章 聯手哥舒翰第153章 阿拔斯的黑旗第193章 阿拉木機王子第137章 勒索第2章 雪夜奇遇第18節 伏擊第110節 馬老四來了第112節 華清宮第60節 死裡逃生第145章 呼羅珊的來客第135章 折戟石堡城第214章 會晤卡赫塔巴第29節 煙花去哪兒了第258章 呼羅珊警報第61節 席元慶第72節 血戰第98節 敏感的粟特人第263章 安祿山不見了第265章 楊國忠的震怒第41節 裡應外合第255章 可恥的背叛第112節 華清宮第205章 封常青殺人第154章 死亡行軍第263章 安祿山不見了第16節 飛來橫禍第72節 血戰第234章 頓兵于堅城之下第319節 睢陽陷落第65章 段秀實發威第89章 逃出生天第84節 遭遇突騎施遊軍第167章 吐蕃贊普第17節 再見煙花第103節 討伐達奚部第100節 拜火教第94節 追兵第53章 牛大小姐私奔第244章 黑衣大食第308節 馬嵬坡第75節 威風的蘇祿可汗第88節 英雄末路第269章 阿布思反了第46節 有朋自遠方來第316節 長安爭奪戰第320節 光復洛陽第36節 捉生將第194章 和義公主第62章 小茅屋第285章 洛陽守備第133章 吐蕃贊普嫁公主第265章 楊國忠的震怒第105章 圍魏救趙第264章 安祿山逃出生天第57節 路遇屍體第102章 死皮賴臉的封常青第242章 戰火再一次燃燒第123章 平盧軍節度使第241章 戰爭、戰爭第216章 背水列陣第228章 祭告河神第131章 一代天驕王忠嗣第33節 倒黴的牛羊販子第194章 和義公主第189章 翠兒第148章 卡赫塔巴第4節 追尋寶刀第185章 面聖第92節 莫賀達乾的囚徒第326節 李抱玉和白孝德第153章 阿拔斯的黑旗第172章 殺人立威第208章 拔汗那王的商隊第204章 誰剋扣了軍餉第113節 慘烈的睢陽第273章 臨危受命第133章 吐蕃贊普嫁公主第216章 背水列陣第41節 裡應外合第157章 徵召秘密特使第179章 千鈞一髮第287章 陳留大屠殺第139章 盾兵婆勒川第261章 蔡家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