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金礦競標之後, 禎娘又借勢要招徠許多商家來到呂宋, 也是爲呂宋日後建設起來準備。帖子一張張發出去,幾乎所有大明數得着的人家的收到了帖子, 其中果然有許多遞來了迴應。因此在競標會之後呂宋也不見得冷清,所有人都眼盯着,要看看這一次‘盛會’之後有什麼大變化、好機會。

這樣大的聲勢, 大明本土都十分驚動, 何況呂宋這邊。因此那些原本就奉承禎孃的官員、士紳夫人更加走動地勤快了,可以說是見天地來總督府。若是換一個喜歡被吹吹捧捧的, 那自然沒得妨礙,只怕還樂在其中呢!

可禎娘這人, 雖沒脫開俗世,人家捧她還是喜歡的。但凡是過猶不及, 吹捧奉承地過了,就是喜歡這一口的都要退避三舍罷!何況禎娘還是一個忙碌的, 初來呂宋, 手頭事兒也多,眼見得又要和各方的豪商鬥智鬥勇,哪有那許多閒工夫‘打太極’。

因此大約應付交際了幾次,禎娘就拿了各樣軟和的理由據了一些無事的請見。這之後果然就重新平靜都是常常交際的官太太、貴婦人,難道連這點眼色都無?見禎孃的作爲就該知道人已經不耐煩了,這時候還硬要往上湊,只會適得其反。

不過也有例外,禎娘與之前那位宋夫人倒是真的頗爲投契。她也並沒有有事無事就上門來, 偶爾上門也是投過拜帖,詢問得不得空閒。因此禎娘若不是真的忙碌,她的帖子都是會接下來的。

這一日就是禎娘好不容易忙裡偷閒,總算騰出了一日休息。正好宋夫人來下了帖子,禎娘當即就讓人請她進來就算是再忙碌,禎娘也沒有讓自己鎮日不得空閒的習慣,她想來最知道如何對自己好。

宋夫人之前雖來過這總督府,甚至在禎娘入住之後也來過幾次,但每次來依舊免不得讚歎一兩句。實在是禎娘初來乍到,還不知如何纔是最合適的,所以每次宋夫人來,這總督府都有一些頗大的變化。

最開始只是屋子裡頭,多了各樣大明精緻舒適的傢俱,後來各種擺設也出來。若是這些擺設是一水兒大明樣子,那倒是沒什麼出奇,做不過就是照貓畫虎,有好東西的話,她自己也會裝飾。出奇就出奇在那些擺設的東西龐雜,有古有今,有外有中,攏合在這一塊兒,倒是和這夷人的城堡十分合襯,並不顯得奇異,這顯然就是主人家的本事了。

後來變動越來越大,花園裡頭早就不是原來的樣子了。樹木蔥茸花木繁盛,既有夷人的風尚,也有大明的意態。今日破土動工多栽幾棵樹,明日百十盆花就抱了進來各處點綴。

等到今日宋夫人進來一看,園子挖了溝渠引了一尾活水,小池塘竟也有了裡頭是正開着的芙蓉,不像是新移植的,倒好像是好多年都是這樣生長的。在池塘旁還有避暑的涼亭,這涼亭特別,引了水從亭子頂上流瀉而下,形成一道道水簾,把暑氣都隔在了外頭。

這些變化十分大,宋夫人邊走邊看,等到了大廳才收了眼。這時候一個小丫頭從樓上快而不亂地下樓,小聲道:“宋夫人隨我來,今日夫人在樓上的小廳裡待客,那邊一應都安排妥當了。

這西夷人的城堡也不是獨門獨棟,而是好高大的一排樓宇。禎娘把這分了內外,外面當然給周世澤辦公、待客等使用。裡頭幾棟就做家用,自家起居生活都是在這裡。當然了,說是家用,其實也就是禎娘用了。像平常待客,在這邊樓下大廳裡就是了,至於請到她臥室帶着的小廳倒是十分少見了。

禎娘倒是很喜歡西夷人房子的一點,女主人和男主人是各有臥室的。這倒是無所謂,反正周世澤並沒有去過他自己的臥室。但是自己臥室都會附帶着一個小客廳,這是完全的自己的空間,這一點就很討人喜歡了。

這不是說原來禎娘在家就不能有這樣一個專門的房間,那時候家裡的小花廳也基本上是禎娘在使用。但這又和夷人的不同,人家是專門把這件事劃了出來說明,態度是不一樣的禎娘可不會因爲自己生活是這樣,就推測旁的人家裡的女眷就能有這樣的事。

大概是真的喜歡這個做法,禎娘對這個房間格外用心。一整套蘇州紅木傢俱被放了進來,書架上一層又一層磊着厚厚的書籍。博古架上則有古董、有文玩、有西洋珍玩,不像是文人意趣要擺地疏朗,而像是西夷人拜訪,中間總不喜留太多空隙,要用鮮花、竹木盒子、小茶碗、小玩具之類填上。

地上鋪的並不是羊毛毯子那樣簡單,西夷人確實喜歡鋪設這個,實際上如今大明的大戶人家也流行這個。但在呂宋,這樣的天氣用羊毛毯,禎娘想想都覺得不舒適。而這間房子地面踩上去軟軟的,用的不是羊毛毯,而是用江西夏布包了燈心草蓆做出來的適宜這邊的‘毯子’。

燈心草本來就是用來編席子的好材料,這裡是精選了又軟又韌的燈心草,編成了比普通燈心草蓆厚的多的草蓆,然後用特殊的針法外層釘上了一層厚夏布。這種夏布以江西出產最爲有名氣,這是因爲江西有好棉好麻,棉麻混紡得到這種十分厚又不沾熱的布料。這個其實一般是用來做夏日的褥單、被套最好,沒得竹蓆那樣涼,卻也十分舒適。

這樣的毯子鋪滿了這個小房間,至於座椅、榻上,到處都有江西竹蓆。竹蓆邊上是用夾金絲的錦緞包裹,這是一種富貴滿堂而又不至於庸俗的品味。

宋夫人一見就大爲心動道:“竟是這個!夫人從哪裡淘換得來這許多的竹蓆?我原以爲這中西不過竹子、蘆葦、燈心草這些十分賤的東西編成,又是夏日裡很用得着的,沒有道理呂宋這邊沒得,但是真沒想到這邊真是沒有!”

這個禎娘知道一點,大概和她家有海上的生意有關。所以外國各國有哪些特產她會清清楚楚,而大明有哪些外國沒有的東西,她也是熟記於心。除了一些人盡皆知的以外,其實很少有人曉得,竹蓆也是一種。

竹蓆在西夷人那裡沒有,在原本的呂宋流不流行禎娘也不知道,但是她知道現在的呂宋是真的難覓這個小東西的蹤跡或許有一些商人做生意會運一些來,但是數量不多,也沒有規律。

這大概是因爲,即使宋夫人這樣的人需要這個,但放眼到更大的地方,別的人需要這個寥寥無幾。而宋夫人這樣的人在呂宋島上多麼?恐怕幾千個人裡頭才找得出一個。或許等日後那些新定居的大明人做了幾年工,也有錢置產置業了,他們也是買這些東西的人,可至少現在他們並不是。

至於禎娘如今在總督府,許多房間裡可把席子這一樣東西放的滿當當,以此來適應這邊的炎熱。她聽到了宋夫人的驚歎,迴應道:“這就是鄉土不同了,原來倒是十分常見的東西,到了這裡再難得覓到。”

跟着說了這一句才道:“這也不難,其中一些不過是來這邊之前已經打點好了的,還有一些則是去信了家裡,從大明那邊連同其他要的東西一起發送了過來。這一回送的多,宋太太且帶一些過去。”

宋夫人當然要推辭,禎娘卻止住了她的話頭道:“太太不必與我說客氣話,咱們一同到了異國他鄉,本就應該守望相助。更早的時候太太奶奶們過來與我說長道短,不都是一些在呂宋應該多加註意的事情?這時候不過是幾張草蓆而已,若是在大明,這種東西誰家送的出手!也就是在了呂宋,因爲正用得着又難得,纔拿出來獻寶一回。”

這種東西確實不是什麼值錢珍寶之物,禎娘這樣說宋夫人當然也就順水推舟收下了。又略謝了幾句,就轉而道:“今日你倒是得閒,這小廳門一打開我就知道你爲什麼不去外面廳堂了,原來在這裡品茶,茶香氣都透到外頭去了。”

禎娘確實是在試幾樣茶葉,卻沒想到宋夫人能一下說出來這倒不是禎娘對宋夫人有什麼偏見,她是真覺得兩人十分投契的。只是她也知道宋夫人原始天津人士,丈夫也是北邊的,後來當官辦差,也沒有南下過。

而說到北邊喝茶,那確實是不如南邊來的精了。也就是京城那邊還有些講究,其餘的地方是遠遠比不上南邊的。

南邊是茶祖宗,產茶、製茶等無一不是精到了極點,種種講究不知被寫成了多少本書。就算是那等精窮的人家,待客也要用上自家採的野茶,不然端出一碗白水與客人,臉面上是真的過不去!

到了北方他們當然也喝茶,特別是京城裡,匯聚了天下好茶,也匯聚了天南地北的人,種種講究並不比南邊蘇杭來的少。但出了京城以後就完全不同了,特別是陝西、山西、甘肅、山東這些地方,那就更不要提。

陝甘寧因臨近北方,飲食上頭與他們那邊十分相似,大戶人家吃葷少素,往往十分油膩。這種情形對於他們飲茶也有許多影響,譬如綠茶、紅茶、花茶三類茶裡頭,他們綠茶就是不喝的都知道,食性油膩又用綠茶,第二天是準保要拉肚子的。

而綠茶纔是南邊最講究的類別,紅茶、花茶裡頭當然也有名品,但說到稱之爲‘茶王’的幾樣茶葉,絕對都是綠茶來着。就這一樣,在南人眼裡,格調就不夠了。

特別是那邊流行的一種花茶,謂之‘香片’。什麼是香片,說白了就是茉莉花茶都統稱爲香片。茶商從安徽、浙江、福建等地把茶葉大量販運到北邊,再到茶局子裡密封。用茉莉花混在一起蒸薰,高級的用嫩春芽茶,加茉莉花薰兩次,叫做‘小葉茉莉雙薰’,這就是最高級的‘香片’了。至於旁的更低的等級,並不用一一敘說。

在北邊各地,茶葉鋪子的幌子也會寫‘極品芽茶’‘雨前春芥’‘六安瓜片’‘西湖龍井’等等,但這也就是一個名目而已。真賣茶的時候,都賣的是‘香片’,從小葉茉莉雙薰、高末這樣的極品,到一文錢一大碗的雜茶,都是有的。

至於山東,那就純是雜茶之風實在太過於盛行了——所謂雜茶,即是泡茶並不只用茶葉,甚至有些沒有用茶葉。茶水其中還要添加各樣佐料,禎娘之前就見過,譬如胡桃松子茶、鹽筍芝蔴木樨茶、木穉金燈茶、木樨青荳茶、果仁茶、芫荽芝蔴茶等,都是雜茶。

與其說吃茶,倒不如說是吃粥吃羹了,總之禎娘每回一見這些都是一言難盡的。與之相比,陝甘寧那邊的習慣都已經顯得十分靠攏南邊了。

不過這樣的想法禎娘當然不會表露出來,那可不是坦率,而是癡傻了。她只是相當自然地順着宋夫人的話道:“都是家裡一起送來的,說是怕再這邊連一碗好茶都沒得,巴巴地給裝上了船。”

其實說起來,這邊也確實沒得一碗好茶。從大明出來的船,十艘裡頭有九艘都是要帶茶葉的。可是這些送出門的茶葉基本是不見好茶的,一個是西夷人的嘴巴吃不太出來茶葉好壞,至少最頂尖的那些他們並不能分別品質優劣。

另一個就是越好的茶葉就越是怕保存,若有個不妥當。黴了壞了,那就全賠了,而且賠的大大的,可不得哭死去。當然,也有極品的茶葉在大明本土都不夠,自然沒有剩餘往外發賣的這個原因。

也是因爲這些原因,到呂宋的商船,雖然也是有茶葉,卻沒有什麼好茶葉這一回經顧周氏的手,從泉州那邊送來的東西可是解了禎孃的燃眉之急,包括那些茶葉。都讓禎娘進入正軌的呂宋日子,除了炎熱一些的氣候,越來越和原本生活沒什麼差別了。

禎娘讓宋夫人看眼前桌上擺的滿滿的茶湯,指着上頭道:“這些也就罷了,左不過就是一些六安松蘿、天池、吳興芥茶、龍井茶、徑山茶、虎丘茶,並沒有什麼稀奇。只是正好家母得了一些新得的普洱茶,記得是夫人所愛,可要嘗一嘗。”

這其實是禎娘身邊人的用心了,凡是來過禎娘這裡一次的,有什麼習性、喜歡什麼茶,凡是表露出來過的,禎娘身邊的丫頭都一個個的記得。宋夫人愛普洱茶,早就被禎娘身邊管茶水的知道了個一清二楚,於是曾經與禎娘提過。

宋夫人仔細看這些普洱茶,確實都是精品不假滇茶有許多種,但是其中最爲盛行的也不過就是木邦、普洱兩種。其中木邦味道粗陋,之所以盛行,是取其便宜而已。普洱在這上面與它正正相反,算是茶中珍品。

而普洱茶之下又分了數種,有毛尖、芽茶、女兒三種。所謂毛尖,即是雨前所採的普洱茶,味淡香如荷,新色嫩綠可愛。芽茶則比毛尖茶葉稍微厚壯,做成團茶,有二兩一個的,也有四兩一個的,十分得看重。

至於女兒茶,名字好聽,由來也可以望文生義。這是滇中由女兒家專門採摘炮製,換取銀錢之後多作爲嫁妝。這種茶大約在穀雨前後,也是芽茶,以一斤到十斤爲一團,也算得上上等了。

而禎娘這邊普洱茶,全是滇中端陽所產,往常宮廷裡面上貢的普洱茶葉多是這裡所處,由此知道好壞了讓禎娘莞爾一笑的是顧周氏送來東西都是附有冊單的,上頭茶葉中有普洱一項,上頭寫的是‘普洱大茶五十瓶,普洱中茶一百瓶,普洱小茶一百瓶,普洱女茶一百瓶,普洱珠茶一百瓶,普洱芽茶三十瓶,普洱蕊茶三十瓶’。

當時禎娘就忍不住笑了起來,與押送東西而來的管家金孝道:“這又算是怎麼回事?好多名目列出來,知道的是家裡送了禮單,不知道的還當是我家改行了,要染指滇中的茶葉生意!”

管家金孝聽了,只是恭恭敬敬道:“大小姐說的什麼話,咱們顧家是什麼樣的人家,難道要似那等人家,想要喝碗什麼茶才知道家裡竟是沒準備的?何況這是太太的心意,大小姐和姑爺在這邊何其不易,太太再如何準備都自覺不足夠!”

有這樣的事情在前,禎娘這裡稱得上色色齊備。而宋夫人看過了諸般茶水,最終卻是點了一樣蕊珠茶,這可稀奇!要知道這一樣茶在普洱之中可算不得珍品,位居毛尖、芽茶和女兒茶之下。就算真的喜歡普洱,也該喝那些更好的上品纔是。

似乎是明白禎孃的疑惑,宋夫人笑着與禎娘道:“家母乃是滇中人士,最慣喝普洱。特別是這一樣蕊珠茶,我跟在母親身後從小喝到大,平常不甚覺得。等到在呂宋這邊,再難得到這樣,才知道是如何根深蒂固,喝別的也差着味兒。”

所謂蕊珠茶,看上去並不似茶葉,反而如同蕊珠,這是茶樹的萌芽炮製。炒製成了之後大約是甘露子的樣子和大小,可以治療熱疾色澤十分瑩碧,在這一樣上,和西湖龍井之上品也不相上下。只是香氣實在是太過於強烈,過猶不及,反而讓人不適。又因爲性寒過了,味道就極苦,在口味上也失了中正平和。大約除了滇中人,也沒有十分喜愛此茶的了。

眼下桌上當然有這一杯蕊珠茶,但放過的茶如何能喝?等到宋夫人指了這一樣,立刻就有小丫頭去到查房,不一會兒就有一個齊齊整整的丫頭捧着一個小小的填漆茶盤,盤內放了一個小小的蓋鍾兒,正是那蕊珠茶。

宋夫人點了一杯蕊珠茶,禎娘這邊也是一兩息之間,端上來了一杯虎丘碧螺春。看着綠葉尖一點點舒展開,禎娘才道:“喝茶的事情到底是自家口味,有甚分別?或者說茶葉有上中下品之分,口味卻不能說有。喜歡就是喜歡,縱使是幾錢銀子一大包的苦丁,那也極好。若是不喜歡,一兩銀子才得一兩的珍品又有什麼趣味?”

說着兩人又論了一頓茶葉經,宋夫人是有見識的,笑着道:“說到這些各種各樣的茶葉,其實並不是種有多好,而是土地養茶而已。所以說別的名產,綴不綴個地名是不打緊的,只有茶葉一定要。不然同樣的茶種,也能有天差地別。”

禎娘當年也是考慮過做茶葉生意的,所以所知頗多。想了想道:“好茶種確實還有些影響,但如夫人所說的,水土纔是重中之重。若是有好水土好培植,就算是劣茶的茶種也能有好茶水。若是沒有好水土,原來名品也能養的一錢不值。”

其實這還是禎娘往客氣了說的,實際上越是好茶種的茶樹就越是嬌貴。經過舟車勞頓之後移植,更多的可能是根本不會成活所以那些想要移植茶水的地方,往往都是選了一些不大好的茶種。

只是茶葉經也就到此爲止了,宋夫人到底不是在茶道上知之甚多的人。她家也吃茶,但是吃茶的法子卻不甚講究。家常喝茶往往就是沏上一大壺茶滷,要吃的時候先斟點茶滷,然後兌點開水,這就是她家的吃茶。

從這上面就看得出來了,好茶能這樣吃?在喝茶上講究的人能這樣吃?不過這也不打緊,禎娘在茶道上的道理也是說過的,喝茶本就是各人習慣與喜好,自己講究那當然可以,別人隨意了些又有什麼問題呢?

兩人說盡了這上面的話頭,就轉而說起了別的話別的事情也有許多可聊的,當然,最多還是關於呂宋這邊。如何在這邊生活地更好,這邊與大明那邊的分別,以及這邊能夠做什麼消遣......

哪怕不是在自己最熟悉的地方,禎娘將日子經營地相當自在。這是一個閒適的日子,一切如常,並無分別。

第9章第74章第113章第182章第183章第29章第175章第25章第14章第174章第159章第123章第77章第86章第116章第51章第139章第170章第93章第50章第34章第154章第166章第58章第28章^第147章第69章第133章第78章第133章第96章第156章第116章第47章第171章第142章第137章第35章第1章第81章第165章第24章第132章第99章第116章第57章第87章第34章第32章第152章第93章第27章第29章第155章第25章第152章第169章第107章第126章第70章第112章第86章第106章第171章第101章第117章第76章第51章第37章第181章第71章第41章第46章第78章第2章第121章第48章第55章第140章^第145章第60章第98章第54章第114章第121章第51章第163章第59章第166章第165章第56章第21章第90章第33章第185章第65章第51章第163章第93章第71章
第9章第74章第113章第182章第183章第29章第175章第25章第14章第174章第159章第123章第77章第86章第116章第51章第139章第170章第93章第50章第34章第154章第166章第58章第28章^第147章第69章第133章第78章第133章第96章第156章第116章第47章第171章第142章第137章第35章第1章第81章第165章第24章第132章第99章第116章第57章第87章第34章第32章第152章第93章第27章第29章第155章第25章第152章第169章第107章第126章第70章第112章第86章第106章第171章第101章第117章第76章第51章第37章第181章第71章第41章第46章第78章第2章第121章第48章第55章第140章^第145章第60章第98章第54章第114章第121章第51章第163章第59章第166章第165章第56章第21章第90章第33章第185章第65章第51章第163章第93章第71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