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顧家的海貿許可在登州這的確是另一個很漫長的故事, 不過說來也很清楚。當初顧家本是中人之家,就是靠着禎娘父親, 顧舉人走通關係做了太倉教諭也沒什麼變化。至於顧周氏自嫁進顧家就靠着做生意, 使得家計越發活絡了, 但也沒得真正不同。

直到有一年朝廷鬧出一個風波, 說是要放開海貿,市舶司再不用發行進出貨物許可這樣東西,從此人人都可以出海了。說實在的當初可是說的有鼻子有眼, 況且這樣的事情也不奇怪,要知道當初英宗在位正統改新, 就想一步做到這個。無奈上上下下勸服着,最後只得折中妥協成了如今的制度。

在每個市舶司所在規定能有多少出海的貨船, 一次性分發下去對應的進出貨物許可,以後就每歲只能再發十張許可了——一張是準四百料的船做這海貿生意。說句話,做海貿是真的賺錢, 當初要是誰走通了關係, 那就是金山銀山!

之後的上百年裡, 這進出貨物許可都是可以賣出大價錢的, 只是這樣東西也沒隨便出手的道理, 大多還沒把消息傳揚,就有真正的大海商出面給捏在了手上。

說起來那些大海商哪個不想放開手腳做生意,不要再因着許可的事情處處掣肘。這些海商也是有實力的, 他們大都出身東南,而東南文風鼎盛, 朝廷裡多得是東南的官員,爲鄉里說話有什麼不對。爲了廢除進出貨物許可,徹底開放海貿不知朝廷裡開了多少次廷議,當時正是風雨滿樓,哪一個不以爲要塵埃落定了。

因此那段時間,各個開海所在真是波詭雲譎。有人覺得這天變不了,畢竟用進出貨物許可也這麼些年了,多少人的利益在此處,當人人都是英宗皇帝能以大魄力行大改革,打破當前局面?但更多人覺得這以後會大不同,畢竟東南大海商發力這許久不能幹打雷不下雨不是。

後者一些人,有的自然是彈冠相慶。這些人是不在意進出貨物許可的,他們是更加具有進取心的一羣,只想着揚帆出海,組織更多的船、更多的貨物,賺更多的銀子。有的則是嗚呼哀哉,這樣的人大都是沒得才能,更加沒得魄力的。每歲把自家的進出貨物許可租出去賺銀子就心滿意足——自己來只怕會虧得血本無歸喱!

但無論是彈冠相慶的,還是嗚呼哀哉的,只要相信真有廢除進出貨物許可,就會做出同一件事——儘快出手自己手中的許可。或者其中還有一些性子格外軟弱地並不能下定決心,但是更多的人只會想着最後賺一筆而已。

其實這就是豪賭了,買下的人未必不知其中的風險,要知價錢還和沒有風波之前一般呢!但此時是唯一機會了,平常有錢也得不到進出貨物許可。若是最終還是沒改以前海貿的法子,這可就是大富貴了!

顧周氏就是那時候做出了一件最有魄力的事情,一點也不遲疑地儘自己所能拿到了三張四百料的進出許可,這就是之後顧家生意做大的開始了。不過當時就是那般境況這東西也極不好得,可沒有任你選在哪個市舶司,能得到哪兒的就是哪兒的——不同市舶司頒發的是不通用的,定下了貨物進出在哪個港口。

這都是當初的事情了,其實也沒有什麼好說的。之後幾日禎娘或者在太倉走動,畢竟了離了一年的老家,有些地方也是怪想念的。等到顧家太倉事情完畢,這才衆人一起包船再回金陵。

這一日真是天朗氣清,顧周氏和禎娘就是這時候到了金陵碼頭,一切是井井有條的。除了顧周氏和禎娘各自指揮自己手下丫鬟等外,就是等候在碼頭的金孝和袁二兩個管家的功勞了。從兩日前就一直預備着太太和大小姐到碼頭,準備地自然一絲不錯。

禎娘下了船就被扶到了一輛大車前,這車是很不壞的。四周不用板壁,而用紗帷子,似乎是正適合夏季,能四外透風。還在中腰處有一圈‘燕飛’,這就是一條一尺多長的軟綢子,犄角用短棍支起來,這般圍在車的三面,和房子的屋檐一般。這樣的佈置不是隻爲了好看,其中好處就是沒風的時候,車走起來,四外有短綢子飄動,也讓車裡坐的人感到有陣陣的涼風。

除此之外紗帷子前後左右還開了紗窗,只在紗窗上用了藍布遮陽。而在馬的上邊有一塊遮蔭的帳子,跟車頂聯接着,是用用心漆好的帳竿子支起來的。車的左上與右上還掛着宮燈、頂絛子、垂穗子等裝飾。車中則是安置了極密的細藤繃子,其上纔是溫州草蓆的軟墊子,這樣的佈置纔是涼快又軟和。車漂亮,配的兩匹栗色馬也洗刷地靚麗精神,禎娘上了車,車立刻走起來,她坐在車裡也覺得涼風陣陣。

禎娘是第一回見這車,倒是問了一句,旁邊候着的就道:“叫大小姐得知,這是今歲從京城裡流傳過來的車樣子,只說夏日乘坐最是清爽舒適,因此這才芒種前後袁管家就給太太和大小姐各置辦了一輛。只說是給太太和小姐看個新鮮,要是真覺得受用,夏日裡就用起來。”

如今倒是熱了起來,特別是今日天光好,本來身上就有一層薄汗了。這車是好用,行駛的時候真覺得涼風習習,一時間熱意全消。

禎娘想着這些有些魂不守舍,忽然又想到這就要入夏了,這纔出門幾日?當時穿的還是襖兒呢,想來很快既要換衫子或其他輕薄衣衫了。不提一路無話,顧周氏與禎娘不多久就到了自家二門處。

這裡就有人舉了傘接住禎娘母女,顧周氏旁邊是留下的一個心腹婆子,禎娘則是沒去太倉的丫鬟了。顧周氏不欲折騰女兒,直接道:“這一路辛苦,況且今日天熱,也不用再想着要做什麼說什麼了,你只回寶瓶軒沐浴歇息就是了,進些下頭的果子和點心小食,晚間了再到安樂堂與爲娘用飯。”

相依爲命的母女兩個講究什麼虛禮呢?禎娘話不多說只是遵照禮法讓顧周氏先回去,自己則跟着就回寶瓶軒。這時候寶瓶軒的變化真是看的出來的,禎娘只見屋子裡多了許多夏日所用的物品,似乎是準備度夏了。

未去太倉的佩蘭見禎娘打量,立刻道:“這原是前日正院的嫂子領着咱們做的,說是今歲夏日來的早,眼見就要熱起來,咱們早早預備,讓太太和大小姐舒舒服服。只是咱們到底見識有限,如何敢當大小姐的家,這些要添的東西就罷了,擺設是要如何?總不能咱們做主罷!這隻能看小姐喜歡。再有就是牀鋪一樣,還不是正經夏日,所以不敢讓小姐貪涼,並沒有換上竹蓆、竹枕和竹夫人這些。”

禎娘點頭就是知道了,一路舟車勞頓,還遇着這般炎熱的日子,她更加不愛說話了。只等到上上下下忙碌,服侍她沐浴洗漱,又在牀上安歇才覺得緩過一口氣來。她只蹭了蹭微微有些涼意的綢緞被衾,半夢半醒之間囫圇了一個下午。

第二日,禎娘早早起身——既然回來了,就還是去念書罷!到底是已經正經入學了的,按着禎孃的性子也沒有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道理。

到底禎娘是出門了一些日子不見,這時候大家見着了便格外親近。等到課休,個個與她說話。禎娘就讓紅豆拿出給大家的禮物——果然是蘇州那邊的玩意,也就是新書一部、並筆墨紙硯、香扇子這些。人人都有,也都是差不多的東西,或者那些格外喜歡,也是任君在包袱堆裡挑揀的。

其實金陵身處秦淮河畔,離着蘇州又有多遠?這些蘇州的小玩意兒實在是不缺的,但衆人倒是十分喜歡的樣子。

玉灩跳出一把畫着草堂春睡的團扇,道:“我們常常在園子裡,所用的都是外頭供給,蘇州的也有,譬如前日我們太太就送來了消暑的團扇等。但是說來十分不堪用的,我並不信那是蘇州貨色,只怕就蒙咱們的了。”

大家都是心照不宣的,那些下頭管事的人都想着多多撈些油水,以次充好的事情做的多了。說起來她們每人每月還有二兩銀子的脂粉供給呢!但是送來的東西根本不能使用,從來是他們自己託付身邊的人出去採買好的,這才能對付——大家對這些蛀蟲都痛恨得很!

但是玉淑卻是說了一句公道話:“採買上的人也不是都不成,這一回消暑的東西是張盼家的做起來的,我聽一些老人說了,她竟是一個難得公道人。我見這些東西也好,只不過灩兒你挑剔罷了。說來他們這些下頭的人知道什麼呢?就是不會以次充好,但是送來的也難免俗氣。這些小物件,禎娘自己挑選,自然擇的出那等樸而不俗、雅而不媚的,他們也只會想着‘金玉滿堂’這樣了!”

禎娘這時候微微擺了擺手,道:“東西尚可,但是可別這般誇讚我,我不過是給大家拿了一些小玩意兒罷了。若是這都做不好,我還能做什麼?可別再多說了,你們難道誰還缺這些,這樣說來纔可笑呢!”

幾個女孩子相視而笑,道:“不論怎樣,還是要謝你的,總不能收了禮沒個謝謝。”

說過這一回,大家又歡歡喜喜玩鬧。禎娘支着下巴,就在一旁看着——她自太倉回來後就常常覺得渾身發軟,只想着睡眠上的事情。譬如今日有夫子來授琴,前頭是在講些技藝上的事情,她不一會兒就迷迷糊糊了。

授琴的夫子本來極喜歡禎孃的,打了馬虎眼,只讓禎娘示範一個曲子,讓她醒醒神就算了。禎娘按着她說的指法,撥動琴絃‘仙翁仙翁’地響了一陣,這才過關。雖然夫子並沒有說透,但是禎娘知道這是在於自己提醒,可是她也沒得法子,就是困了。

好容易熬過這格外睏倦的一日,纔回到家裡,打算好好休息一回,就有丫鬟來道:“小姐可回來了,下午間就有劉先生來要見小姐,只是小姐不在。小姐讀書去了有甚法子,總不能到國公府裡大張旗鼓去見罷!只得讓在翡翠居等着。”

禎娘皺了皺眉頭道:“那就快快請進來!若是沒得正經事,他也不至於一直等着我——就不去翡翠居了,我去我的小書房等着他,你們去說。”

禎娘這才兩日不到沒見劉文惠,也就是丫鬟口中的劉先生,實在不知會有什麼事要說。只是她也知自己手下三個夥計都是可靠的,決計沒有爲了一點雞毛蒜皮就來找她的道理,所以再是疲勞她也要忍着了。

劉文惠到了寶瓶軒的書房,臉上神色是格外興奮的,迫不及待道:“大小姐,這一件事咱們商量着要先來稟報您,到底如何也要您親自拿個主意!”

事情確實是好事,有關火柴生意的好事。原來火柴生意做起來後便是日日生意興隆,各個鋪子只管去找劉文惠拿貨,一次比一次多。只是劉文惠給貨也得問過苗修遠作坊能有多少產出,量入爲出。

這樣新生意,以前從沒有的,做出來只能是旱的能旱死,澇的能澇死。饒是作坊一直再多招人手,劉文惠也在只能對着各家老闆攤攤手:“實在是沒得法子了,這火柴作坊如今就是隻能有這些貨物,咱們也就只能量着給貨——又不是把貨物藏着掖着不給各位,大家也就幫幫忙體諒體諒罷!也不要多久的,咱們已經買了一處房子,打算再建上一個作坊,總之多多地產出火柴,總不至於總是這樣窘迫。”

劉文惠的話是斬釘截鐵,其他人又能有什麼辦法,實在是沒有貨的,總不能讓他一個夥計憑空變出來火柴麼!因此大家牢騷一番,要了幾個以後分多少火柴供應的約定,這才悻悻而歸。

這一回好事有兩個,劉文惠道:“新的作坊如今人手齊備了,明日起就能有更多火柴供應——這一直供應不上的事情總算是可以緩緩了。”

禎娘思量着道:“這些事情你們辦的我是放心,只不過又能緩幾日?這纔是只是南京城裡,以後還有下面的縣裡,以及整個南直隸周遭,最後是更大的地盤。只要東西好,哪裡發愁這個買賣!你只消和苗修遠與宋熙春說要抓緊不停辦作坊就是了!”

劉文惠點點頭,這些事情他們也知道了,禎娘這一回不過是再提個醒罷了。點過頭他才道:“還有一件事叫大小姐得知,咱們的火柴雖然沒出金陵,但是已經有外地的客商反反覆覆的詢問了。今日上午就有一位少爺尋到了咱們作坊說話,曉得咱們日近作坊沒有餘裕,沒得往金陵外發賣的意思,就想與咱們簽下以後的文契,約定明年要供他一些貨物。數量是很大,得讓大小姐知道!”

這件事從頭說起應該是好些日子之前的事兒了,原來在運河上起的頭。不曉得是哪一家的客船水手——他們這樣做船伕水手的大都是個單身漢,來錢快,耍錢也快。身上算是‘五毒俱全’,喝酒、吸菸、賭博、嫖.娼等,哪一樣不上手?總歸是一個水手要點菸卻沒得火了。

事情就是那麼寸!本來一堆水手裡就沒幾個記着要帶着火鐮包的——使用的時候與人家藉着就是了,粗心大意的單身漢哪裡記得要帶這些零碎東西。這一回居然居然都沒帶上,全指着別人,於是便只能問遍了所有水手,然後你看着我我看着你。

然而事情還不算完,居然是廚房伙頭用油紙裹着的火鐮包浸溼了,蒲絨和紙眉子這些不要說不能用了,就是火石也夠嗆!沒得法子,只能等着一切晾乾再說了。偏偏這煙癮上頭了哪裡能等!只得叫住了一艘販賣食物的小船,問船家借火。

站在船頭大聲吆喝一聲:“這邊,這邊!”

立刻就有眼明手快的船家來到,那船家是個老頭最知道這些水手手上散漫,堆起滿臉的笑容來道:“老闆這是要什麼?咱們這小船專門做小食,我那婆子做的好爛羊肉、糟鴨,這邊河上都是有名氣的,不信自可以去打聽。配着小老兒進的上等土燒,最是便宜實惠,又格外享受!”

那水手本來只是借火來的,只是叫了人家船家過來卻不買些什麼未免顯得跌份兒,想到自家的酒確實快沒了,就大聲道:“兀那船家,先給我打一瓶子酒。”

買下酒來,這水手才說出自己本意:“船家,你可有火鐮?借我使一使,正要點菸,竟找不到有的了!”

那船家做成了生意,笑眯眯道:“我家如今倒是不用火鐮了,我住金陵的女兒上一回給孝敬了金陵城裡的新玩意兒,說是叫什麼火柴,倒是比火鐮好用,客人就試一試這個罷!”

說着那船家就先拿出自己的菸袋,當着那水手的面用火柴點着了,這才把火柴扔與那水手,道:“這個好用!就似我那般就是,客人自己來就是。”

那水手擺弄了一下隻手心大小的火柴盒,實在摸不着頭腦,他可從沒見過這個,一時之間竟然無法下手。不過這火柴使用簡便,看了那船家一回,他自然是會的,便拿出一根火柴照貓畫虎地在火柴盒上劃了一下。‘嗤’地一聲火苗便燃了起來,那水手可是有些手忙腳亂!

稍稍慌亂中他也到底點着了自己的菸袋,吧嗒吧嗒抽了幾口煙,這才又拿起火柴盒子來看,與那船家道:“嘿!真是從沒見過這個!好用的很!比那勞什子的火鐮好得多,船家,你這‘火柴’就讓與我罷!”

那水手後就得了這盒火柴,原是在船上使用,其他兄弟看到了也是大爲新奇,各自都借去用了一用。本是這些水手之間的事情,卻沒想到被船上東家心腹見到,立刻大爲光火地道:“這是誰帶上船來的!不知這個容易着?若是燒了貨物,不要說你們誰能承擔地起,弄不好咱們一船人都要完蛋!”

水手們性子雖然火爆,但是也是靠着這些商人吃飯,這時候被罵也只是唯唯諾諾,並沒有反抗的樣子。只等到東家心腹罵過後,那個水手才道:“張爺!這東西名叫‘火柴’,是我的,只是這火柴並不容易着,只有在這盒子上劃才能着。若是容易失火的,我又哪裡敢帶上來。”

那個被叫作張爺的皺了皺眉頭,似乎是有些不相信的樣子。他之所以那般說話就是因爲他以爲這東西便是‘點燈兒’,只是做的小些罷了,他可是直到‘點燈兒’是什麼的人。這會子聽這個水手這樣辯駁,又有些疑心起來——莫不是真不是一樣東西。

正當他躊躇的時候,東家劉少爺便過來道:“是與不是,試一試不就知道了。”

說着他便把火柴從心腹手裡拿出來,先在盒子上劃,果然一劃就着。但是換了別的地方磨蹭,竟然是如何都不能的了——這時候他收起來原本輕鬆的神色。他本是爲了讓心腹和水手之間能有個臺階下,沒想到這東西真個是這樣,這絕不是點燈兒!

不管這事什麼,但是這絕對是筆大生意!劉少爺腦子裡千迴百轉,一下就抓住了這一條。他自認南北貨物也見過不少,但是可沒見過別處有這個,只要找到何處有這貨源,到時候給買賣到各地,可不是就足夠了!

想到這一處他是立刻道:“這是在哪裡得的?咱們把船掉頭!可得抓緊,要是別個見了這個,先做了這個生意,可不是錯過了!”

這位少爺也是雷厲風行,不管其中白費了多少腳費,也不論會耽擱船上貨物和後頭生意,立刻就調船回了金陵。打聽出了火柴作坊,然後就是上門詳談。當時苗修遠、宋熙春和劉文惠都不在金陵,只是讓一位顧家很有資歷的夥計代爲幫忙看着就是了。不過這就只是看着罷了,至於拍板這樣的生意是不能的。

禎娘雖然疲憊,但是哪裡會看不清這樣簡單的事情,當時斷然道:“這個生意不許做!”

第141章第58章第73章第113章第11章第167章第49章第7章第38章第180章第85章第99章第137章第55章第127章第112章第184章第59章第18章第140章第171章第56章第30章第79章第38章第136章第106章第117章第50章第164章第137章第16章第162章第42章第69章第82章第132章第27章第99章第37章第72章第181章第85章第140章第95章第123章第104章第82章第134章第131章第138章第37章第53章第13章第130章第50章第185章第55章第120章第47章第133章第22章第150章第11章第85章第184章第132章第137章第101章^第149章第170章第121章第10章第184章第59章第118章第155章第134章第38章第61章第25章第130章第90章第25章第174章第111章第181章第129章第129章第164章第107章第26章第11章第44章第5章第21章第95章第109章第136章
第141章第58章第73章第113章第11章第167章第49章第7章第38章第180章第85章第99章第137章第55章第127章第112章第184章第59章第18章第140章第171章第56章第30章第79章第38章第136章第106章第117章第50章第164章第137章第16章第162章第42章第69章第82章第132章第27章第99章第37章第72章第181章第85章第140章第95章第123章第104章第82章第134章第131章第138章第37章第53章第13章第130章第50章第185章第55章第120章第47章第133章第22章第150章第11章第85章第184章第132章第137章第101章^第149章第170章第121章第10章第184章第59章第118章第155章第134章第38章第61章第25章第130章第90章第25章第174章第111章第181章第129章第129章第164章第107章第26章第11章第44章第5章第21章第95章第109章第136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