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戰前臺風

第204章 戰前臺風

“一二……拉!一二……拉!”

六月二十七,在一聲聲叫喊聲中,遼河兩岸的十萬民夫正在拉拽一艘艘的三千料運糧船。

從天津出發的運糧船,它們得到了遠在京城的朱由校旨意,從太倉又送來了八十萬石糧秣和三十萬斤火藥。

大戰在即、整個遼東都被調動了起來,而這樣的調動中,近三十萬男丁被徵募爲民夫,爲整個遼東大軍服務。

此刻、緊鄰遼河的瀋陽一帶,不過只有十萬民夫罷了,而更多的民夫,則是在向着寬甸、鳳凰城、遼陽集合。

這種時候、就顯現出了朱由檢對於遼東經濟的掌握,和遼東民生的佈局。

截止六月二十七,入遼的中原災民達到了八十五萬四千餘人,其中十五歲以上的男丁就達到了四十二萬。

這些男丁本就需要救濟,而眼下民夫的工作則是爲他們提供了生路。

對於災民、朱由檢是以發糧,並且以佈告的方式告訴了他們打下鐵嶺等地後,給他們發地。

對於遼東本來的百姓,朱由檢則是以一日三十文的價格僱傭。

“兵法從古至今,由於軍械的變化,一些用法已經發生了變化,所以應該因地制宜,因時變化。”

因此、仔細想了想之後,他還是放棄了出兵的打算,準備繼續對即將打響的遼東之戰上心。

“殿下、下雨了。”

呼嘯的狂風吹來,吹得人睜不開眼睛,而衆人也趕在大雨成爲暴雨以前,策馬衝入了平洋橋堡內。

既然是疾行、那麼就不能攜帶火炮了,並且深入此地的話,還需要面對科爾沁、代善、以及開原莽古爾泰等部的夾擊。

他側頭向一旁的小河看去,只見河面上出現了點點漣漪……

可以說、它將是朱由檢所營造的學府之中,規模最大,學科最多,容納學子最多的一個學府。

“去準備溫水、乾的衣物給殿下擦身子,換新衣。”

“卑職明白了。”聽到朱由檢的解釋,陸文昭表示明白了,而朱由檢見狀,也策馬向着廣寧返回。

一旦雨下的不合時宜,那麼明軍的數千門重炮,十餘萬支火銃都將無法使用。

加上這地方有數百里狹長、二三十里寬闊的平原,並且又有三面環水的優勢,如果真的被努爾哈赤所開發,說不定還真的能養活建虜的十萬大軍。

“都已經抵達了,燕山天工所製造的七百二十具的千里眼也都發放給了各軍的統帥、總兵、參將、遊擊。”

眼下已經是六月二十七,孫傳庭等部的兵馬都在陸續的走海路,登陸蓋州、寬甸等地。

“因此、當以堂堂之陣,堂堂破之!”

結合努爾哈赤一直沒有行動的跡象,朱由檢很是懷疑,努爾哈赤在等一場大雨,一場足以讓明軍火器無法使用的大雨。

蒸汽機……

如果他真的敢來,那說不定真的能給朱由檢創造一個圍殲後金數萬兵馬的機會。

“躲雨了躲雨了!”

陸文昭策馬跟了上來,而朱由檢看着這雨,眉頭開始慢慢皺緊,最後面色嚴峻道:

“卑職看《孫子兵法》,其中有說“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

沒有蒸汽機船,無法保證在短時間運送人口前往的同時,還能運送足夠等數人口吃三年的糧食,以及一些耕牛和馬匹。

朱由檢對它抱有很大的希望,不僅僅是爲了他們,也爲了他自己。

至於能不能攀往更高?那就要看大明日後的教育是否成功。

“軍隊前進或者撤退貴在速度,如風來電往,所以,敵人不能制御。”

至於剩下那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二十四萬餘名學子,理學和政治、文學、歷史系的平庸者會像種子一樣灑滿大明。

普通的學子,將會成爲官員和官營機構的設計師、經營人、醫生。

至於民工、軍工、經濟、語言、法學和醫學的精英學者,則是會以第四學府的形式,成爲大學的院長、教習。

美洲……

朱由檢冷靜過後,反而期待起雨季了。

“薄弱之處,出兵過少而無法調動老奴,出兵過多的話,便會讓內部空虛,給老奴有可趁之機。”

第一所和第二所的學子達到了九萬八千多人,再算上第三所的,也就是接近十五萬學子。

陸文昭走入會廳之後便招呼會廳內的士卒,而他們見狀也連忙去準備。

孫武認爲,善於進攻的軍隊,進攻的是敵人不知道如何防守的地方,而善於防守的軍隊,防守的是敵人不知道如何進攻的地方。

“額……”聽到朱由檢的軍令,陸文昭小心翼翼的試探性問道:

“殿下、只是一場雨,有這麼嚴重嗎?”

不過、也僅限於此了,因此努爾哈赤對於朝鮮行商的信任雖然不高,但是防備卻很嚴。

不得不說、錦衣衛雖然無法成功侵入建虜之中,但他們察覺到了老奴他們對於行商警惕的不同。

拆開情報,朱由檢一目十行的將情報看完,而這其中提到的情報,便是努爾哈赤下令代善和阿敏,將鐵嶺、開原的工匠、老弱婦孺遷移去兀也吾衛的消息。

他活得越久,後金就越容易崩潰。

或許在軍事上,自己長於自家皇兄,但是在操控人心、平衡朝局上,自己還需要向皇兄學習……

朱由檢收起了兩份情報,而陸文昭聞言也回禮道:

歐洲人花了兩百年,才遷移了上百萬人口,而朱由檢必須在三十年內完成,並且不空耗大明的國力。

“殿下、這是各城準備的石彈數量和儲備的火藥,以及各城的馬匹數量,另外還有老奴兵馬的最新調動情況,請您過目……”

“確定?”朱由檢緊皺眉頭,而欽天監官員也爲之語塞,猶豫了片刻道:

“八百里加急通知各軍,警惕老奴動兵,各地民夫都返回城內,堅壁清野!”

想到這裡,朱由檢搖頭嘆了一口氣,將心思放回到了遼東收復之戰上。

“而眼下,建虜之兵馬大多爲馬步兵,薩爾滸一戰,五天轉戰數百里,比我軍步軍轉戰速度要更強。”

遼河出海口,朱由檢眺望正在拉動船隻的民夫們,而陸文昭也策馬前來,交上了兩份重要的情報。

“嚴不嚴重,叫隨軍的欽天監官員來搭話。”朱由檢對陸文昭端着臉色開口,而陸文昭也知道自家殿下不是在開玩笑,因此當即轉頭讓人通知欽天監的官員前來。

如果真的下雨,老奴會不會真的出兵,妄圖擾亂明軍腹地?

“代善的地位,是建虜的左右管家,與黃臺吉的地位一樣重要。”

防守一定能鞏固的原因,是因爲防守的是敵人無力攻打的地方。

這個學府不是爲了現在而準備的地方,而是爲了十年、十五年後準備的地方。

歷史上的努爾哈赤是這麼幹的,而眼下他因爲被自己的壓制,也在對麾下的人壓迫。

他清楚眼下是小冰河即將爆發的前夕,更清楚小冰河爆發下,氣候會變得十分極端。

這樣的變化,讓朱由檢有些不安。

“你看這雨會下多久?會不會連下幾天?”

但是在這個出省都需要十天半個月的年代,這樣的商貿速度並不可能成爲稅收的主力。

眼下的遼東,雖然能調出四萬鐵騎,但……

“至於平原之處,開原拿下又如何?莽古爾泰可以走清河關切斷我軍糧道,哪怕瀋陽同時出兵牽制莽古爾泰,但對方依舊可以用鐵嶺和瀋陽之間丘陵上的石堡拖延時間。”

在看完了文冊後,他纔開口道:

對於遼人,他們是一個態度,對朝鮮又是一個態度。

朱由檢很難保證,這不是努爾哈赤的誘敵之策。

想到那兩塊大陸,朱由檢就心中一沉。

相比較距離較近的南亞,朱由檢準備前往遠離大明的地方,而這地方也就不用多說了。

由於御馬監販糧,遼東市面上的銀子和銅錢早就不足,甚至陷入了錢荒。

忽的,朱由檢覺得臉上一涼,下意識上手去摸,而這一摸便是一絲溼潤。

一想到黃臺吉現在因爲努爾哈赤還活着而被限制,朱由檢寧可讓努爾哈赤多活幾年。

“把這樣的人物派往了兀也吾衛,想來老奴準備把兀也吾衛營造爲第二個赫圖阿拉。”

“燕山的第三所學府和第四所學府如何了?”朱由檢的問題一個接一個。

“殿下、有一點卑職不明白……”

“第三所學府已經修建完畢,目前已經有三萬多學子入學,後續應該可以達到五萬餘人。”陸文昭回應道:

“至於第四所學府,按照殿下的吩咐,營造的面積五萬畝,因此要到後年四月才能完工。”

如果百姓到後面嬌慣夠了,那會不會出現一些官府幫當地百姓修路,卻還要給工錢的景象?

一些尋常年間不可能發生的氣候變化,往往在這種時期會十分多變。

只是儘管如此、北鎮撫司的錦衣衛還是打探出了不少消息……

眼下遼東的兵馬中,大寧三衛和浙兵,還有孫應元所部的三衛,四騎衛等八萬多人,分別裝備了騎銃、步銃。

遼河兩岸的民夫也放下了手中的繩子,滿身狼狽的向着兩岸的石堡趕去。

朱由檢脫了溼透的鞋子和衣服,只穿着一套中衣。

兀也吾衛雖說是後世吉林的地盤,但位於吉林西部的狹長平原上。

眼下他以現銀和銅錢爲僱傭籌碼,而不是學習地方,直接以徭役的名義徵募遼人,就這一手段,便讓遼東百姓對他這位所謂的齊王,感恩戴德。

“按照二十四節氣,以及十日前觀測的星象來看,九星並沒有什麼變化,也就不會讓節氣發生變化。”

在貿易頻繁的後世,國家可以調動資源來貿易,來建設工廠,傾銷商品。

天下的私學和官學都會被接管、擴建,最後以小學、中學的方式遍佈大明一千五百餘縣。

這樣的結局,讓朱由檢明白了自己要學的還有很多。

蒸汽機車,蒸汽機船,這已經是朱由檢能想到,眼下大明科技經過攀登後,能在他有生之年摸到的最高科技了。

以這個時代的航海,窮盡他一生,耗費大明的無數國力,恐怕也就能輸送百萬百姓前往當地安居。

兩份情報,朱由檢先接過看了一眼老奴的兵馬調動。

同時,李若漣讓這些遼東行商前往建虜的赫圖阿拉販賣糧食、鐵器,以出售違禁品來獲得代善的信任,並打探到了一些比較容易得到的情報。

看完這消息,朱由檢波瀾不驚,隨後看了一眼另一本關於各城火藥、馬匹數量的文冊。

從眼下的大寧出兵,最少需要疾行五百里才能截斷代善遷移人口的舉動。

朝鮮行商只能在赫圖阿拉交易,不能前往任何赫圖阿拉以東、以南的關隘。

只是、如果真的能開墾出數百萬畝耕地,恐怕鐵嶺等地的漢人都要活活累死……

只是這場雨突如其來,並且越下越大,漸漸的雨幕濃密了起來,而朱由檢的臉色也越發難看。

二十四萬六千人一旦學成,哪怕只有千分之一的人能成爲提升大明科技的人,但也是一個不得了的數量和規模。

眼下收復鐵嶺和開原纔是主要的戰略目的,四萬多鐵騎如果被重創,那麼明軍就無法在遼瀋之地保持高機動性的支援了。

朱由檢說這話時,腦中想了想兀也吾衛對應的後世城市,最後腦中浮現出了“吉林”二字,並且也想起了地形上它的地理地貌。

晚明遼東的雨季,不知道是不是受到小冰河的影響,除了六月初下了幾場雨外,最近這幾天都沒有下雨。

他想要免除天下徭役,但對於這個時代的大明來說,這樣的免除是一種隱患。

壓迫到了極點,只要再來上一場慘敗,內部的問題就會顯露出來。

但這些都不是朱由檢最在意的,他最在意的還是第四所的綜合學府。

同時、他也護送着朱由檢前往不遠處的平洋橋堡休整。

“諸將都抵達各府縣了吧?雙筒的千里眼也都分發了吧?”

至於努爾哈赤……

遼東之戰,朱由檢並不擔心會敗,因爲以明軍的體量,即便火器無法使用,也能重創建虜。

“況且山中多霧水,小雨,一旦下雨、我軍火炮便失去了作用,難以建功。”

這點、朱由檢十分認同自家哥哥的話,他現在回想起來,自己有的時候還是太理想了些,脫離了現實。

好在遼東的道路都經過了修補,跑的也倒輕快。

此地開辦覆蓋理學、民工學、軍工學、文學、歷史學、政治學、經濟學、語言學、法學、醫學十個學院,一百二二十七個學科。

可以說,前面三所學院,都是教授小學和中學的知識,而第四所學府纔是未來真正能改變大明的地方。

這種景象如果放在後世,是正常的,合理的,但放在這個時代就不行了。

在朱由檢沉思的時候,陸文昭猶豫着開口詢問道:

這地方,處於長白山區向鬆嫩平原過渡地帶,地貌類型複雜,有“遠迎長白,近繞松花”之勢。

朱由檢一邊旁若無人的換衣服,一邊詢問欽天監的官員,而官員聞言,也作揖繼續迴應道:

“殿下、眼下大暑剛過不久,這雨應該不會下太久。”

他要求天下藩王海外就藩,自己也不可能獨善其身。

這麼一來、朱由檢就陷入了出不出兵的抉擇之中。

按照籌備,這學府可以容納二十四萬六千餘人,而這裡將是第一所綜合學府。

“不……應該說是一個更爲齊備的衛城。”

這也就是朱由檢爲什麼會醒悟說“徭役可以不用,但不能沒有”的話了。

朱由檢大致估算了一些此地的兵力,最後還是不願意冒險一試。

“嗯?”

“因此、既然上書已經很清楚,那爲何殿下不派兵從建虜的薄弱處提前發起進攻?”

此地的地勢由東南向西北逐漸降低,形成有山區、丘陵、峽谷、湖泊、河谷、平原等諸多地形。

徭役可以不用,但是不能沒有。

李若漣在察覺到這個態度的不同後,當即命令錦衣衛策反了幾個朝鮮的行商,隨後將他們拉攏成爲了錦衣衛的外援。

朱由檢對陸文昭好生解釋,隨後又繼續道:

“進而不可御者,衝其虛也;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

明軍可以死一千、一萬、十萬!但後金只要戰死一萬,就足以激發內部矛盾。

遼東之地雖然面對渤海,但並不代表不會遭遇颱風。

在糧食足夠的情況下,能影響戰局的就只有雨季了。

一個軍事狂人,一旦無法掠奪到滿足兵馬的物資,那麼窮兵黷武之後便是亡國,亡種族。

“山地領兵打仗,必須穩打穩紮,小心警惕任何一處可以被設伏的地方,而我軍對邊牆外的地形不熟,出兵便失去了地利。”

因此陸文昭想說的是,爲什麼不趁機出動出兵攻打努爾哈赤不一定會防守的地方,比如繞後突襲開原,提前走出長城,走邊牆突襲赫圖阿拉。

五萬畝的面積,足以說明了朱由檢對它的上心。

第三所、第四所學府,代表了燕山的擴張速度。

想要在三十年內遷移超過百萬的人口,那就一定需要一種東西。

“十日前?”朱由檢聽到這個回答,這才發現這天氣已經陰沉了數天。

就如眼下一般,他可以用徭役,但沒有必要,所以他沒有用,而百姓也對他、對朝廷、對皇帝感恩戴德。

陸文昭所詢問的這句話,翻譯過來便是:

進攻一定能取勝的原因,是因爲攻打的是敵人沒有防守的地方。

當朱由檢他們趕到守備府的門口,當即翻身下馬,頂着溼噠噠的狼狽模樣進入了府內。

好不容易等士卒端來了衣物和溫水,沒給他換衣服的時間,隨軍的欽天監官員便一路快走,趕到了會廳,並對朱由檢作揖行禮:“殿下千歲……”

如果真的有小規模的颱風登陸,那麼對於明軍來說,戰力會大打折扣,努爾哈赤也不會放過這個機會。

想到這裡、朱由檢再次下令道:

“再傳令三道,遼東各城民夫返回城中,等待雨季結束,各軍準備雨棚,不要讓火藥受潮!”

“卑職領命!”陸文昭明白了事情的嚴重性,當即連續派出快馬通知。

只是在他們通知的同時,天氣的變化也越來越奇怪……

(本章完)

第33章 客氏惱怒第503章 一路向南第377章 爆破鬼才洪承疇第412章 開發東北第494章 喜訊不喜第561章 破屋太子第488章 江南不偏安第647章 鯨落萬物生第506章 蒙古西遷第601章 齊國總旗張煌言第673章 番外(二十一) 動盪第361章 廢除徭役第104章 淮北開端第283章 興京城的垂死野豬第229章 漩渦中心的黔國公府第331章 抄家流放第158章 奢安之亂爆發第340章 官吏定祿,風雨欲來第537章 以進固穩第412章 開發東北第336章 仕途誘惑第640章 摸着弟弟過河第468章 京師震動第537章 以進固穩第122章 京中兵馬無男兒第669章 番外(十七)政見不合第156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第237章 黨爭爆發第463章 大明都指揮使郭桑岱第654章 番外篇(二)倉中鼠第11章 噩夢開局第144章 北沙河血戰第350章 廟堂爭鋒第105章 士紳貪婪第636章 攻陷坎大哈第689章 後記(九) 鹹嘉之盛第559章 零丁洋裡第598章 紙幣金本位第594章 滿朝蟲豸第210章 我粗鄙也第364章 上元佳節第562章 嘉峪關頭第363章 《平緬事宜》第599章 世事無常態第364章 上元佳節第387章 明貶實保第413章 建虜惶恐第431章 風雲際變第454章 引君入甕第218章 犁庭掃穴第514章 無毒不丈夫第98章 黨爭再起第437章 揉碎牡丹鋪牀前第271章 一羣蟲豸第666章 番外篇(十四)第六案第251章 平定土默特第599章 世事無常態第252章 投降輸一半第636章 攻陷坎大哈第688章 後記(八)永昌之暮第94章 新朝第一大案第578章 待價而沽第120章 天啓元年第623章 理念不合第64章 孜孜不倦第304章 建虜內鬥第436章 齊王大婚第370章 商女不知亡國恨第344章 再苦一苦外夷第660章 番外篇(八) 慈烺當官第519章 閒來無事第425章 我徂東山第201章 發展迅猛的市舶司第385章 無過便是功第98章 黨爭再起第516章 拔高標準第479章 南崑崙監察使司第614章 且進且退第649章 自古以來第185章 中原動盪第635章 故友相見第594章 滿朝蟲豸第621章 英雄出少年第365章 南洋風起第621章 英雄出少年第14章 戚家軍 白杆軍第279章 徵日先鋒顏思齊第376章 心力交瘁第105章 士紳貪婪第276章 舊港的工業第190章 連下三城第584章 風吹到西州第601章 齊國總旗張煌言第145章 老奴慫了第428章 一正兩貴三平妃第382章 土地兼併第555章 鼓勵造反第157章 羣臣逼宮第399章 官學開辦
第33章 客氏惱怒第503章 一路向南第377章 爆破鬼才洪承疇第412章 開發東北第494章 喜訊不喜第561章 破屋太子第488章 江南不偏安第647章 鯨落萬物生第506章 蒙古西遷第601章 齊國總旗張煌言第673章 番外(二十一) 動盪第361章 廢除徭役第104章 淮北開端第283章 興京城的垂死野豬第229章 漩渦中心的黔國公府第331章 抄家流放第158章 奢安之亂爆發第340章 官吏定祿,風雨欲來第537章 以進固穩第412章 開發東北第336章 仕途誘惑第640章 摸着弟弟過河第468章 京師震動第537章 以進固穩第122章 京中兵馬無男兒第669章 番外(十七)政見不合第156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第237章 黨爭爆發第463章 大明都指揮使郭桑岱第654章 番外篇(二)倉中鼠第11章 噩夢開局第144章 北沙河血戰第350章 廟堂爭鋒第105章 士紳貪婪第636章 攻陷坎大哈第689章 後記(九) 鹹嘉之盛第559章 零丁洋裡第598章 紙幣金本位第594章 滿朝蟲豸第210章 我粗鄙也第364章 上元佳節第562章 嘉峪關頭第363章 《平緬事宜》第599章 世事無常態第364章 上元佳節第387章 明貶實保第413章 建虜惶恐第431章 風雲際變第454章 引君入甕第218章 犁庭掃穴第514章 無毒不丈夫第98章 黨爭再起第437章 揉碎牡丹鋪牀前第271章 一羣蟲豸第666章 番外篇(十四)第六案第251章 平定土默特第599章 世事無常態第252章 投降輸一半第636章 攻陷坎大哈第688章 後記(八)永昌之暮第94章 新朝第一大案第578章 待價而沽第120章 天啓元年第623章 理念不合第64章 孜孜不倦第304章 建虜內鬥第436章 齊王大婚第370章 商女不知亡國恨第344章 再苦一苦外夷第660章 番外篇(八) 慈烺當官第519章 閒來無事第425章 我徂東山第201章 發展迅猛的市舶司第385章 無過便是功第98章 黨爭再起第516章 拔高標準第479章 南崑崙監察使司第614章 且進且退第649章 自古以來第185章 中原動盪第635章 故友相見第594章 滿朝蟲豸第621章 英雄出少年第365章 南洋風起第621章 英雄出少年第14章 戚家軍 白杆軍第279章 徵日先鋒顏思齊第376章 心力交瘁第105章 士紳貪婪第276章 舊港的工業第190章 連下三城第584章 風吹到西州第601章 齊國總旗張煌言第145章 老奴慫了第428章 一正兩貴三平妃第382章 土地兼併第555章 鼓勵造反第157章 羣臣逼宮第399章 官學開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