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大災不斷

第298章 大災不斷

“一曲唱罷、它登場,起起伏伏,是真忙……”

六月初四,當一個月的時間冉冉而過,西廠並沒有如天下百官矚目的一樣,對東廠、錦衣衛大肆行動。

相反、西廠一點舉動都沒有,平日裡甚至沒有維持劉若愚時的對東廠定期檢查。

只是魏忠賢與閹黨不敢有什麼舉動,生怕被王安抓到把柄,而東林黨人也得以喘息。

至於顧秉謙所領的齊王黨,似乎比起閹黨要更安分守己。

京城都如此安定,天下百官自然也不敢頂風作案,畢竟不管是誰,他們的背後都牽扯到了一黨。

當百官不作爲,百姓們沒有像他們平日裡侃侃而談的一樣,離了他們就沒辦法過活。

唱着民謠、一名山西靈丘的一些百姓扛着木頭下山,所爲的,不過是爲家裡添置一面木牆罷了。

這些百姓扛着木頭從孔峪山慢慢走下、而山下有一村落,又被稱爲高家村,村中有百餘戶百姓,六百餘人。

百姓們扛着木頭有說有笑,這一幕放在十年前是十分不可思議的。

倒是在這個時候,站在朱由校旁邊的王安開口道:

地浪席捲整個村莊,雞鳴狗叫之聲絡繹不絕,牲畜撞開牛棚馬棚跑了出來。

“京師、天津三衛,宣大俱連震數十次,倒壓死傷一萬九千餘人……”

一刻鐘後,當他走回到了家中,剛準備進屋的時候,只聽呼啦一下,一旁的草房就倒了。

儘管說高家村的百姓也得了便宜,分了田地,每戶家中每歲能收入四十石糧食,去了殼後還能有個二十七八石,而交了田賦後還能有個二十石。

村中房屋倒塌,有的人見到高三郎,便喊着他來幫忙,許多人家房屋倒塌,家人被掩埋。

“知道了、我先走了。”高三郎苦笑搖頭,隨後便帶着一絲酒意走出校園,披上衣服後朝着家裡趕去。

幾乎每戶人家都有二十餘畝地,不僅吃喝不愁,每年還能賣出去不少糧食。

不等他們穿好,房屋就開始楊晃了起來,高三郎把兩人抓着就拖了出去。

男人們也不要什麼工錢,一頓飯、一杯酒,一碗茶,事情就解決了。

唯一讓他們覺得有些窘迫的,便是每年的遼餉需要繳納不少糧食。

“蔚州、廣昌、隆平震聲如雷,城垣頹壞,官民廬舍搖毀無數,人多壓死,地裂水涌。”

赤條條的屍體堆垛成一堵牆,靈丘縣城外村莊全部倒塌,人們把扒出來的屍體隨便的撂在路上,進靈丘縣的路都被死屍鋪滿了。

“這災荒之際興建工程,對於朝廷和百姓都是有利的,只是眼下朝廷只能拿出銀子,拿不出足夠的糧食,因此必須用銀子買糧運往災區。”

不過他擦了擦眼睛後,又覺得沒有搖晃的畫面,只當是自己酒喝多了,開始朝着家裡趕去。

整個地面形成了波浪,忽高忽低起起伏伏的過來。

雖然他身材精瘦,但旁人也不敢小瞧他,在這高家村內都喚他爲高三郎,又叫拼命三郎。

“此次大震,共波及四省六十餘府州縣,死傷百姓十九萬四千餘人,波及百姓九百七十餘萬!”

從卯時走到辰時,當他們來到靈丘縣的時候,只看到一里長的屍體牆,白條飄飛。

高三郎看房檐倒了,本以爲是風大,然而這時卻聽到了村裡有人大喊“地龍翻身”,當即他就衝到了門口,一腳將沒有上鎖的大門踹開。

對此、王安轉身離去,而魏忠賢則是跟着朱由校進了養心殿,不過之後幾次餘震中,二人又來回跑出來了幾次,最後朱由校乾脆帶人前往了御花園辦公。

畢自嚴低頭上疏,而朱由校聞言也想了想內帑的銀兩數量,隨後才猶豫道:

“萬歲!”

整個村莊鴉雀無聲有一炷香的時間,高三郎確定了自家幾個弟弟妹妹沒事,當即便拽着他們跑回了村裡。

如果加上醃製肉食,那一戶正常來說要吃去二十斤鹽。

天啓五年他攢了銀子,從御馬監那裡把租借的黃牛買下,成爲了高家村內爲數不多家中有耕牛的“富戶”。

“我家中弟妹沒了我怕是不安心,我得先回去了。”

畢自嚴說完,便退後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代表自己的想法已經說完,而朱由校聞言也微微頷首:“可……”

顧秉謙提出了一個不算太好的建議,但很快就被畢自嚴皺眉補充道:

此人身高不過五尺四寸左右,在山西算是正常的身高,但整個人卻精瘦無比,似乎是家中的生活剛剛跟上來,還沒有和其他男人一樣吃的膀大腰圓。

“能動的人都跟我去靈丘縣!”

家中原本只有二畝薄田,一家人只能跟着高三郎去靈丘縣拾些糞便運回村裡賣,勉強餬口,但也還是飽一頓飢一頓。

抵達地方後、他們只是機械的做着搶救的工作。

不過人雖然都想着佔便宜,但也不是每個人都想。

“河南、山東等地百姓,田畝數量多,設粥場安置便可。”

“撥內帑銀一百萬兩賑災,再着御馬監調撥銀兩、錢糧賑濟災民,免四省遭災府縣村落一年賦稅。”

“臣以爲、眼下朝廷錢糧不足,因此可以“以工代賑”,讓地方組織災民進行勞動,並給災民發放報酬來賑濟災民。”

“以嘉靖三十九爲例,當年三月京畿附近就發生饑荒,爲賑濟大量流入京城的百姓。”

男人則是端茶遞水,而對方家中的女人則是在殺雞做飯,讓庭院裡傳來一陣陣肉香。

“請問萬歲,御馬監可出錢糧幾何?”畢自嚴皺眉詢問,畢竟御馬監負責掃北的錢糧,現在還能有多少錢糧着實是未知數。

忽的、這是魏忠賢頂着搖晃的地震波,一路連滾帶爬的跑到了朱由校面前,死死的抱住了朱由校。

“萬歲放心,有奴婢在!”

倒是在他們前往御花園的時候,錦衣衛鎮撫司也派出了無數塘騎,向着京城的四面八方涌去。

畢自嚴有着自己賑災的調理,也看過相關的許多奏疏和文冊,因此解釋道:

“六班是指將三等饑民再分男女,男三等在一邊,女三等在一邊,是爲六班。”

“當時戶部便上奏請求“凡年力少壯者取具年籍,工部酌量顧覓,給與工價,勿令轉徙。”

因爲力量太大,所有人站都站不起來,四處都是求救和尖叫聲音,而這一次的範圍,高三郎可以明顯感覺到,比地龍翻身的第一天還要大!

這麼一來、一戶百姓一年在鹽上的投入便足足二百餘文。

讓人耳鳴的沉悶聲不斷響起,被拽到幹清宮外的朱由校還有些迷糊,但下一秒就反應過來道:

“地龍翻身了?”

“三等即老者、病者、少壯,老者不耐餓,另爲一等,粥先給,稍加稠,病者不可羣,另爲一等,粥先給,少壯,另爲一等,最後給。”

“行!”衆人知道他家裡的情況,只是提醒道:

“三郎別忘了明早辰時三刻出發,高老四家的這活計,還得幹半個月。”

旁人還在買新衣,他卻穿着破爛衣服積攢家產。

天啓三年他用收穫的糧食交了賦稅,然後賣了十石糧食,和御馬監租借了一頭黃牛。

由於是盛夏,第二日一些從大同抽調而來的官兵參與救援時便發現不戴口罩不行,因爲屍體發熱腫脹成原來身體的兩倍大小。

這一次的地震他們是經歷過的,現在回想起來,還是有一種劫後餘生的慶幸。

如高三郎所想,這一次的地震範圍比第一天還要大,便是遠在數百里外的京城都遭受到了波及。

正如剛纔開口呵斥的那人,他便是分地後得了最多惠利的一人。

忽的、地震又出現了,高三郎本能的躺在了地上,而猝不及防的其他人則是被地震波悠盪起來。

“以工代賑範圍有限,只適用於那些有勞動能力的災民,同時也要看當時工程等需要。”

“沒了銀子,以工代賑便有些不切實際了。”

天啓四年有餘有黃牛,他將自己手下的十五畝田地經營的不錯,而加上之後齊王下令取消遼餉,他的日子便好了起來。

“讓陸文昭查清楚,這地龍翻身從哪裡開始的,京城就近死傷如何!”

只是當天色越來越晚,人羣之中的高三郎想着家裡的弟弟妹妹,便先開口道:

“若是後續還有餘震導致百姓流離失所,當在秋稅上交之後,再進行追加。”

鄉野匹夫,哪有這麼多彎彎繞繞,在家家戶戶吃的都差不多,喝的都差不多的時候,民風往往比較淳樸。

直到齊王下令分田,他家五人一共分得了十五畝田地後,家裡的日子纔好過了起來。

“這不是打趣麼,伱生什麼氣啊……”

見到這樣畫面的高三郎等人並沒有吃驚,似乎是在昨夜的搶救中,連思想都麻木了。

這樣的一幕不僅僅在幹清宮,便是坤寧宮、文華殿、武英殿,以及整個京城都開始了晃動。

一些奇異的閃光出現,一刻鐘之內,地龍的肆虐就把所有的建築物蕩平了,地浪所到之處,全部倒塌。

只是他那抱的力度不像是保護人,而像是把朱由校當成了救命稻草一樣抱住。

高三郎已經習慣了,只是在他搬着屍體的時候,旁邊的官兵卻嘆息道:

“聽聞這次大震不止是我們這裡,便是連東邊的其他縣都遭受了波及,就是不知道……”

“真定府、廣平府、山東濟南府、武定州、東昌府、兗州府、以及河南一州六縣。”

“臣建義將災民按照“三等六班”劃分,在災區建設粥場,而粥場需按照“三等六班”不同施粥。”

“山西、北直隸等絕收,而人無三畝田之民,可遷移往泰寧府、朵顏府、開平府。”

“四省雖遭遇大震,但田地之中糧食已經可以草草收割來彌補一部分,加之大震使得水渠、運河、道路、堰堤損壞。”

“哈哈哈哈……”

說罷、高三郎拉住了朦朧的一個弟弟妹妹,就把他們往屋外推,而另外兩個年紀稍微大一點的弟弟則是傻乎乎的還準備穿褲子。

整個村連同高三郎等五人,有行動能力的,能扒人的一共才百餘人。

伴隨着地震地裂“咔吧咔吧”,像打雷一樣的聲音響起,只不過這聲音來自地下。

由於父母去世的早,大哥二哥餓死家中,高三郎幾乎是一個人把四個弟弟妹妹拉扯大的。

“嗡隆隆——”

“沒事……”

“渾源州等處,從西起,城撼山搖,聲如巨雷,將城垣大牆並四面官牆震倒甚多,震死百姓七百三十人”

“嗡嗡嗡……”

只可惜,當朱由校剛剛點頭,皇極殿外便出現了一名內閣的翰林學士,他在門口對着殿內道:

“萬歲、南直隸急報,七月初一大風自靖江東北起,怒號振地,屋瓦橫飛,合拱之木立僕,江水爲之大漲,城堞樓櫓顛沒於驚濤巨浸中,浮屍相屬。”

只是這一次的地震強度似乎不比幾年前山東兗州的地震強度小,地震連續震動一月有餘,直到七月初三,京城就近的消息才送到了皇極殿上。

“除了繳納兩司的七十餘萬兩鹽茶稅,其餘錢糧均可以撥發。”

“你吃虧?你吃虧你倒是把家裡多出來的那十幾畝田還回去啊!”

“弟弟要回來了?好好好……”聽到朱由檢要回來了,朱由校鬆了一口氣,隨後對朝臣道:

“賑災事宜,便速速定下吧。”

洶涌而來的地震波讓京城百萬百姓紛紛慌亂了起來,直到一刻鐘後,伴隨着地震波慢慢退去,所有人才劫後餘生的開始了大喘氣。

“眼下太倉之中只有糧一百七十餘萬石,麥三十二萬五千石,如此糧秣,必然不足以賑災,臣請萬歲發內帑賑災。”

“開枝散葉是人之常情嘛……”

“此外按照齊王定下的賑災之舉,如山西、北直隸、山東、河南之百姓,都需要分別遷往北疆實邊,因此便可不以以工代賑。”

鄉野有鄉野的快樂,一羣男人扛着二三百斤的木頭下山,還能有說有笑,這樣的體質若是放到世界各國都能成爲優質的兵源,而他們不過是山西的一個縮影罷了。

畢自嚴不愧是朱由檢選上來的戶部尚書,在討論到賑災和錢糧的時候,他的三言兩語便解決了大明朝眼下的危機,並在最後補充道:

“大同府所屬俱震,從西北起東南而去,其聲如雷,搖塌城樓城牆二十八處,震死百姓三千二百餘人。”

“大口米六鬥,小口米三鬥,五歲以下不予”

在齊王府辦差的王承恩等人記得自家殿下教導的自保方法,當即全部鑽到了書桌下,雙手抱頭。

七月初三的皇極殿上,當陸文昭帶着沉重的心情將這場大震的情況全盤托出,所有朝臣紛紛沉默無言。

不過這樣的窘迫也隨着齊王裁撤遼餉而宣告結束,整個高家村的百姓也可以閒散之餘養一些牲畜來增加副食了。

都說當大災難過後,人見人親,高三郎他們扒土之後一看到有活人出現在面前,不管平日裡是否熟悉,都感覺特別親啊!

“沒事吧?”

整個村莊,連低矮的雞窩都倒了,直徑三尺的大樹連跟撅斷,百年古樹全倒一片。

村中男兒,無不對他佩服,因此他開口後,也沒有誰再數落齊王的不是了。

這每家每戶,基本上也有個五六口人,按照兩司對山西的政策,山西一斤鹽是十二文,而五六口人一年少說也得吃個十七八斤鹽。

即便是外拱衛營的士兵,也有很多人不願意幹這種事。

“地龍翻身了!小妹快點跑!”

“保定府祁州、肅寧、束鹿、武邑、容城、雄縣……”

“按照太祖高皇帝時定下的《災傷去處散糧則例》規定,災民應該按大口、小口分爲二類。”

逃出昇天後,高三郎擡頭一看,從東北方向,像紅布一樣的雲幾乎覆蓋了整個天空飄過來。

作爲戶部尚書,畢自嚴沒有時間如百官一般沉浸在那種劫後餘生的感覺中,而是當即持着笏板上疏道:

“萬歲、眼下當務之急,是該覈查四省近千萬百姓中,有多少百姓需要救濟,又有多少百姓流離失所。”

“三郎這年紀也差不多了,說不定要用銀錢來婚娶。”

只是苦於秋收不遠,他們一直幹到了天黑,隨後纔開始上桌吃飯。

“是……”王安連忙應下,而魏忠賢則是搖搖晃晃的站了起來,灰頭土臉的看了一眼王安。

“御馬監眼下有銀三百一十六萬餘兩,糧一百一十五萬石。”

“另外……”王安轉頭看向了朱由校,躬身作揖道:

“萬歲、齊王殿下得知關內大震,已經帶四騎衛開始南下,泰寧府由騰驤衛換防。”

最高的浪頭有五尺高,高三郎僅僅護着四個弟弟妹妹趴在地上。

十年前的高家村和孔家村一起居住在孔峪山下,山下田畝不過二千餘畝,兩村合計一千五百餘人,一年下來村中百姓都是飽一餐飢一餐。

“此次賑災,當先發銀四百萬兩,糧三百萬石。”

“京師順天府大城、薊州、文安、河間府任丘、獻縣、交河、南皮、景州、故縣、寧津、滄州……”

滿眼望去,將近萬人的屍體遍佈在路上,道邊。

正在處理奏疏的朱由校只覺得桌椅晃動,便被王安抓住了手腕,不講尊卑的往幹清宮外拽去。

只是一夜的時間,高三郎等人就扒出了十多個死屍。

當時大同鎮將官到此地選兵,看到面有菜色,骨瘦如柴的百姓們,看了直搖頭,整個村落一千五百餘人,沒有一個人入選。

他倒是想避開,卻被地浪打翻了好幾個跟頭。

被魏忠賢死死抱住的朱由校也皺着眉頭把魏忠賢扒開,隨後拍了拍自己身上的灰塵,黑着臉道:

這些屍體用鐵鉤子捅一下屍體,都會往外冒出屍水,那股味道方圓十數步都能聞到。

“此次地震波及山西省襄垣、壽陽、武鄉、平定州、山陰、廣靈、榆社……”

“聽說這城裡的鹽價是齊王上疏主動擡高的。”

“六年、六月初五日丑時,靈丘、渾源州等地地震,靈丘連震一月有餘,震搖數十次,全城盡塌,官民廬舍無一存者,壓死居民五千二百餘人,往來商賈不計其數,枯井中涌水皆黑。”

大家爭分奪秒的救人,因爲被房子整個壓下來,下面的人早扒一炷香就能活,晚扒一炷香就容易被悶死在裡面。

人們將話打趣到了他的身上:“三郎、今年秋收之後,怕是你家積攢的銀錢又夠買一頭黃牛了吧?”

“這齊王雖然說給咱們發地,但擡了鹽價和茶價,雖說咱們還富裕,但總感覺吃了些虧……”

一個個的頂着木屑,划拳吃酒,倒是十分自在。

“萬歲……”內閣首輔顧秉謙忽的開口道:

天還灰濛濛,所有人都在劫後餘生中慶祝時,馬蹄聲音響起,一名衙門的捕快不知道什麼時候來到了高家村,開口就抽調了所有男丁。

高三郎他們雖然有些能力,但畢竟是白身,面對官府的召集只能步行前往。

“六班男者一日三碗稠皺,女者三碗稀粥。”

山道上、百姓們說說笑笑,當然也不免開始抱怨朱由檢將鹽茶國營化後,導致的鹽茶價格上漲一事。

這樣的窘迫直到齊王遷走了孔家村八百餘口人後,留下的高家村百姓忽的富裕了。

大夥緊趕慢趕的回了村,各自將木料扛到了請客的那男人家,幫忙炮製木頭。

二百餘文雖說也不過就是七鬥米的價格,但總的來說,沒有人不想着多佔些便宜。

直到天亮,他們從殘垣斷壁的村子裡走出來,看到人沒砸死,沒砸傷,都感覺是莫大之幸運啊!

一見面都相互打招呼,問家裡死沒死人,用不用幫忙去扒人,埋屍。

六月的山西深夜還是有些涼意,高三郎走得很慢,不過沒走了一會兒,他就覺得自己眼前有些花,似乎大地都動了起來。

“蘇常湖三地知府請朝廷調動東軍都督府拱衛營參與賑災,請調發賑災錢糧!”

“……”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面對翰林學士的話,殿內羣臣面面相覷,而朱由校也覺得心頭壓抑了許多。

當然、作爲壓力最大的人,畢自嚴已經開始想,自己要去從哪裡弄來錢糧了……

(本章完)

第478章 農村包圍府縣第5章 新帝第一朝第355章 諸藩戰爭序幕第477章 良心難安朱由檢第39章 文官多奸詐第108章 緝拿抄家第550章 治戎爲長李定國第527章 盛世之下第619章 大西洋的風第41章 巡視盔甲廠第404章 暗流涌動第518章 時不我待第258章 河西見聞第586章 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第576章 制衡歐洲第692章 後記(十二)齊光同塵第558章 嶺北尋釁第687章 後記(七)太平腐敗第448章 滅亡前的狂歡第599章 世事無常態第376章 心力交瘁第20章 索要羽林三衛第163章 齊王黨第340章 官吏定祿,風雨欲來第113章 浙川援遼第191章 生擒徐鴻儒第675章 番外(二十三)北倭南緬第208章 各自出擊第471章 灰頭土臉第655章 番外篇(三) 小國難爲第89章 銀子不夠花第597章 廢奴運動第628章 久遇甘霖第494章 喜訊不喜第446章 天啓第三次北伐(犁庭掃穴)第152章 佈局朝鮮第682章 後記(二)帝崩第485章 大勢所趨第302章 內外有難題第478章 農村包圍府縣第680章 番外(二十八)鶺鴒在原第467章 林丹汗叩關第76章 浙黨勢大第79章 良臣不可用第122章 京中兵馬無男兒第278章 鹽茶國營第86章 上架感言第269章 以宗制藩的國策第488章 江南不偏安第283章 興京城的垂死野豬第243章 自取其辱的土默特第690章 後記(十)紹慶新風第255章 狂飆六百里第191章 生擒徐鴻儒第221章 戰後功賞第608章 相互試探第293章 遊牧民族的傳統手藝第109章 五黨讓利第21章 清算御馬監第244章 復設舊港承宣布政使司第492章 直布羅陀第463章 大明都指揮使郭桑岱第429章 大婚籌備第339章 巡撫天下孫傳庭第317章 旱情不斷第58章 勇衛營虎將孫應元第354章 頂樑柱朱由檢第123章 天子閱兵第552章 浙江實況第622章 燕山傾倒第8章 初嘗權力第321章 外戰內旱第451章 蠢蠢欲動第440章 籌備犁庭(加更 感謝XuS大佬的盟主第29章 御馬監的家底第678章 番外(二十六)乾聖第247章 狗不能喂太飽第297章 局勢複雜第111章 立場轉變第593章 未雨綢繆第178章 荷蘭入侵第267章 太廟獻俘第288章 炮轟建虜第558章 嶺北尋釁第443章 風雨前的平靜第684章 後記(四)白駒過隙第63章 爲戚家軍擴軍第388章 籌謀基礎教育第385章 無過便是功第96章 扶弟魔第436章 齊王大婚第606章 一牆之隔第54章 藩王興 宗室苦第469章 風聲鶴唳第43章 好皇兄的登基大典第692章 後記(十二)齊光同塵第587章 西京繁華第410章 工業投產第549章 廣州繁會第2章 最毒婦人心
第478章 農村包圍府縣第5章 新帝第一朝第355章 諸藩戰爭序幕第477章 良心難安朱由檢第39章 文官多奸詐第108章 緝拿抄家第550章 治戎爲長李定國第527章 盛世之下第619章 大西洋的風第41章 巡視盔甲廠第404章 暗流涌動第518章 時不我待第258章 河西見聞第586章 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第576章 制衡歐洲第692章 後記(十二)齊光同塵第558章 嶺北尋釁第687章 後記(七)太平腐敗第448章 滅亡前的狂歡第599章 世事無常態第376章 心力交瘁第20章 索要羽林三衛第163章 齊王黨第340章 官吏定祿,風雨欲來第113章 浙川援遼第191章 生擒徐鴻儒第675章 番外(二十三)北倭南緬第208章 各自出擊第471章 灰頭土臉第655章 番外篇(三) 小國難爲第89章 銀子不夠花第597章 廢奴運動第628章 久遇甘霖第494章 喜訊不喜第446章 天啓第三次北伐(犁庭掃穴)第152章 佈局朝鮮第682章 後記(二)帝崩第485章 大勢所趨第302章 內外有難題第478章 農村包圍府縣第680章 番外(二十八)鶺鴒在原第467章 林丹汗叩關第76章 浙黨勢大第79章 良臣不可用第122章 京中兵馬無男兒第278章 鹽茶國營第86章 上架感言第269章 以宗制藩的國策第488章 江南不偏安第283章 興京城的垂死野豬第243章 自取其辱的土默特第690章 後記(十)紹慶新風第255章 狂飆六百里第191章 生擒徐鴻儒第221章 戰後功賞第608章 相互試探第293章 遊牧民族的傳統手藝第109章 五黨讓利第21章 清算御馬監第244章 復設舊港承宣布政使司第492章 直布羅陀第463章 大明都指揮使郭桑岱第429章 大婚籌備第339章 巡撫天下孫傳庭第317章 旱情不斷第58章 勇衛營虎將孫應元第354章 頂樑柱朱由檢第123章 天子閱兵第552章 浙江實況第622章 燕山傾倒第8章 初嘗權力第321章 外戰內旱第451章 蠢蠢欲動第440章 籌備犁庭(加更 感謝XuS大佬的盟主第29章 御馬監的家底第678章 番外(二十六)乾聖第247章 狗不能喂太飽第297章 局勢複雜第111章 立場轉變第593章 未雨綢繆第178章 荷蘭入侵第267章 太廟獻俘第288章 炮轟建虜第558章 嶺北尋釁第443章 風雨前的平靜第684章 後記(四)白駒過隙第63章 爲戚家軍擴軍第388章 籌謀基礎教育第385章 無過便是功第96章 扶弟魔第436章 齊王大婚第606章 一牆之隔第54章 藩王興 宗室苦第469章 風聲鶴唳第43章 好皇兄的登基大典第692章 後記(十二)齊光同塵第587章 西京繁華第410章 工業投產第549章 廣州繁會第2章 最毒婦人心